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核桃产业工作总结
广西壮族自治区核桃产业工作总结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也是广西主要的传统特色经济林。广西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是适宜核桃种植的重要区域。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核桃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核桃产业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将我区核桃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扶持政策
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积极出台鼓励扶持产业发展政策,每年投入核桃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约250万元,主要用于核桃低产林改造、新品种推广和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方面。近年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核桃加工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一定的资金扶持。
(二)种植规模
相对于其他核桃大省,广西核桃产业基础较薄弱,全区现有核桃林面积15.2万亩,分布在河池市的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南丹县、天峨县、环江县、罗城县、金城江区,百色市的乐业县、凌云县、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靖西县、德保县、那坡县,柳州市的三江县、融水县、融安县,贺州市的钟山县、昭平县。但目前核桃种植研究和规模化集约经营主要集中在河池市 的凤山县和百色市的乐业县,其他县份仍以零散栽培为主。凤山县核桃面积达9.6万亩,占全区核桃总面积的61.9%,成为广西第一大核桃生产县。乐业县核桃面积3.52万亩,占全区核桃总面积的22.7%,居全区第二。两个县核桃面积占全区核桃总面积的84.6%。
(三)栽培品种
广西核桃种质资源比较丰富,有乐业薄壳核桃、乐业纸壳核桃、凤山大泡核桃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乐业薄壳核桃,该品种以果大、壳薄、质优、仁白、饱满、油多、味香等著称,被人们称为“黑珍珠”,该县现有核桃林大部分为该品种。近年来广西抓住薄壳核桃优异种质特色,加大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选育出011号、017号、019号、022号、025号、004号、007号、008号、010号、2号、1号等11个薄壳核桃优良品系。1999年开始,乐业县组织实施“优质薄壳核桃种植项目”,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连片开发种植薄壳核桃,薄壳核桃已成为该县的主打品种。2003年该县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县内薄壳核桃种植区申报为“全国农业薄壳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并获得通过,促进了薄壳核桃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四)加工情况
广西年核桃总产量约1000吨,年核桃加工量约25-30吨。核桃消费方式一般是传统消费,即生食、油用和用于制作糕点的辅料等,以小型包装企业、榨油作坊为主,缺少年产值500万元 以上的大型深加工企业。近年来也尝试发展核桃工艺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核桃产业附加值。
全区核桃产业年总产值约3000万元,产业效益规模还比较小,较少直接出口创汇,主要在区内外销售。核桃产业直接从业人员约5万人。在凤山县,核桃种植覆盖了全县9个乡镇92个行政村26000多个农户,区域覆盖农业人口达13.2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1.9%,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范围广、力度大、效果显著。
二、主要特点、亮点
广西凤山县、乐业县和凌云县等核桃主产县,均位于广西的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境内多为石山、半石山地,是广西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历来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力开发种植核桃之前,为解决温饱问题,群众大量过度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逐年加重,石漠化日益严重。为解决石山区农民增收以及石漠化治理问题,2000年当地政府专题调研山区农村经济时,意外地发现石缝里顽强地生长着一棵盘根错节,果实累累、树龄30多年的老核桃树,年产核桃干果近100斤,收入300多元,引起了调研组的高度重视,认为之前还没有哪一个树种像核桃那样同时具有突出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核桃应该能成为治理石漠化的一个“革命性”树种,因此,形成了在大石山区开发核桃种植的正确产业决策。如凤山县,石漠化地区种植核桃面积已达7万多亩,占全县核桃总面积9.6万亩的72.9%。由于 大量推广应用石山地区核桃种植地膜覆盖丰产栽培技术,目前石山上的核桃树长势旺盛,石山植被覆盖情况有了较大改善,许多荒山变成了青山,既治理了石漠化,又能显著地增加农民收入,很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问题。石山地区发展核桃,治理生态与农民增收“双赢”的产业彰显出的特点、亮点。
三、经验措施
(一)政策扶持,政府推动
由于核桃在山区能带来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广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谋划出台各类扶持和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发展核桃产业。部分县党委、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列入县五年发展规划,借助退耕还林、干果基地、扶贫项目等重点工程的支持,加快核桃基地建设。如凤山县十年来县政府通过整合资金用于核桃种苗2700多万元,核桃修剪200多万元,核桃培训100多万元,核桃施肥300多万元,砌墙保土护核桃3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该县核桃产业的发展。
(二)坚持规划,长抓不懈
一些基地县每个五年发展计划均把核桃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规划和重点发展,做到坚持规划和长抓不懈。凤山县自2000年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已经换了三届领导班子,无论是哪一届党委、政府都坚持将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坚持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规划,一届接着一届重点抓核桃产业发展,把核桃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 个主导产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持续扶持,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植和管理核桃的积极性。
(三)依靠科技,示范带动
十多年前,在广西石山区种植核桃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许多农民群众缺乏核桃栽培技术,政府若不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核桃产业将难以有效推进。因此,风山、乐业等县政府加强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桃技术队伍建设,分区、分片包点负责农民技术培训与推广,各乡镇也增设核桃技术人员,县乡联合推动核桃技术服务工作,积极培养村级农民技术队伍。加强科技攻关,积极引进科研项目平台,强化示范建设,推广配方施肥、整形修剪、林下套种等高效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种植核桃的经济效益。
四、存在问题
尽管广西核桃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少专项规划。全区只有凤山、乐业等极少数县编制核桃专项发展规划。
(二)规模小而分散。全区核桃种植面积超过万亩的县份很少。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参与,农民种植核桃随意性较大,以农户零星种植零星销售为主,连片种植和大量订购较少。
(三)林地管理粗放。农民对核桃栽培及抚育管护的资金和人工投入不足,影响了核桃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效益。
(四)科技保障滞后。核桃科研投入不足,良种繁育圃少,良种应用率低,低产林分较多。
(五)深加工规模小。缺乏核桃大型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区核桃产品仅限于干果初级包装产品,综合开发不够,无精深加工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缺乏大品牌带动。
五、下一步设想
(一)实施百万亩核桃工程。2011年自治区林业厅组织编制了《广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力争到2020年在河池市的凤山、东兰、南丹、环江,百色市的乐业、凌云、田林、隆林等县新种植核桃90万亩,加上对现有核桃林实施低产林改造,实现全区百万亩优质核桃林的发展目标。同时,把核桃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主要树种,大力发展,实现石山区群众不砍树也能致富目标。
(二)培育加工贮藏企业。重点扶持规模型核桃加工企业5家,基本形成以南宁、百色、河池3大核桃综合加工基地和贮藏基地。到2020年,实现核桃精深加工6万吨以上,核桃产品贮藏能力10万吨。加工和贮藏企业主要布局在南宁市江南区;河池市的凤山县、南丹县、环江县、东兰县;百色市的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县等。
(三)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强乐业薄壳核桃等优质核桃良种的选育,新建或改扩建若干个良种采穗圃和繁殖圃,大力推广核桃 6 嫁接育苗技术及丰产栽培技术,扩大建立核桃优质高效丰产栽培示范林面积,加快核桃产业的发展。
第二篇:核桃产业(推荐)
南阳核桃产业快速崛起
南阳全市核桃种植面积16.7万亩,重点分布在内乡、淅川、方城、南召、西峡、桐柏等县,其中内乡县核桃面积8.2万亩,占全市面积的49.1%,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生态产业。
南阳核桃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品种多。南阳市先后引进日本清香薄壳核桃、辽核系列、中林系列、香玲、“露仁核桃”、“纸皮核桃”等优良品种。
内乡县大力引进发展薄壳核桃,推广优良品种,建立了200亩核桃良种采穗圃、300多亩的核桃繁育圃基地,已培育出适合本地发展3个优良品种。2008年以来,内乡县结合县情,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把核桃产业发展确定为全县重点林果产业项目,制定《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10万亩的发展目标。目前,以余关、赤眉、赵店、马山、乍曲等乡镇为重点,内乡县初步建成了4个万亩和6个千亩核桃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8.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万亩,年产核桃120万公斤。
内乡县以浅山丘陵为重点,在县中部地区建立一条百里核桃经济核心带,北部山区核桃种植区和西南部丘陵核桃种植示范区。全县紧紧围绕这“一带两区”,创新发展模式,引进民间资本,整合涉农项目,强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在产业发展上,内乡县注重机制创新,先后吸引山东浩林果业公司、煜林果业和东蓉农林有限公司等,投资2.5亿元发展核桃产业,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投资不足等问题。
在基地建设上,借集体林改之力,实行“现金租赁、保本加分红、合作经营和林地入股”等四种土地流转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形式,吸收基地周边群众入社,形成由公司带动、以合作社为纽带、群众参与的规模化发展格局,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问题。
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县政府对连片发展面积在100亩以下的,每亩给予150元补助;1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200元补助;对集中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元。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核桃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第三篇:核桃产业技术服务工作总结
核桃产业技术服务工作总结
徐俊豪
(二0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二0一三年的核桃产业技术服务工作,在镇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县核桃产业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和年初制定的管理方案,认真贯彻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给我镇的核桃栽植目标任务。使过渡湾镇的核桃总面积达2.996万亩,实现了人均2.8亩的目标,为促进我镇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全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打造全省核桃第一县迈出了坚实步伐。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面积落实完成情况。2007年至今,我镇核桃产业发展经过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完成栽植面积2.996万亩,其中:新发展面积2250亩。
(二)科技措施完成情况。经镇村两极核桃技术员精心指导,认真组织,并在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八个一”标准(一块好地、一个标准坑、一棵健康苗、一担农家肥、一担定根水、一个安全帽、一个小土堆、一套科学合理地桃子模式)栽植达2000亩,占总栽面积的88.8%。
(三)栽植成活率情况。去冬今春,经县、镇核桃办工作人员和镇林业站人员进行交叉检查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
(四)样板及示范户。大力推广示范,以点带面扩大种植面积,全镇种植10亩以上的农户超过100户,种植面积2400亩。
(五)基地建设。在梅花村、茶庵村各新建一个150亩的核桃基地,冷家洼戴正军、罗家坪村窑湾、梅花寨王福存等老基地进一步扩建,其中:戴正军、王福存分别新扩150亩。
(六)产量产值。在今年全县普遍遭受干旱的情况下,我镇核桃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年产核桃坚果8万斤的好收成,实现产值120万元,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性发展势头。
(七)苗木培育。共协助完成核桃育苗70亩,出圃核桃苗木30万株。
(八)综合管理。春、秋、冬季适时进行了核桃树综合管理2.5万亩、62.5万株,管护率达到83.4%。
(九)培训推广。全年共举办核桃技术培训班25期,培训农民技术员1600人,其中县农广校直接办班3期,培训531人。
(十)推广体系。新选拔整合村级核桃技术员4人,健全完善了乡镇核桃服务体系。
二、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勤学习:为了更好地指导我镇核桃生产,不仅自费购置了大量的果树栽培书籍,还订购了一些影像资料,同时,还走出去取经,向河北的核桃技术专家请教,把在保康发现的病虫害及生产中的问题带到
河北区解决,还利用河北的核桃技术员到我镇检查指导工作的机会,和他们进行深入探讨,掌握了一些技术要领,不仅自己能在服务过程中得心应手,还向村级核桃技术员传授技艺,在其他乡镇进行核桃技术培训的时候,也吸收了他们在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技术日趋成熟。
勤汇报:核桃产业是个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技术,也还没有大的效益,群众的热情也还待提高,我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向镇分管领导回报,一是能得到领导的支持;二是少走弯路。消除核桃发展中的消极的或负面的影响,有力的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部份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部份植株布局不合理(植株栽在田边地角),达不到标准。
四、下步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抓好核桃栽后管护工作,落实好管护措施,做到“栽得下、管得住、早见效”。
(二)加大管理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管理水平,促进早见效。解决好蔬菜生产、粮食生产与核桃生产之间的矛盾,合理套种,逐步增强群众自我发展意识。
第四篇: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李庄镇2008—2010年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对核桃营养、保健、医疗、生态功能的逐步深化认识,其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和珍爱,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桂花是大姚核桃的主产区,具有气候温和、水热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良好的前期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核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山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核桃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拥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从桂花地理、气候、资源和外部市场行情等方面来看,全乡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条件十分优越,这项产业对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突破我乡经济结构单一,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既可稳定退耕还林成果,也解决了退耕还林农户在国家政策补助兑现结束后的生计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李庄镇位于县境北部,大百草岭山系东部。东依永仁县中和乡,南连昙华乡,西靠三台乡,北接湾碧乡。
2、山川河流。李庄镇境内群峰耸立,诸山交错,山高箐深,是典型的高海拔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梯形分布。
与三台、湾碧两乡交界的帽台山,海拔3657米,是楚雄州境内的海拔最高点;最低点位于东南部的乌龙口村委会处立里,海拔为1340米。境内有河流1条(大村河),起源于昙华乡,流经李庄镇马茨、立新、皮左黑、大河、桂花、大村、小河、树皮厂8个村委会,汇入金沙江。
3、气候条件。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120毫米。境内最高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697米。年平均气温14—15摄氏度,是核桃生长最理想的自然条件。
(二)社会经济状况
2007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978万元;实现粮食总产量460.9万公斤,人均有粮402公斤;完成财政自收收入45万元;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9709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47元。
(三)核桃产业发展的形势
李庄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乡,境内山川密布、河流众多、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核桃生长,而且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十五”期间,李庄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发展方式为动力,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服务,整合各方面资源,动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加快
发展核桃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培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示范引导,桂花群众栽植核桃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到2007年底全乡核桃栽植面积已达11.4万亩,核桃产量1200余吨,产值2500余万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在2000元以上,核桃成为了全乡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四)李庄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基本估价
李庄镇国土总面积35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乡面积的92.5%,发展核桃产业具有广阔的种植空间,按照“十一五”期间全乡每年新植10000亩的速度发展核桃,预计“十一五”末全乡核桃种植面积可达15万亩以上,核桃产量达1700余吨,产值近4500多万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在3500元左右,人均拥有核桃树200株以上。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为实施“生态立乡”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
1、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到“十一五”期末,核桃产量将由2007年的1263吨增加到1700吨,单价按现行市场价不变,产值由2007年的3157万元增加到4500万元,广大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增加1500元,核桃成为桂花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2、建设生态文明,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宣传、引导
群众自发种植核桃,不断扩大核桃种植规模,逐渐树立靠核桃吃饭、靠核桃致富、靠核桃发展的观念,鼓励群众在熟田熟地上套种核桃,在发展核桃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持了水土、绿化了荒坡,产生并带动一批颇具实力的核桃生产、加工和贩运大户,缩小三次产业比重,使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规划原则
一是切实贯彻落实省州县关于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扼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以公路沿线为重点,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原则;二是因地制宜地确定造林方式和植被配置模式,就地就近组织种苗调供;三是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的意愿,确保核桃产业取得成效;四是大力推广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确保项目成功实施;五是坚持任务分解、设计落实到村、到组、到地块的原则。
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
生态化的理念,结合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迅速扩大核桃种植规模为重点,实施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四、建设规模与布局
(一)布局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核桃产业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产业为重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树立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实现林业跨越式、可循环发展。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要按照因地制宜、实地适树、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发展、优质高效的原则做好全乡的核桃规划。
3、多种模式相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种植方法上,全部为嫁接苗种植;在发展方式上,采取规模连片种植为主和零星分散种植(含四旁植树)相结合;重点突出林粮种植模式,实现整体规模发展;在经营形式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组建核桃产业协会,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在核桃产业化经营中的协调、指导和服务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核桃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规模与布局
根据布局原则,结合李庄镇实际,2008—2010年全乡规划发展核桃规模为2.9万亩,涉及9个村民委、64个村民小组、3059户农户。后附种植规划表。
(三)种植计划与进度
分三年实施,其中2008年实施9303.5亩,2009年实施9100万亩,2010年实施10696.5万亩。
五、营造林技术和规程
(一)树种选择:三台核桃。
(二)造林地块选择:重点以台田台地为主,鼓励群众在宜林荒山荒坡、民居房前屋后、田间地角的闲田空地种植。初植密度:8×8米(10—12株/亩)。
(三)预整地规格:挖大塘植苗造林,大塘规格(长、宽、深)60×60×60厘米。
(四)种植时间要求: 5月前完成地块落实、规划设计;8月前完成打塘、回土、施放基肥;10月完成苗木定植、浇足定根水并覆盖薄膜;次年2月前补植。
(五)抚育管理:定植前每株施放复合肥0.2公斤、农家肥40公斤;经补植检查验收合格的苗木采取林粮间作,以耕代抚管护,禁止放牧;每年松土、除草、抚育两次,施肥一次,每次施0.3公斤复合肥、农家肥50公斤/株,连续抚育3年;经营期按1公斤复合肥、50公斤农家肥/株施肥。
(六)种苗:2年龄以上实生苗,苗高35cm以上,地径1cm以上,植株完整、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壮苗木。造林执行“六个一”标准,即:一块好地、一株合格苗、一个标准塘、一担农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块地膜覆盖。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产业建设领导小组。
乡党委、政府决心把核桃产业发展当作的中心工作来抓,成立核桃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财政、林业、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和村总支书记(主任)为成员,以村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林业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财政、林业、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11名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全乡核桃产业发展日常工作。
(二)用活用足核桃产业扶持政策
乡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核桃烘烤房建设、核桃干果基地建设、苗圃基地建设、集约化经营管理、核桃配水、山区“五小”水利建设、荒山造林、特色经济林、整村推进等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制定相关
鼓励扶持政策,对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农户给予重点扶持;对零星分散种植的农户给予种苗扶持;对开展铁核桃改泡核桃嫁接成活的给予适当补助。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机遇,积极探索林地、林木抵押贷款办法,把发展核桃作为信贷扶持重点,并纳入小额信贷范围,对种植核桃大户给予贷款支持。
(三)拓展核桃种植空间
1、鼓励坡地种核桃。坚持“谁种植、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在坡耕地上实行“粮林间作”,各包村挂点组要种三片5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样板,把集中连片种植作为乡村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鼓励林农用疏林地置换核桃。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四权”,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鼓励林农在沟边箐边的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坡上种植核桃,实现生态环境的优胜劣汰,逐步让疏林地披上绿装。
3、路边、田沟地角见缝插针、锦上添花。在核桃产业发展上,乡村组三级都要念好“核桃经”,严格按核桃种植管理的技术规程,合理布局下达的任务,同时鼓励、组织发动农户在适宜的荒山、荒坡、箐边、地边、房前屋后大力种植核桃,使核桃总量得到快速发展。随着近年来村组公路建设的纵深推进,在道旁种植核桃,既可增加核桃总量,又可发挥生态保护、绿化美化作用,林业部门要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做好施工
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工作。
(四)突破育苗瓶颈
确保种苗供给,严管种苗质量。在品种选择上,重点以三台核桃为主,在穗条选择上,以桂花本地为主;在苗圃育苗上,必须以当地育苗为主。林业部门要结合发展规划对育苗的需要,收购好铁核桃种子;在下步的核桃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加大嫁接苗的种植比例,并且原则上要求种2年生壮苗;要实行核桃种苗生产许可证管理,既对种苗生产商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又对其核桃条穗来源、品种以及种苗质量实行严格监管,严格执行种苗调运及使用“一签两证”制度;要严格实行核桃种苗质量管理责任制,确保提供给农民各村的都是优质核桃种苗。
(五)建立核桃动态管理系统
为切实掌握全乡核桃发展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乡人民政府、林业部门要建立核桃动态管理系统,乡掌握到村民小组,村民小组掌握到每一户农户,以小班为单位,逐一记录每一棵核桃树的树龄、胸径、树高、初果时间、盛果期产量等,并定期更新记录。
(六)培养核桃销售企业
转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就要进一步加大对核桃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建设水平。依靠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农民经纪人、核桃营销协会建立相对稳定、互惠互利的龙头组织,进行核桃产品的市场开发、流通、深加工等,拓宽产业领域,拉长产业链。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农民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建核桃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紧引进和发展核桃深加工项目。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协会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七)开发核桃旅游产品
结合县委、政府实施的“文化兴县”战略,做大大姚核桃品牌,既要把核桃做成一种产业,也要把核桃做成一种文化,在核桃氛围的营造上、核桃品牌的包装上、核桃美食的推出上以及核桃旅游产品的打造上下功夫、求突破,紧紧抓住新年街、攀登彝州最高峰等各种大型庆典活动,把核桃果做成旅游产品附加值高、游客喜爱、群众受益的旅游产品,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桂花核桃的知名度。
(八)严格考核奖惩
为促进工作落实,乡党委、政府将把核桃产业发展作为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每年与各村签订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验收和考核奖惩办法,实行风险金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对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完成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绩的村组和个人,乡党委、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任务差的村给予通报批评;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在会议上交帐。
(九)加快核桃配水项目立项
李庄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乡,境内山川密布、河流众多、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核桃生长,而且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然而,由于受过去“核桃要往山上走”定势思维的影响,大多数核桃树都栽在高海拔地带,严重缺水,延缓了核桃的生长周期。为实现早挂果、挂好果、多挂果,实施核桃配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乡人民政府要认真开展调研,掌握全乡核桃缺水状况,落实人员编制核桃配水项目计划,做好储备上报,争取列项实施。
第五篇:核桃产业管理办法
保山市核桃产业种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为确保我市核桃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健康发展,规范核桃种苗经营管理行为,提高核桃种苗质量,防止生产经营假、劣种苗现象的发生,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投资效益的发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062-2006)的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核桃种苗生产、经营、使用及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依据《种子法》、《种子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核桃种苗管理工作。
第二章 市场准入
第四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和《云南省〈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取得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从事核桃种苗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条 各县(区)林业局要在核桃优良单株选择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划定核桃穗条采集区,指定专人采穗,核桃产业发展所使用的穗条必须具备充分说明穗条品种和采集地点的证明材料或是划定的核桃采穗区林业站出据采穗证明,包括采穗地点、品种、数量、采穗时间。
第六条 核桃种苗必须按照《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经县(区)级以上林木种苗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出据质量检验合格证后,方可进行经营销售。
第七条 核桃种苗的经营要按照《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管理,销售的核桃种苗必须附有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苗木类别、树种名称、起苗日期、产地、苗龄、苗高、地径、主根长、>5cmⅠ级侧根数、质量等级、苗木数量、植物检疫证书编号、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苗木经营者名称等。未附有标签的核桃种苗不得进行销售。
第八条 跨县(区)行政区域调运的核桃种苗,随苗同行的除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苗木检验证书和标签外,还必须具有县(区)级以上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部门出据的检疫证书。
第九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对所生产和经营的核桃种苗质量负责。不得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苗冒充合格苗。核桃产业的种苗生产供应单位由县区林业局以订单育苗、合同订购或招投标采购等方式确定,并签订种苗供货合同,明确苗木标准和品种。各苗木生产单位要建立健全核桃穗条来源档案,建立穗条收购台账,注明穗条采集地、品种、数量、时间、采集人及联系方式。
第三章 生产经营
第十条 核桃嫁接苗木培育单位应选择生长健壮,丰产、稳产、无病虫害,果实品质好的成年母树为采穗母树。接穗必须是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条的春梢,要求髓心小,芽子饱满,无病虫害,枝粗1cm以上。
第十一条 核桃种苗生产者要对种子(接穗)来源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品种、采种地点(县、乡、采集点)、海拔高度、母树年龄、采种时间、采种量等。根据不同海拔区域的穗条分别育苗,并做好育苗记录。
育苗记录:种子消毒措施、催芽方式、土壤消毒措施、基肥种类、播种时间、出土时间、嫁接时间、嫁接成活率、病虫害防止措施(施药种类、浓度、次数、时间),追肥种类、时间、次数,产地检疫时间,出圃时间等需明确专人认真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 种子应当经县(区)级以上林木种苗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出据检验合格证后方可进行育苗和调运。
第十三条 苗木调运必须具有苗木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树种名称、苗木种类、苗木产地、苗龄、数量、起苗日期、质量指标、苗木等级、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植物检疫证编号、苗木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
调运时,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的要求,依据施工作业设计中造林地块的海拔区间,组织使用相应海拔范围的穗条所育的苗木,确保造林成效。
第四章 苗木出圃
第十四条 核桃种苗出圃前,县(区)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所有育苗单位的苗木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育苗面积、种子来源、核桃接穗来源、可出圃苗木数量等,并出据苗木检验证书,检验结果在辖区内通报,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将在县(区)全查的基础上组织进行抽查。
第十五条 核桃种植户在购买和使用种苗时,必须要求销售者出示种苗经营许可证,提供核桃种子和苗木质量检验证书和标签。对预订核桃种苗的,需签订购销合同,合同应约定核桃种源、数量、质量、价格、交货限期、地点、方式等。
第十六条 起苗及包装方式
(一)起苗时间:秋季落叶以后到春季树液流动前。起苗时要保证质量,起苗开挖深度在30cm左右,确保苗木根系的完整,不伤根,不劈裂,同时还应保护好苗干和枝芽。起出的苗木不能马上运走时,必须临时假植。
(二)苗木起出后,按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062—200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进行质量分级,分别将Ⅰ、Ⅱ级苗检出,并把病虫危害、机械损伤及无继续培养价值的废苗剔除。分级时,可适当对苗木进行修剪,剪去过长的、受伤的根系。
(三)苗木包装:苗木包装前要先打捆,每捆25—50株,填写标签,保证每一块造林地至少有一个标签,标签上要注明品种、等级、苗龄、起苗日期、苗木产地(来源)、数量、生产经营许可证号等。
(四)苗木包装根据运输距离和时间长短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短途运输,时间较短(24小时内),可以采取散装,即车厢底部垫些湿草或苔藓之类的保湿材料,上边苗木以捆为单位,根对根一次堆放,在根部要覆盖湿草席或湿润物。如果运输距离较长,时间超过24小时,则必须对苗木进行细致包装。可用废弃的麻袋、蛇皮口袋套在苗木的根部,其内放些苔藓、锯屑、稻草等保湿材料,扎紧袋口;也可用湿的稻草进行包裹,里面放些保湿材料。
(五)苗木运输:运输工具要加盖篷布,途中要注意检查,防止苗木干燥发热,如果出现干燥发热现象,应及时向苗木泼些清水,以保持湿度和降低温度。苗木运抵目的地后,应立即拆包进行假植,并尽快组织造林。
(六)原则上不得从市外调运核桃种苗,确需外调的,需向市林业局提出申请,核准后方可进行调运,并将调运的相关资料报市林业局备案。
(七)核桃产业建设用苗,由县(区)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采取订单育苗、合同订购或招投标采购等方式组织,并加强核桃种苗使用环节的管理,确保核桃品种及种苗质量。
第五章 质量检验
第十七条 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核桃种苗检验工作,检验人员需取得林木种苗检验员资格。
第十八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要自觉接受县(区)级以上林木种苗质检人员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检验。
第十九条 核桃种苗质量检验和质量等级判定要严格执行《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和《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062-2006),确保Ⅰ、Ⅱ级苗出圃造林,坚决杜绝级外苗和假、劣苗出圃。
第六章 质量档案
第二十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核桃种苗质量档案,将其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种苗质量检查的重要依据,长期保存,没有建立健全苗木质量档案的苗木,不得进行销售。
第二十一条 核桃种苗质量档案包括核桃种苗生产档案、经营档案、使用档案、质量检验档案等。
(一)核桃种苗生产档案内容包括:种子来源、数量、质量证明、育苗方式、穗条来源、嫁接时间、嫁接方法、育苗管理措施、入圃出圃台账、种苗检验分级记录等。
(二)核桃种苗经营档案内容包括:种苗来源及类别、批次号、种苗标签、数量、质量、种苗质量检验记录、苗木出圃检验分级记录、种苗销售去向等。
(三)核桃种苗使用档案内容包括:种苗来源及类别、数量、质量及检疫证明、经营者许可证编号、种苗使用情况(育苗单位、造林村社、造林地点、造林业主、造林时间、面积等)。
(四)核桃种苗质量检验档案内容包括:样品来源、批号、检验方法、检验证书号、检验结果等。
第二十二条 核桃种苗档案管理要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和查阅制度,各乡镇林业站要建立核桃种苗使用档案,每一批苗的种苗标签林业站都必须存档,并长期保存。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核桃种苗质量实行县(区)检查、市级抽查制度,依照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抽查暂行规定》实施抽查,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要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 核桃种苗实行质量验收制度,种苗必须经县(区)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具有种苗检验员资格并在2人以上(含2人),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出据苗木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并由县(区)林业局分管领导签字认可,同意后方可出圃造林。凡检验环节出问题,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核桃种苗质量举报制度,受理群众投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举报案件。
第二十六条 凡未经县(区)林业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不能提供有效质量证明的一律按劣质苗处理,不准进行销售。
第二十七条 林业主管部门种苗管理人员循私舞弊、把关不严,造成假苗、劣苗坑农害农的,将依法追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对未持有《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假、劣核桃苗,经营未附有质量检验证书的核桃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保山市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