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

时间:2019-05-11 22:4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

第一篇: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

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

一、目的

职工培训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工作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事业部各项培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培训达到理想效果,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根据集团公司《培训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二、总则

人力资源处宏观控制事业部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控,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三、培训流程

(一)研究培训需求

各职能部门将企业需要与员工需求相结合,合理研究培训需求并确定培训项目。

(二)制定培训计划

1、按《程序文件》要求,各部门每年12月10日前上报《年度培训计划》,对下一年培训工作做初步规划,由人力资源处分析汇总后制定事业部《年度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各部门每月25号前上报《月度培训计划》,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人力资源处,由培训专员审核,人力资源总监批准后执行。培训费用在4000元以上的或大型培训项目由总经理批准,4000元以下的培训费用由人力资源总监审批。(月度培训计划依据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分解修订,要求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年度预算和各部门实际情况对于未批准的培训项目返回各部门。

3、各部门严格按培训计划执行,需相关部门配合的由人力资源处协调,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原计划执行,需提前向人力资源处说明。

4、临时性培训需提前一至三天下向人力资源处上报《单项培训实施计划表》(PX-2),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三)实施培训计划

1、人力资源处具体负责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及事业部通用性知识的培训,并对各部门培训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各序列专业技术性培训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人力资源处协助执行。

2、人力资源处负责对各部门的培训情况进行抽查,并对其培训计划达成率进行考核。

3、培训签到、培训记录及考试成绩单(培训结束一周内)经人力资源处确认后,由相关部门人力专员保管并负责建立职工个人培训档案,主管级(含主管)以上人员及人力专员序列人员由人力资源处培训专员负责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其他人员由各部门人事专员负责建立职工个人培训档案。跨部门的专业性培训,组织部门将培训情况报人力资源处备案,由培训专员将其他部门参加培训人员情况及时反馈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录入培训档案。

4、所有培训必须及时录入职工个人培训档案,人力资源处进行不定期抽查。

5、对于培训费用较高的重要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的培训(2000元以上),参加培训人员必须签订“液态奶事业部培训协议书”。

(四)分析评估培训效果

1、人力资源处及各职能部门负责对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估。

2、详见(九、培训评估)

四、培训目标

(一)对员工进行方针政策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使员工掌握企业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二)通过技术和技能培训,让员工尽早地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与方 法,尽快达到上岗条件。

(三)通过培训使现有员工技能得到提高和充实,使现有员工具备多方面的才能。

(四)通过培训减少工作失误,减少工伤事故,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提高企业效率。

(五)通过培训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员工应用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设备的能力。

(七)通过培训培养适合本企业需要的职业经理人。

(八)通过培训使员工理解并掌握企业新发布的命令、指示和制度。

(九)通过培训使下属准确地理解上级意图和所布置的复杂性任务。

五、培训内容

(一)通用性知识培训

1、企业概况(包括方针、政策、历史、组织机构、产品等)

2、伊利发展史

3、员工守则、厂规厂纪等

4、团队精神、企业文化

5、精神准备及工作态度

6、ISO9000相关知识(质量方针、目标、相关程序及三级文件等)

7、军训

8、食品卫生法及其相关知识

(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

1、国家及相关专业法律法规

2、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

3、岗位应知应会及本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知识

4、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行业发展动态等

(二)新分学生培训(实习期为半年)

1、通用性知识

2、各部门轮岗实习

3、军训

4、评估(实习评定表、自我实习心得报告)

六、培训方式

培训可采取多种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有讲座、集中授课、会议、录像、示范、案例研究、讨论、现场指导、轮岗、脱产或半脱产培训、自我开发、远程教育等,常用的有:

(一)集中授课或讲座

授课人将准备好的知识信息展示传授给学员,以达到培训要求。

(二)研讨

可以针对一个问题让学员开动脑筋,广泛联想,互相启发,最大限度的将问题的方方面面列出来,然后总结其要点。

(三)岗位培训或现场指导

针对个人或班组进行的技巧性培训:

1、培训教师事先做好培训的内容准备,2、展示给学员操作技巧,3、学员按照要求步骤操作,4、培训教师进行纠正,要求学员在工作中遵循程序或规定操作。

(四)自我开发

指依靠员工本人的精力、时间和费用,不占用工作时间,不脱产,利用 公司外的培训设施和条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如函授大学、电大、成人自考、社会各种办班等。

(五)脱产培训

离开工作和工作现场,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和教师,对企业内各类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七、培训资格确认

(一)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基本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必要时派人参加外单位和合同单位的专业技术培训或请有关专业人员到本事业部授课。

(二)培训教师任职资格由人力资源处统一确认。内部培训教师任职资格:

1、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专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职称);

2、在本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或专业序列等级为中级;

3、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4、本人曾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达到100课时。外部培训教师任职资格:(1)、在本专业或本领域内具有相当的专业或技术水平;(2)、具有一定的职务或中级以上职称;(3)、专职教师或培训师。

(三)教师培训费标准:(注:每课时为1小时)

1、高级副高级职称或高级职务(含博土生):50-80元/课时

2、中级职称或中级职务(含硕土生):40-50元/课时

3、初级职称或一般人员:20-30元/课时

4、特殊情况另行规定

(四)内部培训教师培训费标准:

1、高级、资深级(高级40元、资深级50元)

2、副高级(C等20元,B等25元,A等30元)

3、中级(B等10元,A等15元)

(五)事业部内部培训教师,经人力资源处认可后,法定工作日或8小时之外可以给予一定的培训费补助,按内部培训教师培训费用标准计算,由各部门填写《培训费申请支付单》,人力资源处审核后发放。

八、培训考核

(一)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按要求准时上报,否则对部门负责人处以罚款100元,以示警告。

(二)根据培训计划时间组织办班、签到、培训、考试并建立培训档案,作为员工晋升、转岗的依据,没有相关记录每一项罚款100元。

(三)人力资源处对各部门培训计划达成率进行考核,全年计划达成率不足85%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对部门负责人罚款200元。

(四)对于未批准的培训项目,人力资源处在一周反馈相关部门。

(五)对事业部出资的所有培训,经人力资源处批准后方可执行,否则培训费用不予报销。

(六)对于培训费用较高的(2000元以上)重要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的培训,被培训人必须签订事业部“培训协议”,并报人力资源处备案一份,培训结束后培训相关资料交各部门保管并使用,否则不予进行培训。已接受培训者,培训费用不予报销,培训时数和考试成绩不予认可。

(七)对于接受培训者,各部门通过考试、考核、检查、或现场抽查、写心得体会、座谈会等形式,评估其接受的效果,人力资源处进行不定期抽查。

(八)员工的培训成绩、培训时数作为员工奖励、晋升和淘汰的重要依据之一,培训成绩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若再不合格将不计入有效培训时数,继续参加类似培训。

(九)所有培训内容及时数必须及时录入员工培训档案,如有遗漏,后果自负。

(十)各职能部门必须创造条件保证职工最低培训时数的实现。

(十一)对于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焊工、制冷工、司炉工、驾驶员等)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个人简历、证书复印件等),按国家规定年检,并将《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每半年报人力资源处备案一份。对于企业规定的特殊岗位和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在相应岗位实习1-3个月,经专业性培训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处统一办理上岗证。

九、培训评估

(一)从受训者角度评估:(适用于PX-7)

1、考试、考核、检查

2、写学习心得体会(小结)、开座谈会等

(二)从办班者角度评估(适用于表PX-8)

1、看当初的培训需求提案、培训项目及计划制定是否正确,对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

2、本次设计的整体培训系统是否得当。

3、培训内容是否有效。

4、判断培训工作的效益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对培训单位和授课教师的评估,针对大型专题培训、特色培训和综合性培训。(适用于PX-6)

(三)评估后提出改进意见,确定新的需求,提出新的计划。由人力资源处填写。(适用于PX-9)

十、培训时数确认

(一)通用性知识培训,除工勤序列外,其他各序列人员每年培训时数达到8-10小时即可,超过10课时的以10课时确认为最高有效培训时数。工勤序列人员通用性知识培训需达到24课时。(注:1课时等于1小时。)

(二)本人自愿参加函授、电大、职大、业余进修、自学考试、社会办班等各种形式的非本单位委派的培训,通过自身努力、自我约束能够完成的,事业部只起支持、引导、鼓励的作用。与本职专业有关并取得相应证书、合格证或其他确认该培训过程的证明,不足32课时的以实际培训时数为准,超过32课时的以32课时计算。即每年最多只确认32课时为有效培训时数。

(三)参加职工业余充电班,以实际听课课时的50%确认为有效培训时数。

(四)军训时间不列入有效培训时数。

(五)外出培训以实际培训时数为准,由培训人填写培训记录或培训心得报告交人力资源处及本部门备案。

(六)现场指导或岗位培训,时数不足36课时的以实际培训时数计算,超过36课时的以36课时为最高有效培训时数确认。

(七)职工有效培训时数的确认由部门负责人、培训教师和人力资源处三方共同确认生效。

本规定自2001年4月1日起执行,由人力资源处负责解释。(附培训流程图)

液态奶事业部人力资源处

2001/3/29

第二篇:衡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衡水市人民政府令([2000]第9号)

《衡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已经过2000年2月13日第四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李俊渠

2000年4月12日

衡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衡水市、县级市、建制镇的城市规划以及在上述城市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用地选址和工程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衡水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市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具体行使下列规划管理权:

(一)负责主城区、衡水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控制建设区的规划管理。

(二)负责本条第一项所列区域以外的市区详细规划的技术审查,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20亩以上(含本数)建设用地选址的技术审查。

(三)负责衡水市规划区内水源程序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技术审查和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

(四)负责市域内省级以上公路、铁路、南水北调工程、35KV以上高压输配电工程以及列入市以上审批计划的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市域内与主城区联网的管线工程规划管理。

(五)负责审查县级市总体规划纲要并转报审批机关,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镇的总体规划纲要。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力。

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第四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采取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和论证。

第五条 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依据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方面准确的基础资料。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勘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有关部门应配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六条 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规划设计资格。

外市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市域内的城市规划编制任务,须经衡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验资质。

第七条 城市规划(含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文本格式、内容、图纸等,应当符合建设部关于城市规划编制的规定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八条 市、县级市和县人民政府在编制所在市(镇)的总体规划前,应当成立编制组织,协调、解决编制工作的重大事项。第九条 县级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镇的总体规划在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必须报经衡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审查。

第十条 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专业规划草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一条 主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原有易燃、易爆、污染严重、运输量大的工业项目应按照市规划要求逐步迁到工业区内。主城区可适当安排占地少、无污染、用水量小的小型工业项目,严格控制有污染、用水量大的新建、扩建大中型工业项目。

第十二条 新建大中型工业项目应设置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工业区内建设。

第十三条 农副产品、工业品批发市场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主城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设置在外环路以外。

第十四条 公路长途客运站应设在市区外围,并与城市公共交通站场相衔接,市区内的公路长途客运站应逐步迁出城市中心区。

第十五条 旧城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新城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公园、风景旅游区不得修建与之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绿地面积(含水面)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70%。

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率不得低于30%;低于30%的(含原插建建筑物),不得插建建筑物或构筑物。因放射、环保、通讯、卫生等特殊要求需防护隔离的,应设置防护隔离绿化带;防护用地由建设单位负责征用。

第十六条 城市水源保护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严格遵守水源保护要求。

第十七条 住宅建设应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新建住宅,应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旧城区改建应按照批准的改造规划成片、成组团进行;严格控制插建。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进行住宅建设,应按照规定标准代征(拆)公共设施用地,两个以上单位参建的,代征(拆)面积由建设单位平均分担。改变原用地性质插建住宅的,按每住宅单元代征(拆)0.4亩执行。

第十九条 主城区内的村民住宅建设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住宅用地应严格限制在村内空闲地或原宅基地内。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村民进行多层或中高层住宅建设。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新征建设用地:

(一)有闲置地可利用的;

(二)通过改造可满足用地需要。

(三)国家或省、市限制的重复建设项目或扩建项目;

(四)不符合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一)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

(二)载明单位性质、申请依据、建设用途、面积、技术工艺及环保要求等情况的选址申请报告。

(三)批准立项的文件、设计任务书或其它有关文件;

(四)新进市单位须持有省政府或市政府批准进市的文件。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文件齐备、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应确定选址意见,并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规划设计方案或建设项目总平面图及说明书;

(三)定线通知书及测绘单位按定线通知书实地测取的测量数据。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文件齐备、测量数据准确完整的,应绘制建设用地图,并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因建设工程施工堆料、安全防护等需要临时用地的,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

临时用地期限不得超过二年。需延期使用的,必须办理延期手续。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工程竣工验收之日。临时用地期满或因城市建设需要,临时用地单位必须停止使用,并自行清理场地,恢复原貌。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6个月内,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出让或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逾期未申请的,土地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划拨手续。第二十五条 以单位享有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与外商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变更土地使用规划要求的,应报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招商的建设项目,中方建设单位应持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选址意见和规划设计条件。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需预留发展用地的,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计划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初步设计。预留期不得超过二年。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规划预留南水北调工程及市以上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

第四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七条 住宅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多层住宅建筑长度应控制在80米以内;

(二)主城区内不得建设低层住宅(私房除外);

(三)多层以上住宅楼房必须建设半地下仓储室;

(四)封闭美化沿街阳台;

(五)住宅单元门和垃圾道口不得面向道路。

第二十八条 住宅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居住区规划配套建设。严禁擅自改变居住区内公共建筑使用性质、缩减建筑面积或减少公建配套项目。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在城市新建居住区、住宅小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公共建筑定额指标规划设计、配套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应当与住宅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三十条 城市主干路两侧公共建筑的楼前广场,应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建设建筑小品、雕塑,绿化或铺装地面。

沿街围墙应为绿篱或高度在1.8米以下的空透墙;确需建设实体墙的,高度不得超过2米,并全部装修。

第三十一条 大型广场、主要城市道路交叉口周围的建筑,应统一规划,布局和谐。原有建筑物不得再行扩建、改建。

第三十二条 铁路管理部门应按照城市规划建设与铁路客、货运输站场配套的各类辅助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设置相应的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第三十三条 严格控制分散锅炉房建设,推行集中供热、联片区域供热方式,供热锅炉及其附属设施,必须退离道路红线25米以上。

第三十四条 禁止下列违法建设行为:

(一)在规划道路红线或绿化带内新建、扩建、改建原有建筑物;

(二)在广场或道路红线内,插建永久性或临时性建筑;

(三)在规划及现有的高压供电走廊控制范围内,建设影响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

(四)压占地下管线;

(五)遮挡城市空中微波通道、传输通道;

(六)在城市绿地或河道保护范围内建设与绿化、河道工程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七)在教育设施用地内插建非教育设施;

(八)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建设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工程。第三十五条 沿城市道路的建设工程,退让道路红线(按建筑物、构筑物最凸出部位计起)的距离必须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交叉路口周围或特殊地段的建筑工程,需要增加退让距离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地界外为空地的,建筑物退让地界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点式建筑与地界的南北间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65倍,与地界的东西向侧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4倍;

(二)条式建筑与地界的南北间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75倍,与地界的东西向侧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2倍。

界外是河流、道路、绿地、高压供电走廊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核定退让距离。

第三十七条 多层住宅建筑间距,不得小于建筑高度的1.5倍;旧城区多层住宅建设,可根据省建委转发的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

多层住宅底层为公用建筑的,建筑间距不得缩小,但旧城区住宅改建工程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可扣除底层公建的高度(仅限一层)。

第三十八条 建设工程与医院病房、门诊部,休、疗养设施,学校(含托儿所、幼儿园)教学设施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建筑高度的1.5倍。供热建筑物与四周建筑物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0米;公厕、垃圾站与四周建筑物的建筑间距不小于6米,其中开窗一侧不小于8米。

其它非居住建筑的间距,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设计、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程管线、人防疏散、建筑保护、施工安全等要求和有关规定具体核定。

第三十九条 相邻单位的建筑物,应分别自本单位的地界后退建筑间距的二分之一。

第四十条 与农田毗邻的围墙,应自北侧地界后退1.5米,自东、南、西侧地界后退1米。

第四十一条 旧城区房屋改造项目的拆迁范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筑间距要求确定。第四十二条 建筑设计(含环境美化、绿化设计,路面铺装设计)应符合城市环境景观和建筑空间艺术要求,遵循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并执行防灾、抗震、消防、人防、环保、卫生防疫等规定。

第四十三条 建筑物室外地面绝对标高,应符合所在区域详细规划的要求;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设计规范推算确定。

第四十四条 实行整体设计、分期建设的建设工程,应具备整体建筑设计说明和分期施工措施图纸。

第四十五条 建筑单位扩建或改建建筑物,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对原建筑结构的安全鉴定书和新旧建筑形式、立面协调设计图纸。

第四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设计。设计单位越级承接的建筑设计文件无效。

第四十七条 大型公共建筑和沿街建筑的设计,应采取招标方式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四十八条 在主城区、控制建设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建筑外装修工程(含临时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规定程序报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县(市)范围内的,报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建设工程规划申请书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经审查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或报送资料不完备的除外。

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向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开工许可证;逾期未申请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开工许可证。

第五十条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确需变更建筑物位置、立面、面积、层数、高度或平面使用功能等建设设计内容的,应在开工建设前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他局部修改,应在报送建设工程竣工图时备案。

第五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已按城市规划建成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需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并附原设计单位意见,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五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在建筑工程竣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拆除建筑基地内的临时设施,并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应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加盖验收合格章;验收不合格的,应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

建设单位取得加盖验收合格章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有关主管部门方可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五十三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民住宅建设,须经所在乡(镇)政府批准,并持宅基地使用证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建和验收手续;新开发的村民住宅区,应由乡(镇)政府统一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建和验收手续,经验收合格后,方予办理供水、供电和房屋产权登记等手续。

第五章 道路管线工程管理

第五十四条 道路管线工程设计单位,必须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设计,并报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十五条 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路网定向、路幅宽度、坐标、标高进行建设。

第五十六条 主城区道路系统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其他道路、广场、停车场组成。

快速路和主干路交叉口应设立桥,其他道路交叉口应根据城市规划和需要预留展宽用地或进行平面渠化处理,严格控制在主次干路开设行车路口和车辆出人口;批准开设的行车路口、车辆出入口,距交叉路口红线交点不得小于80米。第五十七条 在道路红线内除按照城市规划建设各类管线、过街天桥和必要的交通设施外,不得建设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第五十八条 沿城市道路设置的地上、地下管线走向,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横穿道路的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垂直,地下管线管顶与路面垂直距离不得小于80厘米,地上管线与路面垂直距离、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规定标准;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十九条 管线交叉敷设,应遵守临时性管线让永久性管线、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支管线让干管线的规定。

第六十条 单位专用管线及附属设施(含化粪池、检查井等),应设置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确需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内埋设的,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十一条 在主干路、次干路及广场不得新设架空电力线及电信、有线广播电视线缆的明线;已有的明线,应逐步改建埋入地下。

第六十二条 因城市建设需拆除或迁移已设置的临时管线,建设单位应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及时拆除或迁移,并承担有关费用。

第六十三条 管线穿越主干路、次干路,应采取顶管施工方式。各类管线建设单位,应按城市规划要求在新建道路施工时同步预埋管道。第六十四条 城市道路绿化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绿化形式、标准应符合绿化专业规划,并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位置栽植。

第六十五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六十六条 道路、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可在每年第四季度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下工程建设预备计划。经核准后,建设单位可依据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施工图,在工程施工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六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和管线工程的单位,应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持工程建设报告、符合城市统一坐标高程标准的地形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提出道路、管线工程规划设计条件;

(二)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设计方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进行施工图设计;

(三)报城市规划部门审查施工图,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及设计深度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测量单位实施定线、验线,并在工程竣工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竣工资料和图纸。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八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建设单位或个人实施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六十九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法定行政执法证件,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应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检查,不得拒绝、阻挠,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应当制作笔录,收集有关证件。

第七十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调查或检查结果,对情节较重的违法建设行为及时立案,并在立案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以下决定:

(一)对事实清楚、证件确凿的违法建设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二)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后果的,应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三)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处罚的,不予处罚;

(四)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予以处罚;

(五)对违法行为应给予行政处分的,移送行政监察机关;

(六)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十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额3%加处罚款。拒不执行限期拆除或停止建设决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有关部门对违法建设工程,不予供应水、电、气、暖,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复议、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二条 违反城市规划或超越职责权限审批建设工程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审批机关撤销其批准文件;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构筑物,由审批机关负责组织拆除,并依法赔偿当事人经济损失。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三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七十四条 对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限期拆除,影响城市规划、但尚可采取措施补救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河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规定予以罚款。

第七十五条 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单位的有关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六条 阻碍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十八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九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市域:即衡水市的行政区域

(二)衡水市规划区范围界定:桃城区和冀州市行政区所辖范围。总面积1508k㎡(其中挑城区590k㎡,冀州市918k㎡)。

(三)主城区:北到北环路、东到京大路、南到南环路、西到西外环路。

(四)禁建区:高速公路、南水北调工程用地及其两侧各500米的地域。

(五)控制建设区:衡水市城市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及洪水淹没区,禁建区以外至城乡结合部的外围。

(六)建筑间距:两栋相邻建筑物主外墙之间的距离。当建筑物主外墙凹凸不齐时,凸出部位长度超过主外墙长度二分之一时,按凸出部位计起(含阳台)。

(七)建筑高度:自室外外地面至建筑物女儿墙顶或房屋檐口上部的距离。

(八)高层建筑:10层以上(含本数)的建筑。

(九)中高层建筑:7层至9层的建筑。

(十)多层建筑:4层至6层的建筑。

(十一)低层建筑:1层至3层的建筑。

(十二)道路、管线工程:

(1)道路: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涵洞及交通性绿地,交通管理设施等。

(2)铁路: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及场站;

(3)停车场、广场: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广场;

(4)排水管道:雨水、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及排水沟渠;

(5)供水管道:输水、配水管道及其他专用供水管道;

(6)燃气、热力管道;

(7)特殊管道:气体、油料、化工等管道,排灰(渣)管道;

(8)电力线路:输电、配电线路及照明线路;

(9)电讯线路:通信线路、专用广播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算传输线路;

(10)人防工程:地下人防工程设施、地下通道、地沟;

(11)防洪设施:城市河道、堤坝、护岸等;

(12)其他管线:城市发展需要的其他管线;

(13)上列城市道路管线的附属设施;

(14)凿井;

第八十条 衡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适用于主城区的技术规定。

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适用本辖区的实施规定。

第八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00年04月12日 实施日期:2000年04月12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印花税管理,便利纳税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7号,以下简称《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除证券交易外的印花税税源管理、税款征收、减免税和退税管理、风险管理等事项,其他管理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根据《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印花税征管质效,实现信息管税。

第四条 纳税人应当如实提供、妥善保存印花税应纳税凭证(以下简称“应纳税凭证”)等有关纳税资料,统一设置、登记和保管《印花税应纳税凭证登记簿》(以下简称《登记簿》),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应纳税凭证的书立、领受情况。应纳税凭证保存期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登记簿》的内容包括:应纳税凭证种类、应纳税凭证编号、凭证书立各方(或领受人)名称、书立(领受)时间、应纳税凭证金额、件数等。

第六条 各级地税机关可与银行、保险、工商、房地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建立定期信息交换制度,充分获取各类涉税信息,利用相关信息加强印花税税源管理,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实现相关信息共享,构建综合治税机制。

第七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印花税政策,强化纳税辅导,及时解答纳税人关于印花税业务咨询,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

第八条 地税机关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确定凭证的应税税目和计税依据,依法征收印花税。

第九条 纳税人书立、领受或者使用《条例》列举的应纳税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时,即发生纳税义务,应分别按《条例》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对应的税目、税率,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

第十条 一份凭证应纳税额超过500元的,纳税人应采用税收缴款书、完税证明缴纳税款,并选择其中规定的一联粘贴在凭证上或者由主管地税机关在凭证上加注完税标记的方式代替贴花。

第十一条 同一种类应纳税凭证,需频繁贴花的,纳税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采用按期汇总申报缴纳印花税的方式,汇总申报缴纳的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采用按期汇总申报缴纳方式的,一年内不得改变。纳税人应按规定据实计算、缴纳印花税。

第十二条 主管地税机关可以根据《征管法》及《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印花税核定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赣地税发﹝2004﹞77号)核定纳税人应纳税额。

第十三条 实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由设区市地税局定期在所辖区域分行业对纳税人历年印花税的纳税情况,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应税凭证的书立、领受、启用情况等进行统计、测算,并将各行业印花税纳税状况及税负水平的评估结果报省局,省局综合各地的评估结果,确定对全省不同行业应纳税凭证的核定标准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实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纳税期限为一个月,税额较小的,纳税期限可为一个季度,具体由主管地税机关确定。纳税人应当自纳税期满之日起15日内,填写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的纳税申报表申报缴纳核定征收的印花税。

第十五条 纳税人对主管地税机关核定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或因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需要重新核定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相关证据,主管地税机关核实查证后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 主管地税机关核定征收印花税,应当向纳税人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并注明核定征收的方法和税款缴纳期限。

第十七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建立印花税基础资料库,内容包括分行业印花税纳税情况、分户纳税资料等, 并确定科学的印花税评估方法或模型,据此及时、合理地做好印花税征收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印花税征收管理的需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4号,以下简称《委托代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可委托银行、保险、工商、房地产管理等有关部门,代征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权利许可证照、产权转移书据、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等的印花税。

第十九条 税务机关和受托代征人应严格按照《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违反规定的,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依照《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等相关规定做好印花税的减免税工作。

第二十一条 印花税实行减免税备案管理,减免税备案资料应当包括:

(一)纳税人减免税备案登记表;

(二)《登记簿》复印件;

(三)减免税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第二十二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财产行为税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开展印花税风险管理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印花税风险管理指标,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印花税管理的风险点进行识别、预警、监控,做好风险应对工作。

第二十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通过将掌握的涉税信息与纳税人申报(报告)的征收信息、减免税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印花税风险点。

(一)将纳税人分税目已缴纳印花税的信息与其对应的营业账簿、权利和许可证照、应税合同的应纳税款进行比对,防范少缴该类账簿、证照、合同印花税的风险;

(二)将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与其核定的应纳税额进行比对,防范纳税人少缴印花税的风险。

第二十四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利用税收征管系统中已有信息、第三方信息等资源,不断加强和完善印花税管理,提高印花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江西省校方责任保险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江西省校方责任保险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全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全省校方责任保险管理工作,健全完善校方责任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事故责任方面的风险转移作用,切实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教育部财政部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校方责任保险是学校实施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手段。在江西省境内由国家或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幼儿园(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都应投保校方责任保险。

第三条 校方责任保险是指学校在其校(园)内或由其统一组织并带领下的校(园)外活动中(限中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由于疏忽或过失导致在册学生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依法应由学校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由承保保险公司依照校方责任保险合同及所附承保协议履行赔偿义务的保险。

保险公司《校方责任保险条款》须报经中国保监会备案。

第四条

校方责任保险采取省级统一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保险责任、统一保险缴费标准、统一保险金额、统一投保操作、统一报案理赔服务。

第五条

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是全省校方责任保险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江西省学校后勤与产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

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依法聘请符合条件的保险经纪公司作为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顾问。风险管理顾问选择校方责任保险承保机构,报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备案后实施,由教育行政部门、法律顾问、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顾问等相关单位或部门以及学校代表参与的校方责任保险纠纷协调工作组,专门负责协调和处理涉及校方责任保险的理赔纠纷。

第二章 “五统一”内容

第七条

统一保险责任 校方责任保险基本范围包括因学校责任导致学生的人身伤害,依法应由校方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一、基本保险责任

在保险期间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校注册学生发生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学校应依法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应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以及玩具、文具或者其他物品不符合国家、行业和学校所在地市的卫生、安全标准;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按规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五)学校的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学工作的疾病,但学校未采取必要措施;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注意;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

(九)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其他有关规定;

(十)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

(十二)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学生患有传染性疾病,未采取必要的隔离防范措施导致其他学生感染;

(十三)在学校组织的校内外活动期间,因火灾、爆炸、煤气中毒、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所造成的学生意外事故;

(十四)在学校组织的校内外活动期间,因高空物体坠落所造成的意外事故;

(十五)在学校组织的校内外活动期间,因学校在教育管理、维护学生人身安全或组织管理方面存在过失导致的学生拥挤所造成的意外事故;

(十六)因学校在教育管理、维护学生人身安全或组织管理方面存在过失导致事故发生后,学校未采取措施及时救护致使损害扩大的;

(十七)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

二、扩展保险责任

(一)在学校办理投保手续后,如学校的注册学生名单发生变动,在约定变动比例范围内,对发生新增的注册学生,自该学生完成注册当时起,自动纳入本保险保障范围,保险公司应免予收取增加的保险费;

(二)附加集体活动扩展责任

保险责任还包括学校统一组织的校外社会实践以及军训、校运会、文艺演出等集体活动中发生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的责任;

(三)附加交流生扩展责任

对到投保学校进行校际交流活动的外校生,在投保学校所在地交流期间发生人身伤亡,依法应由投保学校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四)附加学生个人财产损失责任

1、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活动期间,因学校疏忽或过失导致注册学生人身损害的同时,也使其随身携带的财产遭受损失的,对于财产的直接损失部分由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人均财产损失赔偿限额内履行赔偿责任。每位学生一次性财产损失实行100元的绝对免赔额;

2、在保险有效期内,保险公司对学生财产损失赔偿金额以不超过保单列明的赔偿限额。

第八条

统一保险缴费标准

一、保险费缴纳标准

(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按投保时学校在册学生人数交保险费,保险费为每学年每生人民币5元;

(二)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按投保时学校在册学生人数交保险费,保险费为每学年每生人民币8元。

二、保险费经费保障:

(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投保校方责任险所需费用在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中的公用经费列支;

(二)其他学校投保校方责任保险所需费用,从学校公用经费或学杂费中支出。

投保校方责任的保险费一律不得变相向学生收取。第九条

统一保险金额

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方责任保险金额为每位学生每年累计赔偿限额人民币40万元(含医疗费用保险金额10万元)每所学校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人民币500万元,每所学校每年累计赔偿限额人民币1000万元,人身伤亡事故无免赔额;

二、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投保校园方责任保险保险金额为每位学生每年累计赔偿限额人民币40万元(含医疗费用保险金额10万元)每所学校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人民币500万元,每所学校每年累计赔偿限额人民币1000万元,人身伤亡事故无免赔额。

第十条

统一投保操作

一、投保手续的办理: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应按照规定流程(另行制定)和时限向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的风险管理顾问和保险公司驻当地分支机构办理校方责任保险投保手续。

二、保险服务及宣传

(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顾问应协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各类学校的投保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顾问共同做好对学校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二)保险公司在学校有注册学生人员变动、名称或地址变更、合并、注销、分立、设立分校等事宜时,做好上述事项的保全服务工作,并在接到学校批改申请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出具批单。对于学校注册学生变动不超过5%的,保险公司不再额外收取或退还保险费。

第十一条

统一报案理赔服务

一、事故的报案:学校对发生的校方责任事故,应在24小时内向风险管理顾问和保险公司驻当地分支机构报案。对于发生涉及一人或多人学生死亡的校方责任事故案件,出险学校应在得知事故后立即报案,并同时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和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二、风险管理顾问服务职责:应设立报案咨询服务电话,并对学校报案进行登记备案,协助保险公司进行现场查勘,指导学校准备理赔相关材料,提供理赔跟踪服务。

三、保险公司服务职责:保险公司及所属分支机构应成立专门的校方责任保险理赔服务机构,开展理赔服务工作:

(一)由有经验的专业理赔人员负责理赔服务工作,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及查勘车辆;

(二)设立热线电话,负责受理校方责任保险的事故报案、咨询、疑难解答和投诉处理,对于事故报案和客户投诉,保险公司应在3个工作日内对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顾问提出的重要事项作出明确答复;

(三)对收到的索赔材料进行审核,并在3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反馈是否立案以及是否需要补充提供证明材料,对决定拒赔或者不予立案的,出具正式的书面意见。对索赔材料齐全的案件,在立案后的5个工作日内开具赔款通知书;对重大疑难案件应在立案后不超过22个工作日内结案;

(四)保险公司对司法部门依法裁决或与学校、发生伤害事故的学生及监护人三方达成赔偿或者给付协议,5000元以下的案件2个工作日内赔付结案,超过5000元以上金额的,应在达成协议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赔付;

(五)对被保险学校学生异地出险的,制定异地理赔服务机制。

四、成立校方责任保险纠纷协调工作组,建立快速案件纠纷处理机制。

(一)目的:为有效防止和化解校方责任事故对校方和社会的影响,及时有效地协调各方快速处理各类校方责任案件,有效解决保险理赔纠纷,保证和恢复校方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校方责任保险纠纷协调工作组的组成:由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顾问、保险公司、法律顾问以及学校代表组成省级校方责任保险纠纷协调工作组(除学校代表,其他组成成员均为常设人员),负责协调处理保险纠纷;

(三)对提交校方责任保险纠纷协调工作组调解、协调处理的案件,保险公司、学校对协调结果应给予认同。如经过协商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学校或学生及监护人可以向当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章

保险公司与风险管理顾问提供的其他服务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建立全省校方责任保险承保、赔付信息统计查询系统。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与风险管理顾问应无偿协助江西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和风险管理以及防灾防损培训。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与风险管理顾问应无偿协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举办体育比赛、运动会、汇报演出等大型活动时共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为活动安排保险方案。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与风险管理顾问应定期向江西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情况和提供风险管理方案。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与风险管理顾问应共同印制《客户服务手册》等宣传资料。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与风险管理顾问应定期免费对学校进行安全勘查,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防范报告。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与风险管理顾问应为广大承保学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一)成立专门的法律服务小组,在发生校内人身伤害事故时,协助学校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对学校无偿提供法律和保险方面的指导,尽最大可能减少学校的经济损失;

(二)学校与家长就校内人身伤害事故赔偿问题产生纠纷时,应为学校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指派专人负责协助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顾问协调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三)学校与家长无法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而诉诸法律时,必须为学校无偿提供诉讼代理服务。

第四章 组织与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级校方责任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后勤与产业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十条 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承担起实施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的领导责任,并指定校园风险管理员负责这项工作。

第二十一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校方责任保险费收支的审计制度,对校方责任保险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全省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工作,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应保尽保。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或奖励,对各行其是,不按制度办事或违规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严肃处理。

第二十三条

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承保保险公司及风险管理顾问服务工作进行全面评价。

第五章

其他事项

第二十四条 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倡导各类学校在投保校园方责任险的基础上积极投保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该附加险保险责任为:在保险期间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在学校的在校活动中或由学校统一组织或安排的活动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学生自身原因、学生体质差异、校外的突发性侵害造成学生人身伤亡,尽管学校已经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但法院或仲裁机构仍判决或裁决学校需对受伤害学生给予经济补偿时,保险公司按照附加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附加无过失责任险根据各类学校自行投保赔偿限额的多少计算收费标准。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本实施办法未尽事宜,以《保险法》及国家保险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为准。

第五篇:宿舍钥匙管理提升实施办法(试行)

宿舍钥匙管理提升实施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宿舍钥匙管理流程及日常管理行为,提高钥匙管理工作效能,特制订本办法。

1.本办法适用于区域员工宿舍钥匙的日常管理。2.员工宿舍钥匙的领借用、补配、配制(报废)、回收、销毁、备用钥匙留存等日常管理及操作标准按公司《钥匙管理办法》执行。

3.宿舍钥匙应由综合区客服中心指定专人进行统一管理,并按楼栋、层数、房间号、员工宿舍、接待房、预留房等情况进行准确的信息标注后分类存放,同时将信息在钥匙管理台账中进行同步完善。

4.内部维修人员确因工作原因需要借用钥匙的,需填写《钥匙借用登记表》,经钥匙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借用。

5.外部厂家施工人员需进入员工宿舍开展相关工作的,由综合区客服班安排专人随同前往开门并进行全程监督。

6.公司员工因钥匙遗失或其他原因需要借用钥匙的,需填写《钥匙借用登记表》,经钥匙管理人员同意后可借用。同时,钥匙管理人员需与借用人沟通确定钥匙的使用周期及归还时限,原则上当日借出的钥匙当日收回,做到日清日还。若员工不能按时归还的,须及时与借用人对接未归还原因并协商归还时间进行跟催落实,确保钥匙及时收回。

7.若借出的钥匙未按时收回且未及时跟催或跟催无果的,将按“出现次数x对应考核指标的初次考核分数”对责任人进行考核;若出现3次及以上的,除进行绩效考核外,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同时视情况报公司进行待岗处理。

8.钥匙管理人员应根据钥匙实际领用或使用情况,及时更新或完善相关记录,否则按本办法第7条所列的标准和措施进行处理。

9.若钥匙管理人员不慎将保管的钥匙遗失,应及时向班组长报告,并按钥匙配制(报废)程序进行补配,同时按本办法第7条所列的标准和措施进行处理。

10.若因钥匙管理不善或未尽到监督管理责任,造成过失、损失或不好影响的,将直接对班组长、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按岗位绩效考核标准的3倍兑现考核,同时取消责任人当年所有评先评优资格;屡犯不改或情节严重的,将上报公司进行严肃处理。

11.因宿舍调整等原因需要领取新宿舍钥匙的,必须经钥匙管理人员确认后,执行调换的原则。

12.办理退宿等手续时,必须退还或收回房间钥匙,且经钥匙管理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给予办理退宿、离职确认等手续。

13.综合区客服班班组长应根据公司《钥匙管理办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每双周开展1次钥匙管理全面自查工作,详细核对钥匙与钥匙管理台账,确保账物相符。发现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并整改落实,同时按本办法第7条、第10条所列的标准和措施进行处理。

14.科室将根据公司《钥匙管理办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每月开展1次钥匙管理业务检查及钥匙抽查工作(每次抽查的钥匙数量不少于钥匙总数的5%),发现问题要及时协调解

决并整改落实,同时按本办法第7条、第10条所列的标准和措施进行处理。

15.在公司组织的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本办法第7条、第10条所列的标准和措施进行处理。

16.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办公室负责解释与修订,综合区客服班负责组织实施。

下载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主生活会实施办法(试行)

    民主生活会组织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进一步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和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使公司民主生活会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国共......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和规范吉林省网络创业培训工作,促进全省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补......

    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办法(试行)

    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办法(试行) 几年来,我市以全员岗位练功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

    辽宁省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辽宁省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辽工商发〔2006〕80号 2006年11月17日印发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名称的登记注册管理,切实保护企业名称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

    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贵州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

    梅州市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梅州市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村民建房行为,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彰显生态文明,把......

    河北省办税服务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合集5篇]

    邢台市国家税务局文件 邢国税发„2010‟63号 邢台市国家税务局 关于转发《办税服务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 现将•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

    《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5篇)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7-5-11 11:55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