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时间:2019-05-14 09: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第一篇:广州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研修活动,增进其与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学习交流,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穗字〔2010〕11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高层次人才是指持有《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证书(A证)》并按相关规定处于管理期内的广州市杰出专家(以下简称杰出专家)、广州市优秀专家(以下简称优秀专家)和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以下简称青年后备人才)。

第三条

坚持分级分类、有所侧重的原则,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为高层次人才参加尖端学术研修、合作交流、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等学术活动提供经费资助,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其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促进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四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工作的组织实施。本办法所涉培养资助经费和相关评审经费在市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以下简称专项扶持资金)中列支。

第五条

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分为A类(举办学术会议)、B类(参加学术会议)、C类(短期进修)和D类(发表论文和

2高层次人才在管理期内发表学术论文的,由市财政按当年度发表论文所在期刊的SCI影响因子高低进行资助。高层次人才在管理期内出版学术著作的,由市财政给予一定比例资助。管理期内对每位高层次人才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的资助累计最高不超过6万元。

第十条

高层次人才按照申请程序每年8月15日前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下一年度资助计划申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于当年12月15日前下达同意资助的计划。

申请A类资助(举办学术会议)的,必须事前申报。申请B类(参加学术会议)、C类(短期进修)资助的,原则上应事前申报;对确因时间紧迫不能事前申报的,也可于相关学术研修活动结束后的当年提出资助申请。申请D类资助(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的,可于事前或事后申报。经评审未列入年度资助计划,由高层次人才自行出资,不再重复受理资助申请。

原则上,高层次人才在管理期内每两年内可申请一次A类资助,在同一年内可申请一次B类资助或C类资助,申请D类资助次数不限。管理期内对每位杰出专家、优秀专家的B、C、D类资助累计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每位青年后备人才的B、C、D类资助累计最高不超过15万元。

(一)申请程序

1、提交年度资助计划:高层次人才拟订下一年度资助计划,填写《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经费申请表》,经单位核实后送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并签署推荐意见,行政主管部门于当年8月15日前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2、审核申请材料: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资助计划及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于材料齐全、符合资格条件的予以受理,并通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公布申请人基本情况和所在单位名称、申请资助项目名称。不予受理的,则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专家评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学科(专业)评审组对申请人的资助计划及申请材料进行初评,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对初评结果进行评审,提出评审结果。

4、获准资助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评审结果通过所在单位向申请人发出批准资助通知,明确资助额度。所在单位在接到通知后,根据批准资助额度按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匹配。

(二)申请材料

1、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年度培养资助计划;

2、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申请表;

3、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一条

办理培养资助核销手续的截止时间为每年10月15日。对列入年度资助计划的A、B、C类资助申请,申请人在相关学术研修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撰写学术活动总结报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高层次人才提交的活动总结报告、批准

第二篇: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

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苏办发〔2007〕88号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高层次人才效能充分发挥,打造一支引领苏州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苏发﹝2006﹞36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资助对象

1、承担或参与与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关联度较大的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研发团队中的骨干人才。

2、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技术、知识产权、项目,在苏实施创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

3、其他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第二条资助内容

1、参加由国内外著名高校或培训机构举办的与本人研发项目、工作岗位相关专业的短期培训或进修。

2、参加国内外本专业(行业)较高级别的,并有成果展示、论文发布的学术交流等活动。

3、举办我市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产业研发项目相关的学术交流、项目研讨或技术攻关等活动。

4、获取专业资料、行业信息等活动。

第三条资助原则

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按照“政府引导,突出重点,公平择优”的原则实施。培养经费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政府资助将重点向我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倾斜,向紧缺高层次人才倾斜,向有发展潜质的年轻优秀人才倾斜。

第四条资助标准

1、参加短期培训或进修。按培训费的20—5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市政府组织的重点高层次人才专项培训资助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经专家评议后另行确定。

2、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资助其差旅费、成果展示场地租赁费、材料印刷费等费用,最高不超过10万元。

3、举办学术交流等活动。按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原则,给予总额30%的资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4、获取专业资料、行业信息等活动。依托我市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按给予定额资助。

第五条资助程序

1、资助申报及认定

参加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活动的,采取集中申报。资助对象在每年12月份将本已参加的活动和下一拟参加的活动,分类填报《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申请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一式二份上报苏州市紧缺人才开发工作办公室(下称“紧缺办”)。

举办学术交流等活动的,须事先申报,在每年12月份将下一拟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的方案、《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申请表》一式二份报市紧缺办。

由市紧缺办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及相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

审,确定资助的人选、形式和金额,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人才办”)批准后实施。

第二条第四类资助由市人才办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资助范围、人选及资助标准。

2、经费拨付

对第二条第一、二类的资助,资助经费在每年的三月份下拨给资助项目已结束的资助对象。

对第二条第三类内容的资助,待活动结束,完成项目总结后一个月内下拨资助经费。

资助对象在上述规定时间内,填报《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总结》,并附相关材料,报市紧缺办,经评审后下拨资助经费。

对第二条第四类内容的资助,由市紧缺办统一办理上网卡,资助对象可持卡到指定地点上网查询需要的专业资料和行业信息。超出定额部分由本人自理。

第六条其他事项

1、资助经费从市人才开发资金列支,并按《苏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执行,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年终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2、受资助人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若有欺诈行为,一经查实,即取消享受资助资格,追缴已资助的经费,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3、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在引进资助期内(五年),不再重复享受上述资助。

4、除第二条第四类资助外,同一资助对象可多项申报,但原则上每人每年受资助项目不超过一项。

5、未正常完成培训或进修,或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未按计划执

行或因当事人未认真实施,没达到应有效果的,市紧缺办可中止资助直至追究当事人责任。

6、享受培训资助经费累计超过5万元的,须签订至少3年以上的服务协议,服务期未满调离苏州的,按比例退还资助经费。

7、各县级市、区,各部门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资助办法。

8、本办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具体事项由苏州市紧缺办负责解释。

第三篇:出国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杭州市出国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杭人专〔2007〕236号)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09-07-09 阅读83次

杭人专〔2007〕236号、杭财教〔2007〕388号、杭科合〔2007〕124号

各区、县(市)人事局、财政局、科技局,市各有关单位:

《杭州市出国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实施办法》已通过市政府法律审查,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杭州市人事局

杭州市财政局 杭州市科技局

二〇〇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杭州市出国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实施办法

为了进一步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杭创业,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根据《关于进一步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杭创业的若干意见》(杭政〔2001〕17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资助资金来源及用途

市财政每年从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资助资金”),用于资助获得国家承认的国外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并随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杭实施转化或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的留学人员,以及开展资助项目评审的有关费用。市属单位的资助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区属单位的资助资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

二、资助条件

申请资助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申请人能独立主持研究开发工作,是所从事研究开发、实施转化的项目、成果的主要参与者;

2、申请人所在单位必须具备法人资格,是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转化的企事业单位,并在杭州市国税局、地税局登记、纳税;

3、申报项目应具备较好的产业化前景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4、申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占计划总投资额的50%以上;

5、单体项目实际总投资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30万元人民币)。

三、资助标准

1、重点项目资助,15万元-20万元。重点项目是指申请人从事国家、部委(省、市)重点攻关项目和国内急需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研究开发等项目。

2、优秀项目资助,10万元-15万元。优秀项目是指申请人从事的项目在本行业中居先进水平,或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研究开发项目。

3、启动项目资助,6万元-8万元。启动项目是指申请人从事的项目具有先进性,处于开发研制阶段,产业化前景较好,或研究课题学术思想新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或较好应用开发前景。

四、申报程序及管理

(一)申请人可在每年3月或9月通过所在单位向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报并递交下列申请材料(一式五份),经同级人事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后上报市人事局(市属单位通过主管单位人事部门直接向市人事局申报):

1、《出国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资金申请表》;

2、《杭州市留学回国人员工作证》的复印件;

3、申请人所在单位为企业的,提供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公司章程、上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新成立的企业提交当年的财务报告)等的复印件;申请人所在单位为事业单位的,提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

4、申报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可行性报告、项目投资预算报告、项目已完成投资额的财务清单及有关凭证复印件等)。

(二)市人事局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并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根据专家组的评价结论以及申请人的资格、申报项目和成果实施情况等,综合研究决定受资助项目的资助标准。

(三)凡获得国家、省有关部门资助经费的留学人员,由市、区按不低于1:1的比例同时予以配套资助,其中留学人员所在单位是区属单位的,其配套资助经费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

对获得市、区资助资金在前、国家和省资助资金在后的项目,市、区资助资金视作配套资金,若低于国家、省规定的配套资助额的部分,由市、区予以补足。

申请人原则上一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以后再有新的项目或同时有多个项目,可以按规定申报其他种类的项目资(补)助。

(四)获项目资助的留学人员,须在每年年终向市人事局报告资助项目的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资助项目完成后三个月,须向市人事局报送项目工作总结、科研成果登记和经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项目审计意见书。市人事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对绩效进行考核评定。

五、资金审批、拨付及财务处理

1、项目通过评审后,由市人事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下达核准通知。

2、项目承担单位接到通知后,携统一收款收据到市人事局办理项目确认手续,市人事局审核汇总后到市财政局办理拨款手续;区财政安排的配套资金应在市级资助资金下达后一个月内拨付给单位。

3、项目承担的企业收到的资助资金在“专项应付款”科目单独核算与反映,以后视企业的具体情况再行结算和处理。其中,属形成固定资产价值部分,转作“资本公积——国家独享资本公积金”,属核销部分冲销“专项应付款”。

项目承担的事业单位收到的资助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拨入专款”;实际发生支出时,借记“拨出专款”、“专款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其中形成固定资产的,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年终结账时,对已完工的项目,借记“拨入专款”,贷记“拨出专款”、“专款支出”。

六、其他

1、市人事局、财政局、科技局应依据本办法对资助资金的使用成效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

2、资助资金专项用于留学人员高新技术项目、成果的研发和实施,必须专款专用,并由申请人所在单位进行管理和核算。

3、受资助者不能正常开展研发工作或经费使用不当,并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将视情况分别给予收回资助经费,或三年内不允许申报新资助项目等处理:

1)擅自变更资助项目的内容; 2)挪用资助项目经费。

4、对财政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区,将予以通报并取消下一批推荐资格直至项目配套资助到位为止。

七、附则

1、本办法由杭州市人事局、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关于印发〈杭州市出国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杭人专〔2003〕361号、杭财企〔2003〕830号、杭科合〔2003〕139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支持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成长,推动各系统、地区人才工作,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规范有关申报、评审、经费使用及人员、项目管理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人才培养资助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市委、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党组,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系统、地区、单位的资助工作组织及人员、项目的遴选、推荐、管理等工作;接受集体项目资助单位的党委(党组)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和管理工作;接受个人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单位受资助人员的管理和联系工作,承担受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和考核工作。

第三条 资助工作每进行一次,按照A、B、C、D、E、F、G七个类别进行资助。其中,A、B、C、D、E、G类为个人培养项目的资助;F类资助,为市委、市政府委办局,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一般指局级单位)人才工作集体项目资助,不接受个人申报。

第二章 个人资助的基本要求、目标和类别 第四条 个人资助申请的基本要求

(一)申请个人资助的人员应是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或专业骨干。非北京市属单位的申请人员应是我市急需紧缺专业的优秀人才。中央在京单位人员可与北京市属单位人员合作申请资助。

(二)申请人应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以及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精神。

(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领域的申请人一般应具有硕士(含)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有较好的业务基础;技能领域申请人应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其中超过45岁的申请人,应具有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公共管理单位申请人应是在专业性较强岗位上工作,并具有副处级以上行政级别;申请A、B、C、E类资助,年龄要求为45岁以下(以申报当年的1月1日为准);申请D类资助,年龄要求为40岁以下。

(四)申请资助的项目应对促进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具有可预见的应用前景;项目方向、资助类别应与申请人目前最需要培养提高的素质和能力紧密结合,有利于申请人加速成长。

第五条 个人资助的目标、类别

(一)资助目标

个人资助主要用于支持我市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中已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以及公共管理、— 2 —

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完成资助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速成为国内一流人才,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

对技能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掌握先进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增强技能素质,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操作水平。

对公共管理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知识与能力,提高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资助,重点培养其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资助类别

A类:用于资助赴国外有关机构进行专业培训、研修或做高级访问学者(不含学历、学位教育),以及到有关国际组织或著名跨国公司挂职等,支持申请人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国际惯例、规则,锻炼提高外语应用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出国时间为4—12个月,资助额最高为所需费用60%,最多不超过10万元。申报人员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申报材料中应附申请人的外语水平证书、双方签署的协议或邀请函复印件。

B类:用于资助赴国内有关机构进行研修、开展合作研究,以及到有关组织或著名企业挂职等,支持申请人系统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锻炼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资助额最高为所需费用的70%,最多不超过3万元。申报材料中应

附双方签署的研修或合作等协议复印件。

C类:用于资助参加国内外重要专业会议或交流研讨活动,资助额不超过3万元。支持申请人开阔眼界,提高学术技术或有关业务的交流能力。申报国际会议的(指参加世界或地区性的专业会议并在会上宣读论文),须在申报材料中附会议宣读论文邀请证明复印件。

D类:用于资助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承担研究项目。支持申请人瞄准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主持或启动开创性工作,在实践中提高研发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资助额度最高为10万元。推荐系统或单位应能对所报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匹配。申请人员应为所报项目的主持人或排名前三位者,每个项目限报一人。

E类:用于资助出版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好社会效果的著作。支持申请人就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将有关成果提交社会和业内检验,提高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资助额不超过2万。申报材料中须附出版协议复印件、著作的章节目录及内容简介。

G类:用于资助青年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学习(培训、研修)或技能竞赛,支持申请人钻研、提高实践技能,解决我市重点发展领域的业务实践中急需的关键技术、诀窍、工艺、标准等难题;支持高级技能人才组建工作室、项目组、攻关组等,系统地培养青年人才,继承和发展传统技法与技巧,探索和开发具有高、精、深特点的先进技能。资助额不超过3万。申报材料中须附职业资

格证书复印件。

以上各类个人资助项目的完成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同一申请人(项目主持人或参加人)每只能申报一项资助。

第三章 集体项目资助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第六条 申请集体资助项目的基本要求

(一)申请资助项目方向应符合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推进建立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的要求,体现人才工作的创新。

(二)项目目标能够突出申请单位人才工作的重点和主线,有助于解决制约人才工作水平提升而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动申请单位人才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三)申请单位对本单位人才工作的推动有明确的规划和清晰的思路。领导班子重视,项目管理组织健全,工作计划严密,措施配套有力,分工责任明确,实施管理方案可行。

(四)项目投入符合建立人才培养多元投入机制的要求。申请单位对集体项目有必要的资金匹配,并能带动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加大人才培养投入。

第七条 集体项目资助的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快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国际化人才的重点培养工作,推进制度创新,加速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完善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和工作体系。通过对集体项目成果的深化,— 5 —

总结推广对全市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的经验,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带动和推进整体人才工作。

第八条 集体资助项目的方向

集体项目资助(F类)主要用于支持申请单位组织开展人才工作项目、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项目方向重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列入全市或本单位重点人才工作的项目。

(二)与保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或本单位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科人才群体的培养工程。

(三)创新人才工作中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

(四)有助于解决人才工作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项目成果对全市或其他单位有借鉴、示范意义的项目。

(五)其他有助于提高人才工作水平,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项目。

集体项目资助额度为10—50万元,资助项目完成周期一般为一至三年。

第四章 资助的申报、评审

第九条 资助经费的申报、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正、择优、适用”的原则,严格执行审核工作规定和评审工作纪律。

第十条 个人资助(A—E、G类)申报、评审程序

(一)由个人提出申请,经基层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

会同有关业务部门,酝酿提出候选推荐人员,报党委(党组)确定本单位推荐人员,并将有关材料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

(二)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对所属单位(包括区县行政区域内单位)推荐的人员和项目进行汇总,筛选把关,经党委(党组)研究确定推荐人员,并将确定人员的资助申请表、有关附件和数据库上报盘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三)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负责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确定符合申请条件的人员。

(四)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建立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评审专家库,根据申请人专业方向和评审工作的需要,对评审委员会组成实行动态调整。

(五)评审委员会根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资助评审办法(试行)”和评审工作有关要求,按专业分组评审,经评委和全组集体评议确定拟资助人员及资助金额的建议方案。

(六)建议方案经报市委组织部审核批准后,最终确定个人项目资助方案。

第十一条 集体项目(F类)资助的申报、评审程序

(一)申报单位根据推进人才工作的需要,经党委(党组)讨论同意申请项目方案,并由主管领导审核签署意见后,将资助申请的有关材料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二)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会同申请单位对申请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修改完善,确定符合条件的申

请项目。

(三)组建集体项目评议小组,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统一进行集体审议,并提出拟资助单位及资助金额的建议方案。

(四)建议方案经报市委组织部审核批准后,最终确定集体项目资助方案。

第五章 资助经费的管理

第十二条 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负责资助经费的统一管理和拨付。各区县、委办局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和接受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具体负责资助经费的使用管理。

第十三条 对于个人资助项目,市委组织部与受资助人员上级主管局级单位(系统)党委(党组)签订《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管理协议书》后拨款。

(一)A—E、G类资助款,由市委组织部一次性拨付给受资助者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局级单位。

(二)领取资助款时,各单位提交《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进度计划表》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经费使用计划明细表》。

第十四条 对于集体资助项目,市委组织部与获资助单位党委(党组)签订《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集体项目资助协议书》后,并根据资助项目的实施计划确定拨款方式。

第十五条 个人项目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提高接受资助人员的— 8 —

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能用于购买交通工具、计算机、音响、摄录及放送设备、复印打字设备、办公用品、可以在单位及行业内协调解决的仪器设备,以及其它与资助项目无关的物品。

第十六条 集体项目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的启动、组织、实施和推动工作,不得用于人才工作的奖励和发放奖金、购置固定资产、购买仪器设备及办公用品等方面,也不能用于补充其它科研项目的经费。

第六章 资助人员和资助项目的管理

第十七条 接受资助的人员和单位应自觉接受市委组织部的管理、考核,按时完成所批准的资助项目。

第十八条 接受个人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督促受资助人员完成项目管理的有关工作。每年按期报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进展情况调查表》。资助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负责将《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结题情况调查表》、培养效果评估报告及有关成果材料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和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资助项目成果的登记、鉴定、推广和转化等工作。

第十九条 接受集体项目资助单位的党委(党组)要明确项目责任部门和资金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每半年报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进展情况调查表》,提交项目阶段性总结;项目完成后一个

月内提交《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结题情况调查表》、项目总结评估报告及经费使用决算表,并制定和实施项目后续工作计划,巩固项目成果。

第二十条 接受资助人员或单位如不能执行资助项目,应将资助经费退回市委组织部。如遇受资助人员发生工作变动、受资助单位工作职能变化、项目实施需进行较大调整,受资助人员或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有关管理部门,并事先征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同意。市委组织部将视变化情况,决定资助经费的处理方式。

第二十一条 接受资助的项目,在发表有关论文、专著时,均应标明“本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第七章 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

第二十二条 为深入做好接受资助人员完成资助项目后的培养工作,市委组织部建立受资助人员跟踪培养档案,跟踪培养期一般为三年。对培养效果显著、成绩优秀的人员将根据需要择优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强培养,如项目滚动资助、挂职锻炼、岗位交流、脱产培训、推荐申报课题、推荐参加人才表彰评选等。

第二十三条 在接受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期内,所在单位和归口推荐的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应对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跟踪培养计划,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跟踪培养、考核管理工作。各归口推荐的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每— 10 —

年按期将资助人员跟踪培养考核情况和数据库上报盘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第二十四条 接受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和归口推荐的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应建立接受资助人员数据库和培养档案,健全对接受资助人员的培养、考评、联系工作制度,加强对接受资助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指导、督促其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 2013年8月21日印发

第五篇: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附件2: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支持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成长,推动各系统、地区人才工作,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规范有关申报、评审、经费使用及人员、项目管理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人才培养资助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市委、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党组,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局级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系统、地区、单位的资助工作组织及人员、项目的遴选、推荐、管理等工作;接受集体项目资助单位的党委(党组)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和管理工作;接受个人资助人员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负责本单位受资助人员的管理和联系工作,承担受资助人员的跟踪培养和考核工作。

第三条 资助工作每进行一次,按照A、B、C、D、E、F、G七个类别进行资助。其中,A、B、C、D、E、G类为个人培养项目的资助;F类资助,为市委、市政府委办局,区县、总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一般指局级单位)人才工作集体项目资助,不接受个人申报。

下载广州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精选5篇)

    附件: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中组发〔2011〕24号)和《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京发〔2......

    广州开发区 萝岗区吸引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 (穗开办〔2013〕10号)[大全5篇]

    广州开发区 萝岗区吸引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 (穗开办〔2013〕10号) 时间:2013年8月5日 来源: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广州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萝岗区人才发......

    杭州市出国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实施办法

    杭州市人事局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 《杭州市出国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实施办法》的通知 杭人专〔2007〕236号、 杭财教〔2007〕388号 、杭科合〔2007〕124......

    广州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污泥减量微生物制剂招商 http://blog.sina.com.cn/wunijianliang 印发《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 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水利(水务)、物价、财政局,市水务投资集团,......

    广州-人才引进管理实施办法(5篇)

    广州:人才引进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鉴证网友情提示:请需要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落户广州的朋友提前做好学历认证(学历认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一、引进人才的范围 本细则所称引进......

    广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办法

    广州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办法 穗府办规〔2017〕1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引导乡村建设合法有序开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

    广州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实施办法

    广州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本市住房制度改革,支持职工购买自住住房,规范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

    广州番禺区慈善会助学实施办法

    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助学实施办法 2016年1月14日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16年1月14日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修订 为规范本会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