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麦积区2010年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落实情况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6:1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麦积区2010年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落实情况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麦积区2010年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落实情况工作总结》。

第一篇:甘肃省麦积区2010年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落实情况工作总结

甘肃省麦积区2010年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落实情况

工作总结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出台并实施一年来,麦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认真落实扶持办法的各项任务措施,有力的推动了今年苹果产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全面开展了果品基地建设、新技术推广、贮藏保鲜库建设、果农培训、标准化生产等工作,截止目前,共到位苹果产业扶持资金750.08万元(其中:省农牧厅财政资金180万元;省扶贫资金30万元,省发改资金101万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助资金439.08万元)。

一、取得的成绩

(一)基地建设质高量大。基地建设工作是全区50项重点工作之一,区委、区政府按照“种植调结构、畜牧抓龙头、劳务建基地”的总体思路,为把我区打造成“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花牛苹果基地”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园、高质量服务、高水平管理,在甘泉、马跑泉、麦积、伯阳、元龙等12乡镇120个行政村新建花牛苹果基地10.18万亩,调苗570.08万株,每株苗木按1元补助,共补助资金570.08万元(其中:省扶贫资金30万元,省发改资金101万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助资金439.08万元)。

(二)幼园管理效果明显。近几年,全区以花牛苹果为主的基地建设速度迅猛,为了确保“建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对

-1-

幼园管理工作,早部署,早动手,春季共调运专用农膜60吨,结合树盘覆膜的特殊性,自行设计栽膜机械一台,保证了树盘膜张1.2×1.2米的规格,对南山基地去秋今春新建基地和三新阳地区苹果基地全部树盘覆膜,总计9.8万亩。对2-3年生的幼树,按照培养高光效自由纺锤形树体的要求,进行早春刻芽,以促使有利位置的枝条快速生产,抑制位置不好的枝条生长,减少营养成分的浪费,在夏季对1.2米以上的枝条进行拉枝整形,面积达到15万亩。

(三)果农培训扎实推进。为了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果农技术水平,一是加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技术提训的培训,今年前半年选派4名技术骨干在甘农大为期半年的培训;二是加大对苹果、葡萄主产区10万果农的培训,特邀国内著名葡萄栽培专家晁无疾教授为我区常年技术顾问,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20多人(次),果农4000多人(次),有效地解决了我区葡萄冻害及栽培中遇到疑难问题。今年6月,先后邀请著名苹果栽培专家汪景彦教授、著名贮藏保鲜专家修德仁研究员前来我区传经送宝,深入果品生产重点乡镇举办各类培训班4期,培训业务骨干和果农达到1570人(次),从根本上解决苹果生产和果品产后贮藏保鲜中遇到疑难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技术干部的业务水平,推动了我区果品产后处理的发展。在技术普及方面,我局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果树生长关键时间,积极开展课堂讲授、观看光盘、大媒体演示、实地指导等多种形

-2-

式进行果农培训,举办培训班200期,累计培训果农30000多人(次),印发资料2000余份,开展技术咨询服务11场次,使全区果树重点村组,户均有了一名懂技术的科技明白人。

(四)贮藏保鲜进一步扩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周年供应,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麦积区把果品贮藏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鼓励、支持果品营销企业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途径拓宽融资渠道,修建气调库2个,恒温库39个,简易库107个,土窑窖2400个。今年又建成了新建机械恒温贮藏保鲜库6座(麦积区东柯谷红彦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吨;天水全兴果业有限责任公司3000吨;天水伯林果业有限公司3000吨;天水新宇商贸有限责任公司5000吨;天水荣盛果品有限责任公司3000吨,天水嘉园果蔬有限公司10000吨),年增果品贮藏量2.5万吨,贮藏增值0.6亿元。共投资资金3400万元(其中:省农牧扶持资金70万元,公司自筹330万元)。同时,帮助天水精诚果品公司等12家龙头企业引进果品分选线12台,共投资720万元(其中:省财政补贴38万元,公司自筹682万元)。

(五)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共有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8家,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家,分别为天水市麦积区元柳梁果品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金民果品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东柯谷红彦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青咀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民

-3-

丰果业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百佳信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康晟园果品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新农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富园果品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丰源服务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海洋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天水市麦积区全利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我区四家合作社得到省扶持资金32万元。

(六)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区苹果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高新叠加技术的推广运用,全面实施花牛苹果的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开展了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国家级标准化果园创建;马跑泉镇新胜村、龙槐村,甘泉镇包沟村,中滩镇九龙山等四个省级苹果标准化果园的创建工作和山东威龙2万亩葡萄省级标准果园的建设。

二、存在问题

今年省上对苹果产业扶持力度大,资金雄厚,目前我区果品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与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果品生产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地建设缺乏资金

近年来,政府虽然在果品基地建设中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数量较少,我们大面积建园由于资金少,譬如果园上水工程、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果品产业

-4- 的快速发展。

(二)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我区苗木繁育体系严重滞后,仅有的两家苗木繁育企业基础条件薄弱、总体规模小,生产量不足100万株,约占年苗木需求量的40%。其余大部分育苗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苗木品种不纯正,导致农民栽植后需重新嫁接,延长了结果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老果园改造任务大

我区现有苹果面积20万亩,但近10万亩是近几年的新建果园,受益果园为老果园和富士苹果园,且大部分为衰老果园,要取得全面发展,需对老果园和富士苹果园做进一步的改造,需资金较多。

(四)冷藏冷链设施严重滞后

花牛苹果采后易发棉,常温下贮存时间短,要想进入高端果品市场,必须要有一套完整冷藏冷链设施。而我区现有冷库年贮藏能力仅有7万吨,目前贮藏保鲜已有问题,新植果园一旦结果,很难满足就近冷藏的需求,制约了我区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市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我们在果品市场上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大部分设施不完善,规模小,数量与基地规模不成比例,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同时,面对全国果品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区果品的龙头企业少,加工、保鲜、贮藏能力弱,除了长城果

-5-

汁厂外,一些鲜果购销企业举步为艰,小打小闹,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产业化程度低。

(六)技术培训工作较为滞后

近年来,每年有1万多户的农户新建果园,且大部分不懂作务、不会技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果农技术培训明显比较滞后,要想生产出优质高档果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需要在技术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三、建议

(一)加大对我区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20万果农培训资金扶持;苗木繁育体系建设;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省上将发改、扶贫、财政、林业、农业对苹果产业的扶持资金整合在一起,由归口部门统一管理,专项使用。

(三)省上应将苹果产业扶持资金划归果品产业部门,在申报项目时,由果业部门统一申报,减少多部门申报,减少推委扯皮,落空项目,落空扶持资金。

-6-

第二篇: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苹果产业是我省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了全面掌握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的成效,找准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关键环节,以便整合资金、重点扶持,加快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农牧厅(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省扶贫办等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陇南、天水、平凉、庆阳等苹果重点产区开展调研。通过现场查看规模化生产基地、果品交易批发市场、苗木繁育基地,种植大户、相关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与市县领导、业务部门、专业技术骨干、果农协会(果农专业合作组织)、企业代表广泛座谈交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对我省苹果产业的发展成效、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等有了全面了解,对下一步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和措施形成了初步意见。现报告如下:

一、苹果产业发展成效

(一)优势产区基本形成

苹果是我省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树种,全省14个市、州都有苹果栽培。2008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369.78万亩、产量164.14万吨、产值29.05亿元,分别占全省水果面积、产量、产值的59.86%、66.15%、71.07%(见附图

1、附图2)。其中,平凉、庆阳、天水、陇南4市322.79万亩(注:4市地方果业等业务部门统计面积为431.78万亩,其中,平凉117.30万亩、庆阳137.60万亩、天水119.72万亩、陇南57.16万亩,业务数据与统计数据有较大出入)、产量134.66万吨、产值23.84亿元,分别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产值的87.29%、82.04%、82.07%(见附表

1、附图3)。农业部确定的18个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306.59万亩、产量125.09万吨、产值22.14亿元(见附表

2、附图4),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产值的82.91%、76.21%和76.21%。从产区分布看,位于陇东南黄土高原的平凉、庆阳、天水、陇南(礼县、西和)是我省苹果主产区。该地域光热资源丰富、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危害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适宜苹果栽培,具备最适宜苹果种植的7项指标。生产的苹果以着色鲜艳、外形美观、肉质细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风味佳、耐贮运、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农业部划定的苹果优势产区。这一区域栽培面积大、产业基础好、产量高、品质好、效益显著,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全国西北黄土高原苹果重点产区。天水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平凉、庆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2008年苹果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27%和5.89 %,种植面积由2002年全国第6位,跃升到2008年第3位,仅次于陕西、山东两省。因新建果园面积大、苹果产量居全国第6位,与第5位相当。2003年农业部启动实施的第一轮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我省仅静宁、庆城两县,2008年第二轮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我省有18个县进入全国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2008年农业部在平凉、天水各建立一个国家级苹果试验站。由此可见,我省苹果产业在全国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

(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2008年全省苹果挂果面积210万亩,亩产值1384元;丰产期果园160万亩,亩产值1761元,分别比一般农作物平均亩产值高出900元和1400元,比较效益显著。从农民收入来看,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人均苹果收入为139.7元。其中,天水、平凉两市为445元和7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7%和30.2%。据业务部门统计,天水市苹果收入超过5万元的农户达2928户,平凉市达2150户,庆阳市达1530户。主产县静宁县2008年苹果产值达4亿元,农业人口人均苹果收入达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其中,苹果收入3万元以上的农户已突破8000户,5万元以上的农户1130户,10万元以上的农户18户,苹果面积、产值分别占全县农作物面积、产值的35.1%和60.7%。我省苹果由于品质优良,销售价格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国苹果产地收购价格最高的省份。苹果在全省农作物产值和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较快增长态势,已成为主产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从一些高产高效的典型看(见附表

3、附表4),苹果的增产增收潜力巨大。麦积区伯阳镇曹石村种植苹果园1800亩,占总耕地的76.7%,2008年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653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96%;秦安县莲花镇冯沟村种植苹果4000亩,占总耕地的75.9%,人均苹果收入496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94%;静宁县仁大乡高沟村种植苹果面积3443亩,占总耕地的78.5%,2007、2008年人均果品收入43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9%;泾川县飞云乡元朝村种植苹果1362亩,占总耕地的92.6%,2008年人均苹果收入459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4%;礼县永兴乡文家村种植苹果3700亩,占总耕地的81%,人均苹果收入475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7%。静宁县仁大乡南门村陈芳明家有0.9亩果园连续5年产量均稳定在3.5吨以上,收入每年在2万元以上,2007年高达2.8万元,折合亩收入高达3.1万元;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雷托胜家的1.5亩苹果园,连续多年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2007年高达3.5万元。全省苹果优势产区内,苹果亩收入万元以上的果园比比皆是,充分说明,苹果产业是高效产业,致富产业。

(三)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全省已建成1000吨级以上现代化果品气调库130座、500~1000吨级气调库578座、机械低温冷藏库220座、以土窑洞为主的各种简易贮藏果窖3.2万个,总贮藏能力达72万吨,占全省苹果产量的44%。静宁县已建成贮藏营销企业15家,500吨级以上气调库26座,果品总贮藏能力16万吨,占全县苹果产量的70%。其中,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在苹果主产区治平乡建设了贮藏能力达1.8万吨的气调库,2008年10月份以4元/公斤价格收购的苹果,贮藏至2009年5月份出售,每公斤价格上涨至10元,增值效益非常显著。

全省有各类苹果加工、包装、产后处理、苗木繁育等相关企业150多家。其中,有苹果浓缩果汁加工企业8家,浓缩果汁设计生产能力12万吨,可处理原料果80多万吨,生产的浓缩苹果汁95%出口;全省有自营出口权的果品企业16家,2007年直接出口苹果3.2万吨。2008年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但仍实现直接出口3.6万吨。建成果袋生产企业24家,年各类果袋生产能力26亿只;建成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清洗、消毒、分级、打蜡、包装等)生产线11条,年处理能力20万吨;有100亩以上苹果良种苗木繁育企业4家,苗木生产能力近千万株。还有苹果醋、苹果酒、苹果脆片等中小型加工企业9家,处于起步阶段。

全省建设中小型果品批发市场、产地交易市场60多处,年交易量约60多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35%左右。随着苹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 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四)品牌创建成效明显

我省天水“花牛苹果”、“平凉金果”等苹果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静宁苹果”、“泾龙”、“赤诚”、“陇蜜”、“董志塬”、“礼县苹果”、“秦安苹果”等一批苹果品牌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花牛苹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花牛”商标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并进入了甘肃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防伪系统,获准使用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用“产地质量合格”防伪标志;“平凉金果”先后取得了原产地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5项国家级认证,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静宁苹果”、“秦安苹果”均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创建、保护、认证工作对提升我省苹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规范市场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名优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历次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水果展览会等大型展会上,花牛苹果、平凉金果、庆阳红富士苹果等成了每次展会的一个亮点,以其独特优势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荣获一系列金奖和“奥运推荐果品”、“中华名果”等称号,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竞争力明显增强。

(五)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

苹果新优品种和以提质增效为主的先进实用技术、旱作栽培技术得到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标准化果园创建已经展开。全省先后制订发布无公害、绿色苹果和地理保护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等甘肃省地方标准21项。富士苹果全园全树果实套袋、元帅系苹果果形剂应用、果园生草与覆盖、高光效树形改造、高接换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穴贮肥水、滴灌、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等实用技术广泛应用。无公害、绿色标准化建园、“果草畜沼窖”生态果园建设推广,苹果GAP基地创建等开始推行,果农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地积极配合农业部启动的标准化果园创建活动,标准化果园建设已经起步。天水市围绕“花牛苹果”由省上发布甘肃省地方标准7项,在麦积区城郊南山建立起了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花牛苹果基地5.1万亩,水、路、林配套,其中3800亩连片山地果园配备滴灌设施,统一技术、标准化管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运作,起点高、发展态势好。2008年天水花牛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已列入了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平凉市率先探索苹果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创建与认证、果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工作,已认证苹果GAP示范基地5034亩,建成标准化基地32万亩,注册出口基地6万亩,建成绿色苹果原料基地60.4万亩。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从调研的情况看,近几年我省苹果主产区新建果园增速快,每年新增40~60万亩,苗木需求量在2500~3600万株。而我省果树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明显滞后,苗木供求矛盾突出。省内仅有的几家苗木繁育企业基础条件薄弱、总体规模较小,远不能满足新建果园对苗木需求。新建园所需苗木多从山东、陕西等省调入,品种混杂、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新建果园质量不高。部分农民为了确保品种质量,在栽植的第二年全部重新嫁接,无疑延长了结果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加之苗木繁育大量使用普通无性繁殖,病毒侵染退化比较严重,直接影响产量、品质和效益。

(二)技术培训明显滞后

苹果产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更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全省苹果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与先进实用技术、常规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不同步、不对称,技术培训明显滞后。技术掌握全面、生产管理精细的果农还不足10%。管理精细的果园能保持连年丰产稳产,实现优质高效,不论元帅系、富士系苹果盛果期果园亩产均在2.5吨以上,亩收入可达0.8~1万元,最高的可达3万元;而管理粗放的果园,单产和优质果率很低,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亩收入

一、两千元,甚至数百元。效益高低之差在几倍、十几倍。这既是不足,也是增产增收的潜力所在。

(三)产业体系还不完善

我省苹果产业链产中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极不配套,尤其是产后环节更为薄弱。从贮藏能力看,气调贮藏不到总产量的10%,冷链物流体系还是空白。就目前仅有的这些冷藏营销企业来看,由于受流动资金制约,不能实现满负荷贮藏,大部分果库以出租形式维持运营,调节鲜果均衡上市,实现增值的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出来。从苹果加工能力看,几家大型企业均为浓缩果汁加工企业,品种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大。同时,没有建立起果汁加工专用品种生产基地,均以等外果为原料,产品酸度不够,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虽然已有苹果醋、苹果脆片等加工厂,但这类企业实力不足,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从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看,采后经清洗、消毒、分级、打蜡、包装等严格处理的果品极少,特别是省内研发的纳米果蜡等新型保鲜产品的应用更少,仅有的产后处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分级包装上。

(四)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

全省苹果主产县、乡、村虽然创建了一些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但大多数合作组织基础条件差、覆盖范围小、服务领域窄、功能不健全、运作不灵活,缺乏体制和服务模式创新。同时,受资金困扰,多数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加之果品经纪人培训、认证工作滞后,导致果农与市场的有效联结机制不完善,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较弱,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实现产销有效对接。

(五)管理体制不顺,科技支撑能力弱

我省水果的归口管理渠道比较乱,有些市、县归农业部门,有些归林业部门,与国家统一归口农业部的管理体制不一致。管理渠道不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2003~2007全国苹果规划期,农业部仅苹果套袋技术推广经费达2.5亿元,陕西、山东等主产区都得到了近亿元的扶持,而我省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扶持。由于林业部门的主要职能重点是生态林建设,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环境绿化等,其技术力量是生态林建设方面的,难以适应苹果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苹果主产区科技力量不足、经费困难,队伍不稳,知识更新慢,技术和信息服务滞后。

另外,我省大部分苹果园为旱地果园,没有灌水条件,部分山地果园配制农药用水都很困难,田间道路状况较差,给生产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全省几乎所有苹果园均无防雹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稳定现有面积,适度扩大规模,加强果园管理、提升生产水平;加强营销,扩大出口、增加效益。从种苗抓起,建立规范的良种苗木繁育供应体系,优化品种结构,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现代栽培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果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丰产增收;加大保鲜贮藏设施建设,均衡上市,稳定价格,实现季产年销;加强新产品研发、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注重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全面提升苹果产业的组织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为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根据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全省苹果产业重点应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压减淘汰次适宜区苹果栽培,适度扩大优势产区生产规模。到2012年,全省苹果面积发展到450万亩,结果面积350万亩。苹果产量达到280万吨,产值达到80亿元。优质果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65%以上。鲜果出口达到15万吨,鲜果贮藏能力达到产量的60%以上,产后加工处理占总产量的30%。其中,18个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面积420万亩、产量250万吨,产值由2008年的22.14亿元增长到75亿元以上(见附表5),分别占全省面积、产量、产值的93%、89%和93.5%,农民收入实现翻番增长,由2008年的628元提高到2000元以上。

到2017年,全省苹果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重点是优化产业和品种结构,提质扩产增效。18个重点县苹果面积达到450万亩,平均亩产值力争达到3500元以上,年总产值超过150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苹果收入由2008年的628元提高到5000元,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

(三)战略定位于区域布局

1、战略定位:根据我省黄土高原区适宜苹果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经过5?8的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一流的出口苹果基地;把天水陇南建成全国最大的元帅系列红苹果生产基地,跻身全国苹果主产省前三位。

2、区域布局:平凉、庆阳列入国家优势区域规划的11个县区,原面、川台地等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重点发展富士系列鲜食苹果,重点推广惠民短枝、礼泉短富、烟富6号、宫崎短枝、长富2号、烟富10号、2001富士等新优品种;天水、陇南列入国家优势区域规划的7个县区,重点发展元帅系鲜食苹果,做大做优元帅基地,巩固“花牛”等优势品牌。重点推广阿斯、俄矮2号、瓦里短枝、天汪一号、首红、超首红、矮鲜等新优品种。在立地条件较次的区域,重点发展加工型高酸苹果,突出绿色生产,逐步创造条件,发展有机果汁。

四、主要措施与建议支持环节

根据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和目标任务,调研组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资金整合扶持力度、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力推动发展。

(一)加强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在天水、平凉、庆阳、陇南4个苹果主产市,每个市扶持建立1~2个500~1000亩规范化育苗基地,满足全省苹果产业发展新建果园的苗木供应。支持无病毒、矮化、半矮化砧木优质大苗繁育,缩短新建园进入结果期、丰产期年限;强化苹果苗木生产、销售许可证制度,实行定点生产、专业销售。

在4个主产市新建或改扩建规范化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5500亩,年产两年生优质苗木2500万株,三年生优质大苗500万株,基本满足全省80%以上新建苹果园苗木供给。每亩每年补贴1000万元,需550万元;对三年生优质大苗每株补贴0.5元,500万株需250万元,连续支持5年。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一是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与技术提高培训。委托省内外科研院校,对18个重点县每年选派3~4名专业技术干部脱产系统培训6个月,连续实施3年,共培训300名,每年100名,使每个县有15名以上专业技术带头人。每人补贴培训经费6000元,每年需60万元。

二是对苹果主产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通过3年的强力培训,培训果农技术员24万名,使优势产区5亩以上的种植户每户有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明白人。每年8万人,每人200元,需1600万元。同时加大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的学历培训,利用5年时间,委托省内中等、职业院校,系统培训主产区1500名具有果树栽培专业中专学历的青年果农,使每个苹果生产重点村有2~3名有专业学历的果园管理技术能手,让他们扎根当地,发展苹果生产,确保可持续发展。每人补贴1万元(培训两年),每年需500万元。

(三)扶持发展果农经合组织,提高苹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省上扶持发展功能全、服务好、规模大的苹果经合组织。一是在每个苹果生产专业村扶持建立一个果农经合组织,3年共建立180个,每年扶持60个,每个补贴10万元,需600万元。二是用三年在18个苹果重点县扶持创建苹果产销协会18个,每个补贴15万元,每年扶持6个需90万元。三是果品经纪人培训与认证每年补贴50万元。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 针对我省果品贮藏设施条件薄弱、仓储规模小和吞吐能力弱的实际,加快高效节能贮藏保鲜库和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培育壮大鲜果营销龙头企业。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18个苹果重点县贮藏能力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苹果产后处理量达到总产量的20%以上,缓解苹果采后鲜果集中销售的市场压力,均衡上市,周年供应,实现增效。一是支持保鲜贮藏库建设。利用3年时间,扶持建立5000吨以上气调贮藏库20座、1000吨级气调贮藏库30座、500吨级机械恒温贮藏库60座,新增果品贮藏能力20万吨。每千吨奖励20万元,每年安排1000万元。

二是支持加工企业。对果汁加工企业按实际加工原料果的数量给予奖励,每加工1万吨奖励15万元,每年需600万元。

三是用三年时间,在18个重点县扶持50条中小型清洗、分级、打蜡等苹果产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产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享受农机补贴。

四是扶持4个主产市苹果市场体系建设。每市各建立1个中型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每个补贴50万元,按2年建成计,每年需100万元。

(五)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由省农牧厅牵头,依托省农科院、省经作站、甘肃农大、天水果树所及产地果业局等单位的专家,聘请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岗位科学家担任顾问,组建甘肃省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围绕苹果产业化各个环节的科技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在重点产区建立试验站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收集、分析苹果产业国内外发展动态与信息,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一是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在加大河西走廊苹果蠹蛾防控力度的同时,加大中部及陇东南对苹果蠹蛾等重大检疫性病虫害的检疫、监测力度,18个优势产区县每县安排10万元,每年180万元。

二是支持标准化示范果园建设。在18个重点县创建100个规模在500亩以上的省级丰产高效示范园。每个果园补贴10万元,5年完成,每年20个需200万元。

三是组建甘肃省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导组,研究攻克一批关键性技术难题。围绕苹果脱毒优质大苗繁育、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营养诊断配方施肥、保肥节水与旱作高效栽培、创新型整形修剪、标准化GAP生产与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生态循环型果园建设、早实优质丰产现代化建园技术、机械化与简化栽培管理技术、生物与技术避灾减灾和工程抗灾等方面,列出10个优先研究攻关的技术课题,以省内科研院校、技术部门、科技企业为主,开展科研攻关,公开招标,择优组织实施。每项课题每年投资30万元,每年需300万元,连续支持3~5年。产业体系专家指导组每年安排技术指导、咨询、产业动态调研、科研试验等工作经费50万元。

(六)争取将我省列入国家苹果套袋补贴投资计划

农业部于2005年在全国启动实施了苹果套袋补贴项目,每亩补贴标准为200元,总体投资规模较大。虽经积极争取,但我省一直未列入农业部投资计划。要进一步加大申报争取力度,积极做好汇报,力争将我省列入全国苹果套袋补贴投资计划,加快推进苹果套袋技术的推广普及,提高果品优质率,大幅度增加效益。

(七)逐步理顺苹果管理渠道。借鉴陕西等省经验,建议省上组建(或加挂)专门的果业管理机构,逐步理顺苹果归口管理渠道,切实扭转因归口管理问题而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局面。目前,由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负责日常技术服务协调。联合调研组:

省产业化办公室:程浩明、李国良

省财政厅:谢

德、李敬元

省发改委: 郭延宁

省林厅:丁兴红

省扶贫办:王晓红

二00九年七月十七日

第三篇:三亚市加快兰花产业发展扶持办法

三亚市加快兰花产业发展扶持办法

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做大我市兰花产业,推动我市兰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在两年内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吸收本地劳动力达到70%以上的兰花企业,按其投资总额3%至5%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二条 在我市投资兰花生物组织培养的企业,按组培室面积和生产能力,给予扶持。新建兰花组培室一次性给予每平方米补贴600元。

第三条 在本市建立省级兰花重点实验室或兰花研究所、研究中心,按总投资的30%给予一次性扶持;达到国家级标准的,按总投资的40%给予一次性扶持。

第四条 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兰花示范基地,对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市级示范基地按总投资额的10%给予支持;省级示范基地按总投资额的15%给予支持;国家级示范基地按总投资额的20%给予支持。

第五条 鼓励科技创新、兰花新品种研发和引种及推广,对在国际上注册并对产业化发展起重大作用、市场前景广阔、成果转化能力强的新品种,每个品种奖励20万元。拥有国家或地方知名商标的兰花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享受我市有关优惠政策。

第六条 支持现代兰花生产企业建设大棚设施扩大生产规模,进行集约化生产。对建高档现代化温室(智能化温室,包括温室主体、覆盖系统、遮阳系统、降温系统、苗床系统、灌溉系统、电系统、控制系统等)建设标准达到800元/平方米以上(含800元/平方米),建设总体规模超过10000平方米的,一次性给予200元/平方米扶持;建设标准达到300元/平方米以上(含300元/平方米,包括温室主体、覆盖系统、苗床系统、灌溉系统、电系统、控制系统等),建设总体规模超过10000平方米的,一次性给予75元/平方米扶持;建设钢架棚标准达到60元/平方米以上(含60元/平方米,包括花棚主体、苗床系统、覆盖系统、灌溉系统、电系统等),建设总体规模超过20000平方米的,一次性给予20元/平方米扶持。

第七条 支持农村兰花专业合作社、农户建设大棚设施扩大兰花生产规模,进行集约化生产。建设钢架棚标准达到60元/平方米以上(含60元/平方米,包括花棚主体、苗床系统、覆盖系统、灌溉系统、电系统等),建设总体规模超过667平方米的,一次性予以60元/平方米扶持。

第八条 鼓励兰花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产业纵深发展。对改制准备上市的兰花企业,在改制阶段给予5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促其早日上市挂牌。

第九条 切实解决中小兰花企业贷款难问题。通过政府支持,担保公司跟进,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

第十条 对兰花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对引进国外专家和人才在交通费等方面给予奖励性补助。

第十一条 完善我市兰花流通体系,对新建现代化兰花冷藏物流中心、仓储加工中心、电子交易中心等项目,政策上给予优先立项和资金支持。加强航空运输调控,对兰花鲜活产品尤其在节假日期间给予优先安排舱位。

第十二条 支持兰花企业建设国际热带兰花拍卖市场,促进流通与国际接轨,面向港澳、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利用好海关的保税仓政策,以鲜切花为主,把三亚建成亚洲最大的热带兰花交易中心。

第十三条 支持兰花产业信息化建设。政府支持100万元,完善现有“热带兰花网(www.xiexiebang.com)”功能,使其成为农户、合作社、企业、科研单位、政府及其他中介机构等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成为国际热带兰花信息及网上交易中心。

第十四条 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放宽审批条件,支持兰花企业扩大出口,创建兰花出口基地,并积极配合为企业在种苗和兰花进出口通关等方面提供便捷。对出口型兰花基地给予扶持。

第十五条 加强对热带兰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检查与监督,建立许可证和认证制度。建立产地检疫体制,对按照标准化生产的兰花基地给予授牌,可申请免检。

第十六条 协助兰花企业办理森检手续,争取森检机构快速办结。

第十七条 实施兰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制。对从事兰花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研发推广的企业凡符合条件的,由科技部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市科技信息产业局对经过认定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并积极协助企业争取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项目支持。

第十八条 组建三亚市热带兰花产销协会,设立三亚市热带兰花产业发展基金。基金来源包括:市财政预算外每年安排1000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经批准从其它有关单位筹募的资金、基金收益、其他来源。三亚市热带兰花发展基金主要用途:三亚市热带兰花产销协会运作经费,兰花产业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创新科技(主要为新品种引进和育种)、海南野生资源保护、市场开发专项补贴、兰花合作社、兰花企业、种植兰花的农户和会员企业贷款贴息和其他无偿扶持支出。由三亚市财政局、出资单位、三亚市林业局和三亚市热带兰花产销协会组成三亚市热带兰花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该基金的审查,并报政府分管领导批准,方能使用。

第十九条 在本市投资和经营兰花产业,享受农业用电、用水优惠政策。

第二十条 鼓励和协助兰花企业在兰花育种研究、设施改良、节水设施配套、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等方面争取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立项和资金支持。

第二十一条 兰花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征用的土地,土地管理部门要优先考虑,快速审批。兰花企业的生产用电、用水、通讯要优先安排。

第二十二条 增加信贷投入,各级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金融部门,要将扶持兰花企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信贷规模上每年要有所增加。对兰花企业向农户收购兰花产品所需流动资金贷款要优先给予安排,应按不少于兰花企业上年销售额的20%核定当年贷款额度。贷款应重点保证生产经营旺季,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对兰花企业的贷款,应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按国家规定基准利率执行。国家下拨的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贷款也应重点扶持兰花企业。

第二十三条 支持兰花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政府帮助生产企业申报和完成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国际环保认证。

第二十四条 兰花企业管理人员在社会保险,继续教育、存档、子女入托、义务教育等方面,享受本市居民同等待遇。

第二十五条 鼓励兰花企业做大做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标准,每年评出规模大、效益好的兰花先进企业,予以表彰。

第二十六条 鼓励兰花产品深加工,对从事兰花加工的企业,在土地、资金、科研、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

第二十七条 支持兰花文化创意服务产业。对有助于提高现代兰花消费文化和艺术水平的创意服务企业,按照我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和适当奖励。

第二十八条 每年举办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促进产业发展,创三亚兰展品牌,并争取承办世界兰花博览会,扩大国际影响。

第二十九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企业需要在每年年底前,由兰花企业向市林业局提出本的扶持、奖励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经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条 以上政策不重复享受(含省、市两级),按高额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二○○八年九月十一日起执行,由市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文旅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

文旅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的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我区文化体育旅游创新发展,扶持文化体育旅游企业发展壮大,根据《》精神,结合我区文化体育旅游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区内登记注册、在区缴纳税收、在区从事文化体育旅游生产经营活动并纳入全区文体旅行业监管、统计的企事业单位,可申报本办法规定的扶持奖励。

第二章扶持奖励类别及方式

第三条培育新业态

(一)促进文旅与工业、农业、会展、体育、教育、科技、康养等产业融合,支持发展动漫、电竞、数字内容等创意产品,培育健康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在取得国家级、省级新业态称号或资质后,分别给予创建单位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

(二)支持有条件的文旅企业“走出去”,到境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主要客源地开拓市场。

对评定为国家文化旅游出口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评定为省文化旅游出口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三)对利用存量工业房产兴办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实施文创改造的,在文创项目正式投入营运后,给予一次性补助3万元。

(四)对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并正常报送数据1年以上的文体旅企业,首给予补助2万元,在规统计期间每给予补助1万元;

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5000万元、1000万元的文体旅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万元、1万元、0.5万元。

(五)对引进上亿元以上投资且建成营运的重大文体旅项目,给予一次性不超过10万元的宣传营销费。

(六)对支持文旅企业投资新建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且建成后实现年参观人数达到10万人次及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

对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项目申报省音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库,每入库一个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七)对新建生态环保示范旅游厕所的,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

对新建3A、2A、1A级旅游厕所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万元、2万元、1万元;对改扩建旅游厕所的,给予一次性补助0.5万元。所有旅游厕所必须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有专人管理、标识标牌齐全且内外环境卫生符合要求方可获得补助。

(八)对新申报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成功的单位或个体工商业者,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0.5万元;

对新获得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命名者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0.5万元、0.3万元、0.2万元。

第四条壮大龙头企业

(九)对承办国内外知名文体旅活动的文体旅企业,经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符合有关规格条件的,每个活动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补助。

(十)对承办由省市文旅部门、省市体育部门及区级层面主办的重大文体旅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每个活动给予一次性不超过5万元的补助。

(十一)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文体旅产业优秀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

第五条支持品牌创建

(十二)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

(十三)对新评定为国家5A、4A、3A级的景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

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景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20万元;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景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20万元。

(十四)对新评定为国家甲级、乙级、丙级的旅游民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4万元、2万元、1万元;

对新评定为省五星、四星、三星级的乡村酒店(农家乐),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

(十五)对参加由文旅主管部门或文旅行业协会主办的文旅商品(包装设计)比赛,对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参赛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对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参赛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对参加经文旅部门认定的相关技能比赛,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参赛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参赛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

(十六)对参加经体育部门认定的电子竞技比赛,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参赛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对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参赛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

(十七)对新评上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村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

对新评上天府旅游名宿、天府旅游名品、天府旅游名导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新评上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新评上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对新评上国家级、省级特色文旅街区(商圈)类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

(*)对全区发展较好、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的旅游股份合作社,按照发展程度和作用大小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至3万元。

(*)各旅游社、社会组织、团体组织游客、健身爱好者在开展旅游、徒步健身、骑行等活动,全年累计达2万人次、1万人次、0.5万人次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万元、1.5万元、0.5万元。

第五篇:贵阳市花卉产业发展优惠扶持办法

贵州省贵阳市

花卉产业发展优惠扶持管理办法

(2011年—2015年)

根据贵阳市花卉产业发展十数年的经验总结、基本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贵州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贵阳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贵州省贵阳市花卉产业招商引资办法》、原贵阳市农业局《贵阳市农业局种植养殖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和《贵阳市2011年花卉产业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等,为保证贵阳市花卉产业持续、健康、有序、良性和规范化管理,现制定发布《贵州省贵阳市花卉产业发展优惠扶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本办法为贵阳市农业委员会特色农业发展处对花卉产业的专项管理办法。包含优惠扶持办法、产业管理办法两个内容。

一、花卉产业扶持范围

本办法规定,凡是从国内外引进和本地优势植物开发的鲜切花(叶、枝、果枝)等鲜切类;居家、酒店、办公用多年生观花(叶、果)、盆景等盆栽类花卉;露地栽培的香花类观赏花木(优先选择桂花、栀子花、米兰、黄角兰、金银花、含笑、薰衣草、茉莉、夜来香、大马士革玫瑰等)等均属于花卉产业扶持的范围;凡是从事花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市场建设管理、花卉物流配送、园艺设施生产施工、际运作需要,结合当年政府、财政的临时指示和市级部门当年实施方案的具体修订等,给予应有补助;各类补助可以对照独立执行、也可综合项目实际,将多个补助联合执行。本办法对所有企业、种植大户、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均适用。

1、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基础设施指新建(含扩建)的标准大棚骨架、联栋大棚骨架、内部系统(补光、增温、降温、补湿、补气、滴灌、喷灌、活动苗床、内遮阳网、风机及智能温室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外部系统(压膜线、薄膜、外遮阳、卡槽、卡簧、卷膜杆、雨槽等)等的补助。市级补助在实行招投标后,以“先建后补”为主要的资金拨付形式,补助总预算的40%-50%。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维修,补助总预算的30%-40%。

建棚:插地单棚建棚、单膜连栋大棚、双膜连栋大棚、露地遮阴棚等建设市级补助40%,区级匹配20%,企业或种植大户自筹40%。区级匹配不能到位的,由企业或种植大户自筹。

喷滴灌:基地灌溉设施的喷灌、滴灌建设,市级补助40%,企业或种植大户自筹60%。

2、栽培种源种植补助

栽培种源指种子、种苗、种球。市级财政对首次引进种植的新品种种源、老品种在新基地首次种植、新品种在老基地种植时,实行种源单价补助40%的标准;老基地、老品种、重复种植、种苗更新的,市级财政资金不再补助。所有补助必须经过询价备案、成活率检查、部门颁发的证明、授牌,社会影响大、经济效益明显的,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0万㎡或露地栽培面积达到300亩及以上的基地;凡是以区县级为单位,将花卉产品整体申报得到品牌注册的;凡是开发本地野生优势植物资源,成功推广种植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0万㎡或露地栽培面积达到300亩及以上的均属于品牌创立的补助范围。市级财政资金一次性给予创建单位10万元的补助。

7、合作社创建补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花卉合作社的所在区县的花卉基地,健全相应的章程、制度、运作流程和标准并在全年完成所定销售目标至少80%、种植户效益好、深得信赖的合作社组织,在创建的1-2年内市级财政据实给予鲜切花(叶)类1元/扎,盆栽类、花木类按照种苗成本价给予10%-30%的补助。

8、科研课题研究补助

凡是区县级花卉管理部门在基地建设管理中,申报实施科研课题,解决了生产实际中的主要问题,形成了整套管理规程,种植的主要花卉苗木种类获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地方标准的,市级财政给予每套地方标准1万元的补助。

9、本地野生资源开发保护补助

凡是由单位、集体组织或个人,将我市野生、濒临、可观赏、适宜商品种植、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植物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推广种植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万㎡或露地栽培面积达到300亩及以上的,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市级财政给予每个种类5万元的补助。

具有重要意义,区(市)县对以下管理程序和要求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1、项目申报

根据《贵阳市农业局种植养殖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贵阳市2011年花卉产业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申报主体在每年开始申报下一年花卉发展项目时,首先要填写项目申报表并附项目建议书,报所辖区市县花卉管理部门,汇总后呈送市级花卉管理单位。

2、项目评审

市级花卉管理单位将各区市县上报的申报材料综合汇总并初步筛选后,组织专家予以评审,对初步通过评审的项目发回再次修改完善,确定可行的项目。

3、可行性方案

已经通过的申报项目,由企业再拟写项目可行性方案(必要时可以将申报和可行性两个材料一并写成),再次由区市县呈报市级管理部门,再组织专家、财政局、领导等进行审议,最终认定可行项目。

4、招标询价

被列为下一发展的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种苗采购上,所辖区市县要组织企业按照招投标程序和文字要求,进行招投标(或议标、邀标)和政府采购询价准备工作,得出正式结论。

5、实施方案

经过招投标和询价后的企业,需再次提交项目实施方案,由区市县一并报送给市级管理单位,等待批复。

6、项目批复

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拨付市级财政资金。

(3)拨付办法:项目实施单位在每个阶段完成或全部项目内容完成后7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区(县、市)业务主管部门提交资金拨付申请及项目进展的有关工作小结、工作总结、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摄录像、图片资料、财务支出报告及佐证、证明材料等,由区(县、市)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农委特色农业发展处。市特色农业发展处在7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给予拨付资金。

9、中期检查

项目执行到50%时,区市两级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中期现场检查。项目单位要准备好申请文件、自验收签字材料、区级检查签字材料、区级请示、批复文件、招标采购文件、询价纪要、材料清单、种苗清单、采购发票、工作图片、阶段小结等。市级检查组出具的中期检查报告将成为最终验收的组成材料之一。

10、检查验收

项目完成时,由区市县提交验收申请,市级主管部门组织市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项目验收。

11、专报报送

各区县市花卉主管部门,除跟踪监督项目执行的各个时期情况外,本区域内的花卉综合工作必须每周一报送《花卉专报》给市级花卉管理部门。屡次逾期报送、材料不真实、内容不全面的区县市花卉主管部门,在行业内予以通报并告知所辖区级分管领导,不能胜任工

延迟滞、数据不完整、领导把关不严的区县市花卉主管部门,在行业内予以通报并告知所辖区级分管领导,不能胜任工作的区县,市级管理部门停止下一年工作安排,直至整改完成。

七、附件

1、项目申报书格式

2、可行性方案格式

3、实施方案格式

4、农业部统计报表格式

5、花卉专报报送格式

6、五年规划格式

八、解释

1、种植大户:指包含省内外个体户、本地外地农户、大学生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等。

2、企业:指从事我市花卉产业所指定业务范围内的国内外企业,可以是集体、私营、合资、外资等类型的企业形式。

3、标准大棚:指长30米、宽6米、顶高2.5米、肩高1.5米,计180㎡的装配式简易插地钢架棚。

4、联栋大棚:指长62米、单跨宽8米、顶高3.5米、肩高2米,至少4个相连,计1984㎡的单膜或双膜钢架棚。

5、种类:指花卉植物的总名称。如:非洲菊、切花月季。

6、品种:指种类下的具体名称。如:非洲菊种类的“热带草原”、“大林88”等;切花月季种类的“卡罗拉”、“法国红”等。

下载甘肃省麦积区2010年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落实情况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麦积区2010年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落实情况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水市麦积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五篇)

    天水市麦积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13345”发展战略,按照“种植调结构、林果抓增效、畜牧扶龙头”的总体......

    密云2011年农村重点产业发展扶持办法

    密云县2011年农村重点产业发展扶持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201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密发〔2011〕5号),发挥农业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提高......

    盘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稿

    盘县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稿) “电商十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打造电子商务产业支撑载体,加快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发展,发挥......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心学校五五普法活动方案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心学校 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甘肃省《关于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

    20140310中关村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办法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营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良好的......

    祁东县2011-2015枣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5篇

    祁政办发[2011]8号文件 祁东县2011—2015年枣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 为切实加快全县枣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事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

    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凤凰小学工作总结

    凤凰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在紧张、忙碌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过去了。总的来说,本学期大家虽忙忙碌碌但也硕果累累。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校......

    西安国际港务区扶持发展千亿级电子商务产业暂行办法

    西安国际港务区扶持发展千亿级电子商务产业暂行办法 2016.6.28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