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501015篇

时间:2019-05-13 18:2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5010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50101》。

第一篇:深圳市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50101

深圳市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纳税信用管理,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公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纳税信用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信息开展的采集、评价、确定、发布和应用等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已在深圳市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并适用查账征收的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企业纳税人)以及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类型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办法另行规定。第四条 深圳市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由深圳市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市国税局)和深圳市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市地税局)联合组织,区级以及区级以下税务机关负责所辖地区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五条 纳税信用管理遵循客观公正、标准统一、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原则。第六条 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联合推行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统一全市纳税信用管理。

第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相关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

第二章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

第八条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第九条 纳税信用信息包括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外部信息。

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包括纳税人基本信息、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和税务系统外的其他信用记录。

税务内部信息包括评价年度内的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非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税务检查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不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

外部信息包括评价年度内的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外部参考信息是指税务系统外的其他信用记录;外部评价信息是指从税务系统外取得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指标信息。第十条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由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组织,区级以及区级以下税务机关具体实施。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中的基本信息由税务机关从税务管理系统中采集,税务管理系统中暂缺的信息由税务机关通过纳税人申报采集。

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和税务系统外的其他信用记录,从纳税信用管理系统和深圳市信用信息平台等渠道中采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第九条第三款税务内部信息从税务管理系统中采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第九条第四款外部信息主要通过税务管理系统、深圳市信用信息平台、相关部门官方网站、新闻媒体或者媒介等渠道采集。通过新闻媒体或者媒介采集的信息应核实后使用。

第三章 纳税信用评价标准

第十四条 纳税信用评价采取年度评价指标得分和直接判级方式。评价指标包括税务内部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

年度评价指标得分采取扣分方式。兼顾公平原则,纳税人评价年度内经常性指标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齐全的,从100分起评;非经常性指标缺失的,从90分起评。

直接判级适用于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纳税人。

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另行规定。第十五条 外部参考信息在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中记录,与纳税信用评价信息形成联动机制。

第十六条 纳税信用评价周期为一个纳税年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不参加本期的评价:

(一)纳入纳税信用管理时间不满一个评价年度的;

(二)本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

(三)因涉嫌税收违法被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

(四)被审计、财政部门依法查出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正在依法处理,尚未办结的;

(五)已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尚未结案的;

(六)其他不应参加本期评价的情形。

第十七条 纳税信用级别设A、B、C、D四级。A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90分以上的;B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70分以上不满90分的;C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40分以上不满70分的;D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不满40分或者直接判级确定的。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本评价年度不能评为A级:

(一)实际生产经营期不满3年的;

(二)上一评价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为D级的;

(三)非正常原因,一个评价年度内增值税或营业税按月申报纳税人连续3个月或者累计6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或按季申报纳税人连续2个季度或者累计3个季度零申报、负申报的;

(四)不能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本评价年度直接判为D级:

(一)存在逃避缴纳税款、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行为,经判决构成涉税犯罪的;

(二)存在前项所列行为,未构成犯罪,但偷税(逃避缴纳税款)金额10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或者存在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已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的;

(三)在规定期限内未按税务机关处理结论缴纳或者足额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

(四)拒不缴纳税款或者拒绝、阻挠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务稽查执法行为的;

(五)存在违反增值税发票管理规定或者违反其他发票管理规定的行为,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

(六)提供虚假申报材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

(七)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被停止出口退(免)税资格未到期的;

(八)有非正常户记录或者由非正常户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

(九)由D级纳税人的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

(十)存在税务机关依法认定的其他严重失信情形的。

第二十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的,不影响其纳税信用评价:

(一)由于税务机关原因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纳税人未能及时履行纳税义务的;

(二)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造成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

(三)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不影响纳税信用评价的情形。

第四章 纳税信用评价和结果发布

第二十一条 纳税信用由纳税人所属税务机关评价,评价结果由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联合发布。

第二十二条 税务机关每年1月启动上一年度纳税信用评价工作,4月确定评价结果,并在市国税局、市地税局门户网站等平台提供查询服务,纳税人可查询本单位(或个人)等级评定的详细信息,社会公众可查询等级评定的公开信息。

第二十三条 纳税人对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向所属税务机关申请复评。所属税务机关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进行复核。

第二十四条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实行动态调整。

因税务检查等发现纳税人以前评价年度需扣减信用评价指标得分或者直接判级的,税务机关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在获知影响纳税信用级别信息10个工作日内,调整其以前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和记录。

纳税人因第十六条第三、四、五项所列情形解除而向税务机关申请补充纳税信用评价的,税务机关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信用评价状态变化时,税务机关可通过手机短信、微信、门户网站办税服务厅提示等方式通知、提醒纳税人。

第二十六条 税务机关对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按分级分类原则,依法有序开放:

(一)主动公开A级纳税人名单及相关信息;

(二)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以及与相关部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合作备忘录、协议等规定,逐步开放B、C、D级纳税人名单及相关信息。

第五章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七条 税务机关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对不同纳税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A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予以下列激励措施:

(一)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

(二)根据其实际经营需要,放宽发票供应限量;

(三)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简称3连A)的纳税人,除享受以上措施外,还可以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四)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协查、举报等检查外,若无重大涉案线索,两年内原则上不进行税务检查;

(五)满足相关条件的前提下,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审核,优先办理退税,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六)在税银合作金融机构享受融资优惠;

(七)所属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激励措施,以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二十九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B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实施正常管理,适时进行税收政策和管理规定的辅导,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地提供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激励措施。

第三十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C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依法从严管理,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地采取本办法第三十条的管理措施。第三十一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D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公开D级纳税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名单,对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其他纳税人纳税信用直接判为D级;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按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政策办理,普通发票的领用实行交(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

(三)严格出口退(免)税审核,加强出口退(免)税后续管理;

(四)每年选取一定比例的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对其报送的各种资料进行严格审核;

(五)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在选案环节重点关注,在实施检查时严格执法;经检查存在涉税违法行为的,严格按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理处罚;

(六)将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报相关部门,建议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七)D级评价保留2年,第三年纳税信用不得评价为A级;

(八)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惩戒措施,以及结合实际情况依法采取的其他严格管理措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试行办法>的公告》(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8号)、《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的公告》(深地税告〔2013〕5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和深圳市地方税务局解释。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6日来源: 本网原创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纳税信用管理,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高税法遵从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纳税信用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信息开展的采集、评价、确定、发布和应用等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已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并适用查账征收的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第四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开展纳税信用评价工作,主管全区纳税信用管理工作,共同评价、共同公布。地(州、市)级以下国税局、地税局负责所辖地区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 各级国税局、地税局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开展纳税信用评价工作。纳税信用管理遵循客观公正、标准统一、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六条 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推行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统一纳税信用管理。

第七条 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应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与工商、金融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与信息交流,与相关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

第八条 纳税信用级别是对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接受税收管理等情况的综合评价。

第二章 纳税信用评价组织

第九条 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联合成立自治区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纳税信用级别的终审并向社会公布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和D级的纳税人。领导小组由国税局、地税局双方主管局长按奇偶年轮流任组长,主管此项业务的相关负责人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以下简称“纳税信用评价管理办公室”),纳税信用评价管理办公室分别设在自治区国税局纳税服务处和自治区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主要负责纳税信用级别评价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第十条 各地(州、市)和县(市、区)国税局、地税局按相应模式成立评价管理组织体系,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的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自治区国税局直属局所属各单位、自治区地税局直属征收局所属各单位在本级仅设置纳税信用级别评价办公室,不单独成立领导小组,所管辖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审核评价工作,由其所在地(州、市)国税局、地税局负责。

第十二条 国、地税征管业务未分设的县,其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的评价工作,由所在县国税局负责,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的权限与程序进行评价、报备与管理。

第十三条 对国税局、地税局共同管理的纳税人,由纳税人主管国税局、地税局共同评价,共同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纳税人主管国税局、地税局对同一纳税人的评价结果发生分歧时,可提请上一级国税局、地税局领导小组共同评价。

第十四条 仅地税局所管辖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管理工作由纳税人主管地税局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向纳税人公开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的内容、标准、依据和程序等内容。

第三章 纳税信用评价

第十六条 纳税信用评价程序为信息采集、初评、审核、终审。

第十七条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是指国税局、地税局对纳税人纳税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一)纳税信用信息包括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外部信息。

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评价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价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税务内部信息包括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内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非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税务检查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内不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

外部信息包括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外部参考信息包括评价相关部门评价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外部评价信息是指从相关部门取得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指标信息。

(二)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中的基本信息由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从税务管理系统中按月采集,税务管理系统中暂缺的信息由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通过纳税人申报按月采集;评价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价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由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从税收管理记录、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等渠道中按月采集。

(三)税务内部信息由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从税务管理系统中按月采集。

(四)外部信息主要由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通过税务管理系统、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相关部门官方网站和新闻媒体或者媒介等渠道按月采集。通过新闻媒体或者媒介采集的信息应核实后使用。

第十八条 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应按照本办法要求的内容和标准,对管辖范围内符合评价条件的纳税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集中的优势,集中采集纳税信用信息,按总局指标通过信息手段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情况在系统中进行初评,提出初评意见,于每1月30日前报同级领导小组评价。

领导小组在收到初评意见后,在5日内作出初评决定;5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可延长5日。领导小组作出初评决定后,将初评决定发送至各地(州、市)国、地税局,各地(州、市)国、地税局在收到初评决定3日内发送至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纳税信用评价管理办公室。

第十九条 各县级纳税信用评价管理办公室应在收到纳税信用级别评价材料后10日内,复核并上报同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收到评价材料后5日内,集体研究初审,提出纳税信用级别的评价意见并报送上级税务机关。如初审对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下发初评意见存在异议,需填制《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评价表》(见附件1,下同)及《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评分表》(见附件2,下同)进行复评。

第二十条 各地(州、市)级纳税信用评价管理办公室应在收到下级报送的纳税信用级别评价材料后10日内,复核上报同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收到评价材料后5日内集体研究复审,提出纳税信用级别的评价意见并报送上级税务机关。如复审对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初评意见存在异议,需填制《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评价表》及《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评分表》进行复评。

第二十一条 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纳税信用评价管理办公室应在收到下级报送的纳税信用级别评价材料后10日内,复核上报同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收到评价材料后5日内,对纳税信用级别评价材料进行终审,并择期向社会公布A级和D级纳税信用级别纳税人。

第二十二条 信用评价采取评价指标得分和直接判级方式。

评价指标得分采取扣分方式,扣分下不封底。纳税人评价内经常性指标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齐全的,从100分起评;非经常性指标缺失的,从90分起评。

直接判级适用于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纳税人。

评价指标包括税务内部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

第二十三条 参考信息在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中记录,与纳税信用评价信息形成联动机制。

第二十四条 纳税信用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实施分类管理。

第二十五条 A级纳税信用为评价指标得分90分以上的;B级纳税信用为评价指标得分70分以上不满90分的;C级纳税信用为评价指标得分40分以上不满70分的;D级纳税信用为评价指标得分不满40分或者直接判级确定的。

第二十六条 对设有分支机构的纳税人,其分支机构单独申报纳税的,对总、分支机构均应进行纳税信用级别评价;对分支机构不单独申报纳税的,分支机构不进行纳税信用级别评价。已向主管国税局、地税局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但相关手续尚未办理完毕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信用级别评价。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信用评价周期为一个纳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不参加本期的评价:

(一)纳入纳税信用管理时间不满一个评价的;

(二)本评价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

(三)因涉嫌税收违法被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

(四)被审计、财政部门依法查出税收违法行为,国税局、地税局正在依法处理,尚未办结的;

(五)已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尚未结案的;

(六)其他不应参加本期评价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本评价不能评为A级:

(一)实际生产经营期不满3年的;

(二)上一评价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为D级的;

(三)非正常原因一个评价内增值税或营业税连续3个月或者累计6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

(四)不能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向国税局、地税局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本评价直接判为D级:

(一)存在逃避缴纳税款、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行为,经判决构成涉税犯罪的;

(二)存在前项所列行为,未构成犯罪,但偷税(逃避缴纳税款)金额10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或者存在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已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的;

(三)在规定期限内未按国税局、地税局处理结论缴纳或者足额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

(四)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或者拒绝、阻挠国税局、地税局依法实施税务稽查执法行为的;

(五)存在违反增值税发票管理规定或者违反其他发票管理规定的行为,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

(六)提供虚假申报材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

(七)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被停止出口退(免)税资格未到期的;

(八)有非正常户记录或者由非正常户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

(九)由D级纳税人的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

(十)存在国税局、地税局依法认定的其他严重失信情形的。

第三十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的,不影响其纳税信用评价:

(一)由于国税局、地税局原因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纳税人未能及时履行纳税义务的;

(二)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造成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

(三)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不影响纳税信用评价的情形。

第三十一条 在纳税信用级别评价过程中有舞弊行为的,一经发现,A级纳税信用级别的纳税人由地(州、市)领导小组取消其评价资格,B、C级纳税信用级别的纳税人由县(市、区)领导小组取消其评价资格,按照纳税信用级别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重新予以评价。

第三十二条 被取消纳税信用级别评价资格的纳税人,在两年内不得评价被取消的级别及其以上的纳税信用级别。

第三十三条 对纳税人信用级别评价的相关资料,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应在评价工作结束后60日内整理归档。

第三十四条 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及其工作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应秉公执法、忠于职守,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开展评价工作。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评价完毕的,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将纳税信用级别的评价情况和有关评价资料向社会公布或泄露给他人。

第四章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确定和发布

第三十五条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确定和发布遵循谁评价、谁确定、谁发布、谁解释的原则。

第三十六条 国税局、地税局每年4月确定上一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并为纳税人提供自我查询服务。

第三十七条 国税局、地税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实行动态调整。

因税务检查等发现纳税人以前评价需扣减信用评价指标得分或者直接判级的,国税局、地税局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调整其以前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和记录。

纳税人因第二十七条第三、四、五项所列情形解除而向国税局、地税局申请补充纳税信用评价的,国税局、地税局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处理。第三十八条 对纳税信用初评为A级的纳税人,由自治区国、地税局联合在对外网站公示,征求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制作《纳税信用级别评价情况统计表》(见附件4),自公示起15日内纳税人、社会各界和下级税务机关没有提出异议的,即确定为A级纳税信用级别。

第三十九条 对最终评价为A级以下的纳税人,在做出评价决定后15日内,由其主管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向其送达《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管理通知书》(见附件5)(加盖县级国税局、地税局章戳)。

第四十条 纳税人对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复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进行复核。

第四十一条 需变更调整纳税信用级别的,应填制《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调整审批表》(见附件6),上报领导小组审批。批准调整的,自批准之日起7日内,向纳税人下达《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调整通知书》(见附件7)。

第四十二条 纳税人信用评价状态变化时,国税局、地税局可采取适当方式通知、提醒纳税人。

第四十三条 对评价为A级和D级纳税信用级别的纳税人,由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采取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四条 国税局、地税局对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按分级分类原则,依法有序开放:

(一)主动公开A级纳税人名单及相关信息;

(二)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以及与相关部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合作备忘录、协议等规定,逐步开放B、C、D级纳税人名单及相关信息;

(三)定期或者不定期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具体办法依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各级领导小组应在规定权限范围内,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对本项工作的协调管理,定期召开会议,审核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

第五章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四十六条 国税局、地税局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

第四十七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A级的纳税人,予以下列激励措施:

(一)主动向社会公告A级纳税人名单;

(二)一般纳税人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

(三)普通发票按需领用;

(四)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简称3连A)的纳税人,除享受以上措施外,还可以由国税局、地税局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五)国税局、地税局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激励措施,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四十八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B级的纳税人,国税局、地税局实施正常管理,适时进行税收政策和管理规定的辅导,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地提供本办法第四十七条的激励措施。

第四十九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C级的纳税人,国税局、地税局应依法从严管理,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地采取本办法第五十条的管理措施。

第五十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D级的纳税人,国税局、地税局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按照本办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公开D级纳税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名单,对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其他纳税人纳税信用直接判为D级;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按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政策办理,普通发票的领用实行交(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

(三)加强出口退税审核;

(四)加强纳税评估,严格审核其报送的各种资料;

(五)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发现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不得适用规定处罚幅度内的最低标准;

(六)将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报相关部门,建议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七)D级评价保留2年,第三年纳税信用不得评价为A级;

(八)国税局、地税局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惩戒措施,以及结合实际情况依法采取的其他严格管理措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致使纳税人信用级别评价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由国税局、地税局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各地(州、市)国税局、地税局应于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结束后15日内上报纳税信用级别评价工作情况报告。

第五十三条 国税局、地税局在纳税信用级别评价过程中不得以各种理由向纳税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国税局、地税局受理、评价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以下”均不含本数,所称“以上”“日内”“年内”均含本数。第五十六条 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新国税发〔2008〕170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办理税务登记、实行查账征收、独立核算的纳税人,均适用本实施办法。

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不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其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作为评定其总机构纳税信用等级的内容,总机构的纳税信用等级适用于分支机构。

个体工商业户暂不纳入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范围。第三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本实施办法的规定负责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管理工作。

第四条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 评定内容

第五条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为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管理的情况,具体指标和分值为:

(一)税务登记情况15分 1.开业登记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时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扣减2分。

2.扣缴税款登记

具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时限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扣减2分。

3.税务变更登记

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未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的,每发生一次(项)扣0.5分。

4.税务登记证件的使用

纳税人买卖或者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扣减15分;转借、涂改税务登记证件的,扣减10分;损毁税务登记证件的,扣减5分;遗失税务登记证件或者扣缴税款登记证件未按规定向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并登报声明作废的,扣减2分;税务登记证件未按照规定公开悬挂的,扣减1分。

5.年检和换证

纳税人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扣减2分。

6.银行账号报告 纳税人未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全部银行账号的,扣减3分;开户银行发生变化后,未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向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变化情况的,扣减2分。

7.纳税认定情况

纳税人未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申报(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认定、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认定、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性认定、社会福利企业或校办企业资格认定的,每项扣减2分。

8.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纳税人临时到外县(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未依法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每次扣减0.5分;未依法向经营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的,每次扣减0.2分。

(二)纳税申报情况25分 1.按期纳税申报率

按期纳税申报:是指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内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依法经税务机关核准延期申报并预缴税款,且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申报、结清税款的,视为按期申报。

按期纳税申报率的计算公式为: 按期纳税申报率=评定期内按期申报次数/评定期内应申报次数×100%。

按期纳税申报率的基准为100%,每低于一个百分点扣减1分。

2.纳税申报准确率

纳税申报准确率:是指纳税人申报缴纳的税额与应缴纳的税额之间的比率,反映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

纳税申报准确率的计算公式为:

纳税申报准确率=评定期内申报缴纳的税款/评定期内应缴纳的税款×100%。

纳税申报准确率的基准为100%,每低于一个百分点扣减1分。

3.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

代扣代缴按期申报:是指具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人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内,报送代扣代缴报告表。具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人不能按期报送代扣代缴报告表,经税务机关核准延期申报,且在核准的期限内报送代扣代缴报告表、结清代扣代缴税款的,视为按期申报。

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的计算公式为:

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评定期内按期申报次数/评定期内应申报次数×100%。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的基准为100%,每低于一个百分点扣减1分。

4.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

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是指具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人申报解缴的代扣代缴税款与应代扣代缴的税款之间的比率,反映具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人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完整性。

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的计算公式为:

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评定期内申报解缴的代扣代缴税款/评定期内应代扣代缴的税款×100%。

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的基准为100%,每低一个百分点扣减1分。

5.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

纳税人未按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的,每次(份)扣减0.5分;纳税人未报送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的,每次(份)扣减0.5分;未按照规定的时限报送财务会计报表或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的,每次扣减0.3分。

(三)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

1.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

纳税人未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扣减3分;使用计算机记账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将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扣减3分;未按照规定的时限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扣减1分。

2.按照规定设臵、保管账簿、凭证,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纳税人未按规定设臵账簿的,扣减5分;未按照规定设臵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以及其他辅助性账簿,以及总账、日记账未采用订本式的,扣减3分;未在规定的时限内设臵账簿的,扣减1分。

纳税人的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扣减5分。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保管账簿、记账凭证以及其他纳税资料的,扣减3分;据以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不真实的,扣减1分。

3.发票的保管、开具、使用、取得

纳税人未按规定保管、开具、使用、取得发票的,每项(次)扣减1分。

4.税控装臵及防伪税控系统的安装、保管、使用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安装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税控加油机、税控计价器、税控收款机等税控装臵的,扣减3分。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保管、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税控加油机、税控计价器、税控收款机等税控装臵的,扣减2分。

(四)税款缴纳情况 25分 1.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

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是指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内,缴纳入库的税款占申报的应纳税额之间的比率。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依法经税务机关核准延期缴纳的税款,在核准的期限内缴清的,视为按期入库的税款。

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评定期内按期入库的税款/评定期内申报的应纳税款×100%。

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的基准为100%,每低于一个百分点扣减1分。

2.欠缴税款情况

纳税人在评定期内产生新欠但在期内全额入库的,每次扣减0.2分;至评定日止仍未入库的新欠税额在10万元以下且占应纳税额的比例在10%以下的,扣减1分;至评定日止仍未入库的新欠税额达到10万元,或者占应纳税额的比例达到10%的,扣减2分。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应逐年缴纳以前的欠税,基准比例为期初欠税总额的20%(评定期内缴纳的欠税/评定期期初欠税总额)。评定期未入库期初欠税的,扣减4分;评定期入库期初欠税达不到20%的,每低一个百分点扣减0.2分。

3.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

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是指具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人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内,解缴入库的代扣代缴税款占代扣代缴的税款之间的比率。

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的计算公式为:

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评定期内按期入库的代扣代缴税款/评定期内代扣代缴的税款×100% 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的基准为100%,每低一个百分点扣减2分。

(五)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 1.涉税违法犯罪记录

纳税人偷税、抗税、骗取出口退税、逃避追缴欠税、非法印制发票、虚开发票等,构成犯罪,被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扣减20分。

具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人不缴或者少缴已扣缴的税款,构成犯罪,被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扣减20分。

2.税务行政处罚记录

纳税人偷税、抗税、骗取出口退税、逃避追缴欠税、非法印制发票、虚开发票等,未构成犯罪,被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务行政处罚的,扣减15分。具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人不缴或者少缴已扣缴的税款,未构成犯罪,被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务行政处罚的,扣减15分。

纳税人有除偷税、抗税、骗取出口退税、逃避追缴欠税、非法印制发票、虚开发票、不缴或者少缴已扣缴的税款以外的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被税务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扣减5分;情节严重的,扣减10分。

3.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记录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项扣减2分:

①欠缴税款数额5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处理其不动产或大额资产前,未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

②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者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

③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依法向主管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的;

④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纳税人,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未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

⑤发包人或者出租人,未按照规定将承包人或者承租人的有关情况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

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未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或未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纳税人账户账号的情况;

⑦本实施办法未列举的不遵守税收法律法规或者不接受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的其他情况。

第六条 在新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未颁布实施前,暂不考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和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纳税人账户账号的情况,对税务登记情况的考评计分遵照下列规定:

(一)在评定期以前办理税务登记的,不再考评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期限;评定期内办理税务登记的,应对其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期限进行考评。

(二)具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人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视同已依法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三)文到之日起,主管税务机关应通知已办证的纳税人在30日内,书面报告其全部账户账号,在此期间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报告的,该项目不扣分。

第三章 评定标准

第七条 纳税信用等级设臵A、B、C、D四级,按照第五条的评定内容、分值考评,计分以扣完该项分值为止。

第八条 考评分在95分以上,为A级。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A级:

(一)纳税人的按期申报率、申报准确率、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其中之一在98%以下的;

(二)具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人的代扣代缴税款按期申报率、申报准确率、按期入库率,其中之一在100%以下的;

(三)具有涉嫌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至评定日仍未结案或已结案但未按照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执行的;

(四)评定期内新发生欠缴税款情形,至评定日止仍未全额入库的;

(五)评定期内未组织入库以前的欠缴税款的;

(六)不依法报送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的;

(七)评定期内有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

(八)不能完整、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或者不能完整、准确代扣代缴税款的。

第九条 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对办理税务登记不满两年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视为B级管理。

评定期内发生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或者欠缴税款占应纳税款的10%以上,至评定日止尚未清缴的,不能评定为B级纳税人。

第十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为C级。考评分超过60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一律定为C级:

(一)依法应当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

(二)评定期内同时具备按期纳税申报率在90%以下,纳税申报准确率在70%以下,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税款入库率90%以下的;

(三)评定期内有偷税、抗税、骗取出口退税、逃避追缴欠税、非法印制发票、虚开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且受到税务机关处罚的;

(四)具有涉嫌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至评定日仍未结案或已结案但未按照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改正的;

(五)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纳税人,评定期内两次以上不能按期抄报税的;

(六)应建账但未建账,或者应税收入、应税所得核算混乱,有关凭证、账簿、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

(七)评定期内发生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或者欠缴税款占应纳税款的10%以上,至评定日止尚未清缴的。

第十一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下的,为D级。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计分考评,一律定为D级:

(一)具有涉税犯罪嫌疑,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尚未结案的;

(二)评定期内有偷税、抗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非法印制发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行为记录的;

(三)骗取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多缴税款退回的。

(四)非法提供银行账号、发票、证明或者其他方便,导致未缴、少缴税款或者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

(五)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有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扣缴税款的决定,或者在接到税务机关的书面通知后帮助纳税人转移存款,造成税款流失的情形之一的;

(六)有税收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

第四章 评定组织

第十二条 贵州省国税局、贵州省地税局联合成立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分别下设办公室(设在征管处),负责指导、协调、监督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管理工作。

各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加强协作,成立相应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征管部门)负责组织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A级纳税信用等级,由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核定。

A级以下纳税信用等级,由省以下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

第十四条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分别上报上一级税务机关,由上一级税务机关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或共同组织实地检查和验审后核定。

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设臵不一致的,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的纳税信用评定委员会共同核定。

第十五条 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于评定期满后的二十日内考评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管理的情况,内部套用相应等级,并与《纳税信用等级考评(自评)计分统计表》和《纳税信用等级考评(自评)情况报告表

(一)、(二)》一并分别送达总机构的主管国税、地税机关。

总机构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根据各分支机构的主管税务机关套用的等级,根据从低核定原则,确定以最低等级的分支机构的等级为总机构的纳税信用等级。

第五章 评定程序 第一节 A级的评定程序

第十六条 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须经纳税人提出申请。

申请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应于评定期满后的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格式附后),并同时附送《纳税信用考评(自评)计分统计表》和《纳税信用考评(自评)情况报告表》(格式附后)。

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日常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的信息,认为纳税人可以申请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应建议纳税人提出申请。

第十七条 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的书面申请后,应审核纳税人填报的资料是否齐全、项目是否完整。经审核无误后,受理申请;经审核发现纳税人填报的资料项目不全的,在收到纳税人申请之日起3日内退回纳税人,限10日内补正申请。

第十八条 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后,提出申请的纳税人可以在税务机关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下列税务事宜进行自查补正:

(一)设臵、保管账簿、凭证的情况,以及入账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应申报缴纳的税额,实际入库的税额,所得税计税所得额的确认及调整;

(三)主动缴纳欠税(含历史陈欠);

(四)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条件及变化;

(五)税务变更登记和银行账号的报告情况;

(六)发票的保管、开具、使用、取得的情况;

(七)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可以通过自查补正的其他税务事宜。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应鼓励纳税人自查补正或者建议其委托中介机构开展自评工作,并负责进行业务咨询和辅导。

纳税人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自查补正的,受托机构应出具审查报告,并对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十九条 纳税人通过自查后主动改正的税务事宜,应视为纳税人自觉履行的纳税义务,考评时不予扣分。

第二十条 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本实施办法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以日常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评,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和验审,在评定期满后的三个月内初步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

对符合A级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的,应于第一季度终了后的15日前将评定资料上报市州地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 市州地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应在收到评定资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拟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应在本市州地所有的办税服务厅或者选择其他适当的方式进行公示,征求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

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没有异议的,应于公示结束后15日内将拟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的评定资料上报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有异议的,市州地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应研究后予以确定并告知有关各方或者退回主管税务机关重新检查和验审。经核实后确无问题的,应于公示结束之日起15日内将拟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的评定资料上报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 贵州省纳税信用评定委员会核定的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由贵州省国税局、贵州省地税局共同颁发“A级纳税信用等级证书”并授予“A级纳税信用企业”标识牌,在全省范围内向社会公告。

公告的内容及形式,由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规定。

第二十三条 对贵州省纳税信用评定委员会公告的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市州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主管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选择适当方式同时进行公告。

第二节 A级以下等级的评定

第二十四条 A级以下的纳税信用等级,由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在评定期满后的三个月内,按照本实施办法规定的评定内容和标准进行考评后,初步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报同级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核定。

第二十五条 各级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应综合主管税务机关的初步评定意见,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

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规定评定为D级纳税信用等级的,应于第一季度终了后的15日前报市州地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核定。

第二十六条 市州地纳税信用评定委员会核定为D级纳税信用等级的,应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公告。

第三节 纳税信用等级管理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十八条 通过专项检查、专案检查、协查查实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有偷税、抗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非法印制发票以及虚开发票情形的,稽查结果应在制发《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经市州地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后向贵州省纳税信用评定委员会汇报。

贵州省纳税信用评定委员会根据稽查结果,决定维持或调整其纳税信用等级。

第二十九条 A级纳税人发生本实施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所列情形的,相应降低其纳税信用等级。

作出税务处理决定、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应在制发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将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复印件及有关材料上报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

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在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生效后核定降低其纳税信用等级并进行公告。

主管税务机关应在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降低纳税信用等级的公告之日起5日内收回“A级纳税信用等级证书”和“A级纳税信用企业”标识牌,并向其送达《纳税信用等级核定(调整)通知书》。

第三十条 B、C级纳税人发生本实施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所列情形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在制发的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生效后5日内将其降低为相应的纳税信用等级,自核准调整之日起5日内向其送达《纳税信用等级核定(调整)通知书》。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假借变更单位名称逃避税务机关实施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和监控的,主管税务机关查实后,应一律视为D级纳税人管理,取消原评定的纳税信用等级。

第六章 激励与监控

第三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以鼓励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

第三十三条 对A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依法给予以下鼓励:

(一)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

(二)对税务登记证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采取即时办理办法: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相关资料后,当场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优先办理其所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

(四)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

(五)放宽发票领购限量;

(六)办税服务厅设臵“绿色通道”,优先为A级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

(七)指定专人负责提供宣传送达、咨询辅导,或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八)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激励办税的服务措施。

第三十四条 对B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除在税务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退免、税务检查、行政处罚等方面进行常规税收征管外,重点是加强日常涉税政策辅导、宣传等纳税服务工作,帮助其改进财务会计管理,提高依法纳税水平,提升纳税信用等级。

第三十五条 对C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管理,并可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责任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列入检查计划重点检查对象;

(三)对验证、年检等报送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复核;

(四)严格限量供应发票;

(五)纳税人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应从严审核、审批;

(六)各地根据情况依法采取其他严格的管理措施。第三十六条 对D级纳税人,除可采取上述C类纳税人的监管措施外,主管税务机关还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强化管理,并可实施以下措施:

(一)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二)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停止其出口退(免)税权。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下”均不含本数,所称“以上”、“期内”均含本数。

第三十八条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三十九条 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评定完毕,各级税务机关不得擅自将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情况和有关评定资料向社会公布或泄露给他人。第四十条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致使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失真的,由主管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 各市州地的公示或公告办法,由市州地纳税信用评定委员会制定,报贵州省纳税信用评定委员会备案。

第四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评定期是指两个公历。

第四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纳税人信用等级两年评定一次。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贵州省国家税务局、贵州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安徽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安徽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倡导诚信纳税,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安徽省内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纳税人。

第三条 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第四条 纳税信用等级按评定属期进行评定。每两个连续会计为一个评定属期。评定工作分别由国税局、地税局轮流牵头主办。评定工作的具体时间和要求由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统一部署。

第二章 评定内容

第五条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为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接受国家税务机关、地方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的情况,具体指标为:

1.应纳税款准期入库率; 2.欠缴税款情况;

3.代扣代缴税款准期入库率。

(五)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

1.涉税违法犯罪记录;

2.税务行政处罚记录; 3.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记录。

第三章 评定标准

第六条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设臵A、B、C、D四个等级。采用百分制,具体分值为:税务登记情况15分;纳税申报情况25分;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税款缴纳情况25分;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考评评分具体按照•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以下简称•评定标准‣,见附件1)执行,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细化具体的考评指标、评分内容和评分值。

根据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需要,经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批准,可适时增删和调整要素指标的评定标准和评分分值,并于下一评定期适用。

第七条 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含本数),评定为A级。纳税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A级,但对95分以上的纳税人,可以参与A级以下其他等级的评定:

(二)纳税人在评定期内同时具备按期申报率在90%以下,申报准确率在70%以下,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在80%以下的;扣缴义务人在评定期内同时具备按期申报率在90%以下,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税款入库率90%以下的;

(三)两年内有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且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

1.有偷、逃、骗、抗税行为的; 2.有如下严重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1)虚开、代开发票的;(2)伪造或者出售伪造发票的;(3)非法购买或购买伪造发票的;

(4)非法接受虚开、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5)虚开收购凭证,进行偷税的;(6)其他严重发票违法违章行为。3.有其他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的。

(四)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纳税人,一年内两次不能按期抄报税的;

(五)应税收入、应税所得核算混乱,有关凭证、账簿、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

第十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下的,为D级。非正常户不参加评定,直接视为D级。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计分考评,一律定为D级:

第十四条 市(县)级税务机关应向纳税人公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等,并以通告方式告知纳税人领取或直接从国税、地税网站上下载•纳税信用等级考评申请表‣(以下简称•考评申请表‣,见附件2)。纳税人根据本办法及评定期的公告要求,在公布的评定日后十个工作日内,分别向主管国、地税机关报送•考评申请表‣。

第十五条 市(县)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以日常征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源监控资料为基础,结合征管信息系统及其它资料进行全面地审核调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评,及时、准确、完整填制相关考核记录,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和验审,分别进行分值测算。

各市(县)局征管部门根据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申请,编制分级考评名单,交有关部门进行考评,对未按规定期限提交•考评申请表‣的纳税人,根据日常征管情况或对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可直接初定等级。各有关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评定标准‣,对相关指标做出考评意见。具体工作划分:

征管部门负责税务登记情况、账簿凭证管理情况以及本办法第九、十、十一、十二条规定的相关个别事项的考评,提交考评记录及个别事项考评资料。

关提交的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名单及评定意见,国税机关也应在十个工作日内回复。

各市(县)应在评定日后的45天内,将拟评定为A级的纳税人的相关资料报省级评委会复审评定。省级评委会对评定为A级纳税人的,以文件形式批复。

第十六条 对初步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由省级评委会在新闻媒体和办税场所进行公示,征求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没有重大异议的,即确定为A级纳税信用等级。对初步评定的B、C、D级纳税人,暂不采取公示方式,由国、地税主管税务机关联合向其送达•纳税信用等级认定通知书‣(见附件4,加盖县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章戳)。自送达之日起15日内没有提出异议的,即确定为实际纳税信用等级。对评定的纳税信用等级有异议的,经评委会研究确定,经过核查或听证后进行复审,根据复审意见确定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七条 对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由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向纳税人颁发“A级纳税信用单位”牌匾和•A级纳税信用等级证‣,便于纳税人悬挂明示或携带办理有关涉税事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提供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查询。

第十八条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三条 国、地税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所辖纳税人日常税收管理事实,认为需要对其纳税信用等级进行降级调整的,应将拟调整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的相关事实、处理依据等情况说明填制•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调整审批表‣(见附件5),上报原国、地税评委会共同审批调整,自批准之日起7日内向纳税人下达•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调整通知书‣(见附件6),并实施相应的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对经评定需变更A、B、C级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需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告并收回原A级纳税人的•A级纳税信用等级证‣及“A级纳税信用等级单位”牌匾,并及时将调整的B、C、D级纳税人信用等级信息层报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 对A级纳税人实行以下管理办法:

(一)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收检查。

(二)对税务登记证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采取即时办理办法: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相关资料后,当场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放宽发票领购限量。

(四)纳税人出口货物,在符合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的条件下,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具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各市县局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其他便利措施。

(一)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加大税收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管理;

(二)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三)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停止其出口退(免)税权。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报所称“以下”均不含本数,所称“以上”、“日内”、“年内”均含本数。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等级评定属期是指纳入评定的连续的两个会计;评定是指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评定期是指在评定内评定工作起始之日至结束之日;评定日是指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地方税务机关初步评定纳税人信用等级的日期;确定日是指省、市、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评委会审核确定信用等级的日期。

第三十条 设有总、分支机构的纳税人,其分支机构单独申报纳税的,总、分支机构均应分别参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分支机构不单独申报纳税的,分支机构不能参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第三十一条 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是否纳入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范围,由各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确定。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08年4月8日印发

打印:周章红 校对:征管处 陈 品 份数:50

第五篇:深圳市排污企业环保信用管理试行办法

《深圳市重点排污企业环保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我市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信用与分类管理,引导促进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推进重污染企业减排和优化升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重点排污企业环保信用管理的范围:电镀、线路板、印染等重污染企业以及排放污染物总量较大的污染源。

国控、省控污染源信用评级以省级环保部门公布的结果为准,不纳入我市信用管理范围。

第三条 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信用评定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并根据评定结果采取相应分类管理措施。

第四条 环保信用评定每年第一季度进行,周期为一年,评定时环保验收通过后未超过一年的企业不纳入评定范围。

第五条 根据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行为情况,评定结果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合格企业、环保警示企业和环保严管企业等四个等级,并依次以绿牌、蓝牌、黄牌和红牌进行标识。

第二章 信用等级评定指标

第六条 环保信用等级根据重点排污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评定,包括:

(一)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

(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情况;

(三)排污总量控制情况;

(四)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情况;

(五)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六)环境投诉和环境污染事件(事故)发生情况;

(七)行政处罚和媒体曝光情况。

第七条 重点排污企业满足下面七项要求的可评为环保诚信企业。

(一)评定周期内废水、废气污染物达标率100%;

(二)固体废物贮存符合要求并得到妥善处理处置;

(三)排污总量控制符合要求;

(四)污染物处理设施能力能满足处理要求且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五)能够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六)没有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没有投诉或有投诉但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

(七)没有因环境违法行为被处罚。

第八条 重点排污企业满足下面七项要求的可评为环保合格企业。

(一)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均达80%以上(含80%),且废水排放一类污染物、重金属和氰化物超标在3倍(含3倍)以内,或二类污染物超标在5倍(含5倍)以内,或废气排放主要污染因子超标在0.3倍(含0.3倍)以内;

(二)固体废物(不含危险废物)未按规定处理处置,或危险废物贮存不规范,但未发现非法转移;

(三)排污总量超过许可量30%(含30%)但不超过50%;

(四)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污染物处理设施能力基本能满足稳定达标的要求但运行状态需改正;

(五)上存在2次以下不如实进行排污月申报的行为,或存在2次以内逾期催缴而未按时缴纳排污费的行为;

(六)因环境问题被群众投诉,经查证情况属实,采取了整改措施但效果不理想;

(七)因环保问题被处罚次数不超过2次。

第九条 重点排污企业满足下面七项要求的可评为环保警示企业。

(一)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均在50%以上(含50%),且废水排放一类污染物、重金属和氰化物超标大于3倍小于10倍(含10倍),或二类污染物大于5倍小于10倍(含10倍),或废气排放污染因子超标大于0.3倍小于0.5倍(含0.5倍);

(二)危险废物未按规定处理处置,未执行联单转移制度或危险废物转移量与产生量严重不符或1次非法转移;

(三)排污总量超出许可量的50%(含50%)但不超过100%;

(四)污染物处理设施能力不足或设施老化,不能满足稳定达标要求;

(五)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方面:存在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扩大生产规模或擅自增设污染工序的,或上存在3次未按规定或不如实进行排污申报的行为,或存在3次经催缴而未按时缴纳排污费的行为,或存在恶意阻挠、干扰环保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的行为;

(六)因环境问题多次被群众投诉,经查证情况属实,但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七)因环保问题受到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

第十条 重点排污企业满足下面七项要求的可评为环保严管企业。

(一)废水或废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50%以下,或废水排放主要污染因子超标10倍以上,废气排放主要污染因子超标大于0.5倍,或存在偷排行为且经物料衡算污泥产生量严重不足;

(二)评定周期内存在多次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

(三)排放总量超过许可排放量100%以上;

(四)污染防治设施严重老化,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或存在私设暗管、擅自拆除或闲置污染防治设施的行为;

(五)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方面:存在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在非原址扩大生产规模或擅自增设污染工序的,或存在超过3次不如实进行排污月申报的行为,或存在超过3次经催缴而未按时缴纳排污费的行为;

(六)发生群众投诉长期未解决或发生一般环境污染事件(Ⅳ)级以上的;

(七)因环保问题被行政处罚超过3次,或存在被吊销排污许可证或限期治理任务逾期未完成情形的。

第三章 环保信用评定程序 第十一条 环保信用等级评定采取两级评审制。市人居环境委对重点排污企业开展环保信用评定,每年2月底前,由各区环保部门和市环境监察支队、东深水源保护办公室对其管辖企业进行初评,并将初评情况报市人居环境委,市人居环境委对初评结果进行书面复核后,将拟评定的等级在网站上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书面通知企业。

第十二条 企业对评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5日内申请复核。市人居环境委对公众意见和企业复核申请进行审议后,确定最终评定结果。评定结果在我市环保网站上公布,并通知相关媒体。

第四章 环保信用等级的动态更新

第十三条 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保信用等级实行动态更新,及时补充和调整环保信用等级。

第十四条 已评定环保信用等级的排污企业通过有效的整改措施后可在每年第四季度提出调整信用等级申请,市人居环境委根据等级评定指标,结合企业整改效果对该企业等级进行重新评定,评定结果通知申请企业,并进行公告。

第十五条 对发生严重环境违法的重点排污企业,所管辖的环保部门应及时将违法事实报告市人居环境委,市人居环境委在违法行为认定之日起三十天内对该企业的环保信用等级按以下规定进行调整,并进行公告。

(一)重点排污企业出现偷排、直排污染物、多次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或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引发的除外),评价等级降为红牌。

(二)排污企业被吊销排污许可证或被责令限期治理的,评价等级降为红牌。

第五章 分类管理 第十六条 对环保诚信(绿牌)企业,环保部门采取以下监管和激励、优惠措施:

(一)减少现场监督检查和常规监测频率;

(二)优先安排政府储备排污指标;

(三)优先办理改、扩、迁建项目申请和上市企业环保核查;

(四)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或环境科技项目立项;

(五)推荐授予鹏城减废、绿色企业等称号;

(六)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优先提供金融信贷服务;

(七)建议绿色采购合作企业优先采购其产品或服务;

(八)推荐新闻媒体对其进行典型宣传;

(九)其他优惠措施。

第十七条 对环保合格的(蓝牌)企业,环保部门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一)保持合理的现场监督检查和常规监测频率;

(二)合理安排政府储备排污指标;

(三)指导其进行优化升级,达到绿牌企业水平;

(四)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控制企业的贷款,防范信贷风险。

第十八条 对环保警示(黄牌)企业,环保部门将采取以下监管和限制性措施:

(一)适当增加现场监督检查和常规监测频率;

(二)对其环境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三)将其环境违法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四)责令企业限期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必要时进行限产整治;

(五)暂停该类企业新、扩、改、迁项目的环评审批;

(六)不发放环保专项资金补助;

(七)强制要求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八)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停止对企业发放贷款;

(九)建议绿色采购合作企业停止采购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十)其它限制性措施。

第十九条 对环保严管(红牌)企业,环保部门将采取以下监管和限制性措施:

(一)增加现场监督检查和常规监测频率;

(二)对其环境违法行为加重处罚;

(三)将其环境违法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四)对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必要时进行停产整治或责令关闭;

(五)不批准企业新、扩、改、迁项目的环评审批;

(六)不发放环保专项资金补助;

(七)要求其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八)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立即停止对企业发放贷款;

(九)建议绿色采购合作企业立即停止采购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十)其它限制性措施。

第六章 其他

第二十条 评定结果将定期通报给公安、工商、海关、财政、外贸、金融、证券等单位,以及与环保部门开展绿色信贷、绿色采购等合作的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建议有关单位和企业根据企业环保诚信评价结果分别采取相应的激励或约束措施。

第二十一条 对在环保诚信管理工作中,不按规定评价或者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给相关企(事)业单位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发布后,《深圳市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督分类管理办法》废止。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 3 月 1 日起试行。

下载深圳市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5010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5010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总解读《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税总解读《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核心提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公告的解读。关于《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公告的解读一、制定《信用办法》的主要目......

    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试行办法

    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试行办法》的公告 『发布日期』2011-10-08 2011年第8号 现将《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试行办法》予以发布,自发布之......

    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

    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 一、 目的 职工培训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工作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事业部各项培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培训达到理想效果,不断提高员工......

    深圳市环境保护信访管理实施办法

    深圳市环境保护信访管理实施办法 (2000年8月28日) 深环〔2000〕9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我市的环境信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访办法》以及国家、......

    深圳市村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范文)

    深圳市村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理顺村党支部(含党总支,下同)和村民委员会及其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等村级组织的关系,推进民......

    关于试行《深圳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建法〔2010〕99号关于试行《深圳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各区建设局,坪山、光明新区城建局,市、区质量监督机构、安全监督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加......

    浙江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合集)

    浙江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 (修订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

    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

    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 作者: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547 更新时间:2009-10-12 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