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益冲突申报管理办法
利益冲突申报管理办法 1.总则 1.1.目的和依据
为了使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员工正确处理 工作中发生的利益冲突、防止不正当利益的获取,预防舞弊的发 生,根据《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反舞弊管理规定》制定 本办法。1.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分公司和控股子公司。1.3.约束对象
本办法用于规范利益冲突的定义,利益冲突申报与处理工作流程 等。1.4.术语定义 1.4.1.利益冲突
本办法所称“利益冲突”,是指当员工履行公司(含分支机构)职务所代表的公司利益与其自身的个人利益之间存在冲突。以下 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的存在实际或潜在利益冲突的情形: ⑴ 员工或员工关联人拥有其他公司的权益。
① 持有与公司存在竞争的公司的任何权益(通过证券市场取得 权益,且仅持有低于该公司发行在外 5%的权益的投资除外); 1 ② 持有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或代 理商)的任何权益(通过证券市场取得权益,且仅持有低于该公 司发行在外 5%的权益的投资除外)。⑵ 员工或员工关联人与公司存在关联交易。
① 向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个人或机构(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 或代理商)提供贷款、为其担保贷款、从其获得贷款或在其协助 下获得贷款(但与金融机构的正常借贷除外); ② 与公司共同设立企业;
③ 与公司形成任何形式的业务往来,或促成任何关联人与公司 形成任何形式的业务往来。包括(但不限于)购买或销售商品、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代理、租赁资产或设备、提供资金(含实物形式)、共同研究与开发项目、签署许可协议、赠与或达 成任何非货币交易,促使员工本人或关联人成为公司的客户、代 理商、经销商、供应商或达成其他任何交易关系。⑶ 与公司竞争方之间存在聘任关系或活动。
① 员工同时受聘于公司的竞争方,或与公司的竞争方发生任何 方式的关联(包括以咨询、顾问、志愿者或其他类似身份从事的 活动),以及从事其他可合理预期能增进竞争方利益,而损害公 司利益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成为该竞争方的供应商、客户或代 理商。
② 在受聘于公司期间,员工或员工关联人销售任何对公司现有 或潜在商业活动构成竞争的产品,或提供任何对公司现有或潜在 商业活动构成竞争的服务。1.4.2.员工关联人
本办法所称“员工关联人”一般指员工的近亲属:父母;配偶; 兄弟姐妹;子女;配偶的父母、子女的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2 兄弟姐妹的配偶。同时,员工及员工关联人的一致行动人(即与 员工存在合伙、合作或联营的自然人或法人)、特殊关系人(其 他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也是员工的关联人。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与二级单位负责人为利益冲突审批人,公司 审计部是公司利益冲突归口管理部门。2.2.公司董事长工作职责
审批董事(不含独立董事与股东董事)、监事(不含股东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冲突申报表。2.3.公司总经理工作职责
审批二级单位负责人的利益冲突申报表。2.4.公司审计部工作职责
2.4.1.受理全公司范围内各级人员的利益冲突申报。2.4.2.管理利益冲突申报相关工作。2.5.公司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工作职责 审批本单位员工的利益冲突申报表。3.管理内容
3.1.利益冲突申报方法
对于任何实际存在或潜在的如 1.4.1.所列的各种利益冲突,全 公司范围内的员工必须填妥《利益冲突申报表》,签字确认后向 公司审计部进行申报。3.2.利益冲突审批及反馈 公司审计部按申报人身份类别(高级管理人员、二级单位负责人、其他人员)将利益冲突申报表传递给相应的主管层面进行审批。
公司审计部将经审批的《利益冲突申报表》存档,同时,将批示 结果反馈申报人。3.3.督促落实
申报人收到反馈结果后,应于规定的时间内按审批意见对利益冲 突进行处理,审计部对申报人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形成落 实简报,报告公司董事长。对于拒不按审批意见执行的申报人,公司采取措施强制执行。3.4.申报时间
在本办法颁布前已实际存在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必须在本办法颁 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审计部进行申报,包括本办法颁布时正在 进行的行为或交易。对于其他任何实际存在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员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实际存在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可能发生 时,应于 3 天之内进行申报。3.5.利益冲突咨询
如果员工在具体情形下不确定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其本人有责任 咨询公司审计部,并向公司审计部介绍有关该未确定利益冲突的 所有情况。3.6.不申报判定 未按要求进行申报的利益冲突,经调查核实,视同存在“制造、隐瞒利益冲突”的舞弊行为。4.附则
4.1.本办法由公司审计部负责解释。
4.2.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在下一次修订前有效。
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益冲突申报表 利益冲突申报
公司审计部:
本人知悉,如本人或关联人拥有与公司(含分、子公司,下同)有 业务往来或竞争业务的任何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利益,须向公司申报。
本人现申报在履行公司赋予的职务时存在/可能引起利益冲突的 情况:
⑴本人或关联人在与公司有竞争业务的公司拥有利益,该公司为:
⑵本人或关联人在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公司拥有利益,该公司为:
⑶上述关联人姓名:,关联关系: [注]([注]:①多名关联人请编号区别;②关联关系见《利益冲突申 报管理办法》1.4.2.)申报人(签字): 单位及职务:
申报日期:
利益冲突事项审批
针对上述申报人的申报的利益冲突事项,通过研究,现作出如下 决定:
申报人应于 天内消除该利益冲突。
公司能接受该利益冲突的影响,申报人无需做出任何改变。
其他(请说明)
审批人员: 日期:
第二篇:员工申报利益冲突管理程序
员工申报利益冲突管理程序
一、目的
为了鼓励员工因个人利益冲突而向公司申报,防止因为在处理个人与公司利益关系时,收到其私人利益因素的干扰,不采取相应的处理举措,使价值判断和工作方法取向偏离公司利益要求,发生为了谋取私人利益给公司的利益和其他员工带来的危害行为,特制定本程序。
二、发生利益冲突的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董事、股东、员工涉及工作、职务利益冲突的认定和处理。董事、股东、员工涉及工作、职务利益冲突范围包括:
1、与公司签订有效劳动合同的员工。
2、公司的董事、股东之间发生的本规则规定的利益冲突行为。
3、与公司发生关联业务的公司、法人之间发生本规则规定的利益冲突行为。
三、利益冲突定义
利益冲突,指公司的董事、股东和员工在执行公司的事务中,因自身利益(即直接利益冲突)或者受事务关联人之间利益关系影响(即间接利益冲突),可能损害公司和其他董事、股东、员工权益的情形。
四、职责
4.1 员工的经理有以下责任: 4.1.1评估可能的利益冲突
4.1.2建议合适的行为解决或排除利益冲突
4.1.3通知相应的人力资源部并与之一起解决利益冲突 4.1.4确保公司管理层知道可能的利益冲突 4.1.5监督已披露的利益冲突 4.1.6跟进任何新的利益冲突
4.2 人力资源部负责在员工的经理及管理层沟通后,决定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并建议必要的行动措施。
五、管理程序
5.1 利益冲突的情况
(a)员工或其配偶、未满18岁的子女,或任何近亲(员工最能判断何人是近亲),在公司的事务中由金钱利益,例如身为公司的董事或合伙人,或大量持有股份,以及担任有报酬的雇佣工作、职位、行为、专业或职业。
(b)员工是某公司、协会、联会或其他机构的董事、合伙人、顾问、客户或雇员,或有其它重要的关联,而该公司正与本公司有业务往来或者要发生业务时。
(c)作为专业顾问,曾以个人或某公司成员的身份向任何人或机构提供意见,或代表人或机构或经常与该人或机构有事务往来,而该人或机构是与本公司的事务相关联的。
(d)员工在处理事务中,业务单位的雇员是其同学、关系密切的朋友,并且可能会影响公司利益时。
(e)在采购中双方事先有接触,并且是唯一供应商或者没有更多的供应商可以供选择时。
(f)员工打架、斗殴或其他行为,处理或调查者与其中当事者有某种关系时。(g)商业竞争。员工在职期间应聘于其他与本公司有竞争行为的公司时。(h)财政利益。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从事其他事务以获得财政利益时 5.2、利益冲突的申报及处理
对于5.1中所列的情形,要做到:
(a)利益冲突的申报;公司鼓励员工充分披露/申报任何可能引起利益冲突的情形,若察觉存在利益冲突,须立即向上级领导进行逐级汇报,填写利益冲突申报表,以回避因利益冲突可能给公司与其他员工带来的利益损害。
(b)每一,公司提醒所有员工:他们继续有责任申报可能的利益冲突。(c)在任何时候,每当员工有可能的利益冲突出现时,或原来已申报的可能利益冲突有所改变,必须立即向人力资源部门索取利益冲突申报表,进行申报并交给直接经理。
(d)该员工的直接经理建议合适的行动来解决或排除利益冲突,并把建议转交给相应的人力资源部审核。
(e)指定的人力资源部人员审核每一个汇报的可能利益冲突及其直接经理建议的行动,提出意见并取得管理层的同意后,反馈给直接经理执行。
(f)业务已经开展,才发现存在利益冲突时,要立即终止业务关系,并上报给公司(g)对于可能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如关联方通过第三方去影响事务的处理,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h)重要岗位如采购部等,实行与其他岗位轮换制度。(i)利益相关方关系处理原则:“利益相关方关系”是指员工与客户、商业合作伙伴、竞争者、监管者以及其他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员工应遵循公平原则对待客户、商业合作伙伴、竞争者、监管者以及其他员工。
5.3利益冲突的识别
(a)员工的入职调查表和个人简历中的近亲属。
(b)员工与关联公司的既往业务中的利益冲突调查。(C)以前提交个利益冲突调查与复核小组的报告。
(d)利益冲突调查与复核小组对员工的调查与复核结果。
(e)在合同签订与执行过程中与业务房的记录。合同执行后的考核。
5.4 利益冲突调查与复核
5.4.1公司成立利益冲突调查与复核小组,有人力资源部、采购部、财务部、设备部、质量部以及物流部等有关部门及公司高层主管人员组成,采取合议方式决定公司事务中的利益冲突的判断与解决方法。
5.4.2对于已经存在的利益冲突选用没有利益冲突的人员。
5.4.3对于可能存在利益冲突采取询问、向第三方调查的方式来判读。直到确定没有利益冲突存在为止。
5.4.4对于已经发生了的利益损害后果的,并且经过复核员工存在主观上的故意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5.5 保密义务
公司的员工已经了解或者掌握了公司的保密信息,在正在开展的业务中不可避免地披露或利用已知的保密信息,从而有可能违反或可能存在违反公司的保密义务时,要向利益冲突调查与复核小组报告,否则不得接受该项业务。
5.6利益冲突豁免后的防范
在解除与利益冲突有关的事务后,该员工不得以其他手段向利益关系的一方交流、披露 有关的信息。
5.7利益冲突处置方法(a)出现利益冲突后,利益相关员工上报给利益冲突调查与复核小组消除利益冲突。由于没有利益冲突的员工继续没有完成的工作。
(b)在不能或者没有必要更换有利益冲突的员工时,对事务关联重新评审,更换没有利益冲突的关联方。
(c)新的业务关系又形成新的利益冲突时,按本款(a)、(b)执行,直到消除利益冲突为止。
(d)已经出现利益冲突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后果,要对后果进行评估,进行处理。(e)上述方法仍不能消除利益冲突时,可以委托不存在利益冲突的第三方完成业务。5.8、告知义务
公司员工利益冲突情形后,应立即告知关联方相关事实或不能继续完成业务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时征求当事人的谅解。
5.9、利益冲突查证 利益冲突的审查流程:
(a)成立专门小组来负责对利益冲突的审核判定。
(b)所有的业务在开展之前报到利益冲突进行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的评定。如果存在更换没有冲突的员工或更换没有利益冲突的关联业务单位。
(c)经小组审定没有利益冲突的员工要做出局面无利益冲突声明,并且保证没有对事实隐瞒和承担因为隐瞒事实带来的所有后果。
(d)业务执行中和执行接受评审。
(e)经过评审没有利益冲突的,告知当事人并对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评估。5.10、违反办法的责任
(a)员工违反本规则,由公司分别给予训诫、通报批评。公开谴责、取消劳动合同等处分。
(b)员工已经因为利益冲突损害了公司的利益时,进行必要的赔偿,如果金额特别大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可以追究司法责任。
5.11.调查与处分
公司在收到书面投诉、举报或反映员工有违反本办法行为时,应当由利益冲突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并对违规员工给予处分。对严重违反本规则、触犯行政犯规的,应当移送司法行政部门查处。
5.12、接受调查
员工接到公司利益冲突的调查通知后,应当接受调查,及时提供书面陈述和相关材料。拒绝接受调查的,公司可以给予通报批评、公开谴责。
5.13、利益冲突管理程序的宣传与员工的上报制度
(a)本办法出台后要在职工中进行培训,使所有的员工了解什么是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范围、利益冲突潜在危害、如何识别潜在的利益冲突、如何避免利益冲突、对利益冲突的处理和申报等。
(b)所有从事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员工在业务开展之前要有意识地避免利益冲突,对业务有关的各方进行潜在的利益冲突,如果出现了利益冲突加以回避,并将情况上报。
六、相关文件 无
第三篇:利益冲突法规
利益冲突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2修正)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利益冲突审查、收费与财务管理、投诉查处、考核、档案管理等制度,对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十七条 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下的处罚:
(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二)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
(三)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
(四)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
(五)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第五十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业整顿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罚,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特别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一)违反规定接受委托、收取费用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办理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住所、合伙人等重大事项的;
(三)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的;
(四)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
(五)违反规定接受有利益冲突的案件的;
(六)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七)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八)对本所律师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律师事务所因前款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对其负责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2010)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律师法》第四十七条第三项规定的律师“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违法行为:
(一)在同一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或者非诉讼法律事务中同时为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的;
(二)在同一刑事案件中同时为被告人和被害人担任辩护人、代理人,或者同时为二名以上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担任辩护人的;
(三)担任法律顾问期间,为与顾问单位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
(四)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以代理人、辩护人的身份承办原任职法院、检察院办理过的案件的;
(五)曾经担任仲裁员或者仍在担任仲裁员的律师,以代理人身份承办本人原任职或者现任职的仲裁机构办理的案件的。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律师法》第五十条第五项规定的律师事务所“违反规定接受有利益冲突的案件的”违法行为:
(一)指派本所律师担任同一诉讼案件的原告、被告代理人,或者同一刑事案件被告人辩护人、被害人代理人的;
(二)未按规定对委托事项进行利益冲突审查,指派律师同时或者先后为有利益冲突的非诉讼法律事务各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的;
(三)明知本所律师及其近亲属同委托事项有利益冲突,仍指派该律师担任代理人、辩护人或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的;
(四)纵容或者放任本所律师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违法行为的。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2012修正)第三十九条 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
律师事务所受理业务,应当进行利益冲突审查,不得违反规定受理与本所承办业务及其委托人有利益冲突的业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司法部关于印发《律师事务所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九条 律师承办商标代理业务,应当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账。
律师事务所受理商标代理业务,应该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利益冲突审查,不得违反规定受理与本所承办的法律事务及其委托人有利益冲突的商标代理业务。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 律师承办业务,应当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并服从律师事务所对受理业务进行的利益冲突审查及其决定。
第二十七条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执业行为规范(2009修订)第十二条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
第四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利益冲突审查制度。律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进行利益冲突审查并作出是否接受委托决定。
第四十九条 办理委托事务的律师与委托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或利益冲突的,不得承办该业务并应当主动提出回避。
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不得与当事人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
(一)律师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
(二)律师办理诉讼或者非诉讼业务,其近亲属是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的;
(三)曾经亲自处理或者审理过某一事项或者案件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仲裁员,成为律师后又办理该事项或者案件的;
(四)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同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的代理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但在该县区域内只有一家律师事务所且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的除外;
(五)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或者本所或其工作人员为一方当事人,本所其他律师担任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
(六)在非诉讼业务中,除各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外,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同时担任彼此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
(七)在委托关系终止后,同一律师事务所或同一律师在同一案件后续审理或者处理中又接受对方当事人委托的;
(八)其他与本条第(一)至第(七)项情形相似,且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为应当主动回避且不得办理的利益冲突情形。第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并主动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继续承办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诉讼、仲裁案件一方当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中对方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担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被害人的近亲属的;
(三)同一律师事务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诉讼案件或者非诉讼业务当事人的对方当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业务的;
(四)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务关系,在某一诉讼或仲裁案件中该委托人未要求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其代理人,而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该委托人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律师又就同一法律事务接受与原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对方当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与本条第(一)至第(五)项情况相似,且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的其他情形。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发现存在上述情形的,应当告知委托人利益冲突的事实和可能产生的后果,由委托人决定是否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委托人决定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的,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表明当事人已经知悉存在利益冲突的基本事实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以及当事人明确同意与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
第五十二条 委托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示豁免的,承办律师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对各自委托人的案件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将与案件有关的信息披露给相对人的承办律师。
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事务所应当终止委托关系:
(一)委托人提出终止委托协议的;
(二)律师受到吊销执业证书或者停止执业处罚的,经过协商,委托人不同意更换律师的;
(三)当发现有本规范第五十条规定的利益冲突情形的;
(四)受委托律师因健康状况不适合继续履行委托协议的,经过协商,委托人不同意更换律师的;
(五)继续履行委托协议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本规范的。
第八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利益冲突审查、收费与财务管理、投诉查处、考核、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制度,对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关于印发《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的通知
第十一条 个人会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设区的市律师协会给予训诫、通报批评、公开谴责:
(一)同时在两个律师事务所以上执业的或同时在律师事务所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执业的;
(二)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代理的,或在同一案件中同时为委托人及与委托人有利益冲突的第三人代理、辩护的;
(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利害关系的案件中,分别为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代理、辩护的;
(四)担任法律顾问期间,为顾问单位的对方当事人或者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代理、辩护的;
第十四条 团体会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设区的市律师协会给予训诫、通报批评、公开谴责:
(十五)在同一案件中,委派本所律师为双方当事人或者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代理、辩护的,但本县(市)内只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的除外;
第四篇:工伤申报管理办法
HR文件
工伤申报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上职业病后能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特别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2.1适用企业:XX 2.2适用人员:员工
3.定义
职工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4.职责
4.1 部门HRBP:
提报本部门内员工工伤。4.2 薪酬福利专员
负责申报员工工伤和解答员工提出的工伤保险相关问题。4.3 薪酬福利高级经理
负责审批工伤保险申报缴纳数据和工伤认定相关表格。
5.工伤范围
员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工伤:
5.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5.2 工伤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5.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5.4 患职业病的;
5.5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5.6 在上下班正常交通路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HR文件
5.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6.实施办法
6.1 员工发生工伤时,需在2个小时内向薪酬福利专员汇报事故情况,汇报人可以是员工本人或者目击者(公司员工),若为重大事故,须在3个工作日内提交工伤书面汇报。若发生5.6 情形,应打110报警,便于获得交管部门的法定事故责任认定材料。
6.2 部门行政负责人提出工伤申请,并协助员工填写《福州开发区职工工伤认定申请确认表》。
6.3 人力资源部薪酬福利专员收到员工完整资料后,在3个工作日内向马尾区社保局和马尾区劳动保障局申报工伤。
6.4 认定工伤后,员工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去福州市社保局指定的医院进行伤残认定,伤残鉴定完成后,需提交《伤残能力鉴定书》给人力资源部薪酬福利专员。6.5 薪酬福利专员提交完整资料,并向马尾区社保局申请工伤待遇支付。6.6 马尾区社保局将工伤待遇汇款到公司帐户上,财务部将工伤待遇支付款汇到员工工资卡上。
6.7 工伤期间员工的工资发放
员工工伤期间,核发其岗位工资职称津贴。6.8 员工工伤申请处理详见《工伤申报流程图》。
7附则
7.1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与修订。7.2 本办法自XX日起生效。
人力资源部
第五篇:国际收支申报管理办法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
(199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5年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根据2013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完善国际收支统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范围为中国居民与非中国居民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以及中国居民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状况。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国居民,是指:
(一)在中国境内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境内的留学生、就医人员、外国驻华使馆领馆外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除外;
(二)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居留时间不满1年)、在境外留学人员、就医人员及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
(三)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法人(含外商投资企业及外资金融机构)及境外法人的驻华机构(不含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外国驻华使馆领馆);
(四)中国国家机关(含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团体、部队。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地区,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等。
第五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的程序,负责组织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并进行监督、检查;统计、汇总并公布国际收支状况和国际投资状况;制定、修改本办法的实施细则;制发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单及报表。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协助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
第六条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实行交易主体申报的原则,采取间接申报与直接申报、逐笔申报与定期申报相结合的办法。
第七条 中国居民和在中国境内发生经济交易的非中国居民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申报国际收支信息。
第八条 中国居民通过境内金融机构与非中国居民进行交易的,应当通过该金融机构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交易内容。
第九条 中国境内提供登记结算、托管等服务的机构和自营或者代理客户进行对外证券、期货、期权等交易的交易商,应当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对外交易及相应的收支和分红派息情况。
第十条 中国境内各类金融机构应当直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其自营对外业务情况,包括其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情况,相应的利润、利息收支情况,以及对外金融服务收支和其他收支情况;并履行与中国居民和非中国居民通过其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活动有关的义务。
第十一条 在中国境外开立账户的中国非金融机构,应当直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其通过境外账户与非中国居民发生的交易及账户余额。
第十二条 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有直接投资的企业及其他有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非金融机构,必须直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其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情况和相应的利润、股息、利息收支情况。
第十三条 拥有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中国居民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规定申报其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有关情况。
第十四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可以就国际收支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或者普查。
第十五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有权对中国居民和非中国居民申报的内容进行检查、核对,申报人及有关机构和个人应当提供检查、核对所需的资料和便利。
第十六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应当对申报者申报的具体数据严格保密,只将其用于国际收支统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国际收支统计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提供申报者申报的具体数据。
银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记结算、托管等服务的机构应当对其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知悉的申报者申报的具体数据严格保密。
第十七条 中国居民、非中国居民未按照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八条 国际收支统计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依法给予处分。
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银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记结算、托管等服务的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