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行政执法调查的原则和内容
论行政执法调查的原则和内容
来源:无忧指纹膜 http://51zwm.net
摘 要 行政决定的作出是一个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的过程,在作出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必须先调查、收集证据,在收集证据、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作出决定。而在调查中,行政机关必须遵守一系列调查原则。本文就着眼于分析探讨一下在行政调查中应遵守的原则及相关内容。
关键词 行政执法 调查原则 调查内容
一、行政执法及行政执法调查
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过程中,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将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应用于个人或组织,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实现的活动。
行政执法调查是指行政机关收集证据、查明事实的活动。调查与证据是两个相关联的问题,调查活动的目的是收集证据,证据是调查活动的结果。行政决定的作出是一个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的过程,在作出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必须先调查、收集证据,在收集证据、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作出决定。
调查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调查主体是行政机关。第二,调查活动的目的是收集证据,解决行政决定的事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给予当事人主张权利的机会。第三,调查是行政决定过程中的阶段性活动。
二、行政执法调查的原则
行政执法调查的原则是行政执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体现了行政执法的基本价值观念,是调整行政执法关系的普遍性规范。结合行政执法基本原则及法律要求,笔者认为在行政执法调查中应严格遵守以下原则要求。
(一)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法治原则是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也是调查的总原则。行政法治原则要求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授权和法定程序,并有确凿的事实依据。从行政法治原则要求看,在行政调查中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确保在程序上合法。
根据行政法治原则的要求,在行政执法调查中,应树立如下观念:
1.权力必须受到制约
行政执法职能是法律法规赋予的,其执法权限是特定的、受到限制的,以保障权力的正当行使。行政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必须在法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不得有超越职权、放弃或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发生,自觉接受来自于其他国家机构及人民的监督。
2.必须树立严格执法及守法观念
行政执法机关必须在法定的范围内并依循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不管是实施抽象的行政行为还是实施具体的行政行为,都必须依法进行。作为执法机关,只有严格执法、守法,其权力本身才具有合法性,其行使权力的行为才是正当的。
3.尊重并保障公民、法人在行政执法中的相关权利
行政相对人的民事权利是人权的法律化,必须受到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充分尊重。在执法过程中,为实现对社会的治理,可以对社会公众施加义务约束,但各种义务的设定必须以保护人民的法定权利为出发点。
(二)客观全面原则
《行政处罚法》明确了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公开原则体现在行政调查中,要求行政执法人员要客观全面的查明案件事实,只有在调查阶段客观全面地查明全部事实,才能实现行政处罚公开、公正的要求。具体来讲,就是不仅要搜集证明其违法的证据,也要搜集证明其没有违法或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的证据。为此,调查询问中要注意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申辩,要求其提供不违法或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等方面的证据,同时予以记录,并且在以后的查证中予以认定或者排除。
(三)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4条明确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第3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与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与行政处罚。”行政执法人员为查明和证明案件而进行的调查活动,本质上都是证据调查。根据上述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在证据调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树立重证据的意识,即在办案活动中,要树立证据第一的思想,对一切案件事实的认定,都要依据确实充分的证据。
口供在行政程序中的主要表现为当事人的陈述,它是法定的证据形式之一。所谓不轻信口供,不是说对口供一律不信,更不是不要口供或者轻视口供的作用,而是对于一般案件而言,仅有当事人的陈述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证据加以补强,即通过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证据来证实或证伪当事人的陈述。
在调查中,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口供与其他证据的关系。口供既可以为执法人员查明案件事实指明调查取证的方向和突破口,同时,口供也需要其他证据的证实或证伪,只有充分收集能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准确的认定案情,确保作出的行政决定符合法律要求。
(四)相对人权利保障原则
有的调查措施的实施会影响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因此,必须规范调查权的行使,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调查权损害相对人的权利。相对人权利保障原则不仅要保护相对人的实体权利还要保护相对人的程序权利。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执法中,保障和尊重公民的基本人权及合法权益,向相对人说明根据、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其意义是对相对人人格的尊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0条规定:行政机关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根据。《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58条规定:“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决定过程中如果出现程序违法或程序有瑕疵的行政行为,根据上述规定,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中,就有可能被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予以撤销或者确认违法,所以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实体权利及程序权利意识,确保我们的执法行为严格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作出。
(五)个别调查询问原则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调查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询问对象,应当分别进行询问,以防串供或其他不可预测事件的发生。多人集合调查询问,存在泄露调查情况的可能。如果将多人集合在一起调查询问,就可能使本来只有个别人才知道的有关重要案情、线索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这就难免其中的个别人会将这些重要情况泄露出去,甚至被行政相对人知道后构筑反调查、反询问的防线,不利于调查工作,因此,在调查中一定要遵循个别调查询问的原则。询问的情况,检查人员应写成笔录,要一人一笔录,即每份笔录只记录一个被调查人情况,并告知被询问人不如实提供情况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六)严禁以粗暴简单和威胁、欺骗等非法的方法获取证据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7条规定:“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能作为档案依据。”用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证言或行政相对人陈述,其危害是及其严重的:一是严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为法律所禁止;二是把案情搞得真假难辨,易于造成冤假错案和悬案;三是有损行政执法人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进而损伤党和政府的威信;四是因违法行为导致国家赔偿时,还将给国家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明相对人违法与否及违法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以粗暴简单和威胁、欺骗等非法方法获取当事人陈述。
四、行政执法调查的内容
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调查中,应将同案件事实有联系、可以证明案情的客观事实都纳入收集范围,具体来说包括:(1)有关能证明涉嫌行政违法行为主体情况的证据材料;(2)有关证明行政违法行为存在、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证据;(3)有关证明行政违法行为不存在、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的证据;(4)与行政案件处理有关的其他证据材料等。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调查中,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多种方法、途径收集证据。总结现行行政法律规定,在行政执法调查中经常用到的收集证据的方法主要有:(1)依法询问当事人和证人,了解案件情况,制作询问笔录;(2)请有关部门、单位调取材料,如检验检疫机关在案件查处过程中请求海关部门调取当事人报关数据等;(3)请有关部门、单位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结论,如检验检疫机关对涉案进出口商品委托有关鉴定机构进行的产品质量鉴定;(4)进行现场检查和勘验,制作现场勘验笔录,如对案件发生的现场或者物品进行的勘验及检查行为,通过勘验笔录将勘验活动中发现的物品的数量、特征及物品被发现时所处的位置及状态记录下来;(5)采取拍照摄像的手段收集证据。拍照、摄像适用于书证、物证,也适用于反映现场真实情况,能全面和客观的反映案件事实全貌,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6)复印、抄录。对于可作为证据的书面材料,如进出口商品采购合同、装箱单、报检报关资料等,一般不能收集到原件,不能将这些材料从所有者处取走,因此对这些证据进行收集的办法主要是复印和抄录。复印或抄录应当与原件核对无误,应当注明出处,并经该原件持有者核对无异后加盖印章或者签名;(7)抽样取证等。
通过调查取得的证据是否真实、是否能证明案件事实,需要一套审查判断的标准,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审查判断证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每个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2)审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这是证据关联性的要求。即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之间有一定联系,证据应该能够证明案件事实是否存在;(3)审查证据形成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客观以及主观方面的因素,执法人员在审查判断证据的过程中,须分析证据形成的原因和发现证据的环境以判断证据的内容是否属实;(4)对证据本身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前后是否一致,自身是否存在逻辑矛盾,内容是否合乎情理等;(5)审查证据的收集是否合法、科学、得当,确保证据收集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总之,行政执法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执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和权力,也是使法律法规直接生效的具体行为。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调查中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原则及程序,收集能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材料,在严格审查判断的基础上合法使用证据作出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决定。
第二篇:论水利行政执法
论 水 利 行 政 执 法
内容提要:自从开展水政规范化建设以来,我县按照水利部“执法队伍专职化、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执法文书标准化、考核培训制度化、执法统计规范化、执法装备系列化、执法监督经常化”的标准,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水行政执法体系已经构成并开始运作。但是,水政工作要想适应新的形势,在水行政执法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当前水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水政工作的地位,充分发挥水政工作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水政执法工作现状
目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设有水政机构,我县设有一支水政监察大队,现有专职水政人员近50人。各级水政机构和水政监察队伍肩负着水法规宣传、水行政立法、水利政策法规研究、水行政执法、水事纠纷调节、水行政复议等水利法制建设任务,水政工作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我县水政工作者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甘于奉献的结果,但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水政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被动、应付、从属、软弱的状态,缺乏生机与活力,特别是长期困扰水政工作发展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水政机构的稳定,影响了水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水政工作的力度,束缚了水政工作的发展。
二、当前水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水法规的宣传方式和方法需要改变。
《水法》及水法规相继出台,逐步完善了水法制体系,但是在宣传时所采用的仍是宣传车、标语等一些老套的方法,内容总是千篇一律的口号式,每年只用很少的时间在街上一走一过,群众只知道“法”,根本不掌握某项法规的真正内容,更不知其精髓,所以,宣传了多年《水法》功夫没少下,力气没少费,实际达到的效果甚微。
2、执法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
水政工作人员和水政监察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水政工作人员和水政监察人员学水利专业的并不多,对法规知识知之不多,给人以“现学现卖”的感觉。甚至还有没有学历的,学法律的很少,对有关水利的法律法规掌握、钻研得不够,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对水法规及相关法规掌握得不牢,有些人在查处水事违法案件过程中,难以界定该案的性质,处罚的手段和尽度,给行政执法部门带来败诉和行政赔偿等问题。
3、水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不健全。
水行政执法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没有铁的纪律来保证、约束水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将很难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目前,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或只是部分地建立起监督机制及行政执法责任制等项制度,影响了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质量。
4、执法力度不够。
由于水政工作客观存在的困难,加之行政干预、执法人员本身素质水平不高等影响,致使水利执法力度不够,还有一些领导对水政工作重视不够,重建轻管思想仍然没有根本转变,水利工作的重点仍是立项要钱、搞建设,不少领导的观念没有转变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上来,对水政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水政工作可有可无。而目前我们能达到要求的很少,大多数水政机构是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人 2 员不足,且工资、待遇、职称问题都不能很好解决,影响了水政机构的稳定性,也影响了水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水政工作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从属、被动地位,不能完全发挥水政机构的职能作用,水政工作力度不够在所难免。
5、水行政执法中调查取证难。
在水事违法案件中,有很多案件无法在实施过程中监察到。由于《水法》及水法规没有可行的强制性措施,一些管理相对人采取避而不见或不予理睬的态度拒不配合,更有甚者,态度蛮横,谩骂打击、围攻水政执法人员,一些旁证害怕报复,不敢做证,给水政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影响了水事案件的查处。
6、执法装备不全,办案经费没有固定渠道。
由于执法专职队伍刚刚建立,有些规定还没有以政府或财政部门的名义出台,水政执法装备没有统一,配备不全,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常常受到人身伤害,安全得不到保证,有时因装备落后贻误了查处时机。另外,水政执法办案经费短缺,水政工作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经费、立法、执法、水法宣传等各项水政工件都需要经费,而各级水政机构却没有专项水政工作经费,没有必要的经费来源渠道,缺乏必要的执法办案装备、工具,甚至工资都保障不了,有的地方暂时靠水资源费、砂石管理费解决一部分支出,经费来源没有保障,更有很多执法机构因经费没有出处而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
7、某些水法规操作性不强。
《水法》颁布实施以后,又相继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但有个别的法规在实际操作中衔接不严密,如《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对无证取水户在不能查封水源的情况下,没有经济性处罚,在查封水源后,管理相对人继续用水时,法规没有 3 明确的处罚条款,对具体实施查封水源工程很难执行,再如《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年审,对拒绝年审者没有处罚规定,削弱了水政执力度。
三、加强水政执法工作的对策
各级水政机构及其水政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水政工作,从中找出加强水政工作的方法、途径和措施,各级水政机构对水政工作的性质、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研究得不够,对水政工作究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关系到水政工作的地位和前途的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忙于具体事物的多,深入调查研究的少,抱怨等待的多,主观努力的少,存在应付思想,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方法、思路、手段,水政工作自然上不去,只有通过深入研究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实现,水政工作才会有发展,有前途。具体而言,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水法》及水法规的宣传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多年的实践证明,搞好《水法》宣传,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是贯彻好《水法》、执行好水法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应在广泛深入地宣传水事法规的基础上,做好日常水事管理工作,热情为群众服务,使群众知法、守法,避免其过失违法,同时,结合实际执法工作,通过典型案例,坚持常年不懈地宣传、讲解,打破“宣传一阵风、过后没人管”的工作作风,克服“差不多”的思想和“突击一下”的做法,在水行政执法工作中,还可针对具体某个水事案件,旁征博引,以案说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对待关系复杂、有影响力的案件。首先,在热情服务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解决问题。其次,对其所犯的条款详加解释,严肃处理,广泛利用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影响较大的案件进行曝光处理,扩 4 大影响面、宣传面,另外,《水法》宣传要普遍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在广泛宣传的同时,重点向领导、管理相对人集中,特别是领导要抓住一切机会,结合工作汇报,向他们讲清水政工作的重要性,讲清水政工作的作用,以取得领导对水政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向领导宣传。一方面要采取汇报,书面材料等方式,另一方面要以工作突绩相佐证,二者缺一不可;还要加大水系统内部的宣传力度,水政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特别是水利系统内部的宣传材料,加强自身宣传,使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水政工作的重要性,转变对水政工作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在水利系统内部树立水政工作的良好形象。
2、内增素质,外塑形象。
各级执法部门都已建立起一支专职执法队伍,通过几年的规范化建设,水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与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还不具备跨世纪、高科技水利执法的条件。因此,各级水行政执法机构要重视水政执法人员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训养,选用一批懂业务、有经验、素质好的人员充实到水政执法队伍中,对现有执法人员抓好经常性的执法培训和业务学习,特别是由于工作变动及相应高速的人员,首先要及时抓好岗前沿培训,继而进行《水法》、水法规及相关法规知识的学习,结合实际工作再进行执法程序及相关业务知识的提高,最后达到能够熟练运用《水法》及水法规,掌握相关法规,在执法中做到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以树立水利执法部门的威信和形象,维护《水法》及水法规的尊严。
3、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规章制度。
要想使《水法》及水法规真正得到落实,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护公民、法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造就一支 5 执法准确有力、工作廉洁干练的执法队伍,就必须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其执法行为,要充分利用当前各级政府要求建立和推行水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时机,通过建立和推行水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各有关机构的执法职责、范围、权限、程序、责任,明确水政机构与有关机构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并通过加强对有关机构及其执法人员,执法职责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充分发挥水政机构的综合执法职能,使各项水利法制建设工作在水政机构的统一组织、领导和监督下有序进行,在水利系统内部形成职责明确、统一协调、运行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系。
4、加强水政机构和水政监察队伍建设。
应单独建立水政机构,建立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充实专职水政工作人员及专职水政监察员,水政机构是水利部门的综合执法机构,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与其他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单独设立水政机构,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变从属为领导,变被动为主动,水政工作的力度才会加强,另外,目前全省各级水政机构水政工作人员力量单薄,水政机构单设的,少数地方能达到3—4人,多数地方只有1—2人,水政机构与其他机构合署办公的,工作人员多数兼职,很难完成水政机构应承担的各项职责和任务。水政工作要加强,水政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实,从长远看,建立集许可审批、依法收费、监督检查于一身的三位一体的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即所谓的“大水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水利执法的内在要求,但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受水利业务范围的限制,成立全系统三位一体的“大水政”是不现实的。成立集依法收费、监督检查于一体的水政监察队伍应是今后规范化建设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市建立的水政监察队伍是以水政机构人员为主,吸收其他有关机构水政监察员组成的队伍,通过增加人 6 员、编制成立专职水政监察队伍,起到了弥补水政工作人员不足、加强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理顺水政机构与有关机构关系的作用。
5、落实经费来源,配全执法装备,密切公安、司法部门的关系。
在新的世纪里,要做好水政执法工作,必须有充足的经费和精良的装备,并且还要取得公安、法院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经费是基础,装备是保证,公安、司法是手段,三者之间,相辅相承,缺一不可,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好上级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工作,积极向他们宣传水政执法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从长远看,国家一定会通过必要渠道解决水行政执法工作的经费问题,但在目前情况下,希望水政工作经费通过国家投资或设专项经费解决是不现实的。水政工作是各项水利管理工作的基础,无论许可审批,征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还是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与保护,都必须靠水政工作作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水政工作就没有今天的水行政管理。因此,从各种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水政工作,是应当的,也是合理的,而且是容易做到的,水政工作经费解决了,水政工作力度加强了,必然促进收费力度的加大,要与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与法院的关系,只有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才能使一些复杂、难办的重大水事违法案件受到查处。
6、提高水法规可操作性。
由于部门利益的原因,我国有许多法规相互之间有交叉,水利与城建,水利与矿产,水利与林业等都有这种情况,在制定法规时,都考虑本部门利益,各有侧重,使法规出现交叉现象,影响了正常运转执法,例如,在取水许可预申请问题上,规定由某某部门签署意见后 7 水利部门审批,但该部门考虑自身利益,不同意取水,又说不出理由,这样,水利部门按规定也不能审批,造成取水户为发展经济乱打井乱取水,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上级有关部门应该尽快修改、调整、完善有关法规,使其适应新世纪的新形势。
四、结束语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加强与发展水政工作,实现依法治水,也是水利工作的根本方向,随着国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程的加快,水利法制建设工作必然得到加强与发展,水政工作是充满希望和前途的。新的世纪,水政工作既面临着问题与挑战,更面临着机遇与发展,水政工作人员要充满信心,鼓足干劲,努力改变水政工作现状,切实提高水政工作的地位,使新世纪的水政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促进和保障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行政执法调查询问笔录样本
行政执法调查询问笔录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到 时 分 地点: 调查询问人: 记录人: 被调查询问人: 职务: 联系电话: 笔录内容
问:我们是城建监察支队执法人员,现就你 一事进行调查被调查询问人所在单位: 地址:
询问,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请过目。答:
问:你在店面外摆了什么东西? 答:
问:在外面摆放经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了吗? 答: 问:2014年3月17日晚上我们进行检查时已通知你有关烧烤的要求和一些注意事项,从现在起不要在室外摆放桌椅和烤箱进行烧烤,你知道了吗? 答: 问:你这种行为违反了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规定,擅自占用城市道路,你清楚吗?
答:
问:现在通过我们对你的告知,你明白了吗? 答:
问:你还有什么要说明的?
答:
以上内容给我看过了,和我所讲的内容一样。
被调查询问人签名:
执法人员签名:
第四篇:紫阳县行政执法情况的调查
紫阳县行政执法情况的调查
作者:法制民政工委
行政执法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活动。行政执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行政效率的实现和公民利益的保障,更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从以前的“管理型”行政到现在的“执法型”行政的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我国从几千年的人治逐步走向法治的标志。研究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强化人大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对于全面推进我县的依法行政工作和依法治县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我们通过对全县40个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情况调查和广泛征询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县的行政执法现状进行浅显探究。
一、目前我县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些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对自己组织实施的行政法律规范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他们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规范执法。有的行政机关执法办案简单粗暴,调查取证流于形式,仅凭一纸询问笔录就定案。有的行政机关更是只见罚款单据,不见案件材料,无论违法行为情节轻重,都以罚款了事,以罚代管现象屡禁不止。虽然每年都在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但因为考核不够严格,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
(二)执法管理存在缺位现象。不少行政机关习惯于对一些常见的、容易认定的行为进行执法管理,而对于那些平时接触少、法律关系复杂、性质难以认定、取证困难的行为却长期怠于执法,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行政职责,更有甚者对违法行为放任不管,视而不见,对群众的诉求充耳不闻,从而出现了执法管理的缺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重实体轻程序,执法不规范。按照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程序和实体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只有程序公正才能保障实体公正。而我们有的行政执法人员认为程序是形式,可有可无,只要有行政目的就行。有的在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检查时不出示合法的执法证件、不按规定进行回避;有的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按照法律规定告知当事人应该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听证权等;有的在进行行政处罚时不执行“收缴分离”的规定,罚款不是由被处罚人缴入银行专户,而是由执法机关直接收取;有的不遵守行政执法时间限制,随意延长或者延误办案时间。
(四)部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法规不当。有少数行政执法人员不能正确理解法律规定的确切含义,在分析认定案件性质时,往往不能准确把握一个案件的主要问题及其法律属性,以致合法、违法及犯罪的界限混淆不清。有的将违反此法的行为认定为违反彼法的行为,应该适用此条规定却适用彼条规定;有的应该适用效力高的法律规范,却适用了效力低的法律规范;有的分不清共同违法行为的主次责任,只是简单从事,各打五十大板;有的不能正确把握法律规定之间的关联性,断章取义,生搬硬套;有的适用了已经废止或者尚未生效的法律规定。
(五)不考虑行政目的,滥用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执法机关自由选择的权力,目的是为了充分考虑执法实际情况,便于执法机关临机处置和决断。可有的执法机关对自由裁量权实行“暗箱操作”,在自由裁量的幅度以内随意行使,同样的情况同样的行为却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畸轻,有的畸重,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有的违反法律规定,在自由裁量幅度以外滥用自由裁量权或者以自由裁量权之名行违法乱纪、假公济私之实。
(六)部分行政执法机关监测设备滞后,不适应新时期执法工作的需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逐步运用,利用高科技手段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一些行政执法机关缺乏必要的监测设备,无法有效地检查和监测违法者的具体违法行为,致使一些违法行为长期逃避行政执法机关的检查和追究。
二、问题的成因
我县行政执法机关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经过认真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执法人员学习教育力度不够。有的执法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注重政治学习和自身道德修养,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忘记了“执法为民”的宗旨,把执法当作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的工具。有的执法人员不但平时不注重自学,就连参加上级组织的学习培训也是敷衍了事、大而化之,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行政法律规范及相关执法程序,以致于执法不懂法、执法犯法,用一个违法的执法行为去纠正另一个违法行为,甚至造成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
(三)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不够。执法监督是严格、公正执法的保障,行政执法权同其他权力一样,缺少监督制约就会滥用,就会产生腐败。有的执法机关没有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或者机制不完善,案件的立案、审批、决定等还很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有的执法机关因为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告知不到位,大部分案件不能正常有序地进入行政复议程序,以致承担行政复议监督职责的县政府法制办对行政执法监督乏力。进行外部监督的人大、检察院、法院和纪检监察等部门也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致使违法的行政执法人员没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执法不公及执法中的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四)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虽然近几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程序法的宣传上更是严重不足,使人民群众只知道自己的实体违法,却不知道执法机关的程序违法。同时有的执法机关只知道执法,不知道对群众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使群众对法律感到高深莫测,难以捉摸,以致群众把执法机关的要求都当成法律规定,又变相助长了执法机关的违法执法。部分群众由于缺乏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制的意识不强,对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不能予以理解和支持,甚至阻挠执法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五)执法责任落实不到位。虽然法律对执法过错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往往本着帮助教育为主,责任惩治为辅的善意初衷,避重就轻地予以处理,使执法过错的责任很难落实到位。而这种对过错责任处理的“惯性”使
少数执法人员抱着一种“侥幸”而以身试法,执法犯法。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我县行政执法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素质培训,努力提升执法工作水平。执法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执法水平的高低,只有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才能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一要完善行政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将那些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调离执法岗位。改革执法证取得制度,变形式审查为考试认证,建议每年举行1-2次执法员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取得执法资格的,发给执法证,准予上岗。考试不合格者只能从事执法辅助工作,且所有的行政执法行为都只能以执法员的名义具体实施。探索建立执法津贴制度,取得执法资格者即享有该津贴,未取得执法资格或者吊销执法资格者不享有,以此促进执法机关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执法员资格考试,从而不断提高执法质量。二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公正司法、“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并定期对执法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业务考试,对其执法情况进行民主测评,确保全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执法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建立行政执法机关法律顾问机制。在现有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探索建立由律师事务所为各个行政执法机关担任法律顾问的制度,遇有疑难复杂执法案件先向律师进行咨询,并由律师为执法机关出具相应的法律意见书,指导执法机关依法行政。与法律业务素质不高的执法人员相比,律师的专业素质强、法律根基深,更能准确地把握案件性质,进而正确地适用相关法律规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探索建立由司法局向各个行政执法机关派驻公职律师的制度,使这些律师能够专门负责某一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确保执法工作更加规范。
(三)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不应当只行使权力,更应当履行义务,执法有过错就应当承担责任。如果只行使权力而不承担责任,执法工作将处于一种不负责任的状态,执法人员就不可能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明确各个执法机关及其内设机构的执法内容、执法依据、执法标准、执法要求和执法责任,对各个执法岗位的职责进行细化;其次要将各种执法责任制公之于众,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再次要搞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评工作,把执法水平作为执法人员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如有执法过错就坚决追究责任,并将责任落实情况计入档案,形成良好的激励制约机制,促进依法行政。
(四)加强执法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只有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才能确保执法的公平正义。一要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将本部门的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办事期限、收费标准、承办机构、执法人员等向社会公布,增强执法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二要充分发挥上级机关的作用,在平时的检查考核中,注意审查下级执法机关的执法档案,发现错误立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纠正。三要充分发挥权力机关人大的监督作用,通过执法检查和视察评议来监督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四要充分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通过提案督办的方式督促执法机关依法行政。五要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的司法监督作用,通过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调阅执法案卷等方式,全面掌握执法机关的执法状况,遇有执法不当或者执法错误的情况,及时通过检察意见书予以纠正。发现执法人员涉嫌徇私舞弊、渎职侵权或贪污腐败的,则依法予以查办。六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
判监督作用,及时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诉讼,通过行政判决纠正执法机关的违法失职行为。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公开曝光那些违法行政行为及违法失职人员,给执法机关敲响警钟。八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作用,通过受理群众投诉,及时查处违法违纪人员。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工作,在教育群众自己遵纪守法的基础上,还要教育群众懂得监督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让他们了解行政执法的正当程序,明白程序违法不能产生法律后果的道理,以此促进执法机关依法行政。
(六)细化自由裁量的标准和幅度。建议有关执法机关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的标准和幅度进行细化,并将细化后的规定公之于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我县辖区内不再出现同样情况同样行为不同结果的情形,增强执法公信力。
(七)加大对部分行政执法机关的资金投入。建议县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督、农业、食品卫生、医药等事关民生重要行政执法机关的办案经费和设备购置费用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因经费不足而影响其职能作用发挥的问题,为其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行政执法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我县的民主法治进程,只有切实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切实推进我县的依法治县进程,进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五篇:论综合行政执法服务工业园区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特色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区建桥工业园,在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打造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商务成本的盆地,政府服务的高地,投资收益的腹地”的“三地”发展观和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进行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在短短的几
年时间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迅速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撑。如何保障园区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效益高”,政府作用尤为重要。政府的角色应着力改进影响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外部环境。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作为城市公共利益的保护着和公共秩序的维护者——综合行政执法,对园区的建设、管理、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拟对构建综合行政执法服务园区作粗浅的思考。
一. 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能决定能够担负起园区的管理
城市管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和永恒课题,而园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园区管理,改善园区投资环境,是发展园区经济不可缺少的条件,综合行政执法是搞好园区管理的最佳途径。
(一)什么是综合行政执法?综合行政执法作为一种在城市管理体制方面出现的新的行政执法形式,是指一个行政机关或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在法律的范围内或者根据其它行政机关的委托,依照法定程序,对一定范围内行政事项行使多个行政机关法定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的执法制度。其特征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简易性、有限性、独立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二)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能和职权范围。综合行政执法是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的需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改革开放和立法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社会公共管理事务的大量增加,政府部门中职权交叉现象日益突出,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各自为阵,见利就上,无利就推,曾被群众讥讽为“七项大盖帽管一顶小草帽”,造成执法混乱,执法扰民等,政府协调难,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外,过去的城管执法,无论从体制、职能或执法人员构成等,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综合行政执法则不同,它弥补了城管执法的诸多缺陷。**区综合行政执法根据(国发函〔2002〕171号、国发〔2002〕17号)和渝府〔2002〕201号、渝府〔2004〕139号文件规定成立的,主要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市政、緑化、、规划、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七个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部分的监督处罚职能以及承办区委、区府交办的其它工作,执法人员构成主要来自军转干部和公招大学生,思想觉悟、人员素质、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执法力度及效率大大增强,在执法方式上,坚持与时俱进,采取严格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程序,教育疏导为主,注重人文关怀,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亲情化执法服务等,积极推行科学执法,特别是在维护稳定、撤除违法建筑、危旧房拆迁、蓝天行动、创建文明城区卫生城区等工作中得到区委区府的高度评价和部门的高度称赞。事实证明,综合行政执法是符合当今社会城市管理发展要求的,是行之有效的。
(三)综合行政执法具有明确的执法主体。《行政处罚法》确定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是我国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具体体现,它与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精神是一致的。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条例不得与宪法抵触。因此,综合行政执法行使的相对集中的有关行政处罚权,相对于其它单行法律、行政法规关于行政处罚实施机关的规定,又是新的规定,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并不存在于有关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发生难以解决的法律冲突问题。
二. 综合行政执法参与园区管理,有利于提高园区管理效率和水平
(一)综合行政执法参与园区管理,有利于明确职责,营造整洁有序的园区外部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样,环境也是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千辛万苦引来的项目上不去,费尽心机扶持起来的企业搞不活,苦口婆心招来的企业留不住,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随着园区企业入驻和园区功能的完善,城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在园区及周边出现。如:乱贴、乱画、乱吐、乱扔、乱牵挂、乱占道、乱挖掘、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等城市“十乱”问题,緑化保护问题,市政设施管理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违法建筑,维护稳定,流动商贩管理等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制约园区建设和园区经济发展,而综合行政执法执法权力相对集中,更易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以上这些问题均可以执法主体的身份及时、快捷、有效地解决。
(二)综合行政执法参与园区管理,有利于园区建设和维护园区企业的利益
综合行政执法局隶属政府职能部门,代表政府可依法行使多个行政机关法定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避免交叉执法,重复执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管理的各项功能,更有利于为园区管理服好务,为园区企业服好务;另外,也便于管理、监督,明确责任,提高办事效率,更有利于保护园区企业利益。
(三)综合行政执法参与园区管理,有利于政令畅通,树立政府形象
一方面,综合行政执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在法律地位上是本级政府直接领导的一个独立的行政执法部门,一队多能,行政处罚相对集中,避免推诿扯皮现象,有利于政令畅通。另一方面,**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构成大部分是军队转业干部,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方法灵活,做事踏实迅速,执法罚没款项全部上交财政,从制度上杜绝了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更能有效地维护政府形象。
三. 综合行政执法服务园区的途径
(一)服务园区的方式
园区执法必须遵循两个标准:一是不能脱离本区的区情,以保障园区经济发展为目的;二是不能违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区建桥工业园a区地处该区城区的核心区域,b区和c区也与城区相邻。根据园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可采取三种方式:一是成立一个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是从现有的一个大队选调一个分队;三是抽调两名综合执法人员,园区招聘一批协勤组建一个综合执法大队,也可采取其它方式。园区综合执法人员受双重领导,其个人表现、考评由园区管委会作出鉴定。
(二)服务园区的构思
如何搞好执法服务园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经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笔者认为,执法服务园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思想,以保障企业发展为工作出发点,以“企业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为工作目标。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执法方法,增强执法透明度,推行科学执法,开创园区行政执法新局面。
工业园区是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和公共设施共享而产生的企业集群,怎样打造执法服务园区特色,更有效地保障园区经济发展?笔者认为,要实现执法服务园区,就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创新,才能改进传统执法模式;只有创新,才能适应园区现代管理的需要。根据园区特点,拟构建“四种执法理念” 服务园区。一是构建服务型执法。贯彻“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执法为民,执法为企,为企执法,搞好园区环境治理,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政府衙门形象,从根本上做到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构建阳光执法。就是实现透明执法、公开执法、热情执法、温暖执法,礼貌纠违,使每一位入园企业真正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厚爱。三是构建灵活执法。始终贯彻“以企业为中心”的思想,以维护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坚持以教育为主,通过讲法规、摆事实、论危害,使被执法对象从中得到教育,根据违章、违法情节、事由,可建立档案制度,不要动不动就罚款。四是构建和谐执法。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倡导文明执法,体现以人为本,亲情化执法服务。企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作保证,执法服务园区,就是更便于与企业沟通,征求企业的意见,倾听企业的呼声,随时调整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三)服务园区的队伍建设
保证综合行政执法服务园区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行科学执法,按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1.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强化执法人员的亲民、爱民、为民意识。
2.构建“学习型”党支部。一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解决执法人员世界观问题,帮助执法人员树立起正确的革命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二要抓好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三要抓好党员教育培养,胡锦涛同志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构建“学习型”党支部,达到“五到位”,即:理论学习到位,思想教育到位,行为养成到位,业务能力到位,素质提高到位。
3.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园区与城市管理互动之路,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做到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园区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赖,促进综合行政执法全面健康发展。
4.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设立监督信箱,举报电话,定时走访企业,建立企业给执法考核制度等,及时查处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执法服务园区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综合行政执法是一个全新的行政执法方式,特色工业园区也是一个全新的产业聚集模式,综合行政执法服务园区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社会城市化,国家法制化,执法人性化,执法队伍服务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如何开创执法服务园区,只有我们积极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就一定能够开创执法服务园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