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04年度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作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6:5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2004年度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2004年度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作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开展2004年度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04年度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

资助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委办局,各总公司、市属高等院校党委(党组):

为深入贯彻全国和北京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今年我市将继续开展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工作。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的类别、标准及条件

(一)人才资助经费按照A、B、C、D、E、F六个类别进行申报、评选、资助。A、B、C、D、E类,适用于对个人培养项目的资助,分为第一层次(优秀人才专项资助)、第二层次(青年骨干专项资助)两个资助层次;F类,适用于对系统、区县、单位(一般指局级单位)人才培养工作的集体项目资助,不接受个人申报。

(二)申请个人资助的基本条件

1、申请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精神。

2、申请个人资助的人员应当是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优秀人才或中青年专业骨干,申请资助的项目应对促进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在近期内具有可预见的应用前景。其中非北京市属单位的人员应是我市急需、紧缺专业的人才。

(三)个人资助的层次、类别、标准

1、个人资助主要用于支持思想政治素质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资助额度为每人1—10万元人民币,资助项目完成周期一般为二年。同一申请人每年度只能申报一类资助。

2、资助层次

第一层次:优秀人才专项资助,主要用于支持在北京市和国内同行业已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才,鼓励他们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主持开创性工作,不断提高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加速成为国内一流的专家及学术技术带头人。申报者年龄为50岁以下(以申报当年的1月1日为准)、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层次:青年骨干专项资助,主要用于培养各领域专业骨干,支持他们主持或启动开发研究项目,在实践中提高学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加速成长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中青年专家。申报者年龄为40岁以下(以申报当年的1月1日为准)、一般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资助类别

A类:用于资助赴国外进行专业培训、研修或高级访问学者(不含学历教育),时间为3—12个月,资助额为所需费用60%,最多不超过10万元。申报人员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申报材料中应附双方签署的协议或邀请函复印件。

B类:用于资助赴国内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进行研修或开展合作研究,资助额为所需费用的70%,最多不超过3万元。申报材料中应附双方签署的研修或合作协议复印件。

C类:用于资助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技术会议或交流研讨活动,资助额不超过3万元。申报国际会议的(指参加世界或地区性的专业年会或重要专业会议并在会上宣读论文),须在申报材料中附会议邀请函复印件。

D类:用于资助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独立承担研究项目。资助额度为1—10万元。申报人员应为所报项目的主持人或排名前三位者,每个项目限报一名。

E类:用于支持出版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好社会效果的著作,资助额不超过2万。申报材料中须附出版协议复印件、著作的章节目录及内容简介。

(四)申请集体项目资助(F类)的标准和条件

F类资助主要用于资助系统、区县、单位加强和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资助额度一般为10—50万元,资助项目完成周期一般为一至三年。

二、资助的申报和评审程序

(一)资助的申报、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二)个人资助(A—E类)申报、评审程序

1、个人资助由各系统、单位根据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逐级遴选、推荐。首先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区县局级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区县局级单位对申报的人员和项目进行筛选把关,有计划择优推荐申请资助的人员和项目,并将人员资助申请表和数据库上报盘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2、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对申报人员的资格、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根据申报人员的专业等情况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和项目统一组织评审。

3、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规定,按专业分组评审。重点考察申请人的专业能力、发展潜力和学科方向,并结合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重点发展领域的要求,确定拟资助人员及资助金额。通过评审的资助人员名单报市委组织部领导审核批准后,最终确定个人项目资助方案。

(三)集体项目(F类)资助的申报、评审程序

1、申报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申请,经党委(党组)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报送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申请单位需填报《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F类)申请表》,提交本单位(系统)详细的人才培养规划和项目的实施、管理方案,详细说明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对象、计划、措施及资金运用、制度保证等内容。

2、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组成评审组对申请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考察了解,会同申请单位对项目方案作必要的修改完善。评审组统一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进行集体审议,并提出初步意见,报市委组织部领导批准后确定集体项目资助方案。

三、资助经费的拨付、使用和管理

(一)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负责“人才资助经费”的统一管理和拨付。各区县、委办局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和接受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具体负责“人才资助经费”的使用管理。

(二)对于个人资助,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与受资助人员上级主管局级单位(系统)签订《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管理协议书》,并按系统将资助人员名单通知有关部委办局。

1、B—E类资助款,由市委组织部一次性拨付给受资助者所在单位;A类资助款,待受资助者获得有效签证后一次性拨付(有效期为一年)。

2、领取资助款时,各单位要提交《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进度计划表》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计划表》。

3、接受资助人员所在单位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匹配等支持。

(三)对于集体资助项目,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与获资助单位(系统)签订《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F类)协议书》,并根据资助项目的实施计划确定一次性或分期拨款。

(四)人才资助经费不能用于购买交通工具、复印打字设备、电脑、音响、摄录及放送设备、办公用品及在单位及行业内可协调解决的通用仪器设备。

四、资助人员和资助项目的管理

(一)接受资助的人员和单位应自觉接受监督考核,按时完成所申报的资助项目。

(二)各系统(单位)党委组织部门具体承担本系统(单位)受资助人员的管理、考核和跟踪培养工作,并负责每年按期将资助人员培养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党委组织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接受资助人员的管理和联系工作,资助项目完成后1个月内,将结题报告及有关成果材料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和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资助项目研发成果的登记、鉴定、推广和转化等工作。

(三)获集体项目资助的单位(系统),要确定项目责任人和负责部门,按照所申报的项目方案及用款计划保证专款专用,并按期匹配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每半年提交一份阶段性总结;项目完成后1个月内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及经费使用明细。

(四)接受“人才资助经费”资助的项目,在发表有关论文、专著时,均应标明“本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

五、上报材料及时间

(一)需提交的申报材料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申请表》一式五份(可复印),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管理系统生成的数据库上报软盘一份,本系统(单位)推荐申请资助工作报告。有关文件、表格及“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管理系统”软件从“北京党建”网站(网址:www.xiexiebang.com)相关栏目下载。

(二)各单位要对2003年度的资助工作(包括个人资助项目和集体资助项目)进行总结。曾获个人资助项目的单位,在报送本年度申请材料的同时,提交本单位对以往受资助人员的考核结果及相关培养工作总结及《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进展情况调查表》;曾获集体项目资助的单位(系统),要根据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情况提交阶段总结或结题报告。曾获得资助,但尚未完成资助项目,此次不能再次申报。

(三)申请材料报送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本年度接受资助申请的截止时间为8月16日。

六、工作要求

(一)各系统(单位)要把人才培养资助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在工作中发现潜质好、素质高的青年人才,建立或充实优秀人才培养的后备骨干队伍,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不断完善人才评价、选拔、培养、激励的工作机制。

(二)各系统(单位)党委组织部门要把培养受资助人员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不断深化,特别是要坚持深入作好资助项目完成后的跟踪培养工作,健全考核、联系的工作制度,建立接受资助人员数据库,加强受资助人员的政治理论培训,积极制订和实施适合优秀人才成长需要的综合培养措施。

(三)各单位在组织申报过程中,要坚持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计划的结合,有计划地择优推荐申请资助人员。确定具体人员时,要综合考察申请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研究方向,适当控制好申报人员的数量。

联系人及电话:刘景昶 63088708、63088691(传真)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2004年6月23日

第二篇:关于开展2005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有关部委办局党委(党组)组织部(人事处),各总公司、市属高等院校党委组织部:

为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各系统各地区人才工作,~年我市继续开展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有关申报、评审、经费使用及人员、项目管理等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制定的《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京组通[~]30号)执行。有关工作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各归口推荐单位在组织申报过程中,要坚持事业发展需要与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按领域、学科有计划择优推荐申请资助的人员,保证各类资助类别项目数量均衡,严格控制推荐申报人员的数量。推荐单位每一学科方向最多推荐2人,申请资助类别一般应有所区别。曾获得资助,但尚未完成资助项目,以及已经连续两年获得资助的人员和单位,此次不能参加申报。

二、各单位在确定推荐人员时,要综合考察申请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研究方向,选择最需要资助支持的人员。在确定申请资助类别和项目的过程中,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指导,保证申请资助类别能够有效促进申请人的能力提高和素质增强。

三、各系统、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可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全市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直接向市委组织部推荐已列入重点培养的急需、紧缺专业优秀人员申请资助。

四、上报材料及时间

(一)推荐申请个人资助单位需提交的材料为:本系统(单位)推荐申请资助工作报告、推荐申请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人员统计表、《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申请表》(一式五份,可复印)、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的数据库上报盘。申请集体项目资助单位需提交的材料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F类(集体项目)申请表》(一式三份,可复印)、本单位(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项目的实施管理方案。

请于7月15日前将上报材料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有关文件、表格及“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请从“北京党建”网站(www.xiexiebang.com)相关栏目下载。

(二)曾获个人资助项目的单位,在报送本申请材料的同时,提交本单位的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总结,正在执行的资助项目,报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进展情况调查表》;2000年以来获得资助并已经结题人员,报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跟踪培养考核表》。曾获集体项目资助的单位,项目正在执行中的,报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进展情况调查表》和项目阶段性总结;项目已完成,但尚未结题的,报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结题情况调查表》、项目总结评估报告及经费使用决算表。

联系人: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刘景昶刘丽明

联系电话:63088708/8161/8691(传真)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年6月16日

第三篇: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支持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成长,推动各系统、地区人才工作,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规范有关申报、评审、经费使用及人员、项目管理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人才培养资助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市委、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党组,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系统、地区、单位的资助工作组织及人员、项目的遴选、推荐、管理等工作;接受集体项目资助单位的党委(党组)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和管理工作;接受个人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单位受资助人员的管理和联系工作,承担受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和考核工作。

第三条 资助工作每进行一次,按照A、B、C、D、E、F、G七个类别进行资助。其中,A、B、C、D、E、G类为个人培养项目的资助;F类资助,为市委、市政府委办局,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一般指局级单位)人才工作集体项目资助,不接受个人申报。

第二章 个人资助的基本要求、目标和类别 第四条 个人资助申请的基本要求

(一)申请个人资助的人员应是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或专业骨干。非北京市属单位的申请人员应是我市急需紧缺专业的优秀人才。中央在京单位人员可与北京市属单位人员合作申请资助。

(二)申请人应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以及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精神。

(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领域的申请人一般应具有硕士(含)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有较好的业务基础;技能领域申请人应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其中超过45岁的申请人,应具有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公共管理单位申请人应是在专业性较强岗位上工作,并具有副处级以上行政级别;申请A、B、C、E类资助,年龄要求为45岁以下(以申报当年的1月1日为准);申请D类资助,年龄要求为40岁以下。

(四)申请资助的项目应对促进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具有可预见的应用前景;项目方向、资助类别应与申请人目前最需要培养提高的素质和能力紧密结合,有利于申请人加速成长。

第五条 个人资助的目标、类别

(一)资助目标

个人资助主要用于支持我市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中已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以及公共管理、— 2 —

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完成资助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速成为国内一流人才,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

对技能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掌握先进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增强技能素质,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操作水平。

对公共管理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知识与能力,提高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资助类别

A类:用于资助赴国外有关机构进行专业培训、研修或做高级访问学者(不含学历、学位教育),以及到有关国际组织或著名跨国公司挂职等,支持申请人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国际惯例、规则,锻炼提高外语应用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出国时间为4—12个月,资助额最高为所需费用60%,最多不超过10万元。申报人员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申报材料中应附申请人的外语水平证书、双方签署的协议或邀请函复印件。

B类:用于资助赴国内有关机构进行研修、开展合作研究,以及到有关组织或著名企业挂职等,支持申请人系统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锻炼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资助额最高为所需费用的70%,最多不超过3万元。申报材料中应

附双方签署的研修或合作等协议复印件。

C类:用于资助参加国内外重要专业会议或交流研讨活动,资助额不超过3万元。支持申请人开阔眼界,提高学术技术或有关业务的交流能力。申报国际会议的(指参加世界或地区性的专业会议并在会上宣读论文),须在申报材料中附会议宣读论文邀请证明复印件。

D类:用于资助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承担研究项目。支持申请人瞄准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主持或启动开创性工作,在实践中提高研发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资助额度最高为10万元。推荐系统或单位应能对所报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匹配。申请人员应为所报项目的主持人或排名前三位者,每个项目限报一人。

E类:用于资助出版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好社会效果的著作。支持申请人就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将有关成果提交社会和业内检验,提高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资助额不超过2万。申报材料中须附出版协议复印件、著作的章节目录及内容简介。

G类:用于资助青年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学习(培训、研修)或技能竞赛,支持申请人钻研、提高实践技能,解决我市重点发展领域的业务实践中急需的关键技术、诀窍、工艺、标准等难题;支持高级技能人才组建工作室、项目组、攻关组等,系统地培养青年人才,继承和发展传统技法与技巧,探索和开发具有高、精、深特点的先进技能。资助额不超过3万。申报材料中须附职业资

格证书复印件。

以上各类个人资助项目的完成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同一申请人(项目主持人或参加人)每只能申报一项资助。

第三章 集体项目资助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第六条 申请集体资助项目的基本要求

(一)申请资助项目方向应符合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推进建立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的要求,体现人才工作的创新。

(二)项目目标能够突出申请单位人才工作的重点和主线,有助于解决制约人才工作水平提升而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动申请单位人才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三)申请单位对本单位人才工作的推动有明确的规划和清晰的思路。领导班子重视,项目管理组织健全,工作计划严密,措施配套有力,分工责任明确,实施管理方案可行。

(四)项目投入符合建立人才培养多元投入机制的要求。申请单位对集体项目有必要的资金匹配,并能带动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加大人才培养投入。

第七条 集体项目资助的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快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国际化人才的重点培养工作,推进制度创新,加速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完善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和工作体系。通过对集体项目成果的深化,— 5 —

总结推广对全市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的经验,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带动和推进整体人才工作。

第八条 集体资助项目的方向

集体项目资助(F类)主要用于支持申请单位组织开展人才工作项目、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项目方向重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列入全市或本单位重点人才工作的项目。

(二)与保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或本单位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科人才群体的培养工程。

(三)创新人才工作中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

(四)有助于解决人才工作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项目成果对全市或其他单位有借鉴、示范意义的项目。

(五)其他有助于提高人才工作水平,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项目。

集体项目资助额度为10—50万元,资助项目完成周期一般为一至三年。

第四章 资助的申报、评审

第九条 资助经费的申报、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正、择优、适用”的原则,严格执行审核工作规定和评审工作纪律。

第十条 个人资助(A—E、G类)申报、评审程序

(一)由个人提出申请,经基层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

会同有关业务部门,酝酿提出候选推荐人员,报党委(党组)确定本单位推荐人员,并将有关材料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

(二)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对所属单位(包括区县行政区域内单位)推荐的人员和项目进行汇总,筛选把关,经党委(党组)研究确定推荐人员,并将确定人员的资助申请表、有关附件和数据库上报盘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三)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负责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确定符合申请条件的人员。

(四)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建立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评审专家库,根据申请人专业方向和评审工作的需要,对评审委员会组成实行动态调整。

(五)评审委员会根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资助评审办法(试行)”和评审工作有关要求,按专业分组评审,经评委和全组集体评议确定拟资助人员及资助金额的建议方案。

(六)建议方案经报市委组织部审核批准后,最终确定个人项目资助方案。

第十一条 集体项目(F类)资助的申报、评审程序

(一)申报单位根据推进人才工作的需要,经党委(党组)讨论同意申请项目方案,并由主管领导审核签署意见后,将资助申请的有关材料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二)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会同申请单位对申请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修改完善,确定符合条件的申

请项目。

(三)组建集体项目评议小组,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统一进行集体审议,并提出拟资助单位及资助金额的建议方案。

(四)建议方案经报市委组织部审核批准后,最终确定集体项目资助方案。

第五章 资助经费的管理

第十二条 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负责资助经费的统一管理和拨付。各区县、委办局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和接受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具体负责资助经费的使用管理。

第十三条 对于个人资助项目,市委组织部与受资助人员上级主管局级单位(系统)党委(党组)签订《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管理协议书》后拨款。

(一)A—E、G类资助款,由市委组织部一次性拨付给受资助者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局级单位。

(二)领取资助款时,各单位提交《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进度计划表》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经费使用计划明细表》。

第十四条 对于集体资助项目,市委组织部与获资助单位党委(党组)签订《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集体项目资助协议书》后,并根据资助项目的实施计划确定拨款方式。

第十五条 个人项目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提高接受资助人员的— 8 —

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能用于购买交通工具、计算机、音响、摄录及放送设备、复印打字设备、办公用品、可以在单位及行业内协调解决的仪器设备,以及其它与资助项目无关的物品。

第十六条 集体项目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的启动、组织、实施和推动工作,不得用于人才工作的奖励和发放奖金、购置固定资产、购买仪器设备及办公用品等方面,也不能用于补充其它科研项目的经费。

第六章 资助人员和资助项目的管理

第十七条 接受资助的人员和单位应自觉接受市委组织部的管理、考核,按时完成所批准的资助项目。

第十八条 接受个人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督促受资助人员完成项目管理的有关工作。每年按期报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进展情况调查表》。资助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负责将《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结题情况调查表》、培养效果评估报告及有关成果材料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和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资助项目成果的登记、鉴定、推广和转化等工作。

第十九条 接受集体项目资助单位的党委(党组)要明确项目责任部门和资金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每半年报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进展情况调查表》,提交项目阶段性总结;项目完成后一个

月内提交《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结题情况调查表》、项目总结评估报告及经费使用决算表,并制定和实施项目后续工作计划,巩固项目成果。

第二十条 接受资助人员或单位如不能执行资助项目,应将资助经费退回市委组织部。如遇受资助人员发生工作变动、受资助单位工作职能变化、项目实施需进行较大调整,受资助人员或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有关管理部门,并事先征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同意。市委组织部将视变化情况,决定资助经费的处理方式。

第二十一条 接受资助的项目,在发表有关论文、专著时,均应标明“本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第七章 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

第二十二条 为深入做好接受资助人员完成资助项目后的培养工作,市委组织部建立受资助人员跟踪培养档案,跟踪培养期一般为三年。对培养效果显著、成绩优秀的人员将根据需要择优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强培养,如项目滚动资助、挂职锻炼、岗位交流、脱产培训、推荐申报课题、推荐参加人才表彰评选等。

第二十三条 在接受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期内,所在单位和归口推荐的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应对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跟踪培养计划,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跟踪培养、考核管理工作。各归口推荐的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每— 10 —

年按期将资助人员跟踪培养考核情况和数据库上报盘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第二十四条 接受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和归口推荐的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应建立接受资助人员数据库和培养档案,健全对接受资助人员的培养、考评、联系工作制度,加强对接受资助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指导、督促其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 2013年8月21日印发

第四篇: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附件2: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支持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成长,推动各系统、地区人才工作,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规范有关申报、评审、经费使用及人员、项目管理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人才培养资助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市委、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党组,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系统、地区、单位的资助工作组织及人员、项目的遴选、推荐、管理等工作;接受集体项目资助单位的党委(党组)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和管理工作;接受个人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单位受资助人员的管理和联系工作,承担受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和考核工作。

第三条 资助工作每进行一次,按照A、B、C、D、E、F、G七个类别进行资助。其中,A、B、C、D、E、G类为个人培养项目的资助;F类资助,为市委、市政府委办局,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一般指局级单位)人才工作集体项目资助,不接受个人申报。

第五篇:北京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

附件: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中组发〔2011〕24号)和《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京发〔2010〕11号),加强首都人才的战略性开发和储备,推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旨在通过项目资助的形式,支持一批具有较好专业基础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支持各区县、各部门和各类用人单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促进首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条

本办法资助项目分为青年骨干个人项目、青年拔尖个人项目、青年拔尖团队项目和人才工作集体项目等四类。资助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每次资助青年骨干个人300名左右,青年拔尖个人50名左右,青年拔尖团队5个左右,人才工作集体项目20个左右。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四条 青年骨干和青年拔尖个人项目申报人须具有中国国籍,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且全职在京工作,申报当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其中:

青年骨干个人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人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工作经历。技能人才不受学历限制,但须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

(二)申报人须具有较好专业基础和较大发展潜力。

(三)申报人未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各类项目资助,且未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四)对基层一线企事业单位、远郊区县的申报人员给予适当倾斜;对申报内容涉及城乡合作、央地合作和京津冀合作的项目给予适当倾斜。

青年拔尖个人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人须取得博士学位,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突出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艺术创作和创业实践人才可适当放宽学位限制。

(二)中央在京单位申报人员所申报项目应与北京市重点发展行业或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密切相关,或其专业成果可在京津冀地区转化应用。

第五条

青年拔尖团队项目申报条件:

(一)团队研究选题着眼于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团队具有较好的基础,成员稳定、结构合理,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平均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三)团队带头人年龄不超过40岁,至少1名核心成员应符合青年拔尖个人项目条件。带头人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创新精神,有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或重点课题的经历。

第六条

人才工作集体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为北京地区独立法人单位。

(二)申报资助项目方向应符合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三)申报资助项目能突出本单位人才工作的重点,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示范性。

(四)各单位每只能申报一个集体项目,已获得资助且未结题的单位不得申报新项目。

第三章 评选程序

第七条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的申报评选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具体牵头负责。申报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正、择优、适用”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工作规定和纪律。

第八条

青年骨干个人项目、青年拔尖个人项目和青年拔尖团队项目评选程序:

(一)申请。由个人或团队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逐级报至归口推荐单位。

(二)归口推荐。归口推荐单位对所属单位推荐的人员和团队进行汇总筛选,经初审后确定推荐名单并报市委组织部。

(三)评审。根据申请资助人员、团队所处领域和项目类别,市委组织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分组评审,确定拟资助名单及资助金额的建议方案。

(四)公示审定。在拟资助人员、团队所在单位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所在单位对公示期内的反映意见进行核查。公示结束后将评审结果、公示反映问题的核查情况和处理意见,报市委组织部审定,确定资助方案。

第九条

人才工作集体项目的评选程序:

(一)申报推荐。申报单位根据推进人才工作的需要,研究确定申请资助项目方案,经归口推荐单位审核后,将有关申报材料报市委组织部。

(二)审议。市委组织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议,确定集体项目资助方案。

第四章 支持措施

第十条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周期一般为1-3年。对实施效果特别突出的个人和单位,可再支持1个周期。

第十一条 资助周期内,为青年骨干个人提供不超过10万元资助经费,为青年拔尖个人提供20—80万元资助经费,为青年拔尖团队提供200—300万元资助经费,为人才工作集体项目受资助单位提供10—50万元资助经费。

第十二条

对青年拔尖个人和青年拔尖团队进行重点关注,跟踪培养。

(一)各归口推荐单位和所在单位要做好青年拔尖个人和团队的培养工作。

1.为青年拔尖个人和青年拔尖团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和跟踪培养计划。

2.建立联合导师制度。根据需要为青年拔尖个人和青年拔尖团队组建导师组,对其进行专业指导。

3.支持其参与或承担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国际交流项目。

4.根据需要选送青年拔尖个人和青年拔尖团队核心成员到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业园区的企业开展研修和交流合作。

5.支持青年拔尖个人和青年拔尖团队核心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技术交流活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原则上每年至少为其提供1次境外学术交流和学习机会。

6.支持青年拔尖个人和青年拔尖团队科研成果在京津冀地区转化应用,推荐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优秀成果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7.为青年拔尖个人和青年拔尖团队提供其他必要的支持。

(二)鼓励和支持青年拔尖团队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支持团队所在单位申报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青年英才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和载体。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市委组织部负责编制资助经费预算;市财政局负责资助经费的统筹、拨付和监管。受资助人所在单位具体负责资助经费的使用管理,并接受人大监督以及审计、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资助经费应按照《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等政策执行,不可用于与本资助项目无关的支出。

青年骨干个人、青年拔尖个人和青年拔尖团队资助经费可用于开展自主选题研究、组建科研团队、聘请学术导师、出版学术专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举办国际国内展演、进行学术访问、合作研究和人才引进等。资助经费按照培养计划分拨付。作为入选青年拔尖团队项目的负责人或核心成员,若同时入选青年拔尖个人项目,只享受团队项目的资助经费。

集体项目资助经费可用于各单位开展人才队伍培养工程、特色人才工作、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等。不得用于人才奖励、购置固定资产、购买仪器设备及办公用品等。

第十五条

受资助人所在单位和集体项目受资助单位须有必要的匹配资金。资助经费应当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资助经费结余资金按照北京市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资助经费支出项目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考核管理

第十六条

受资助人和集体项目受资助单位的考核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归口推荐单位负责。

第十七条

受资助人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人才工作部门负责对受资助人及项目进行日常考核管理。项目结题须经归口推荐单位党委(党组)批准,并将结题报告和有关成果材料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八条

培养周期内,市委组织部会同归口推荐单位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适时对资助项目进行检查评估,侧重考察项目进展情况,并对项目实施给予专业指导。

第十九条

培养周期结束前,市委组织部会同归口推荐单位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受资助对象进行终期评估。对青年骨干个人和青年拔尖个人侧重考察其科研诚信、创新成果和持续创新能力。对青年拔尖团队侧重考察团队带头人领衔作用、团队建设和管理成果、团队业绩贡献等。对集体项目侧重考察项目执行情况和效果。终期考核结果将作为是否进行第二个周期资助支持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条 受资助人所在单位和归口推荐单位党委(党组)人才工作部门要建立受资助人数据库、培养档案和信用档案。对实施效果显著的人员,应制定跟踪培养计划,做好资助项目完成后的培养工作。

第二十一条

受资助个人和团队核心成员发生变动不能继续完成培养计划,或出现所在单位职能变化,或因特殊原因而不能执行原计划时,应以书面形式上报各归口推荐单位,由归口推荐单位报市委组织部批准调整。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产生恶劣影响,以及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将取消相关待遇。构成违法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废止。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下载关于开展2004年度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作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2004年度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作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才培养方案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暂行规定1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项经费管理暂行规定(草) 为保证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专项经费的使用效果,确保专项经费使用规范、合......

    交通部跨世纪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及优秀青年科技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交通部交科发[1998]322号 【发布日期】1998-06-02 【生效日期】1998-06-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

    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

    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苏办发〔2007〕88号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高层次人才效能充分发挥,打造一......

    关于开展宣传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

    关于开展宣传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加强全院师生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了解,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了解学生需求,将利用本周时间对资助政策做进一步的宣传,现将相关......

    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展征文活动的通知

    NO:2013-065关于转发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展征文活动的通知各系:现将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教助......

    关于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征文活动的通知

    徐医学„2012‟10号 关于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院(系)学生管理部门: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贯彻落实了一系列资助政策措施。目前,我校国家......

    申请资助通知

    关于2013-2014学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申请资助上报材料的通知 全体同学: 2013-2014学年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资助工作已经开始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1、申请时间:即日起......

    广州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研修活动,增进其与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学习交流,根据《中共广州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