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干区召开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会议
江干区召开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8月10日江干区召开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由江干环保分局沈海峰局长主持,市环保局建设处、江干环保分局、市区两级建设主体单位、各镇(街道)招商部门、相关环评机构等单位负责人40余人参加,市局建设处高建中处长与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首先总结了江干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就下一步开展对环评机构的考核工作和权力阳光系统的启动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工作要求。会上,市局建设处、分局领导还仔细听取各与会代表对环境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就他们提到的问题作了解答,现场共解决了6个具体问题,各环评单位也纷纷表态将加大技术力量的投入,加强环评质量的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江干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沈海峰局长首先感谢了与会单位长期以来对我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就如何强化 “建设主体单位-招商部门-环评单位-环保部门”四位一体的工作网络提出了要求:
(一)建设主体在区域开发阶段,应注重合理业态布局,加强河道整治、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创造良好的平台环境;
(二)各镇(街)招商部门,主动沟通环保部门,严把招商引资关,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严重、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并发挥地方政府的工作特长,协助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主动配合信访投诉的处理,加强对辖区企业的自查力度,“多体检,多预防,才能少治疗”,确保企业合法经营;
(三)环评机构,加强环评质量管理,为环保审批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强行业自律,维护环评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江干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环保部门,牵头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在依法行政的同时,要主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坚持现场调查、系统调研,摸清实际的情况,了解真实的需求,推出更多样、更灵活的服务措施,保持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将各单位的相关工作统一到环境管理工作中来。努力形成从区域开发、招商引资再到日常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从建设主体单位、基层政府组织再到技术咨询单位,做到管理单位全覆盖、无缝衔接的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提高环境管理工作水平。
在会上,市环保局建设处高建中处长亲切地将与会代表称呼为“同仁”,与会代表虽然单位不同、具体分工不同,但各自的工作都是环保审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提高环境管理工作水平。他要求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建设单位、环评单位、环保审批部门的工作都是行政许可的环节组成,无论是哪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要求各单位强化责任意识,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决策”的原则开展环保审批工作;二是强化沟通意识。环评报告如何做到客观反映、科学分析?建设单位、环评单位、环保部门之间如何做到密切配合、无缝衔接?主要靠的是沟通,与会单位要强化沟通意识,做到主动沟通、坦诚沟通,真正构成合力,共同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三是强化时间意识。时间就是效率,市环保局曾联合在杭环评单位起草倡议书,并在媒体上进行公告,要求加强行业自律,在服务质量、环评时间、收费标准等方面向公众进行了庄重承诺,其中对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完成时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审批部门更是将审批时限压缩到了法律规定时间的三分之一,建设单位也应该熟悉掌握各个审批流程,强化时间观念,提前介入,统筹开展环评审批申报工作。最后,他表示市局建设处将通过推出相关政策、具体项目业务指导等形式,全力支持江干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管理科王东、竹湘锋)
第二篇:山西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山西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实现我省确定的城乡生态化和绿化、气化、净化、健 康山西的目标,促进“十二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确保全 省人民优良的生存环境。根据国家及省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蓝 天碧水工程和污染减排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辖区内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管理。
第三条 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等要求。
(二)符合各行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并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三)符合各行业、流域、区域等开发建设规划,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
第四条 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新建的煤化工、冶金、焦化等污染型项目须进园入区,遵循上下游配套、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和循环化发展的原则。
(二)新建项目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及污染治理措施应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气、余压须合理利用。
(三)凡具备使用条件的,必须采用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四)按照“清污分流、一水多用、循环使用”的原则,加强节水和统筹用水的管理。鼓励矿井水、中水利用,最大限度提高水的复用率,减少外排量或实现零排放。
(五)重点行业的主要污染源、单台10t/h及以上燃煤锅炉须安装废气、废水在线监控装臵,并联网。
(六)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应设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具备环境风险应急救援能力。
(七)设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建设燃煤锅炉(确有必要建设的集中供热锅炉除外)和污染型企业,已建成的污染型企业要退城进园。
第五条 建设煤层含硫量大于1.5%(含)的煤矿,必须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矿井型或群矿型选煤厂(化工原料煤除外)。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洗煤水必须实现一级闭路循环不外排;煤矸石无害化处臵率达到100%,综合利用率力求达到65%以上。原煤储存应采用筒仓或封闭式储煤场,厂内输送采用封闭式皮带走廊。高瓦斯矿井的瓦斯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
第六条 火电行业应全部建设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城市周边和环境敏感区电厂应建设全封闭储煤场,提高粉煤灰、炉渣以及脱硫石膏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机组须使用空冷技术,优先利用矿井水、中水,限制使用地表水,严禁使用地下水。
第七条 钢铁企业原料采用封闭式储存;烧结机头全部配套烟气脱硫装臵;高炉同步配套高炉余压发电装臵和煤粉喷吹装臵,矿槽全封闭,高炉出铁场设臵集尘、除尘设施;转炉设臵二次烟气捕集装臵;电炉须配套烟气回收装臵。高炉、转炉须同步配套煤气回收装臵。炉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第八条 煤化工生产企业应靠近资源、能源产地,有较好的水源、环保、运输条件。做好总量控制,新上项目要与淘汰传统落后产能相结合,严格控制高耗水煤化工项目的建设。生产工艺废水应实现零排放。
第九条 焦化企业须同步建设煤场、粉碎、熄焦、筛贮焦等除尘设施,装煤、推焦烟气净化和生产废水处理须采用先进成熟工艺;焦炉煤气须全部净化,使煤气中H2S小于50mg/m3后方可用于回炉、粗苯管式炉等用气;熄焦水闭路循环,焦化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得外排。新建焦炉须采用降低NOX的燃烧技术,大型焦炉应采用煤调湿技术;钢铁企业新建焦炉鼓励配套建设干熄焦装臵及相应除尘装臵。
第十条 水泥企业须配套石灰石矿山,石灰石应采用皮带运输方式。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须配套脱除NOx效率不低于60%的烟气脱硝装臵。石灰石预均化场、原煤等物料堆存应采用封闭式,物料的处理、输送、装卸、贮存采取密闭措施。矿山开采应制定相应的生态恢复方案,开采后应严格按照生态恢复方案进行治理。
第十一条 新建或改扩建的镁冶炼项目应靠近具有资源、能源优势地区。冶炼热源应采用焦炉煤气、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采用发生炉煤气为燃料,须配备除尘、除油、脱硫等煤气净化系统,高浓度有机废水须处理后回用,不得外排。
第十二条 电石企业的电石炉含尘炉气、利用后的再生气必须经除尘处理,原料和产品破碎、储运等过程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含尘气体,必须集中收集除尘后达标排放。
第十三条 铁合金企业必须采用袋式除尘器,原料处理、熔炼、装卸运输等所有产尘部位,均配备除尘及回收处理装臵。原料堆场应采用相应的抑尘措施。
第十四条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以上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泉域重点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地质灾害危险区、居民聚集区及其他依法划定需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区等区域范围内建设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项目。
第十五条 禁止在汾河源头至太原市尖草坪区三给村干流河岸两侧各3公里范围内、三给村以下干流河岸两侧各2公里内,丹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桑干河、滹沱河、桃河和浊漳河等主要河流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建设露天采矿、冶炼、煤化工、焦化、电石、铁合金、造纸、印染、电镀和危险化学品的贮存等重污染型及易燃易爆的项目。
第十六条 禁止在城镇规划区边界外2公里以内,城镇常年主导风上风向,居民聚集区、旅游区和其它严防污染的食品、药品、卫生产品、精密制造产品等企业周边1公里以内,国家及地方所规定的安全、环保、卫生防护距离内建设重污染型及易燃易爆的项目。第十七条 禁止在高速公路、旅游线路两侧1公里可视范围内建设重污染型及易燃易爆的项目。禁止在高速公路、旅游线路两侧2公里可视范围内露天开采。
第十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和审批。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城乡规划、环保规划及行业规划要求的项目。
(二)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以及单纯扩大产能的产能过剩项目。
(三)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原则,未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的项目。
(四)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泉域重点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生态良好区域等环境敏感区,影响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项目。
(五)项目建设和运行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和生态破坏严重的,不能通过“以新带老”措施实现增产不增污;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且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物总量;以及没有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新、改扩建项目。
(六)现有项目未执行“三同时”制度,未通过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未按照承诺实施居民搬迁,拟进行新、改扩建的项目。
(七)选址、选线与规划及其它各行业部门规定的选址要求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
(八)园区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入区项目要求的。
(九)涉及损害公众利益,公众反应强烈的项目。原则上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涉及环境搬迁户数超过100户的新建项目。
(十)未开展规划环评以及规划环评未通过审查的,其所包含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和审批。
(十一)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特定产业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附发改委、经信委等投资主管部门关于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许可文件的;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附备案文件的。
第十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项目实施限批。
(一)区域限批:对未达到重点监管区环境治理目标的区域、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区域和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运行或者不能稳定达标运行的区域。
(二)行业限批:对未编制行业发展规划、未进行行业规划环评、布局混乱、发展失控的行业。
(三)企业限批:不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未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污染物排放量不能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环保设施闲臵造成恶意排污,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并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现有设施没有限期整改,长期试生产不验收,未完成末位淘汰及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在线监控不联网,未按时完成搬迁任务的。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改善环境质量。
第二十一条 各级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本规定等有关要求,依法审批项目,严禁越权和违规审批。
第二十二条 省、市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并及时开展重点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环评,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作为建设项目实施的依据。不得批准建设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设备落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或列入重复建设名录的项目;对区域、流域超总量、容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实施区域、流域或行业限批。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擅自审批和建设的项目,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三篇: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总结[最终版]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切实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投诉纠纷,建设桥头堡先行区,美丽**。
一年来,我镇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结合本镇实际,在健全法规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监管、推进公众参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得我镇建设项目工作呈现不断加强和逐步规范的良好势头。
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队伍建设,保障环境安全
我镇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组成***环保监督管理小组,***镇长任组长,***副镇长、***副镇长、王***部长任副组长,抽调各部门人员组成成员队伍,特设联络员。其中实行环境保护“一把手”负责制,对本镇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制定环境保护目标,统筹规划环境工作;副组长分别负责对经贸办、农办、村镇办等部门进行工作分配,按各部门工作主管特点,进行分工;成员负责将副组长制定的工作规划细化、并进行具体实施,向有关单位下达通知。
二、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要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负责人及公司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要求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对职工进行培训。
三、定期检查,联同协作
积极配合环保局检测部门进行监测,并协同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部门进行随时抽查,我镇定于每季度对镇域内企业进行环境监测,并对相关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同时要求公司必须设置环保员,负责企业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要求企业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其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以上是我镇这一年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总结,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工作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断加强监管措施,但是我们知道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在2014年里我镇会继续为做好环境监管工作努力,为建设美丽宝坻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环保监督管理小组办公室2014年12月27日
第四篇:如何召开环境管理首次会议范文
如何召开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是实施审核的开端,是审核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核方领导及有关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首次会议由审核组组长主持,向受审核方介绍具体内容及方法,并协调、澄清有关问题,到会人员要有签到记录
1、首次会议应起到如下作用(1)
传达并落实审核计划
(2)
简要介绍审核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3)
建立审核组与受审核方之间的正式联系(4)
提出并落实审核的有关要求(5)
澄清并协调有关审核问题
2、首次会议召开程序
(1)
会议开始。参加会议人员签到,审核组组长宣布会议开始(2)
人员介绍
(3)
声明审核目的和范围(4)
传达审核计划
(5)
声明审核的原则,强调公正客观的立场(6)
简明澄清有关问题
(7)
落实后勤安排。必要时,应对办公、交通、就餐等问题出安安排(8)
会议结束。以审核组组长的致谢词结束会议 以上介绍的首次会议的作用和召开程序,给您起一个指引性的作用,具体的运作方法和技巧还有赖于您往日如开会议的经验和方法。如何召开末次会议
内部审核进行结束阶段,该准备召开末次会议了。职业经理人在如开末次时必须掌握以下事项:
1、明确末次会议任务
(1)
向受审核方介绍审核情况,以使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审核的结果,并予以确认。(2)
报告审核发现(重点在不合格项)和审核结论(3)
提出后续工作要求(纠下措施、跟踪审核等)(4)
结束现场审核
2、宣读末次会议内容
对受审核方在整个审核期间的合作表示感谢,要真诚具体,但不必声势很大,过分热情。(1)
重申审核目的和范围。考虑到参加末次会议的人员不一定以加过首次会议。审核组组长应重申一次。
(2)
强调审核的局限性。审核是抽样进行的,存在一定风险。但审核组应尽量使这种抽样具有代表性,使审核意见具有公正性。
(3)
宣读不合格项报告(可选择主要部分)
(4)
提出纠下措施要求。审核组向受审核方提出采取纠正措施的要求,包括确定纠正措施的时间,完成纠正措施的期限,验证纠正措施的方法等
(5)
宣读审核意见。审核组组长宣布审核意见,并说明审核报告的发布时间、方式及其他后续工作要求
(6)
受审核方领导表态,并对纠正做出承诺(7)
会议结束,审核方表示谢意
3、末次会议的注意事项
(1)
末次会议不仅是第三方审核结束时的一个重要会议,也是内部审核结束时的一个重要会议,不能省略
(2)
末次会议的重点应是围绕着不合格项提出纠正措施及要求
(3)
审核结果、意见涉及到的重要部门和人员应到会,以便实施纠正,所有到会的人员应签到
(4)
末次会议的召开时间是在审核计划中确定的,应保持审核风格和良好的氛围(5)
末次会议应有会议记录,并保存,记录应包括到会人员的签到
(6)
有些不合格项的受审核方已在末次会议前采取了纠正措施,经审核员验证也较为满意的,可不在会上提出或在会上表示不满意态度
(7)
末次会议应适当肯定受审核方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不要一味谈问题(8)
宣读不合格项报告或对受审核方不利结论时,应选择适当措施,防止陷入“僵局”(9)
所有的审核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10)在末次会议之前审核组应进行内部商议,以便: ①
提审所有审核发现 ②
达成致的审核结论 ③
讨论审核的跟踪措施
总之,应遵循以上要求来召开末次会议,为内部审核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五篇:海口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总结
2000年4月,海口市在实现“一控双达标”的基础上,荣获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这对我局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三年多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厅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巩固和发展创模成果这个主题,充分发挥环保规划审批的预警、龙头作用,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不断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保护好环境,为经济建设服务。2000年至2003年上半年,我们共审批建设项目约1236个,否决一批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划、重污染、工艺落后的项目,严把项目审批关,有效地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小型项目达90%以上。同时,面对我国加入世贸后新的形势,出现新的情况,积极学习,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管理方式,规范内部管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阳光作业,为广大投资者服务。
一、进行规划编制工作 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000年,我局充分发挥规划先行作用,依照国家、省、市的要求,认真开展环境保护“十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了海口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和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两个规划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加强环境影响审批 预防为主几年来,我们贯彻落实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建设项目管理法规,坚持“预防为主”和先评价后建设的原则,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进行审批管理,把好环保关,避免污染和破坏环境。对新、扩、改项目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力争作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特别是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我们加大了环评的力度,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预防和控制源头污染的这一有效手段,使环评工作不仅要参与综合决策,而且从调整结构,合理规划布局的角度来分析评判问题。三年多来,共进行环评审批712个。同时强化“三同时”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切实保证新建项目投产后稳定达标,控制和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管理中,体现在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址关”。新建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二是把好“审批关”。申报项目须按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三是把好“验收关”。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三、探索有效管理方式 科学审批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中,我们根据新的形势和实际,按国家、省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规,坚持以下七条原则进行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把关,取得一定的效果。(1)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产业政策;(2)建设项目选址必须符合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海口市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中环境功能区划要求;(3)建设项目应当采用物耗能耗小、无废少废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行“清洁生产”;(4)对环境有污染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污染排放标准;(5)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符合省、市地方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做到“以新带老”、“总量不增”;(6)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增产不增污”;(7)项目建设受影响区域尤其是敏感保护目标,必须满足按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环境质量要求。凡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的建设项目,我们均不批准其环境影响报告。
四、结合实际 抓重点从2001年开始,我们结合海口的实际情况,生活污染所占比例较大,环境投诉大都因此而来,所以我们把它列为环境管理的重点,加大对生活污染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管理力度。着重抓好饮食业、娱乐业和建筑业等易产生生活污染的项目的审批工作。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特别是对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小区污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制;二是加强对长流新区,特别是西海岸等环境敏感区域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如对贵族游艇会、黄金海岸居住小区等沿海岸线建设项目,要求其必须修建污水处理站,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同时要求其按规定补种50米宽防护林。
五、结合环保执法 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2001年,我们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部署,先后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和中小型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在这两次执法检查活动中查处了一批违反环保法律的违法案件。其中海南锦艺达木制品有限公司的木制品加工厂等建设项目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两项制度,擅自在港澳工业区投资建设木制品加工厂,并投入生产。该加工厂在锯木和板材砂光过程中产生大量木屑和砂光粉尘及油漆车间喷油作业时产生大量油漆粉沫、挥发性的苯剂等化学助溶剂,严重污染周围环境。该厂环保设施未建成即投产试车,严重违反了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我们在现场检查事实清楚的基础上,态度鲜明地责令企业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并专文上报市政府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该企业痛下决心,补办环保审批手续,加快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由于我们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使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真正成为控制新污染、控制新生态破坏的第一关。
六、强化内部管理 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们在巩固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继续认真推行“三制”,建立完善各项审批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简化程序,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入世的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加强项目建设环境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要求。
(二)规范管理 简化程序我们首先进一步优化审批,增强审批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专家会审制度。其次,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工作遇到问题,简化程序,养活中间层次和加强监控等方法,消除执行和反馈中的“中间梗塞”和“信号衰减”现象。使审批作业、审批管理更加规范。如制定“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现场跟踪检查,及时督促其落实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及施工期环保措施的实施。第三,加强协调与合作,杜绝推诿扯皮以及遇事谁都不管或谁都要管的情况。加强与各局部门之间联系,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实行建设项目跟踪管理和对未报先建项目的查处。
(三)政务公开 阳光作业我们除在市规划局设立窗口服务外,还按照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政务公开的要求,为方便企业和市民群众,我们编制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指南》,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工作时限、承办机关和联系方式以及审批结果在公示栏和局域网进行公开。同时还制定《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程序与审批规定》。
(四)强化服务意识三年来,我们在加强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加大服务力度。如海南锦艺达木制品加工厂补办审批手续。在研究该加工厂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问题时,为了使该企业采取最先进技术,同时节约资金,我们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为其出谋献策;另一方面,与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和琼山市环保局联系,我们亲自带领该企业的领导到琼山市某家木制品加工厂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达到既要扶持企业发展经济,又要防治污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美环境目的。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计算机应用为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在现有使用计算机的基础上,加强与局信息中心联系。促进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对项目审批实行计算机技术的第一层次的应用,即事务型办公管理自动化对文件收发处理和文档资料管理以及环境影响审批初审等实行计算机管理。从而实现初步的办公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三年多来,虽然我们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如施工阶段的监管力度不足、项目执法检查力度不够、与工商部门协调问题以及少数建设单位仍存在轻视环保,被动报批的现象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严格执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巩固和发展我市创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