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科院发布《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状况观察》报告
社科院发布《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状况观察》报告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状况观察》。报告显示,内地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多以室内工作、案头工作为主,而下基层、到现场调查研究相对较少。用于“陪同上级领导或本行政区域外的来访人员视察调研、参观考察等接待活动方面”的时间占到周工作总用时的9%。201388888,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于2010年组成课题组展开了一项“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观察”的研究,选取样本,跟踪观察,首次以科学方法描述出了中国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般状况,对于这一层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方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了解。
这项研究选取了国内8个省市的12个县(区或县级市)的162名包括党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等主要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在正常工作时间,对他们进行了至少连续一周的工作与生活状况的观察和记录。选取样本的具体情况是:东北地区23人(3个市县,占总数的14.2%),东南地区29人(2个市县,占总数17.9%),中部地区76人(5个市县,占总数46.9%),西部地区 34人(2个市县,占总数21.0%)。其中,党政“一把手”24人(14.8%),其 他 领 导 干 部 138 人(85.2%);常委107人(66%),非常委55人(34%)。
经过研究,课题组将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分为4类16项,分别为:一是用餐与睡眠,包括:每日三餐和晚间、午间睡眠;二是工作类,包括:会议、批阅文件、研究工作、谈话、调研、接访、陪同、出差、走访慰问等9项;三是学习、休闲保健,包括:健身、休闲和医疗保健;四是家庭生活,主要内容为陪伴家人。
经过观察,课题组发现观察对象每周平均工作、生活的时间分布情况为:周睡眠总时长:61.48小时(其中晚睡55.34小时,午睡6.14小时),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8.7小时;周用餐总时:14.69小时,平均每天用餐时间约为 2小时。工作情况是:周工作总时长:47.56小时,按照一周5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个工作日约为9个半小时。周学习总时长:9.66小时,平均每天学习1.38小时。周休闲保健总时长:6.40小时。周家庭生活总时长:10.55小时。
研究报告称,县处级领导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基础,他们常年工作在第一线,上要对中央、省委负责,下要面对群众,工作范围、性质中既有“条条”,又有“块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这个重要的干部群体的工作方式,是课题组关心和研究的一个重点。根据对一周时段内按 9个工作项目的观察统计,观察对象工作方式的平均状态是(用时由高到低排列):研究工作 9.79小时、出差8.88小时、开会8.42小时、调研6.38小时、批阅文件5.25小时、陪同4.27小时、谈话1.00小时、接待来访0.89小时、走访慰问0.57小时。
在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研究后,课题组有几项发现。其中包括: 工作强度较大,“一把手”尤甚
统计显示,观察对象总体平均每工作日工作时间为9个半小时,超过了国家法定时长,与社会上对干部工作强度的一般印象比较吻合。在调研中看到干部加班是常事,甚至周末的一些活动实际上也具有“变相工作”性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工作时间更长、负担更重。书记、市长周工作时长平均为55.08小时,平均每工作日为11小时。常年如此工作,不少领导干部感到身心疲惫。
除了工作时间比一般领导干部更长之外,“一把手”工作、生活呈“一少三多”特征:休闲少,会议多、出差多、陪同多。他们每周的休闲保健时长平均为3.91小时,明显少于其他领导干部的平均 6.84小时。“一把手”的会多,平均每周开会5.55次,多于其他领导干部平均每周 4.35次。“一把手”平均每周用于开会时间约10个半小时,也显著多于其他领导干部的平均 8小时。“一把手”活动频率极高,出差(离开任职地外出工作)频繁,每周平均高达2.5次。在每周用于陪同上级领导或本行政区域外的来访人员视察调研、参观考察等接待活动方面,党政“一把手”也耗费不少时间,平均每周为 6.25小时,显著多于其他领导干部平均 3.93小时。在陪同次数方面,党政“一把手”平均每周4次,比其他领导干部约2次多一倍。党政“一把手”接待群众来访也较多,周平均 1.79次,明显多于其他领导干部的每周1.01次。
“案头”工作多,“现场”工作少
观察发现,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多以室内工作、案头工作为主,而下基层、到现场调查研究相对较少。
按照我们的分类,“研究工作”、“会议”、“出差”和“批阅文件”等四种工作方式,占被观察对象周工作总用时的62%,而“走访慰问”、“接待来访”、“谈话”和“调研”等四种,一般需要到达现场,以及需要与群众或者下级打交道的工作方式,总共占周工作总用时不足20%。由此可见,县处领导干部总体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室内时间多,室外时间少;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更值得注意的是:领导干部“走访慰问”、“接待来访”和“谈话”一共占他们周总工作用时的5%,似乎更显得偏少了一些。
通过比较还发现,职位越高的干部,与群众打交道的时间似乎越短。党委常委每周用于走访慰问的时间平均为 0.44小时,明显少于其他非党委常委领导干部的 0.81小时。党委常委周均走访慰问次数为0.27次,也明显少于其他非常委领导干部的0.56次。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领导干部用于“陪同上级领导或本行政区域外的来访人员视察调研、参观考察等接待活动方面”的时间占到周工作总用时的9%。职位越高的干部用于陪同的时间越长,党政“一把手”周均陪同时间为 6.25小时,明显多于其他领导干部的3.93小时;常委周均陪同时间为4.80小时,多于其他非常委领导干部的3.25小时。
干部之间差异明显
我国基本国情之一是:国家大,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这样的国情在县处级领导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有所体现。观察发现,在全国的东西南北所选择的不同市县,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及特点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别。此外,同一地干部之间,常委与非常委之间、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与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之间,以及男性领导干部与女性领导干部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
——中共领导干部比非中共领导干部忙。在周工作时长方面,除党政“一把手”工作时间显著长于其他领导干部之外,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周工作总时长为 48.48小时(工作日平均 9.70小时),多于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的41.65小时(工作日平均8.33小时)。
——工作时间东西长,中部短。比较不同地区的领导干部在工作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我国东南地区市县领导干部周工作时间最长,约为52.59小时。西部地区紧随其后为51.69小时,仅比东南部地区干部少不到1小时。中部地区为最短,周工作时长为43.13小时,平均每工作日为8.63小时。
——中部干部学习时间多。在周学习时长方面,中部地区最长为 11.56小时、东南部地区为10.61小时,东北地区为9.42小时,它们都明显长于西部地区的4.79小时。
——学历、职位越高越少闲暇。在一般印象里,学历越高的人越懂得休闲保健。这次观察的结论正好与之相反。领导干部学历与其用于保健休闲时长呈现倒“U”趋势。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干部平均每周用于休闲保健的时间为 7.17小时,远远高于具有研究生学历干部的 4.22小时。党政“一把手”每周的休闲保健时长为 3.91小时,比其他领导干部的6.84小时几乎少了一半。
——男同志“不顾家”,女同志奉献多。在家庭生活及家务方面,不同性别干部之间差异性很强。女性领导同志在家庭生活及家务方面每周用时为14.43小时,显著多于男性领导干部的9.94小时。此外,中部地区的干部在家庭、家务方面的用时为13.39小时,显著多于西部地区的8.64小时、东南地区的8.96小时和东北地区的6.01小时。男性领导干部因工作繁忙用于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这固然说明,他们勤于政务,但却不能反证女性领导干部清闲。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女性领导干部付出的更多。她们除去要全心投入工作外,还要挤出时间做家务、抚育孩子、赡养老人。她们为事业做出了更多牺牲,付出了更多辛劳。
领导干部队伍结构比较理想
此次观察研究还发现,我们所观察的县处级领导干部队伍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态势。这次观察的162名干部中,研究生学历有40人(占总数的24.7%),大学学历有108人(占66.7%),高中及以下学历有14人(占8.6%),平均年龄46.29岁。其中男性140人(占总数86.4%),女性22人(占 13.6%);汉族 155人(占总数95.7%),少数民族7人(占4.3%)。这些数据表明,领导干部队伍无论是学历结构还是年龄、性别以及民族结构都比较均衡。这些干部正值精力充沛、阅历丰富、心理成熟的事业最佳阶段。这也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实施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战略显示出了良好效果。
课题组表示,通过首次采取科学方法对我国市县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进行的观察与研究,折射出中国广大党政领导干部能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勤于政务,甘于奉献,值得党和人民信任。
但在观察与研究中,课题组也看到一些问题,如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在工作方式上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生活观察,www.xiexiebang.com, 应当说,当前在部分干部的工作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有其客观原因。这一现象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以及现阶段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都有一定关系。但在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这种工作方式及特点,正是当前在社会上和人民群众中一定程度存在的与党和政府的距离感、与党政领导干部的疏离感的重要原因。如何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感、疏离感,是今后党的建设乃至国家政治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第二篇:社科院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0)发布
预计2010年全年增长10%以上,餐饮业收入将达2万亿元
2010年6月20日-21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谋划管理创新·接轨现代产业”为主题,国内外商业精英、著名学者、专家、企业家一起,共同探讨餐饮企业成长之路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餐饮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0)》。
蓝皮书指出,2009年,金融危机对餐饮业的影响逐渐显现,1月餐饮业零售额达1625.6亿元,因此增长21.6%;2月则回落为1390.3亿元,因此增长15.9%;之后增长率由18.7%降至14.4%,全年达到16.8%,呈现逐渐下滑趋势,但增速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依然处于领先地位。
蓝皮书预测,在企稳回升的宏观经济环境中,2010年我国餐饮业持续增长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中国餐饮业将跨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依旧很多。根据联合国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若得以持续,世界经济在2010年将实现2.4%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相对乐观,预计2010年可实现约3%的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长将保持在9%左右。2010年1月,餐饮业收入达1381亿元,同比增长21.2%;2月餐饮业收入达1425亿元,同比增长13.7%。预计2010年全年将增长10%以上,餐饮业收入将达到2万亿元。
93%餐饮百强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地域集聚性特征明显
2010年6月20日-21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谋划管理创新·接轨现代产业”为主题,国内外商业精英、著名学者、专家、企业家一起,共同探讨餐饮企业成长之路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餐饮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0)》。
蓝皮书指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连锁经营成为众多餐饮企业的选择。一方面,这是餐饮企业调整经营策略的自觉行为,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餐饮企业,逆市而行,加快规模扩张步伐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餐饮消费的刚性,餐饮业具有良好的抗风险能力,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风险投资机构在缩减其他投资项目的同时,在餐饮行业的投资热情却日益高涨。在这两股力量的作用下,结合连锁经营本身的优势,在2009年的百强企业榜单上明显看到餐饮企业连锁扩张的步伐不断加快。
从榜单来看,在2009年餐饮百强企业中,仅有7家企业没有进行连锁化经营,大部分企业都将连锁经营作为企业经营的策略之一。93家连锁企业中,店面扩张范围最广的企业已覆盖全国400个城市,平均每个连锁企业覆盖城市达37个。百强连锁企业的连锁店(直营店+加盟店)总数接近21300个。连锁店数量超过500家的企业有5家,包括3家快餐企业、1家餐馆酒楼和1家休闲餐饮企业。其中,4家位居百强企业前十的位置,营业额最低也超过了19亿元。37家企业连锁店数量在100~500家,以火锅和快餐企业居多,达到了31家。从连锁企业的营业额来看,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6家,5亿~10亿元的企业有30家,二者占到了百强一半以上的份额,可见连锁扩张战略对餐饮企业经营的影响。
蓝皮书还指出,餐饮百强企业的地域集聚性特征明显。从其城市分布来看,浙江、重庆、北京、上海依然占据百强企业省市排名的前四位。与2008年百强企业所不同的是,浙江超越上海成为拥有百强企业最多的省份,上海退居第四位,重庆和北京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百强上榜企业首次达到10家,排名第五。
以中端消费为主的中式快餐迎来发展良机
2010年6月20日-21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谋划管理创新·接轨现代产业”为主题,国内外商业精英、著名学者、专家、企业家一起,共同探讨餐饮企业成长之路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餐饮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0)》。
蓝皮书指出,从整体人均消费来看,目前快餐行业的消费水平以中端消费为主。快餐50强企业人均消费额都在40元以内,比2008年略有下降,而且人均消费低于20元的企业不在少数。其中,人均消费在10元(含)以下的企业有7家;人均消费在10~20(含)元的企业有20家,人均消费在20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
人均消费水平与各地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说明大部分快餐企业在区域扩张方面还有待向一线和发达城市挺进。另外,考虑到金融危机的背景和2009年快餐企业规模扩张速度,我们不难看出,“口红效应”和控制成本的低价促销策略促成了2009年快餐企业规模扩大、人均消费水平略有下降的局面。
从快餐50强企业的营业额及增幅来看,尽管西式快餐业绩继续领跑,但中式快餐营业额的增幅超过西式快餐,中式快餐上榜企业也比西式快餐多,中式快餐的连锁扩张势头非常强劲。
2009年,中国快餐业在做强做大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快餐行业在网点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的同时,品牌企业的发展实力和运营能力更趋完善,内在支撑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日趋提升,发展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快餐企业以中小资本为主,缺乏著名品牌
2010年6月20日-21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谋划管理创新·接轨现代产业”为主题,国内外商业精英、著名学者、专家、企业家一起,共同探讨餐饮企业成长之路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餐饮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0)》。
蓝皮书指出,在中国烹饪协会快餐专业委员会对其会员企业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快餐企业中(被调查对象均为快餐连锁企业),有52%的企业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下,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35%;在营业收入方面,2007年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占总数的42.55%,而38.30%的企业营业收入在0.5亿元以下,大部分快餐企业还不具备资金优势。
此外,目前中国快餐企业品牌拥有数量仍较少,尚没有中国快餐企业拥有国际驰名品牌。中国仅有个别快餐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品牌,部分快餐企业拥有地区驰名品牌,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快餐企业尚不具有地区驰名品牌。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代表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程度。中国快餐企业应采取广告、促销等方式加大对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既为打造知名品牌提供支持,也为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提供有力保证。
预计未来两年我国早餐市场规模将增长14%
无证摊点短期内无法改变
2010年6月20日-21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谋划管理创新·接轨现代产业”为主题,国内外商业精英、著名学者、专家、企业家一起,共同探讨餐饮企业成长之路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餐饮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0)》。
蓝皮书指出,2008年至2010年,中国早餐市场的规模持续增长,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4%左右,同期的GDP增长速度为8%~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为10%~12%。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对营养早餐的重视,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推动早餐市场不断扩大。2008年,全国早餐工程企业合计市场规模为50亿元,占整体市场的2.9%,早餐工程企业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可开拓。据调查,2008年早餐市场规模达1673.9亿元,2009年市场规模达1876.7亿元,预计未来两年早餐市场规模将增长14%。
但目前,我国早餐市场的发展前景还面临着以下四大挑战:
第一,无证摊点的冲击短期内无法改变。由于大量无证摊点多由本地下岗人员和外来人员经营,流动性较强,管理难度大,又涉及就业问题,虽然政府会加大管理力度,但是无证摊点仍然会长期存在。
第二,年轻消费者口味变化快,忠诚度低。年轻的消费者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不太倾向于传统食品,口味变化快,长期食用一家企业食品的比例很小。
第三,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变化快。对早餐企业的政策扶持,需要较长时期才能见效。部分地方政府受限于财政能力和机构人员调整,相关扶持政策变更较快。因此,早餐企业根据现有政策环境制定的发展策略往往无法实现。
第四,部分政策会导致不公平竞争。地方政府在扶持早餐企业的同时,会规定一些限制性条件,如价格限制、供应时间限制、通行证办理等。这些限制本意是要规范化管理早餐供应秩序,但是无法落实于无证摊贩,由此造成了早餐企业的比较劣势。
第三篇:处级领导干部年终考核述职述廉报告
处级领导干部年终考核述职述廉报告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书记 康光宗
本人 2006年任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书记,主管党务工作。2009年8月学校中层干部换届,我自己申请学校继续聘任我为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按学院内部分工仍然分管党务工作。
一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学院党委和行政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中,在全院职工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的大环境里,我继续坚持以“想干事、能干事、能成事、不坏事”的处事原则来约束自己,坚持学习,严守职责,将全院师生员工捧在手心里,视集体利益为最高利益,努力做到有心、有责,用“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标注来约束自己。这里我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同事简要汇报,请大家审议。
一、有心是我刻意追求的一贯作风
用心谋事是基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修炼体现在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上,落实在行动中就是如何践行品德为先的准则。为此,自己坚持学习提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结合我党发展的现实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在实际中加以贯彻实施。今年组织并成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而且取得了实效,真正体现了“领导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思想。
悉心处事是关键。理解的心境至关重要,为此认真学习理解上级文件的精神实质,联系学校、学院的工作实际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严格遵守国家的法令法规,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坚决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四项纪律、八项要求”。
宽广的胸怀落实在行动中,在处理个人责任范围内的工作中,对 领导、对学生、对同志们都无时不牢记这一点,真正地理解领导的安排和要求,时刻把学生、将同志们捧在手心里,将党的宗旨牢记在心坎上。
二、有责是我孜孜以求的根本
在今年8月的任职谈话中,我校党委书记深刻诠释了责任的内涵,即责任就是:爱岗敬业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品质,建功立业的动力,不辱使命的境界。要求干部们做到:敢于负责——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勤于负责——主动深入一线,及时解决问题,善于负责——提高履责能力,优化责任分配,乐于负责——展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我个人认为,时代在发展,不同的时代赋予每个人不同的要求,每一个人在各自不同的舞台上表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均有各自的职责,必须在表演自己不同角色的同时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才能使表演得到观众的认可,你自己也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演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担任学院的党委书记,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努力起到保证监督作用。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年协助学校党委调整了学院领导班子,使我院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个人充分理解学校领导和上级组织的意图,用我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做到了保证学院领导班子的平稳过渡和团结、和谐、协作。
注重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今年7月调整了学院各系的主任,调整了研究所的组成人员,理顺了系所关系,配备了各所正副所长,使学院内部工作部门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院补充了一位新的副院长,向学校机关输送了两位科长。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学院党委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成效所在。
学院发展的一年,在重大发展机遇问题上应该说失误的概率比较低,成功的成就有目共睹,当然得益于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心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三、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
我不完全相信天才,但我接受和承认“天道酬勤”这一古训。作为学院的党委书记,总是站在学院全局的高度和角度来思考和审视问题,我时刻在为学院的发展、学科的发展、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在思考,在日常工作中有些观点和方法得不到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受到了反对,我理解但仍坚持不懈,为的是长远发展。
发挥保证作用——说实话,在把握学院各方面的大局问题上,我坚持原则,从不偏袒,不计个人得失,甚至将生死臵之度外。宁愿不说话,但努力做到不说假话,可以求同,但无法保证我自己无异。
坚持教书育人——干实事,努力回避只教书不育人的不足,坚持给本科学生上课,坚持参加学生党员支部活动,坚持与学生交流,今年下半年担任班主任,坚持与学生一月一次班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现实要求,同时采取及时措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真正地把学生捧在手心里。坚持每年给本科生上课,这一年一共讲授了三门课,共计112课时,同时兼顾指导了学生毕业设计,指导了两名研究生。
科研工作仍然克服身体困难不放松,一年中发表论文一篇,联合获得省建设厅科研项目一项。
坚持原则,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关心、关注着每一个职工的成长与发展,了解每一个职工的基本情况,发现各自的困难和现实要求,力所能及地予以支持和帮助,对于不足之处及时且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
在一年来的工作中,坚持一条准则,那就是身体力行,做到学为师表、行为示范。希望我院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院风,那就是学生有好的学风,教师有好的教风,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此,我们近一个月以来开展了主题为“文化·管理·质量·发展”的研讨活动,收到了初步成效,还会继续将这一活动引向深入。
学院合并成立至今,发展应该是主旋律,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唱响了。学生从几百人发展到今天的1400余人,教职工从三十几人发 展到七十余人。教授、副教授、博士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人才引进有效推进,管理水平逐年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培养质量稳中有升。
科研立项有了新突破,科研进账由上年的一百八十余万增加到今年的二百六十余万,增加了44%,列全校第四。论文发表数量再创新高,第一作者论文七十余篇,人均超过一篇,论文发表质量稳步提升。
工会工作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工会,每年都有新的突破。学校组织的各项工会活动我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前不久,我院分工会完成了换届,相信新一届工会一定会更好地为全体员工服务。
学生的考研率明显提高,今年超过了14%,比上一年增加了两个百分点。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也逐年提高,相对于学院各专业的历史业绩均有较大改观,学费收缴、就业工作业绩从没落后,学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学校前列。
四、廉洁是保持我个人人格和人品的底线
在本人的职权范围内,没有利用公款做过任何私事,连办公室的饮用水都是自费的;个人的权限非常有限,但本人的家属没有利用我的职权干过任何私事;没有将公共财产作为个人财产使用;在学生的招生中,从来没有以权谋私的行为;没有因公收受过任何人的礼金与礼品;严守“两个条例”,无违法违纪行为;在用人方面,坚持任人唯贤的根本原则,没有以权谋私的想法和行为;未违犯过组织原则而进入任何娱乐场所;教学过程中为人师表,未接受过任何在校学生的礼品;以身作则,坚持教育全院教职工要清正廉洁。保证了全院领导班子及职工的廉洁。
本人签字报帐的财务手续齐全,得到了群众的监督。
我认为我一年来严肃认真完成了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加强学习,正视责任,努力工作,回报组织、学校、学生和同志们的支持和信任。
谢谢大家!
2009年12月28日
第四篇:学院处级领导干部2012年个人述职报告
2012年工作总结
学院处级领导干部2012年个人述职报告
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三服务两尊重”(尊重教师,尊重学生;服务学院,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和“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理念,坚持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同心同德,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围绕目标任务和岗位职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一)持续做好本科教学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工作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在高等教育领域启动实施的国字号工程,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次。2012年,我校共有15个项目列入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立项建设计划(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涉及教学团队、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卓越计划、公开视频课程、实验示范中心、校外工程教育中心等项目。这是学校和各学院共同努力的结果。本科教学工程立项建设势必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持续做好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模式创新工作
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模式创新。2012年,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教学成果奖申报。申报7项,6项获奖,其中,首次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二是教改项目立项。申报12项,立。
500余人次,课程评价300余门次,成效突出。同时,开放教师客户端对学生网上评教结果的查阅功能,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意见,开辟了师生交流的新平台。
(四)持续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保证,直接关系到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效益。尤其是目前青年教师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干力量,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更显重要和迫切。
一是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岗前助课试讲验收制度,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坚持岗前培训不合格的,坚决不能上讲台。
二是推进实施青年教师在岗再培训、听课再培训和退出机制。
三是重视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考核体系。
(五)持续做好学生学业发展工作
一是推动教务学务勤务恳谈会。联合学生处、校团委、总务后勤处,积极召开教务学务勤务恳谈会,加强学生和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
二是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教学问题。通过“华水教务”微博和个人实名微博,及时解决并反馈学生反映的共性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业发展问题。三是发布学生学业状态简报。
通过教学情况简报,及时向各学院通报各年级不及格课程门数和重修学分数偏高的人数,通报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通报本科毕业生毕业率等关系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数据。
四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2012年,全校共有22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准立项,并给予了经费支持,已有3项顺利结项,其余19项将于2013年3月答辩;目前,201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工作已经完成,获批21项;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61项,已上报到教育厅。五是支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教务处先后参与组织学校“创新杯”数学建模竞赛、节能减排竞赛,参与组织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并协同校团委和相关学院,积极组织和支持大学生参加校外科技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在第三届 “蓝桥杯”全国软件创业与设计大赛中,我校第一次参加,并获得河南赛区一等奖、全国决赛二等奖;第十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奖,并获特等奖1项。六是学位授予体制改革。调研了国内24所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基本情况,提出了修订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管理办法,经校学位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关于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做了重大调整,由原来单一的学分衡量指标调整为能更加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指标,更加有利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有利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
七是分级教学。2012级开始,对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读写译》和工科类的《高等数学a》实行分级分层次教学改革,区分学生的层次,实施不同标准和要求的教学模式。其中,《英语读写译》划分a、b、c三级,《高等数学a》划分a、b两级,并对课程设置、成绩管理、组织管理进行了相应调整。
八是组织实施考风考纪建设年。联合学生处、校团委,制订《关于开展“考风考纪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3月23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各教学单位非常重视,积极响应,制订了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学习之星”评选、“诚信考试臂章”行动、专题讲座、专题征文评选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共收到师生征文80余篇,目前活动处于总结提高阶段。九是举办读书征文活动。组织了2012大学生“品读《论语》”征文活动,共有200多名大学生参加,经专家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增强了学生智慧,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六)持续做好专业建设工作
一是做好专业建设调研,召开专业建设专题会议,出台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提出专业建设新思路、新举措。
二是做好专业调整工作。根据教育部工作部署,新专业已调整到位,调整后我校5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申报新设7个本科专业。
三是做好卓越工程师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工作。
(七)持续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只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才能够求生存、求发展。始终将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摆在突出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重点,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部署培养计划修订工作,搞好课程体系建设。为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部署培养计划修订工作。遵循“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素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抓好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2012年教务处被评为河南省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做好教学管理队伍培训工作。
第五篇:学院处级领导干部2012年个人述职报告
2012年工作总结
学院处级领导干部2012年个人述职报告
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三服务两尊重”(尊重教师,尊重学生;服务学院,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和“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理念,坚持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同心同德,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围绕目标任务和岗位职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一)持续做好本科教学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工作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在高等教育领域启动实施的国字号工程,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次。2012年,我校共有15个项目列入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立项建设计划(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涉及教学团队、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卓越计划、公开视频课程、实验示范中心、校外工程教育中心等项目。这是学校和各学院共同努力的结果。本科教学工程立项建设势必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持续做好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模式创新工作
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模式创新。2012年,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教学成果奖申报。申报7项,6项获奖,其中,首次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二是教改项目立项。申报12项,立。
500余人次,课程评价300余门次,成效突出。同时,开放教师客户端对学生网上评教结果的查阅功能,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意见,开辟了师生交流的新平台。
(四)持续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保证,直接关系到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效益。尤其是目前青年教师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干力量,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更显重要和迫切。
一是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岗前助课试讲验收制度,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坚持岗前培训不合格的,坚决不能上讲台。
二是推进实施青年教师在岗再培训、听课再培训和退出机制。
三是重视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考核体系。
(五)持续做好学生学业发展工作
一是推动教务学务勤务恳谈会。联合学生处、校团委、总务后勤处,积极召开教务学务勤务恳谈会,加强学生和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
二是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教学问题。通过“华水教务”微博和个人实名微博,及时解决并反馈学生反映的共性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业发展问题。三是发布学生学业状态简报。
通过教学情况简报,及时向各学院通报各年级不及格课程门数和重修学分数偏高的人数,通报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通报本科毕业生毕业率等关系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数据。
四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2012年,全校共有22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准立项,并给予了经费支持,已有3项顺利结项,其余19项将于2013年3月答辩;目前,201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工作已经完成,获批21项;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61项,已上报到教育厅。五是支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教务处先后参与组织学校“创新杯”数学建模竞赛、节能减排竞赛,参与组织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并协同校团委和相关学院,积极组织和支持大学生参加校外科技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在第三届 “蓝桥杯”全国软件创业与设计大赛中,我校第一次参加,并获得河南赛区一等奖、全国决赛二等奖;第十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奖,并获特等奖1项。六是学位授予体制改革。调研了国内24所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基本情况,提出了修订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管理办法,经校学位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关于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做了重大调整,由原来单一的学分衡量指标调整为能更加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指标,更加有利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有利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
七是分级教学。2012级开始,对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读写译》和工科类的《高等数学a》实行分级分层次教学改革,区分学生的层次,实施不同标准和要求的教学模式。其中,《英语读写译》划分a、b、c三级,《高等数学a》划分a、b两级,并对课程设置、成绩管理、组织管理进行了相应调整。
八是组织实施考风考纪建设年。联合学生处、校团委,制订《关于开展“考风考纪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3月23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各教学单位非常重视,积极响应,制订了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学习之星”评选、“诚信考试臂章”行动、专题讲座、专题征文评选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共收到师生征文80余篇,目前活动处于总结提高阶段。九是举办读书征文活动。组织了2012大学生“品读《论语》”征文活动,共有200多名大学生参加,经专家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增强了学生智慧,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六)持续做好专业建设工作
一是做好专业建设调研,召开专业建设专题会议,出台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提出专业建设新思路、新举措。
二是做好专业调整工作。根据教育部工作部署,新专业已调整到位,调整后我校5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申报新设7个本科专业。
三是做好卓越工程师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工作。
(七)持续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只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才能够求生存、求发展。始终将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摆在突出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重点,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部署培养计划修订工作,搞好课程体系建设。为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部署培养计划修订工作。遵循“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素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抓好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2012年教务处被评为河南省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做好教学管理队伍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