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落实预防用人腐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落实预防用人腐败问题的调研报告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09-12-24 为了了解掌握我市在预防选人用人腐败问题方面的现状,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意、解决漏洞、改善用人机制提供详实的资料,近期,我们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选用干部的基本状况
我市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主流是好的。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是能够按照组织原则、标准、程序和纪律选拔任用干部的。
(一)实际工作中注重把好了“三关”
一是把好推荐关。坚持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凡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不列入考察对象。为了防止和避免拉选票,“以票取人”或“民意失真”的问题,坚持民意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最后集体讨论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二是把好考察关。首先认真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方案,事先培训考察成员。考察中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公示,防止家族、地域等因素干扰,注重考察质量。
三是把好讨论决策关。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讨论,慎重做出任免决定。如:横山县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干部任免邀请人大、政协参加,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努力做到群众意见、单位党组织意见、考察组意见、组织部门意见、常委会意见五个方面意见基本统一。
(二)强化制度建设,严格程序,提高公信度
近年各县在用人方面,较为注重制度的建设和落实。相继出台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诫免谈话、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评议等制度,对选用干部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打破了行业及身份的界线,扩大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视野,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防止了拉关系、走门路,跑官要官等问题的发生。绥德县在座谈中介绍了曹世玉同志任书记时期的用人经验:确定岗位职数,差额选拔、竞争上岗,通过考试、考察、演讲、评议等办法,任用那些作风硬、有本事、品德好的干部上岗,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扩大民主,落实“四权”
一是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工作制度和选用机制。几年来选用干部基本上做到事先公开岗位职权,实行笔试、面试,考察结果四公开。
二是落实群众的参与权。凡考察任用干部实行民主推荐,群众有推荐权和被推荐权。
三是放宽群众的选拔权。一些单位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选举产生自己单位的领导人。如米脂县医院就采取了由职工自己选举产生院长的办法,效果很好。
四是扩大群众的监督权。几年来,在干部任用中实行公示制度,公开监督电话,对群众有反映的人,进行认真调查,有效地防止了“带病上岗”现象的产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用人机制上和全国各地一样,还不尽完善,有些办法、措施还处于摸索、探讨的阶段,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它对于党风、政风的侵蚀,对于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的破坏,都起到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有必要深入的剖析和认真地加以解决。
1、有些地方和部门不严格按照标准用人,存在着任人唯亲,不讲五湖四海;任人唯顺,喜欢用溜须拍马的干部,“听话”的干部;任人唯“上”,重用上级领导打招呼的人;论资排辈和不公正用人的问题。在一些县,每次提拔干部,县委和政府两办、组织、人事部门的人员都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其它部门的干部尽管有能力、有实绩,但仍然得不到提拔。
2、有些地方和部门不严格按程序办事。有的以民主测评代替民主推荐,把推荐、考察程序合并进行。有的搞突然袭击,要求半天之内走完程序。有的颠倒程序,不先经民主推荐,由领导提名交组织、人事部门定向考察。
3、用人上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违纪现象。有的大量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有的给部门乱设配书记;有的突击提干;有的随意越权提高级别待遇。个别地方据反映有买官卖官现象。
4、有些干部跑官要官。一些人追求当官发财的理念。信奉“先跑后送,提拔重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信条。为了提拔,四处活动,拉关系、找门子,让人替自己说话。在这种情况下,让一些心态失衡的人,政绩突出的人,也不得不违心地跑官要官。
5、有些地方的干部拉票贿选。一些人把拉票贿选作为潜规则,其高招百出,范围扩大,层次增加,耗资不小,影响极坏。这种现象在基层乡村选举中表现的比较突出,由此导致的家族冲突、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如何预防用人腐败的对策和建议
选人用人腐败主要是用人主体道德滑坡,制度上权力高度集中,操作缺乏透明度。所以预防用人上的腐败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人民群众渴望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从源头去解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用人主体的道德品质
要加强用人主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道德教育,权力观教育、法制教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健全学习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日常教育。并加强检查督促,克服形式主义,杜绝学习不深入思想,为完成任务而学的错误做法。在调查中,不少人提出:“现在的干部不注重学习,把学习当成软任务去完成。学习笔记是摘抄文件和报纸,检查学习是数笔记本的字数。”所以要创新学习方法,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完善对党政“一把手”、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和拟任人选进行《干部任用条例》、纪检监察知识的测试制度。考核考察中要把学习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条件,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干部的素质。
(二)健全干部选用制度,强化民主意识
要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强化《干部任用条例》的落实,规范选用干部的程序。
一是规范推荐提名制,实行阳光作业。重要岗位职务公开推荐,实行组织提名与民主推荐相结合的制度。把民主推荐情况如实向群众通报,防止“暗箱操作”,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要扩大任前考察谈话范围。不仅要注意在考察对象单位进行调查,还要对考察对象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生活圈、社交圈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不仅要听取多数人的意见,还要重视少数人的意见。
三是注重经常性考察与提任前考察相结合。改变不任用不考察的做法,注意发挥经常性考察主要作用。同时也可以探索试行经常性考察与任前考察分离制度,试行集中考察与分批使用的方式。可以试行在普遍考察的基础上,选拔重点考察对象。
四是严格实行考察人员对考察材料的终身负责制。考察对象一旦出了问题,考察人员也应受到适当的组织处理。
五是推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考察结果反馈制。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干部任用全程受到监督。
六是干部选用中注意三兼顾、三防止。在干部选用中经常出现上级委派,外单位调入和以票取人的问题。导致基层和部门内部一些长期认真工作、坚持原则、不怕惹人、埋头实干、政绩突出的干部得不到任用,严重地影响这些人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选用干部中注意上级委派和基层任用统筹兼顾、防止忽视对基层干部的使用;注意外用和内选统筹兼顾、防止忽视对本地和本部门干部的使用;注意票少的人和票多的人统筹兼顾、防止拉票贿选以票取人的弊端产生。
(三)扩大决策民主范围,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作用
要把用人决策主体由常委会扩大到全委会,实行差额上会、差额表决制。坚持单人介绍、单人表决,“一把手”未尾表态。同时,应实行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推荐人选和考察对象。
要扩大民主,创新选用方法。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为各类人才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拓宽用人的视野,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多数在多数人中选人。同时利用这种办法选拔后备干部,搞好人才管理储备,提高用人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试行公推直选制度,由群众推选候选人,进行差额直选。让被选举人竞选演讲,责任承诺,接受质询,使选举人全面了解被选举人的信息,以便为选好人提供保证。
(四)规范各级“一把手”的用人行为,防止独断专行
“一把手”是选用干部的关键人物。所以选用“一把手”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那些虽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思想意识不好,民主意识差、法纪观念淡薄的人,不能任“一把手”。特别是要科学规范“一把手”的用人权限,明确“一把手”的用人责任。既要保证一把手的用人权力,又要规定“一把手”的权力范围、使用方法,预防“一把手”的用人随意性。要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健全科学的集体议事决策制度,严格程序和纪律,防止“一把手”划圈圈定调调或频繁调整干部。组织部门要严格把关,个别领导干部推荐的干部,不能直接列入考察对象,防止以集体推荐之名,行个人推荐之实。同时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把上级组织监督、班子内部监督、群众监督落到实处。对那些独断专行的“一把手”要采取批评教育、戒勉谈话,直至组织处理。
(五)健全干部选用工作监督机制,预防与查处并重
监督是预防用人上的腐败问题的重要保证。所以,必须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把监督落实在干部的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
一是抓住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的关键环节,实行全程监督,确实提高干部任前的监督质量。
二是加强干部选用工作的检查。扩大群众参与检查监督的渠道和方式,把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结合起来,注重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注重实效,防止走过场。
三是完善组织部门的内部监督机制。建议把组织部门内部干部监督机构的规格高于其他内设机构,应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赋予其开展工作的相应权力。
四是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要注重发挥新兴舆论媒体的作用。建立健全干部选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查处力度。过去我们强调用错人要追究责任,但怎样追究,谁来追究?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更没有去落实。要明确责任范围,追究责任主体的责任。应该明确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责任和用人失察的责任。注意区分用人失察,“不知人”、“带病上岗”、“不善任”、“违规用人”、“集体决定”等不同概念的责任。以便落实问责制。追究的过程中,必须克服集体负责的弊端。要以对选用工作主体有影响的个人为重点,打板子必须打在责任人的屁股上。同时,要追究组织部门和部分考察人员的责任。达到使领导在用人问题上坚持原则,组织人事部门严肃认真负责的目的。对大案要案一查到底,决不枯息迁就。
第二篇:关于如何预防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调研报告
当前,腐败问题,尤其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历来是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土资源领域出现腐败的案件越来越多,如何预防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成了当前治理腐败问题的难题之一。现我局就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存在现象、原因等进行调研,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存在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和矿产资源的价值越来越显得可贵,加上我国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利益的分配不均衡,导致了国土资源领域存在诱惑越来越大和出现诱惑腐败问题的环节也越来越多,成为了腐败问题易发高发的“雷区”。若要预防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在国土资源领域中腐败问题存在现象,其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违法违规审批土地和矿业权或审批过程中索贿受贿,尤其以超越权限、违反程序、违反政策、弄虚作假等形式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矿业权新立、转让、变更进行审批。
2、违反法律规定和政策对土地和矿业权出让、转让,特别是规避“招拍挂”方式、违规设定底价、不按规定信息公开和泄密。
3、滥设前置条件出让土地使用权,进行暗箱操作,以权谋私。
4、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工程招投标、资金拨付审核、工程验收等环节设置障碍,从中牟利。
5、违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套取资金、设“账外账”、小金库,甚至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
二、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存在的原因
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腐败易发、高发的“雷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党员干部防腐意识淡薄,缺乏自律性。在国土资源领域中,各个地区国土资源部门均存在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部分党员干部的防腐意识十分淡薄,缺乏自律性等问题。
2、防腐制度不健全,难以监督到位。虽然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腐败问题的预防都非常重视,但是目前尚未有一项完善防腐制度用于事前监督和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只在事后对腐败问题进行惩治。即使有部分地区制定了一些制度用于监督和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但是否将这些制度真正地落实和执行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3、制度执行力不够,权力运行不够规范。曾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权力的过度集中,必然会导致腐败。”国土资源领域的腐败问题层出不穷,最终的直接原因是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不强,权力运行不够规范。由于现行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导致权力运行中出现“真空地带”问题即无人监督、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三、如何预防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廉政教育,增强系统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
由于在国土资源领域中存在部分党员干部防腐意识淡薄,缺乏自律性,国土资源部门坚持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廉政教育,并建立完善学习制度,经常组织系统人员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教育和警示党员干部珍惜组织和群众的信任,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同时,结合观看警示片,组织开展“以案说纪”学习讨论活动, 提高干部职工的防腐免疫力。并大力宣传全省系统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用榜样引路,提高全县系统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和自律意识。
(一)保持廉政教育的经常性。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腐败问题上并不具有必然的免疫力。因此,要站在国土资源管理全局的高度,保证反腐倡廉教育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把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集中组织学习、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等措施强化对党员干部的集中宣传教育。通过参加党校等组织的培训、廉政谈话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构筑廉政建设的长效教育机制。
(二)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在新形势下,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认真研究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及其对党员干部思想活动的影响,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业务、个人年龄、文化基础等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育规划,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廉政教育活动,切忌搞“一刀切”。就国土资源部门而言,要结合近年来发生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征地补偿安置、土地开发整理及地灾治理工程中的大案要案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
(三)确保廉政教育的实效性。要按照“突出重点对象,突出重点时段,突出重点领域”的原则,通过正面教育、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增强勤政廉政自律意识,规范工作圈、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增强贯彻落实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执行力,使廉政教育取得实效。
二、健全和完善防腐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第三篇:关于基层腐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腐败问题的调研报告
地质勘查局二一七地质队 王 田
摘要: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艰辛探索,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完成伟大艰巨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中国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纵观中国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领导人的英明指导,再到各个省市、乡镇、农村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在各个基层辛勤工作的领导们。可从近几年的社会报道中不难得知,各地存在不少基层领导腐败的现象,而且这种腐败现象已经极为严重。治理基层腐败问题成为十八大重要内容,可见党中央对其重视程度。笔者就山西省基层腐败问题,通过网上搜集数据,关注腐败案件,进行走访展开调研。通过对基层腐败原因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山西省 腐败 原因 对策 目录:
摘要...........................................1
一、调研结果.................................3
二、基层腐败问题出现的原因...................4
1、缺乏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有效监督制约.........4
2、农村干部总体素质相对较低,政治素养欠缺...5
3、村级财务管理机制漏洞较大.................5
三、防治基层腐败的对策.......................5
1、加重对腐败的惩处力度.....................5
2、规范权力运行,匡正机制...................6
3、建立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太监督力度.......6
4、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抗腐能力.......7
四、总结.....................................8 参考文献.......................................8
一、调研结果
2014年,山西省每万人举报量是25.4件,同比增长154.8%;省纪委受理信访举报61222件次,同比上升118%,其中,举报县处级以下干部的信访量占全部信访量的63.5%。还有,2014年省纪委接受越级信访举报数量53177件次,其中越级反映县处级以下干部的问题37027件次,比重高达69.6%,比2013年增长86.7%。也就是说,山西省目前超过六成(63.5%)的信访举报量,七成(69.6%)的越级信访举报集中在县处级以下干部。这充分说明,山西省人民群众对县乡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反映强烈,意见很大。上面是通过信访举报数据进行分析,下面再看已经查办的案件,山西省县乡村的腐败问题也是触目惊心。小店区龙城街道红寺村村委会原主任郝二柱(群众)贪污、挪用公款、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和贿选案。万柏林区长风西街街道南上庄村党支部原书记乔新生、村委会原主任王玉龙等人职务侵占、非法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案,迎泽区郝庄镇店坡村村委会原主任焦智荣滥用职权案。清徐县徐沟镇初级中学原校长李金狗等人贪污、挪用公款案。阳曲县侯村乡洛阳村党支部原书记牛屾朝等人私分养羊资金、违规收取危房质保金违纪案……类似案件数不胜数。县一级,像高平市,集体坍塌,被称为“县级塌方式腐败的样本”。乡一级,不仅贪污受贿,甚至有的乡镇干部贪污侵占补给残疾人的钱,有的连办低保都要收受贿赂。村一级,有的村干部贪污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有的甚至从贫困群众“口中夺食”。通过走访两个村,发现这两个村子的账本记录太过简单,财务管理机制漏洞大,并且没有开展关于党风党纪学习的活动,村民对村干部所作所为怨言载道。
就山西省一个省来说的基层腐败问题就出现了这么多,可见整个中国的基层腐败问题的严重情况。下面笔者就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二、基层腐败问题出现的原因
1、缺乏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有效监督制约。
按照现行的农村基层领导体制,村委会和村党委(总支、支部)有不同的职责分工,相对独立。但实际上很多地方“两委”权力不分,相互交叉。个别地方村主任或村书记搞“一言堂”,有的村没有书记,或者是书记、主任一人挑,这些都造成了内部监督的不力或缺失,很多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不经民主协商就由村干部决定了,极大地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使得村民自治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真正落实。虽然目前乡镇都配备了纪委书记,但大多都是身兼数职,分工较多,难以抽身出来,对纪检监察工作疲于应付。而面对不是党员的村干部,去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将依法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列入监察对象,但限于条件和配套法规规章的不健全、不完善,监察职能在农村基层依然无法充分行使。
2、农村干部总体素质相对较低,政治素养欠缺。当前农村形势发展变化很快,对农村干部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受文化程度、信息渠道、所处环境和传统观念等局限,加上不注重学习,许多村干部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不能胜任工作。一些村干部公仆意识淡化,政治素养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经不起金钱利益的诱惑,能捞就捞,完全背离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一些乡镇则对村干部重使用、轻教育培训,把能不能完成好交办任务当作衡量村干部素质能力的唯一标准,忽视放松了对他们政治思想的跟踪考察和任职后的经常性教育。
3、村级财务管理机制漏洞较大。
现行的“村财民理乡监管”统筹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但各村依旧是单设账目,有自己的“私房钱”。在村级推行的财务公开制度,往往只是走过场、装样子,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账目,把一些见不得光的账目藏匿于背后。村书记、主任双签制度能够改变一人独大的局面,但依旧打破不了二者攻守同盟的关系。另外,很多村会计出纳“一人挑”,钱帐不分,坐收坐支,缺乏有效制约。
三、防治基层腐败的对策
1、加重对腐败的惩处力度
加大腐败成本,要彻底摆脱基层反腐过程中平级对调、降级录用等一系列的消极反腐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基层腐败。加重对基层腐败的惩处,就是要做到“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心理上后悔莫及”。只有重力反腐,才能让腐败分子认识到腐败的高成本,才能更有效地遏制基层腐败的发生。
2、规范权力运行,匡正机制
首先,要建立基层权力监督的有效机制,构建基层“一把手”反腐的新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人大在党政监督过程中的作用,要进一步理顺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提高人大主管领导在党委会中的排序地位,提升人大常委会的实权。改革完善监督机制,实现基层同级纪委由上级纪委直接任命,对上级负责,摆脱同级“一把手”捏纪委乌纱帽的现状,实现纪委监督的独立,让纪委监督走出党委干预的阴影。
3、建立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村级财务的混乱,加重了村官腐败的滋长,只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才能有效防控村官腐败。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开支审批制度”等”1。实行帐款分离,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才能摆脱村官“三巨头”对村务的包揽和操作,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村级财务管理审计 条例,为村级财务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4、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抗腐能力
第一,要切实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解决好部分县乡党组织工作留于形式,重视“突击抓”,忽视“经常抓”,依靠“上级抓”,忽视“自身建”的现状,建立规范、健康的党组织工作、组织生活体制;努力克服部分农村党支部软弱涣散、腐化堕落,不起作用、很少起作用、起坏作用的实际情况,建设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党支部队伍。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规范党员活动,严肃党的组织生活、组织纪律,建设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党员队伍。第二,要积极组织基层干部集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只有提高理论素质,才能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基础,学习党的章程、规章制度,使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宗旨,使部分基层干部摆脱信仰迷失,精神腐化的现状,培养廉洁行政,秉公执法意识。第三,广大基层干部要洁身自好,树立良好的文化品位、个人修养,培养健康的个人爱好,高尚的志趣、理想、追求,要做到自重、自警,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基层工作人员,面对着繁杂而单调的日常工作,休闲娱乐方式较少,基层干部更应该树立积极健康的个人爱好,保持正确的交友观、人际观,自觉抵制各种赢利性的娱乐方式,远离黄赌毒,抵制不良生活作风。
四、总结
镇村一级党政机关,是最接近农民的行政机构,他们的“官品”是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调研之后,发现现在我们山西的农村出现了如此之多的腐败问题,我们的国家出现了如此之多的基层腐败问题,那些可怕的数据,那些惊人的案件,让我心痛,让中国百姓恐惧。希望这次反腐之风,不仅仅把一个个“大老虎”打下台,而且也要消灭那些身在基层的“苍蝇”。希望相关部门严格守法,贯彻十八大要求。加大对基层腐败问题的治理,还百姓一个公平,公正,自由,平等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刘世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2]王希鹏.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创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04:90-95.[3]杨景涛.十八大以来中国腐败治理与廉政建设实践特点透析[J].社科纵横,2014,08:9-14.[4]周淑真.标本兼治与制度建设——十八大以来治理腐败的路径选择[J].探索与争鸣,2014,11:20-22
第四篇:如何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问题
如何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问题
如何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问题
构筑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防线,要求教育载体必须模式创新
一是要创新基础性教育模式。在开展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做形势报告等方式的同时,通过电化教育、网络教育、媒体教育和“农村党员廉政论坛”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形式.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鲜活性;要借助文化活动室、基层公开板、宣传栏等载体,运用说唱、民间艺术展等多种形式,将廉政文化建设延伸到乡镇机关、村组、社区、家庭、企业和学校,努力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要创新法纪性教育模式。借助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廉政教育“入户工程”使基层党员干部能集中收听收看到相关法纪节目;应依托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开辟廉政之声专栏,利用固定电话拨打免费点播热线,使党员干部坐在家里就能够查听廉政法规等信息,受到党纪国法教育。三是要创新规范性教育模式。特别是应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基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之中,并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结合起来,以树立权力观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构筑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防线,要求制度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有必要抓紧对现有反腐倡康法规制度进行梳理,过时的废止,有缺陷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细化的尽快制定实施细则,有必要紧紧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农村“三资”管理、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活立木转让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以规范权力行使为着力点,以公开透明为基本要求,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工作机制,创新制定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各项制度,实现改革和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特别是应着重从规范人、权、钱入手,不断完善基层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申报、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坚持拟提拔、交流干部和评优评先事先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制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村会计委托代理制”,村(组)内“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村干部廉政谈话、“乡镇的站务所务和村务捆绑”勤廉双述双评等项制度,加强对乡村“三资”和干部的监督,做到基层党员干部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就约束到哪里,使制度成为制约基层干部权力的行为规范,从制度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弥补反腐倡廉制度的缺失。
应采取明察暗访等办法,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要健全执行考核机制和制度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基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充分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突出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以此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构筑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防线,要求监督手段必须刚性凸显
一是要加强对公职领导干部的监督。县、乡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监督的重点。县纪委、组织部等单位,应组成检查考核组深入各部门各单位,按照撰写报告、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反馈谈话等程序围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自律等内容,集中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述职述廉、廉政谈话活动的同时,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考察,全面了解干部的作风表现。要把党内监督和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畅通群众信访监督渠道,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将领导干部的一切行为都置于党纪国法和社会道德的监督之下,特别是要把评议结果及时转化到干部的任免、工资等项利益的奖惩上。二是要加强对县直和乡镇重点部位的监督。重点是对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国有资产等方面切实加强监督。应充分发挥县纪委委员监督作用,采取向县直执纪执法重点部门派驻纪检监察巡视组、向乡镇派驻纪检(组)监察分局及聘请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等做法开展全方位监督工作。监督工作应重点着眼于县乡执法部门和乡镇财政、林业、水利、村级财务代理机构等重点部门“三重一大”决策、审批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特别是事前监督,及时发现基层领导干部的缺点和不足,及早纠正错误,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对那些监督指导不利,在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认真及时解决,造成不稳定因素和不良影响后果的干部要实行责任追究。三是要加强对村(组)干部和村务的监督。诱发农村不稳定的因素大多与村干部和经济独立的居民组组长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决策、违规管理、违规审批损害群众利益、损公肥私有关,因此,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职能作用,强化乡镇对村两委的监督,加强对村(组)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等方面的监督,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上,放在村务是否按规定要求真公开及集体山林转让、土地发包承包、大额资金支出等村里重大事项重大支出是否履行村民议事决策程序上。要针对非党村(组)干部不受党纪约束、政纪处分不着的实际,在强化对现有“村会计委托托代理制”监督的同时,将合并村后经济独立的居民组的财务也纳入委托乡镇代理行列。为了有效规范包括非党村(组)干部在内的村(组)干部的权力,相关部门应按照“权力制衡”的原则,指导各村成立“村(组)务监督委员会”,实行“村(组)人治村”,激活“末梢监督神经”,确保村(组)重大事务实行民主决策,履行民主程序,避免村(组)干部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
构筑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防线,要求惩治措施必须保障有力
县委应不断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查办大案要案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查处大案要案中遇到的重大、复杂问题,及时研究部署,确保行动统一,协调作战。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主动牵头,敢于负责,精于组织,善于协调,有效整合各执法执纪单位的办案资源,在坚持各自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的前提下,切实加强与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业务沟通、信息交流和协作配合,形成人力资源共用、证据资源共享、手续资源互补的调查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查办案件的威慑作用,确保办案质量和效果,确保查办案件和惩处力度不减,保证“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县乡两级,应把重点放在查办实权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领导干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等违纪违法案件上。对土地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招投标等方而失职渎职问题,要坚决追究责任。应采取异地办案、交叉办案和借助上级力量办案办法,运用纪检监察机关特有的“双规、双指”办案手段,深挖案件背后的腐败问题,切实做到“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没有分析清楚不放过、事件责任人及有关领导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件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针对发生的事件没有制定整改和预防措施不放过”,让广大党员、干部看到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行动。在村一级,应把惩治的重点放在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案件上,放在村干部违反民主议事决策程序违规决策违规管理违规审批给集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截留、挪用、克扣种粮直补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村级补助资金及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等违纪违法行为上。对村干部违反村民自治章程和任职承诺违规决策给村集体财产造成损失的,应由村民大会选举并授予独立监督权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其实行责任追究,责令责任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责任人拒不赔偿的,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要求乡镇政府扣减其财政转移支付的工资,督促村委会代表村民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村委会不起诉,村民监督委员会要按照村民会议的授权代表全体村民提出民事诉讼,使负有责任的村干部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挽回其给集体造成的经济损失。对村民依法提出要求罢免村委会成员,而村委会未在法定时间内启动罢免程序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要按照村民大会的授权,主持召开罢免会议。
(据辽宁省新宾县纪委信息)
第五篇:交通工程建设腐败问题调研报告
交通工程建设腐败问题调研报告
交通工程建设腐败问题调研报告近年来,交通工程建设中腐败涉发,交通建设领域成了腐败的高发领域,为了加强交通建设中的廉政建设,要有效地制止,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有关方面人员进行了走访和座谈,通过探讨,认识到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认清其表现形式及危害,找出产生的原因,探求制止的对策。
一、交通工程建设中的违纪现象及危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交通工程建设由过去国家投资改为多家投资,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施工队伍也由交通部门过去独家经营,改为向社会招投标。在这种变革中往往容易发生一些违纪问题,从交通工程建设方面的案
例分析,交通工程建设中的违纪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环节:
1、在工程发、承包环节违纪。现有的交通工程建设多采用业主负责制,承包方的命运掌握在发包方手中,承包方为了揽到业务,往往不择手段。一是拉关系走后门,送红包贿赂掌握发包工程的实权人物;二是让发包单位的上级负责人“批条子”、“打招呼”。一些不懂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承包人揽到工程后,将工程转包给另一承包人,层层转包,从中渔利。
2、在工程施工、验收、预决算环节违纪。在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往往以小恩小惠,如请吃、请跳、请钓、甚至用钱物贿赂等手段收买建设方施工员,而一些施工员往往经不起拉拢腐蚀,“睁只眼、闭只眼”,为施工方大开方便之门。一是默许施工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允许施工方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或在工程施工中不执行工艺要求,粗制滥造,伪造记录;二是允许施工方不按
规定选取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从事工程建设;三是允许施工方不按规定进行交工验收而将工程交付使用,有的甚至将不合格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交通工程建设中违纪现象的存在,一是造成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的混乱。让一部分不符合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竞争,极大地扰乱了交通工程招投标市场秩序。二是断送一些意志薄弱者的前途。使一些原本对国家和人民有过贡献的干部、党员蜕变成了人民的罪人,极大影响了干群关系。三是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有的甚至危及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公路建设造价被人为抬高,使国家资金大量流失。
二、交通工程建设中违纪现象的成因 交通工程建设是经济建设的热点部位,涉及面比较广,也是违纪者投机钻营的活跃场所,也可以说是经济案件易发部位,那么究竟违纪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教育不到位。交通部门发生的经济案件涉及的人员有一部分是基层干部和工程管理人员,这些人由于流动分散,平时忙忙碌碌,自身学习抓得不紧,因此,对于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缺乏纪律约束观念。
2、管理模式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不适应。前几年,有些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往往是由地方政府从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用指挥部的形式来指导工程建设。由于这种机构是临时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尽管有制度,但管理难到位。二是承包不规范。交通内部的大中修工程、改建工程采用合同管理的比较多,制约工程的诸多因素都掌握在发包方手中,如工程费用的支付,工程质量的要求,工程数量的计算,工程设计的变更以及工程验收和结算都在发包方的控制之中。因此,承包方为了在施工中顺利过关,不得不加大感情投入,由最初的小恩小惠逐渐发展到用钱物贿
赂发包方有关人员。发包方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利用手中的大权,主动向承包方索拿卡要。
3、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工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的材料验收制度;没有严格的工程结算制度,在工程结算时,仅凭施工人员认可,就付了款,结果造成了多付工程款情况的发生;内部虽有审计,但往往只起到核实财务帐目的作用;有的虽有制度、规章,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如工程计量、工程变更等这些伸缩性很大的工作,一般在制度中没有明确的监督制约条款,在合同中也没有明确的制约规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往往容易给腐败者留下可乘之机。
三、防止交通工程建设中违纪的对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国家已制定了一些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但还不完善,有的太笼统,操作性不强,应进一步完善。同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监理单位都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项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工程合同》、《廉政合同》双合同制。、切实建立起交通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在招标审查时,除对施工、临理单位的资质、业绩进行审查外,还要对其能否承担起相应的经济责任的能力进行审查。也就是说,一旦出了工程质量问题是否有能力承担起返工责任,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严格追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建立交通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一要建立健全施工档案。路段、施工队伍、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及有关个人档案都要输入电脑,永久保存备查;二要从三个方面落实责任制,一是落实行政责任制,二是落实经济责任制,三是落实法律责任制。、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一是在交通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领导要带头执行纪律,做到不打招呼,不递条子,不搞权钱交易。二是不搞“领导工程”,不搞“献礼工程”,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对属下的工作多一些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少一些直接干预。四是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权和责任。、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防止违纪行为的发生。一是做好各项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防止“三边工程”;二是规范招投标行为,真正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机制。要严格把握交通工程建设和监理市场准入关,资质和资信不够条件的不得进入交通工程建设市场。严格实行公开招标,认真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不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防止行政干预,杜绝人情风的干扰,严格制止少数发包人违法违规,权钱交易,暗箱操作。三是加强工程管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禁工程层层转包。一经发现转包,应坚决制止,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严厉的处罚。四是层层把关,把偷工减料、不按规范
施工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好每一个关口,一个环节不合格,绝不进入下一个环节。、严格执法、执纪,强化监督制约。一是对工程项目发包进行监督制约。制定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二是对工程设计进行监督制约。工程设计必须由有设计能力并有资质的单位承担,严禁随便找几个人画一张图纸就开始施工。三是对工程招标进行监督制约。采取有效监督制约措施,确保招标各环节依法进行,严禁漏标或“内定”。坚决制止工程招标过程,不法发包者打着“合法”招标的幌子,大搞权钱交易。四是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制约。要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特别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支持质监站的工作,施工、监理和业主对质量监督部门发现和指出的问题,要认真按要求进行整改。该整修的整修,需推倒的,坚决推倒重
做。监理单位要按业主的委托和规范要求,严格把好工程质量的每一道关口。五是对工程验收进行监督制约。工程完工后,要严格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对已完工程进行认真验收,严把工程质量的最后一关。六是加大交通工程建设中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积极开展犯罪预防,对违纪案件要及时立案调查,并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纪检监察、质监等执法执纪部门,要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度。对工程项目的立项,发包到竣工验收都要积极参与,同步预防,同步监督,防止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腐败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