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综合知识小结(11)要点[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6:5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注册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综合知识小结(11)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注册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综合知识小结(11)要点》。

第一篇:注册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综合知识小结(11)要点

注册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综合知识小结(11)

八、地质

一、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系保证地基强度和稳定的条件下,建筑物不产生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直接影响承载力的高低。

(二)地基土的堆积年代及其成因

堆积年代愈久,—般承载力也愈高,冲洪积成因土的承载力一般比坡积土要大。

(三)地下水

地下水上升时,土的天然重度变为有效重度,承载力也相应减小。另外,地下水大幅度升降会影响地基变形,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对承载力都有影响。

(四)建筑物性质

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体形、整体刚度、重要性以及使用要求不同,对容许沉降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对承载力的选取也应有所不同。

(五)建筑物基础

基础尺寸及埋深对承载力也有影响。

(六)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一般而言,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如下:

一层建筑:60一100kPa;

二、三层建筑:100~120kPa;

四、五层建筑:120kPa。

当地基承载力小于l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二、地震

(一)震级

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国际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共分为10个等级见 表4-10所列。

震级<22~45~77~8>8

分类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或大地震特大地震

(二)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房屋建筑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分为12度:

(1)基本烈度: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

(2)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抗震设防烈度。

(三)抗震设防分类

抗震设防分类是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届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源:中华考试网

(四)考虑抗震的场地分类

(1)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I类场地土或开阔平坦、坚实均匀的Ⅱ类场地土等地段。

(2)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Ⅲ类场地土、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其中包括胶结不良的第三系沉积)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地基持力层在平面分布上软硬不均(如古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非发震断裂与发震断裂带交会的附近等地段。

(3)对建筑物抗震危险的地段,一般是发震断裂带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等地段。

场地土的分类 表2-10

分类场地土质

I类稳定岩石

II类除I、III类场地土外的一般稳定土

III类饱和松砂、软塑至流塑的轻亚黏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以及其他松软的人工填土等。

第二篇:注册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综合知识小结(14)要点

注册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综合知识小结(14)

*第一章* 建筑设计标准、规范

本章内容是按照考试大纲“建筑设计(知识)”的第一、第四两部分的要求编写的。第一部分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构图原理,住宅设计原理、规范及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等级划分及各阶段设计深度要求以及建筑设计新感念等小节。第二部分包括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各类型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无障碍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等小节。本章涉及的教科书均采用最新版本,规范、标准均按照现行的版本。

*第一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构图原理

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是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的关系。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足是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一、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

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人流活动问题。

(一)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走道(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2.楼梯(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门厅(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三)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入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四)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单一建筑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条件是适用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统筹解决。

二、公共建筑的技术与经济问题

建筑空间和体形的构成要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作为手段。建筑的空间要求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选择技术形式时要满足功能要求,符合经济原则。

(一)公共建筑与结构技术

公共建筑常用的三种结构形式:墙承重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1.墙承重结构

常为砖砌墙体、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梁板跨度不大,承重墙平面呈矩形网格布置,适用于房间不大,层数不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其承重墙要尽量均匀、交圈,上下层对齐,洞口大小有限,墙体高厚比要合理,大房间在上,小房间在下。

2.框架结构

承重与非承重构件分工明确,空间处理灵活,适用于高层或空间组合复杂的建筑。

3.空间结构(大跨度结构)

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提供中间无柱的巨大空间,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

悬索、空间薄壁、充气薄膜、空间网架等,结合结构、构造课程,了解受力特点和造型的关系,记住国内外著名实例。

(二)公共建筑与设备

考虑要点:

恰当安排设备用房,解决好建筑、结构与设备上的各种矛盾,注意减噪、防火、隔垫。结合设备课程,了解采暖、空调、照明各种系统的选型原则和适用范围。

1.采暖系统

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2.空调系统

集中空调服务面大,机房集中,管理方便,风速及噪音低但机房大,风道粗,层高要求大,风量不易调节,运行费用高,不适用于小风量的复杂空间。风机盘管系统,室温可调,适用于空间复杂、灵活并需调温的建筑(如宾馆、实验室)。

(三)公共建筑与经济

应当把一定的建筑标准作为考虑建筑经济问题的基础,设计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防止铺张浪费,也不可片面追求低标准而降低建筑质量。

要注意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计算和控制建筑的有效面积系数、使用面积系数、结构面积系数和体积系数等指标,节约用地,降低造价,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篇:2014年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要点总结5

环境保护三同时为主体工程与环保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建筑造价的相关因素:建筑场地购置费用;建筑设计费用;建筑施工费用;建筑施工监理;不可遇见费用

3.建筑法规的相关因素:建筑各项法规的约束;建筑规范的要求;地区民族、传统、信仰的传统要求

4.区域性地形图常用1/5000至1/10000;总图常用1/500至1/1000的地形图

5.我国地图等高线是以青岛平均海平面作零点高程,以米为单位计

6.九度地震设计烈度地区不宜建设;八度以下地震区要注意高度、密度、防火、防爆、疏散等措施

7.停车场出入口处视线避免遮挡,出入口后退2M的道中线上两侧各60°角范围无障碍物

8.地面设计小于3%自然坡一般选择平坡式

大于3%一般拟定台阶式;场地长度超过500M,坡度小于3%,也可用台阶式 中坡地与陡坡地的分界线为25%

9.场地建筑至道路的排水坡度最好1-3%。一般允许0.5-6%

10.场地建筑地坪高,进车道略低,一般差0.15M

第四篇:2014年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要点总结3

1.当场地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再衔接城市干道

2.人行道>1.0M;横坡1-2%;距建筑物1.5M

3.道路的转弯半径小车6M;货车9M

4.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小型车为直线15%;曲线12%

5.在竖向设计中,计算土石方平衡时,对于非粘性土壤使用的松散系数为1.5-2.5

6.当道路的纵坡为1%时,雨水井的设置间距宜为60-80米

7.当场地的汇水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时,应设至少2个雨水井

8.道路交叉口的视距>21M

9.一般小型汽车场25-30M2/辆;小型汽车库30-40M2辆

10.停车场直线通道的最大纵坡可以做到15%

停车场曲线通道的最大纵坡可以做到12%

11.倒车进,顺车出的行驶方式进入停车场可使得通道宽度最小

12.停车场的场内车行道的宽度最小为6米

13.地面停车场内,小汽车与小汽车之间的横向净距应保证有1.0米

14.停车场出入口,50辆以上2个,500辆以上3个;出入口之间大于15M

15.地下停车库100辆以上2个出入口多层车库<100辆,可设一个双车道出入口;出入口宽度>7M;单车宽+0.8(1.0);双车宽+1.8(2.2)

17.自行车单台停车尺寸为2*0.6

自行车坡道净宽不应小于1.8M;纵坡一般在2.5-4%范围

第五篇:二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知识点解析辅导10要点

二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知识点解析辅导10

370.车长≤6米的汽车与汽车之间的间距应满足0.5米

371.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停车辆不超过5辆时的停车库,可不设消防给水

372.超过四层的多层停车库,其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应设水泵接合器

373.停车场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车场周边布置,且距离最近一排汽车和油库的距离最少为7-15米

374.Ⅰ、Ⅱ、Ⅲ类地上汽车库及停车数量超过10辆的地下汽车库(开敞式车库除外),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应设自动报警和消防控制室

375.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376.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后称‘雅典宪章’首次提出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

37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导各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总原则

378.我国‘城市规划法’是1989年12月,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

379.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380.城市规模以城市的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总数分为四类

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

大城市: 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

小城市: 6-20万(建制镇为2000人以上)

381.居住区规划中,住宅用地占居住区用地平衡指标的45-60%

382.城市道路总体布局干道间距一般为700-1100米,干道网密度为2.8-1.8公里/公里2,小城市干道间距为500米

383.机动车一条车道宽度为3.5米,快车道宽为3.75-4米

384.大城市中,小区多层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为15-19M2/人,高层为10-12M2/人

385.居住区绿地最小规模居住级1.5M2/人;小区级1M2/人;组团级0.5M2/人

386.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最小规模居住区公园1ha;小区游园0.4ha;组团绿地0.04ha

387.居住区内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米;

388.当建筑物长度超过160米,应设不小于4*4米的消防通道

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389.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应设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不应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

390.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不宜大于120米,并应设不小于12*12M的回车场

391.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采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有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392.给水管与建筑物基础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不小于3米

393.管沟有通行、半通行和不通行三种

半通行管沟净高1-1.8M

394.场地边界、道路、管线的位置,要采取统一的城市坐标系及标高系统

395.管线尽量在道路红线以内埋设,首先考虑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其次将检修次数少的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如给排水管)不宜设在乔木下

396.可燃易燃管道一般不允许在交通桥梁上跨河

397.各种管道的覆土深度规定(覆土深度:由地面至管顶或管沟顶)

给水管冰冻线以下0.2;且≥0.6

污水管≤350 以下0.3;且≥0.6

给水管≥400 以下0.5;且≥0.7

煤气管以下0.5;且≥0.8

电缆≥0.7

热力管有沟≥0.5;无沟≥1.0

398.热力与排水、电力线尽量不交叉

399.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起止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及小区路边1M;距房屋墙角1.5M

400.城市规划要贯彻的基本原则: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为发展生产力服务;实际出发、符合国情、勤俭建国;建设和保护相结合;物质、精神文明并举

401.居住区绿化率指居住区内各种绿地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402.居住区建筑密度指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之比率

403.城市必须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其居住大多数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聚居地;

城市规划法中称指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下载注册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综合知识小结(11)要点[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册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综合知识小结(11)要点[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