第一篇:营销人成长之路
从青涩到成熟年轻营销人成长之路
大学毕业后的3--5年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如果把握好这段时间,三五年后自己的事业就能上一个更高的平台。如果没有把握好,毕业5年尚没有找到自身优势、事业基础和奋斗方向,虽不能说就没有较大的机会成功,但至少可以说成功的时间会大大推迟。
当前,随着行业的发展,每年业界圈内都要涌入大量的新营销人员,其中绝大部分是初涉江湖的应届毕业生。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尽快在营销行业成长和成 熟起来,不仅仅是哪一个企业要面临的问题,而是已成为了社会、企业、营销管理者和即将或刚刚进入营销领域的大学生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此,我们仅从成功迈出营销第一步及青年学子成长为事业经理人两个方面,探讨一下年轻营销人的成长道路。
营销之路,大学生如何迈出成功第一步?
步伐一 树立“职业人”观念
第一天上班时,一定要告诉自己:我,已经是一名职员,是“职场中人”。
具体来说,“职业人”和“学生”有哪些区别呢?
1、学生是消费者,消费父母的金钱,为自己学习知识;职业人是生产者,是消费企业的薪水为企业创造超额价值,特别是从事营销的人,必须明白这一点。企业可以允许你在短时间内不能创造价值,但任何一个企业都绝不能容忍任何人长时间不创造价值。
2、一入江湖,竞争即始,不进则退,适者生存。学校里以拿到毕业证为成功标准,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60分和100分是一回事,因为都是一样的毕业 证。但在企业里,完成销售任务的60%和完成任务的100%绝对不是一回事。所以要“力争上游”,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不能再有学生时代“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思想。
3、对“坚强、承受”要求更高。在学校里遇到困难和挫折,可以哭可以闹,可以找老师帮忙,可以给父母诉苦。而在企业里,遇到的挫折、委屈、打击远比学生时代多得多,没有人能够帮你,成长的道路上只有默默承受和勇敢面对。
4、正视“游戏规则”。学校里,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利益冲突,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潜规则”。进入职场后,人际关系相对复杂起来,要学习说话、做人、做事的潜规则,特别是和客户交往,更要注重潜规则。这样说,并不是要初入营销领域的年轻学生学习所谓的“旁门左道”,而是提醒其正视人际关系的复杂 性,锻造修/炼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
步伐二 慎重选择就职单位
每个企业都想招到最优秀的大学生,每个大学生都想到最优秀的企业,这永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对大学生来说,前两个企业的选择十分重要。第一或第二个企 业合适自己,可以很快进入营销状态。若前三五家企业都不适合,不到一年就跳槽,可能最后连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都不知道了。根据个人的工作经历,建议大学生 按照如下原则选择企业:
1、高端匹配。极其优秀的大学生,可选择进优秀企业,如大集团公司、外资企业等。优秀企业管理规范,薪酬高,福利好,培训机会多,工作环境好,优秀大学生在那里很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2、有效对接。普通大学生,起步之时可以不选择大型知名企业。虽然知名企业有上述优点,但毫无疑问优秀人才也比较多,竞争激烈,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很难“冒”出来,脱颖而出,可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工作,结果还是被淘汰,因为“高手”实在太多了。
普通大学生可以选择找发展型企业(目前不是很优秀,但很有潜力),这类企业在条件上与知名企业有一些差距,但最大的好处是对人才使用不太挑剔,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会新增更多机会,普通的人员在这样的企业里可以很快崭露头角。
步伐三 慎重选择行业方向
“不离专业”,不是说必须专业对口,而是说最好选择与所学专业有一定关联的行业。选择全新的行业一是大学所学专业知识派不上很大的用场,二是从头学起难度较大。
“不离兴趣和特长”,是指重视和正视自己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一名下属,在公司做了几年销售,业绩平平,但计算机是他的兴趣和特长,计 算机水平很高(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可以用“非专业的专业计算机人员”形容他。去年辞职后,开了一个电脑经营部,干得相当出色。
步伐四 正确看待薪水问题
大学生刚开始从事营销工作,薪水一般都不高,一名老业务员的薪水可能是你的几倍或十几倍,此时不必为这样的事耿耿于怀。对于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即常说的“不是今天拿了多少薪水的问题,而是未来的你具备拿多少薪水的能力”。
步伐五 交对“职场朋友”
走出校门后,不管进入的企业有多么优秀,企业中都难免会有“好员工”和“坏员工”。“好员工”能力强,素质高,忠诚敬业,自动自发地开展工作,不怨天尤人,“坏员工”则得过且过,消极落后,说东道西,怨天尤人……
大学生初入社会,做人原则还没有“定性”,建议到企业后多和积极优秀的“好员工”交流,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少和“坏员工”接触,避免他们的不良习惯和消极思想影响你良好性格的形成。
步伐六 经历“蘑菇定律”
所谓蘑菇定律,指的是初入职场者因为特长没有显现出来,被安排在不受重视的部门干跑腿打杂的工作—好比蘑菇总是被置于阴暗的角落;时不时受到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好比蘑菇总是莫名其妙地被浇上一头大粪;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好比任蘑菇自生自灭。
“蘑菇定律”是每一个初涉人世者都可能遇到的,笔者初入职场就遇到了两年的“寂寞期”。只要你有足够好的定位,耐住寂寞,抓住机会,就可以早日告别“蘑菇定律”。
当然了,也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选择的这个企业很差劲,“寂寞期”建议你可以选择跳槽;如果选择的企业很优秀,期间就要加倍努力,证实自己的能力。如果自暴自弃随意跳槽,那其他企业的的“蘑菇定律”一样正等你去实践。
步伐七 尽快“入行懂行”
“入行”就是在职场中不说“外行话”,营销的“入行”也可以叫做“找到销售的感觉”,怎样才能尽快“入行”?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学“营销行话”。《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之所以能打入土匪内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懂土匪的“黑话”,如“娘家着火”意思是山寨被解放军攻占了。
销售的行话很多,如销量决定音量、吨位决定地位;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没有什么不可能,办法总比困难多等等。这些“行话”光会说并不行,关键是用这些优秀的销售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
2、懂“专业术语”。各行各业都有行业基本知识,笔者将其称为专业术语。营销人要搞懂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知识,如农药行业的营销人员必须明白农药的基本类别、销售产品的主要功能和特性等。
步伐八 学会“对标”学习
刚开始做营销的大学生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学习。销售工作实践性极强,要求灵活和变通,所以一味拜读“营销巨著”,未必能解决实际营销问题。在此,笔者给大家介绍一种笔者个人曾使用的“对标学习法”。
“对标学习法”就是向身边大家公认的优秀同事和领导学习,看他们每天如何思考,如何做事,如何学习,有哪些优点,有哪些良好的习惯……以他们为“标杆”,找到自己的差距,坚持学习和提高,这样不久的将来,你就可能成为别人的标杆。
解铃还须系铃人,大学生在营销道路上能否成功迈出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学习和自我调节,真诚希望有更多的营销同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走好营销第一步,也祝愿大学生营销之路上的成功!
从青年学子成长为事业经理人
■张永辉
随着我国农化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高素质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日趋强烈,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日趋严重。一方面,很多企业深感很 难从学校和社会招聘到德才兼备的青年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大批青年学子在步入社会后因缺乏必要的就业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成长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 要,部分青年学子甚至常年步入就业失业、再就业再失业的恶性循环。
青年学子如何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快速成长为事业经理人,在中国农化行业发展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大有作为?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和近八年的农化行业工作感悟谈五点看法,以期对刚参加工作的年青学子有所启迪。
一个目标—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怎样走?
参加工作后,要确立人生目标,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人生目标从近期和中期方面讲,即是我们的事业观,是我们在3—5年前期或10—20年中期人生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
近期的3-5年是职业生涯的立业期,主要目标是在基层岗位打拼并学会在社会上生存,其关键在于定位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在基层工作中锻炼能力和 提高素质;中期的10-20年是职业生涯的高峰期,发展顺利的话,我们不仅会进入事业高峰期,同时视野也将提高到新的层次。
在人生近期和中期,我们不仅只是开创个人事业,还在于对家庭、企业和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奉献。笔者认为,事业的天平同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责任+奉献=关爱+回报,等式两边的结果受时间早晚因素的制约。
人生目标从远期方面讲,即是我们的人生理想,是我们事业的远景目标,这个目标是终生为之奋斗且矢志不渝的。
目标的制定应是明确的,可用时间和定量来记述的。同时,目标要合理,太低不能调动人的奋斗激情,太高又会催生好高骛远的盲目心态。此外,目标还要及时调整,不断修正并持久坚持,实现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的有机结合。
两大积累—知识经验 资金信誉
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青年学子适应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培养人才、加快发展的要求,知识的积累源于学习,经验的积累源于实践。
企业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优秀人才,是否有发展潜力,不只是看过去的成绩,而更看现在,看其未来能否保持持续的学习力和竞争力。所以,青年学子要在思想上 以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在行动上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在 进步中发展。
青年学子要在企业中有所作为,成长为事业经理人、打工皇帝或创业做老板,在3—5年前期或10—20年的中期人生阶段,除了上述的积累知识和经验外,加强资金和信誉的积累同样重要。
三种选择--择业 择主 择友
1、择业是选择哪个行业和企业工作。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定位应是“三思”而“执着”的,在择业前“三思”,在择业后“执着”。
个人择业与事业成功有多大内在联系,无法用具体数字来判定,但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1)如何较为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核心专长与工作能力。我能在这个行业发展并胜任这个岗位吗?这是每个人择业前应谨慎评估的。
(2)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择业机遇,但有助于我们事业成功的、起历史性作用的择业机遇往往只有2、3次。
(3)除了极个别幸运之子、傲世之才外,更多的人事业成功都需经过基层的锤炼、艰辛的洗礼和执着的坚持。
2、择主是选择“目标老板”。定位行业后,下一步即是选择什么样的老板与经理。
优秀的老板造就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造就优秀的经理,优秀的经理造就优秀的人才。作为刚毕业的青年学子,大学教育更多的是理论学习。工作理念、行为操守以及工作能力,更多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的。
应该说这种学习和积累,主要源于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操作实践等。老板和经理的经营思想、管理模式、工作方法、文化素质,更是会对初参加工作的青年学子产生深刻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初参加工作时选择一个好的企业、好的老板,将受益终生。
3、择友是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选择的人际交往和聚积的人脉关系。
朋友可以协助你搭上事业的天堂,也可以将你埋葬到犯罪的地狱,因此交什么样的朋友对初参加工作的青年学子更为关键。在选择人际交往时,倾心交往及志同 道合的朋友固然重要,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交到人品和才能更优越于你并可以作为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老帅的朋友更为重要。虽然目前暂时还没有成 功,但只要能和成功人士多交朋友,就有发展和成功的可能。当然,不段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和品牌是交上成功的优秀朋友的前提。
一个人的能力和资源是有限的,团队的能力和资源才可能是无限的,人生事业的成功70%在于我们聚积的人脉关系,聚积的人脉关系越广泛越深厚,今后事业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人生的舞台才能越大。
四种人生—做勤奋人 诚信人 思想人 坚强人
1、做勤奋人。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创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初入行业的青年学子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唯有做勤奋人,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能。尤其 是在营销系统,销售业绩是勤奋的双腿跑出来的,是勤奋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要求我们紧紧抓住速度这个中心,在工作中进步更快一点,在竞争中成长更强一点。
2、做诚信人。做诚信人,要忠于企业,守于法规,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在现代商业社会,诚信可以为你(或企业)增值,创造更多利润。企业向来选择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的员工,就是要求员工做诚信人,这是德的基石。
3、做思想人。做思想人,从大的方面讲,要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原则。从小的方面讲,在工作、生活中要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隐私,不造 谣播事,不妄加议论,不人云亦云,不逍遥沉沦。尤其新毕业的青年学子,应虎虎生机、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为企业输入新的理念、新的血液,为企业创 造新的活力、新的业绩。
4、做坚强人。人生奋斗、事业成功,总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经历艰难方能起死回生。所以,有远大抱负、立志成功的青年学子初进社会要有应对各种困难、危机和失败的思想准备。不惧怕一时的失败,在艰难险阻、复杂多变的人生征程中,树信心、保激情、不言败、谋成功。
五大观念—目标观 计划观 业绩观 过程观 时间观
1、目标观。人生要有规划,工作要有目标,做事要有结果。规划人生目标或工作目标应具备以下特点:
(1)目标具有挑战性。拟订的目标要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能催化我们奋斗的激情。
(2)目标要具量化性。拟订的目标可分解,可量化,可考核。
(3)目标要具可实现性。拟订的目标太高,容易打击人的信心,目标太低,易失去目标意义。目标可实现性应有80%的人达成目标,80%的把握达成目标。
(4)目标要有时间性。一方面是我们在什么样的时间达成目标,另一方面是目标的时间性要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2、计划观。凡事有计划,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与效益的根本,也是我们对计划目标进行细化考评的依据,这里借用管理模式PDCA循环原则来阐述。
(1)P(Plan)指在工作中依据目标来拟订计划,即制定措施和方法。
(2)D(Do)是指按照所制定的计划和措施付诸实施。
(3)C(Cheak)是指在实施一个阶段后,对照计划和目标检查执行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
(4)A(Action)是指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修正原来的计划或定位新的目标,制订新的计划。
树立计划观可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使我们的工作呈螺旋式提升,在工作中培养做年度、月度、周度计划的习惯,将有助于我们快速成才和进步。
3、业绩观。部分青年学子刚参加工作,不是眼高手低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岗位不满意,就是志大才疏对上级给予的工资福利发牢骚。对初涉职场的青年学子而 言,不管身处哪个岗位,也不管处于企业级别分工的高层、中层还是基层,所能做到的应该是放低心态,踏实工作,只为成功找理由,树立以业绩结果为工作导向的 观念。只要能始终不懈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优秀业绩,最终必将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提升。
4、过程观。过程管理、过程控制、过程跟踪、过程反馈是衍生好结果的必然。每种过程都有其关键点和控制点,这是过程管理的核心。刚毕业的青年学子,在做任何工作或承担某项任务时,须关注过程努力、过程管理,坚持目标,持之以恒,如此方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5、时间观。树立时间观念,建议注意两点:
(1)珍惜自己拥有的时间,勤奋工作,早日成才。
(2)珍惜他人拥有的时间,待人做事守时间讲效率。
总之,青年学子经历学生生活后进入社会,新的起点、新的竞争便已开始。青年学子以繁荣农业、文明农村、富裕农民为历史责任,以在农化行业立志成功为事 业目标,以事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为工作要求,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勤奋工作,奋发有为,方能在未来谱写成功篇章,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篇:营销人的未来之路
营销人的未来之路
前一段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管理论坛上的一个帖子——《营销人,40 岁的 时候你在做什么》——点击率很高,很多网友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设 计中的“出路”有不少:挣够钱退休、做咨询顾问、猎头、做代理商、作家、回学 校读书等等。网友的讨论很热烈,这也反映出了一代营销人对未可知前途的不安 与思考。当燃烧的青春都已经献给自己所热爱或者并不怎么热爱的营销事业之 后,等到不惑之年,我们又将如何选择脚下的路? 却顾所来径 当打之年的中国营销人基本上出身于 60 年代后期和 70 年代,这和中国改 革开放的时间有关。在上世纪的 90 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中国 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营销作为一种行业也逐渐确立。在市场化 程度最高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宝洁在 1988 年进入中国,可口可乐在 1984 年开 始在中国设立瓶装厂。跨国巨头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本、先进的生产技术,也 为中国培训出了第一批营销人才,这些人才经过 10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练,已 经逐渐成为各个行业营销领域的中坚。但是,不确定性依旧存在,虽然到目前为 止营销人才都是紧缺的,但是这种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一方面,不少企业急于 长大,急于寻找优秀的营销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却有不少优秀的营销人才正埋 没在某个平凡的职位中,甚至是失业。带给我们每位营销人尊严的是我们的职业和职位,失去这些,事实上我们也 昨天还是某某企业的经理,就什么都不是了。我见过太多 30 多岁的营销经理人,一场公司的政治斗争或者一次企业间的收购行为,转眼间变成了失业者。我相信 有这样经历的营销人是不在少数的,这是个高流动频率的行业,我们已经不再奢 望过去那种终生被一家企业雇佣的事情了,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然而这也意味 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即便你能一直不失业,但是,企业的层级是金字塔型的,做 主管也许只要一年,做经理也许要五年,做总监也许要十年甚至更长,再往上呢? 你想过吗? 未来之路 曾经在一次培训中,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双腿并拢的时候左右摇晃自己 的身体——你会感觉到很容易失去平衡; 然后双腿分开一定的距离再摇晃自己的 身体——你会感觉保持平衡其实很容易。导师通过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你的延展 度决定了你的安全感。这些“延展”就是你的专业技能、学识、人际关系网络、经 验…… 我们来看看几种类型的职业发展,让我们一起思考自己的未来,未来要做些 什么,现在要准备些什么。
第一种类型是站在职业金字
塔的顶端——至少,沿着这条晋升之路坚持地走 下去。这条路确实很崎岖,你也会越走越孤独,并且,你也需要一些好运气。走 这条路的人,往往最初的选择就是非常正确的——虽然这也许带着点偶然。在外 资企业发展的营销人,能做倒高位的,往往有这样的一些特点:有着非常好的教 育背景、熟练掌握英语、第一家进的公司通常就是著名跨国企业、熟悉并擅长运 用公司政治。在内资企业发展的营销人,通常通往高位的必要条件是对老板非常 忠心或者深受老板赏识、对做市场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手法、擅长学习也擅长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永远为企业工作下去,他们将是真正意义上一生都献 给企业的人。他们和发达国家在战后的那一代人一样,勤奋、忘我地以工作为中 心。营销总监、总经理甚至 CEO 将是他们的目标,而且其中有一部分人也必将 达到。那么他们需要为自己准备点什么呢?近几年来的“逃离外企”现象,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外企经理已经碰到了职 业发展的一个“集体瓶颈”,而且这个尤以营销经理为甚——再划地细点,是以在 总公司以外的销售经理为甚。这些销售经理的虽然能力不错,但是在教育背景和 英语能力上,普遍不及总部其它部门的经理,并且多年的“FIELD SALES”生涯,或多或少已经让他们有点不适应总部的沉闷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江湖习气。他们的“逃离外企”,说到底,是一种对延续职业生涯的渴望。对他们而言,如果要在外资企业继续发展,需要的是以国际化管理风格而不是本地化管理风格 来加强自己的工作,并且还需要为自己多做一些继续教育的投资——这些教育也 许是 CEIBS 的 MBA 文凭,也许是掌握更为熟练的英语能力。那么,如果下定 决心走时下流行的“空降”道路,也许更要做的是对中国本土企业文化的再学习,否则,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一直在内资企业发展的营销经理,事实上也有被“杯酒释兵权”的危险,草根 的民营企业也许会在草创时期用很多自身其实有很多缺陷的江湖豪客型的营销 人才,但是,守“天下”或者打更大的“天下”需要的是更多专业人才。以前你可以 不懂什么是 ROI 什么是 CRM、ERP 而照做营销不误,但是,更高的职位需要 你的知识也要与时俱进。你要学习数字时代不断被更新了的知识,要掌握不断出 现的各种各样的电子工具,指望不懂供应链管理还做营销的时间,可怕不长了。第二种类型是自己创业,做经销商或者是做营销咨询顾问。做经销商的路,迟走不如早走。新产品上市的成功性越小,做经销商成功
功的 概率也越小。渠道的变革,对这条创业之路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商品流通中间环 节的经销商,随着渠道变革正在完成一个“大小小大”的转变。区域同类别产品的 经销权垄断,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私营经销商企业的发展,至今已经有 10 多年的历史,近年来的显著特点是专业化和专业垄断加速。未来的区域内每个大 经销商将会越来越成为某类产品的代表——这个是卖水的,这个是卖化妆品的,这个是卖打印机的,这个是卖空调的。经销商和制造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也将越来越紧密,留给你创业的空间,也必将越来越少。糊口也许是可以的,但
是做大,需要的条件实在太多了,生意是会越来越难做的。现在要做大一个新产 品的难度要比十年前难太多了。我的不少同行们的创业经历也证明了这点,虽然 他们在营销上的能力比十多年前走出国有批发企业的第一批经销商们要强的多,但是,最好的机遇显然并没有给到他们。他们也时常戏谑地说自己无非是“花钱 买了份工作”。小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是很弱的,你不长大,注定要成为渠道变革 的又一个牺牲品。对于他们而言,通过行业内积累的人际关系网络,找寻机会,找寻突破口做大,成为细分市场区域内的翘楚是很重要的。那么做营销咨询顾问呢?说实话,其实做营销的人和做营销咨询顾问的人是 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现在自诩为“营销实战派”的顾问,我个人并不看好。他们 或多或少缺乏专业顾问的训练和经验,也或多或少给人以江湖术士的味道。做的 好营销的人并不见得一定做的好营销咨询顾问。之所以现在“营销实战派”顾问颇 为吃香是和我们的本土市场还不成熟有关的。这种“不成熟”你能指望它多久呢? 我想,尽管你可以骂麦肯锡不懂中国市场,但是,如果本土咨询公司想要做大,他们还是你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未来,也许你也可以转行,做作家、做企业家、做教师……做什么都有可能,对未可预知的未来,你可以做的是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为前景做更多的 规划。去学校充电、结交更多的朋友、积累更多的资金,甚至是写更多的营销和 管理的文章。未来工作像什么 事实上,未来的工作性质也会发生不少变化。我相信人性化的趋势将越来越 明显,这点已经在西方和国内的外资企业中得到了体现。我们并不是为了工作而 生活,而是为了生活而工作。SOHO、自由职业者近年来越来越多,也证实了这种人性化的趋势。我们更 多地考虑自己的家庭、考虑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营销这种高弹性的工作 也许也会出现变化,网络可以让你
第三篇:做经销商的操盘手--建材营销人的成长之路
做经销商的操盘手--建材营销人的成长之路
笔者离开家电圈后,进入建材行业做过一段时间的区域经理,我自己最头痛的事情之一是,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因为我发现只要与经销商混熟,搞好厂商关系,做好总部与渠道间的政策传达与衔接后,就无所事事。于是每天为自己做哪些工作而绞尽脑汁。大概有一个多月吧,我才把自己这种状态调整过来。后来反思,发现做业务只要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要偷懒也好,要四处风花雪月也好,要抄单也好,要自甘沉沦堕落也好,企业都是不知道的。月度营销例会时,我把自己这种困惑与几个玩得好的哥们私下沟通,众人都会心一笑。因为,我有意无意间触动了这个群体的“潜规则”。
如果说建材行业的业务人员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无所事事,在做工作以外的事情,相信这个行业的营销人员大概不会有异议。(当然不能说每个人与每个企业都是这种现象),为什么建材行业的业务人员会导致无所事事的现象呢?抛开人的主观原因不谈,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自私与懒惰的,况且主观原因在任何行业都是存在的,何独建材行业此现象颇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行业竞争的原因:不可否认,尽管建材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相对于家电与日化行业,建材行业的竞争还是相对初级的。多数企业还是以产品为导向。对营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管理程度还不可能象家电或日化行业那样,对渠道的管理,对市场的管理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家电圈整体营销水平所以高,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关,也与行业特性有关。家电业是一个行业集中度很高的产业,也是一个直接针对消费者的行业,因为这两点,企业会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扩大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力量,所以营销能力的高低就在行业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材行业很多的品类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即生产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导致成本的急剧下降,无法形成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所以,建材厂家在4P组合中,对市场工作的重视程度就远不如家电行业。值得欣喜的是,一些有眼光的建材企业开始把人才需求的眼光放在建材圈以外,因此我们看到,一些在家电圈日化圈的人才也逐渐往建材行业跑。
2、经销商操控市场而非厂家操控市场:尽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有一个现象是与其他行业不同,即操作市场时,建材业是经销商在探控市场,而厂家只是支持与服务的功能。这样厂家在营销方面的话语权往往不如经销商。厂家用于市场营销的费用、资源与人力不如经销商。当营销与市场的主导权更倾向于经销商的时候,厂家的业务水平自然无法象家电行业那样随着市场的升级,营销规模与水平也获得快速的提升。在话语权与区域市场的主导权更多的在经销商手里的时候,一些厂家的业务人员如果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物”。
那么,在建材行业与市场的这种特性下,一个有志于不段追求上进的营销人员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我给出的结论是,充当大户(经销商)的操盘手,做小户(经销商)的营销参谋角色(顾问式销售)。做大户的操盘手与小户的参谋,说白了就是做经销商不拿工资的经理人。让经销商的业务及团队围着你转。对于管理大户的业务人员,如果不能深入经销商的内部管理,不能做到在对市场与销售的理解更高一个层级,就会在经销商面前失去话语权,就很容易边缘化。就在经销商眼里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
那么做经销商的操盘手应该做哪些事情呢?主要是资金管理、库存管理、销售区域及价格管理、零售管理几个方面:
1.资金管理
·每月与经销商共同订定次月销售、回款目标。
·定期(每周)对代理商销售回款目标进行跟进。
·协助代理向公司下达订单。
2.库存管理
·协助代理商订定安全库存。
·督促代理商执行、维持安全库存。
·定期(周、月)掌握代理商库存,协助防范不良库存及缺、断货品的情况出现
3.销售区域与价格管理
·监督和管理代理商的产品进销存情况及货物分销流向
·协助/监督代理商按公司的价格政策、价格规定销售欧普光源产品
·协助其日常业务及较大工程项目的跟进管理
·协助公司对代理商的低价倾销、跨区销售进行处理
4.零售网点管理
·协助代理对其所服务的网点进行有效覆盖及分销
·定期走访代理商下游网点进行理货、终端布置等工作
·协助/指导代理商对其销售队伍的业务管理、日常培训
·市场推广与策划活动原组织与实施
那么,如何能做好上述事情,承担起一个合格的,虚拟的经销商操盘手的角色呢?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具备以下五种能力:
1、管理能力:要谈管理是一个很深的学问,现在也没有最权威最令人信服的解释。不过,管理的一些特特征到是争议不大,比如“引导团队沿正确的方向往前走”、“管理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管理无他,无非定人、定时、定量、定目标、定考核”。对于建材行业的管理能力的要求,大可不必如此之概念化。我觉得,只要做到上面讲的资金管理、库存管理、销售区域与价格管理、零售管理就行了。但营销人员不断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却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2、公关能力:建材行业有很多是通过工程销售,通过隐性渠道销售,与工程方与设计方打交道,需要营销人员有很强的公关能力,需要营销人在“酒、色、财、气”四个方向修炼自己。酒是穿肠毒药,但无酒不成席;色是剐骨钢刀,但无色不成姿;财是良心的蛀虫,但无财不成义;气是惹祸根苗,但无气受人欺。色是色欲,财是利欲,酒是享乐能力,气是权势。这四样东西,替社会成了多少事,也替社会败了多少事。营销人在酒色财气上如何游刃有余,确是一件不好把控的事情。但确是营销人搞公关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3、策划能力:区域市场的很多行为,如设计师推广、小区推广、区域性的行业展会以及区域经销商会议都须要营销人员具备策划能力。
4、培训能力:经销商的培训、经销商团队的培训、导购人员的培训、设计师的培训都对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篇:"法律人成长之路"征文
“法律人成长之路”征文
律动,良心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 汪羽静
曾看过学长写的一篇实训感想,名为《年少往事总是诗》。年少往事总是诗,谁说不是呢。高中语文课谈理想,少年总是意气风发的,我站起来就是一番慷慨陈词:“我并没有什么确定的想法,只是想让黑暗无所遁形,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世间孤独无依的人们,给他们带去希望。”那时有人说那是作家,有人说那是记者。当我在高考志愿上写下“法学”专业时,这一幕在我脑海中闪过,生活就像布满迷雾的丛林,走下去才会知道路通向何方。
“法学”在我的脑海里最初只是成千上万法条的集合,而那些能将法条信手拈来,甚至具体到某款某项的人们在我的感知里无一不是记忆超绝,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如所有刚入学的法学生们,虽然对于厚厚的法条无从入手,但对法律的信仰却在心里萌芽生长。我们崇尚公平正义,将苏格拉底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说得朗朗上口,虽然对于“法律人”这个词没有清晰的认识,但我们都从心底认可我们是未来的“法律人”,这个崇高的理想常常会让自己激动不已。
我们在白色的象牙塔里,读先贤的法治思想,探讨法条背后的立法精神,勾画未来的理想图景,却在现实照进来的那一刻,感到无所适从。本是一次很好的实训机会,多次争取,我如愿跟着学长借着学校法律诊所的平台代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能真正地做一次法律人,兴奋、好奇还有无法避免的畏惧在我的心里汹涌澎湃,崇高的责任感让我更加坚信,这一次的经历必将会让我引以为傲。阅卷、讨论案情、写辩护词,每一步我们都走得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即使我只是个副手,但我也能充分感受到学长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痛苦,这才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四个字的艰难。如蹒跚学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几经大改,跌跌撞撞地完成了辩护词,已是开庭的前一晚,虽然连续熬夜疲惫不堪,但看着精心完成的辩护词,我们的内心还是抑制不住的激昂,只等着第二日的大展拳脚。但开庭的情况却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公诉人的迟到、漫不经心,毫无原因的休庭,审判书竟也是早已准备好的,我们少有开口的机会,这一切都让我们无奈。这就是我们憧憬已久的法庭么?这就是我们埋头苦读为之骄傲的法律么?庭审结束后,我们一言不发地回到学校。学长默默然地写下一篇后感发给了我,然后埋头大睡。《年少往事总是诗》,我的耳边是一片破碎的声音。
大学过了一半,身边的同学有的沉迷于浑浑噩噩的生活,有的发奋钻研生财之道,有的学习第二专业另谋出路,年年低迷的法学就业率,处处讲人情的社会环境,让我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谈到“法律人”这个理想,也还会残存着些许当年的激情,但身边却是一片嘲笑。这竟是一个谈不得理想的现实么?
不是的。刑法老师曾在课堂上问我们,法律在哪里。法律在哪里?他指着自己的心,法律在心里。这不是虚无的唯心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做人之道,做法律人之道。王阳明曾说,人之一切发明于心。人人都有良心,法律人更要有一颗法律人的良心。谈理想、谈公平正义受人嘲笑,嘲笑的人却无法将它从你的心里拿走,因为你有一颗法律人的良心,除非你自己丢弃了它。
我们的心是自由的,即使在行为上我们不得不适应现实,勉强自己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但一个真正的法律人决不会丢弃他的良心。一个法律人,追求名满四海,宝马香车,无可厚非,但如果把这些放在第一位,甚至为此而丢弃了他的良心,则枉为法律人。一些律师罔顾事实,不顾被害人的声声控诉,为犯罪嫌疑人作无罪辩护,或是利用媒体自我炒作,不管是为名还是为利,行径已是丑陋不堪。这些人已丢弃了法律人的良心,最终免不了会落得个人人唾弃的下场。
多少人奋斗却迷茫着,多少人行走却困在原地,岁月匆匆,当初我们想改变世界,现在我们被世界改变。在变与不变之间,许许多多的法律人都始终坚守着一颗法律人的良心,在岁月的历练中得到成长。现在我还是一名法科生,每一天都在积累着知识的资本,还会不断争取实训的机会,怀抱着我“法律人”的理想在现实里游走,我的外在和内心都渴求着成长。面对现实,适应而不屈从,跳出内心的牢笼,法律人的良心正生机勃勃地跳动。莫忘初衷,莫忘初衷,我跋涉在法律人的路上。
我的律师之路
廖旭东(广东粤法律师事务所律师)
一、与律师结缘
人生有许多事,总让人无法理解,年近四十的我,如何与律师结上缘,我也说不清。
1984年在报考高考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选择了历史专业,也知道这是个冷门,当时我想,这样有更大可能被重点大学录取,果然不出所料,被厦门大学历史系录取了,在厦大的四年中,日子过得充实快乐,在大海中游泳 ,在球场上打球,虽说没有谈恋爱,但每一天真的过得很开心,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诗才强说愁。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则抱60分万岁的态度,得过且过。1988年大学毕业,分入一所师范学院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五年后,评为讲师,1993 年正值法学热在全国掀起,我所在的系也准备开设法学专业,但法学教师稀少,于是,我就向学院申请到武汉大学法学院参加国际经济法助教进修班,申请很快就得到了批准,9 月,我进入了武汉大学法学院的课堂,开始了法律专业的学习。
一年后,我回到师院,担任了法学教学工作,1996年获取律师资格,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作兼职律师,当时作兼职律师没有一点压力,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法律实践,是为法学教学服务,在课堂上将自己办的案子作为案例讲授,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我自己也有一种成就感。
2001年,我南下广东,在一家公司担任专职法律顾问,后到律师事务所作专职律师,真正开始了我的律师生涯,我想,以后我不会再选择其它职业了,因为我已深深爱上了律师这一职业。
二、飘在广东的律师
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有一批内地来的律师,他们执有内地的律师执业证,却以各种方式在珠三角地区从事法律服务,他们为了在广东生存和发展,付出不为人所知的辛苦。
在中国,能做律师的人是不简单的人,能南下到广东做律师就更不简单了,这些南下的律师大都在内地从事律师工作多年,在当地有一定案源,有的已有妻小,他们能只身一人,离家别子,南下广东,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律师业务,这的确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识。
在珠三角有的地方,从内地来的律师想在当地执业,必须具备当地户口或法律本科的条件,刚到广东的律师要达到这一条件,难度很大,有的律师无奈只好在当地租房开设办公地点,以内地的律师事务所的名义接案,在办公地点,不敢挂上律师事务所的招牌,只写上“法律咨询”几个大字,以较低的收费吸引客户,他们时刻担心当地的司法局前来查处,因为他们被当地的司法局认定为黑律师。
有的南下的律师则选择到广东的律师事务所作律师的助理,不以律师的名义执业,在珠三角做律师助理,收入不高,工作量又大,他们之所以接受这些,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若干时间的积累,能够结识当地的客户,一旦条件成熟,就在当地注册,出来单独办案。
还有些南下律师,他们到珠三角大公司担任专职法律顾问,收入稳定,在当地算不高也不低,但工作不自由,无法拓展自己的律师业务,没有自己的客户,只为一个客户服务,无法看到事业发展的前途。我认识很多飘在广东的律师,因为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在我认识的这些律师中,有的成功了,大多数离开了广东,每当我送别他们的时候,他们无奈的眼神,让我最为铭心。
三、为律师而写
孔子说:三十而立,说实话,在我三十岁之前,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也许我是属于随遇而安的人吧。三十岁的我,在大学当讲师,如何确立自己的科研课题?是每一位大学老师思考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我为自己定下的科研课题是:中国律师。
为什么选择中国律师作为自己的课题?主要原因是:一是我当时在做兼职律师,对律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二是中国律师的历史不长,不到百年,新中国律师的历史更短,不过几十年,所以,相关资料容易收集。三是在中国,专门研究中国律师的人不多,中国律师的许多问题无人研究,或者研究不深,给后来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间。采取何种方法,对中国律师进行研究呢?常见的方法是,在大学图书馆里,广泛收集相关资料,针对律师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写成论文,在相关杂志上发表。在我看来,这种方法,总得来说,还是从书本到书本,写出来的东西,价值不大。因此,我并没有采用。
在大学,我学的专业是历史,田野调查是历史研究方法之一,对我影响很大。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调查”。“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这便是田野调查。因此,我决定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中国律师进行研究。
2002年7月,我辞去大学教师一职,独身一人,来到中山,做专职律师,十年过去了,律师的酸甜苦辣,无不亲身体验,正因为我是带着课题来做律师的,所以,与其他律师不同的是,我一边努力办案挣钱谋生,一边在夜深人静时,不时起笔将律师的思考写成文章。不经意间,二百多篇有关律师的文章,相续问世。其中《律师十日谈》和《律师随想录(2011年)》先后发表在《广东律师》,在律师界,反响颇佳。做律师,写律师,是我不变的追求。
四、弯路,其实也不算弯路
近日,与儿子在QQ里闲聊,儿子说:你在大学四年学的是历史,毕业后又在大学教了八年历史,后才从事律师工作,你走了不少弯路。我回复说:其实,这也不算是弯路。如果不是多年学历史所积累的文字功底和思维模式,我的律师随笔也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我对律师的思考也没有现在这个深度。
下了QQ后,我在想,假如我在大学学的是法律,没有走所谓的弯路,我现在会是怎样?我很有可能是一名法官,因为1988年大学毕业时,法律专业毕业生很吃香,分到法院工作的机会很大,到法院工作后,我会按步就班地从书记员做到法官职位,也有可能担任一官半职。这条路,相对而言,是一条笔直的路,不是弯路。也许在这条路上,我也会对法官这一职业进行思考,但因体制的限制及工作生活的安逸,我想我也写不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来。
成龙是我很敬佩的成功人士,他演唱的《真心英雄》,我很喜欢,歌中唱道: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孟子也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回顾过去的日子,正是因为我走了弯路,才踏进了律师之道,律师的自由,律师的艰难、做律师的体会及对律师的热爱,让我的近200篇律师随笔在网络陆续面世,其中50篇律师随笔在《上海法治报》连载,最具有影响的要数《律师十日谈》,《律师十日谈》先后在《中山律师》、《广东律师》、《四川律师》和《律师文摘》上发表,在《广东律师》杂志2011年文章评比中,《律师十日谈》被评为三等奖。
2011年9月,我在博文《感悟一生》中透露:“我的一生,目标很单一,也很世俗:上一所大学,做好一份工作,买一套房子,有一部小车,写一篇文章,办一家律师所……”,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感悟一生》发表后不到一年,《律师十日谈》问世,我创办的广东粤法律师事务所也成立了。
因此,从我的经历来看,弯路,其实也不算弯路。
我从事公司法务的心路历程
文/法歌
【引子】看到很多即将或初入职场、读法律专业的同学或网友徘徊在就业的十字路口,要么埋怨法律专业就业难,要么不知该从事何种职业的纠结心理,我也想谈谈自己选择从事公司法务的心得和体会,以期待与大家交流,为与我当初同样在择业方面感到迷惑的人尽些绵薄之力。
一、品味寻找工作的酸甜苦辣
尽管我在企业的工作经验不足,年龄在职场也不占优势,前方肯定有那么多艰难险阻,但是我还是坚持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经受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洗礼!我坚信,成功永远属于决不轻言放弃的人!一路风尘南下到广州,先把自己安顿在便宜的小旅馆住下,开始找工作,不曾想这一找就是一个月时间!一开始还心高气傲的我,越找心里越没底。那时,我也纠结过:法律专业找工作怎么就这么难?
我当时的目标是想找个大型公司做公司法务,可到了人才市场或人才交流会,满场很少能发现要法律专业的岗位!即使有这种岗位需求,用人单位也是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对法律职业资格证也是硬性要求!当时,我很后悔没在读研期间就把资格证考下来,现在要用到了,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人才市场找工作碰壁后,有时也想过打退堂鼓,干脆到内地某个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算了。有的高校也表示了接受的意向,可我心里总是不甘心。人生能有几次搏!今生不在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和磨砺岂不遗憾!特别是从沿海回到内地,无论是环境还是经济发展,那个反差真是太大了。在沿海城市,感觉到的是快节奏的生活。我愿意接受有些压力的生活,这样才能排除人的固有惰性诱惑,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真是应了那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为了找工作心急如焚时,我想到了在广州某大型房地产开发上市公司任职的同专业师兄,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打去了求救电话,师兄很热情,叫我到他所在的公司见主管领导,我去了,由于师兄的大力举荐,这位负责人只是简单地问了一些问题,工作也就这样到手了!至今我仍然对这位师兄心存感激,是他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了我!
现在,我能理解即将走上社会的人的感觉,对职场有点找不到北!没有工作经验还总幻想着能找一份理想的职业!甚至找不到好工作干脆在家待业当起了“啃老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总是要自食其力、面对竞争压力的!在工作中我深知自己经验不足,管理经验更是谈不上,但我有的是信心、是不断学习的毅力!就这样开始了与法律结缘的工作……
二、初入职场,多学习、多观察、多积累
(一)调整心态,提升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所在的部门是商品房售后服务部门,负责处理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中客户、业主以及合作商家提出的异议和投诉。应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是粗放的加工业,建筑材料档次、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责任心大小等都会对房屋质量带来影响。千万不要以为大发展商房屋质量就一定很过关而小的发展商质量一定就不行!
售后服务人员每天都要与房屋出现问题的业主打交道。有时候还要受业主的气,代公司接受业主的责难和批评!这种局面对于初入行的人来说,一下子可能接受不了,甚至与业主产生言语冲突,但不管怎样,这种工作还是很富有挑战性的!不仅工作态度要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判别政策、法律的能力,因为做客服工作仅仅态度好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为投诉人解决问题。当投诉人怨气很大时,还要与他们分析问题的成因、处理的方式以及法律对此类问题的规定,这样才有可能说服对方,让对方心平气和地配合问题的处理,所以做这类工作,法律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们的法律意识都比较高,遇到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他们知道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比如仲裁、诉讼,有时会借助新闻媒体、消委会的力量讨说法。客服人员就要有一定的政策、法律水平。在这样的部门工作,收获最大的是大大提升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锻炼了应付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在工作中学习管理
当时售后服务部门是刚刚组建的,我参与了该部门成立到正常运作的整个过程,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很佩服那些有管理经验的职场人士!新招聘的部门经理有那么多的想法,至今还让我难忘!从部门的架构到岗位责任,从售后服务的职能到对产品品牌的提升,一套一套的!
原来这些通过实践掌握的东西在书本上还真学不到。那时我懂得了为什么用人单位不愿招聘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确实单位没有培养人的义务!招人是希望这个人能为公司创造效益,不是培训!优胜劣汰,双向选择,这是市场经济社会必然的趋势,也是成熟的用人机制中人才普遍感到压力大的原因。在广州,每到双休日,购书中心都会挤满渴求知识的人!没有别人逼迫他们看书、买书,是他们自己在逼迫自己!
既然在企业谋生,就得谋求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我开始琢磨个人努力与团队合作的关系,专业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前,总是说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可现在觉得这句话不完全正确,所谓的“外行”可能专业知识没有你专业人员精通,但有管理经验的人却可以很好地将内行人士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这应该就是“管理”,就是“团队合作”。
除了做专业分析方面的笔记,还坚持做管理学习心得方面的小结。部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链条,重要性自不待言。如果连部门都不能管理好,何谈企业管理?凡事从大处着想,从小处着手。先模仿,后创新。慢慢地,我好象悟出一些门道,经理外出让我代行职责时,我不再有心虚和慌张,虽然管理手法不够老道,但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三、转做公司法务成了迫切心愿
(一)内部调岗实现专业对口
在售后服务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收获很大,熟悉了售后服务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但同时有些不安分,因为心里还是挂着自己的专业——法律,毕竟专业人更希望做与专业结合更为紧密的工作,特别是初入职场的人士。这也是正在找工作的人普遍的心态,学了好几年的专业怎能割舍呢?天天与法律打交道才是自己职业的理想境界!
有了前期的铺垫,对人对事都熟悉起来,我开始考虑调整自己的工作部门,即请求转到公司法律部门任职。之所以有这种想法,除了本身对法律专业的喜爱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从整体上说,在这家公司,法律部门要比售后服务部门更能受到公司的重视,因为公司的业务无时无刻不在与法律有联系,法律人员也更能得同事的尊重。
现在一些在企业做法务的人员深感郁闷的原因是,法律得不到公司的重视,有的公司领导因为在生意上吃了亏才想到用法律去解决,平时不太注重风险预防和控制。但实事求是地讲,我所任职的这家上市公司很重视法律的作用,公司不仅有专门的拥有数十位法律顾问,还在其他部门配备有法律背景的人士做管理。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将工作岗位调整到法律部门。
(二)新岗位,新开始,新挑战
来到公司法律部门工作,才实质意义上开始公司法务工作。首先要弄清楚,法务在公司整体架构中的位置?主要职能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去?把握岗位定位才能适度而不越权!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很复杂,如何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出工作思路是个问题。
公司的法律部门采取功能组别分工,主要有合同事务,这是公司法律事务最重要的工作,从公司成立、项目合作、投资洽谈、合同谈判、合同签定、合同履行等都离不开经济合同,其次是诉讼法律事务,房地产公司涉及的法律纠纷大到征地纠纷、合作纠纷,小到追房款、物管费等,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员去处理,再次是购房合同、贷款合同签署等签约法律事务,以及政策法律的分析和研究等事务。
了解部门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的快速方法是阅读部门专门的资料库,那里能很快告诉你,这个部门都做哪些工作,领导对法律有什么新的指示。这些内容书本上没有,职场人士要用心去了解、去感知。从会签过的合同中,你可以发现不同种类合同所存在的问题;从过往的诉讼案件中,你也能发现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存在哪些漏洞。这些是法律人员工作的重心所在!
(三)公司法务参与合同谈判与签约
公司法律部门其中一项工作职能是负责全公司的购房合同签署。这项工作其实难度并不大,更多的象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售楼人员将房子卖出去除当时签定认购书外,要签定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购房合同的难易程度往往与开发商的知名度、实力等因素有关,因为发展商通常都会事先制作购房合同范本,虽然缔结合同要双方当事人协商才能进行,但大的发展商事先拟订的合同条款基本上没有修改的可能性。中小型发展商由于受到品牌、实力等因素制约,一般会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接受买受人的部分谈判条款。
签约要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当初为购房人签定合同时的尴尬!由于对业务不太熟悉,生怕填写错误,所以在填写相关内容时小心翼翼,如果填写错误就要更换合同版本!我在填写的谨慎和迟疑受到购房人的质疑,当时的心情要多难受有多难受!真的觉得什么事情都是看着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这件事时时提醒我,想做大事千万别忽略小事!
前面提到房屋买受人与出卖人签定购房合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双方博弈的过程。有的买受人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很弱小,于是将同期购买某楼盘的客户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与发展商相抗衡,并且聘请专业律师与发展商谈判。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公司某一个新盘开售,很多客户对合同条款不满意,他们不是一窝蜂与发展商交涉,而是聘请在房地产领域比较有经验的律师,每个客户出资500元,一共200余人,律师收入进帐可观!发展商的合同毕竟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律师前前后后提了很多问题,通过电邮或其他书面形式与发展商交涉和谈判。谈判过程是艰苦的,当然其中也有乐趣。谈判是争议双方相互沟通、最后达成共识的过程。有些问题解决了,又可能会出现新问题。不管怎么说,经过多轮的洽谈,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
通过与专业律师面对面的交锋,作为企业内部法律从业人员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除了对相关房地产法律法规更加熟悉外,还在谈判过程中充分领略了专业律师的谈判技巧,岂不是一举双得的好事!不打不相识,通过谈判,大家成了朋友。工作中相互交流也能促进企业法务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
(四)公司法务参与合同法律事务
日常工作是审查经济合同、制订合同范本、参与大型采购或工程承发包招投标、合同谈判等。这项工作也是大多数企业法律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看起来烦琐,并且有点循规蹈矩,但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了法律人员的参与,经营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不能仅仅靠感觉或交易习惯来维系。
在企业做法务感受最大的是,一线经营管理部门对法律事务多少都有些抵触心理。因为这些部门要求的是效率!比如营销部门想到的是如何尽快把房子卖出去,一来为公司资金回笼争取时间,二来只有卖出去房子销售人员才能从销售中拿到佣金。如果合同条款规定的过于严谨,必然造成销售过程减慢,所以他们就希望合同越简单越好!还有,工程管理部门同样是讲究效率,因为施工进度是公司要求的硬指标!这种情况下就看法律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如何把握了。
法律部门要经常与一线业务部门打交道,做好沟通很关键!遇到效率与风险的矛盾,不能简单地将合同打回去了事,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视轻重缓急,决定是坚持原则,还是作灵活处理。
企业在商事往来中订立合同须采用书面形式,合同订立应尽量采用企业统一的规范文本。合同范本的好处是:一来能够给业务经办部门在合同项目谈判中提供规范的工作指引,占据谈判的主动地位;二来能提高合同会签的效率,因为不规范的合同版本在会签过程中费时费力,相同或类似的项目却做着重复的劳动;三来影响公司在经济交易活动的形象,毕竟给人不规范的印象,容易受到对方的质疑。
法务人员一项常规的工作是合同审查。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查程序,审查流程随意性太强,有时还造成混乱,让负责跟进合同会签的人无所适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合同会签流程要建立起来。合同审查的范围应尽量全面,一般法务人员在审查合同时往往局限于合同文本本身,因为人们都比较重视价格因素,但是却对对方当事人的资信不予重视,即没有涉及到合同之外的文件审查,如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证明材料等没有列入审查范围,就有可能造成合同签定后因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不足导致合同履行不能或履行瑕疵。在合同审查的材料范围上对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材料审查是为了在合同立项确定对方当事人的环节中,了解对方当事人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资质、经营资格、履行能力、财务状况。
合同履行环节涉及的法律问题也不少,不是说合同签定后法律部门的工作就结束了,仍然要进行跟踪和监督。一般情况下,业务部门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少于关注。一些教训证明,合同履行中的细节常常是赢得合同争议案件的关键。比如合同履行中文件盖章的不规范、来往文件签发的不规范、合同来往资料的保存不完善、对对方违约证据的保留不力等等情况都可能使企业在诉讼中败诉。
合同履行中向对方签发的重要文书或函件(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约定事项的变更,履行合同中的重要情况说明,合同履行的催告或通知等情形),应要求对方签收盖章确认或采用邮政特快寄发,并保存好签收材料或邮寄回执,必要时应采用公证方式保全证据,不要以传真为单一来往方式。这项工作法律部门要经常做到督促业务部门注重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不注重法律文件的留存和权利的及时保护肯定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对合同履行中任何涉及当事人权利或义务发生变化的事项,一律采用书面形式。在发出或者签收改变合同权利、义务的书面凭证之前,必须先咨询企业内部法律部门并获得其认可。变更、解除合同应事先呈报变更解除合同申请,其审批程序与签订合同审批程序相同。在变更、解除合同未达成一致意见或未批准、未生效前,原合同仍然有效,应继续履行。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鉴证的合同,在达成变更、解除协议后,应报原机关备案。经过公证机关公证的合同,在达成变更、解除后,必须经公证机关重新公证。
(五)公司法务参与诉讼法律事务
房地产开发涉及的法律纠纷主要有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各种争议,比如延迟交楼、延迟办证、终止合同、工程质量等,还有追讨欠款、工程结算等。对于诉讼案件,组织大家集体讨论是必要的,讨论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案件本身怎么处理,还延伸到如何将案件的成因作个总结,给法律人员的工作提个醒,同时也给业务部门提供进一步改善工作的法律建议。可见,出现诉讼要正视它,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这也是参与和改善公司管理的一部分。
对诉讼案件的跟进方面,也曾发生过忘记出庭代理这样不该出现的失误。好在公司一方是被告,案情比较简单,事先又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不然的话,玩笑就开大了!无论是企业法务人员还是专职律师,这都是工作责任心的问题。前车之鉴!部门开始考虑如何完善在诉案件的跟进管理,象建立合同台帐那样建立诉讼案件台帐,由专人及时跟进,这种做法一直在持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四、公司法务的发展空间
(一)内部晋升
大多数公司,法务要想在内部寻求升职加薪可不容易,向上的位置有限,公司人才济济,特别是有了空缺,公司往往采用从社会上招聘,也就是寻求“空降兵”。比如,有一次,公司举行的竞争上岗,我满怀希望而来,但最终失望而归!抛开其他因素不谈,说明自己由专业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过渡还有障碍!这种障碍用专业一些的名词是不是职业发展的“瓶颈”效应呢?在一家单位呆的时间长了,向上发展的空间往往受到很大限制,除非你能真正得到领导的器重,领导要着意培养你!
(二)跳槽,寻求更大发展
当职业在发展中遭遇瓶颈,不要怨天尤人,因为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需要的是实力和经验。公司内部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需求,可以向外寻求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是跳槽。在十几年的公司法务探索中,也经历几次跳槽,跳槽意味着改变、意味着风险,但同时也能发现更多的机会!要学会脚踏实地,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制定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在职场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综上所述,公司法务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
(完)
第五篇:营销人成长六大法则
营销人成长六大法则
在营销领域摸爬滚打转眼就已四年时间,这对于只争朝夕的职业营销人来说,应该不算一个很短的周期,回想怀揣两千元钱出门闯天涯时的满腔激情以及从一个小小的文案员到策划经理、销售经理、市场总监、营销总经理的种种角色变换,我这份并不成熟的职业生涯犹如一副无意中展开的涂鸦之作,让我的朋友和同仁也陡生几分好奇,本着“抛砖引玉”之交流心态,遂将自己几年来的得失拿来探讨,唯希望能在同行的路上多几声共鸣。
法则之一:将自己的优势磨成一把尖刀
古语曰:人有所长,术有专攻。以笔者自身为例,自小喜欢写写画画,大一点时,文字功底开始见长,在校园走向社会时,数百篇文学、新闻作品散见各大报刊,在同学和熟人中也谋得过“小秀才”称号。于是在“写”和“出点子”这两个方面颇有些自得,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去一家不算太小的本地广告公司应聘做一名兼职文案员,幸运的是,当一位姓朱的老总看到我拿出的几大本作品剪辑集时,给了我一次机会。自此,我便从别人所说的“花拳绣腿”中起步,为房地产、食品、药品、保健品的平面广告撰写文案,期间有收获也有失败,但连我自己也都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份能“写”而形成的独特优势,本人在一知名医药保健品企业的数千名应聘者中竞聘成功,拿到了本人有史以来最高月薪2200元,并猛然杀进医药保健品行业,进入真正的营销实战领域。基于这段经历,笔者认为,在营销人的职业生涯中,应该首先明白自己的优势,并以自身的优势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时不必马上将自己定位为某一固定的角色和工种,因为一切人和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今天也许在做着文案策划,明天也有可能从头开始要学着做销售,重要的是,每一个营销人应该明白,自己到底有什么让朋友、同事、上级领导及周边的人值得称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你的财富,就是你首先要把它磨成利刃的一块好钢。至于“磨刀”的过程,则完全可以因人而异,我们在许多营销界朋友的任一经历片段中能找到不同的版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并逐渐掌握技巧,每一位营销人在踏上征徐之时都会别上一把好刀,而这把刀也必将为各位营销人切开一道道机遇的口子,并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拥有捉刀厮杀的基本技能!
法则之二:以“好眼光”来跨过入业的门槛
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陈安之先生在一次创业演讲中曾提及到比尔盖茨所引以自豪的“好眼光”,的确,比尔盖茨的好眼光不仅谛造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微软王国,更重要的是他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完全垄断全球家用电脑操作平台系统市场,开创出一个拥有坚实技术壁垒和超高利润率的全新行业领域。而做为初入营销行业的新手,在选择具体行业领域时,用独特的眼光来剖析某一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将带给自己的种种机遇也无疑是十分必要。笔者当初急欲进行医药领域时的心态如《补钙产品如何卖》一文所述,也正是从“富人买地、穷人卖药”这句流传甚广的俗语看到美好愿景和得到良好启示后才决意到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去开始淘金梦的。其实进入某
一个行业的门槛高低,也正是考验营销新手是否具有洞察力眼光的一把标尺。譬如,大众消费品行业的入业门槛相对可能较低,但由于产品市场的日趋成熟和理性,分工较细、利润率不高等客观因素将会导致从业者的成长空间和薪酬有限。在这一点上我的朋友当中就有许多例子,一位在国内知名食用调和油制造企业担任江浙某业务处主任的朋友,在销售区域内年销售额竟能达到2个亿,但他个人的年收入竟不超过4万元,在谈到他的晋升空间时,他坦言在这家企业他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因为从他干这份工作以来,其职位、薪水、市场区域都没变过,唯一变化的就是月销售额节节攀升(按他们总部的说法,销售额攀升的主因是公司良好的产品品质和央视广告的狂轰乱炸,当然还有就是他所在销售区域经销商的配合),在谈到行业选择时,他有一些悔意,说自己不该进入一个人力资源密集的行业,因为想一想,如果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人员都可以进来开展业务的行业,那每年会涌入多少就业者自然就不得而知。而在这茫茫人才浩海中,要想自己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自然难度就大了许多。恰恰相反,某些表面上看来技术门槛较高的行业,却往往别有洞天。我的另一位去年才参加工作的朋友(大专生),他原本是学国际贸易专业,但在择业时却进入通信领域,去深圳某通信公司经过短期培训后担任下面办事处的业代,专门为国内通信运营商提供光纤和数字配线架,一年过后,他不仅已荣任东北某省办事处主任,让人吃惊的是,就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他的个人合法收入已突破30万元。由此可知,营销人特别是初涉营销之门的新手,在择业时不妨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推断一下将要跨入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也许当你有了较为深刻的理性分析和判断后,在大家都考虑进入某一个行业时,你不妨选择回避;而当众多的人选择退出时,你或许仍需继续坚持。总之,营销人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去积极探寻和度量某一行业前景时,我们认为应关注三个焦点:该行业目前和未来的利润率是否较高;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进入是否有较多的限制;结合自身的优势在该行业最适合做什么;
法则之三:在公众场合证实自身的存在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影响最深远的还是前辈朋友跟我所说的那句警言:“在公众场合如果你始终沉默,99%的人会忽视你的存在。”笔者在从事营销工作之前乃一介文弱书生,天生的内敛性格就决定自己是一个喜欢躲在一个角落里悄悄做事的人。记得以前不管是在开会还是与朋友聚会,我的发言总是非常的少,而跟我一起聊天和交流的人经常也就是我旁边左右两人,故真正有机会跟我沟通和彼此了解的朋友始终也就是局限于那么几人。这种局面一直到那位前辈朋友在我面前突然说起这句话时,我方如梦初醒,并试图一点点去改变自已。曾跟我一起共事的朋友们对我的巨大变化感受最深,他们都说我从“一个胆小的小伙变成了一个胆大的家伙”“从南方一头沉默的老黄牛变成了一只仰天长啸的西北狼”笔者当时在西安一家知名的医药企业里工作)。我至今对第一次没有任何准备却强迫自己走上一次中型会议的讲台时之情景历历在目:当时大家谁也没有想到我要发言,因为这是我自己刚刚向主持人争取到的一个自由发言机会。可当我站在讲台上,数百双目光让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一时竟不知要说什么,腿也开始发抖。我心一横,决定将自己此时最真实的心态和状态都告诉大家,因为我心里明白大家此时都已看出我的紧张,我为什么还要掩饰自己呢?一句句真切的话语随我并不急促的语调在会场里响起,众人对我如净水般的真实及这份莫名的勇气报以热烈的掌声!自此,我心释然,在每次有我出席的公众场合,熟悉和并不熟悉的人都能看到我踊跃地举起手,然后勇敢地站出来,并以宏亮的声音向众人表述自己的观点,以证实自身的存在。这些别人眼中小小的改变,却对我工作业绩和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影响深远,在工作中我主持的会议越来越多,同事和朋友对我的了解也越
来越全面,在两年前的一次年终先进工作者评选中,公司全体同事以无记名投票,票票有我名字的方式给予了我最有力的支持。现在回顾一下,营销人如果连一份向众人告知自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而去谈什么市场调研、产品销售无疑显得苍白而可笑。营销人在向别人推销企业的产品和自己的思想之前,首先应该推销出自己,让别人始终正视你的存在。
法则之四:在变动中寻求攀升的阶梯
发展是硬道理,这对于正快速成长的年轻营销人来说又是一门学问。事要一点点去做,路要一步步去走,而怎么去做,又怎么去走?在几年的营销工作中,我又积累了两个小小的心得:第一、抓住每次变动中有可能留给自己的机会;企业始终在变化中求发展,营销人也就应该注意观察市场的变动、管理中的变动;我就是在一次小小的变动中由策划人而转变为销售人的,当时公司让我去下面的办事处组织实施广告投放,但到了市场上才发现产品销售的情况很不妙,职业责任心促使我认真地去做了一周的市场调研,结果我发现,产品销量上不去并非广告投放量不够,主要是在终端布点、产品生动化、业务人员和促销人员管理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当我向办事处负责人指出这些主观因素时,他竟意外地提出辞职,说公司既然不想投入,那有什么做头呢?我再三解释公司的政策,仍未能使他回心转意。公司接到我的紧急汇报后,情急之下一纸调令,便将我定为“看守办事处”经理。此时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我决定带着留下来的业务和促销员来一次东山再起,虽然我此前一直都没有做过销售,但我相信“认真学习”和“团队的榜样”这几个字将让我拥有全新的体验。一个南方人白天身着单衣在东北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走终端,晚上则组织几位业务骨干在一起研讨对策,我用自己的敬业和勤勉赢得了业务员、促销员甚至店员的信赖。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们销售区域内的销售业绩突飞猛进,比一个月前的销量竟然番了五倍。总部让我回去述职时,办事处所有与我共事的伙伴们都依依不舍地流泪了。一个月后,当我再一次回到自己亲历实战过的区域时,我已是以总公司销售部经理的身份来指导市场操作了。第二、树挪死、人挪活,善于利用“跳槽”的机会拓宽自己的平台和争取更多的资源;对大部份企业来说,营销人就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出现这一局面,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但对于企业和营销人来说也未尝不是好事。一方面企业由于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它需要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和更高层次人才的加盟,而另一方面,营销人出于自身发展及成长的需要,他们需要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这又往往在许多崇尚“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企业难以如愿,于是,“跳槽”也就成为众多营销人不断攀升时最常见的一种阶梯。营销人在积累了一定的从业经验之后,以选择跳槽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重新规划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并且往往在这当中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以及业界内很多的朋友,对其中的体会或许都比较深刻。
法则之五:在实践中赶超学习的榜样
营销人每天面临的是不断变化的市场,这时所掌握的知识及经验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参加业务课程培训只能算是其中的一条途径,而大多知识和经验是需要从工作实践中来获得的。在日常工作和市场实践操作中,准确地发现几个值得自己去认真学习的榜样,不仅能满足自己茁壮成长的心理渴求,而且还能让自己和别人一起发现来你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记得一位同事有一天突然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发现你身上有三点
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是知识面比较广,思考问题时条理很清楚;二是对市场上的情况了解非常透彻;三是你喜欢与人打交道并带领大家一起来做事;以后我也要像你这样,请你以后一定多指点我。我当时听了很吃惊,因为我自己都从来没想到要去好好总结别人身上的经验和优点,并去亲自告诉他:我要向你学习。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注意到,他果真进步神速,随着他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同事的热情鼓励,他自己也越来越自信,在工作中,他由独担一面的“独行侠”竟然变成了一个团结众人、勇挑重担的“小团队领袖”这件事对我的启发也极大,因为我发现,当你真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值得你学习的榜样后,你就会懂得该怎么去缩短你跟他之间的差距,并且你也会得到这位榜样人物的耐心指点和热情关注。其实在工作实践中的每一个阶段,营销人如果善于发现自己的榜样,并以加速度的方式去学习和赶超他的话,那么在你的成长旅途中,你的榜样就会像路标一样每天都在见证着你的成长并且激励着你不断地走下去。如果你是一位营销新人,那么我建议你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确定你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习榜样:一是让业务高手做你的榜样;因为你是新手,所以你就要向公司或同行内销售量最大和业务量最大的同仁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你可以更快地学到不为别人所知的业务诀窍和娴熟的业务流程;二是让公司内人缘最好的人做你的榜样;不要以为人缘好是因为他世故圆滑,其实他能与这么多人和谐相处,还是跟他真挚的为人和平和的处事风格极有关联,好好地学习他,你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帮助和关注;三是让公司内最有权威的领导者做你学习的榜样;公司领导本身就是管理上的权威,在他身上你将会了解到一个团队领袖应崇尚的处事方式和日后你将极可能从事营销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此同时,营销新人也无意中获得从宏观上来看营销问题的崭新思维。
法则之六:在冒险中坚持创新和求变
在这四年的营销生涯中,我的同学和一些同龄朋友们在这期间大多娶妻生子,走进生活中的另一片天空,也唯有我及一些为数不多的同龄朋友仍在外漂泊,苦苦追求着创业的梦想。前段时间突然问起一些同学景况时,我发现凡投身于营销界且目前还做得比较成功的同学或朋友身上竟然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不甘平庸,喜欢冒险。冒险的精神会让你做出些什么,连你自己有时候都会有些吃惊。谈到自己所冒的几回险,虽说并不怎么精彩,但它的确已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几个转折点。身带两千元钱,固执地放弃稳定的工作而出门远行;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成为某公司的市场总监后,而又扬长而去与朋友一起创业;基于对一个新兴行业的好奇和趋势判断,再次南下深圳重新在陌生的领域里学习更为丰富的销售知识等等。这些大多数人未曾有过的经历,每一次都让我领略到峰回路转般的喜悦,并促使我逐渐走向了成熟。任何一次销售政策的制定、促销活动的执行、广告媒体的选择和投放甚至具体到一个业务人员的聘用,都有可能让我们不按常理去“出牌”,此时打破常规的任何一次行动对于我们营销人来说都是一次可能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冒险活动。可以这样说,一个不敢冒险的营销人注定他将碌碌无为,而一个勇于冒险,并善于在失败和成功中摸索到成长方向的营销人则必将拥有灿烂的未来。从中外成功者的经验中,我们更知道拥有冒险精神其实就是拥有一笔常人难以企求的财富,因为机会在大多数人的犹豫中早已一纵即失时,唯有冒险者将它牢牢把握住。在营销人看来,创新和求变是营销实践中永恒不变的真理和方向,永不言败的冒险精神;将促使营销人义无返顾地去坚持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