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意见强调社会协同http
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意见强调社会协同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9月20日00:27 中国经济周刊网
本刊主办“2011中国创新社会管理论坛”,政、商、学高端汇聚,共同探讨——
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如何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实习生 朱杉︱厦门报道
9月7日,由本刊主办的“2011中国创新社会管理论坛”在厦门举行,官员、专家、企业家汇聚一堂,从政策、理论、实践等方面探讨社会管理新路。
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正视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时不我待。中央其实早已做了周密的安排。
“完善社会管理”这一概念,最早出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
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
社会管理创新从政策层面实现大跨越,是在2011年。
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一词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而让“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中国政治事务中炙手可热的新名词,却是7月份刚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正式文件。因为没有对外公布,这份文件带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中央文件的四个关键词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获悉,今年7月,《意见》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并没有完全公开,仅限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才能看到。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该文件的内容其实就是将2月19日、20日胡锦涛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综合起来的一个政策性文件。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四句话: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在高小平看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主要是从民生的角度,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社会运行得更加和谐。
“社会协同”,首先是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政府要加强监管,让社会组织各自把责任承担起来。其次是发挥社区的作用。社区组织包括志愿者组织,以及基层街道社区、农村等。第三是政府的管理和社区的互动。要更多地发挥社区的作用,支持、引导社区进行包括养老等事业的发展。
“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管理是大家的事情,大家都要参与。“无论是民主党派,还是社会组织、基层社区,都要参与到社会管理里面来。”
高小平认为,中央如此重视和强调加强社会管理,主要源自社会深刻转型的大背景。“当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到一定时候,必然会触及到政治、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所以社会的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管理的方式、服务的水平也需要随着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与之相适应。”
TBK,社会管理创新样本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主动进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
在北京,应用物联网建智慧社区,老人可以享受上门服务。不久的将来,包括“虚拟养老院”在内的14种高科技服务功能会陆续走进寻常百姓家。此外,北京在就业、医疗、养老、低保、教育、邮政等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进行中。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年以来,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户籍制度等6个方面的改革,计划打破城乡樊篱,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厦门,TBK的建成,让厦门枋湖客运站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堪称社会管理创新的另一个样本。
据TBK创始人郑天送介绍,TBK的创新,“新”在它让客运与商业完美结合,在商业中融入文化元素,采取了温馨的机场模式,改变了过去人们对车站“脏、乱、差”的印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车站的印象。这种“客运+商业”的模式,在全国长途客运历史上算得上首家。
高小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TBK这种服务和创新的机制是社会管理逐渐从简单的就社会管理抓社会管理,向经济投资、社会和谐的共建、社区发展统筹推进的方向转变。
各地正通过“摸爬滚打”,在社会管理实践中进行全方位社会管理创新。
嘉宾
任玉岭 国务院参事
高小平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
杨宜勇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张世贤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胡仙芝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郑天送 TBK创始人
创新社会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任玉岭:我国作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社会管理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执政为民,关注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公正,实现、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这是中国具有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管理环境。
张世贤:创新社会管理从本质上说,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社会管理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从制度建设和执政措施上保证改革的成果为社会全体人民所共享。
胡仙芝:从内涵上看,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综合的创新系统,它包含着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包含着党委、政府、企业、社会机构以及公民个人等社会管理主体及参与主体的要素创新,包含着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也包含着社会管理格局的合理性变革。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不仅要包括社会管理的各个要素系统实现各自创新,更要关注相互之间的协作和互动,实现机制创新、综合创新及整体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政府如何作为?
高小平:一是通过财政,更多地用于公共事业,加强财力投入;二是政策调整,对政府提供的服务要有一些政策引导,让民间资本都参与到投资里面来;三是在社会稳定方面,政府也要推动社会矛盾的化解,使公众的诉求得到回应。
张世贤:首先,政府应该带头倡导社会管理的新理念。
其次,政府要带头改变公共管理中行政管理的衙门作风,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再次,政府要努力增加公共信息的透明度,不仅要公布“三公”支出,而且对于突发事件,要尽可能让老百姓知道事情的真相和原委,并及时发布处理的结果,不要让老百姓都变成“老不信”。
第四,要尽快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在社区和村民自治方面规范民主选举,强化公民参与,使基层管理者眼睛向下,真正为人民服务,赢得人民信赖。
最后,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减少对立情绪,惩治贪污腐败。
胡仙芝:作为社会管理的公共权力主体的政府,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
二要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建设。
三要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
四要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
五要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 企业如何作为?
高小平: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一是企业的生产不能唯利是图,要确保产品的质量,特别是与民生有关系的,如食品、服务性行业;二是企业要对周边负责,像文明城市建设、“门前三包”等与社会相关的事务,企业也要做好应做的事情。
胡仙芝:富士康的“11连跳”,康菲公司的漏油污染事故以及一些黑煤窑的责任事故屡屡发生不能杜绝,都显示了我们的一些企业在社会管理中的缺位和失范,需要我们创新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使企业的社会责任归位,使之回到社会管理有效的协同合作体系之中。
张世贤:如果说就业和税收是企业为社会管理的贡献还是分内之事,那么,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在社区建设方面的共享,则是企业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现代企业早已不是利润中心,而是各类利益相关者的综合体和组织形态。企业必须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做合格的企业公民。
郑天送: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社会协同,企业也承担着社会管理的社会责任。企业一定要自觉承担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环保责任、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以及对职工承担的安全责任、社会道义责任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所必须强调的,也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和个人该怎么做?
高小平:个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要提高自身素质,做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文明程度;积极参加一些社会组织,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还包括道德建设、家庭和睦的建设等。
张世贤: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各类社会关系更加紧密,各类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各类协会、学会、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各类报纸、网站、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在公开和披露社会信息,规范和引导社会群体,客观报道和公正处理群体事件等方面,都可以而且必须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增大社会管理和协调的难度。社会组织还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组织活动要信息公开,严防组织或组织内个人出现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措。
郑天送: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在信息社会中,塑造网络文明的社会新形态是创新管理的当务之急,个人不仅要做守法的合格公民,更要在网络传播时代为自己的言行所可能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负责,不能仅仅为发泄私愤置社会道德于不顾。个人所参与的任何社会组织和活动都要能够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社会和谐与进步。
胡仙芝:有效的社会管理,离不开社会协同,离不开公众参与。在这方面,我们更需要关注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管理一定要重视和强调公民自我管理的作用,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和必然要求。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公民的有机联合,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使各种社会组织有效地纳入到社会管理体系之中,并不断提高其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更好地成为社会管理的可靠保障。
创新社会管理,该如何协作?
任玉岭:第一,要加大群众对政府、对官员的监督。第二,要下大力气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从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来改善民生问题。第三是要把社会服务的重点向普通人转移。普通人占社会的绝对多数,他们几乎是所有不公平、不正义的承受者,只有把普通人的问题解决好,社会才能安定,社会才能和谐。
杨宜勇:社会管理创新要有新的价值,就是要将传统政府的“他治”和社会组织的“自治”,再加上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三者的“共治”,三江并流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管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高小平: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包括个人)要在社会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社会的运行不是孤立的,每一个要素都在里面发挥自己的作用。过去主要靠政府推动社会的建设,现在应该形成一种合力。
胡仙芝:要实现我国社会管理的有效运转,政府、企业、社区组织、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公民都要行动起来,加强联动,互相补位。这种合作互动当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有待于一系列合作机制的构建,如公民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信息反馈机制、科学决策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以及司法公平机制等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虚拟社会、网络社会等的媒体表达互动机制等。
张世贤:总体上,政府主要负责行政管理的职能,企业主要负责工商管理的职能,社会组织主要负责行业自律、信息沟通和社会协调职能。应该说,三方面结合就基本可以确保社会管理没有盲区,没有漏洞和空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管理中往往出现政府管企业的事,企业管社会的事,社会组织管政府的事,存在职能相互错位、相互交叉的现象。甚至有利可图大家都插手要管,无利而又需要承担责任的事情各方面都躲。我们现在必须在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厘清各自的权力职责和责任边界。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要到位,不要越位”,遇到责任边界不清的区域,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承担,强化社会责任。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竹委政法【2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时间步骤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高点定位再提升”的总基调,以实施社会建设“五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工作目标。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二、目标要求
1、创建学习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为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思想境界不高,疏于学习,知识储备不足,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对新事物接受慢、习惯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由机关党支部牵头,结合老龄工作本职业务特点,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以致用的良好机制和氛围,以创新的学习形式和方法,使学习成为机关干部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2、创建创新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小成即满,缺乏争创一流的内在动力和求稳怕乱、不敢大胆创新等问题,开展创建创新型机关活动。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结合创新工作,目前将围绕着全市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通过调研,摸清底子,理清思路,提出建议,为市委、市政府解决老龄化问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创建效能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工作标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开展创建效能型机关活动。要牢固树立效率第一、发展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强化观念、合作意识,在高效落实办党组的决策部署上下功夫,在想干事、会干事、快干事、干成事上作文章,形成工作协调、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工作局面。继续抓好老龄工作百分制考核工作,加强基层建设。
4、创建服务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公仆意识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宗旨观念、群众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紧紧围绕“一切为了老年人”的老龄工作宗旨,为方便老年人办证,在政务中心窗口和市老龄办办公室都可以随到随办,方便老年人办证。
5、创建廉洁型机关。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目标,针对少数干部党性不强、觉悟不高、纪律不严等问题,开展创建廉洁型机关活动。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引导机关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提倡廉政勤政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积极高尚的精神追求,讲正气、讲奉献,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以良好的修养、清廉的政风和务实的作风,树立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范围和方法步骤
参加活动的范围:老龄办机关全体人员。
按照总体部署,整个活动坚持把学习提高贯彻始终,把边查边改贯彻始终,把改革创新贯彻始终,把争先创优贯彻始终,分四个步骤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动员发动
1、成立组织。成立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安排,确保机关党员干部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和办党组的要求上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加强宣传。办活动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宣传栏、老龄网站等进行不间断地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整个活动期间,要向市各类媒体积极报送典型事例和新闻稿件,真正形成转变作风,争先进位的氛围,使活动成为大家关心、关注的亮点。
(二)对照标准,学习整改。
1、组织学习。认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中央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作风的重要论述,市委领导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外地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2、对照标准,查找问题。根据市直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在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落实。重点在以下方面查找问题:①思想境界方面。查找有无思想境界不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小成即满、甘居中游;对上级的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求真务实的思想树的不牢,说的多做的少、工作部署多、抓落实少;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争先进位意识不够强;公仆意识不强,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机关党员干部,思想落后于群众,落后于形势等方面问题。②改革创新方面。查找有无思想保守、墨守陈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畏难发愁、怨天尤人,办事凭经验、决策拍脑袋、习惯于用惯性思维思考问题;工作无创新、无思路,找不到办法,创不出经验,抓不出典型,平推平拥;怕字当头,瞻前顾后,怕得罪人,明知是错误的东西,不敢批评,好人主义,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工作办法少,路子不宽,抓不住关键,工作无生气、无特色等方面的问题。③工作效能方面。查找有无办事效率低、落实力度不够、抓而不实,有任务无措施、有布置无检查;工作讨价还价,用客观条件掩饰自己的主观不努力;习惯于当裁判员评头论足,不愿当运动员真抓实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严重的影响了党委、政府和工作部门的形象等方面的问题。④服务意识方面。查找有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打官腔、摆官架;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是积极地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本来应按政策立即办、马上办的事,找种种借口拖着不办,造成工作被动;公仆意识不强,无大局意识,热衷于利益个人化、权力部门化等方面的问题。⑤廉洁自律方面。查找有无执行纪律不严,上班晚来早走,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言行不规、举止不端、着装不整;自身要求不严,对明令禁止的问题搞变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方面的问题。查找问题的形式,一是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上下级机关的意见,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二是按专题、分层次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研讨会,查找问题,剖析根源。三是以 “老龄办机关与基层(村、社区)结对服务”活动为载体,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四是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3、认真整改,公开承诺。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写出查找的问题、整改的措施、努力的目标,并组织人人发言交流。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要将职责、承诺、工作目标在办机关显要位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督导,推树典型,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1、注重督导。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活动过程进行调度,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确保务求实效。
2、明察暗访。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明察暗访:①工作纪律情况;②中午戒酒情况;③服务情况;④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3、建章立制。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制定机关标准细则,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各项活动转为正常工作。
(四)检查考核,总结经验
每个干部职工都要对查找问题、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标准、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明确努力方向,形成书面材料,召开总结大会。集中活动结束后,将此项工作作为机关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创建内容,使办机关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
2、强化督导,严格检查。办领导要按照分工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搞好整个活动的组织、调度和指导,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典型宣传,及时掌握各阶段活动的进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认真抓好活动成果的验收,确保质量,务求实效。
3、注重结合,统筹兼顾。要注重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与强市名城工作结合起来,与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争做“泰山先锋”、创建文明机关结合起来。要按照市委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扎实搞好活动开展。要处理好开展活动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焕发出来的热情,推动当前各项老龄工作的开展,使整个活动真正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过程。
第三篇:发挥社会协同作用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
发挥社会协同作用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
翟主席在讲话中强调要全面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的认识。各级妇联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一要充分认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分别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强调引导社会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并在其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是党对妇联组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党交给妇联组织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妇女群众对妇联组织的新期待,也是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责。二要准确把握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定位。要按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维权为重、服务为先的理念,着眼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从自身职能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发挥好社会协同作用以及动员组织妇女群众参与的作用,努力做好发挥组织优势、体现妇联特色、务求妇女受益的事情,织妇女在参与发展中实现就业增收。按照巾帼增收倍增行动意见,着力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实,建立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联席会,开展试点工作,加强培训,力争在探索多元化担保方式、简化贷款流程、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有更大突破。为促进城乡妇女建功创优,市妇联将组织开展巾帼技能比武活动、家政服务员风采展示大赛、召开表彰大会、行业女性风采展示等巾帼建功2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妇女参与巾帼志愿服务。要以建组织、建队伍、建机制“三建”和组织网络化、服务品牌化、运行社会化“三化”为重点,着力构建妇联特色巾帼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规模化发展。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市创建一批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示范基地,树立一批志愿者典型,使志愿者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组织妇女参与和谐平安建设。要进一步深化和谐家庭创建,组织妇女积极参与文明社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创建和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建设,促进城乡文明程度提高。深化“平安家庭”创建,积极开展化解社会矛盾、服务流动人口、关爱特殊人群等活动,引导更多家庭做到“六防”、实现“六无”,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妇女安居乐业。做好家教“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召开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举办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进社区活动。三是发挥妇联组织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的协调作用。强化推进部门协调。加强与妇儿工委、“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
延伸妇联工作。举办全市优秀女干部能力提升研修班,鼓励妇联干部参加律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执业资格考试,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成为专业人才。增强基层妇联活力。重点加强“妇女之家”示范创建,全面整合资源,完善各项制度,年底评树首批市级示范“妇女之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不断增强基层妇女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作活力。抓好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换届结束后,各级妇联要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活力为重点,选好配强妇代会班子。推动符合条件的村妇代会进行换届,大力推进村妇代会主任和社区妇联主席100%进“两委”。进一步深化“女大学生村官成才支持行动”,帮助女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第四篇: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执政者的视野中,这个问题的提出,有两个维度,一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社会,二是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系统谋划治理的改善。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新老矛盾叠加交织,可以说,特定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其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举世罕有,史无前例。如何从现实的重重挑战中突围,实现社会管理与经济快速增长协调,开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境界?从总书记的讲话中,不难提炼出这么两个关键词:创新、民本。
所谓“创新”,就是社会管理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这其中,首先是理念的转变,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政府“包打天下”,到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从习惯“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
同时,也包括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在总书记关于抓好社会管理的8点意见中,讲的主要也是这方面的内容。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公共安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制等等,全方位地拓展了社会管理制度建设的视野,也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宏大框架。
从实践层面看,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涌现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流动人口、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等一大批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的创新经验、成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所谓“民本”,正如总书记指出的,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融群众工作和民生工作于一炉。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以人为本贴近群众,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总书记强调,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于一些干部走出GDP崇拜误区,注重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小平同志曾指出,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钢铁般的团结。近年来,从强调群众工作到加强社会管理,都一再表明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经济社会极大变革的环境里,时刻不忘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化解社会问题和矛盾,大力凝聚社会共识与合力,不断巩固和完善执政基础。
对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中国来说,只有社会管理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而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全社会才会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所以,中央重视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政策导向,是人民群众的新福音,是各级干部的新课题,更是中国发展的新契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民生问题,又是发展问题,既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又是党委政府的职责。当前,社会管理落后于经济发展,滞后于现实需要,不少矛盾和问题都出在这个领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须紧扣群众的最迫切要求,紧盯发展的最突出问题,紧抓管理的最薄弱环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民生问题,又是发展问题,既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又是党委政府的职责。当前,社会管理落后于经济发展,滞后于现实需要,不少矛盾和问题都出在这个领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3-
失业率稳定在3.6%;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日益提高;积极发展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惠及广大农民的农村“三区”联动发展战略;城市拆迁平稳有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年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为城乡无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大力帮扶困难群体,1018户三类困难企业的56万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等等。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惠及民生的社会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各项民心工程,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夯实基层基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
基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安则全局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基础工作做扎实,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理顺群众思想情绪,及时化解各类矛盾,才能为实现社会长期和谐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根基。它们广泛分布于社会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责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班子、健全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中央明确要求,乡镇、街道工作的重心要转移到社会管理上来,建立综合性服务和矛盾调处平台,充分发挥服务群众需求、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维护和谐稳定的根基在社区,社会管理的重心也应放在社区。人们可以自由择业、自主创业,不断地变换工作,但总要有一个工作场所,总要在某一个社区立足。要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与驻社区单位和物业管理机构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体系,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生活共同体。彻底改变矛盾发生在块上、权力配置在条上以及有权管的看不见、看得见的没权管的状况,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把能下放的职权下放到街道,使其有职有权。所有驻区组织都要到社区报到,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社区建设,所有设施都要向社区有序开放,人力、财力要向社区倾斜,让基层组织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
切实加强基础工作,需要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机制,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当前应抓好的基础工作包括: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完善人口管理和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企业特别是非公经济组织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对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分类发展、分类监督的机制;建立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联合管理机制;建立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实施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基础性工程;等等。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一旦出现问题基层组织能靠得住、拉得出、化得了、稳得住。
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证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干部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经济也好,管理社会也好,都需要干部去组织推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责任。党风正才能民风好,领导干部作风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
干部作风犹如一面镜子,既照出个人形象,又折射党风和社会风气。因此,每个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应当认识到,只有具备良好作风,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才能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共建和谐的强大力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政治立场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二是牢记根本宗旨。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入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带着真情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做到克己自律。克己自律是一种自身修养,也是一种境界。能够做到克己自律,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对自己名誉、形象的珍惜,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引领。应讲操守、重品行,明辨事非、克己慎行,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秉公用权、勤政为民,既要干事又要干净。严守组织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公道正派、规规矩矩。
第五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
2011年7月份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该文件的内容是将2月19日、20日胡锦涛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和会议内容综合起来的一个政策性文件。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四句话: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正式文件。因为没有对外公布,这份文件带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
二、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总结推广我国社会管理成功经 1 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创新。
五、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六、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