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析北京市司法局基层处关于人民调解工作实行“六统一”的规定(试行)
北京市司法局基层处关于人民调解工作实行“六统一”的规定(试行)
(2003年4月2日)
第一条 为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根据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本规定。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实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固定调解场所标识、人民调解员徽章、调解工作程序、调解文书格式“六统一”。
第二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
人民调解委员会包括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集贸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地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乡人民调解委员会、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居(社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名称为:××区(县)××街道(地区、乡、镇)××居(社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道(地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名称为:北京市××区(县)××街道(地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
印章为圆形,直径4厘米,中间为五角星图案。印章的内容按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刻制,字体为宋体。具体式样见附件1。
街道(地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由北京市司法局制发;居(社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由区(县)司法局按照附件1式样刻制。
第四条 固定调解场所标识
固定调解场所标识为圆形,直径为60厘米,底色为金色,图案由绿色麦穗、黑色“人民调解”汉字和拼音字样及红色握手组成的心型图案构成。具体式样见附件2。
街道(地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固定调解场所标识由北京市司法局制发;居(社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固定调解场所标识由区(县)司法局按照附件2式样制作。
第五条 人民调解员徽章
徽章为长条形,按一、二、三级人民调解员分大、中、小三个尺寸。底色为银色,左侧为固定调解场所标识图案,右侧为红色“人民调解员”汉字和拼音字样,徽章背后刻一级、二级、三级标志。
徽章由北京市司法局统一制发。具体式样见附件3。
第六条 调解工作程序
调解工作程序按北京市司法局京司发〔2002〕228号文件执行。各区(县)也可根据此文件精神制定具体的规定。
第七条 调解文书格式
应按照司法部司发通〔2002〕119号文件要求,制作统一格式的调解文书。
第八条 本规定由北京市司法局基层处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1、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式样(略)
2、固定调解场所标识式样(略)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司法局基层股公务员述职报告(人民调解工作)
2008公务员述职报告
根据局党组的安排,分别在基层股工作,自己的工作职责是协助基层股股长工作,主要抓好人民调解工作。
一年来,我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刻苦努力,勤奋工作,遵规守纪,爱岗敬业,圆满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局交办的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履职情况汇报如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下:
一、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坚持不断加强学习,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一是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党风廉政等方面的学习。二是按时参加县局组织的集体学习和各项培训活动以及政法系统开展的“三大主题”活动,撰写心德体会2篇。三是认真学习与业务工作相关人民调解工作法规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四是在工作中向同仁们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业务技能,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局党组和司法局保持高度一致,为出色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求真务实,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一)人民调解工作
1、草拟了县委、县府、目标督查办、县综治办《关于2008年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县财政局、县司法局《关于xx县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补贴发放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的文字初稿。
2、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文书。为了使人民调解与诉讼制度相衔接,草拟了调解每一件案件应有的11种规范文书初稿。与基层股同志一道做好全县人民调解工作会人民调解员培训会的筹备工作,草拟了局领导在全县人民调解员培训会上的讲话初稿。
3、今年四月,自已草拟并以县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在春耕大忙季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的通知》,在活动期与局领导和基层股同志一道深入到xx等镇进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
4、广泛开展“有纠纷找司法”矛盾纠纷大调解活动。县司法局制定了在全县开展构建“有纠纷找司法”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活动的实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施意见,通过以xx的“有纠纷找司法”矛盾纠纷大调解的经验作法来推动此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推进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上下联动、多方配合、整体推进”的社会化“大调解”工作格局。省司法厅以通报形式交流了我县做具体作法,并受到高度肯定。
5、审查人民调解案件补贴
(二)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
与局领导和基层股同志一道深入各镇乡对2007年已建的司法所房屋检查验收和2008年司法所建设的规划。
(三)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
严格执行县司法局(2008)19号文件《关于加强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规范化管理的意见》。与局领导和基层股同志一道深入到景福等法律服务所的规范管理进行指导。
(四)积极完成县局的其它工作
1、收集和编写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信访稳定、抗震救灾等方面的信息资料12条。
2、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多次与局领导和基层股同志一道深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查看各镇乡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房屋受损情况,参加救灾物资下车,自愿向灾区捐款xxx元。
3、积极参与县有关部门组织的检查督查工作。
4、圆满完成了上报北京奥运会期间稳定情况报告。
5、积极参与xx工业圆区撤迁安置工作和我局联系xx乡贫困户摸底调查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廉洁自律方面
自己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公务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决定和决议,服从组织安排,严格依照党章办事。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牢记职责,依法行政,“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回顾过去的工作,由于在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时间较短,有待于加强学习,特别是要虚心地向机关工作经验丰富同志学习,要加强对镇乡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方面还做的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办事效力。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在人民调解工作上要有新特色,积极参与和完成县局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力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决定和决议,服从组织安排,严格依照党章办事。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牢记职
第三篇:北京市城市社区党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
北京市城市社区党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城市社区工作的领导,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推进社区建设步伐,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办发 【2000】23号文件和京发【2000】3号文件精神,结合北京市社区建设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区党的基层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党委)、社区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党的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党支部)是党在城市社区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城市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三条 社区党组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围绕推进社区建设,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成为团结和带领社区党员、群众建设社区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二章 组织设置
第四条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社区党组织。党员人数100名(含100名)以上的,一般建立社区党委;党员人数50名(含50名)以上不足100名的,一般建立社区党总支,确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建立社区党委;党员人数 1 3名以上,不足50名的,建立社区党支部,党员人数虽不足50名,但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建立党总支。
第五条 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社区党支部、党总支和党委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选举条件暂不成熟的,上级党组织可以先指派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待条件成熟后再行选举。社区党组织每届任期三年。
已纳入社区管理的,主要由一个社会单位人员居住的社区,社区党组织的负责人可由社会单位党组织推荐,由街道党工委任命或审批,党的日常工作受街道党工委领导。
第六条 社区党委一般由5一7名委员组成;社区党总支一般由3—5名委员组成;社区党支部一般由3名委员组成。社区党组织设书记1人,规模较大的可设专职副书记1人。社区党组织领导成员中应有1名纪律检查委员。
社区党组织不设专门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配备专职社区党务工作者。
第七条 建立社区党委和党总支的,可根据党员分布和便于教育管理的原则建立若干党支部,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应建立党小组。党支部在党委或党总支领导下开展工作。第八条 社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中介组织,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应当建立党支部;不足3名的,可与其它单位建立联合党支部。党组织隶属关系一般实行属地管理。
第九条 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经费,列入街道办事处财政预算,上级党组织也要在留存党费中给予补贴。
第三章 职责任务
第十条 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及本社区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领导社区自治组织,支持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自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时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文明社区。
(五)发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的作用,组织、协调社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
(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
(七)协助街道党工委做好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培养、教育、考核和监督工作。
(八)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
第四章 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职责
第十一条 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是街道辖区内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为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组成的协商议事 3 机构。社区可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般担任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分会的负责人,起牵头、协调、召集的作用。
第十二条 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讨论制定区域性党建工作计划,协调辖区内社会单位党组织开展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等各项工作,整合利用社区各类资源,建立和完善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指导各分会开展工作。
第十三条 建立以社区党员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参加各种公益性社会活动,积极培育“社区以人为本,民以社区为家”的新型社区理念。
第五章 领导班子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第十四条 社区党委(总支、支部)领导班子应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热心社区工作,能够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党员组成。党组织负责人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政策水平,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党务工作和城市基层管理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第十五条 领导班子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凡属重要问题,须经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以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代替集体决策。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生活会,提高领导班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第十七条 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开阔视野,拓宽渠道,逐步形成稳定的、富有竞争力的用人机制。不断加强对后备力量的培养,不断优化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具备条件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社区居委会成员可以交叉任职。
第十八条 定期对社区党务工作者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社区工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推进社区建设的本领。
第六章 党员队伍建设
第十九条 社区党员是推进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主体。社区党员包括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以及组织关系不在社区,但居住地在社区的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社区党员要积极参加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十条 加强对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的管理。
(一)社区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二)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社区党组织至少每两月开展一次党员活动,包括学习党的文件、上党课、召开组织生活会以及开展社区公益活动等。
(三)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优秀党员要进行表彰,对发挥作用不突出的党员要帮助教育,对不合格党员提出处置意见。
(四)尊重和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教育和监督党员履行义务,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五)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积极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
第二十一条 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和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负有教育、监督的职责。要通过适当方式组织、引导在职党员参加区域性党建工作,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发挥他们住在社区、热悉社区、关心社区的优势,动员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成为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
第二十二条 社区党组织发展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须由街道党工委审批。
第七章 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第二十三条 社区党组织要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按照社区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积极适应建立社区体制的需要,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下,逐步建立并完善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的联动机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各社区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以保持社区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机制。社区党组织要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扩展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空间和渠道。
第二十四条 社区党组织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从 6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重视疏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居民群众的需求和思想动态,加强与社区居民间的沟通和交流。在群众工作中,要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为居民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把对上级党组织负责与对居民群众负责结合起来。
第二十五条 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推进居民自治工作中认真贯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型领导方式。要切实掌握必备的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知识,依法开展工作,充分尊重居民的民主权利,支持和保障社区居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要严把政治关,敢于和一切不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切实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居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要根据中央和市委的有关精神,大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
第二十六条 社区党组织要着眼于新的发展和提高,努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要紧密结合社区建设的发展形势,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紧密结合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在探索中逐步完善,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各区、县委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2008.07.01
【法规标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发布部门】北京市其他机构【发文字号】京高法发[2008]133号
【批准部门】【批准日期】
【发布日期】2008.04.28【实施日期】2008.07.01
【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司法文件
【法规类别】司法【唯一标志】16992690
【全文】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 关于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2008年4月28日 京高法发[2008]133号)
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各铁路运输法院;各司法鉴定机构:
现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司法局制定的《关于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委托司法鉴定和拍卖工作办公室。
特此通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
关于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活动,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根据相关
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司法鉴定人,是经司法行政机关依法核准登记,编入北京市《国家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名册》并对涉案的专门性问题做出鉴定意见的司法鉴定执业人员。
第三条 在诉讼中,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要求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决定司法鉴定人是否出庭作证。
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也可自行决定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
第四条 开庭审理前,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向人民法院要求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应当提交申请书和司法鉴定人名单。
第五条 人民法院决定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案件开庭审理五日前以通知书的形式通知到需出庭司法鉴定人所在的司法鉴定机构,由司法鉴定机构专门人员在送达回执上签收。
第六条 司法鉴定人出庭通知书上应注明需出庭司法鉴定人的姓名、鉴定文书的编号、案件当事人姓名、出庭事由,到庭作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出庭的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事项。
第七条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做到:
(一)尊重法律,尊重科学,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二)举止文明,言词严谨;
(三)遵守法庭秩序,如实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询问。
第八条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向法庭出示《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时,法庭应当核查以下内容:
(一)司法鉴定人的自然身份;
(二)司法鉴定人的执业资格;
(三)司法鉴定人是否为该鉴定意见的司法鉴定人;
(四)司法鉴定人是否存在回避的情形。
第九条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宣读鉴定意见,由审判人员主持双方质询。双方应针对鉴定意见中有遗漏、矛盾、模糊不清和有争议等内容进行质询。质询过程中不得使用威胁、侮辱以及不适当引导的语言和方式。
第十条 质询过程中,司法鉴定人对与鉴定事项有关的质询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如实作答,与鉴定事项无关的内容,经审判人员同意,有权拒绝回答。出庭作证司法鉴定人应当在庭审后核对作证笔录,确认无误后签名。
第十一条 司法鉴定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法律保护。
人民法院应当对司法鉴定人的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个人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止、干扰司法鉴定人出庭作
证。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人经人民法院同意可以不出庭:
(一)该鉴定意见对案件的审判不起决定作用;
(二)两名以上司法鉴定人共同做出的鉴定意见,已有一名鉴定人出庭,并向法院提交了其他鉴定人的书面授权;
(三)司法鉴定人因突发疾病、重病或者行动极为不便的;
(四)司法鉴定人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无法出庭的;
(五)因其他特殊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
第十四条 司法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书面准许,应当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
第十五条 司法鉴定人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作证所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误餐费和误工补贴等必要费用,由申请方先行垫付,人民法院代为收取,由败诉方承担。
第十六条 未经人民法院同意,司法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向司法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书,由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立案调查,依法作出处理。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七月一日起施行。
第五篇:嘉兴市人民检察院 嘉兴市司法局关于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的若干规定(试行)
嘉兴市人民检察院 嘉兴市司法局关于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更好的发挥人民调解工作优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刑事和解,是指轻微刑事案件的双方当事人根据自愿原则,就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精神抚慰等民事责任事项达成和解,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要求或者建议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宽处理,经司法机关审查认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宽处理的司法活动。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对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经双方当事人申请,可以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基层组织主持调解。
第四条 双方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达成和解,当事人的近亲属、律师以及其他受委托的人,可以代为进行协商和解等事宜。委托他人代为协商签订的和解协议,必须得到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的确认。
第五条 刑事和解案件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犯罪嫌疑人系自然人;
(二)属于侵害特定被害人的故意犯罪或者有直接被害人的过失犯罪;
(三)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刑事公诉案件;
(四)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五)犯罪嫌疑人真诚认罪,有悔过表现;
(六)当事人双方有和解的意愿。
第六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移送审查起诉的轻微刑事案件符合和解条件的,应当在受案后三日内告知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和解。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的,应当在被告知权利之日起五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交人民调解申请书。
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对双方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的案件,可以委托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所在地或者案发地乡镇、街道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并提供案件基本情况、调解申请书等相关材料,同时告知主持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的司法局。
第八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等法律规定的要求,依法、公平、公正的主持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工作。
第九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应当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若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同意和解,或者双方不能达成和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在三日内书面告知人民检察院和司法局,人民调解程序就此终止,案件恢复法定程序办理。
第十条 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和解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当面或者书面向被害人一方赔礼道歉、真诚悔罪;
(二)双方当事人就损害赔偿数额、恢复原状、精神抚慰的方式等内容形成书面协议,被害方书面表示自愿放弃的除外;
(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应当明确表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谅解,并对案件的处理提出意见。
和解协议中的损害赔偿一般应当与其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对被害人造成的损害相适应,并且可以酌情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赔偿、补救能力。
第十一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原则上应当在受理调解申请后的10个工作日内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人民调解委员应当于三日内将和解协议等相关材料移送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
第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一)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和解;
(二)加害方的经济赔偿数额与其所造成的损害是否相适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真诚悔罪且积极履行和解协议;
(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是否明确表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谅解,是否对案件的处理提出意见;
(四)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五)是否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六)是否符合社会公德。
审查时,应当听取当事人双方对和解的意见,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刑事案件可能从轻处理的法律后果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并记录在案。
第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的轻微刑事案件,经审查后可以作出下列
处理决定:
(一)对于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未成年人或在校学生犯罪的案件,可以决定不起诉;
(二)对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案件,一般可以决定不起诉;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
(三)对应当依法提起公诉的案件,在起诉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在法定幅度范围内从宽处理的量刑建议。
人民检察院作出处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或者相关法律文书抄送司法局和主持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和解非双方当事人自愿进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亲友、辩护人有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方法强迫、引诱被害人和解,或者在协议履行完毕之后威胁、报复被害人的,应当确认和解无效。已经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原决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亲友、辩护人实施前款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和司法局基层工作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刑事和解的衔接、协调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不定期的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