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政府办公室驻南站镇北村帮扶工作汇报(最新)
县政府办公室驻南站镇北村帮扶工作汇报
(2012年5月30日)
认真贯彻落实汶上县委、县政府“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暨新一轮下派干部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办公室驻北村工作组全体人员,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北村新农村建设新局面。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组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一)争取领导支持,奠定良好基础。部门包村,干部驻村,要求“第一书记”把驻村帮扶工作始终置于派出单位的领导之下,争取单位领导关心支持是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关键。我经常向县政府办公室班子领导汇报南站镇北村工作开展情况,让他们及时了解我们的工作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县政府办公室领导把驻村帮扶工作列入了办公室重要议事日程,与本单位整体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对驻北村工作组的3名同志,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县政府办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驻村帮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二)走访调查摸底,理清工作思路。按照汶上县委、县政府“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要求,自 3月份入驻南站镇北村以来,工作组深入每家每户、田间地头,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记好《民情日记》,实时填写《民情记录簿》,并分类梳理,建立民情台账,详细了解了北村人口、土地、资源、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分析村情、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2012年,工作组坚持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帮扶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组织建设、招商引资上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精神文明建设、信访稳定等方面,使北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北村环村路年久失修,每遇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制约了北村经济发展。经过实地勘察测量,待硬化路面长1600米、宽4米,需要65万元建设资金。工作组多次协调财政、农业等部门,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支持。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动员干部群众筹集建设资金阶段。针对群众反映的休闲娱乐健身无器材、缺场所的问题,工作组积极协调县教体局,在105国道沿线建设健身广场,为北村争取体育健身器材10组,价值2万余元。
(四)协调供电部门,推动电网改造。为彻底解决南站 驻地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卡脖子”问题,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供电体系。积极协调县供电公司、南站镇农电所争取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资金,实施中低压电气化改造,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10万元,为全村更换供电线路并新上大功率变压器一台,(五)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二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上工副业项目,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通过到北村村民投资并选址建在北村的宇辉服装有限公司、刘生服装厂走访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这2家企业正式投产,能解决当地150多人就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开展“五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各项任务,协助北村开展“五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工作组和村“两委”定期组织集体学习,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学习上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农村六大重点工程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协调北村解决发展缺思路、缺技术、缺项目等问题,引导村干部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本领。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健全财务、村务公开制度,确保村务、财务公开 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2、抓好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协助北村做好环村路工程建设资金筹集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北村电网改造升级计划已上报,还需要继续协调供电部门和村“两委”齐心协力把这一惠民工程落实好。帮助北村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确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继续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居住环境,美化村容村貌。
3、抓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强乡情、亲情、友情各方面情感联络,大力宣传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鼓励和吸引了众多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大上工副业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他们解决融资、土地流转等各个方面的困难。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邀请农业专家对北村干部群众开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北村党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奔康致富本领。
第二篇:2010年市政府办公室驻村帮扶计划
2010年市政府办公室驻村帮扶计划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办在2010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负责帮扶府城光明村,办领导高度重视驻村工作,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办驻村工作队迅速行动,深入光明村,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在充分了解光明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光明村实际,经过反复论证,制定了市政府办公室驻光明村工作队2010年帮扶计划。
一、光明村基本情况
光明村位于府城办事处北部,316国道以西,涢水河畔以东,耕地面积753.5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湾,386户,1538人,其中党员34人,村民代表30人。村民主要以水稻等农作物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养殖、外出务工收入。全村养殖大户24户,其中水产养殖10户,家禽养殖11户,牲猪养殖3户。苗木林业种植基地200亩。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400余人,在安陆市内打短工达200余人。村办河沙公司1个,码头9个,河沙公司年总产值2000余万元,村级年创纯利15万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光明村村级组织建设、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不断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一是村集体经济还很薄弱,建设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二是村民农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村民素质还不够
高,导致村容村貌整洁保持还不够。
二、2010年帮扶工作计划
2010年是光明村新村一五建设最后一年,工作任务繁重,我们将按照“抓好根本,打好基础,确保重点”的工作思路,帮助该村加强村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搞好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户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具体完成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健全村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一是切实加强村党组织班子建设。通过交心引导 ,培训或督促自学的方式使党支部成员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领导管理水平,加强对农业技术、致富技术的学习,增强带头致富的实际本领。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发现、培养和吸收有条件的干部、村民特别是有文化、有技术、乐于奉献的青年到党组织中来,保持本村党组织的活力,壮大党员队伍。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倡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 ,努力纯洁党员队伍。三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村支部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 ,建立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制度 ,村务实行公开;坚持和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按期选举制度;建立健全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完善村规民约,强化农民意识,建立村容村貌保持制度。
(二)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充分发挥已
有产业优势,继续加大对养殖大户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民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切实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确保全年新增家禽养殖户5户,新增牲猪养殖户1户。二是大力发展河沙经济,加强对河沙公司的管理,督促河沙公司科学、合理、规范运营,不断挖潜扩能,确保村级经济增长20%以上。三是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经济,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农业大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联系二技校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推荐村民在农闲时节到安陆本地企业务工,增加收入。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完成盛家大堰的扩深、增容,达到抗旱、防汛的能力,确保农民正常生产生活。二是加强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规范隐井开关20个,更换太阳节能灯12个,完成316国道至庹家湾道路硬化。三是加强中心村建设,完善道路延伸、下水道铺设、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府办公室
2010年4月7日
第三篇: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要求我到吕良镇花园村挂钩帮扶,接到通知后,我能按时到村报到并按要求驻村工作。为期两周调研中,我走访了部分党员群众、部分村组老干部,和吕良镇分工到村的镇领导一起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了解了花园村基本情况,经过认真思考,及时总结,清楚地认识到花园村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对此,我能协同花园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措施。现将个人驻花园村的调研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如下:
一、花园村的基本情况:
1、人口及人力情况:花园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80户,1362口人。村干部8人,其中村干部兼组长5人;党员44人,其中女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10人;五保户9人,社会困难户15户;外出打工500人,其中长年在外务工350人。
2、民营经济情况:民营企业3个,其中小型木器厂2个,粮食加工厂1个,在外承包耕地种植大户4户。
3、集体经济情况:村里无水面资源,无圩堤承包收入,属纯农业村,四周的防洪圩堤在并村联组前已承包给农户植树(承包期15年),无集体耕地承包收入,无村办集体企业,除村部外(原花园村小),无集体房产。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村欠农户的债务占全村农户的40,这些农户每年以村集体所欠债务来抵冲税费上缴,村委会完全靠借债维持运转,村组干部每年年终都拿不到工资。目前村总债务高达95万元。
4、社会事业情况:全村有6000米的沙石路,但路面坑坑洼洼,急需修整,约2万元;无水泥路。有240户还没有接通自来水、320户没有接有线电视。广播通响率低。外围防洪涵闸洞5座,需2万元资金维修加固。新建的一台泵站因资金问题尚未架电。
二、花园村的现状分析:
花园村是吕良镇集体经济特别贫困的一个村,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收入几乎为零,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各项工作在全镇乃至全县相对滞后。
一是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由于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基础等因素,地处吕良镇幸福港西边的花园村,地势高,村集体经济处于“四无”状况,即:一无资源优势,二无低洼田开发,三无工业,四无基础,想发展项目、想壮大无基础。
二是发展没有空间。花园村有1362人口,农田仅有3180亩,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无其它产业,属纯农业村。为了谋生,全村有350人常年在外劳务打工,本村中所谓的“种田大户”的农田承包面积最多的只在30亩左右,仅有的3家私企也只是在吕良至孙集的公路边加工生产。
三是债务负担重。由于村里无集体收入,基础相对薄弱,加之近年来新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债务年年在扩大,目前花园村还有95万元左右的债务。村里无集体收入,更无还债能力,村组干部年年拿不到工资,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是社会事业相对落后。16座涵闸均有不同程度隐患,要逐步改造、检修。自来水入户率只有
35、广播通响率
15、有线电视入户率20,砂石路面急需修整,路况较差。
三、帮扶工作主要措施:
帮助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帮助村委会制定规划,将目标分解到每一年,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措施,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到2007年改变经济落后村面貌,进入市中等村发展水平,顺利完成预定帮扶任务。
帮助发展集体经济。针对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特点,确定以工促农发展思路,立足招商引资,这是该村发展集体经济唯一出路。村委会要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内扩外引,主动联络在外经营经济实体的本村人,请他们回村兴办工业。村委会抢抓机遇招商,主动向教育局主要领导汇报有关情况,经常和有关负责招商引资领导联系,请求教育局引进一到两个进不了园区的工业项目给村里。
帮助发展社会事业。花园村需急办的社会事业很多,我们必须在三年内逐步有序进行安排。2005年主要解决自来水和涵闸有关问题,2006年主要解决村部维修和有线电视问题,2007年主要解决村级道路维修和铺设水泥道路。三年内逐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及大病救助体系。
帮助建设文明村,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干群关系,关心弱势群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开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建文明花园村”主题活动,提升全村文明程度。编印“花园之窗”小报,及时宣传本村新人新事,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介绍致富信息。
帮助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学习并贯彻党的有关农村政策法规;协助做好党建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村级财务公开,村务决策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民主管理。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讲民主、创业有门路、发展求实效、“双带”有能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帮助农民增收。首先做好加固圩堤,维修涵闸等工作,确保旱涝保收。其次,合理利用农用开发资金,修建高标准水利设施,实现自流灌溉,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收入。第三,积极主动和农科院、农牧林业等院校联系,转化高新科技
第四篇: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中共平昌县委:
自担任元石镇黄梅村第一队长以来,我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党组要求,坚持“不越位、不缺位、一定工作到位”的原则,积极推动黄梅村脱贫工作,宣传社会公德,树文化新风,传递正能量。现将驻村帮扶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强组织,重保障,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攻坚堡垒作用,不断加强黄梅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召开“两委会”,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支部全体委员各司其职;二是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后备干部,截止目前黄梅村发展党员1人,确定后备个干部2人;三是坚持做好“三会一课”制度。明确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讲党课活动,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和相关政策。
(二)稳步推进精准帮扶。一是全覆盖入户了解,扎实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入户座谈、全覆盖入户调查等形式宣讲惠农政策。最大限度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二是理清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建议群众在种植业、养殖业上动心思,求发展,提高群众发展理念,截止目前黄梅村发展特色花椒产业1017亩,林下养殖土鸡3000余只、散养蜂蜜100余桶;通过走访群众,发现四社群众用水非常困难,帮助协调资金6000余元,用于改善4社群众用水困难、协调市体育局帮扶资金3万余元用于装修村办公室,截止目前帮助解决具体问题4件。三是现场抽查和入户了解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工作情况。了解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规定情况、是否吃住在村、是否做好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截止目前督查在岗情况3次。入户调查了解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及工作满意度5次。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与困难群众未真正打成一片,交流简单,甚至有部分贫困群众不认识帮扶干部或者不知道帮扶干部是谁。
二是部分群众未充分理解党的惠农政策,心理始终怀着“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思想”。什么惠农政策都想得到,没有得到政策照顾的就有怨言,心怀不满,一定程度上等靠要的思想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照双“七有”目标,逐项验收,补齐短板,确保到年底如期实现户脱贫、村摘帽。
二是培养贫困户感恩意识,正确认识脱贫工作,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和开展第二轮孝敬之星、公益之星等“五星”评选活动,探索支部+党小组+四比四看模式。
三是加强科学种植技术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栽植花椒,发展林下产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花椒产业。支持和鼓励有意向的种植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通过示范,带动种植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第五篇: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驻村帮扶工作汇报
市文联 刘*
按照“四帮四促”的相关要求和省、市、区、乡各级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受贵阳市文联派遣,挂任中国共产党马铃乡党委副书记兼凯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并结合市文联的工作属性开展帮扶工作。到任以来,克服各种困难,尽心、尽力、尽职当好乡、村班子的助手和参谋。当实人、说实话、干实事。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尽了一些绵薄之力。现将开展工作的相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多渠道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掌握村情,努力将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市、区、乡的决策部署上来。
1、按要求召开挂帮工作会,及时传达挂帮工作会议内容,让村民了解挂帮工作的重要意义。
2、发放挂帮工作便民联络卡。使困难群众能够随时与挂帮队员取得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3、按时参加乡政府例会和村支两委办公会。及时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4、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在全村开展走访工作。
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宣传了挂帮工作。让群众了解了中央、省、市、区、乡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实现了干部、群众思想行动与省、市、区、乡的决策部署相统一。
二、梳理突出问题,实施重点帮扶。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与村支两委一起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结合已有的发展思路和存在的实际困难,明确将减贫摘帽工作、自来水改造工程、蔬菜基地建设、村容村貌改善、防盗安全等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截至今天,共解决了以下问题:
1、按照减贫摘帽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到市扶贫办、农委等协调资金进行扶贫,到现在为止全村99%以上村民已经脱贫;
2、向村民发放挂帮工作便民联络卡500余张。使困难群众能够随时与挂帮组和挂帮队员取得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3、接群众反映情况电话近百次,处理群众内部矛盾10余起;
4、协助摆茶组自来水工程改造解决了200余人的生活饮水困难;
5、积极投身维稳工作,争取经费为凯坝村安装了平安E家报警系统,解决了全村200余户村民的防盗安全隐患;
6、协调市文联资金对凯坝村30余户困难户进行了慰问,并向困难户发放了慰问品、慰问金等总价为15000余元;
7、组织市文联20余名艺术家送文化到凯坝,现场为村民书写了春联、拍摄冲洗全家福照片、同时还走访探望了困难群众30余户;
8、按照花溪区委组织部、马铃乡政府的要求,积极在村民群众中开展关于“并村”的宣传,广泛收集各种建议。为下一步 “并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现实依据。
9、今年开春,为凯坝蔬菜基地协调到化肥6.5吨,为蔬菜的保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0、为凯坝电机房雷灾积极争取经费,第一时间进行抢修,解决了老百姓的日常用水用电问题。
11、积极参加卫生协调工作,改善了村民的就医条件。
12、书写民情日记、挂帮感言等200余篇,部分民情日记还被省委主办的《贵州基层党建网》、省政府主办的《贵州农经网》、贵阳市政府主办的《万村千乡网》等网站发表转载。部分挂帮感言被《贵州宣传》刊用。
三、积极改善村干部的工作作风、为组织建设建言献策。
抓好班子建设,是我到村后拟定的又一条工作思路。与村委会的同志一起,制定了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日常值班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使村集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各项工作走上了正常运行的轨道。
在创先争优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每一名党员做好党内个人分析,排找差距,积极整改,村委会成员率先带头,以身作则,在群众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四、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求进步,求发展。
通过调研发现,凯坝村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约占全村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多为青壮劳力。这势必会影响到凯坝村的全面发展。经反复论证得出一条结论即:“要想留住村民,只有让他们在家里有活干、有钱挣、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村支两委对此达成共识,采用了“支书牵头,村民自愿入股,年底分红” 的工作方式办养殖场。到目前为止,全村共有28户村民入股。共筹集总资金200余万元。新建了养殖基地3.4万平方米、猪舍6800平方米、母猪定位栏300余个、66立方米高位水池(含自来水设施)1口、办公楼110平方米、围墙260米、消毒房间12平方米、饲料加工设备1套、产床100张、保育舍74张。现养纯种母猪60头、二元母猪42头、存栏生猪400头。初略计算,凯坝养殖场的成功组建,可解决200余名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全村实现“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如何让新建成的养殖场正常运转?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认识到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后,我多次与村委会研究的结果只有一个即:“支部必须带头、党员必须作模范、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制定了可执行方案后,从四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养殖场成立了周天顺任支部书记、陈克佩、周应国任支部委员,乡机关社保所韦艳梅同志任党建指导员的党支部,使养殖场有了思想上的保障。
2、在广大群众中开展了“端正思想、转变认识”的工作,改变了人民群众“等、靠、要”的传统思想,从而使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得到了共识。实现了全村闲散资金的集中,为创造更大财富奠定了基础。
3、“要想出成果,人才是关键”。这又是养殖场总结出来的一条新思路和经验。先后派5名优秀青年赴外地参加科学养殖学习培训活动,充分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来盘活养殖场正常运转。
4、抢抓多元化发展机遇,实现能源再生产。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凯坝村在拓展生猪养殖的同时,利用现有猪粪作为天然有机肥料,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结合自然生态、民风民俗等有利条件,开辟了蔬菜种植基地200余亩。下一步将在打造绿色蔬菜品牌,逐步实现养殖、种植双盈目标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五、结束语。
我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凯坝会越来越好,凯坝的明天会越来越美,持续发展的呼声也将在凯坝越来越高亢!这种高亢的呼声和动力,换来的一定是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
2013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