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自评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6: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自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自评报告》。

第一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自评报告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自评报告

为贯彻葫芦岛市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要求,我院专门召开会议,制订了活动方案,逐条明确分工,责任到科室和分管领导,现对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按照“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进行自评,自评结果如下:

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医环境

1、我院对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简化环节,各科室布局合理,患者就医方便。

2、统一制作了科室标识,使其规范、清楚、醒目,有禁烟标识,各楼层设置卫生间,专人管理,保持清洁。

3、医院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做到有导医、导诊服务,有咨询台,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轮椅、平车、电话等设施。

4、采取流程改造等方式缩短各种等候和各项检查预约、报告时间。

5、放射科候诊及就诊区均设置放射源安全警示。

二、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1、开展各项宣传工作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开设网站和电话咨询及预约平台(固定电话:5111246)工作,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2、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及对口支援单位的双向转诊协议,执行预约优先。

3、住院患者检查的预约管理由主管医师及科室护士长负责,预先联系确定诊查时间后,由医务人员亲自护送至检查科室直至检查结束送归病房;危急、重症患者协调相关诊查科室后立即送往检查,不能耽误病人急救。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门诊医生出诊人数和平均接诊病人符合标准,急诊临检项目报告出具时间≦30分钟,急诊生化免疫项目报告出具时间≦2小时。2015年度门诊医师日平均接诊 人次。

2、医院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门、急诊科值班医生,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形成紧密的链式链接。

3、门、急诊科急诊医师和护士岗位固定,基本做到了专业设备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实现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有效提高了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利用医院网站、临床医师微信群体、公众号等新信息技术大力宣传医院及医疗服务,并提供预约诊疗服务。

2、全院施行电子病历(HIS、LIS)系统管理,能做到每名门诊医师均能用电脑系统为来院患者进行简便快捷的诊疗服务。

五、改善住院服务流程 实现住院全程服务

1、完善制定了出、入、转院服务工作制度和流程,对出入院患者进行引导,实行了门诊告知和床边告知,并能够及时办理出、入院手续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能够给转院、转科患者及时传递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2、制定了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了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能够给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服务;逐步建立完善营养餐厅的设施设备,改善患者膳食质量,提供营养配餐,满足患者需要。

3、各科室建立了随访机制,由主管医师开展患者随访,对出院患者利用电话进行随访并做好登记,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改进住院服务,并由医院纪检监察及外协作办专门负责监督管理。

六、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1、我院严格执行《护士条例》和“十二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注重护士队伍建设,扩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数量,我院护理人数73人,临床护理岗位68人,占93.2%,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为0.29。

2、优质护理服务全院知晓率100%,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100%,全院病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能够做到在正确评估患者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措施、心理支持、健康教育、沟通配合等护理服务,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沟通交流,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无护理投诉和护理争议的发生。

七、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1、建立完善了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与工作流程,经治医师手术室工作人员和麻醉医生在术前严格核对病人形体标识,并查对术前切口标识,做到万无一失。住院患者在治疗护理中实行腕带标识、床头牌识别和双向核对法确认身份。有完善的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严格按流程操作。建立了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和工作流程,有预防患者跌倒的设施,并提供服务。

2、我院已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对个别病种实行了路径管理,目前入径率较低,2016年我院加大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力度。

3、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建立了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机制,对住院医护人员进行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考核、授权,我院目前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35种,使用强度低于40DDDS,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4、向社会公开服务项目和标准,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减少医疗收费投诉。

5、单病种支付严格执行兴城市新农合政策,支付范围较去年有所增加。

八、注重医学人文关怀 促进社会志愿服务

1、每位员工佩戴胸卡,着装整齐,微笑服务,体现了良好的医务人员风貌,人身心得到良好治疗。

2、在保护患者隐私方面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和遮挡设施,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隐私进行保护,维护患者隐私权。

3、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能主动对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做好心理疏导,缓解病人压力。

4、由我院工会、团委负责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得到社会好评。

九、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我院设置了患者投诉接待办公室,实行首诉负责制,由纪委监察部门负责。并汇总相关部门展开调查,对患者反应的问题做好登记记录,及时处理并反馈,对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医院已经实施葫芦岛市医疗责任险制度,和葫芦岛市医调委实施有效衔接,积极做好了三调解一保险的机制,对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流程进行了公开,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医疗纠纷。

下一步,我院将紧紧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这个中心,对照市卫计委《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对照方案查找不足,力争完善,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服务体系,改善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内部培训与考核,使医院整体服务功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医院

2016年9月20日

第二篇:XXX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自评报告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自评报告

为贯彻“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要求,我院专门召开会议,制订了活动方案,逐条明确分工,责任到科室和分管领导,现对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按照“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进行自评,自评结果如下:

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医环境

1、我院对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简化环节,各科室布局合理,患者就医方便。

2、统一制作了科室标识,使其规范、清楚、醒目,有禁烟标识。

3、医院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做到有导医、导诊服务,有咨询台、有便民门诊,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轮椅、有电话等设施。

4、采取流程改造等方式缩短各种等候和各项检查预约、报告时间。

5、放射科候诊及就诊区均设置放射源安全警示。

二、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2016年将逐步完善推进双向转诊和预约诊疗服务,建立网络(QQ及微信)电话预约平台,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门诊医生出诊人数和平均接诊病人符合标准,急诊临检项目报告出具时间≦30分钟,急诊生化免疫项目报告出具时间≦2小时。

2、医院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门、急诊科值班医生,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形成紧密的链式链接。

3、门、急诊科急诊医师和护士岗位固定,基本做到了专业设备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实现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有效提高了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因医院目前新院在建设中,旧院空间狭小,目前经济条件有限,正准备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完善信息化建设平台,为患者提供更便捷就医环境。

五、改善住院服务流程 实现住院全程服务

1、完善制定了出、入、转院服务工作制度和流程,对出入院患者进行引导,实行了门诊告知和床边告知,并能够及时办理出、入院手续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能够给转院、转科患者及时传递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2、制定了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了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能够给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服务;逐步建立完善营养餐厅的设施设备,改善患者膳食质量,提供营养配餐,满足患者需要。

3、建立了随访中心,开展患者随访,对出院患者利用电话进行随访,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改进住院服务。

六、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1、我院严格执行《护士条例》和“十二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注重护士队伍建设,扩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数量,我院护理人数73人,临床护理岗位68人,占93.2%,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为0.29。

2、优质护理服务全院知晓率100%,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100%,全院病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能够做到在正确评估患者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措施、心理支持、健康教育、沟通配合等护理服务,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沟通交流,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无护理投诉和护理争议的发生。

七、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1、建立完善了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与工作流程,经治医师手术室工作人员和麻醉医生在术前严格核对病人形体标识,并查对术前切口标识,做到万无一失。住院患者在治疗护理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身份。有完善的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严格按流程操作。建立了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和工作流程,有预防患者跌倒的设施,并提供服务。

2、我院已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对个别病种实行了路径管理,目前入径率较低,2016年我院加大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力度。

3、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建立了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机制,对住院医护人员进行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考核、授权,我院目前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35种,但使用强度较高,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4、向社会公开服务项目和标准,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减少医疗收费投诉。

5、在治疗过程中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病人压力,使病

八、注重医学人文关怀 促进社会志愿服务

1、每位员工佩戴胸卡,着装整齐,微笑服务,体现了良好的医务人员风貌,人身心得到良好治疗。

2、在保护患者隐私方面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和遮挡设施,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隐私进行保护,维护患者隐私权。

九、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我院设置了医患关系办公室,有专门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患者反应的问题建立了台账,及时处理并反馈,对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流程进行了公开,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医疗纠纷。

下一步,我院将紧紧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这个中心,对照市卫计委《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对照方案查找不足,力争完善,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服务体系,改善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内部培训与考核,使医院整体服务功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XXX医院 2016年1月12日

第三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方案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的成效,下达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广西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根据文件精神制定和下发了《广西医疗卫生系统“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桂卫医发[2015]13号);县卫生局根据文件精神,推选我院作为全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我院结合医改和等级医院复审工作开展的情况,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要求:在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的要求,通过采取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沟通等措施,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与上级部门文件要求同步,在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活动的时间内,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让人民群众感受医疗服务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和谐。1

三、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为此项活动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将活动任务进行分工,监管活动方案的实施。

(二)推选“畅通绿色通道”为我院此项活动示范项目。1.加强急诊力量。增加2-3名医师到急诊室,缓解门急诊高峰时段、节假日、晚间门诊的压力。保证急诊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

2.启用门诊输液室。将一楼急诊室为急诊输液病人和手足口病人输液;二楼门诊输液室为门诊病人输液。缓解了门诊输液病人无座位输液和长时间等候的现象。

3.实施急慢分治。加强急诊分诊,急危重症患者与一般急诊患者分区救治,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4.加强急诊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加强创伤、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继续实行先救治后结账;对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给予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

(三)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1.优化诊室布局。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 2 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分别在门诊三楼、一楼设置缴费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在门诊楼前设置就诊区域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全院重新设置清晰、明了的指示标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4.提供便民设施。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四)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行优质护理服务 1.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管理,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为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改善患者膳食质量,努力提供临床营养服务。3 3.开展患者随访。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利用电话、必要的面谈等形式开展随访。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服务。在门诊窗口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开展满意度调查。

(五)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落实患者安全措施。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防坠床等设施,降低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2.加强合理用药,特殊药物的管理。运用处方清单、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提高用药安全。

3.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上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认可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就诊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服务。

4.诚信诊疗收费。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理收费。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降低患者费用负担。4

(六)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医患沟通

1.体现良好风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的职业风貌。

2.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的情绪。

3.保护患者隐私。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

4.加强医院志愿者服务。加强医院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6月至7月30日)动员部署阶段:落实活动责任部门,进行宣传发动,推选示范项目,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8月1日—2017年12月30日)组织实施阶段:根据活动要求分解任务,各科室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各项内容,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医疗规范,强化“三基 5 三严”,充实示范项目。年终考核检查,针对普遍问题、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全院反馈检查结果。各科室和各部门根据检查反馈结果,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根据整改意见,提出本科室和部门的具体整改措施并加以整改。

第三阶段(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整改提高阶段:根据上级部门检查反馈情况,进一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本科室部门具体的整改措施并加以整改。重点是持续不断改进。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5年6月18日 6

第四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医疗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随着医改逐步深化,根据新形势下医疗服务需求变化,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创新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措施,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群众路线教育,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提高社会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大力推进深化改革和改善服务,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工作目标:自2015—2017年,利用3年的时间,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一)优化诊室布局。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分楼层设置挂号、缴费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二)保持环境整洁。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三)设置醒目标识。就诊区域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指示标识清晰、明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四)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

二、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五)扩大预约比例。三级医院逐步增加用于预约的门诊号源,至2017年底,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50%,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六)推进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支持双向转诊,二级以上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通过网络、电话、窗口、诊间、社区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方便患者预约。实行“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七)实现分时预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至2017年底,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10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八)合理调配资源。根据门急诊就诊患者病种排序,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及时检查。中医医疗机构要根据中医诊疗特点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九)推行日间手术。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

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

(十)实施急慢分治。三级医院逐步转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治疗、康复、护理、复查、随访,缓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数量和种类,加强二级以 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的衔接,满足患者需求。

(十一)加强急诊力量。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力量,在急诊量大的夏季和冬季,配备急诊加强班。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对于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

(十二)及时救治重患。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的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十三)加强信息引导。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

(十四)加强信息管理。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推行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有条件的药房推行自动化设备降低用药错误。

(十五)提供信息查询。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提供自助打印、手机信息、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

五、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

(十六)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减少患者等候。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逐步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十七)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设立住院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改善患者膳食质量,提供临床营养服务。

(十八)开展患者随访。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利用电话、电子邮件、信函和必要的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访。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服务。借鉴银行满意度测评的做法和经验,在门诊窗口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开展即时满意度评价。

六、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十九)加强护理力量。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二十)落实优质护理。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至2015年底,三级医院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中,至少80%的地市级医院和至少40%的县级医院有6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结合科室实际,充分体现专科特色,有条件的医院在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条件的医院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七、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二十一)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二十二)推广临床路径。大力推行临床路径,至2017年底,所有三级医院和80%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医院50%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7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

(二十三)加强合理用药。运用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至2017年底前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其他类别医院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二十四)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鼓励设置独立的检验、病理诊断、影像检查机构,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就诊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服务。

(二十五)诚信诊疗收费。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或者其他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理收费。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八、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

(二十六)体现良好风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

(二十七)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二十八)保护患者隐私。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

(二十九)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三级医院应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儿童医院、艾滋病定点医院等专科医院可以与儿童、艾滋病患者关爱组织等合作,提供体现专科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九、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十)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至2017年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覆盖90%以上的县。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有关制度,提高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积极建立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医疗风险互助金、医疗意外险等为补充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形式,至2017年底,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风险互助金参保率达到90%以上。

(三十一)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有统一的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十、落实政府管理责任,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三十二)认真组织落实。各级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根据本辖区医疗服务实际情况,组织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切实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责任。鼓励各地区、各医院结合实际进一步创新、完善改善医疗服务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可落实、可 操作、可执行、见成效。要定期开展效果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将患者评价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依据,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完善改善医疗服务内容和措施,将评价结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通过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三十三)助力深化改革。各级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同步推进,通过落实行动计划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要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等各项改革措施,为医疗机构落实行动计划、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条件,确保改善服务与深化改革互相助力、互相促进。

(三十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级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发掘、树立先进典型作为示范医院,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先行,逐步带动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和改善医疗服务各项措施,进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将根据各地推荐的示范医院,遴选出一批全国示范医院组织系列宣传报道,供各地交流学习。

(三十五)加强宣传指导。各级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工作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落实行动计划的监督与指导,通过社会评价检验工作成效,为医疗机 构落实行动计划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相应的工作基础。对于因拖延相关工作、落实工作不力而发生严重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医疗机构,要严肃处理、追查到底。

第五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2018年1月3日,国家卫计委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下称《计划》)。

健康界通过梳理发现,此次《计划》具备两大重点:一是要求在总结过去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二是突出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10个方面创新开展医疗服务

《计划》要求各地“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重点在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器官疾病等,医疗机构可以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将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并对中医医疗机构开设MDT作出要求。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医疗机构内部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计划》要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危急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疗机构间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计划》特别强调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尤其是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并对医联体内应用信息化手段作出要求。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要求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医疗机构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应用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指导。《计划》要求,医疗机构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提高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诊疗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基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实现地市级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鼓励有条件的省级行政区域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就诊卡整合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二级以上医院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计划》鼓励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签约慢病患者合理用药。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弘扬卫生计生崇高职业精神,医疗机构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时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医疗机构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

医院要建立预约诊疗等五项制度

《计划》称,在总结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经验成效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等五项制度。

一、预约诊疗制度。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三级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

二、远程医疗制度。全国所有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各地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撑等服务。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改革改善同步推进

《计划》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改善医疗服务与深化医改同部署、同推进,坚持改革改善两手抓。要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条件。要将行动计划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固化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保障效果可持续。要加快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状态投身改善医疗服务工作。

《计划》特别强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患者满意度。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充分发挥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作用。各级领导都要主动深入医疗卫生一线,与医务人员交朋友,做到精神上鼓励、工作上帮助、事业上支持、生活上保障,让他们舒心、顺心、安心地为患者精心服务。要下气力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促进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共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成果。

下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自评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自评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根据我院《xx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自2015年6月1日,全院进入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现就2018年1月1日至......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xxxx医院新生儿科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xx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精神,不断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不断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结......

    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总结报告 我院根据《湖南省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及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郴州市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为贯彻“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安排,按照《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和《关于印发......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 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定区卫生计生局关于转发《关于印发2017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