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十二五工作总结
教育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十二五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我市体育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一、回顾“十二五”,展望“十三五”
(一)今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回顾即将过去的五年,可以说我市体育赛事精彩纷呈、体育场馆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体育成绩显著提升的五年。
1、体育赛事方兴未艾。
2012年以来共举办规模性以上赛事99届次。
(1)国际比赛2次。四国男篮挑战赛和洲际女篮巅峰争霸赛;(2)国家级赛事活动9次。川澳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青年女篮四强邀请赛、乒超联赛、中国排球联赛、乙a乒乓球比赛、u15篮球赛和体育舞蹈邀请赛;
(3)省级赛事12次。省级以上重点中学教工篮球邀请赛、羽毛球公开赛(3次)、乒乓球公开赛(3次)、四川省棋王赛及排位赛、定向比赛和嘉陵江野钓公开赛;
(4)XX市级赛事12次。XX市第四届运动会等;
(5)市本级赛事11届次。春节元旦系列体育活动(3届)、正月十六游百病(2届)、8月8日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3届)和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3届);
(6)单位及行业运动会53次。
2、体育场馆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雪炭工程”市民健身馆的建设,拉开了我市体育场馆建设的序幕。有体育彩票公益金支助的“雪炭工程”市民健身馆,项目占地9.8亩,建筑面积1648平方米。现设1片室内篮球场、1片室内5人制足球场及篮球广场。这是我市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体育场馆。虽然面积不大,功能设置不全,但是确实为我市群众健身提供了一个比较专业的场地。
(2)体育中心的建成,谱写了我市拥有大型体育场馆的历史新篇章。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建的“XX市体育活动中心”。占地面积90330平方米(135.5亩),总建筑面积19569.3平方米。现有体育馆、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池和体育场四大主体建筑及8774㎡的室外群众健身场地。其中,体育馆已经纳入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序列。就场馆建设而言,我们总结有以下几条经验:
(1)领导重视。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XX市体育活动中心成了历届政协提案的必然话题,但由于阆中是国贫县,资金缺乏,建设体育活动中心也只能成为全市人民的一个梦想。5.12汶川大地震后,XX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切实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将其纳入灾后重建规划决心建设XX市体育活动中心,以满足民众的健身需要,并为灾区群众在重大灾害发生时提供避难场所。(2)抓住机遇。5.12大地震给阆中体育场馆建设带来了机会,当初,如果没有抓住港澳援建的机遇,就不会有今天的体育活动中心。(3)规划先行。我市早就有建设体育馆的构想,经过市委、市政府的精心谋划,最后选定在七里大道与汉王祠路交汇处,正处于高速路出口,充分显示了作为我市地标性建筑的形象。
(4)观念领先。体育场馆的建设,如果不注意其先导性和前瞻性,就会造成今天建设、明天后悔的局面。因此,我们在体育中心的设计上,牢牢把握这一思想,按照专业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反复修订设计,并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才有了今天的体育活动中心。(5)管理规范。“强化合同管理、确保安全防护、狠抓质量管理、严格进度管理、加强资金管理”是我们在体育中心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二)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体育赛事举办上,继续打造品牌赛事,着力承办高水平国际国内精品赛事;在体育场馆建设上,力争将体育中心做成场馆规划合理、功能设置较全、能满足群众健身、业余体育培训和举办大型赛事的场馆典范;在体育成绩提升上力争有重大突破;在体育非物质遗产传承上力求创新。
今后的五年。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上,针对我市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的需求,在以下几方面尚有待努力。(1)体育中心及市民健身馆的扩建规划。
为了更好地为我市“创建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服务,满足群众全民健身需求、运动队训练、业余培训和综合性赛事。根据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体育中心现有场馆基础上,不断完善体育中心功能,体育中心及市民健身馆拟建设场馆: 1)恒温游泳馆;
2)篮球馆(3片篮球场);
3)综合训练馆(可同时设置乒乓球、跆拳道、武术项目); 4)室外网球场(6片网球场); 5)户外拓展营地; 6)运动员公寓;
7)乒乓球馆(兼设羽毛球场); 8)5人制足球场(4片)。(2)全民健身其他场馆需求。
1)按照国务院及省政府文件要求,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截止2013年底,我市人均占有场地面积仅有0.42平方米。
2)国发〔2014〕46号文件指出:“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3)50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健身活动中心建设。
22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场地,主要建设室内型或室外型或室内外结合型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能建设至少5个以上健身项目设施(其中有一个标准篮球场)。
4)57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
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场地,能够建设带有围挡设施的足、篮、排球场,轮滑、滑板运动场,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和健身步道,带有健身设施的健身广场及一个健身房。
按照标配要求,目前我市包括城市社区及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共57个社区还没有符合标准的社区健身设施。5)445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8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场地。每个场地1片篮球场,2片乒乓球场。实现农村体育设施100%全覆盖。
按照标配要求,目前我市村级组织545个(不含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个,覆盖率18.3%。6)构建15分钟健身圈。
国发〔2014〕46号文件指出:“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建设15分钟健身圈。”
二、2015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XX市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南,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等文件精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规范内部管理,强化运行机制。
1、完善的组织机构。通过几年的运行,中心现设综合办公室、安保财务部、群众体育工作部、青少年体育工作部、场馆运行部和场馆设备部六个内部工作机构,机构的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中心的有序运转。
2、细化的部门工作职责。《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安保管理办法》、《业余体校促进办法》、《设施设备使用管理办法》、《清洁卫生管理办法》、《场馆运行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有章可循、有章必遵、违章必究”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了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服务全民健身,加强文化引领。
1、大力加强人民群众健身场地建设。按照省体育局要求,制订“2015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今年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个,为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夯实了基础。认真探索乡镇(街道办事处)全民健身中心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配置需求,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乡镇(街道办事处)全民健身中心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实现零的突破。
2、充分发挥有限的场馆资源,为广大群众健身提供服务。积极推进全市公共体育场馆面向公众开放,同时各场馆做好对外开放工作,挖掘潜力,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开放项目。体育活动中心的训练馆、比赛馆、市民健身馆365天对外开放,游泳池从5月1到10月30号对外开放,最大限度地提高场馆的使用率。据统计,所有场馆对外开放共3500场次,接待健身群众12万余人次。
3、注重场馆文化建设,彰显体育运动魅力。利用有限资金,对体育活动中心的场馆进行装饰,并充分利用各项赛事时间,充分展示中心近年来的体育摄影作品,让体育文化氛围更浓厚,让体育宣传更具针对性,从而对健身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4、通过各类体育人才的引进、培训、管理、考核,打造了一支技能精湛、业务娴熟、综合能力较强的教练员队伍,对健身人员进行科学锻炼知识讲解、健身器材正确使用技能指导,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健身需求。
(三)夯实竞技体育基础,狠抓规范性管理和训练。
1、中心确定专人负责业余训练工作,组建了精干的教练员队伍,开设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跆拳道、武术、健美操、拉丁舞培训项目,目前有技战水平较高的教练7人。
2、业余体校初具规模,暑期培训学员300余人,教练员有计划、科学的设置了训练课程,保证了训练效果,并选拔了部分优秀学员到澳门参加了第五届川澳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给学员提供了互相学习、增进友谊的平台。
3、以教促训,强化业余训练点的管理。在城区各学校设立高水平训练基地,建立科学的训练计划、明确训练任务,以中心教练做导向引领,全面提高我市竞技体育的水平。现全市业余在训人数近2000人。
(四)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春联谊舞会、体育年度人物、迎春羽毛球比赛、“正月十六游百病”、环古城自行车骑游、XX市武术赛、XX市羽毛球比赛、XX市篮球比赛、信用联社职工运动会;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XX市老年羽毛球交流活动、“水之美”篮球比赛、全面健身运动会等活动的举办,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特别是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创下了我市全民健身的新纪录,参赛代表队达127支,参赛运动员3000余人,开设比赛项目13个。
(五)大型赛事活动精彩纷呈
乒乓球公开赛、羽毛球公开赛、嘉陵江野钓公开赛、体育舞蹈邀请赛是我市近年来打造的由省级专项协会主办,我市单项体育协会承办的省级赛事,吸引了省内外众多体育爱好者参赛,并成为了我市体育的品牌赛事。
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5篮球赛和中国乒乓球俱乐部乙a乒乓球比赛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我市承办大型单项体育赛事的能力,也充分展示了我市体育场馆的承载力。
(六)认真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七)认真做好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三、2016年工作筹划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完善全民健身服务和管理体制,积极选送人员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的培训,加强对全市各体育协会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规范协会运作,鼓励以协会名义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
2.积极开展2016年全民健身活动,结合宣传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认真组织好机关、企业、乡镇、老体协等各单项业余竞赛活动。组织好8月8日“全民健身日”展示活动。
3.加大健身设施的更新、维护工作力度,做好全市社区、乡镇健身器材的提档升级工作。积极推进体育中心和市民健身馆的扩建工作。4.积极申办国际国内品牌赛事,丰富市民体育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我市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统筹规划青少年业余训练。
1、合理布局业余运动训练项目,推进训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选拔、输送优秀运动苗子奠定扎实基础。积极组队参加XX市级以上的体育比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2、全面提高业余体校的办学水平,认真开展教学训练的科学研究,努力提高优秀运动苗子的选拔率、成才率,积极向上级运动学校、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
(三)全面提高体育产业规模。
1、积极做好体育彩票的发行、销售工作,认真研究市情,加强对全市彩票销售的指导管理,做好新增网点的工作,力争在彩票销售上有新的突破;
2、加大各类赛事、体育活动的商业化运作,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团体、企业通过赞助、冠名的方式,将资金投入体育比赛和全民健身活动。
第二篇:教育局十二五科教文化工作总结
教育局十二五科教文化工作总结
五年来,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率全系统干部教师五千余众,凝心聚力,团结奋进,锐意改革,使我市教育事业保持了全速前进的“速度”和“热度”,教育综合水平逐步跨入沧州一流、全省前列:各学段教育协调发展,在省市各项活动中频现亮点,高考成绩稳居“沧州前三”;累计投资7亿余元,实施硬件建设项目200余个,资金投入达前10年的3倍之多,项目数量为前10年之和;引进研究生和北京师大、东北师大等本科生在内的高素质青年教师695人,占全市教师总量的1/7。同时,全市城乡257所学校(幼儿园)协调发展、8万师生(幼儿)和谐奋进,黄骅教育相继高标准通过“普三复检”、“普高”、两轮“省教育督导评估”等9项国家及省级大型教育验收。现将五年来的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采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五年来,从发展思路到制度创建,再到工作落实,逐步形成了完整、健全的发展链条。一是有成型的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面对以往工作中的问题症结、发展瓶颈,结合黄骅教育实际,在全系统倡导并建立起科学的质量观、清醒的政策观、警觉的安全观和奋进的工作观,这“四观”,已形成全系统抓工作的纲和基本点,全系统围绕“四观”各尽所能,工作有创新,不跑偏。同时,作为领航员、监督员的局机关,以打造团结型、学习型、效能型、廉政型、服务型“五型”机关为目标,认真践行引领、服务、创新、提质的机关工作主旋律,身先士卒,做好了表率。二是有超前的举措制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并逐步完善了三项体制:教育干部聘任制改革,将全市6所科级学校的干部聘任权划归教育局,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学校教育干部管理走上了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将全市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务及各项教育专项经费全部纳入市教育支付中心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财局管”;建立教育系统党委,实现了党务工作与行政管理的有机结合。为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途径,在沧州范围内率先创建局长听课制、教学质量首责制、常规管理监控制、业务指导订单制、教研人员基地制、评选工作关联制、教师末位整改制、纵向进步奖励制等8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机制。针对优质生源大量外流、市域内无序流动的问题,顶住压力,早于省政策两年出台了《关于控制生源流失及违规流动的意见》《xx市中小学招生管理办法》等文件,有效遏制了学生盲目流动的乱象,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同时,为了实现初中和高中教学工作的有效衔接,我市把初中的生物、地理率先列入中考范畴,善作善成,这项工作同样走在了沧州各县市前列。三是有狠抓落实的力度。全市各学校勠力同心、密切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系统高度统一,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首先是局校团结,突出表现在教育局和科级学校之间的团结,另外是校级之间的团结。在高中招生方面,黄中和各初中学校劲往一处使,2011年开始,就实现了90%以上的优秀学生留于本市就读,并逐年降低,现目前已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各初中学校按照教育局明确的任务、指标,以生为本,从人人成才的角度出发,将大量实用性人才输送到职教中心,职中的招生数量连年稳居xx市同类学校首位。
二、建立“全方位”的发展机制。五年来,教育局抓教学、抓硬件、抓队伍、抓稳定,实现了四个方面协调发展。一是抓课改,着力提升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抓教学、提质量”是教育工作的中心,我市自2012年开始,把课改作为“提质量”的重要抓手,坚定地走上了课改的道路。四年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优化班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开展活动等具体举措,使课改工作得到梯度推进。目前,我市已经呈现出争当课改名校、争做课改名师的良好局面,学院路小学、第三中学、第二中学、南排河镇中小学等一批学校脱颖而出;同时涌现出一批课改工作的积极探索者和勇敢实践者,仅2014年就有6位教师代表xx市参加河北省优质课评比,其中4人荣获一等奖,另有1人参加全国比赛荣获特等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自觉学习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随之提升。同时,教育局深入推进“课改”工作,创建“课改基地校”、“名师工作室”等在课改方面的先进做法、先进经验被《中国教师报》、新浪网等教育媒体和综合媒体报道推介,产生广泛影响。教育局长受邀参加两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获评“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我市获评“全国教育区域创新成果奖”,成为河北省唯一获奖个人和单位。2015年7月我市与中国新教育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课改节”,来自北京、重庆、湖北、陕西、四川、山西等全国各地的近400名专家教师与我市100余名干部教师与会,我市有40名教师获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受邀出席活动,并高度评价了黄骅教育于课改工作的实际成效。这次活动展示了黄骅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推介了黄骅教育,推介了作为河北省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的黄骅。二是上项目,积极扩大教育事业的承载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环境怡人的现代化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物质基础,着眼于黄骅教育的发展实际和未来趋势,我们下大气力建校办学。五年来,面对“省30强县市不予安排校安工程专项资金”等不利因素,通过加强与上沟通、左右协调,并广结善缘,采取超强措施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本级资金及社会善款7亿余元,努力克服立项、征地、清表等现实障碍,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近200所,新建高标准体育场5个,全市中小学的图书储备、各种仪器及信息技术装备等实现大幅提升,使全市学校“脱胎换骨”。在乡镇,新建、改建、扩建乡村中小学校、幼儿园150余所,全市校舍d级危房全部消除,10个乡镇全部拥有了新建教学楼,近2万名农村学生在家乡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在城区,实施学校、体育场、师生宿舍楼等300万以上规模建设项目15个,现已投入使用的11个,其余的最晚明年也能竣工。在仪器装备方面,全市中小学的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图书、多媒体设备等各种教育设施五年投资达7000万元。尤其是2014年,我市投资4000万元,在河北省率先实施了覆盖全境,辐射到每个教学点的县域规模最大、投入最大的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目前,我市中小学全部实现了“三通两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全市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强队伍,全面提升教育队伍的战斗力。在实施教育干部聘任制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造成的师资短缺问题,努力摆脱农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困难,全力锻造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育队伍。这几年,狠抓教师引进,积极向上级建言争取编制指标,5年招聘、考录高素质青年教师695人,占全市5年事业编制招录总数的81.5%,特别是2012年,xx市172个事业编制指标全部被教育系统纳入。同时,考虑到农村学校的实际困难,在政策范围内,将编制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需要。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这几年,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培训中小学教师达20000人次,每年投入的专项培训经费达200余万元。尤其是结合当地教育实际,黄骅全境120余所乡镇中小学分成31个教研互助体,开展联片教研的做法收效不菲。由于同一个片区的中小学通常基本情况相似,有共同的需求,大家围绕相同的主题开展研修活动,以教研的方式促进中小学教师交流,从而实现初中与小学教学上的无缝衔接,同时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加强,很多乡镇学校和城区学校结成对子,实现了共同提高。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广大教师干事创业、增效提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重要举措。广大教师在清风劲吹的教育氛围中,始终保持奋力执着前行的进取心,除加强正面思想教育外,我市充分利用教师节、师德标兵评选等重大时间节点及评选载体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近三年的教师节用于先进表彰的金额都达到30万元,受表彰人数达数百人。在积极培树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的同时,对在职教师乱办班、乱征订、乱收费、收受礼品、接受吃请等等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坚持有错必究、执纪必严。通过扬清激浊,目前,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比敬业、比奉献、比育人的行业正气愈发浓厚。四是保安稳,全力打造教育阳光形象。切实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增强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不断加强学生的校外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遏止青少年犯罪和校外安全事故的发生,是这五年全系统的努力方向和所做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强调“最大的隐患在于对隐患视而不见”,广大干部教师的防范意识得到切实增强,“防患胜于防火”永驻在心;同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一些影响教育发展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和稳控,从未形成负面舆情,引发次生事件,为正常开展工作扫清了障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形成“接力跑”的发展格局。上至高中教育,下至学前教育,我市各学段的教育五年来齐头并进,立体式协调发展,在各自的“赛段内”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为学生步入下一学段的学习提供了强力支撑。一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通过小学增设以及闲置校舍改扩建和新建幼儿园,黄骅幼儿在全市规范化幼儿园的入园率达到了93.8%,远远高于国家及河北省2020年幼儿入园率75%的标准。“学前教育小学化”在我市也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局规定,小学一年级实行零起点教学,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课程,一方面打消了家长怕孩子上小学跟不上班的顾虑,另一方面根除了部分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的噱头,并多次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同时,积极通过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内部典型引路、园际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让教师有能力做到幼儿教育游戏化,极大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义务阶段教育精彩纷呈。广大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道德情操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2015年全沧州中考统一阅卷,我市中考成绩,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继续缩小,重点校的成绩堪比xx市区名校,乡镇初中公助生分数线高出有些县市100多分,为高中阶段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源支撑。在学习成绩大幅提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的同时,五年来,我市学生多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演讲比赛获奖,参演中央电视台组织的节目,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各类比赛获奖人数达563人,这些对于县域学生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也是令人欣喜和备受鼓舞的。每年的“六一”文艺汇演、中小学生运动会、“欢乐广场”消夏晚会等等各种文体活动都会令群众点赞,得到领导表扬。2012年10月12日,xx市代表沧州接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调研,刘延东对我市义务教育工作给予良好评价,《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或转载。三是普高教育水平大幅提升,高考成绩自2011年起,连续5年持续提升:2011—2015年,一本上线率分别为6%、6.8%、7.6%、12.4%、15.9%;二本上线率分别为:19.8%、23.1%、26.2%、36.1%、39.2%。其中,2012年曹锟同学摘得xx市高考文科状元;2013年李亦斌同学考取北京大学;2014年,开始实现整体跨越,xx市获得xx市普通高考18个奖项中“先进县市奖”“特殊贡献奖”“特色奖”等14项奖励,获奖数量、一二本上线率、上线人数增幅、各科成绩平均分全部跻身沧州各县首位,黄骅中学综合考核排名沧州第一;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达到324人,在2014年的高位上,继续增长50人,超过一本分数线50分的高分考生有74人,李昀熠同学以692分的成绩,摘得xx市理科状元的桂冠,刘书婷同学以632分列沧州文科县市第一。四是成职教育同步发展。基于让每位学生成人成才的科学教育质量观,全市初中学校向xx市职教中心输送了大量有志于技能型工作的毕业生,同时职业教育紧贴市场变化,进行改革,成效同样显著。五年来,市职教中心招生数量始终遥居沧州第一;模具、物流、汽车制造等10余个极具当地特色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2012年该校于炳瑞同学以707分夺得xx市高考对口升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名;2014年高考对口升学一二本上线率高达57%,排名沧州首位;xx市教育局被授权直接评审境内xx市职成系统先进。职业教育基础硬件建设取得新突破,目前投资1.72亿元的职教中心迁建工程正在如期推进,新学校建成后,职业教育将进入标准化、规模型、内涵式发展的全新时代。五是特殊教育走上规范化道路。总投资960万元的特教学校2013年初正式投入使用,这在沧州东部是首家独立的特教学校,从此结束了我市无独立设置特教学校的历史,残障儿童在入学、康复治疗及就业培训等方面拥有了更加优质、更加完善的服务平台。
在肯定五年来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与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的趋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上“好”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城区公办幼教资源短缺,致使儿童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城区小学学位资源紧张,市直小学“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师资队伍整体性缺编、结构性缺编,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全力把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推向深入,为黄骅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添砖加瓦。
第三篇:教育局“十二五”规划修订稿
漳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了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步伐,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一、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概况
(一)教育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6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119所(含初小25所),教学点47所,幼儿园3所。
全县共有教职工2311人(女798人),其中公办教师1928人(女662人),代课、社请教师383人(女136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1832人,学历合格率为94.16%(女639人,学历合格率为97.65%),其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04人(女51人),学历合格率为82.35%(女92.16%);职中专任教师46人(女16人),学历合格率为65.22%(女68.75%);初中专任教师549人(女188人),学历合格率为94.90%(女97.87%);小学专任教师990人(女343人),学历合格率为97.27%(女99.42%);幼儿园专任教师43人(女41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全县共有学生45934人(女22287人),其中普通高中有3443人(女1408人);职中有2586人(女1445人),初中有11536人(女5545人);小学有24884人(女12261人),幼儿园和学前班有3485人(女1628人)。
全县学校占地总面积为68661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994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49平方米。
(二)主要成就
1、义务教育巩固提高。2006年,漳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以巩固提高“两基”水平、迎接“两基”国检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入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推动“普九”工作向高质量、高水平迈进。2009年,全县初中毕业会考七科合格率达到34.46%,小学毕业检测考试三科合格率达到57.05%。坚持和完善“控辍保学”制度,实行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负责制,大力开展失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将流失学生劝返和保学任务焊接到每个教师身上,努力将在校学生辍学率降到最低程度。2009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7.21%;全县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08%,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5%。
2、公用经费全面落实。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两免一补”发放程序,保证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2006年至2010年春季,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拨付公用经费3724.1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免费教科书,免费资金达1158.1万元,为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资金1004.7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拨付取暖费409万元。同时,落实国家生源地助学政策和中职生资助政策,2007至2009年为贫困大学生贷款325.9万元、发放各种救助金36多万元,为中职生发放助学资金604.265万元。
3、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原则,大力开展“抓课题研究、抓送教下乡、抓校本教研、抓常规教研”的“四抓”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实施了高考备考“五个一”工程,即召开一次高考誓师动 2
员会、邀请省内外专家举行一次高考备考指导讲座、参加一次省市级高考备考研讨会、召开一次高考备考研讨会、组织一次的高考模拟考试。组织召开了初三教学研讨会、小学教学研讨会、初中教学质量分析会和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突破“百人大关”,2008年高考本科上线又突破 “两百人大关”,2009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293人,上线率达到18.54%,位居全市第五。
3、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全县共有3所幼儿园(其中民办1所),所有农村小学都附设了学前班,幼儿入园(班)人数达3485人,幼儿入园(班)率为83.4%。县幼儿园于2008年通过了市级一类幼儿园达标验收,学前教育蓬勃发展,为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4、职教规模不断扩大。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走联合办学、合作办学、“定单式”培养的路子,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2009年,学校被省教育厅批准晋升为中等职业中专。与各学区、中学签订了《职业技术教育目标责任书》,把春秋两季招生、“两后生”培训、输出等钢性指标签入责任书,焊接到校长身上,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2007年,职教招生近1100人,“两后生”培训达到1800多人,培训后输出600多人。2008年,职教招生达到1200多人,“两后生”培训达到2600多人,培训后输出700多人。2009年,职教招生达到1205人,“两后生”培训达到1500人。
5、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县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教师素质为核心,采取充实数量、提高质量等措施,认真抓 3
好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学历层次。通过公开招考教师、招聘特岗教师等措施吸纳优秀大学生从教,共充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666人,切实解决了我县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在全县广大教师中组织开展了“讲敬业,比奉献;讲学习,比能力;讲纪律,比作风;讲成绩,比贡献;讲创新,比发展”的“五讲五比”活动,并组织实施队伍建设“四项工程”,即以提高师德修养为目标的“师德工程”、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目标的“师能工程”、以培养名优校长为目标的“名校长工程”、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目标的“教师培训工程”,促进教师在德、能、勤、绩等方面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广大教师参加了省市县级各类培训;充分利用“农远项目”设备,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到2009年底,全县共有4800多人次参加了省市级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现有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88人,学科带头人3人。同时,每年,都召开了庆祝教师节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县政府出资10万元,表彰奖励优秀教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以及高考优秀教师和中考优秀教师,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了一支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6、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贯彻教育方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了“三大举措”。即小学部五年级分流,全面完成学制转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所有班级开设英语课,大力推进英语教学,08年首次用“三合率”评价小学部的教学质量;继续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全县所有年级都进入新课程。同时,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4 的根本任务,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了“讲理想,比志气;讲文明,比习惯;讲学习,比进步;讲锻炼,比健康;讲发展,比特长”的“五讲五比”主题活动,注重创新教育,组织开展了艺术节、科技创新周等活动,各学校普遍组织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重视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6年以来,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共投入资金11392.63万元,新、改扩建校舍101596.2平方米,配备中学三类以上教学仪器设备4套、小学三类以上教学仪器25套、信息技术教育设备7套,配备课桌凳11176单人套、图书115534册、学生用床6594张、蓝球架40付、蓝球387颗、电子琴44台、手风琴22台、乒乓球台43台、乒乓球拍164付、羽毛球拍60付、单杠37付、双杠37付。其中世行项目(总投资990万元)、“寄宿制”项目(总投资3040.5万元)、校安工程项目(总投资980万元)以及“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16个项目(总投资852.2万元)已全面完成,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5049.93万元)和扩大内需项目(总投资480万元)目前仍在实施中。
8、学校管理趋于规范。建立了“抓校长,促管理;抓教学,促质量;抓制度,促规范;抓安全,促和谐;抓全程,促发展;抓督查,促落实”的“六抓六促”机制,不断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组织参加和召开各类校长培训会、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坚持局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乡制度,以每月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强化学校安全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具备相应的发展条件和空间,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两基”工作基础薄弱,需要打一场长期的“两基”巩固提高持久战;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城乡之间现有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教育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教育科研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四是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全县学前教育数量不足,师资缺乏;五是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六是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寄宿制学校数量太少,需要加大调整和建设力度。二、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内涵发展、人才强教、资源统筹、开放创新的教育发展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思想先进,教育体系齐全,教育质量较高,教育设施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坚持“重视学前教育,规范小学教育,加强初中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和“整 6
合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实施精细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目标,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教育投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促进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三)具体目标
1、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全县“十二五”期间,新建寄宿制初中1所,小学2所,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0万元;改扩建初中5所、小学18所,总建筑面积171600平方米,总投资32888万元;新建特教学校1所,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继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实行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负责制,大力开展失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将流失学生劝返和保学任务焊接到每个教师身上,努力将在校学生辍学率降到最低程度。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8%以上;三类残疾适龄人口义务教育完成率达75%以上;小学、初中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3%和2%以内。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免除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杂费,将寄宿生全部纳入到补助范围,并提高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
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幼儿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全县新建幼儿园14所,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总投资15615万元。充分利用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校舍及其他教育资源,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让更多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使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到80%以上。
3、全面提升普高教育。改扩建寄宿制高中1所30000平方米,7
总投资5400万元;投资8000万元在城区新建1所独立高中,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在校学生达到3000人,基本形成与县一中竞争的格局。加快普通高中“扩容促优”步伐,不断增加优质普高教育资源,完成县一中省级示范性高中达标验收。加强对高中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提升育人能力;加强研究指导,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县高考实现“三个提升、三个突破”,即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高考成绩在全市7个县(区)中的综合排名、县一中高考在全市示范性高中中的位次要分别有新的提升;高考进入全市前10名、进入全省前100名、考入重点院校的优秀学生人数每年都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全县高考二本上线达到600人以上,上线率25%以上。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成职业中专二期工程建设,新建实训楼9400平方米、教学楼2100平方米、学生公寓4500平方米,投资5016万元;建设计算机、汽车运用与维修、医疗护理、电子电工、焊接、服装、机电、数控等实训室15个,投资550万元;建设职业中专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630万元。积极创建教、学、研、产“四位一体”的校办汽修厂、服装厂、电子焊接生产线等校办实体。强化教师专业技术培训,使“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到2015年,将县职业中专建成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在校学生人数3000人以上,使职专和普高在校学生人数大体相当。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形成现代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平台,力争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8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5、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坚持“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县城和乡镇集中,小学向乡镇和中心村集中”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先建后撤,实现全县学校合理布局。至2015年,全县学校结构为:学校总数104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专1所,初级中学13所(九年制学校7所,独立初中6所),完全小学79所,幼儿园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6、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继续积极争取各类教育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加固维修和改扩建现有61所学校的校舍149412平方米,完成投资17922万元;通过教育教学设备配套工程的实施,完成投资43112.5万元,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各装备计算机教室1-2个,装备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室;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校园网;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各装备2套实验室设备,音、体、美器材每个学校2套以上;配备图书387800册,电子图书103套,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各校装备电子读书室1个,中学生生均图书达到8册,小学生均6册,幼儿园生均5册。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各装备艺体室1-2个、劳技室1个;配备课桌凳25550单人套;通勤车按高中4辆、职专4辆、初中2辆、幼儿园1辆、特教学校1辆配备。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在全县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五讲五比”活动,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程,投资5800万元,培训校长500人次、双师型教师400人次、教师全员培训8000人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500人次。逐步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2015年,乡镇中心完小教师学历全部 9
达到大专,独立初中、高中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以上,职业中专学历合格率达到85%以上,“双师型”教师占75%以上,中心小学以上校长参加省、市培训率达100%。至2015年,分别培养省、市、县骨干教师50、100、200名。建立合理的教师活动制度,初步实现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8、强化学校精细管理。一是继续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三是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学生“五讲五比”活动,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提升办学品味及学校特色。五是注重创新教育,提升艺术节和科技创新周等活动水平,努力构建欢乐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六是完善评价制度,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推动全县教育高水平前进。
三、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一)坚持依法治教,推进法制建设
依法治教是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办学的水平,县、乡(镇)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责,检查监督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健全教育执法制度,切实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要认真抓好教育执法检查,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教育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的模范,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依法保障各类教育的深入开展。一要建立教育法规的执法监督机构,坚持民主、公开的监督原则,将部门监 10
督与群众监督、新闻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各自优势和特点,齐抓共管。二要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负责、党组织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三要制定有关素质教育的制度,如督导评估制度、考试评价制度等;要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工资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四要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督促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依法开展对学校办学水平、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督导与评估,促进全县教育走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轨道。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学校建设
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把建立稳定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落实。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新增教育经费要向中、小学倾斜,逐步提高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所占比例。加强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的征收和管理,全额用于教育。要提高义务教育校舍维修经费使用效益,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安排资金,保证基本的办学需要,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提高。要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鼓励和提倡社会捐资助学,使我县30%的学校建设达到标准化。
(三)提高“两基”水平,夯实教育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县“两基”工作虽已达到“国检”标准,但
“两基”目标是在通过超常规的方式下实现的,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水平相对较低,发展很不平衡,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要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通过继续对适龄儿童少年实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继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提高教育质量等方式确保普及程度核心指标得到巩固提高。二要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投入力度,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三要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利用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远程教育站、点,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科学技术。
(四)突出工作重点,促进均衡发展
一是加大对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高中教育规模;采取加强高中学校编制管理、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制度、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等有效措施,优化师资结构,确保高中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普通高中以抓质量提升为重点,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保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确保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步伐,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就业为目标,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二是将幼儿教育纳入基础教育整体范畴,逐步加大财政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做好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引导、管理工作;采取通过从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中招考、从小学教师中调剂等方式,增加公办幼儿园教师数量,使其能够满足保育教育需要,促进全县幼儿教育质量提高。
(五)健全管理机制,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师资资源。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根据岗位需要,有计划地招考优秀本、专科师范类毕业生,解决教师队伍自然减员与结构性缺编问题;引进重点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解决高中部分学科教师紧缺问题。二是继续执行教师进城招考制度,进一步调动乡(镇)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地对全县教师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教师适应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人事管理,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聘任制度,依法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科学考核的原则,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考核,建立和完善与聘用制相适应的分配激励机制。对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者,及时予以解聘或撤职。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五是继续坚持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坚持开展支教、上挂学习的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干部交流,保证优秀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努力实现县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六是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分类指导的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成果考评、激励、奖惩等制度,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县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以上资金作为教育发展奖励基金,重点奖励在教育各个岗位上工作出色、13
示范作用明显、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教师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考、中考成绩突出的学生以及尊师重教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六)加强综合治理,营造育人环境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安全校园创建活动,强化校园管理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校园环境。二是加强硬件建设,强化学校重点部位和要害部门的安全防范硬件建设,指导学校加强校园治安巡逻,逐步推行专业保安人员进校园工作,维护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安全。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清查校园周边网吧、店铺、报刊亭等,发现问题随时整治,杜绝涉及师生的严重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生。四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准则,发挥良好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提高欣赏推广优秀文化、抵制不良文化的能力。五是加强课外活动阵地建设。加强校内课外活动阵地建设,在城区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未成年提供良好的课外活动条件,吸引未成年人参加课外活动,主动远离校外不健康场所,把学生参加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引导中小学生广泛参与艺术周、科技创新周和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六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开展文明上网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网络的正负面效应,积极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主动抵制网络的负面效应。
2010年4月1日
第四篇:阿瓦提县教育局教研师资管理中心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阿瓦提县教育局教研师资管理中心2009年上
半年工作总结
一、师资培训
(一)自治区级
1、常规培训
2、送教培训
(二)地区级
1、常规培训
2、送教培训
(三)县级
1、人数
2、常规管理
3、校长、书记
二、教研及教育科研
(一)开展了系列常规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时间、人数)
(二)选拔并评聘了名兼职教研员,对进行培训。
(三)教育科研逐步推开
1、积极组织人力对各学校的小课题选拔工作,组织人力对各学校的小课题方案进行审查修定,以保证课题选拔的质量。共选报43个小课题。自治区最终确定48个小课题,我县占取了23个,其它课题均列为地区级课题。我们选报的43个小课题分列自治区、地区课题。
2、《》课题申报自治区课题获批,并进行运作阶段,已组织教研人员到三所高中进行了相关培训和审查,对培训内容、形式提出了建议。
3、TBCB项目有序开展。两所项目学校及名种子选手都开展了相应的工作,自治区、地区有关部门已对该工作进行了两检查,对我县的进展情况很满意。
三、落实教育局“3+2”工作制
进一步加强了常规教学管理。累积下学校次,对全县所学校进行了多轮检查,对学校在常规管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汇总,并上报教育局,为教育局决策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了依据。
四、电大工作
(一)招生
(二)教务管理
(三)组织考试
(四)办证
第五篇: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三甲教育管理中心
春季学期工作总结
(2013年春季学期)
一学期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三甲乡教育管理中心以“强化管理,凝心聚力,扎实推动全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宗旨,按照“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工作氛围、以督导考核为主体推进工作、以服务培训为主导提高工作水平、渗透精细化管理”为工作思路,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完成各项计划规定的目标,学校管理进一步进向规范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推进了三甲乡各中小学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现就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三甲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8所,现有教师137人(含8名特岗教师),中学教师47人,小学教师90人,其中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59人,初级职称77人;本科46人,专科63人,中专以下28人;小学生2014人,初中生918人。
二、加强培训学习,打造合格队伍
为使全乡的教育工作针对性强,工作开展有实效,为此积极组织行政人员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努力落实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们群众得实惠的学习宗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对工作认真进行自我梳理,自我剖析,发现问题坚持全面整改,在梳理和反思中接受教育。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管理中心,要带领全乡中小学教师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履职,更要时刻坚持以国家干部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已,恪尽职守。管理中心注重学校负责人、二级领导班子、部分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学习,以使自己更好的掌握现代办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方法,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每星期一组织管理中心人员学习1次,每半月组织全乡中小学行政人员学习1次,组织全乡中小学行政人员和后备干部培训1次。参与县教育局举行的培训3次。
三、坚持德育为首,师德决定素质
德育工作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因此管理中心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依法治教;进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习先进,学习典型,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优秀教师典型。二是狠抓少先队和团支部工作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调动少先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一个学期以来,各校开展了“爱我家乡”征文比赛,“读书月”征文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和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洗礼和熏陶。三是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爱国、礼貌、安全、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狠抓班级管理,开展文明班评比;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收看收听“王亚平空中课堂”等有关学生教育的电视节目,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立足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工作,一所学校好坏取决于办学效益的高低,也就是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工作的好坏取决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此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进行了精抓细管。
1.很抓教学常规管理。
为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对教师工作的“备、上、批、辅、考、研”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成立了教育教学工作督导小组对各校进行了每月1次的检查,每月进行工作反馈1次,交流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各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同时每月从一到九年级开展月检测一次,并认真拟写好反思和整改方案,认真做好整改工作。
2.很抓教研教改。
(1)开学初管理中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下发到各校,使每校明确具体的教研目标。以“集体备课”为载体,有力地开发了校本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立足课堂,讨论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作好每课的备课提纲,期末结合所教学科向管理中心提供一篇教学论文。
(2)实行管理中心行政联系学校制度。深入到各个学校听课、评课,检查指导教师教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联系学校的工作调研,及时准确掌握学校领导班子、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及教育教学等实际情况,广泛听取教职员工意见建议,指导学校把握自身优势,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找出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的薄弱环节并加强整改,每周到联系的学校开展工作1天,听课1节,填写好“行政人员联系学校工作记录”,集中反馈建议和意见,中心进行疏理并能够解决学校工作的一些实际问题。本学期以来,中心人员深入中小学听课达120多节,参加教研组活动20多次。
(3)主要开展乡内和县内学校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全乡共8所小学和1所中学,两所小学互相结为对子,每学期开展四次大型的校际教研,认真拟写活动方案,对涉及人员、研究课题、资料完善等做到全面安排,务求使活动取得实效。研讨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加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县内校际教研中,2013 年4月,与织金三小开展了二、三、四、五年级的教学观摩课活动,以语文、数学“导学案”设计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为研究内容,双方各派出4名教师开展同课异构,以观摩、学习、交流为主要台,全乡65名教师参与了活动,这次活动,对改变我乡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观念、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2013 年5月22日,三甲中学与织金五中开展了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和八年级物理“同课异构”校际教研交流活动,分四个小组同时进行,采用“观摩教学、集体教研、反思提高”的方式,使城乡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双赢互惠,均衡发展。织金五中和三甲中学共5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是要求各学校为教师购订教育理论书籍,供教师阅读。二是采取了让教师参加函授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截止目前,我乡大专毕业和在读人数达70人,本科毕业及在读7人。三是认真搞好我乡县级及以上的各类培训工作,推选教师参加各类各级培训,教师参加“班主任培训”、“远程教育培训”、“学科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达560人次以上,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四是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工作平台,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和地级培训为引领,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五、加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切实加强我乡中小学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水平,努力使学校通过几年时间都办成规范化学校、花园式学校。
1.树立环境育人思想。良好的环境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催人奋进。各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工作的重点,投入资金对校园进行美化,三甲中学、三甲小学、沈国芳小学、大戛小学、木里小学等根据办学的地理位置打造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硬化操场,增设治安室,对办公室进行美化,教室育人功能得到加强。
2.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各校拟定学生管理制度,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开展国旗下讲话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向留守儿童、地震灾区献爱心捐赠活动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各校的校风浓,学风正,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搞好“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督促各学校加强管理。“脏、乱、差”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管理中心每月一次的工作检查都把“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并在各月工作中认真兑现奖惩,在上级的各次检查中,各校的卫生工作都受到了较好的肯定。
六、安全常抓不懈、确保师生安全
学校的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我乡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学校安全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各校以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常抓不懈,把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1.进一步完善制度
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认真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在校长直接领导下,以专职安全员为轴心,以学校各部门为主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网络,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做到责任层层落实,信息及时互通反馈。制定岗位安全责任制,并将岗位责任制悬挂到各岗位办公室,实行安全工作与岗位工作月考核并举。
2.认真做好各种值班工作
切实抓好学校安全防范 认真制定各种值班的制度与职责,严格值班纪律,采取双管齐下和多管齐下的安全管理措施,节假日值班有门卫值班、后勤值班、领导值班。各种值班均有记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有些萌发性的问题,我们及时利用晨会时行教育,把问题处理在萌发阶段。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学校的安全检查和食堂食品卫生督查做到常抓不懈。
3.强化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一是对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和会议精神,能做到及时地贯彻和学习,签订安全责任书,并根据其精神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认真组织检查落实,提出一些防范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将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以开展以逃生避险为主题的安全演练日活动。通过给师生宣讲消防知识和实地演练,使师生掌握了消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主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全乡各班开展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大讨论;每班出一期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每班召开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组织学生;观看VCD安全教育碟片;开展预防毒品教育活动。
七、理清工作思路,强化毕业班工作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顺利毕业,升入高一级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开学初,学校领导班子对各校认真研究,加强了教师的力量,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担任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把毕业班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之一。各校召开毕业班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了解学生状况。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主,打好学生双基,制定系统的、科学的、周密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特别对过去学习底子薄的学生,教师更是关心照顾,早来晚走,利用课余时间不计报酬为孩子们辅导。同时管理中心对全乡的毕业班制定了奖惩措施,召开毕业班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工作会议,加强对毕业班的工作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八、学生营养午餐、工作事无巨细
一是健全机构。我乡各校始终把营养餐放在工作的重点,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和相关后勤负责人及班主任等人员为组员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切实做好学生营养餐管理工作;二是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为使我校的营养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我乡制定了《食品验收入库制度》等17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同时制定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管理人员工作到位,职责落实;三是抓好卫生工作。学校食堂做到干净整洁,各项卫生达到相关要求,工勤人员按规操作,确保营养餐卫生安全落实到位;四是完善各项工作记录;五是搞好工勤人员的各项培训。
九、工作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工作不足
一是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校风还有待于转变,留守儿童多,家长对子女管理不够位;二是个别教师思想素质较低,课堂教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三是学校领导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更加提高。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9+3”普及宣传力度,严格落实“三项督查”制度,一方面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的同时,特别是重点解决好初中阶段的控辍保学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毫不松懈地抓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抓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中职教育的入学工作,动员初中所有毕业学生不在普通高中就读,就在职业中专就读。
2.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当务之急。好教师才能教出好学生,好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应引领、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教师的专业成长,抓好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工程,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继续抓好教育行业作风建设加强教师基本功、信息技术教育等的培训。为学校长远发展、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师工作效率需进一步提高。积极协调配合学校,不让学校部署安排的工作出现互相推诿或者拖拉现象,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与问题积极地取得沟通与协调,提高学校工作效率。
4.在管理过程中,进一步落实教育局和管理中心的工作思路,努力提升我乡教育形象,逐步缩小我乡教育差距。5.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领导,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建章立制,特别是安全长效机制的建设;加强安保设施设备投入,确保校园师生和财产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对我们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总结过去,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岗位光荣和责任重大。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我们有决心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的期望、关心、支持,严格履行职责,继续发扬成绩,弥补工作的不足,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201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