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纳税信用管理的探讨与思考大全

时间:2019-05-13 16:0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企业纳税信用管理的探讨与思考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企业纳税信用管理的探讨与思考大全》。

第一篇:关于企业纳税信用管理的探讨与思考大全

关于企业纳税信用管理的探讨与思

关于企业纳税信用管理的探讨与思考2007-02-02 21:53:18

[编者按:市场经济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种信用经济,在税收工作中引入纳税信用管理模式不但有利于倡导诚信守法经营、优化税收环境,同时对形成依法纳税、以德护税的税收征管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结合现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就当前企业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纳税信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和建议。现刊发,供大家参考。]

诚实信用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在我

国古已有之,“仁义礼智信”是先人提倡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历代后人所熟诵。二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用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讲信用,正常的社会关系就难以维系,市场经济就难以发展和完善。基于信用的重要性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税务机关负责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目前,由于社会信用体制的不健全,税务部门仅就企业信用进行了评定,旨在实现建立企业信用与完善税收管理的“双赢”。

一、企业纳税信用的涵义及现状

(一)基本涵义

企业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企业信用仅指企业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广义的企业信用是指企业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的行为,它表现出企业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心理承诺

和如期履行契约的能力,是企业基于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比较,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性经济行为。其外延涉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法定信用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银行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信用关系以及企业与内部员工的合约信用关系,是一个包括守法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产品信用和服务信用等在内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信用体系。

企业的纳税信用则是企业信用广义涵义中的一种情况。它指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税务检查情况等多方面对企业纳税进行综合社会诚信的评价。

(二)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总数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便利用法制不健全的漏洞,故意偷税、拖欠

税款。从北京地税系统近三年掌握的数据来看,企业纳税信用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问题率看,2002-2004年北京地税局实施检查的平均问题率达到%,最低问题率为2004年的%。如上图所示,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有问题户数仍然占被检查户数很大比重。

如上图所示,2002-2004年北京市地税局通过各种形式税务检查共组织收入万元(其中查补税款万元,滞罚收入万元),入库金额万元,三年平均入库率为%。虽然影响税款及时、准确缴纳的因素很多,如企业对税收政策掌握不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而造成计算错误等,但为数更多的问题则表现在企业设置“帐外帐”、隐瞒截流收入、故意拖欠税款、无照经营等。可见,由于纳税信誉的缺乏而导致税款流失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税收经济秩序,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进程。因此,强化企业纳税信用观念,构建税收信用

体系尤为重要。

二、纳税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税收机制,既要有外在的税收法律体系进行约束,也要以诚实信用这一道德标准作为行为准则。北京市地税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于2003年2月下发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实施办法(试行)》,并于2003年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实施了纳税信誉a级企业的评定,部分区县局试行b、c级企业的评定管理工作。

(一)现行纳税信用评定方法及管理模式

1、“纳税信誉等级评定是指税务机关以纳税人遵守和履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定义务情况为主要依据,通过评估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誉a、b、c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类管理的工作过程。”

2、评定内容包括纳税人申请被受理之日向前推算,连续两年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发票

管理、账簿管理,以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纳税人社会诚信的评价。

3、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大致流程为:

a级企业的评定:

4、分级管理

对认定的a、b、c级纳税信誉企业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针对纳税信誉良好的a级企业采取预约上门咨询、简化发票购领程序的措施,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规定除专案、涉税举报等情况外,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针对纳税信誉一般的b级企业,进行常规检查和管理,重点加强日常政策的辅导和咨询,帮助企业提升纳税信誉等级;针对纳税信誉不良的c级企业,将其列为税务检查重点对象,限量供应其领购发票并严格各项审核程序等。

(二)实施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管理的积极作用

从实施效果上看,将企业信用管理引入税收管理对促进企业信用的建立和税务机关管理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

用。

1、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信用的建立。实行对不同等级企业的分类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对纳税信用的重视程度,其优惠措施及积极的正面宣传效应吸引了一部分企业积极参与评选,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社会信用的树立奠定了基础。相反,对信誉不好的企业,由税务部门对其加强管理和帮助,无疑会促进企业建账建制、财务管理等工作,从而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推进全社会的信用建设。

2、一定范围内起到了“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导向作用。通过宣传、公布纳税信誉a级企业名单,无形中为企业添加了新的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增加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将纳税信誉不好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不仅对税收有问题的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并对其他企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警示效果。为规范企业诚信纳税,构健全社会良好的竞争环境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税务部门内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分级管理使税务部门能够针对每类企业不同状况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一方面降低了运行成本,将管理力度有根据地进行分配;另一方面有重点的管理使得工作更具成效,人力、物力等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一定程度的公众认知。

三、现行纳税信用管理方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现行管理方法的不足

据统计,2003年度评出a级企业1032户,约占总户数的%;2004年度,评出a级企业956户,约占总户数的%。就两年的评定结果看,纳税信誉a级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非常小。而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信用环境的社会基础差等因素外,也暴露出现行信用管理方法自身的不足。

企业方面所反映的问题:

1、评定所需成本高,评定期限相对较短。评定需要企业首先提出申请,并提供中介机构对其进行两年有关纳税情况的审计报告。由于评定所需审计报告与企业日常审计报告要求有所不同,导致部分参选企业需要重新制作审计报告,而企业因注册资本等客观因素不同,一份审计报告多则需要几千元,造成成本的一定增加。此外,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周期为两年,即每两年将结合纳税人年检和纳税评估情况对其进行重新评定,评定相对频繁,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负担。

2、管理形式相对单一,优惠措施不明显。现行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优惠”仅仅体现在实施人性化的服务上,而随着纳税服务整体水平的日益提高,a级企业所享有的这项“优势”已不明显。

3、企业对自身信息的保密等存有顾虑。评级后的企业将向全社会予以公布,有些企业由于对纳税信誉评定工作缺乏了解,存在一些模糊和片面认识,既想参与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又怕公布信息过多、泄露商业机密,致使其对参与

评定活动产生许多顾虑。还有较少数的一些企业,干脆奉守中庸之策,担心评定后树大招风,始终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4、社会效应还有待提高。在全社会信用机制相对缺失的情况下,纳税信誉的评定未能与商业信用等紧密联系,使得纳税信誉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相应的管理机制、体制尚不配套和健全,一些管理制度、办法也还没有完全跟上,使得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奖优罚劣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以上四点原因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企业参与评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纳税信誉评定工作的深入广泛开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从税务部门角度看存在的问题:

1、评价内容的权威性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不同职能部门都进行各自的评定,且标准不一,使得纳税信誉评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评定结果的“含金

量”也因此打了折扣。此外,就纳税信誉本身而言,地税系统和国税系统各自评定,导致一个企业可能是国税系统的纳税信用a级企业,却不是地税系统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造成一个企业两种纳税信誉等级的尴尬局面。

2、纳税信用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料库,且管理工作、具体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企业信用与税收征管的联系不够密切,在税务稽查信用管理和日常税收信用管理方面尚没有规范性的制度。仅以下发文件的形式,对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提供开辟“绿色通道”等“优惠”服务,因随意性较大,易导致各地区做法各异,不利于信用的建立。

3、申报材料不够详实致使税务部门为企业承担了信用风险。在目前的评定工作中,企业提供申报材料,自然希望顺利“当选”,其申报内容往往会“扬长避短”,虽然税务部门在评定过程中要经过两次审核,但在此过程中,税务机关

与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致使税务部门评定企业纳税信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此外,企业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变化因素很大,税务部门目前还很难做到对评定后的企业实施全方位的跟踪调查。由于税务部门的信誉度高过其他评定的中介组织,如果不能保证评定结果100%的“含金量”,企业一旦出现问题,税务部门将为其承担失信的风险,税务部门的信誉也会因此受到损失。

4、评定手段相对落后。从评定流程看,评定过程主要靠人工定性分析,工作量较大,一方面手工劳动牵制了部分税务工作者很大精力,造成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评定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长期实行,不利于保证评定质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信用体系的社会基础较差。目前,各地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公民诚信道德教育较弱、市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守信意识

不强,内部缺少信用管理,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现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且执法不力;社会信用管理相关制度混乱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建立统一标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进程。

2、企业信用评定信息缺乏整合性。信用信息的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评定方法,且标准不一,导致信用评定呈现多头并举、信息零散的局面,甚至是评定结果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因此,表面上看,各部门都在管,似乎实现了“全面管理”,而实际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并出现了管理的“真空”。

3、企业经营短期行为明显。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信用经济的重要性,从事经营活动时不惜以信用为代价来换取物质利益。具体表现为经营规划上没有长期目标,经营方式上投机取巧,渴望一夜暴富、短期获利的心理普遍存在,对信用商品需求不旺。

4、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不够和对守信企业的激励措施不足是企业失信的重要原因。失信成本过低,其处罚力度在失信企业可承受范围内,致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一再“犯禁”。与之相对应,守信企业得不到有效的激励,处于与失信企业同样的竞争环境,势必会因守信成本的增加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加快信用立法工作,奠定税收信用大厦的基石

法律是信用市场平稳运行的保障,是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屏障。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则,刑法中对诈骗等犯罪也做了处罚规定,但是在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没有全面、系统地体现信用经济的要求。因此,要尽快研究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统一的信用评定标准和方法;明确信用信息的采集方式、范

围以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密责任;明确失信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通过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信用的管理。

(二)建立纳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实现中介机构独立评价

鉴于我国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由政府首先推动纳税信誉的评定应当更具可操作性。但与信誉管理发达的国家相比,由专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定更加合理,这也是未来信用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税收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由税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扶助其按照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方式发展,最终实现中介机构独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而税务部门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信用评价,只利用信用评价结果在税务系统内部进行管理,既可以避免承担企业失信的风险,又可实现税收信用管理的集约化。

(三)进一步整合信用资源,建立

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要加快系统内税收信用数据库的建立,方便税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征管工作。二是要鼓励信用中介机构注重税收数据库的建设,为公正、准确地评价企业纳税信用奠定基础。同时,在时机成熟时,税务部门可提供部分信息与中介机构共享,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互惠互利。三是建立与国税、工商、海关、质监、银行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同一企业在各部门的信息资料交专门评价机构综合评定,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减轻各部门评定工作量,真正实现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降低信用评定成本,避免企业在不同部门频繁评定,减轻企业负担。

(四)完善税收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税收信用效力

一是要启用守信激励机制。联合其他政府机关对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一系列便捷服务,根据工作需要适当简化、合并一些工作手续,并可推出守信企业“vip”服务,预约服务以及免予日常检查等一些“优惠”措施。在实施完善阶段,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推行分配税收信用额度,对诚实守信的企业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这样,既有效调节了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又可让企业真正实现“名利双收”。二是要建立失信警示及惩罚约束机制。引入现代化手段为各单位建立纳税信用纪录,企业一旦有不良纪录,税收征管系统中自动将企业降低等级,同时对其加大稽查力度;对被降级的企业,规定一定时限不得升级,对降级期间再次发生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从重处罚;建立与其他政府部门联合的失信企业公告制度,供公众随时查询,并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各部门都要对其加强监管力度;此外,应将税收信用惩罚机制与商业信用挂钩,对失信企业的资金动用、信用卡使用都应适当加以控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信用惩罚,使不讲信

用或信用不佳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正所谓“让失信者生活环境恶化,是对失信者最有效的惩罚”,使失信者的环境逐渐恶化从另一角度看就是对守信者的奖励,也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优化。

(五)扩大纳税信用管理的效力范围,有效发挥纳税信用指标作用

纳税信誉作为纳税人综合信誉资料中一项举足轻重的信誉指标,应使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通行证。首先应将企业信用情况在社会公布,信用良好的企业将与其减少、断绝经营往来活动;其次,应在日常税收工作和税务稽查工作中实行信用管理,并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有效发挥纳税信用指标作用。对具有不良纳税行为的企业,联合工商、海关等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加大监控和管理力度,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防止失信行为和欺诈行为的产生。

第二篇:关于企业纳税信用管理的探讨与思考

[编者按:市场经济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种信用经济,在税收工作中引入纳税信用管理模式不但有利于倡导诚信守法经营、优化税收环境,同时对形成依法纳税、以德护税的税收征管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结合现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就当前企业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纳税信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和建议。现刊发,供大家参考。]

诚实信用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在我国古已有之,“仁义礼智信”是先人提倡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历代后人所熟诵。二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用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讲信用,正常的社会关系就难以维系,市场经济就难以发展和完善。基于信用的重要性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税务机关负责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目前,由于社会信用体制的不健全,税务部门仅就企业信用进行了评定,旨在实现建立企业信用与完善税收管理的“双赢”。

一、企业纳税信用的涵义及现状

(一)基本涵义[找文章到大 秘书-/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企业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企业信用仅指企业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广义的企业信用是指企业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的行为,它表现出企业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心理承诺和如期履行契约的能力,是企业基于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比较,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性经济行为。其外延涉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法定信用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银行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信用关系以及企业与内部员工的合约信用关系,是一个包括守法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产品信用和服务信用等在内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信用体系。

企业的纳税信用则是企业信用广义涵义中的一种情况。它指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税务检查情况等多方面对企业纳税进行综合社会诚信的评价。

(二)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总数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便利用法制不健全的漏洞,故意偷税、拖欠税款。从北京地税系统近三年掌握的数据来看,企业纳税信用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问题率看,2002-2004年北京地税局实施检查的平均问题率达到78.47%,最低问题率为2004年的75.28%。如上图所示,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有问题户数仍然占被检查户数很大比重。

如上图所示,2002-2004年北京市地税局通过各种形式税务检查共组织收入402443.8万元(其中查补税款361765.99万元,滞罚收入40677.81万元),入库金额350553.59万元,三年平均入库率为88.97%。虽然影响税款及时、准确缴纳的因素很多,如企业对税收政策掌握不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而造成计算错误等,但为数更多的问题则表现在企业设置“帐外帐”、隐瞒截流收入、故意拖欠税款、无照经营等。可见,由于纳税信誉的缺乏而导致税款流失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税收经济秩序,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进程。因此,强化企业纳税信用观念,构建税收信用体系尤为重要。

二、纳税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税收机制,既要有外在的税收法律体系进行约束,也要以诚实信用这一道德标准作为行为准则。北京市地税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于2003年2月下发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实施办法(试行)》,并于2003年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实施了纳税信誉A级企业的评定,部分区县局试行B、C级企业的评定管理工作。

(一)现行纳税信用评定方法及管理模式

1、“纳税信誉等级评定是指税务机关以纳税人遵守和履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定义务情况为主要依据,通过评估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誉A、B、C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类管理的工作过程。”

2、评定内容包括纳税人申请被受理之日向前推算,连续两年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发票管理、账簿管理,以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纳税人社会诚信的评价。

3、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大致流程为:

A级企业的评定:

4、分级管理

对认定的A、B、C级纳税信誉企业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针对纳税信誉良好的A级企业采取预约上门咨询、简化发票购领程序的措施,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规定除专案、涉税举报等情况外,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针对纳税信誉一般的B级企业,进行常规检查和管理,重点加强日常政策的辅导和咨询,帮助企业提升纳税信誉等级;针对纳税信誉不良的C级企业,将其列为税务检查重点对象,限量供应其领购发票并严格各项审核程序等。

(二)实施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管理的积极作用

从实施效果上看,将企业信用管理引入税收管理对促进企业信用的建立和税务机关管理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信用的建立。实行对不同等级企业的分类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对纳税信用的重视程度,其优惠措施及积极的正面宣传效应吸引了一部分企业积极参与评选,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社会信用的树立奠定了基础。相反,对信誉不好的企业,由税务部门对其加强管理和帮助,无疑会促进企业建账建制、财务管理等工作,从而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推进全社会的信用建设。

2、一定范围内起到了“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导向作用。通过宣传、公布纳税信誉A级企业名单,无形中为企业添加了新的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增加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将纳税信誉不好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不仅对税收有问题的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并对其他企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警示效果。为规范企业诚信纳税,构健全社会良好的竞争环境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税务部门内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分级管理使税务部门能够针对每类企业不同状况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一方面降低了运行成本,将管理力度有根据地进行分配;另一方面有重点的管理使得工作更具成效,人力、物力等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一定程度的公众认知。

三、现行纳税信用管理方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现行管理方法的不足

据统计,2003评出A级企业1032户,约占总户数的0.25%;2004,评出A级企业956户,约占总户数的0.19%。就两年的评定结果看,纳税信誉A级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非常小。而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信用环境的社会基础差等因素外,也暴露出现行信用管理方法自身的不足。

企业方面所反映的问题:

1、评定所需成本高,评定期限相对较短。评定需要企业首先提出申请,并提供中介机构对其进行两年有关纳税情况的审计报告。由于评定所需审计报告与企业日常审计报告要求有所不同,导致部分参选企业需要重新制作审计报告,而企业因注册资本等客观因素不同,一份审计报告多则需要几千元,造成成本的一定增加。此外,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周期为两年,即每两年将结合纳税人年检和纳税评估情况对其进行重新评定,评定相对频繁,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负担。

2、管理形式相对单一,优惠措施不明显。现行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优惠”仅仅体现在实施人性化的服务上,而随着纳税服务整体水平的日益提高,A级企业所享有的这项“优势”已不明显。

3、企业对自身信息的保密等存有顾虑。评级后的企业将向全社会予以公布,有些企业由于对纳税信誉评定工作缺乏了解,存在一些模糊和片面认识,既想参与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又怕公布信息过多、泄露商业机密,致使其对参与评定活动产生许多顾虑。还有较少数的一些企业,干脆奉守中庸之策,担心评定后树大招风,始终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4、社会效应还有待提高。在全社会信用机制相对缺失的情况下,纳税信誉的评定未能与商业信用等紧密联系,使得纳税信誉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相应的管理机制、体制尚不配套和健全,一些管理制度、办法也还没有完全跟上,使得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奖优罚劣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以上四点原因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企业参与评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纳税信誉评定工作的深入广泛开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从税务部门角度看存在的问题:

1、评价内容的权威性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不同职能部门都进行各自的评定,且标准不一,使得纳税信誉评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评定结果的“含金量”也因此打

了折扣。此外,就纳税信誉本身而言,地税系统和国税系统各自评定,导致一个企业可能是国税系统的纳税信用A级企业,却不是地税系统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造成一个企业两种纳税信誉等级的尴尬局面。

2、纳税信用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料库,且管理工作、具体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企业信用与税收征管的联系不够密切,在税务稽查信用管理和日常税收信用管理方面尚没有规范性的制度。仅以下发文件的形式,对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提供开辟“绿色通道”等“优惠”服务,因随意性较大,易导致各地区做法各异,不利于信用的建立。

3、申报材料不够详实致使税务部门为企业承担了信用风险。在目前的评定工作中,企业提供申报材料,自然希望顺利“当选”,其申报内容往往会“扬长避短”,虽然税务部门在评定过程中要经过两次审核,但在此过程中,税务机关与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致使税务部门评定企业纳税信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此外,企业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变化因素很大,税务部门目前还很难做到对评定后的企业实施全方位的跟踪调查。由于税务部门的信誉度高过其他评定的中介组织,如果不能保证评定结果100%的“含金量”,企业一旦出现问题,税务部门将为其承担失信的风险,税务部门的信誉也会因此受到损失。

4、评定手段相对落后。从评定流程看,评定过程主要靠人工定性分析,工作量较大,一方面手工劳动牵制了部分税务工作者很大精力,造成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评定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长期实行,不利于保证评定质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信用体系的社会基础较差。目前,各地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公民诚信道德教育较弱、市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守信意识不强,内部缺少信用管理,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现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且执法不力;社会信用管理相关制度混乱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建立统一标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进程。

2、企业信用评定信息缺乏整合性。信用信息的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评定方法,且标准不一,导致信用评定呈现多头并举、信息零散的局面,甚至是评定结果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因此,表面上看,各部门都在管,似乎实现了“全面管理”,而实际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并出现了管理的“真空”。

3、企业经营短期行为明显。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信用经济的重要性,从事经营活动时不惜以信用为代价来换取物质利益。具体表现为经营规划上没有长期目标,经营方式上投机取巧,渴望一夜暴富、短期获利的心理普遍存在,对信用商品需求不旺。

4、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不够和对守信企业的激励措施不足是企业失信的重要原因。失信成本过低,其处罚力度在失信企业可承受范围内,致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一再“犯禁”。与之相对应,守信企业得不到有效的激励,处于与失信企业同样的竞争环境,势必会因守信成本的增加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加快信用立法工作,奠定税收信用大厦的基石

法律是信用市场平稳运行的保障,是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屏障。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则,刑法中对诈骗等犯罪也做了处罚规定,但是在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没有全面、系统地体现信用经济的要求。因此,要尽快研究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统一的信用评定标准和方法;明确信用信息的采集方式、范围以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密责任;明确失信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通过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信用的管理。

(二)建立纳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实现中介机构独立评价

鉴于我国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由政府首先推动纳税信誉的评定应当更具可操作性。但与信誉管理发达的国家相比,由专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定更加合理,这也是未来信用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税收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由税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扶助其按照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方式发展,最终实现中介机构独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而税务部门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信用评价,只利用信用评价结果在税务系统内部进行管理,既可以避免承担企业失信的风险,又可实现税收信用管理的集约化。

(三)进一步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要加快系统内税收信用数据库的建立,方便税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征管工作。二

是要鼓励信用中介机构注重税收数据库的建设,为公正、准确地评价企业纳税信用奠定基础。同时,在时机成熟时,税务部门可提供部分信息与中介机构共享,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互惠互利。三是建立与国税、工商、海关、质监、银行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同一企业在各部门的信息资料交专门评价机构综合评定,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减轻各部门评定工作量,真正实现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降低信用评定成本,避免企业在不同部门频繁评定,减轻企业负担。

(四)完善税收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税收信用效力

一是要启用守信激励机制。联合其他政府机关对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一系列便捷服务,根据工作需要适当简化、合并一些工作手续,并可推出守信企业“VIp”服务,预约服务以及免予日常检查等一些“优惠”措施。在实施完善阶段,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推行分配税收信用额度,对诚实守信的企业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这样,既有效调节了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又可让企业真正实现“名利双收”。二是要建立失信警示及惩罚约束机制。引入现代化手段为各单位建立纳税信用纪录,企业一旦有不良纪录,税收征管系统中自动将企业降低等级,同时对其加大稽查力度;对被降级的企业,规定一定时限不得升级,对降级期间再次发生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从重处罚;建立与其他政府部门联合的失信企业公告制度,供公众随时查询,并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各部门都要对其加强监管力度;此外,应将税收信用惩罚机制与商业信用挂钩,对失信企业的资金动用、信用卡使用都应适当加以控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信用惩罚,使不讲信用或信用不佳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正所谓“让失信者生活环境恶化,是对失信者最有效的惩罚”,使失信者的环境逐渐恶化从另一角度看就是对守信者的奖励,也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优化。

(五)扩大纳税信用管理的效力范围,有效发挥纳税信用指标作用

纳税信誉作为纳税人综合信誉资料中一项举足轻重的信誉指标,应使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通行证。首先应将企业信用情况在社会公布,信用良好的企业将与其减少、断绝经营往来活动;其次,应在日常税收工作和税务稽查工作中实行信用管理,并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有效发挥纳税信用指标作用。对具有不良纳税行为的企业,联合工商、海关等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加大监控和管理力度,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防止失信行为和欺诈行为的产生。

第三篇:关于企业纳税信用管理的探讨与思考

[编者按:市场经济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种信用经济,在税收工作中引入纳税信用管理模式不但有利于倡导诚信守法经营、优化税收环境,同时对形成依法纳税、以德护税的税收征管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结合现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就当前企业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纳税信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和建议。现刊发,供大家参考。]

诚实信用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在我国古已有之,“仁义礼智信”是先人提倡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历代后人所熟诵。二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用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讲信用,正常的社会关系就难以维系,市场经济就难以发展和完善。基于信用的重要性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税务机关负责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目前,由于社会信用体制的不健全,税务部门仅就企业信用进行了评定,旨在实现建立企业信用与完善税收管理的“双赢”。

一、企业纳税信用的涵义及现状

(一)基本涵义

企业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企业信用仅指企业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广义的企业信用是指企业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的行为,它表现出企业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心理承诺和如期履行契约的能力,是企业基于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比较,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性经济行为。其外延涉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法定信用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银行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信用关系以及企业与内部员工。

况外,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针对纳税信誉一般的b级企业,进行常规检查和管理,重点加强日常政策的辅导和咨询,帮助企业提升纳税信誉等级;针对纳税信誉不良的c级企业,将其列为税务检查重点对象,限量供应其领购发票并严格各项审核程序等。

(二)实施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管理的积极作用

从实施效果上看,将企业信用管理引入税收管理对促进企业信用的建立和税务机关管理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信用的建立。实行对不同等级企业的分类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对纳税信用的重视程度,其优惠措施及积极的正面宣传效应吸引了一部分企业积极参与评选,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社会信用的树立奠定了基础。相反,对信誉不好的企业,由税务部门对其加强管理和帮助,无疑会促进企业建账建制、财务管理等工作,从而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推进全社会的信用建设。

2、一定范围内起到了“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导向作用。通过宣传、公布纳税信誉a级企业名单,无形中为企业添加了新的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增加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将纳税信誉不好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不仅对税收有问题的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并对其他企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警示效果。为规范企业诚信纳税,构健全社会良好的竞争环境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税务部门内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分级管理使税务部门能够针对每类企业不同状况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一方面降低了运行成本,将管理力度有根据地进行分配;另一方面有重点的管理使得工作更具成效,人力、物力等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一定程度的公众认知。

三、现行纳税信用管理方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现行管理方法的不足

据统计,2003评出a级企业1032户,约占总户数的0.25%;2004,评出a级企业956户,约占总户数的0.19%。就两年的评定结果看,纳税信誉a级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非常小。而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信用环境的社会基础差等因素外,也暴露出现行信用管理方法自身的不足。

企业方面所反映的问题:

1、评定所需成本高,评定期限相对较短。评定需要企业首先提出申请,并提供中介机构对其进行两年有关纳税情况的审计报告。由于评定所需审计报告与企业日常审计报告要求有所不同,导致部分参选企业需要重新制作审计报告,而企业因注册资本等客观因素不同,一份审计报告多则需要几千元,造成成本的一定增加。此外,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周期为两年,即每两年将结合纳税人年检和纳税评估情况对其进行重新评定,评定相对频繁,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负担。

2、管理形式相对单一,优惠措施不明显。现行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优惠”仅仅体现在实施人性化的服务上,而随着纳税服务整体水平的日益提高,a级企业所享有的这项“优势”已不明显。

3、企业对自身信息的保密等存有顾虑。评级后的企业将向全社会予以公布,有些企业由于对纳税信誉评定工作缺乏了解,存在一些模糊和片面认识,既想参与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又怕公布信息过多、泄露商业机密,致使其对参与评定活动产生许多顾虑。还有较少数的一些企业,干脆奉守中庸之策,担心评定后树大招风,始终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4、社会效应还有待提高。在全社会信用机制相对缺失的情况下,纳税信誉的评定未能与商业信用等紧密联系,使得纳税信誉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相应的管理机制、体制尚不配套和健全,一些管理制度、办法也还没有完全跟上,使得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奖优罚劣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以上四点原因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企业参与评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纳税信誉评定工作的深入广泛开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从税务部门角度看存在的问题:

1、评价内容的权威性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不同职能部门都进行各自的评定,且标准不一,使得纳税信誉评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评定结果的“含金量”也因此打了折扣。此外,就纳税信誉本身而言,地税系统和国税系统各自评定,导致一个企业可能是国税系统的纳税信用a级企业,却不是地税系统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造成一个企业两种纳税信誉等级的尴尬局面。

2、纳税信用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料库,且管理工作、具体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企业信用与税收征管的联系不够密切,在税务稽查信用管理和日常税收信用管理方面尚没有规范性的制度。仅以下发文件的形式,对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提供开辟“绿色通道”等“优惠”服务,因随意性较大,易导致各地区做法各异,不利于信用的建立。

3、申报材料不够详实致使税务部门为企业承担了信用风险。在目前的评定工作中,企业提供申报材料,自然希望顺利“当选”,其申报内容往往会“扬长避短”,虽然税务部门在评定过程中要经过两次审核,但在此过程中,税务机关与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致使税务部门评定企业纳税信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此外,企业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变化因素很大,税务部门目前还很难做到对评定后的企业实施全方位的跟踪调查。由于税务部门的信誉度高过其他评定的中介组织,如果不能保证评定结果100%的“含金量”,企业一旦出现问题,税务部门将为其承担失信的风险,税务部门的信誉也会因此受到损失。

4、评定手段相对落后。从评定流程看,评定过程主要靠人工定性分析,工作量较大,一方面手工劳动牵制了部分税务工作者很大精力,造成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评定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长期实行,不利于保证评定质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信用体系的社会基础较差。目前,各地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四篇:大企业纳税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大企业纳税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基层税务机关大企业纳税服务的实践,分析了当前大企业纳税服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优化大企业纳税服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 大企业 纳税服务

一、开展大企业纳税服务的主要做法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服务需求。该分局在纳税服务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主导的思路,采取多种途径开展调研,力图准确掌握大企业的服务需求。分局通过走访重点税源企业、召开行业税企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在办税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听取其对分局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分局还注意从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等第三方获取纳税人服务需求信息。

(二)丰富工作方式,开展特色服务。近年来,该分局采取形势多样的纳税服务方式,尽可能为纳税人提供快捷便利的纳税服务。一是在办税服务厅设置了“大户直通车”窗口,持“直通车服务证”和“办税优先证”的企业可在该窗口享受优先办税的便利;二是通过开展预约办税服务,大企业可以通过电话向办税服务厅预约办税时间和事项,提高纳税人的办税效率;三是为有需要的大企业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如开展专题税收培训班、财产损失现场审核等;四是对企业无法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办结的重大复杂的涉税事项提供延时服务;五是为新办企业及时提供办税辅导,帮助办税人员掌握基本的办税知识和技能。

(三)建立工作联动,推进协同服务。分局充分利用金融企业集中征管的优势,通过加强与市府金融办、证监局、银监局、保监局和银行、证券等行业协会,以及财政、统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积极推进对纳税人的协同服务。具体来说,在2008汇算清缴期间,该分局与深圳国内银行同业公会、外资金融机构同业公会、证券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多场汇算清缴专题培训,讲解行业税收政策和申报表填写实务。同时,还定期与罗湖、福田区政府交流涉税信息,积极反映金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为两区政府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该分局在日常工作中,还加强与证监局、银监局、保监局等专业监管部门的信息交换,及时掌握深圳金融行业动态,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服务提供依据。此外,分局还积极配合财政部专员办、审计署对金融企业开展的审计调查,并对其中发现涉税问题提供公正、专业的参考意见,在维护税法权威的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协同联动,该分局增强了税收工作在各部门、各行业的影响力,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突出行业特点,增强服务实效。分局在日常税收管理中,非常注重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政策宣导培训,保证企业正确理解和履行税收义务,特别是注意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减轻纳税人负担,增强纳税服务实效。比如,针对金融企业呆账损失金额大、数量多等情况,该分局在汇算清缴结束后就开始受理当呆账、财产损失的税前核销申请,实行随报随核;对于金融企业大量的小额应收债权核销,分局采取下户实地核查的方式,尽可能减轻企业报送核销资料的负担。同时,该分局考虑到金融企业对外支付利息较为频繁,在与上级部门充分协调沟通的情况下,允许金融企业采取按月汇总的方式申报代扣代缴预提所得税,大大减轻了纳税人的申报压力。

(五)增强执法柔性,促进税企和谐。一般来说,大企业经营管理较为规范,纳税遵从度较高,但因经营业务多样,机构规模庞大,加上税收会计核算差异等客观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税收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分局在工作中特别注重加大对企业的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进行柔性管理。对于纳税记录良好的大企业,一般不作为税务检查对象,而主要是采取纳税评估、税务约谈形式,引导企业自查自纠;对于在税务检查过程中企业,也主要是督促企业开展自查,允许企业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自行修正申报纳税,从而避免行政处罚;在对税务检查发现问题进行定性处理前,会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并就发现的问题对纳税人进行政策辅导,从而提高纳税人自觉遵从的能力。

二、大企业纳税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通过近年大企业纳税服务的具体实践,我们感受到虽然大企业普遍内部管理较为规范,但关联交易频繁,业务种类繁杂,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要求相较中小企业更高。目前,在为大企业提供纳税服务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和难点:

(一)涉税服务需求多,个性化服务仍需完善。由于大企业具有生产经营规模大、业务管理比较复杂等特点,产生的涉税需求也较多。同时,大企业对自身的权利维护意识较强,对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各项纳税步骤的指引也有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目前,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工作体系尚在逐步完善过程之中,对各项服务资源缺乏统筹管理,再加上为大企业提供纳税服务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客观因素,制约了税务机关为大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

(二)信息共享程度低,制约深层次纳税服务。目前,税务机关获取企业服务需求信息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在税企沟通方面,交流的方式较单

一、渠道较狭隘,还不能充分运用网站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快捷、便利的互动平台,对税企之间的信息传递缺乏系统管理,获取的信息往往是零散、滞后的,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大企业需求,严重阻碍了纳税服务的纵深发展;在税务部门之间,虽然普遍搭建起了征管信息平台,但受功能不完善、系统不兼容等因素影响,登记、管理、评估、稽查环节的信息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纳税人向各职能部门重复报送同一涉税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和负担。

(三)税务风险管理难,涉税风险服务面临问题多。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不是来自于做假帐或者简单的帐面差错,而更多地来源于相关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因素,其诱因是多方面、较复杂、深层次的。其次,一些大企业根本没有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部分企业尽管建立了风险内控制度,但仍不能有效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中,可以说是“有制度,零实践”。这些情况的存在,无疑给税务机关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强化涉税风险服务带来严峻的挑战。

(四)专业服务要求高,服务水平提升较慢。大企业除了最基本的纳税服务之外,更希望税务机关能够提供更多地专业化服务,以满足其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和不断拓展的经营范围。对于税务人员而言,要真正满足大企业这方面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税务技能,熟练掌握国际税收知识,还需要熟悉一定的行业知识。而这一要求与税务机关目前的人员数量和人员素质还有较大的距离,税务机关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的瓶颈。

(五)中介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协同服务亟待加强。有关统计显示,由于法规不健全,定位不清等原因,导致我国税务代理率普遍较低,全国委托税务代理的纳税人约占9%,而日本、美国分别达到85%和50%。如此低的代理率表明,税务代理等中介机构延伸纳税服务、降低税收风险、税法宣传的良性引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广泛地、充分地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定期沟通互动机制未建立,软件不兼容、数据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等原因,目前政府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都较低,达不到征纳服务要求。

三、对完善大企业纳税服务工作的思路

2008年,总局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司,其中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大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目前,大企业管理司已选定了第一批定点联系企业,并在压缩管理层次,推动管理服务扁平化,统筹跨区域纳税服务工作等方面进行着积极的尝试。而对基层税务机关而言,我们认为完善大企业服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从思想入手,始终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不断转变纳税服务理念。在理念上,应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纳税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始终坚持把纳税人放在税收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位置。同时,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是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税务机关应该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宗旨,将纳税服务的理念深深地植根于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行动中,并体现在整个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二)从管理入手,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提供专业化纳税服务。针对大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高、依法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强的特点,税务机关应该在较高管理层面上对其进行更具针对性、专业化的服务和管理。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在当前纳税户持续增多、征管要求不断提高,基层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各项工作的形势下,税务机关要以业务复杂程度高低为依据进一步细化纳税服务职能。让税收管理员集中精力从事日常程序性纳税服务工作,配置各类专业人才专门从事税政调研、纳税评估等工作,逐步推进纳税服务专业化。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干部素质直接决定纳税服务质效,税务机关应着力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提升税务人员素质和能力;合理推动人员岗位流动,有效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持续改进纳税服务考核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激发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统一规划设计,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税务机关应以满足税收分析、纳税评估需要为目标,全面采集大企业生产经营、关联交易等方面的海量信息,完善税源服务管理数据库。同时,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审计、工商、海关、银行、证监会等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沟通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度。

(三)从机制入手,强化规避风险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涉税风险内控机制。税务部门应该把深化税收风险管理与强化涉税风险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将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的环节适当前移,建立和完善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和应对的规避风险服务机制。一是深入开展由综合到专项、逐级递进的税收风险分析,建立健全税收风险预警机制。分行业、分企业类型地展开分析,构建和完善比对、分析、预警数据模型,使税收风险分析评定分类化、规范化、数据化。二是以税政调研和纳税评估为手段,帮助企业排查和应对税收风险。注重结合企业需求和特点,开展个性化调研、评估,用好调研评估成果,突出实效性;注重综合应用风险指标、评估模型等工具,增强评估结果的代表性;注重综合运用纳税辅导、风险提醒、纳税人自我修正、约谈说明等递进措施,帮助纳税人及时化解税收风险。三是完善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的沟通互动机制。主动加强税收政策辅导和培训,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执行税收政策;了解企业意见,回应企业关注的涉税问题,尽量减少涉税争议。

(四)从沟通协调入手,倡导各尽其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纳税服务社会化。纳税服务虽然寓于整个征管过程之中,但税务机关不是无所不包地搞无限度服务,而是应该加强与社会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政府其它部门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发挥行业协会、工商联、新闻媒体的作用等做好纳税服务,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纳税服务体系,这样既降低征税成本,又能有效提高纳税服务的工作效率。

第五篇:企业信用管理自查报告

有限公司

2010信用管理自查报告

自2006年以来,我公司已荣幸地两度被评为北京市“诚信企业”。在长期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管理中,在各领导单位的支持指导下,我们的信用管理理念不断成熟,信用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在诚信经营的道路上我们的步伐也更加稳健。2010已然结束,我们的信用管理自查工作却仍在进行,在对往日工作的细致回顾中,我们总结如下:

一,坚持诚信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日益强化企业诚信意识

诚实守信、重诺践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问题既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经济范畴。诚信经营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没有信用,公司的业务根基就会动摇,就不可能发展,最终必将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我公司在今后要更加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创建活动,增强全公司的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

为此公司不但专门设置了负责信用管理工作的部门,由办公室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完善的、有针对性的信用管理制度,并由专职管理人员ddd同志负责日常信用管理工作。

我们注重抓好企业质量信用、企业纳税信用、企业管理信用和商业管理信用制度的落实,并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在公司干部职工中,倡导诚信观念,普及信用知识,提高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诚信意识和

整体素质,使诚实守信成为企业和职工的自觉要求和行为取向,抵制失信行为,增强行为自律,追求企业信誉,树立起诚信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加强行政监管和舆论监督,搞好各职能部门间的分工协作,确保争创诚信企业工作取得实效。

二,坚持贯彻建筑企业相关资质管理规定,切实达标依法经营

我公司现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并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团队。公司连续多年引进应届毕业生和优秀的专业人才,职工总数达260多人,其中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100余人,经济管理人员超过20人。人力资源部门也制定了严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人才的招聘、选拔、培训到薪酬管理、绩效考核都有一套完备的管理流程。这些都为企业的诚信经营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双重保障。

2010年我公司又承包了多个朝工程,并有3个5000平米以上的抗震加固工程顺利竣工。其间,无任何不良违法行为,对工程款严格按照规定计价取费。建设单位对我方交付的工程质量及售后服务都极为满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及此,我们的良好的企业信誉又得到了进一步印证。同时公司的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提高,2010年工程结算收入达到2亿元,净资产近6千万,纳税总额也超过9百万。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施工资质以实现更大的企业价值。

三,注重企业科学管理,确保合同履约率 1,严格有效的项目管理措施

法人代表与各项目经理均已依法签订责任书,各项目部工作由项目经理全面领导负责。项目经理对内,严把各职能机构关口,监督考核质量、安全、环保等各专项工作;对外,主动配合甲方及监理单位,协调好内外关系。各方面严格遵守项目管理规范,妥善完成每一生产任务。迄今为止,我公司所有工程项目均在正常运行或已顺利完工。2,规范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环保管理工作

如前所述,公司以往所交付的工程无一不受好评,合同履约率、质量合格率均百分之百,并且在所有施工过程中无任何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公司为每一个项目部都设置了专业管理机构:质量部、安全部、环保部,并配备了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环保专员,所有司职人员都按照要求依法持证上岗。各司职人员严格按照各专业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工程各个环节进程顺利。同时公司也安排专职人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有执行有监督,质量可靠、安全生产也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保障。

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生产,这是建筑施工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的安全专员定期核查工地各处安全措施,定期贯彻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把关,杜绝任何事故的发生。

工程验收合格交付建设单位后,我们严格遵守质量保修制度,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全面做好售后服务,绝不借故拖延、影响使用单位正常使用。

而环保专员的工作除了保持施工现场卫生、生活区设置外,还特别注意环境噪声污染是否达标,随时监控噪声,以免对工地附近居民

造成困扰。

此外,我公司已获得的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ISO18000健康职业安全管理认证,于2010年9月顺利通过年审。

3,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我公司为各项目部都配备了专职合同员,负责合同起草、变更、登记、送审、建立台账、归档整理等相关工作。妥善保管合同章,并要求其将项目履约信息按时上报,定期与部门业务员对账等等,使得合同履行全面受控。每年,我公司都会定期对合同员进行相关法律培训,并安排详尽的合同员考核程序及奖惩办法,以促进合同管理工作的落实,以此保证合同履约率,以期每一个完工项目都能达到顾客满意。

4,严格执行现行劳动合同法

自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以来,我公司积极贯彻执行新的劳动合同法,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了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合法权利与义务,从而为公司正常的经营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也让员工更踏实勤奋的工作,这也是企业诚信经营的一大前提。5,重视劳务分包管理

对于劳务分包部分,我公司始终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依法按时支付劳务费,无挪用、拖欠劳务费等不良记录。对于劳务人员,我们依法采取实名制持证上岗,所有人员资料均建档保存。

四,遵纪守法,维护良好社会信用

有了规范的经营体制,有了科学的管理制度,有了高素质的运作团队,秉承诚信经营的发展理念,我公司在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无任何失信行为记录,无任何质量事故及安全事故,这为我公司奠定了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自2006年以来更是多次被评为北京市“诚信企业”,这既是对我们以往成绩的肯定,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保持诚信企业优良形象的决心。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通过实践总结,及时改进更新,以求在诚信经营的路途中更上一层楼,在建筑行业里继续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下载关于企业纳税信用管理的探讨与思考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企业纳税信用管理的探讨与思考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淄博纳税信用AA级企业(精选5篇)

    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淄博合力化工有限公司、淄博万成工贸有限公司、淄博商厦股份有限公司、淄博中昌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

    企业纳税信用如何避免成为D级

    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http://www.xiexiebang.com企业纳税信用如何避免成为D级 每年税务机关会对企业开展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如果......

    纳税信用A级企业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纳税信用A级企业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2009-08-06 阅读次数: 1388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一)两年内免除税务稽查 除专案、涉税举报等情况外,两年内免除税务稽查;在A级有效期内,对......

    大企业纳税服务的调查与思考(5篇)

    大企业纳税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基层税务机关大企业纳税服务的实践,分析了当前大企业纳税服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优化大企业纳税服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精选5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6日来源: 本网原创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纳税信用管理,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高税......

    深圳市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501015篇

    深圳市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纳税信用管理,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

    纳税信用评价热点问题

    纳税信用评价热点问题 一、文件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

    企业的纳税信用很重要【憨牛网】

    憨牛网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企业的纳税信用很重要 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都是小事,但是缺一不可。工作中也有这样一些事情,虽然小,但是一旦缺了,企业就有可能悄悄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