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办法(试行)
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办法(试行)
几年来,我市以全员岗位练功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市教育局决定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以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为重点内容的新一轮培训,逐步建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衔接,集中授课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具有长春特色的开放式继续教育模式。具体办法如下:
一、培训目标及原则
开展新一轮培训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适应21世纪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全体中小学教师参加课程培训, 5年内每人修满34学分(其中按统一计划集中授课24学分,校本培训10学分)。
1.新一轮培训的具体目标:(1)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2)促进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3)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4)拓展教师知识面,补充需要的新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其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5)促进教师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增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2.新一轮培训遵循的基本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按需施教分类培训原则;(3)突出学科特点研培结合原则;(4)集中培训与业余自学结合原则。
二、新一轮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继续教育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超前性、针对性、专业性和多样性特点,紧密联系中小学教学改革实际,对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所急需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优先开设,同时又要考虑长远的需要,开设一些使教师终身受益的课程。
为主要的培训基地应充分发挥其在新一轮培训中的主导作用。
2.集中授课培训教师主要从教师进修院校、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培训基地校、有关大学、教科研所及社会其他部门中招标竞聘。由培训基地推荐或自荐,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批准并颁发聘书,持证上岗。
3.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要对培训基地及授课教师的工作教学情况进行抽查和年终检评,对没有发挥基地作用的取消其学科培训基地资格,对授课效果不太好,学员意见较大的教师收回聘书。
五、培训过程的运行与管理
1.由市继教办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新一轮培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各县(市)区继教办负责本地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基层学校负责安排和督促本校教师参加培训,组织校本培训;各培训基地负责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管理。
2.各培训基地每年11月1日前向市继教办提供下年度可开课程菜单,每年12月1日前由市继教办汇总后公布课程菜单,供教师选择。菜单包括:课程名称及代码、内容提要、任课单位及教师、开课时间、地点、授课时数、学分、培训对象、考核方式等内容。各基层学校根据课程菜单组织教师选报培训课程,填写报名选课表。可跨地区、跨层次、跨学科选课,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干涉。
3.各区(不包括双阳)、市直属学校中小学教师的选课表,根据菜单中规定的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直接报给各培训基地。由培训基地通知学员上课。各学校要敦促教师按时到指定地点报到上课。每个培训班由各培训基地安排一名专职班主任或由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负责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各县市(含双阳)中小学教师选课表由各县(市)区继教办汇总调整,按市统一计划和要求自行组织培训,市继教办检查并协助解决教师和教材等问题。
4.对农村边远学校的教师,由市、县(市)区继教办组织送教上门或使用课程培训录音、录像、光盘、网络等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培训活动,但必须由学科教研员或县以上骨干教师兼班主任组织收看,并对其内容进行讲评或辅导,认真考核培训效果。
六、新一轮培训成绩的登记与考核
1.建立课程培训成绩卡制度。成绩卡由市继教办统一印制,按各基地组班人数发放,教师本人保管,作为继续教育证登记凭据。
比例用于教师培训、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也应在自筹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支持教师培训。提倡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赠,用于农村教师的教师培训。
4.培训基地可按每学时2元标准收取培训费(含考核费),按成本收教材费;自学教师参加考核,每学科向考核部门交考核费10元。课程培训费用原则上由教师个人承担,有条件的也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5.培训基地收取的培训费,10%上缴市继教办作为市级管理费,其余用于支付讲课费、班主任费和其它费用。
八、几点规定和要求
1.新一轮培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我市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各县(市)区教委(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要高度重视,纳入议事日程,深入研究,认真解决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力量不足、设备老化以及培训经费缺口较大等问题,加强学科培训基地建设,真正把培训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抓。市教育局将把新一轮培训作为对各县(市)区教师培训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2.各学校平均每两周给教师半天时间参加继续教育,认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解决工学矛盾和教师参加培训的差旅费等问题。在参加市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搞好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将课程培训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之中去,以课程培训促进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没有认真组织教师参加集中授课培训或组织不好的学校,本年度不能评为优秀校。
3.各培训基地应根据本意见制定自己的管理办法。要以新课程培训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城区教师可安排部分工作时间,尽量安排节假日、双体日、晚上参加培训,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利用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集中培训。
4.广大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选课,积极参加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中小学教师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培训或没有完成当年学分的,继续教育证不予验证,不予续聘,不能晋升职称,当年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
第二篇:中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赫章县综合职高“十二五”(2011—2015年)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黔教师发„2011‟220号)精神,《毕节地区“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为大力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赫章县综合职高“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赫章县综合职高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东风小学“十二五”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中小学教师省级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市级培训为引领,以省、市、区骨干教师培训为先导,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创
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 年起至2015 年止,用五年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 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在总学时中区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 240学时)。
三、培训对象
赫章县综合职高全体教师。
四、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1)培训内容: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
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的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培训方法:采取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撰写心得、师德演讲等形式开展教育。
(3)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职业素养,热爱教育事业。
(4)培训要求:学校要有总体培训计划,教师要拟定个人培训计划,每学年末对教师进行考核评分,五年间全体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累计不少于100学时,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人撰定师德学习论文或学习心得一篇(累计不少于4篇)。
2、新理念
(1)培训内容:培训以教材为主线,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子。
(2)培训方法: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教育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并进行总结与反思。
(3)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对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的确良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
立新的教育观、人材观和质量观。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4)培训要求:学校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教师拟定个人培训计划,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年撰写至少一则案例分析(五年不少于4则)。学校每学年要对新理念培训工作进行小结。
3、新知识
(1)培训内容: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拓展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教师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水平、教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培训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培训、集中培训,或利用业务学习实施培训学习。以“公开课、示范课、交流课”等活动培训教材确定研究课题,以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等评比,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3)培训目标: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4)培训要求:学校要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教师个人要拟定培训达标计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五年中每位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累计不少于80学时;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次;
上公开课、示范课、说课和评课不少于10次;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每学年不少于2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少于10件;每份课件要附有学校的评价考核表,并在电脑中进行备份;上公开课、示范课要有教案备查;听课、评课和说课要有记录。
4、新方法
(1)培训内容: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2)培训目标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性。
(3)培训要求:学校要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教师个人要拟定培训达标计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五年中每位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累计不少于60学时。
5、新技能
(1)培训内容: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率。
(2)培训方法:采取多级培训方式,省、地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县级培训校级辅导者,校级培训主要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集中自学自练和对个别教师的重点辅导。采取集中面授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模式,辅以个别辅导方式进行。
(3)培训目标:使教师普通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操作能力。
(4)培训要求:学校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教师拟定个人培训达标计划。五年中,除完成新课程培训规定的多媒体课件任务外,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学生成绩统计等必需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来完成,县级考核评估时要查阅电脑中的备份资料、现场考察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五年间教师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60学时。
学科培训按分别对政治、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体育、艺术、踪合实践课和其内容的学科培训。方式采取校本教研和专项培训的办法进行。做到时间、人员、地点、内容落实。
(二)专项培训
加大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的培训,建设学校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构成的多层次骨干教师梯队,提高各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努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
和素质提升工程。推动我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十二五”期间,我校按照教师总数的10%选拔培训骨干教师,在选拔培训和推荐骨干教师时统筹安排和规划,使我校骨干教师覆盖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校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使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2、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地级及以上培训机构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聘请)特级教师、教育名师、骨干教师等来校讲课和指导,为我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
3、班主任培训计划。(30学时)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因此学校把班主任培训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本周期内,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所有班主任进行每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50学时)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能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90%的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20学时)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
6、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120学时)
对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
(三)学历提高培训
在职为主、脱产为辅。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推进我校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我校教师学历100%达到专科以上、40%达到本科以上。
六、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赫章县综合职高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将聘用教师和培养教师有机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学校要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根据本方案和实际情况制订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培训。由学校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对全校的“继教工程”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要求、加强过程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设立教师培训专
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健全项目实效与经费拨付挂钩的制度,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政策保障
建立和完善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拟定学科考试或考核制度。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评优评先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5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学校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 10月为启动阶段
印发《赫章县综合职高“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召开启动会,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 10月-2014年为全面实施阶段
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分期分批逐步开展培训活动深入教研组,加强对培训的业务指导和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 年6 月为评估验收阶段 2015年 5月底前,我校将完成自查评估。6月底迎接县、地教育局评估验收; 7月底,迎接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
赫章县综合职高(2011-2015)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
2011年10月
附:遵义市**小学“十二五”(2011—2015)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名单
遵义市**小学“十二五”(2011-2015)
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颜尧珍
副组长:刘玉华
成 员:李康林 宋 静 吴丹璇 沈宇新 陈 健
付天其 李庆举 杨仕龙 王昭敏 龙 娟
姚 吉 黄 瑛 高 旭
学校继续教育办公室联系电话
负 责 人:付天其 电话:8825512
遵义市**小学
2011年11月28日
第三篇:2017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初中物理答案
谈谈你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策略。
物理规律的教学大体经过提出问题、探索规律、讨论规律和运用规律4个阶段。
1、对于提出问题的教学,要创设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情境
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开始阶段要创设好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情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联系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物理现象或借助于演示实验,也可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等,使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探索物理规律所必要的感性知识,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电流、磁场等基本的概念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可获得如下感性认识:当导线在磁极间作某种运动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产生;当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闭合电路中也有电流产生等等。于是,通常学生脑海里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导线和线圈要运动?如果导线和线圈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电路中还会有电流吗?为何线圈和导线之间一定得有相对运动?其中含的物理道理是什么?等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物理情境既要能提供探索物理规律的感性材料,又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对于探索规律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建立规律
在中学阶段,探索并建立规律主要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来进行。
(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规律的教学中,通常使用以下3种实验方法进行教学,即实验探究法、验证实验法以及演示实验法。
①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法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实验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实验器材、步骤,然后提示学生在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用铅笔标出二倍焦距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能迅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位置,并能对物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要求学生每做好一步实验都要将实验结果填到对应的表格中,填好后再做下一步的实验。实验完毕后,让学生总结出3点成像规律,画出对应的3个光路图。这种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②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验时,可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再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和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③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这种实验要求老师事先要精心准备实验,确保实验现象明显。
(2)理想规律的教学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从而总结出物理规律。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使用“合理推理法”。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接着,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想象:“如果推理得到平面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则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指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常用的理论推导法和数学表达式法教学。例如电学中电流、电压分配规律的推导问题。
3、对于讨论规律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对物理规律的讨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许多物理规律通常是用公式来表示的,因此,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应用公式的基础。例如,欧姆定律R=U/I反映的是导体两端电压U与通过导体电流I之间存在的关系,即二者的比值用一个常数R来表示,它代表导体的电阻。
(2)规律表述式中的关键词及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义
规律中的关键词句是学生正确理解规律和运用规律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加以强调。例如,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里的“相对运动趋势”中的“相对”二字就十分重要。否则,学生会得出传送带上传送的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不一致的错误结论。
(3)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物理量都有单位和物理意义,不同的单位对应不同的数量。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它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将物理量中数量与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习惯。
(4)规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由于物理规律都是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总结出来的,因此,如果不考虑公式的适用范围而胡乱套用,就会导致错误。例如,运用库仑定律解题的适用条件是电荷为点电荷。
4、对于运用规律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在于运用规律。因此,教师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典型例题选讲和习题练习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规律,并且还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练习的核心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精选练习题。对于习题的选择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选择的练习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其次,所选题目要有典型的代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最后,由于物理规律教学一般具有阶段性,某一阶段只要求学生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阶段,对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切不可随意对知识加深和扩展,从而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最终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意义是什么? 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目标的需要,物理新课程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中之重。
在光学中,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
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经过面镜、透镜的反射,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我们叫物体上某点的实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实像点.与物体上各物点相对应的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如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实像.(2)虚像:由面镜成透镜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点.所有虚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一般面镜或透镜都能成虚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比物体大,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凹透镜和凸面镜所成的虚像比物体小.凸透镜和凹面镜既能成虚像,也能成实像.答: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重新会聚所成的像叫做实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则它们反向延长后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2)承接方式不同: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人看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但光线并不是来自虚像,而是被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只是人们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它们是从虚像发出的.虚像可能因反射形成,也可能因折射形成,如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
什么是分析论证?
分析论证就是在探究过程中,在获得实证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研究方法,将探究结果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或其他解释,形成超越自己原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
什么是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是指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产生有效的结果,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探讨、丰富课程的过程。在互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第二、师生间的交流信息面十分广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师生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的最优化。
有效学习的定义是什么?
有效学习是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花更少的时间,学到的更多、更牢、更好,用正确的学习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一知十”;有效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它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寓教于乐”;有效学习应该是非常有效地布置作业,它不应该是让学生做题海,而应该是做尽可能少的题就能掌握尽可能丰富和牢靠的知识,它应该是“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在知识快速变化21世纪的挑战中成为“常胜将军”。
第四篇:2017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全部答案
2017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全部答案
⒈教学生写段落应该教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之处就是能凭借这个学科工具,不断的 丰富自己的语言且灵活运用。叶圣陶先生说: “小学生今天 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的对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作文是 他们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生活 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以,我们的“作文 先导式”教学特别重视生活的积累、情感体验的积累、语言 的积累。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且运用语言的能 力。我们在学习语文时让学生品析自己喜欢的词,鉴赏词的 精妙之处,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运用。如在教学课文《北 京》时,文中的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川流不息 等这些词都很美,我让学生挑出喜欢的这些词,说说这些词 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并且试着用这些词说一小段话,不仅丰 富了词语的积累,也进一步提高了应用语言的能力。其次每 周积累比赛,看谁积累的词多词美,谁最会用,评选出“鉴 美大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表达能力。
简答题
1.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结构要素是什么?
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其灵魂是联,读、悟、习的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因此,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读
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
即体验、感悟。组块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经验与知识、思维与想象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联 通,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想象,达到对文本内容、情感及表达规律的领悟,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基本途径有:
(1)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
(2)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编辑班报、课本剧表演,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开展专题性阅读等。
(3)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之后,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寻找存在的问题,坚持写“学后笔记”,既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时加以梳理、整合。
简答题
1.请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社会道德观念包括哪些内容。
整体至上,“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传统伦理结构中,为国利民,“兴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经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现,是最大的“义”。坚持这个原则,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切服从这一准则,乃是“仁人志士”的体现。
数学简答题
1.通过CS录微课的学习,请描述其中制作片头片尾、添加字幕及音频处理的操作过程。
答:(1)在片库中选取,选中需要的动画,拖动到轨道末尾,在预览区内即可看到动画,在动画中的文本框中输入需显示的文字,片头也类似。
(2)点击工具栏的更多、字幕、字幕没提、文本框,输入相应文字,即可添加字幕了。(3)选中音频轨道,点击工具栏里的音频,选独立音频和视频,可单独处理,工具栏里有音频噪声处理,拖动声音线进行调节,淡入淡出效果。
2.请简述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并列举不少于10种XMind的常用按键。
(1)概念: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2)分类:常规思维导图、平衡图、鱼骨图、组织结构图、逻辑图、树状图。
(3)XMind常用按键:显示主页、保存、撤销、重做、主题、联系、导出、大纲、格式、图片、图标、备注、批注。
3.在信息化教学成为常态的背景下,请分别列举你所了解的新技术、新课程和新应用。(1)区块链、人工智能、容器技术、SDN等。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
(3)虚拟仿真施工技术、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验收技术。
简答题
请结合工作实际,说一说评课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要评课,究竟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下面,我想就这方面谈谈简单的看法.首先要明确的是评课的出发点是真心实意帮助讲课教师改进教学.其次评课要注意四忌:
一是忌高谈阔论,空洞而无内涵;
二是几只谈问题,不提建议;
三是忌就课论课,不能上升到理论;
四是忌求全责备,面面俱到.再次,评课时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看教学目标的达程度是否落实四基到位,要结合教材中课的地位谈目标,并根据《课标》中的要求.2、看是否创设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学生是否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3、看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是否心里有自由感、安全感.4、看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5、看教师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是否做到了该讲、改提升的都讲了、提升了.6、看重点抓得准不准,时间分配是否合理,难点突破措施是否得利.7、看课堂建学过程是否具有生成性,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
8、看教师的素质,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尤其是错误的发言;是否诚心实意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平等交流.最后,请注意评课时只要抓住最闪光的一点或几点即可.简答题
在小学数学试题分析过程中,典型题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选择典型题的依据有哪些?
1.学生整体作答情况不理想;
2.数据本身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特点;
3.反映出的学生在知识建构中思维品质的不足;
4.能发现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选择典型试题的依据
1.学生整体作答情况不理想;
2.数据本身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特点;
3.反映出的学生在知识建构中思维品质的不足;
4.能发现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简答题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发展其推理能力。
二、引导学生猜想与验证,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 新课改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转换师生的角色。
三、在说理的过程中融合。
简答题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四、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
五、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内容领域之中。
六、把推理能力的培养置于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关注中。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请结合实际回答:小学数学测试题命制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答:
(一)目的性原则
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目的不同,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就不同。
(二)科学性、有效性原则
合理的考试目标,需要由具体的试题来体现,因而,试题的科学性极其设计的有效性自然是评价试题质量的一个标准。
(三)教育性、实践性原则
试题的内容包含了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价值判断,不同时期对数学的教育性有不同的要求,新课程下的数学试题应体现时代特征。设计实际问题的试题不一定都是难题,命题者在设计这类试题时,适当编制一些简单的实践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上,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境的新颖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在考察的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要注重试题背景、考查的角度和舌吻的方式的变化。
(五)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教材内容的难易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编制的试卷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
第五篇: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来源:人事处编辑日期:2009-10-26 10:28:31点击数: 589
一、总则
(一)为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二)本办法中的“中小学在职教师”是指本市范围内一切公、民办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在职教师。
(三)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证书制度,并实行信息化管理。教师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应持《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或“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卡”(“信息卡”用于报名、参训、考核;“证书”主要用于“校本培训”的登记与验证),原则上五年为一个管理周期,2003年为第一个周期的最后一年。
二、内容与要求
(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下简称教师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和师德修养;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与各门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现代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等。“十五”期间,着力引导教师明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评价办法,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要求等。继续教育分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包括: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培训者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历教育包括:学历不合格者为取得合格学历所进行的培训,具备合格学历教师进行提高学历培训或工作需要的第二学历培训。
(五)凡在本市范围内取得教师任职资格的在职中小学教师,均应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参加相应的继续教育。在周期内,中小学教师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48学时,超出部分在16学时内可计入第二年受训课时,遇特殊情况受训不足48学时,须在第二年补足,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30学分)。48学时中校外与校本培训原则上分别为32和16学时,校外培训不足32学时,可由校本培训补足。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在见习期内接受培训不少于120学时,转正定级后应及时转入初级教师的任职资格培训。参加学历进修的教师从取得学历证书的下一年起仍应参加培训周期内的继续教育。
三、组织实施
(六)常州市教育局主管全市的教师继续教育。主要职责为:制订全市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有关规定;负责市级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培训网络;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制订全市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计划,组织编写、审定和选用教材;审核市级培训机构的设置,审批市级教师非学历教育机构办班资格;负责骨干教师市级培训;落实市级培训经费,检查辖市区培训经费的到位及使用情况;组织对辖市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检查、监测、评估;指导教师培训机构的办学,组织或授权培训机构对市区教师继续教育证书进行登记和验证。
(七)辖市区教育部门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制订本地区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与措施;负责本级培训基地建设;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非学历教育办班资格;负责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本级培训;落实本地区培训经费,检查本地区培训经费的到位
及使用情况;组织实施并检查、监测、评估本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组织或授权教师培训机构对本地区教师教育证书进行登记和验证。
(八)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为全市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部门,承担全市初中、市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协助组织并承担部分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指导辖市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业务,指导并协助管理市区中小学校的校本培训。常州师专(筹)配合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做好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工作。教师进修学校为各辖市(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同时承担市教育局委托实施的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部分工作。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非师范类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可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市、辖市区教研室、教科所、信息中心、电教馆(中心)承担相应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九)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校应有一名校级领导具体分管,一个部门扎口落实,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规划》制订本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计划,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合理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切实保障教师接受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将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工作和考核校长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
(十)成立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中心,由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教科所、信息中心、电教馆主要负责人及有关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教学一线的骨干组成(具体通知另发),承担有关教师教育课程开发、项目确定、网络建设、教育教学效果监测与评价、国内外继续教育信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任务,指导和组织教师教育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和验收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规划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供政策和业务咨询。(十一)教师继续教育按照激发动力、提高质量、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主要通过自学自练、业余辅导、脱产培训、教育科研、教改实验、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十二)市级教师继续教育采用预先申报、下达应急任务、项目招标等三种方式进行。对常规性培训,由市级培训机构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或本单位开展业务工作的实际,在当年末制订下一年的培训计划交由市教师培训中心汇总初审后,报送市教育局审批。应急培训任务,由市教育局直接下达给教师培训中心,并指导其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对要求严、通用性强、规模大的培训,将采取项目招标方式,选取合适的培训方案,由中标单位组织实施。
(十三)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原则上应安排在双休日和寒暑假中进行,不得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特殊情况需占用教学时间,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保障措施
(十四)成立“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常教发(2002)3号文件。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切实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十五)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原则上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方共同承担。政府财政拨付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用;其中直接用于市教师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办班的经费由其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计划列入预算。“应急培训”视培训的实际情况拨款。(十六)加快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辖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把其建成在信息资源、教改实践、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通过评估对培训机构实施奖惩,同时依法规范其培训行为。
(十七)培训机构可从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学者中选聘一批兼职教师,与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一起组成一支专兼结合、高水平的教师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十八)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以导师制形式,对培训对象进行传、帮、带,并对不同层次的导师实施津贴制。(十九)参加脱产进修的中小学教师,在进修期间其待遇按有关规定办理。对坚持教学工作,通过业余进修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第二学历或者高一层次学历证书的中小学教师,由管理教师的教育行政部门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十)《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和培训部门利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打印的证明,将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晋级、考核、流动、竞聘岗位、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模范教师、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十一)教育行政部门对侵犯教师继续教育权利,不积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单位及其责任人及时作出处理。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或擅自中断继续教育的教师,所在学校应批评教育并督促其改正,对在继续教育中弄虚作假、骗取成绩的教师,由所在学校视情节严肃处理;对在培训周期内未完成规定学时或成绩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本周期的下一不予聘任教师职务。
(二十二)对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培训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职责分工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而举办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单位,将责令其补办手续或停止举办此项活动,情节严重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五、附则
(二十三)对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接受相应学历教育。在接受学历教育期间,可免予参加其它形式的教师继续教育。
(二十四)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