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3 10: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文化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文化汇报材料》。

第一篇:家文化汇报材料

克拉玛依第十中“家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汇报

多元和谐

自我超越

2015年9月20日

有爱的教育

如家的校园

——克拉玛依第10中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有利于师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近年来,我校坚持“有爱的教育,如家的校园”办学育人理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优化育人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校园“家”文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文化立校,明确发展共同愿景

第十中学自2004年承办区内初中班,从最初的一百多名学生,二十余位教师起步,十年来,发展到目前一千余名学生,一百多位教职工的规模。作为克拉玛依地区第一所区内初中班办班学校,起步最早,条件最为艰苦,设施相对落后,育人环境相对封闭,学校历届领导和老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坚守在三尺讲台,为新疆、内地高中班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克拉玛依、新疆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受地理环境、克拉玛依城市发展规划布局的限制,十年来,第十中学借住在技师培训学校的院落里,尽管办学成绩不斐,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与管理经验,但师生普遍缺乏归属感;优质生源的流失;教职工队伍中以校为家,敬业乐业的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甚至有部分教师产生了急于调入市区,不安心工作的心理;当前新疆严峻的反恐反分裂形势;这都是学校发展中的潜在危险。

2012年以来,随着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区内初中班的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大,克拉玛依技师培训学院的整体搬迁,新十中的整体规划,我校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学校的办学规模将由现在的一千余名在校生增加到二千五百名在校生。未来二三年内,学校也将迎来200余名以青年教师

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如何使师生们尽快融入新十中、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内初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如何凝聚人心,形成学校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面对困难与机遇,文化立校,其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且必要。第十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的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静下心来去挖掘那沉睡在历史中的学校文化,和老一辈十中人聊聊“三厂中学”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十年内初班办学的“拓荒者”们共同去回忆那些攻坚克难的历历往事,听一听十中学子遍布祖国各地,大江南北的动人事迹……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探求与实践,我们在认识上逐步厘清:在学校发展历程中,能够使领导集体一班人精诚团结,锐意不减;能够使一大批教职员工不离不弃,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来源于家庭那种肝胆同心、互助友爱、担当责任、共建家园的精神追求和纪律约束。学校最大的优势是多年积淀形成的因爱而聚、有家而安的“家文化”。

一提到家,一种温馨感便油然而生,在家里会感觉到特别的放松和舒适,成员之间可以“零距离”真诚沟通,人人都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家”是温馨的港湾,力量的源泉、发展的基础。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果一所学校能把校园营造的具有“家”的氛围,那便是理想的摇篮;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校园看成自己的家,那么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激情和动力将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每一位学生能把校园视为自己快乐的家,那么对他的健康成长、心智开发、人格塑造,乃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将是事半功倍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校园的内在凝聚力,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会激发起每个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共谋发展,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为此,我们把家的理念引入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温暖的校园氛围。

何谓“家文化”? “家”文化的核心就是爱,其内核就是责任,这是家文化的根:——责任让学校文化有生命、有深度;爱让学校教育有活力、有广度。

家文化的九大境界包括:实干起家、包容和家、忠心爱家、诚信传家、知识当家、创新发家、法度治家、修身齐家和报效国家。

实干起家:2004年就是二十几个有为青年靠责任感和实干精神搭起十中最早的“家”,经过10年的奋斗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包容和家:家和万事兴,我们经常提醒管理干部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要取长补短,不要老是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这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境界。未来学校的发展凝聚力尤为重要。在十中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无论是新学生还是老学生,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都能充满爱心,拆掉人为的壁垒,以一颗平常心携手同行。但是,包容不是纵容,包容是要设立底线的。

忠心爱家:师生对学校的忠心是交换得来的。学校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关注教师成长,设身处地为师生着想,赢得了全体教职员工自觉爱校如家,对学校忠心耿耿,无私奉献,并以高度的责任心敢于担当,精心维护自己物质和精神所依赖的快乐家园。我校大部分教师朴实真挚的语言、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正是他们忠诚于学校的最真实的流露。

诚信传家:诚信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一次诚信不是诚信,今天诚信、明天不诚信也不叫诚信,诚信需要积累。十中发展至今,始终坚持对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以诚信为处事原则。我们要打造如家的高品质学校就要靠诚信传承。

知识当家:知识就是力量。十中的领导班子更是把知识视如当家之本,工作中比专业技能,比学习能力,并在学校积极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创新发家:无论纵观还是横览十中的发展史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学校、甚至是每个教职员工实现价值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经验与本领,创新要弃旧,要做到空杯心态。但我们不要盲目搞形式,为了创新而搞创新。

法度治家: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治家就离不开家法。十中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仁治与法治共存,要设定红线与雷区。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确立统一的思想和行为的准绳,达到赏功罚过,言出行随,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管理结果。

修身齐家:修养自身品行是管理好家庭的前提。要想修养品性,必先端正思想;要端正思想,就要意念真诚;要想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真诚,心思才端正,才能修养品性,提高情商。继而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

报效国家:做好家文化是做好“小家”,办好学校就是报效“大家”。十中的今天依靠了国家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学校对党和政府有感恩之心,教师对学校有感恩之心,学生对学校、党和政府有感恩之心,这是家文化的最高境界和归属。

构建家文化,就是意在用家文化引导师生向往学校、向往教育、向往先进教育文化;情系彼此、情系学校、情系文明与发展;精神有向往不空虚、精神有情感不萎靡、精神有追求更具动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积极倡导并全方位实施家文化,未来三年,随着技师培训学院的搬迁,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将得到巨大的改善,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动全校师生去描绘“有爱的教育、如家的校园” 的共同愿景,凝情聚力,变革创新,共同把十中建设成师生心灵的栖所、施展才华的舞台、幸福和谐的家园。

这些建筑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发展点,对外可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博得公众的信赖,吸纳充足的教育资源,吸引优质的教师和学生;对内引

发师生员工的自豪感和驱动力,有利于提高凝聚力和形成团队共识和团队精神,并提升学校在办学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未来,我校以《克拉玛依市第十中学新三年发展规划》为纲领,集中精力,破解难题,在整体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拓展特色办学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五个方面寻求重大突破,坚持走“依法办校,以德治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质量立校,文化育校”之路。使学校在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魅力德育,优化师生生命状态

办学十年来,我们坚持以“爱”为核心,以“责任”为引领,加强师德建设;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情感教育”为台阶、以“方向教育”为路标的德育工作思路,持续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教育,突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这个“魂”,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引导学生树立四种意识(国家意识、中华民族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品德高尚、成绩优良的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期望,不负千千万万农牧民家长的期望。

但是,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困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而缺乏魅力又是德育没有实效的重要原因。我校经过尝试和探索,逐步构建起一种凸现实践性和自主性的新型德育框架体系,提高德育的魅力和实效。

为落实“魅力德育”,使德育能够吸引学生和发展学生,我校建构了三个德育工作系统,用生活教育思想、体验教育思想和主体教育思想作为理论支撑,实现学校德育的管理功能和学生发展功能的有机统一。

1、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我校建立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有效平台和机制,育自我教育之魂、植自我发展之根。自我管理自主

发展教育系统以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治管理体系为骨架,以“流动红旗先进班集体”建设为载体,通过全员德育落实反馈激励,完成学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实现学校的有序、和谐、稳定,推动“规范、和谐和学习型”班集体的形成。

三级学生自治管理体系是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各级学生干部运作。该管理体系中,年级学生自治管理组织是核心和枢纽,每个年级学生会由近百名学生干部组成,利用每个年级一栋独立小楼的优势,完成年级和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自管自育;充分发挥集体向功能,推动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处室管理功能,落实全员德育。

2、学生志愿服务系统。奉献、友爱、互助”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道德基础,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仁爱之心,我们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感恩教育、礼仪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为了能够实现全员参与,解决志愿服务的时间、基地、管理等冲突,把志愿服务的范围由原来的社会为主拓展到家庭(暑假)、班级、学校、社区(上学)和社会(暑假)五个层面,例如,我们把学校运动场、实验室、食堂、公共教室、辅助教室、校园草坪、宣传橱窗、体育场馆等划分为一百多个小的单位,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志愿服务活动的基地,相关的管理人员作为基地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的服务进行评价和管理。校内服务基地的建设成为学生爱心奉献的载体,几十名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这也成为了学校落实全员德育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奉献精神的教育,更是一种“以爱育爱“的教育。同学们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爱,在爱的奉献中传递爱,在爱的传递中学会爱。我们认为,爱的教育是学校最基础的教育,学生有了爱就会产生尊重、责任、诚信等一系列优良品质。

3、人生远足体验系统:在考试和升学仍然是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

准,安全问题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能否真正得到落实?这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此系统旨在把国家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课程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校本化。

远足体验课程根据远足的地域开发市内课程,每学期安排3—5个主题和线路。具体作法是,学校根据季节特点、学生的需求和课程设计的需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运用克拉玛依、祖国的大好风光、民族的悠久的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最直观、最直接地教育、感染、熏陶学生。明年暑假,我们还准备利用暑期开发省内外课程,与内高班、大学的学友亲密接触,通过远足,使学生“与名人对话”、“与历史握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在游历中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在交往中体验情感,发展友谊;在总结中感悟人生,提升人格。

通过“人生远足活动“,我们培养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造就了一批快乐成长的学生,创造了一种学校综合社会实践课的新的实现形式。我们还尝试组织了一些以人生远足活动为内容的主题团队会、主题年级会、主题班会和午间论坛,使人生远足活动成为教育的载体,使人生远足所承载的社会文化转化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人生远足”活动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家长喜欢,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一个品牌,已经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校自主建构的三个凸显实践性和自主性的德育工作系统,实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畅通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德育途径,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喜欢的德育和有魅力的德育。

这三个系统使学生更加喜欢德育、更加喜欢学校,更加喜欢学习,使学校德育逐步成为有魅力的德育。但是,学校德育仅有魅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实效。为此,我校从德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德育队伍建设机制改革入手,8 搭建了三个旨在提高德育管理效能的育人平台。

1、学部管理平台的打造

学校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管理效能。我校针对扩招后每个年级二十几个班的特点,精心打造学部管理平台。将党支部融入学部管理,设立学部主任,参加学校行政会和教育教学例会,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学部主任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负全责;通过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主线,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学工作主线,以年级学生会为核心的学生管理主线,自主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彻底解决教育教学两张皮问题和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学部管理平台打造,促进了学校专业管理重心下移,有利于年级独立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2、“四叶草”德育工作坊和德育智囊团的建立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队伍状况直接决定德育管理的效能,因此,我校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其中“四叶草”德育工作坊和德育智囊团的建立是两项重要举措。

我校班主任群体中青年教师比例大,优秀班主任经验分享有限,青年教师积累不足,专业发展有待提升,面对现状,我们经过思考与酝酿,从问题出发,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寻求到一种蕴含新意与诗意、具备实效与长效、散发活力与魅力的当代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德育工作坊——这在克拉玛依市还是首例。工作坊宗旨定位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四叶草是幸运的象征,四片叶子寓意:责任、希望、爱心和智慧。是教育的践行者,是班主任耕耘,努力,矢志不移的教育信念。它的成立将为我校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凝聚力量,帮助、协调、引领班主任工作,营造教师快乐成长,追求卓越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氛围,促进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推进我校德育团队专业成长;

班主任有新班主任和老班主任之分,有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没有经验的班主任之分,但是,没有类似于学科教师那样的二级、一级、高级和特级教师之分。学校按照一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推出几位老班主任、心理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组建一个属于本校特有的德育智囊团,为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出谋划策,一起引领德育基本方向,德育智囊团的实施,其根本任务在于运用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个人才能,解决一般班主任处理不了的棘手问题,或者为班主任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专业理论支持,提供可行方案。同时对于实施方案及时反馈,及时修正,以达到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三构建、二支撑”的德育工作框架系统正在落实着学校提出德育工作思路;正在促进着学生健康、充分、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正在践行着德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生活处处是德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于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它需要全体十中人共同的努力。我希望每一名内初班的孩子都能以“我是新疆人”为自豪,以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我希望通过我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全面发展、民汉兼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改攻坚,构建特色课堂文化

为了实现教学管理效能的最大化,我们结合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开发的教育管理软件。平台以学生和教师两个库为基础,关注学生成长和教师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学籍、成绩等信息建立学生的基础库,还包括试卷的分析,素质评价以及家校互动部分;教师管理部分通过收集整理教师的基本信息,综合教师日常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教师的基础信息库。依托这两个基础库数据,应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教育管理理念,准确分析出学生学习的进步状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同时能掌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情况,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多年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围绕展示目标、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概括总结、课堂反馈环节组织教学,是符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方式。尤其是民语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等,不仅有效提高了成绩,还发展了他们的自信心、普通话水平、表达能力。

我们认真归纳、总结“自主、互助、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有效做法,在初

一、初二年级继续积极推行“自主、互助、导学”教堂改革实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合作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重点是初一年级);结合各年级实际情况,对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建设、多元评价方面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定期收集教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课改建议,召开级部课改研讨会。

坚持领导对学科组、备课组联点制度,做到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落实随时听课、跟踪听课制度,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诊断,对薄弱学科进行重点督导,查找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对薄弱学科教师,新教师,毕业班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积极与教师探讨,指出改进教学的相关建议。

四、多元课程,展示学生个性风采

针对区内初中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牧区,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及当地办学环境的影响,学生兴趣、爱好几乎得不到培养的实际情况,学校认真整合体、艺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力要素及教师特长等,以体育、艺术课堂教学为主,社团活动为辅,积极探索体、艺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充分释放优势教学资源(学科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教师资源等)能量。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开设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绘画、书法、剪纸、合唱、舞蹈等校本课程,坚持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完善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学校体育、艺术社团。本学期,选

取篮球、民族舞蹈为试点,展示我校体育、艺术办学特色。结合区内初中班学情,开发学科教师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目前,全校共开设53门第二课堂课程。

五、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成长离不开成长平台,如何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以“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多元交流”、“专家引领”为抓手,进行12类平台建设,具体如下: ①构筑课题研究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问题即课题,解决问题;经验即课题,提升经验;瓶颈即课题,破解困惑。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借力课题研究,实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②立足课堂教学研究平台,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

(1)课堂教学研究周平台。我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教学研究周,青年教师通过在教学研究周备课、磨课、上课、点评、反思,业务水平迅速提高。参与的教师也受益匪浅。

(2)学校集体备课平台。各备课组在学期开始,召集学科组教师制定备课计划,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再召开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会,最后,主备教师根据各方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这种反复磨练的教学设计,保证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不断去思考、钻研,业务素质提升得到保障。

(3)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平台。各级各类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试金石,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剂,学校紧紧抓住这种宝贵机会提升青年教师水平。每次赛课,教研组全力以赴对赛课教师磨课指导,发挥团队的智慧。③建设多元交流平台,拓展青年教师视野。

12(1)25岁学友团平台。“25岁学友团”由全校2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自发组成,和学生一样,他们不仅制定了班规、发展目标,还设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和语文、数学、英语等课代表。“新教师进校第一年,一般都有老教师带教,一年之后“满师”,开始独立上课,但其实这个时候教师仍是不太成熟的,除了学校日常的教研活动,专业发展更多的要靠自己摸索。”他们在教学中碰到困难经常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且周期性的教学也容易使工作陷入模式化,外出听课、交流的机会对青年教师来说毕竟不多。学友团把各科老师聚在一起,可以相互借鉴各自的上课特色,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学友团开展活动最常采用的形式不同学科教师一起听课、评课,由于是学友关系,大家很少讲客套话,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意见或建议。没有行政命令,没有硬性任务,“25岁学友团”这个草根组织在教师中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强。

(2)教育教学研讨平台。定期承办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营造教育教学研究氛围,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展示的机会。

(3)参观学习的平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让青年教师走出去,亲历全国名校的学校文化,才能让他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注入新的血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校先后多次派青年教师赴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四川、河南、浙江等省内外学校参观学习,青年教师撰写学习心得120多篇,并把所学运用到班级管理和自己的教学之中。为了便于教师交流学习,学校与“上海七宝中学”结成友好学校。

(4)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平台。为了激发青年教师发展的内驱力,鼓励青年教师在业务成长的道路上互相竞争,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教学基本功大赛,并作为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一项制度。教学基本功大赛内容包括:教案、说课、上课、反思四个部分,35周岁青年教师必须参加,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并在校园网站、校刊进行宣传,比赛结果作为推荐参加上级部门有关比赛的重要依据。

④打造专家引领平台,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1)“专家报告”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作报告,让我校青年教师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名家,对话专家,聆听“大家”的教育思想,汲取名师的教育智慧,迅速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2)名师团队平台。我校现有三类教师教师

名。依托这些名师,把志趣相投,具有教育理想的青年教师组织在一起,在名师引领下,共同学习、研讨。

(3)师带徒平台。实施青蓝工程,打造师带徒平台,发挥各级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现有40多对结对师徒,年青教师在师傅的引领下迅速成长。我校近几年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都离不开师傅的悉心指导。

(4)青年教师部门任职平台。选拔一些青年教师到部门任职,让他们近距离学习,能全方位提升。在部门任职的青年教师,如果适合并愿意留在部门工作就地提拔。

学校特色建设的意义在于是否为学生发展服务,在第十中学,不同民族,不同学情的同学们多元融合,和睦相处,快乐成长。在“多元和谐,自我超越”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在打造“家文化”的品牌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一点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而特色发展之路是漫长的,艰辛的,心怀教育理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克拉玛依第十中学的特色发展仍然在路上!

第二篇:家文化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像什么?应该像家。

这个“家”是员工赖以生存的场所,阳光、绿色、快乐的“家”是员工安居乐业、成就梦想的摇篮,是大唐人幸福的港湾。

集团公司正在开展同心共建“阳光、绿色、快乐”的大唐家园,目的是让每名大唐员工都能享受快乐和幸福,实现自身价值。

共建“阳光、绿色、快乐”的大唐家园,首要的是“人和”。开展“家文化”建设,能给员工一种亲切的“家”意识,把干部员工凝聚在一起,形成干部员工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以企为家、爱企如家”的良好氛围。

如何建设家文化?笔者谈点认识:

首先,企业得像个家。在大唐耒阳发电厂,有一条家喻户晓的“家”理念:要职工以厂为家,这个厂得像个家;要职工爱厂如家,这个厂得值得爱。为此,该厂历届领导都把建“家”作为企业发展方略。一是抓企业发展。通过上规模、上水平,大力发展多种产业,为职工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解决这个“家”的深层次问题;二是抓环境改善。按照“绿化、美化、花化、亮化、净化”的原则,建成了湖南电力系统第一个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湖南省清洁文明工厂,通过建造集资房,为职工安居乐业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三是抓人才培养。设立岗位培训基金,鼓励职工自学,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通电视专用培训频道,《技术之窗》、《培训讲堂》、《文化走廊》、《百科知识》、《安全教室》、《黄金剧场》等10个栏目,24小时节目滚动播出,各项专业技能、计算机、工商管理、法律法规等现代化知识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普及,提升了职工素质,促进了人才的成长; 四是抓责任落实。从落实工作职责,推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作业和制度化实施入手,推行绩效考核,加强督查督办,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差距、产生压力、激发动力,构建“人企情感共融”、“人企责任共担”、“人企价值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每个企业都像耒阳发电厂一样把企业建成“家”,职工还能不安居乐业吗?

其次,领导要有“家长”的意识。这里说的“家长”,不是指“家长制”、“一言堂”,而是指各级领导要把职工当成自己的家庭成员一样呵护、关心,在生产和工作中体现层次管理,在生活中体现亲情和友情,使职工与领导有亲如一家的感受。要积极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完善职工帮扶机制,持续开展“送温暖”活动,如耒阳发电厂多年来坚持的“六必谈、四必访、一祝福”活动:职工违章违纪受处分、岗位变动、与同事发生纠纷、工作受到表彰奖励、业绩考核受到影响,家庭离异,领导主动与职工进行交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其情感帮助职工解除思想包袱、化解矛盾;遇生病住院、婚丧嫁娶、生育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组织人员上门探访,及时为职工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职工生日时一定要送上祝福,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

再次,员工要用心照料这个“家”。要把企业建设成一个真正的“家”,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像对待自己的小家一样,用心照料、用心维护。我们每个员工都应明白,企业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企业发展了,个人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和谐了,生活在这个“家”里的成员才会更舒心。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在一个濒临危机的小厂工作,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在那样的环境下,还能谈安居乐业吗?因此,作为大唐的员工,应以感恩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2010年,集团公司全面开展“双增双节、盈利攻坚”活动,为确保“盈利年”目标的实现,每一个员工都应尽职尽责,以本职工作小目标的完成确保集团公司大目标的实现。要认同“家”的文化。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培育和形成了“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人为本、和为贵、效为先”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等优秀理念,这是大唐员工的生命信仰和理念追求,是每一个员工心中的红灯,是共建大唐家园的情感纽带与共同价值取向。认同了“家”的文化,就能实现从“心的一致”到“行的一致”,共同建设大唐美好家园;要关心“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人渡过难关。只有这样,当某一天自己有困难时,大家才会伸出援助之手;要遵守“家”中的规矩。只要是这个“家”的成员,都应该遵守“家规”。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中的每一个成员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这个“家”才能有序发展;积极参与“家”里的各项活动。在干好本职、完成工作任务后,能在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第三篇:家文化

家文化知识概要

家文化知识概要之一:什么是家文化?说到家文化,有家长说这是个很虚的概念,也有的理解为家庭娱乐或者看书学习,其实,自人类社会有家庭之后,家文化就随之出现了。历史上有很多育人佳话,如“曾子杀猪”、“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国藩家训”、“傅雷家书”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不难从中看到,这些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都构建在打造良好家文化的基础上。正像战国时墨子所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教育的根本,就是家文化的传承和浸润。有这样一个故事:老父亲年龄大了,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很嫌弃他,不愿意伺候他,就做了一个独轮车,让儿子帮他把老父亲弄到独轮车上,然后推着老父亲准备扔到大山背后的深沟里。半路上,儿子说:“爸爸,你扔我爷爷的时候要小心点,千万不要连车子一起扔了。”他问:“为什么非要保留这个车子?”儿子回答:“等将来你老了,我扔你的时候,就再不需要重新做车子了。”他听完这话,心里咯噔一下。沉思了一会儿,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他怎样对待老父亲,他的儿子将来也会怎样对待他。想到这里,他赶紧掉头,把老父亲小心翼翼地推回家,搀扶到床上„„

家长是家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有的家长认为,文化是学出来的,送孩子上学校,又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每天督促孩子学习,其实不然,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个性和品质,再渊博的知识都是无用的。

以李双江为例。老年得子李天一,4岁师从名家学习钢琴,8岁开始学习书法,10岁加入了中国少年冰球队,先后就读中关村三小、人大附中,后留学美国,但与良好的学习背景对应的,却是骄横跋扈、触犯法律,结果被判入狱10年。

有学历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南怀瑾先生说:“文化是指会做人、会做事,一天书没读过,你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叫有文化,不会做人做事读到博士你也是文盲。” 当然,我们不能把子女的堕落和成功完全归于父母,但子女未成年时,父母言传身教而形成的家文化是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什么样的家文化,会塑造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决定了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谓“龙生龙,凤生凤”,重要的不是遗传基因,而是家文化的传承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是从观察和理解家长开始的。因为,他们距离家长最近,与家长接触最多。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声的榜样。家文化是由家庭的各种要素组成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表层文化,指可供家庭成员衣食住行的物化环境,比如家庭美化、室内装饰等等,也称之 为“器物文化”。

二是中层文化,比如家庭日常生活规范、家庭生活方式等。

三是深层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心理文化,是指凝聚家庭群体的内在情感机制,比如家庭成员的思想、情操、价值观念,以及爱情心理、道德心理等等。

从这几个层面来认识家文化就不难得出结论,其中每一个点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文化的表层、中层、深层结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作用于家庭教育,孩子则是通过成年人在家庭中营造的物质、行为、精神的氛围传承家文化、体现家文化。这样看来,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家文化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带动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理论百家争鸣,而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应当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十八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凝练,概括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完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为每个公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标准、提供了遵循。

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公民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分别提出了每个公民对国家、对工作、对社会、对他人应持的态度和应尽的责任。

每一个要求都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还原到每个生命个体的日常细节中去,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为孩子当好模范和表率,汲取正能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家文化知识概要之二:崇德

汉字的“德”字,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在德字的古字形中,两旁的双立人代表的是“道路”,中间是一只眼睛,它以象形的组合告诉人们,要做到有德,就应该睁大眼睛,认清道路,万不可误入歧途,丢弃德行。

在后来周初的钟鼎文里,“德”字下面又多了一颗“心”。这不是古人多此一举,而实在是独具匠心。它告诉人们走正道,不仅需要睁大眼睛,更应该用心去思考,去辨别,才能保持德行完美,无愧于心。一个“德”字的逐渐演化,凸显出中华民族对“德”的追求和深遂的思想含意。汉代的《说文解字》认为:古代的“德”字和“得”字是相通的,即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强调以德待人,德施于人,使众人得益;同时,也是一个修正自身,完善自我的过程。“德”字易写,立德不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团,乃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盛或衰,或起或落,或褒或贬,或笑或骂,都与“德”字相关。

中华美德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魅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表现,是指五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的总 和。这些优秀的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中华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华儿女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绳。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五大基本要素。“仁”最早出自《尚书》,指要有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是指“正义之气”,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

“礼”即“礼仪之规”,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等规矩,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

“智”即“智谋之力”,是指要具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的能力,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

“信”即“诚信之品”,是指要具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

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升华、丰富和发展的,新时期会赋予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容,从而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从混沌、朦胧到识事、明智,从仁人圣贤到普通百姓,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诚实守信”一直被当作一种“善德”,一种令人尊敬的高贵品质,受到社会的普遍推崇。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有显著的特征,一是博大精深、色彩纷呈,具有包容性;二是前源流水、源远流长,具有继承性;三是虚怀若谷、宽宏大度,具有开放性。

我们现在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某些内涵,都可以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2014 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如是说。家文化知识概要之三: 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句话出自《大学》。修身,排在第一位,是最基本的要求,涵盖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具体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古代读书人,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读“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为“六艺”。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北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明朝政治家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劝勉天下读书人,也曾激励过许多爱国志士为理想而奋斗。这副对联所在地是江苏东林书院。

修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并不是看了些圣贤书就成为圣人。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每一个人需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礼守义,才能实现真正的“修身”。

“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这句话,是南宋教育家陆九渊所说。意思是,倘若有廉耻感,则说明这个人尚有理性,倘若丧失了廉耻感,则说明这个人已失去理性。知耻,是道德的自觉。有羞耻心,人们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会于心不安。

时移世易,但古人的箴言未尝不是今人修身进德的一种有益镜鉴。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荣辱是荣誉和耻辱的合称。“荣”即荣誉,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褒扬,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在道德层面上的积极评价。“辱”即耻辱,是社会对某种行为的贬抑,是人的自我价值感或自尊受到损害时产生的耻辱感。

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以“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自勉,百余年后,总书记在农村插队时,曾给自己定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2014年“两会”期间,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第一条,就是“严以修身”。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这是 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又是价值观层面作风建设的新境界。目的是“时时自我反省体察,防止价值观扭曲,始终坚守道德阵地”,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历年讲话和文稿中,总书记多次引用古代典籍,强调修身、做人的问题。“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习近平《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典出:《礼记·中庸》

释义: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典出:《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释义: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能言语。如果不能言语,何以称为人?言语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表达承诺。如果言而无信,言语再多也没有意义。

“信”字由人和言组成。人是社会的动物,以言语沟通,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言语能传达信息,我们也在不断交流中了解彼此,表达信任。所以说,“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现实中,我们碰到不少人,好为浮言高论,却不能取信于人,不能落到实处,这些漂亮话越多,越是透支信任。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习近平在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典出:《国语·周语下》

释义: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人总是有种难以克服的惰性,包括行动和道德上的惰性。行动上的惰性如好逸恶劳、“拖延症”等等,如果能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总能大体上克服。但是如果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克服道德惰性,念念不忘护持一颗善心,便不容易了。人要舍恶从善,一是内心必须有强大的信念做“防护堤”,二是必须有良师益友互为提点。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典出:《墨子·修身》

释义: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这就是他们名扬天下的原因。

墨子是现实主义者,也是实干家。他说,言不在多,在于有无智慧,话不在漂亮,在于能 否洞悉本质。言语如果不能付诸行动,一切都等于零。现实中,有些人只有半瓶水的储量,却喜欢到处显摆,有些人一有成绩,便急于争功邀赏,相比那些实干者,品格高下,公道自在人心。所谓“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必然是少说多做的实干派。家文化知识概要之四:尚善

翻阅各种典籍,关于“善”的名言数不胜数,诸如“善人者,人亦善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而在这些名言的背后,更有无数前人的善举善行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本期,我们一起感受几位古人的尚“善”情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说的。在临死前,他最后留给刘禅的话,不是教导刘禅如何光复汉室,而只是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希望他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也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小与大是相对的,但善与恶却是绝对的。再小的善也是善,再小的恶也是恶。个人犯错误,往往是从并不起点的小事开始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虽小,但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从而腐蚀一个人的灵魂;坏事虽小,但要是人人都去做的话,就会酿成社会大错。

老子说:“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人人都在意小善的处理,这便是大风尚。“与人为善,善莫大焉”,这是曾子对人的劝慰。本意是汲取别人的优点,与他人同做善事。后来它的语意有了引申和发展,指的是以善意的态度对待和帮助他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上,“友善”被列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

而时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在一点一滴地灌输孩子以牙还牙的思想,而不是与人为善。这或许并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对还是错,因为这种思想大多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像有家长说的“以前我教孩子要与人为善,在幼儿园善待小朋友,与小朋友和睦相处,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都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可结果却是,别的小朋友都认为她好欺负,都觉得抢她的东西最容易。在幼儿园里孩子不敢说,就只好经常哭着回家跟妈妈说。”这种处境让家长被迫教孩子以牙还牙,孩子变强硬后,从此后再也不受欺负了。

还有的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总是问:“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呀?”一旦孩子与小朋友之间产生了矛盾,家长找老师、找对方家长,不依不饶。在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很多教育孩子以牙还牙的家长本身并不粗鲁,一部分还是“文化人”,可为什么还会教孩子“动粗”去解决问题呢?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造成的,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气。而“人善被人欺”的思想也让 家长们不愿意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这种以牙还牙的思想,刚开始或许真的让孩子锻炼了胆量、当了“英雄”。但是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很难把握好尺度,因此很容易酿成恶果。

那么是该教孩子“与人为善”,还是教他“以牙还牙”?如何把握好合适的“度”? 《家长学校教材》五年级第七课,以《“伙伴危机”真的来了?》为题,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原因,并给出了四点建议,教家长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第一,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空间,积极为孩子结交伙伴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注意培养孩子发表意见的能力,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判断事物,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择友过程中。

第二,教孩子自己解决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吵架了怎么办?被误会了怎么办?做了自己后悔的事怎么办?当孩子遇到这些问题时,也是他们学习解决办法的绝好机会。理性地给孩子分析整个事件,帮孩子出出主意,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又不容易把事情复杂化。

第三,教孩子学会赞美他人,微笑待人。一句普普通通的赞美之语,也许对别人是莫大的鼓舞与激励,从心里爱同学,赞美他们,能得到同学们更多的帮助。而一个友好的微笑,更是使人如沐春风,这样就算孩子长相平平,才智、口才一般,也会成为一个有亲和力的人、受欢迎的人。

第四,帮助孩子调节交往心态,学会理解和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要揪住不放,给别人改过的机会。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时,不要斤斤计较,必要时做些让步,当别人想法、做法和自己不一致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和理解,多顾及别人的感受。

如果您的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教材上还有大作业,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一做。家文化知识概要之五: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

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

儒家经典《孝经》集中地阐发了“孝”的思想,提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就是说是“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的最根本的品行。

孟子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就是要我们不仅尊敬自己的长辈,还要尊敬他人的长辈;不仅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爱护他人的孩子。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把《孝经》列为学校必修课程,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孝道与为官从政联 系起来。

元代学者郭居敬编录《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24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结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又称《二十四孝图》。

其中,“扇枕温衾”讲的是东汉时期黄香的故事。黄香九岁丧母,侍父极孝,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再让父亲休息。

成语里,有“乌鸦反哺”的故事。说乌鸦也懂得孝敬母亲,小时候,它受恩于母亲的哺育,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时,子女就衔回食物,喂到母亲的口中,一直到母亲终老为止。

还有“羊羔跪乳”的故事:在羊妈妈百般呵护下的小羊,对母亲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潸然泪下,“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

“孝”字字形是“老”与“子”的结合,这形象地表示,上辈的父母,应该抚养下辈的子女,下辈的子女,则要孝敬上辈的父母。

近年来,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但一些孩子尊重父母、关心他人的观念却在逐渐淡化。社会上出现了不工作靠父母供养的“啃老族”,依赖父母生活的“寄身族”,一些子女歧老、虐老、不赡养父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而父母生病时,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大,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我们惊觉,对孩子的孝心教育已迫在眉睫!

孩子的“孝心”,在家里该怎样培养呢?

身教重于言传。要想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多孝敬老人,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有孝心。

让孩子感受什么是“恩”。告诉孩子,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他的爱,不要觉得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给予生命和养育就是“恩”,孩子就会有义务感和责任感。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品尝到付出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家的责任感。

父母要学会向孩子“要”爱。孝道也要给机会才能学会。比如,身为母亲的你即将过生日了,你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快过生日了,你到时会给妈妈一个惊喜吗?”当孩子真为你做了什么时,你都要告诉孩子,这其实就是一种孝顺,你为孩子所做的事感到骄傲。

2012年,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等机构制定的新“24孝”行动标准发布,与传统的“24 孝”相比,新“24孝”贴近现实,充满着鲜活的时代元素,又不乏人文关怀与公民情怀。对照一下,你能做到几条?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家文化知识概要之六: 明礼

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规范,其中,有“明礼”一条。

前几年媒体上大声疾呼人们学说“谢谢”、“对不起”,并引经据典介绍西方如何女士优先之类。这些年新朋旧友相聚,常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是,如今的一些人怎么啦,随地吐痰,遇老弱病残不让座,见困难无助者不援手,三句话未完就粗声大气。这一切不由让人感慨频生。教养,即是教育、养成,这是人之为人的必修课。教养的结果,就集中体现在一个“礼”字上,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我国传统道德中也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教、礼貌、谦让、文明,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曰:“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周易》专设一卦曰“谦”卦,提倡为人须作“谦谦君子”。这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已成为国人的座右铭,历史上便有“信陵君礼贤下士”、“孔融让梨”等故事,妇孺皆知。

在我们的社会中,“礼”又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敬礼如仪”,是为“礼”。中国古代有“拱手礼”,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当代著名史学家邓拓说:“在我们看来,所谓礼就是规矩、准见、法度的意思”,在社会礼仪中,在待人接物时,在与人相处中,讲究礼貌,应视作全社会需一致遵行的规矩。在这里,“礼”与“理”又是一脉相通的。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常说“谢谢”、“对不起”,如此等等,应形成一种风尚,成为一种处世准则。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合“礼”的,也是合理的,是合社会前进之大“理”的。

说到社会前进,我们要认识到,今天呼唤“教养归来”、“礼教归来”,不应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古代文明中既成的“礼”教、“礼”仪,而应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比如西方的“女士优先”之礼,就是我们的传统“礼教”中所欠缺的,它闪耀着男女平等的现代文明之光;比如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西餐桌上的“礼教”,我们也需要“引进”。换言之,“洋教养”只要于我有用,则可采取“拿来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是有时代性的,我们的时代应有时代之礼,应有当下社会的文明礼仪,要融汇古今中外,将我们新时期下的“礼”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新水平。

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就是说如果不懂得礼,就无法立足社会。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如果你我都彬彬有礼,有“教养”,有“风度”,那么,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就为期不远了。

第四篇:家文化范文

围绕“家文化”做文章

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阳邑社区工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家作为建企业的根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强家、兴家、安家、聚家,提升了建家水平。创新教育,做提高技能的“引领者”。社区工会强化教育职能,从职工队伍建设入手,大力倡导科技攻关、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他们根据各工种岗位技能和技术标准要求,广泛开展“一日一题、一周一课、一月一考、一季一赛”活动,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读一本好书、开展一项技术攻关、撰写一篇论文、组织一项调研”活动,邀请专家来矿区授课,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打造科技型社区。他们还要求员工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争创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在2009年开展的计算机、职业技能、岗位安全、优质服务、写作通讯等8 个专业的职工培训中,共培训职工288 人次,有32%的员工参加了大专、本科学历教育,有28%的员工参加了各专业技师培训、学习和考试。此外,他们还加强了职业技能引领,实施职业技能带头人制度,以证定岗、以为定位、竞争上岗、以证(岗)定薪,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带头人和技术能手的示范作用,使更多的职业技能带头人和技术能手脱颖而出,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创新活动,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社区工会完善了宣传栏、书报栏、图书室、文体娱乐活动室,组建了业余文艺队等各种活动小组,成立了象棋、文学、文艺等8 个协会,发展会员190 多人,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在每年的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扭秧歌比赛、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焰火晚会等活动,营造出和谐的矿区特色文化。“ 三八”妇女节之际,他们专门组织召开“三八”女工座谈会,表彰先进女工工作者8 名、三八红旗手1 名,并在集团公司女子健美操比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一年来,社区工会坚持文化活动“全年有安排,月月有活动,大活动节日办,小活动不断线”,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

创新服务,做困难职工的“帮助者”。社区工会坚持做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每年组织开展“送温暖、一帮一”工程,确保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他们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300 多户,切实做到了困难职工家庭人口状况清楚、经济收入清楚、困难原因清楚、脱困条件清楚,并对困难职工实行了跟踪服务与动态管理。仅2009年就组织送温暖活动8次,发动干部职工捐款2.9 万元,帮助困难职工216 户,发放救济金4.9 万元,为128 户贫困职工减免房、电、水费6.98万元,落实“金秋助学”资金1.8 万元,为11户低保户申请了低保金3.12万元,免费办理了医疗保险,申请廉租房补贴6672元。通过为困难职工解难题、办好事、送温暖、送救助,落实“定人员、定资金、定职责、定措施”方案,做到走访慰问到位、补助发放到位、生活安排到位,切实解决了职工生活中的困难。

第五篇:绥化公司家文化汇报材料(2015-5-5)

承优良家风 促和谐发展

为建设团结奋进、平安温馨的家园而努

--绥化公司“家”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省公司:

根据会议安排,我把绥化分公司“家”文化建设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进行简要汇报。2015年我们绥化公司以省公司家文化建设要求为准则,立足“名品进万家”和“多卖一吨油”活动为起点,打造绥化公司“家”风;以责任心为目标,打造用心、细心服务的“家”训;以员工为中心,营造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家”规;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为依托,丰富“家”文化活动阵地,党员干部主动参加“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倾听员工 “家”声,分公司“家”文化建设蓬勃开展。

一、家文化建设活动开展情况

绥化公司家文化建设始终以省公司年初工作报告关于“家”文化工作安排表和家文化手册为指导,全力贯彻落实省公司“家”文化建设具体要求与共建“六个家”紧密结合:

一是“家”文化建设与共建“和谐之家”紧密结合。结合家文化建设要求,绥化公司成立了由办公室牵头,公司领导任组长的家文化推进小组,各部门负责人包干到站具体负责家文化硬件、软件的落实和推进工作。根据绥化公司工作工作安排,机关人员到加油站基层管理岗位轮岗工作,年初分公司抽调两名机关人员分别到绥华站、通庆站担任站长和记账员岗位,通过近

下载家文化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文化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文化概述

    家文化概述 “家文化”需被动地为企业所复制,而且复制的工程比较复杂,复制的过程也比较长,但却能给企业组织带来好运与幸福。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

    感受家文化

    感受企业家的文化 当整座城市的霓虹开始闪烁时候,人们又一次踏上了寻找各自安歇之地的归程。无论他们到达的是一床一桌一椅一人的斗室,还是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大宅,都无法抑......

    家文化复习资料

    家文化复习资料 家文化的概念:家文化主要是指体现在家庭关系上并且用于和睦家庭(家族)发展壮大家庭和绵延家庭的伦理体系和治家规范。 家乐园与家文化的渊源: 家文化对家乐园的......

    家校汇报材料

    深化家长学校机制 打造济川一小家校特色 济川一小家长学校现场会汇报材料 济川一小家长学校起步于2007年,2008年被评为营山县家长示范学校。学校秉承“让学生享受快乐童年、......

    娃哈哈集团“家”文化

    娃哈哈集团“家”文化 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业始于1987年,由宗庆后同志带领两位退休老师,靠借款14万元起家。作为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所属的一家校办企业,创业之初,以为学校提供......

    班组家文化规划

    班组“家”文化规划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家是一个包含浓烈情感的精神乐园。维修班为打造自己独特风格的家文化,营造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团结协作、宽松融洽的文化氛......

    宿舍文化家策划书

    甘 肃 政 法 学 院 首届魅力宿舍 活力秀活动策划书主办:中共********委员会学生工作部共青团********委员会********后勤总公司 承办:********学生会(宿舍管理委员会) 协办:各二......

    毛家文化课程

    韶山毛家饭店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教程 第一章饭 店 理 念 一、企业宗旨: 秉持稳健诚实 营造餐饮文化 奉献毛家爱心毛家口号: 毛家是我家 发展靠大家 全力以赴 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