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基础 科学规划 强化管理 全力打造醒民教育品牌
夯实基础 科学规划 强化管理 全力打造醒民教育品牌
——醒民镇教育2012年春季学期工作总结
2012年春季学期醒民中学在省教育厅安全稳定处、县教科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相关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三个建设年”和 “四帮四促”活动为抓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为主线,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原则,认真抓好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上了新台阶。
一、以师兴教,德才并举,锻造师资队伍
一是全镇各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典型、比先进、争贡献”以及“育人为本,爱岗敬业,面向全体,展高尚师魂”等主题教育。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师德规范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组织由教师、学生参加的对教师测评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激发了教师事业心、责任感。
二是在作风上树立“十大意识”、管理上倡导“三本”和强化“五大观念”。“十大意识”即工作作风上提倡大局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思想作风上强调合作意识、公仆意识与服务意识;生活作风上则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勤俭治校意识和谨言慎行意识。“三本”管理,即尊重人本、立足校本、务求效本。“五个观念”,即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树立正确的业绩观。
三是关心帮助教师,青年教师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主体,积极发展优秀教工入党。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的教师队伍。镇中学开展了“问政于师、问计于师、问需于师”活动,在全镇学校中开展民情恳谈及调研,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让广大教师为全镇教育的发展献言献策,为真正落实我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找到方向。
四是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撰写论文和教育心得。强化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会,积极探讨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等活动。
五是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及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由省统一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技术和班主任网上培训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养,提高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熟练程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是对全镇师生进行爱心教育,成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专门安臵爱心电话,开展为留守学生生日免费送餐活动,中学和中心小学为习水五中白血病患者方世玉爱心捐款近五千元,镇中学团总支组织团员为敬老院同志送温暖活动。
二、从严管理,全面育人,提高办学水平
一是强化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育人为本、德育先行”,镇属学校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开展了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遵义市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习水县教师十禁十要制度》来规范教师言行。严肃教师酒后上课、赌博等有损教师形象和师德的行为。
2、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强化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策等,提高了教师的依法执教水平,建立了服务型理念,全镇无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发生。
3、镇属各校在学生中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法教育,把综治工作、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4、各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课、队会课等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党、团、少先队、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以活动为载体,对师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积极组织全镇师生参加迎建党91周年喜迎十八大召开纪念系列活动,认真组织师生参加全县中小学生演讲、征文等比赛等,成绩喜人。学校利用五.一、五.四、六.一等节日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和庆祝活动;镇中学组织镇属学校开展“唱响红色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主题“红色经典进校园”活动;利用清明节在学生中开展对革命烈士祭奠活动;利用植树节在学生中开展植树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利用世界禁毒日在学生中开展禁毒教育,组织司法、派出所同志到校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活动。全镇学校组织开展防火、防汛等安全演练活动,镇中学利用各学校六.一庆祝活动之机开展慰问活动。为加大科技知识宣传力度,中学和中心小学举办科技活动周,开展系列科技活动竞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集体主义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科学意识。
二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严格学校常规管理,坚持依法治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办学特色,办学水平跃上新台阶。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把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主,注重质量效益,积极创新管理,在均衡编班、执行新课程方案、开全开足课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范教师行为和收费行为等方面,都已经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是强化毕业班工作管理,毕业班工作由校长亲自抓,由学校中层干部挂靠到班级,及时处理班级问题,及时为毕业班排忧解难,随时了解毕业班师生心理动向,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工作会,拟订毕业班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实际建立目标,学校与毕业班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今年我镇初中毕业班成绩优异,在升学考试中,600分以上有5人,500分至599分49人,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四是强化教学研讨工作,中学承担了第五届赤水河联盟教研活动并得到县局领导及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中学外语教研组新接了国家级重点教研课题——“初中英语有效课堂研究”并举行了开题仪式。学校继续开展“课堂大练兵”活动,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有序开展教研工作。
五是加大中学寄宿制工程的管理力度。中学寄宿制工程基本形成了由后勤人员、班主任、值周教师、政教人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科学规划,有序合理,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加大校园文化、美化力度。为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镇属学校根拟订优美教室建设计划,对已损门窗、桌椅、受污墙壁等进行了修补、粉刷。在力求节约的基础上,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堵墙都发挥育人的功能,提升了我镇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品味,增强了校园的育人功能。
二是镇属各校均新建了食堂,切实开设营养午餐。根据省市县学校食堂修建的相关要求,我镇小学、均新建了高品位的师生食堂,新臵了冰箱、消毒柜等设施,为我镇学校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彻底解决了一直困扰我镇农村小学师生吃饭难的问题。
三是布局调整更趋合理。根据《醒民镇教育中长期规划》,我镇将中心小学臵换为醒民镇中心幼儿园工程完工并启用,镇中心小学进行迁址,现主体教学楼已竣工,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室内装修工作。同时已作好了龙马小学寄宿制工程、教师公租房、中心小学附属工程等前期筹备工作。
四是学校装备到位。全镇中小学按二类、三类学校要求添臵齐了图书和教学器材,中学和中心小学开通了校园网站,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升办学水平和打造醒民教育品牌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充分把握厅县挂帮契机,进一步发展我镇教育
继2011年省教育厅贺健康厅长、安稳处王应刚处长到我镇调研之后,2012年春季学期,省教厅安全稳定处苏建军处长、省教科院张院长先后到我镇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我镇教育存在的实际困难。6月28日至30日,我镇分管教育负责人袁骁镇长、杨国庆校长一行主动到省教厅开展对接工作,袁镇长和杨校长就我镇教育发展规划,办学善等向苏建军处长作了汇报并争取到中学后门公路硬化经费5万元,图书近万册、疯狂英语校园广播系统一套。
五、其它工作
1、按照县招办要求,认真及时抓好宣传、报名、信息录入、表报工作,抓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相关工作,认真组织宣传中职招生工作,今年我镇中职招生成绩喜人。
2、配合政府抓好计生等宣传工作。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
4、大力开展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向学生讲授有传染病预防知识,对学校所辖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5、积极协同有关单位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清除了校园内摆滩设点现象,学校周围的台球室、网吧等得以有效控制。中学分别与校外住宿生房主签订了安全合同,静化了校园周边环境,定期开展校外住宿生的巡查工作。
6、按上级要求,及时完成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7、一如继往抓好整脏治乱工作。
8、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的职能,对学校工作献计献策。采用由下至上的办法,认真开展评优选先工作。
9、及时完成职称聘任,教师工资的调整和发放等工作。
六、存在问题
1、急需打造一批在县、市乃至省有一定影响的教师队伍。今后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骨干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强化教育科研,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2、强化食堂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思想素质提升,真正实现正确定位,服务师生意识有待增强。
3、学校考核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各类细则急需出炉。
4、教师工作倦怠现象有所抬头,各级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5、对于村级小学教学常规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的视导力度有待加强。
习水县醒民镇中学
二0一二年七月
第二篇:强化三大主题教育全力打造德育特色品牌
强化三大主题教育全力打造德育特色品牌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德育特色活动纪实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落成于2008年9月,在枣庄市新城核心区域内占地142亩,设计规模为66个教学班,是枣庄市教育史上第一所国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枣庄市委、市政府在枣庄新城市战略中教育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环节。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目前有在校学生1600人,有33个教学班。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目前有教师101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齐鲁名师1人;国家级骨干班主任1人;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6人;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20人;35人次获得过市级,省级、国家级优质课奖励。100%的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9人;85.72%的教师具备英语四级、六级、八级水平。整体教师队伍优秀,学历层次较高,具有良好基本素质。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秉持“诚正厚学·和合致新”的办学理念,着力于为学生创造最恰当的成长环境;着力于为教师提供最有利的职业发展路径;着力于为社区提供最有效的教育平台,成为优质教育的实践与输出专家,让学校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特色名校。
办学两年以来,枣庄市实验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学校文化引领”为德育工作的策略和途径,持续着力德育工作创新,围绕“善知共生”的目标展开师德、生德建设,将德育工作扎根于教育教学生活,积极推动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实现,“以礼仪教育为起点的养成教育、以孝心教育为起点的情感教育、以安全教育为起点的生命教育”等三大教育活动方面初步形成了学校个性特色。
特色
一、加强以礼仪教育为起点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
其一:以小学部为重点开展“六字班级内务”活动,即:一净——两线——三齐。一净:要求教室里干干净净,无纸屑、无尘土、无垃圾;两线:要求桌櫈一条线和文具一条线;三齐:要求学生桌洞内物品摆放整齐,讲桌摆放整齐,卫生工具摆放整齐。
其二: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走好路”活动,即:课间走路要轻轻走、慢慢走、上下楼梯靠右走,不追跑、不打闹,不在走廊大声叫;放学路队要踏准音乐节奏前进,班主任送到指定接送点,按照不同方向,乘坐不同交通工具,让学生
有序,教育学生要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上学要求学生自动站队(超过两人要自动成行)进校。
2、遵循规律,讲求行为规范教育的科学性。
小学段:按照低、中、高年级不同层次,围绕“低、小、近、细、实”五字原则落实,即:从最基本的、低起点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求抓起,从最容易做到但又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小事抓起,从能看得见、摸得着等身边的事情并且做了就能见到效果的事情抓起,从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的事情抓起,从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的事情抓起。
中学段:坚持“七年级适应,八年级养成,九年级提高”的原则,由“学规范、知规范、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到“学《规范》、用《规范》、做文明勤奋好学生”再到“健康生活、快乐学习、做合格的中学生”依次过渡,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守纪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
3、注重道德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每年3月和9月行为规范养成月活动开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礼仪、知礼仪,校园里端庄的举止、亲切的语言和真诚的微笑随处可见,形成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的良好局面,礼仪成为了全体师生的一种自觉行动和文明修养。
4、优化育人环境,创建行为规范教育网络。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既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更要把课堂当作育人的重要阵地,寓德育于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同时履行一岗双责,在课间和上放学时段安全值勤,构筑全方位的全员育人管理网络。
5、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
一方面结合养成活动月开展和学期总评,对“优秀少先队员”、“文明礼仪标兵”、“四好少年”、“先进班集体”等优秀个人和集体隆重表彰。
另一方面以《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为蓝本,注重平时,强化结果,加强学生成长档案袋“过程化”和“精细化”管理,通过收集反映学生发展变化中的亮点资料体现学生成长的轨迹,如教师课堂观察的即时评价语、活动获奖作品、家长寄语、近期照片、自愿保留的作业、自我感受、各学科检测等,提供足够的学生创造空间,及时展示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特色
二、加强以孝心教育为起点的情感教育,优化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1、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活动。
每逢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学校别出心裁组织学生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崇尚,逐渐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如第41个世界地球日之际,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变废为宝,进行绿色制作”、“为校园树木浇水、挂爱心卡”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以独特的方式为地球母亲过节;清明节之际,组织学生在网上敬一个礼,献一束花,留一句言,寄一份思,抒发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表达继承先烈志向、报效祖国的决心;值第65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组织新入学新生在铁道游击队纪念园通过敬献花圈、默哀一分钟、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形式,表达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活动均被枣庄电视台和山东卫视进行专题报道。
2、通过实施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抒发道德情感。
作为校本课程之一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是学校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保证人人有读本的基础上,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原则指导学生读经诵典;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扎扎实实把此项活动落到实处,并做好校外延伸:向家庭延伸,倡导亲子共读,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编印《我与经典古诗文同行成长册》,全方位记录学生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的成长轨迹;向社会延伸,将诵读活动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引发社会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关注;向同类学校延伸,通过手拉手活动、区域性教研活动、校际间交流互访活动等,推广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科研成果和特色教育创建成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验学校开花、结果。
3、举行校本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除恶劣天气外,在重大节日、法定纪念日和学校举行重大活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开学后的每周一早晨,全体师生在善知广场集合参加校本升旗仪式。整个活动包含学生入场、“善知铜管乐队”入场、“善知合唱团”入场、教师入场、学校行政入场、“善知合唱团”献唱校歌、国旗、校旗入场(备注:国旗、校旗在仪仗队护卫下,自办公楼大厅内走出,顺台阶走至“善知广场”中心国旗平台
站位,“善知铜管乐队”演奏“出旗曲”)、升国旗唱国歌、升校旗唱校歌、教师(全员)诵读教师誓词、学生(全员)诵读学生誓词、国旗下讲话、退场等环节,场面庄严、规范,很有震撼力。校本升旗仪式是学校文化行为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形式,彰显了学校文化特色,成为学校一大德育亮点品牌。
4、开展中学新生军事训练活动磨练学生意志。
为磨练学生意志和培养学生规范,学校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和始业教育。通过队列训练表演、内务整理和炮团基地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磨练同学们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同学们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
特色
三、加强以安全教育为起点的生命教育,构筑新形势下安全和谐校园。
1、创新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是以学校为核心,由学校、家庭、社会所涉及的公安、消防、交警、卫生防疫、文化管理等职能部门相关专业人士组建,以追求有效的安全教育为总目标,在开展工作中既能各司其职,又能相互支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联手齐抓共管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各部门的安全教育工作职责为:
学校: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家庭:传播安全知识,指导学生安全行为,监督学生安全行为实施,做到言传身教;
交警部门:有计划地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并对交通信号知识及识别进行现场指导;
公安部门:负责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
消防部门:有计划地进行消防知识的宣传工作,并对灭火基本知识和技能及训练进行现场指导;
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进行防疫卫生知识的传授,并对意外伤害时的自救、自护进行实践行为指导;
文化工商管理部门:对校园周边经营服务场所加强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者,维护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
2、强化制度和责任,构筑有效校园安全网络。
制定学校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四大处室主任(课程教学处、学生工作处、校务管理处、教育技术处)为直接责任人的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网络,层层签订“一岗双责”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班主任班级全面管理和任课教师课堂管理职责,实行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积极主动与公安、交通、卫生、建设、质量监督等部门联系,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网络,切实加强门卫管理,上放学期间让学生见到警察、警车和警灯,把好校园第一道防线。
3、上好安全教育必修课,纳入教学管理。
结合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实际,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采取课堂教学、知识讲座、模拟事故和自救互救演练、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利用每周一班会固定上好学生安全教育必修课。
4、丰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生命安全意识。
结合“安全教育月”、“安全活动周”、“安全教育日”等活动,丰富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如: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围绕“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主题,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举行紧急疏散演练和救护演练等活动,使“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到师生心中,内化为自身要求,形成自觉行动。此活动被枣庄电视台、人民网、大众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再如:近期在我校举行的全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启动仪式,既是对我校过去交通安全工作的肯定,又是对未来我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鞭策和期待,为构建安全、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短暂的两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刚刚起步,面对新时期下的德育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工作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探索和创新,从而积极打造学校德育的品牌,促使学校的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外显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使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构建有个性特色的学生德育目标体系和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第三篇:强化绿色教育 打造绿色品牌
强化绿色教育 打造绿色品牌
近年来,我校紧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脉搏,在“细节育人、美德树人、关爱成长、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响亮提出“绿色名校”的发展战略。我们从学校内部管理、教师教学行为、校园生态环境、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强化绿色渗透,打造绿色品牌,不断增强绿色理念,狠抓绿色教育,落实绿色行动、优化绿色环境,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三门峡市初中示范性学校、三门峡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三门峡市绿色学校,灵宝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单位、高效课堂先进单位和灵宝市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
一、建立健全“绿色教育”机构
我们认为,“绿色学校”所追求的不应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她更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她应该是从课堂拓展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一种教育与管理活动,应该是校园物化环境与文化气息的有机统一。
学校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创建机构,校长挂帅,副校长主抓;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主任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班级环保兴趣小组、护绿监督员、护绿义务宣传员、环保小卫士积极参与,形成纵横交错,行之有效的创建绿色环保学校网络机构。树目标,订规划、做方案、公布实施细则,制定绿色环保优秀班集体、绿色处室、优秀环保小卫士、环境教育优秀教师评比办法,实行目标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抓学习、促提高;抓制度、促工作;抓管理、促教学;抓领导、带处室;抓教师、育学生。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尺、奖惩有依据、齐抓共管的创建氛围,促进了师生绿色意识的整体提高,使我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一开始就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广泛实施绿色教学行为
绿色教育不仅是生态环境教育,而更是一种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观。她应是师生民主公平参与、学校社区协同配合的环保教育,是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来提高学校师生及全体公民环保素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一是培训“绿色教育”师资。近两年,学校先后选派7名领导、20多名老师参加市县各级专门培训、外出学习参观,另外还采用集中讲授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观摩→实践→专家指点→研讨→外出学习”模式、为任课教师订阅《环境教育论》读本和相关报刊杂志等形式,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环保教学的师资力量。
二是实施“绿色教学”行动。结合新课程改革,我们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普及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作用,要求在现行的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认识程度等特点适时、适度渗透绿色教育。从一点一滴入手,从身边事入手,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懂得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语文课中祖国风光、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数学课中的应用题解答,政治、历史课中的人文、环保内容,地理课中得天独厚的环境教育资源,音、体、美、劳课程中自然美、环境美、动态美、静态美等成分都成为绿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活动课中,特别注意学生参与,组织他们开展诸如城镇污水排放,塑料垃圾‚白色污染‛状况调查,地貌植被考察等活动,并指导学生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
三是开展“绿色教育”评价。学校深入讨论并完善了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专门的环保教育评价标准。如从教师备课中看是否有渗透环境教育内容,从上课中听教师渗透环境教育是否正确合理,从平时日常活动中观察学生是否有强烈的环境意识,从课外活动中检验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环保技能等等。
培养环境意识是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几年来的环境教育,广大师生在保护周围环境,学会关爱自然,自觉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项环境活动等方面的意识和行动明显加强。基本普及环保绿化知识,普遍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具有一定的参与环保实践能力和科学的环保态度。不少师生的科技小制作、环保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地级获奖或发表,如郭文东校长的‚擦鞋板模型‛已申请专利、李清磊主任的《活动盖自循式沼气池在故县地区推广潜力大》荣获三门峡市科研论文一等奖等。
三、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校园
多年来,我校进一步加强学生自治管理模式的构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注重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学校文化阵地,让自然环境展现美,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努力做到优美、健康、和谐,让学校的花草树木、建筑设施都富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塑造。
在‚校园之声‛广播站中开辟了‚绿色知识讲座‛栏目,在班级间开展了‚绿色地球我的家‛、‚画出我心中的家园‛、环境手抄报等展评活动。学校还充分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爱鸟周、地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征文、知识竞赛、专题讨论、观看电视、社会调查、劳动实践、提环保小建议等活动。鼓励学生排练环保节目、制作环保模型、搞环保创新发明等,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增强环保意识,在活动中学习环保知识,进而激发他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废电池有奖征集,是政教处开展的一项常规活动,学生可以拿废电池争取获得政教奖分,而征集、回收废电池则极大地遏制了汞、锰等重金属的持久污染,可谓一举多得。垃圾分类,废品再用,现在已经成为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环保小卫士‛开展了垃圾回收活动,在每班都预设了三个垃圾筐,将废纸、烂书报、包装盒、矿泉水瓶、易拉罐、竹签等分类收集,每周五下午,由废旧回收站定时到校收购。学生们不仅用这种方式净化、美化了校园,还用废品交易的收入解决了班级的各项开支费用,近两年学校还利用废品回收的善款成立了‚爱心基金‛,3个学期共累计6000多元,资助30多位贫困学生,解决了他们的就学困难,这种帮扶困难学生的方式可谓独创而新颖。
学校小社会,社会大人生。为改善教师办公、生活条件,仅去年以来,我校累计投入5余万元,先后建成了电子备课室,购置9台空调,大大优化了教学、教研环境。为了进一步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促使广大教师积极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学校又投资13万元,硬化了2个篮球场地,扩建‚健身乐园‛,添置活动器材。每天早上起床,班子成员都和教师们一起参加晨练。‚我们故县一中教师人人都要做身心健康的‘阳光’教师‛,教师们如斯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学校还努力办好教工食堂,逐年提高补贴标准,方便青年教师用餐,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我校还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健全文化宣传阵地,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实施“让每一座楼房动起来、让每一截围墙亮起来、让每一个花台活起来”的“三让”建设活动,形成了独具“故县一中特色”的校本文化。先后为校园、教室、处室添置了160多副标语和10块大型墙体标语,制作精美,内容新颖,富有人文气息和启迪意味: ‚在绿色校园中求知,在和谐校园中成长‛、‚愿这方净土,与您的心灵一样纯净‛……春风润雨,熏陶渐染,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这些都成为了学生耳濡目染的环保校本课程。
四、精心开展绿色卫士行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的共同责任感,我们提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教育全体学生,影响整个社会”的环保教育理念。号召一个教师带动一个班级,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家庭的辐射和影响作用,激发整个社会都来参加环境保护行动。组织开展“你丢我捡,还我一方洁净”的城镇卫生保洁,上街义务执勤,我把环保带回家,争当环保小公民等社会公益劳动,让师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我们积极开展‚三个一‛和‚三弯腰‛活动。‚三个一‛ 活动,一是每个同学种活一棵树。我们要求每位同学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活一棵树,为绿化家乡增光添彩。二是每个班级保洁一片墙。为了清理校门口‚牛皮癣‛,我们要在学生中开展‚保洁一片墙‛活动,要求学生关注学校周围的一些墙壁的保洁。三是每个年级护理一条街。我们要把学校所处的街道、马路作为护绿活动的基地,安排班级负责卫生监督、开展护绿活动。我们还坚持开展上下学路上 ‚三弯腰‛活动——‚见到果皮弯弯腰,见到纸屑弯弯腰,见到食品袋弯弯腰‛,培养学生自觉环保、造福社会的习惯和意识。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庭院绿色植物种植实验‛,定期举办家庭植物种植,盆栽花卉栽培经验交流或展示活动,激发大家的实践热情,进行‚护花使者‛、‚护绿小卫士‛评比,使环境教育通过学生向家庭渗透。
坚持开展‚植树种绿,美化家园‛的环保实践活动,在学农基地240多亩的荒坡上,师生们亲手栽植、班级包干养护,先后栽植松柏、花椒等树种14000余棵。现在学校的后坡绿意盎然,一派生机,蔚然深秀,欣欣向荣,被誉为‚故县一中的后花园”。据估算,其经济效益已达12万多元
回首昨日豪情犹在,展望明天志气弥坚。绿色教育——一种理念、一种载体、一个过程,她没有终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也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切实做到‚绿色教育在学校,绿色意识进家庭,绿色行动到社会‛,紧紧把握住“环境、绿化”这个“小”目标,沿着“环保、和谐”的“大”方向,进一步扎实苦干、开拓创新,努力向省级绿色学校迈进,为维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9.2.6
强化绿色教育 打造绿色品牌
------故县一中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灵宝市故县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2.11
第四篇:全力打造政风行风热线亲民品牌(服务品牌汇报材料)
突出“三个平台”建设
全力打造“政风行风热线”亲民品牌
自2004年宜昌市“政风行风热线”开播以来,坚持创新性发展,突出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政风行风热线”荣获全国政府门户网“精品栏目奖”和湖北省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奖”;2011年分别在全国和全省纠风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在“百度”搜索“政风行风热线”,宜昌“政风行风热线”的点击率一直排名前三位;今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批示:我市积极发挥政风行风热线服务功能,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敢于问政、勇于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构建“政风行风热线”保障平台
(一)注重加强领导,实行领导保障。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政风行风热线建设作为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一件大事来抓,市委书记和市长多次检查和召开专题会听取工作汇报。市长李乐成亲自带头走进直播间“上线”,参加全市“政风行风热线”大型户外接访活动,与群众直接对话和交流,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文豹同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吴静同志等市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我市“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并亲自参加全市“政风行风热线” 1
大型户外直播活动。
(二)注重整合力量,实行组织保障。一是实行上下级部门联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主管部门协调所属单位予以解决;二是实行同级相关部门联动。对需要由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问题,由纠风办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办理;三是实行政府、纠风办、部门与媒体联动。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市政府牵头、市纠风办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注重制度建设,实行制度保障。一是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市委、市政府制定“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二是健全跟踪督办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及时将办理情况向当事人反馈。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相关上线单位负责人会议。三是健全考评考核机制。把“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目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风评议考核内容,突出对“一把手”上线率、群众投诉咨询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等进行量化考核和通报。同时,建立了热线过滤、问题办理和反馈等制度,形成了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构建“政风行风热线”互动平台
(一)现场连线,与电话互动。广播电台在直播时,开通多部电话受理群众咨询和投诉。针对听众投诉和咨询的问题,现场连线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听众直接进行对话和交流。同时,“政风行风热线”还联通市长热线“12345”,市长热线受理的群众咨询和投诉,通过“政风行风热线”督办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得到相关部门的及时办理和回复。
(二)追踪采访,与电视互动。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到现场和相关部门追踪采访,在电视台《直播宜昌》栏目公开报道,并印发督办函,督促相关部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办理情况明察暗访,对问题解决不到位的部门进行通报。今年以来,已发督办函40多件,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结率达100%。
(三)专栏通报,与报刊互动。创办《政风行风热线专报》,对群众投诉问题的办理情况进行整理、编辑和刊发,报送市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市纪委常委及上线单位。在《三峡日报》显著位臵开辟“政风行风热线”专栏,摘要刊载每周热线内容和反馈情况,预报下期节目安排。
(四)改版升级,与网络互动。对网上“政风行风热线”进行改版升级,开发出全新的“政风行风热线管理系统”。新系统引入了群众满意率和部门办结率两项测评,并对办理时限进行自动提示和及时催办,超时办理或办理结果群众不满意,都会自动进入评分记录。所有群众来信实行全程网上办理,信件承办部门、办理时限、处理过程及办件结果全部公开。改版以来,点击率一路攀升,最高日页面访问量近14000次、日独立IP突破10000个、日短信诉求最高达140多条。
(五)短信纠风,与手机互动。开通“短信纠风”平台,群众只要编辑咨询、投诉的内容,发送至“***”短
信平台,网上“政风行风热线”系统就会自动受理,并及时交相关部门办理,大大方便了边远山区的群众。手机尾号“8019”的群众感谢说:“万分感谢市行风热线能及时快速地把调查结果回复到反映情况人的手机上来,方便了没有电脑和不会用电脑的老百姓,希望此平台越办越好。”
(六)全面覆盖,与县市区互动。构建了覆盖各县市区、各部门统一的“政风行风热线大系统”,把各县市区“政风行风热线”统一纳入到“宜昌市政风行风热线”平台,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办理要求、统一考核办法、统一规范管理。同时,着力推进网上“政风行风热线进乡村”活动,在村一级设立“政风行风热线”服务点,并利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这一模式联通“政风行风热线”,督促相关部门限时办理和回复。
三、强化工作实效,积极构建“政风行风热线”为民平台
(一)多种媒介全程“介入”,拓展诉求渠道。发挥媒介的优势,实行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手机短信、报刊等多种媒介联动。“政风行风热线”在市广播电台采取每周一、三、五直播和周二、周四进行反馈的形式播出。广播电台每期播出节目时,网站采取视频、文字同步和电视台录制播出,做到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互动联播。同时,对群众咨询、投诉、举报的问题,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让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办理情况和结果。2004年以来,电台“政风行风热线”共接到群众咨询、投诉电话5825个,网上“政风行风热线”共收到群众来件7.7万多条,办结率都达100%,群众综合满意率
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二)坚持一把手“上线”,推进提速提效。坚持政风行风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各单位上线时严格由“一把手”带队,群众提出的问题由“一把手”解答,问题整改督办由“一把手”直接负责。对群众提出的一般问题,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和解决,比较复杂需要核实的问题,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解决。总参陆航某部军官在网上“政风行风热线”留言说:“我的提问在一天内就得到了答复,并收到了短信通知,对此我感到非常满意。祝愿家乡宜昌更加繁荣昌盛!”
(三)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安排群众最想与之对话、又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单位深入到广场、乡镇、社区开展“政风行风热线”户外直播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政风行风热线”已成为各级领导和部门了解民情、化解民怨的重要窗口和平台。2012年5月29日,市纠风办组织在宜昌高新开发区举办了政风行风热线“进企业送服务解难题”现场直播活动,20个市直部门“一把手”与25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现场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42个,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手机号码为***的市民发短信说:“纠风办,纠风办,专替百姓排忧难,不贪名利不徇私,政风行风能改善,社会和谐有希望,富民强国进小康!”
第五篇:强化风控防线 夯实合规基础 全力打造精品村镇银行
强化风控防线
夯实合规基础
全力打造精品村镇银行
章丘齐鲁村镇银行是由齐鲁银行主发起设立的济南市第一家村镇银行,2011年11月开业,成立六年来,在省银监局的监管领导下,在协会的关心指导下,在主发起行的支持帮助下,我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断强化合规管理,创新提高服务水平。近年来,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显著提升。截至2016年末,资产达到18亿元,存款16亿元,贷款10亿元,在全省116家村镇银行中,我行存款、贷款、利润均名利前茅,连续两年被省财政厅评为山东金融企业绩效评价aaa企业,连续三年获济南市“文明单位”称号,荣获“济南市治安保卫先进集体”、“章丘纳税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监管评级连续两年达到二级,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局的严格监管和悉心指导,使我行合规管理水平得以持续改进和提升,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构建“纵横制约”的管理机制,夯实合规管理基础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风险防控的基础,我行自成立之初就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了“三会一层”的组织架构,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责任,分工细致,责任明确,是省内公司治理比较完善的村镇银行。二是突出强化董事会的风险管控职能,在董事
会下设关联交易委员会、风险监督委员会和财务审查委员会,分别对关联交易、大额授信和重大财务事项进行集体决策,有效发挥了监督制约机制,提升了决策水平。三是建立联席会制度,联席会由董、监事长、经营层和部门负责人参加,每两周召开一次,及时调度经营发展情况、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四是建立前后台分离、审贷分离、贷放分离、风险经理平行作业等多项横向制约机制,细化分工,责、权、利匹配,有效降低了权利集中的风险。
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促进合规稳健可持续发展
章丘作为全国的“百强县”,拥有20家金融机构,同业竞争异常激烈。为提升市场竞争力,构建特色品牌,六年来,我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普惠金融为宗旨,持续开拓乡镇、农村的蓝海市场。截止6月末,我行服务的存款客户达到2.3万户,并推出免收银行卡、网银、手机银行所有服务费的优惠措施。同时积极投放小微贷款,我行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创新开发了“金农贷”、“税贷通”、“惠农贷”、“创业贷”等一系列贴近市场的特色信贷产品,先后与财政局、税务局、农业局等多部门合作,积极开展支农融资增信、银税互动、创业免息贷、光伏扶贫贷等贷款项目,累计投放贷款35亿元,涉农贷款占比99.5%,户均贷款仅为81万元,有效支持了2800多户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贷款的小
额分散有效弱化了贷款风险。开业以来,我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截至目前,我行不良贷款率为0.1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狠抓“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持续提升业务质量
村镇银行作为新建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业务以存、贷款传统业务为主,风险防控主要集中在几个重点领域。
(一)强化授信风险防控。一是建立分级授权机制,授信业务按50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和50万元以下三个档次,分别由风险监督委员会、行长和风险总监分级审批,有效提高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二是实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制度,50万元以上的业务由风险经理和调查人员平行考察,独立发表意见,切实增强了风险识别和把控能力。三是每季度对存量授信业务集中开展现场风险排查,果断退出潜在风险客户,形成了“进退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我行累计退出潜在风险客户72户,金额1.1亿元,前瞻性的退出使我行资产保持良好状态。
(二)强化合规检查监督。按照省局“合规制度建设年”的总体要求,我行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一是全面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控措施,今年共新增、修订制度办法20多个,覆盖各个业务领域。二是根据监管要求,集中开展了“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七项专项治理检查工作,严查违规违纪行为,杜绝市场乱象,进一步夯实了
我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切实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三是建立检查整改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监管检查、外部审计、主发起行审计、条线自律检查、事后监督检查等多层次检查机制,使检查、整改工作形成常态。四是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完善违规问责处罚制度,严格落实处罚措施,切实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多方位、立体化的检查、处罚机制,形成了全体员工对待违规“不敢干、不能干、不想干”的良好风气。
(三)严防流动性风险。一是明确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加强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管理,确保资产负债的协调发展。二是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战略部署,控制业务发展节奏。三是与主发起行签订《双边流动性支持协议》,取得主发起行的资金支持。通过上述措施,开业以来,我行资产负债保持协调发展,未出现流动性风险。
(四)紧盯案件防控。制定了《案件防控责任制》,从董事会到一线员工层层落实案防责任,签订案防责任状。定期开展案件警示教育和“禁止性”规定的学习,去年在省局组织的禁止性规定考试中,我行取得全省村镇银行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定期开展员工行为排查、突发事件演练、安全检查等活动,保持案防高压态势。
(五)强化科技系统制约。尽管村镇银行的科技力量薄弱,但是在主发起行的帮助下,近几年我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先后
上线了信贷管理系统、风险监测系统、票据系统、审计系统,开通了网银、手机银行系统,去年又成功加入城商行联盟系统,完善的信息系统使“机防”机制充分发挥,有效促进了合规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打造“合规守信”的企业文化,树立廉洁诚信的社会形象
我行能够保持稳步健康发展得益于团队合规建设的持续加强,培养了一支“和谐上进,合规守信”的员工队伍。一是打造员工的发展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干部聘任、员工竞岗、后备干部库、等人事管理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公平对待每一名员工,不埋没人才,也不养闲人,形成了“人人争先,和谐上进”的良好风气。二是重视员工的教育和培养。开业以来,我行通过参加主发起行培训、聘请外部专家培训、自行组织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组织各类合规培训、廉洁教育、警示教育达70多次,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三是加强廉洁监督。制定“十不准”规定,加强员工的行为排查,对员工的“吃、拿、卡、要”等行为实行“零容忍”。办理信贷业务时向客户发放《廉洁服务监督卡》,接受客户的监督和投诉,严格践行“不吃客户一顿饭、不抽客户一支烟、不给客户添一丝一毫麻烦”的社会承诺,有效树立了廉洁诚信的社会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章丘电视台、济南电视台、济南日报先后对我行进行了采访
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调研组也专程到我行调研,对我行的服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以上是我行在合规管理和建设方面做的一点工作和体会,我们深知在这方面与在做的各位大行和兄弟行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坚信有省局领导的的关心和指导,有银行业协会的关爱和扶持,有主发起行的支持和帮助,有广大客户的信任和呵护,村镇银行一定会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面向未来,我们将用心耕耘努力打造在省内,质量优良、结构合理、和谐上进、积极争先的精品村镇银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