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威家镇2011年文化工作总结
威家镇2011年文化工作总结
我镇文化工作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局委业务指导下,在全体同志努力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秉承传承和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我镇文化事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回顾总结如下:
1、春节期间,组织各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元宵节期间开展了灯节汇演活动,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2、为满足农民读书、阅读、学习,提高科普及创业技能,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我们已完成威家、新华、星德、积余、九星、威家综合文化站6个村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100%覆盖率。已完成威家社区农家书屋立项申报工作。
3、集中治理营业性棋牌娱乐场所成效明显。今年,我们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按照取缔非法、加强监管的要求,认真落实《九江市营业性棋牌室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我镇营业性棋牌室娱乐场所经营秩序,查处和打击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治理好棋牌娱乐文化市场,建立规范健康的棋牌娱乐文化环境。
4、努力搜集材料,为《庐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志》编纂工作相关资料。为了做好我镇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完成《庐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志》的编纂工作,向《九江市地方志》和《九江市文化新闻出版志》提供详实有价值素材,展望威家镇风貌。威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编纂工作小组,抽调专人具体负责实施,设立专项经费,整体推进编织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圆满完成。
一年来,我镇文化工作在上级文化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将继续以建设文化强镇为己任,再接再厉,为建设和谐威家贡献力量。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威家镇卫生工作总结(2011)
威家镇卫生工作总结
(2011)
本,我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庐山区《2011年卫生工作重点》,结合本院实际,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防疫保健工作
我院始终坚持贯彻党的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防保工作作为卫生院基本工作来抓,为完成计划免疫95%的达标任务,我院组织精兵强将下村到户,查漏补种,积极宣传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已经查漏补种精白破、A+C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共316针次,补发计免接种证51人次.共接诊病毒性肝炎、菌痢、肺结核、等法定传染病11例,都实行了网络直报。
保健工作,完成了各项报表,农村产妇的补助款发放,增补叶酸工作有序开展。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提高居民知晓率和服用率,共为95位孕产妇免费补服了叶酸。积极宣传国家儿童两病筛查免费治疗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送到了千家万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平稳 今年我镇新农合参合率超过95%,门诊统筹医疗试点工作继续在我镇试行,为把这项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院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制定相关制度,要求全体职工按政策办事,使新农合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便民化。今年(截止到11月30日),我院新农合住院患者为58人次,补偿报销3.8万元,并在病人出院的当天实行了直补,直补率100%。每月月初,把新农合住院病人报销情况在门诊显要位置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接诊新农合门诊病人526人次,补偿报销5101元。全年没有乱开新农合处方,套取新农合资金现象发生。积极探索,为明年门诊统筹工作在全区平稳铺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医政工作稳步推进
医政管理规范,所有人员凭证上岗,没有科室转租及公章、执业证外借等不良现象。
加强医务人员三基学习,坚持每月一次业务交流学习制度,要求每个职工对待本职工作必须做到“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卫生局安排的社区夜校、双卫网等培训,认真对待,必安排职工参加学习。另外安排程静同志到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乳腺红外线扫描技术3个月,已经学成归来,并在2011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选派张宇同志到九江市中医院进修学习门诊急救半年,任在进修学习之中。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规范临床安全用药,严格各项医疗操作规程,进一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疗防护制度等。使全体职工都把院感控制真正放在心上,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对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责任到人,严格毁形、消毒、回收的处理流程,避免危害社会。
四、医改工作不断深化
1、打破大锅饭,实施新的分配方案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筹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在全院推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职工的工资奖金和个人的工作成绩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形成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和竞争氛围。
成立以陶凯、邱秋、程静为绩效工资领导小组,负责绩效工资的考核和发放工作,已成功考核三期,有效地激励了全院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精神,都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2、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预防接种日这天,组织医务人员对0-3岁的儿童和孕产妇进行健康体检,以及采取发放宣传单(册),电话预约,上门回访宣传等多种形式告知服务对象,来我中心做免费健康体检,目前已经共免费为六类人群健康体检达2106人次。10月份,到小学和幼儿园,为270名4至6岁儿童进行了免费体检。对高血压,糖尿病等170名慢性病病人建立慢病档案并采取上门服务,电话回访,预约到服务中心体检等形式进行随访。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共到学校、敬老院、社区主办“春季传染病防治”,“接种疫苗,宝宝健康”,“帕金森病防治知识讲座”等活动6次,出版健康知识黑板报12期。
七、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设想
1、在建章立制的同时,职工对新的制度还不够理解,执行起来,打了折扣。下一步将利用晨会时间,加强制度学习。
2、近3年来,卫生院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明显增多,业务水平相对偏低,例如处方书写,病历书写就与规范有较大的差距。还需加大职工业务学习力度,继续选送1至2名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3、社区卫生服务中,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的随访工作力度不大,对重症精神病的管理,显得力不从心。设想与乡村医师联合管理慢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血糖试纸等耗材,乡村医师负责回访,也可送病人到中心体检。中心最后负责上网输入电子档案。
4、进一步改善病人就医环境和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加舒心、安心、省心、放心的诊疗服务,为职工提供温馨、舒适、方便的工作环境。
威家镇卫生办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镇文化工作总结
镇文化工作总结及计划
下面,我就**年文化站工作情况及下年文化工作安排
汇报如下:
一、加强村街文化大院建设 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
**年,在市文广新局、体育局等单位帮助下,**镇文化大院建设取得很大进步,今年全镇新建文化大院2个,即肖家堡村和东寨上村,正在建设当中的文化大
院一个,即辛立庄村;文化大院由各村村委专人负责管理维护。其中东寨上村投资50万元建设津港湾小区高标准社区文化大院,建设文化活动室5间,室外建设高标准篮球场,安装健身器20套,可满足社区200户居民文化生活需要。肖家堡村投资40万元新建高标准篮球场1个,多功能活动室3间,通过向上级申请,获得体育局配发的乒乓球桌2个,篮球框1副。截至目前,**镇15个村街安装健身路径,15个村街建有文化大院,4个村街建有村民活动中心,全镇22个村街的农家书屋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实现100%全覆盖。
二、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创新活动形式
春节期间,我镇各文艺社团精心组织多台节庆文化活动,从大年初三至元宵节期间,**镇胜安、风云武术会、碌碡会、小车会、褚东戏剧团、二街京剧茶社、张家堡京剧同心社以及各村街舞蹈队、秧歌队等二十几个演出团体安排了武术表演、传统花会、戏剧歌舞等节目,受到群众欢迎。据统计,该镇**年春节期间文化演出达到100多场。另外褚东、禇西村、张家堡村等村街联合举办新年广场舞汇演,该镇炫舞飞扬舞蹈队、禇西秧歌队等6支队伍在张家堡村文化大院奉献精彩演出,吸引大批群众前来学习观赏。
**年,我镇新成立舞蹈队6个,其中肖家堡村成立秧歌会、高跷会、舞蹈队三个村街文化组织。国庆期间,我们组织了以“助力中国梦、厉行学习风”为主题的庆“十·一”知识竞赛活动。另外,我镇篮球运动具有一定群众基础,以褚东、禇西村篮球队为代表,他们经常代表**镇参加全市比赛。七一期间,**镇褚东村老年篮球队在全市“建峰装饰杯”中老年篮球比赛中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 申请**级非遗项目
**年,我镇获得霸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即胜安武术会、风云武术会、碌碡会、高跷会。今年4月份,**镇艺塑斋泥人成功申遗,成为**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镇拥有150多年的小庙音乐会被重新挖掘整理出来,该会的《大司槽》、《琵琶记》、《张公感子》等*多个曲目保留完整,市曲协领导也曾来该村专门为小庙音乐会录音谱曲。
四、积极申请扶持资金 解决活动资金匮乏问题
**年,我镇贝司克斯乐器公司获得市委宣传部拨发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7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全镇文化产业发展。**镇泥人产业主要集中在丁家堡和辛立庄两个村街,共6家泥人企业,我们帮助艺塑斋泥人厂成功申遗,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基层建设年帮扶村街,我镇小庙村和**村获得帮扶单位赠送的健身器械12套,图书120本。*月份,在市体育局大力支持下,肖家堡村、辛立庄村和南王堡村分别获得乒乓球桌2套,篮球框1套,体育健身器械12套。我镇获得市文广新局拨发文化专项资金38750元,褚东戏剧团获得价值3万元的戏剧伴奏乐器22件,小庙文化站配发桌子20把,椅子40把,很大程度上解决村街健身设备困乏和活动资金短缺的问题。
下年工作计划
2014年,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站的各项职能,鼓励文艺创作,提高服务水平,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使全镇的文化工作的取得新的突破。
一、加强基础建设、规范文化管理
积极申请上级资金支持、鼓励村街自筹,加强村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多功能厅、书刊预览室、培训教室、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和管理用房齐备,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等配套设施村村皆有的工作局面,规范工作人员的设备操作规程,减少文化设备磨损,及时更换和维护文化站文化服务设备。
二、健全文化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1、增加村街时政法制科普教育、文艺演出活动、扩大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广泛开展村街群众体育建身和文化娱乐活动。
2、认真做好农村书屋开放工作,开展群众读书读报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书屋及数字书屋借阅服务功能,增加文化共享工程开放时间。
3、协助上级文化行政部门,搜集整理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工作,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及监督工作。
三、加强业务学习培养村街骨干
加强**镇村街文化干部培养,积极发展农村文化工作人才,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积极吸纳农村、社会团体、企业、等兼职文化骨干,将文化服务惠及基层群众
第四篇:家文化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像什么?应该像家。
这个“家”是员工赖以生存的场所,阳光、绿色、快乐的“家”是员工安居乐业、成就梦想的摇篮,是大唐人幸福的港湾。
集团公司正在开展同心共建“阳光、绿色、快乐”的大唐家园,目的是让每名大唐员工都能享受快乐和幸福,实现自身价值。
共建“阳光、绿色、快乐”的大唐家园,首要的是“人和”。开展“家文化”建设,能给员工一种亲切的“家”意识,把干部员工凝聚在一起,形成干部员工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以企为家、爱企如家”的良好氛围。
如何建设家文化?笔者谈点认识:
首先,企业得像个家。在大唐耒阳发电厂,有一条家喻户晓的“家”理念:要职工以厂为家,这个厂得像个家;要职工爱厂如家,这个厂得值得爱。为此,该厂历届领导都把建“家”作为企业发展方略。一是抓企业发展。通过上规模、上水平,大力发展多种产业,为职工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解决这个“家”的深层次问题;二是抓环境改善。按照“绿化、美化、花化、亮化、净化”的原则,建成了湖南电力系统第一个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湖南省清洁文明工厂,通过建造集资房,为职工安居乐业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三是抓人才培养。设立岗位培训基金,鼓励职工自学,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通电视专用培训频道,《技术之窗》、《培训讲堂》、《文化走廊》、《百科知识》、《安全教室》、《黄金剧场》等10个栏目,24小时节目滚动播出,各项专业技能、计算机、工商管理、法律法规等现代化知识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普及,提升了职工素质,促进了人才的成长; 四是抓责任落实。从落实工作职责,推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作业和制度化实施入手,推行绩效考核,加强督查督办,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差距、产生压力、激发动力,构建“人企情感共融”、“人企责任共担”、“人企价值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每个企业都像耒阳发电厂一样把企业建成“家”,职工还能不安居乐业吗?
其次,领导要有“家长”的意识。这里说的“家长”,不是指“家长制”、“一言堂”,而是指各级领导要把职工当成自己的家庭成员一样呵护、关心,在生产和工作中体现层次管理,在生活中体现亲情和友情,使职工与领导有亲如一家的感受。要积极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完善职工帮扶机制,持续开展“送温暖”活动,如耒阳发电厂多年来坚持的“六必谈、四必访、一祝福”活动:职工违章违纪受处分、岗位变动、与同事发生纠纷、工作受到表彰奖励、业绩考核受到影响,家庭离异,领导主动与职工进行交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其情感帮助职工解除思想包袱、化解矛盾;遇生病住院、婚丧嫁娶、生育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组织人员上门探访,及时为职工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职工生日时一定要送上祝福,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
再次,员工要用心照料这个“家”。要把企业建设成一个真正的“家”,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像对待自己的小家一样,用心照料、用心维护。我们每个员工都应明白,企业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企业发展了,个人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和谐了,生活在这个“家”里的成员才会更舒心。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在一个濒临危机的小厂工作,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在那样的环境下,还能谈安居乐业吗?因此,作为大唐的员工,应以感恩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2010年,集团公司全面开展“双增双节、盈利攻坚”活动,为确保“盈利年”目标的实现,每一个员工都应尽职尽责,以本职工作小目标的完成确保集团公司大目标的实现。要认同“家”的文化。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培育和形成了“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人为本、和为贵、效为先”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等优秀理念,这是大唐员工的生命信仰和理念追求,是每一个员工心中的红灯,是共建大唐家园的情感纽带与共同价值取向。认同了“家”的文化,就能实现从“心的一致”到“行的一致”,共同建设大唐美好家园;要关心“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人渡过难关。只有这样,当某一天自己有困难时,大家才会伸出援助之手;要遵守“家”中的规矩。只要是这个“家”的成员,都应该遵守“家规”。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中的每一个成员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这个“家”才能有序发展;积极参与“家”里的各项活动。在干好本职、完成工作任务后,能在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第五篇:家文化
家文化知识概要
家文化知识概要之一:什么是家文化?说到家文化,有家长说这是个很虚的概念,也有的理解为家庭娱乐或者看书学习,其实,自人类社会有家庭之后,家文化就随之出现了。历史上有很多育人佳话,如“曾子杀猪”、“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国藩家训”、“傅雷家书”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不难从中看到,这些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都构建在打造良好家文化的基础上。正像战国时墨子所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教育的根本,就是家文化的传承和浸润。有这样一个故事:老父亲年龄大了,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很嫌弃他,不愿意伺候他,就做了一个独轮车,让儿子帮他把老父亲弄到独轮车上,然后推着老父亲准备扔到大山背后的深沟里。半路上,儿子说:“爸爸,你扔我爷爷的时候要小心点,千万不要连车子一起扔了。”他问:“为什么非要保留这个车子?”儿子回答:“等将来你老了,我扔你的时候,就再不需要重新做车子了。”他听完这话,心里咯噔一下。沉思了一会儿,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他怎样对待老父亲,他的儿子将来也会怎样对待他。想到这里,他赶紧掉头,把老父亲小心翼翼地推回家,搀扶到床上„„
家长是家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有的家长认为,文化是学出来的,送孩子上学校,又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每天督促孩子学习,其实不然,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个性和品质,再渊博的知识都是无用的。
以李双江为例。老年得子李天一,4岁师从名家学习钢琴,8岁开始学习书法,10岁加入了中国少年冰球队,先后就读中关村三小、人大附中,后留学美国,但与良好的学习背景对应的,却是骄横跋扈、触犯法律,结果被判入狱10年。
有学历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南怀瑾先生说:“文化是指会做人、会做事,一天书没读过,你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叫有文化,不会做人做事读到博士你也是文盲。” 当然,我们不能把子女的堕落和成功完全归于父母,但子女未成年时,父母言传身教而形成的家文化是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什么样的家文化,会塑造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决定了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谓“龙生龙,凤生凤”,重要的不是遗传基因,而是家文化的传承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是从观察和理解家长开始的。因为,他们距离家长最近,与家长接触最多。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声的榜样。家文化是由家庭的各种要素组成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表层文化,指可供家庭成员衣食住行的物化环境,比如家庭美化、室内装饰等等,也称之 为“器物文化”。
二是中层文化,比如家庭日常生活规范、家庭生活方式等。
三是深层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心理文化,是指凝聚家庭群体的内在情感机制,比如家庭成员的思想、情操、价值观念,以及爱情心理、道德心理等等。
从这几个层面来认识家文化就不难得出结论,其中每一个点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文化的表层、中层、深层结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作用于家庭教育,孩子则是通过成年人在家庭中营造的物质、行为、精神的氛围传承家文化、体现家文化。这样看来,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家文化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带动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理论百家争鸣,而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应当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十八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凝练,概括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完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为每个公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标准、提供了遵循。
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公民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分别提出了每个公民对国家、对工作、对社会、对他人应持的态度和应尽的责任。
每一个要求都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还原到每个生命个体的日常细节中去,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为孩子当好模范和表率,汲取正能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家文化知识概要之二:崇德
汉字的“德”字,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在德字的古字形中,两旁的双立人代表的是“道路”,中间是一只眼睛,它以象形的组合告诉人们,要做到有德,就应该睁大眼睛,认清道路,万不可误入歧途,丢弃德行。
在后来周初的钟鼎文里,“德”字下面又多了一颗“心”。这不是古人多此一举,而实在是独具匠心。它告诉人们走正道,不仅需要睁大眼睛,更应该用心去思考,去辨别,才能保持德行完美,无愧于心。一个“德”字的逐渐演化,凸显出中华民族对“德”的追求和深遂的思想含意。汉代的《说文解字》认为:古代的“德”字和“得”字是相通的,即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强调以德待人,德施于人,使众人得益;同时,也是一个修正自身,完善自我的过程。“德”字易写,立德不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团,乃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盛或衰,或起或落,或褒或贬,或笑或骂,都与“德”字相关。
中华美德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魅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表现,是指五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的总 和。这些优秀的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中华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华儿女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绳。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五大基本要素。“仁”最早出自《尚书》,指要有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是指“正义之气”,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
“礼”即“礼仪之规”,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等规矩,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
“智”即“智谋之力”,是指要具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的能力,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
“信”即“诚信之品”,是指要具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
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升华、丰富和发展的,新时期会赋予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容,从而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从混沌、朦胧到识事、明智,从仁人圣贤到普通百姓,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诚实守信”一直被当作一种“善德”,一种令人尊敬的高贵品质,受到社会的普遍推崇。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有显著的特征,一是博大精深、色彩纷呈,具有包容性;二是前源流水、源远流长,具有继承性;三是虚怀若谷、宽宏大度,具有开放性。
我们现在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某些内涵,都可以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2014 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如是说。家文化知识概要之三: 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句话出自《大学》。修身,排在第一位,是最基本的要求,涵盖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具体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古代读书人,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读“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为“六艺”。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北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明朝政治家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劝勉天下读书人,也曾激励过许多爱国志士为理想而奋斗。这副对联所在地是江苏东林书院。
修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并不是看了些圣贤书就成为圣人。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每一个人需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礼守义,才能实现真正的“修身”。
“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这句话,是南宋教育家陆九渊所说。意思是,倘若有廉耻感,则说明这个人尚有理性,倘若丧失了廉耻感,则说明这个人已失去理性。知耻,是道德的自觉。有羞耻心,人们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会于心不安。
时移世易,但古人的箴言未尝不是今人修身进德的一种有益镜鉴。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荣辱是荣誉和耻辱的合称。“荣”即荣誉,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褒扬,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在道德层面上的积极评价。“辱”即耻辱,是社会对某种行为的贬抑,是人的自我价值感或自尊受到损害时产生的耻辱感。
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以“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自勉,百余年后,总书记在农村插队时,曾给自己定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2014年“两会”期间,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第一条,就是“严以修身”。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这是 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又是价值观层面作风建设的新境界。目的是“时时自我反省体察,防止价值观扭曲,始终坚守道德阵地”,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历年讲话和文稿中,总书记多次引用古代典籍,强调修身、做人的问题。“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习近平《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典出:《礼记·中庸》
释义: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典出:《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释义: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能言语。如果不能言语,何以称为人?言语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表达承诺。如果言而无信,言语再多也没有意义。
“信”字由人和言组成。人是社会的动物,以言语沟通,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言语能传达信息,我们也在不断交流中了解彼此,表达信任。所以说,“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现实中,我们碰到不少人,好为浮言高论,却不能取信于人,不能落到实处,这些漂亮话越多,越是透支信任。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习近平在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典出:《国语·周语下》
释义: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人总是有种难以克服的惰性,包括行动和道德上的惰性。行动上的惰性如好逸恶劳、“拖延症”等等,如果能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总能大体上克服。但是如果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克服道德惰性,念念不忘护持一颗善心,便不容易了。人要舍恶从善,一是内心必须有强大的信念做“防护堤”,二是必须有良师益友互为提点。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典出:《墨子·修身》
释义: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这就是他们名扬天下的原因。
墨子是现实主义者,也是实干家。他说,言不在多,在于有无智慧,话不在漂亮,在于能 否洞悉本质。言语如果不能付诸行动,一切都等于零。现实中,有些人只有半瓶水的储量,却喜欢到处显摆,有些人一有成绩,便急于争功邀赏,相比那些实干者,品格高下,公道自在人心。所谓“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必然是少说多做的实干派。家文化知识概要之四:尚善
翻阅各种典籍,关于“善”的名言数不胜数,诸如“善人者,人亦善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而在这些名言的背后,更有无数前人的善举善行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本期,我们一起感受几位古人的尚“善”情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说的。在临死前,他最后留给刘禅的话,不是教导刘禅如何光复汉室,而只是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希望他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也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小与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却是绝对的。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恶也是恶。个人犯错误,往往是从并不起点的小事开始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虽小,但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从而腐蚀一个人的灵魂;坏事虽小,但要是人人都去做的话,就会酿成社会大错。
老子说:“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人人都在意小善的处理,这便是大风尚。“与人为善,善莫大焉”,这是曾子对人的劝慰。本意是汲取别人的优点,与他人同做善事。后来它的语意有了引申和发展,指的是以善意的态度对待和帮助他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上,“友善”被列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
而时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在一点一滴地灌输孩子以牙还牙的思想,而不是与人为善。这或许并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对还是错,因为这种思想大多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像有家长说的“以前我教孩子要与人为善,在幼儿园善待小朋友,与小朋友和睦相处,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都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可结果却是,别的小朋友都认为她好欺负,都觉得抢她的东西最容易。在幼儿园里孩子不敢说,就只好经常哭着回家跟妈妈说。”这种处境让家长被迫教孩子以牙还牙,孩子变强硬后,从此后再也不受欺负了。
还有的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总是问:“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呀?”一旦孩子与小朋友之间产生了矛盾,家长找老师、找对方家长,不依不饶。在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很多教育孩子以牙还牙的家长本身并不粗鲁,一部分还是“文化人”,可为什么还会教孩子“动粗”去解决问题呢?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造成的,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气。而“人善被人欺”的思想也让 家长们不愿意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这种以牙还牙的思想,刚开始或许真的让孩子锻炼了胆量、当了“英雄”。但是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很难把握好尺度,因此很容易酿成恶果。
那么是该教孩子“与人为善”,还是教他“以牙还牙”?如何把握好合适的“度”? 《家长学校教材》五年级第七课,以《“伙伴危机”真的来了?》为题,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原因,并给出了四点建议,教家长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第一,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空间,积极为孩子结交伙伴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注意培养孩子发表意见的能力,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判断事物,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择友过程中。
第二,教孩子自己解决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吵架了怎么办?被误会了怎么办?做了自己后悔的事怎么办?当孩子遇到这些问题时,也是他们学习解决办法的绝好机会。理性地给孩子分析整个事件,帮孩子出出主意,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又不容易把事情复杂化。
第三,教孩子学会赞美他人,微笑待人。一句普普通通的赞美之语,也许对别人是莫大的鼓舞与激励,从心里爱同学,赞美他们,能得到同学们更多的帮助。而一个友好的微笑,更是使人如沐春风,这样就算孩子长相平平,才智、口才一般,也会成为一个有亲和力的人、受欢迎的人。
第四,帮助孩子调节交往心态,学会理解和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要揪住不放,给别人改过的机会。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时,不要斤斤计较,必要时做些让步,当别人想法、做法和自己不一致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和理解,多顾及别人的感受。
如果您的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教材上还有大作业,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一做。家文化知识概要之五: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
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
儒家经典《孝经》集中地阐发了“孝”的思想,提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就是说是“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的最根本的品行。
孟子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就是要我们不仅尊敬自己的长辈,还要尊敬他人的长辈;不仅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爱护他人的孩子。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把《孝经》列为学校必修课程,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孝道与为官从政联 系起来。
元代学者郭居敬编录《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24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结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又称《二十四孝图》。
其中,“扇枕温衾”讲的是东汉时期黄香的故事。黄香九岁丧母,侍父极孝,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再让父亲休息。
成语里,有“乌鸦反哺”的故事。说乌鸦也懂得孝敬母亲,小时候,它受恩于母亲的哺育,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时,子女就衔回食物,喂到母亲的口中,一直到母亲终老为止。
还有“羊羔跪乳”的故事:在羊妈妈百般呵护下的小羊,对母亲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潸然泪下,“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
“孝”字字形是“老”与“子”的结合,这形象地表示,上辈的父母,应该抚养下辈的子女,下辈的子女,则要孝敬上辈的父母。
近年来,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但一些孩子尊重父母、关心他人的观念却在逐渐淡化。社会上出现了不工作靠父母供养的“啃老族”,依赖父母生活的“寄身族”,一些子女歧老、虐老、不赡养父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而父母生病时,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大,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我们惊觉,对孩子的孝心教育已迫在眉睫!
孩子的“孝心”,在家里该怎样培养呢?
身教重于言传。要想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多孝敬老人,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有孝心。
让孩子感受什么是“恩”。告诉孩子,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他的爱,不要觉得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给予生命和养育就是“恩”,孩子就会有义务感和责任感。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品尝到付出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家的责任感。
父母要学会向孩子“要”爱。孝道也要给机会才能学会。比如,身为母亲的你即将过生日了,你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快过生日了,你到时会给妈妈一个惊喜吗?”当孩子真为你做了什么时,你都要告诉孩子,这其实就是一种孝顺,你为孩子所做的事感到骄傲。
2012年,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等机构制定的新“24孝”行动标准发布,与传统的“24 孝”相比,新“24孝”贴近现实,充满着鲜活的时代元素,又不乏人文关怀与公民情怀。对照一下,你能做到几条?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家文化知识概要之六: 明礼
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规范,其中,有“明礼”一条。
前几年媒体上大声疾呼人们学说“谢谢”、“对不起”,并引经据典介绍西方如何女士优先之类。这些年新朋旧友相聚,常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是,如今的一些人怎么啦,随地吐痰,遇老弱病残不让座,见困难无助者不援手,三句话未完就粗声大气。这一切不由让人感慨频生。教养,即是教育、养成,这是人之为人的必修课。教养的结果,就集中体现在一个“礼”字上,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我国传统道德中也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教、礼貌、谦让、文明,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曰:“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周易》专设一卦曰“谦”卦,提倡为人须作“谦谦君子”。这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已成为国人的座右铭,历史上便有“信陵君礼贤下士”、“孔融让梨”等故事,妇孺皆知。
在我们的社会中,“礼”又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敬礼如仪”,是为“礼”。中国古代有“拱手礼”,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当代著名史学家邓拓说:“在我们看来,所谓礼就是规矩、准见、法度的意思”,在社会礼仪中,在待人接物时,在与人相处中,讲究礼貌,应视作全社会需一致遵行的规矩。在这里,“礼”与“理”又是一脉相通的。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常说“谢谢”、“对不起”,如此等等,应形成一种风尚,成为一种处世准则。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合“礼”的,也是合理的,是合社会前进之大“理”的。
说到社会前进,我们要认识到,今天呼唤“教养归来”、“礼教归来”,不应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古代文明中既成的“礼”教、“礼”仪,而应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比如西方的“女士优先”之礼,就是我们的传统“礼教”中所欠缺的,它闪耀着男女平等的现代文明之光;比如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西餐桌上的“礼教”,我们也需要“引进”。换言之,“洋教养”只要于我有用,则可采取“拿来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是有时代性的,我们的时代应有时代之礼,应有当下社会的文明礼仪,要融汇古今中外,将我们新时期下的“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新水平。
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就是说如果不懂得礼,就无法立足社会。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如果你我都彬彬有礼,有“教养”,有“风度”,那么,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就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