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江阴市成化高中
吴菊珍
一、导入
今天教室里多了听课老师,大家紧张吗?先讲个笑话调节一下气氛吧:有个领导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发言,讲到某句话时,台下顿时哄堂大笑。领导生气了,又是拍桌子又是敲话筒,骂:“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连和尚也都有文凭,何况干部呢?”台下人一听,笑得更厉害了。这位领导到底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引得大伙发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幻灯片,让学生自己说出领导闹笑话的原因)
这位领导没断准句,在工作中闹出了笑话。我们也由此看出,不同的断句,意思也截然不同。大家不妨再看看这句话(投影,让学生自己体会)好,为了避免扭曲意思,闹出笑话,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那么,何为断句呢?
二、介绍断句及《考试说明》对断句的考查
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古文原是不加标点的,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在句意结束时用“。”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需要练习断句。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这一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007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第11题就出现了这种题型。(投影)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文言断句题将出现在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40分的加试题中,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6分;并回答有关问题,4分。断句只需用斜线表示,而不用加上具体的标点。实质上,这两个考查点是密切联系的,能正确断句了,文段大致内容就能理解了。所以重点还是在前者。我们最近的一些练习卷中已出现了相关的题目,但是大家做下来的情况却不是很乐观,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准确地为文言文断句呢?今天我们就结合例题一起来探讨一下。
三、结合例题,介绍方法。请大家看下面一段文字(投影)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愬:同“诉”,诉说,诉苦。
③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④纺:系。
(一)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都应该是通读全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搞清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下面,同学们就大声自由朗读,抓住文段中的重要实词,了解文意。
提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明确:属记叙性文段。
记叙性文段就会有人物事件,那我们先来抓住这些主要之点。
提到的人物:董叔,叔向,董祁,范献子。这样断定文中共提到四个人。再看事件。综观全文,说得是董叔想通过与范氏的婚姻关系往上攀援。再看结果。董叔自取其辱,还被曾劝阻过这门亲事的叔向奚落了一番。这样,我们完成了第一步基础工作——读文段,通文意。
(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子、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我们不妨一起来找找例题中的名代词,先把其中的一些断句工作完成。
(三)理解古文大意是抓关键实词,古文中的虚词也不能忽视了,因为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
1、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2、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看虚词,找位置。明确了这个规律,我们再接着完成我们的断句工作。
(四)实词虚词都在断句中派上了用场,那句式对我们有没有帮助呢?当然有。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这些固定句式,我们在断句时就要看清楚,千万别在不需要划斜线的地方去划条线哦,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都是我们断句的依据。
我把这一步总结为明语法,辨句式。我们例题中没有涉及到上述特殊句式,那我们就跳过去,接下去看方法。
(五)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呢,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如《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愚公移山》中“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我们来看看例题中,有没有这些结构。
明确: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它准确断句了,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明修辞,巧判断。
综合这些方法,我们最后来给例题准确完整地断句。断句结束,这段话的意思就更加清晰了。
四、牛刀小试
根据这几条方法,我们来尝试着为下面几句话断句。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2、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3、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介绍的文言文断句的几种方法,只能看作是断句时的注意之点,仅仅起辅助作用,并不是能否正确断句的决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古代汉语、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总的水平。而这些知识只能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古文断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就应该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这样断句能力才能提高。不过大家也不用怕,考试时由于时间限制,估计只会让我们断几句,不会很难。如果大家能按老师的建议去做,我想大家一定能顺利通过这一关。
六、布置作业。
第二篇:文言文断句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
——高考专题复习(教案)龙门中学
何第雄
试题演练
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2006年高考广东卷)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人哉
试题解析
完成这道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通读全段,理清文段的思路,把握内容的要点。例如,这个文段开头提出观点“交友之道难矣”;接着从“当意气相得时”与“至事变势穷”两个方面论述观点;然后递进“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引出对杜环事迹的评价。这样,就基本上掌握了本段大意,断句就有了保证。其次,要确定词在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语序句式。比如“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之间有较多的对称句式,“事变势穷”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短语,“至„„”即“到了„„时候”,故“至事变势穷”应该断开;“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中的“不能”后所带的是并列关系的宾语,则不可随意断开,这些文言对称结构的特点,都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仔细揣摩、自觉归纳并逐步形成语感才能掌握。第三,借助常用的虚词断句。如文段中的“难矣”、“多矣”、“养其亲乎”等带虚词的词语,就是断句的语言标志。
参考答案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人哉
考点分析
给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有否真正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小学”,指的就是学句读(学断句)。为什么要对“小”的方面学习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不能断句,就读不懂未断句的古书。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也可以成为判断文言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
解题思路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第四步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辅助我们断句。
考点演练
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2004年北京卷)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 马 无 故 亡 而 入 胡 人 皆 吊 之
② 其 马 将 胡 骏 马 而 归 人 皆 贺 之
③ 家 富 良 马 其 子 好 骑 堕 而 折 其 髀
④ 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近塞 之 人 死 者 十 九
⑤ 故 福 之 为 祸 祸 之 为 福 化 不 可 极 深 不 可 测 也
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2005年辽宁卷)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庄 宗 与 梁 军 夹 河 对 垒 一 日 郭 崇 韬 以 诸 校 伴 食 数 多 主 者 不 办 请 少 罢 减。
3、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①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按可诬一世之人
②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③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④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参考答案:
1、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2、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3、①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按可诬一世之人!”
②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①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③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④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第三篇: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节课属于2013年四川高考内容“古代诗文阅读”之“理解文本内容(包括断句、翻译)。主要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初步熟悉文言断句方法,明确文言断句步骤。
二、方法与过程:运用归纳、交流、探究等方法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及突破】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突破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语段中找寻文言断句的规律,在练习中不断强化方法,最后归纳规律中的特殊现象,找盲点。【教学难点及突破】初步明确文言断句的步骤。
【突破的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迁移巩固—深入质疑。【教学资源】
1、《2013年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
2、配套学案
3、课件
4、相关高考试题 【教学时间、内容、过程】
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故事激趣
1、相传明代的书画家祝枝山,在某一年的除夕,应邀给一家财主写了一副对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财主看后大怒,当即告到县衙。公堂上祝枝山却说写的全是“吉庆之词”,财主听后越发怒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有这样的吉庆之词吗?”
祝枝山听了哈哈大笑,将那对联重新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难道不是吉庆之词?”。结果县令和财主闻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2、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理解为“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好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吗?”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还有答案: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二.明确学习目标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高考考点:阅读浅易的古诗文,理解文本内容(断句、翻译)本节课学习目标:归纳文言断句的方法,明确文言断句的步骤
三、高考链接,获取信息
回访高考题:2012年重庆卷(3分):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行之/以蓄成其得。-----翻译:人要蕴蓄才德,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古圣先贤的言、行才能成其大。从圣贤伟大的事迹,以观其利用之道;藉圣贤不朽的言论,以求其立言之意。默识古圣先贤的言行而实得之,并融会贯通,以蓄成其善德。
学生讲断句的依据,师解析:这里有虚词、句式
(1)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断句时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而”“以”等字。
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 “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四、自主做学案,自主探讨断句方法,师强调
板书:1.找主干 2.找虚词 3.找对引 4.找句式
5、找顶真 6.找排偶 7.找反复 8.找总分
五、课堂强化训练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并写出方法。
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答案点拨] 触忤:亦作“触迕”,迕,逆,不顺从。
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太宗曾罢朝/(语法结构-动宾)怒曰/(对话标志词)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句首标志-对象词)(对话标志词)谁触忤陛下/(句首标志-疑问代词)(帝曰/(对话标志词)岂过魏征/(句首标志-疑问代词)每廷争辱/我使常不自得/(句首标志-人称代词)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对话标志词)(句首标志-对象词)皇后何为若是/(句尾标志词-复音虚词)对曰/(对话标志词)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句首标志-疑问词)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进谏,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向太宗祝贺)。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要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2、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 [答案点拨] 臣闻齐桓公之郭/(语法结构-动宾)问父老曰/(对话标志语)郭何故亡/(疑问代词)曰/(对话标志语)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句尾标志词)公曰/(对话标志语)若子之言/乃贤君也/(句尾标志词)何至于亡/(句首标志-疑问代词)父老曰/(对话标志语)不然/(语法结构)郭君善善不能用/(修辞-对仗)恶恶不能去/所以亡(句首标志-复音虚词)(章法结构-分说总承)
翻译:我曾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当地百姓说:„郭国为什么会灭亡呢?‟百姓们说:„因为国君喜欢好人但是厌恶恶人的缘故。‟桓公说:„向你们所说,他是一个贤明的君王啊,怎么会被别人所灭呢?‟乡亲们说:„不是那样的,郭国国君喜欢好人但是不加以任用,厌恶恶人但不能除去他们,所以就亡国了。
3、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答案点拨]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修辞-对仗并列)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句首标志)(修辞-对仗并列)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句尾标志词)(分承总说)故以孝事君则忠/(句首标志)(修辞-对仗并列)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修辞-对仗并列)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句尾标志词)(分承总说)翻译:(孔子说:士人的孝道,包括爱敬,)就是要把爱敬父亲的爱心移来以爱母亲,那亲爱的心思,是一样的。再把爱敬父亲的敬心,移来以敬长官,那恭敬的态度,是一样的。所以爱敬的这个孝道,是相关联的,不过对母亲方面,偏重在爱,就取其爱。对长官方面,偏重在敬,就取其敬。爱敬并重的,还算是父亲。读书的子弟。初离学校和家庭,踏进社会,为国家服务,还未懂得公务的办理。若能以事亲之道,服从长官,竭尽心力,把公事办得好,这便是忠。对于同事方面,地位较高年龄较大的长者,以恭敬服从的态度处之,这便是顺。(如果这样,)那他的忠顺二字不会失掉,用以事奉其长官,自然他的禄位可以巩固。光先耀祖的祭祀,也可以保持久远,不至失掉,这就是士的孝道吧!
六、课后作业 步步高P119的“跟进练习”(1-3)板书设计
找方法 理步骤
1、找主干(名词)第一步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看虚词
第二步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3、察对话
第三步 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4、辨句式
第四步 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5、据修辞
6、依总分
课后教学自评:
自评指标自评等级 目标能体现新教学理念(“三维度”),全体学生达成度高。ABCD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教学反思:
第四篇: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
【授课时间】12月8日 【授课班级】高三A20班
【授课教师】宋全龙 【组长签字】
【教学目标】
一、明确文言文断句步骤,熟悉文言文断句方法。
二、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
三、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教学重点】明确文言文断句的步骤。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解题
文言文断句的概念
三、方法指津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3.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4.检验全文,通顺合理。学以致用:
(2016全国2卷)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四、合作探究:
1.找名词 2.找虚词 3.找对话标志4.找句式
5、找修辞
五、课堂练习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步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第三步 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第四步 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第五篇: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教学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
1.示例讲解; 2.课堂练习及订正; 3.以再练习形式巩固。【信息技术运用】
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高考题型感知
【2017全国高考语文I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016全国高考语文I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考点解析】这两道是高考中的文言文断句题,考查断句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断句要依据前后文的句意与基本的语法结构。
二、步骤总结
1.语感(通读文段,凭语感断,先易后难)2.大意(什么文体,什么内容,表达什么)3.标志(抓词语,观句式)4.检查(符合情理和语法规范)
5.可以不用一项一项断,而应该四项同时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快速断句。(一般有一或二处难区别,应从语法结构和句意上分析)
三、具体方法指津
(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 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例1】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答案】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
【小结方法1】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名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
(2)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一般前后不断开;若不带宾语,其后常可断开。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注意下列代词: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 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练一练】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答案】D 【解析】这句话中有名词“宰相李揆”“休烈”“国子祭酒”,动词“矜”“忌妒”“嫉”“奏”,句子的意思是宰相李揆因为休烈和自己同位而忌妒休烈,上奏将休烈放在比自己低的位置上。所以断句如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例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答案】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小结方法2】虚词断句法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1)句尾词: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哉、夫等后可断句。(2)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首时间词: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 断句。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 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练一练】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B.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C.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D.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答案】A 【例3】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答案】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小结方法3】对话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 “曰”“云”“言”“谓”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练一练】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布置作业】
完成《核按钮》断句部分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二课时
四、具体方法指津(续)
【例4】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答案】由是观之 / 无恻隐之心 / 非人也 / 无羞恶之心 / 非人也 / 无辞让之心 /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 / 非人也 / 恻隐之心 / 仁之端也 /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 辞让之心 / 礼之端也 / 是非之心 / 智之端也 / 人之有是四端也 / 犹其有四体也。
【小结方法4】特殊句式法
找出特殊句式(排比、反复、对偶,对称,对比,顶真及固定句式),根据规律,尝试断句。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常用固定句式有:
◆判断句式:“„者„ 也”,„ 者也等。
◆反问句式:不亦„ 乎、何„ 之有、安„ 哉(也)、孰与„ 乎、岂„ 哉、奈何„ 乎等。
◆固定结构:如„ 何,奈„ ?何,若„ ?何,得无„ 乎,无乃„ 乎,况„ 乎,何以„ 为,◆固定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练一练】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例5】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 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选自《贞观政要》)
【答案】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 / 晏子请数其罪云 / 尔养马而死 / 尔罪一也 / 使公以马杀人 / 百姓闻之 / 必怨吾君 / 尔罪二也 / 诸侯闻之 / 必轻吾国 / 尔罪三也 / 公乃释罪。
【小结方法5】根据总分关系断句
根据总分句、段知识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布置作业】
完成印发的强化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三课时
五、讲解订正核按钮断句部分练习。
六、讲解订正印发的强化练习。【布置作业】
1.完成《核按钮》断句部分练习。
2.自读必修2的《兰亭集序》,完成印发的练习。【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本课的目标有三个:
1、知道断句的重要性。
2、掌握课外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能给简易的课外文言文断句。
3、感受汉语的趣味,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反思】
文言文断句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当然高考中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事实上降低了断句的难度。即便如此,断句对我们的同学来说也非易事。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的基本思路是“以例归纳方法,以练发展能力”。习课的特点是练习量比较大,从练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断句能力有了提高。
应当承认,不少练习题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如何让后进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后的课堂应当更加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如果他们都学好了,课堂的效果就好了。
教学实际中补充了断句的一条根本原则:一套主谓宾结构断一句。这条根本原则要求学生对语法基本知识有比较好的掌握,文意理解能力也不能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