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技术总结
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技术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切实将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过精心组织,努力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我县今年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旱灾已经成为影响我县、我省乃至全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我县特殊的自然条件,加上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旱灾已经成为我县第一大农业灾害。近年来旱灾面积逐年扩大,发生频率逐渐加快,因此开展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势在必行。
开展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是践行“十七大”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业增收的重要举措。组织实施好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工作,对于实现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水分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目标,充分应用土壤墒情和旱情监测、农作物需水规律,采取快速测试手段取得土壤水分数据、农业气象数据以及农户浇水调查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水方案,大力开展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灌水意识;提高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的服务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三、技术措施
1、采集土壤墒情数据
根据耕地地形、地力、土壤类型、种植作物、灌溉水平等类型,代县农技中心在全县设立了10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对土壤墒情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并采集土样进行化验分析,整理不同地形、不同地力、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灌溉水平下的土壤墒情资料,据此来确定灌溉数量、灌溉时间等参数。
2、制定灌水方案,编写墒情简报
根据土壤地力数据的代表范围,按照土壤类型分布和作物布局及其产量水平划分灌水分区。在此基础上,农技人员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土壤的供水性能、有效降水量等数据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灌水方案,定期与不定期地编写土壤墒情与旱情简报,全年共计编写简报26期,送递有关部门,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灌水知识
以“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重点围绕玉米、小杂粮两大类作物,突出合理确定品种、把握播种时期和改进灌水方法等重点内容,采取专题讲座、技术员进村入户、田间地头指导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应用广播、电视等快速、便捷的现代化手段,把科学灌水知识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第二篇:市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报告
多措并举务实高效
全力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高密市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土壤墒情监测县。自开展工作以来,我局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了农田土壤墒情和旱情监测,加强了全市抗旱抗逆技术指导,发展和推广了农田水肥高效利用技术。
一、坚持“四个强化”,夯实墒情监测工作基础
我局高度重视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把墒情监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四个强化”,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为全面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我局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土肥、农技、植保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壤墒情监测领导小组,土肥站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并负责土壤墒情监测的具体工作。
2、强化人员配备。局里专门配备了4个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长期负责土壤墒情监测,在墒情监测的关键时段抽调所有业务骨干配合工作。
3、强化宣传培训。为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土肥站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对取样人员岗前培训。10个监测点建好后,结合土壤墒情现场监测,通过高密电视台《高密新闻》栏目宣传报道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向农民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并通过媒体向社会播报土壤墒情动态,提高全民对土壤墒情监测重要性的认识。
4、强化部门协作。我们积极与气象局、水利局协作,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交换相关气象、降雨情况及水文资料,提高了墒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墒情评价水平。
二、务实高效,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成效显著
1、规范操作,确保监测质量
我局先后配备了墒情监测仪器,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监测化验队伍。2010年在原有
4个监测点的基础上,又根据我市土壤类
型和监测需要新增加了6个监测点,并在监测地块竖立了永久性标志牌。我们严格按照省土肥站要求,按时到10个监测点取样测定土壤水分,如遇降雨延迟2-3天再补测。土壤样品测试时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及时分析数据,编写墒情简报,对墒情、旱情进行评价并上报。
在2011年春季特大旱情监测工作中,我局在全市确定了44个监测点,由全局13个站组(科室)负责取土。按照省厅要求每周两次取土化验,及时分析数据,为各级政府了解旱情动态和指导抗旱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在此基础上,高密市争取了420万元的抗旱资金,促进了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为2011年小麦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适时发布简报,精准指导农业生产
在每个关键农时季节,我们都根据墒情监测结果、气候条件、作物生长情况,适时发布《高密市农田土壤墒情简报》,并上报省土肥总站、市土肥站、高密市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发各镇街人民政府。为市委市政府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相关部门指导农民抗旱、抗逆和适播适种适管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农民适时灌溉、农田蓄水保墒提供了技术指导。
2011年,共发布墒情简报30期。我局还通过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赶科技大集等途径发放明白纸、小册子等宣传材料推广划锄镇压、低压输水小畦灌溉等农田节水技术,指导抗旱面积70多万亩,取得了亩节水20~40%、节肥10~25%的节水节肥效果,确保大旱之年不减产、不减收。
3、建立示范区,推广综合节水技术。2011年在姜庄镇、大牟家镇等小麦、玉米粮食主产区建立了农田节水示范区,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民观摩学习,引导农民自觉运用农田节水技术。在示范区内主推低压输水小畦灌溉、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重点技术。在大牟家镇冬暖式大棚内试验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技术,为节水、节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该技术的实施,不但促进了水分、肥料的充分利用,而且提高了作物产
量和品质。据调查,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一般每亩节水25-55%,节肥25-45%,增产10-20%。
三、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对土壤墒情监测重点技术进行了宣传培训,农民对节水灌溉有了一定认识,但总体来说技术普及率不高,特别是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率低。目前我市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于蔬菜作物,在大面积的粮田里节水、节肥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
四、下步打算
1、继续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按计划每月2日、10日、17日、25日四次取样测定土壤水分。在作物关键生育期或旱情发生严重的特殊时期,重新启用44个监测点,每周测试两次,及时分析数据,编写墒情简报及时上报。
2、强化宣传,加大培训力度
继续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明白纸等大力宣传土壤墒情监测和农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并发布信息。同时在农闲时节因地制宜的组织农民,加强农田灌溉节水和农艺节水技术培训,不断推广节水农业发展。
3、合理灌溉制度,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今年,计划依据土壤养分供应、作物种类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作物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并在全市推广。同时,继续加大水肥一体化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范围。计划在大牟家镇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市13处千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试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重点在大牟家镇番茄大棚搞好试验示范,以促进该项技术在全市应用与推广。
高密市农业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第三篇:埇桥区2014土壤墒情工作总结
埇桥区2014土壤墒情工作总结
2014年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区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严格按照《安徽省2013年土壤墒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实施方案》和《埇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土壤墒情监测县。自开展工作以来,我区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了农田土壤墒情和旱情监测,加强了全市抗旱抗逆技术指导,发展和推广了农田水肥高效利用技术。
一、领导高度重视,夯实墒情监测工作基础
农委领导高度重视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把墒情监测作为重点农业基础性工作来抓,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一)加强监测技术领导,落实责任制
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可以通过墒情变化,及时发布旱情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灌溉,为农业抗旱减灾和节水农业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落实墒情监测工作主管责任人和工作人员职责,分管副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其他人员为具体责任人。配备了2名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长期负责土壤墒情监测,实行土壤墒情监测专人负责制。精心组织实施,并于每月3日、10日、18日、25日将墒情结果上报省、市土肥站,及农委相关业务股站。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
我们积极与气象局、水利局协作,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交换相关气象、降雨情况及水文资料,提高了墒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墒情评价水平。与农委粮油站、植保站进行对接,掌握作物生长动态,田间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对在田农作物生产进行测报。
(三)制定监测技术方案,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依据安徽省土肥站制定的《安徽省2013年土壤墒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实施方案》,结合埇桥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埇桥区2013年土壤墒情监测实施方案》,作为全区墒情监测工作技术指导性文件,对全区墒情监测点建设,墒情监测时间、监测数据收集整理、信息发布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规范了全区墒情监测工作,为全区墒情监测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严格的数据上报和档案管理制度
为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依据墒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埇桥区土肥站建立了严格的数据上报和档案管理制度。在每次监测后填报墒情监测基本情况调查表,于每月的3日、10日、18日、24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及时上报监测数据资料,为确保监测数据和资料的完整性,专人对监测数据和相关资料以档案形式进行保存,为监测数据的年终总结及监测数据动态分析提供连续性的资料。
(五)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农民认知
为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土肥站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对取样人员岗前培训。10个监测点建好后,结合土壤墒情现场监测,通过网络、乡镇电视台,向农民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并通过媒体向社会播报土壤墒情动态,提高全民对土壤墒情监测重要性 的认识。
二、踏实工作,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一)规范操作,确保监测质量
通过发布的《埇桥区2013年土壤墒情监测实施方案》,作为全区墒情监测工作技术指导性文件。2013年根据省土肥总站的文件要求,我区共建立不同土壤类型墒情监测点10个。我站严格执行省土肥站要求,按时到10个监测点取样测定土壤水分,如遇降雨延迟2-3天再补测等一系列要求,及时分析数据,编写墒情简报,对墒情、旱情进行评价并上报。
2014年全年共完成墒情监测报告46期,为各级政府了解旱情动态和指导抗旱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为全区粮食丰收贡献出土肥站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适时发布简报,精准指导农业生产
在每个关键农时季节,我们都根据墒情监测结果、气候条件、作物生长情况,适时发布《高密市农田土壤墒情简报》,并上报省土肥总站、市土肥站、高密市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发各镇街人民政府。为市委市政府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相关部门指导农民抗旱、抗逆和适播适种适管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农民适时灌溉、农田蓄水保墒提供了技术指导。去年共发布墒情监测报告46期。
(三)建立示范区,推广综合节水技术。
2014年在顺河乡、灰古镇等小麦、玉米粮食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立了农田节水示范区,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民观摩学习,引导农民自觉运用农田节水技术。在示范区内主推低压输水小畦灌溉、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重点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不但促进了水分、肥料的充分利用,而且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据调查,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一般每亩节水25-55%,节肥25-45%,增产10-20%。
三、监测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一年来监测情况看,监测数据资料基本和我区实际情况相吻合,但在实际监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虽然进行了土壤水分数据分析工作,但还没有很好的和降水等条件结合,进行数据资料综合分析。目前,我区墒情数据的整理主要应用EXECL绘制表格进行分析,缺乏其它如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等方法的应用。为此,今后计划从土壤外部环境、降水、生物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土壤墒情监测数据资料的分析,为各级领导及农业部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二)、墒情监测工作开展以来,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下一步继续做好墒情监测技术宣传培训,提高了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目前,安徽省已建立了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体系,埇桥区土肥站,受数据资料有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还未能建立,评价指标的准确性与实际农业生产仍有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按计划每月3日、10日、18日、24日四次取样测定土壤水分。在作物关键生育期或旱情发生严重的特殊时期,重新启用44个监测点,每周测试两次,及时分析数据,编写墒情简报及时上报。
(二)强化宣传,加大培训力度
继续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明白纸等大力宣传土壤墒情监测和农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并发布信息。同时在农闲时节因地制宜的组织农民,加强农田灌溉节水和农艺节水技术培训,不断推广节水农业发展。
(三)合理灌溉制度,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今年,计划依据土壤养分供应、作物种类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作物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并在全区推广。同时结合区有关项目,继续加大水肥一体化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范围。
埇桥区土肥站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2008年土壤监测工作总结
二○○八年土壤监测工作总结
醴陵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土壤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农业基础工作,是土肥站的一项最基本的公益性职能,是土肥事业的核心。大田土壤监测是在农户自主耕作的条件下,定田定期调查了解其施肥状况、产量水平以及测定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并统计分析等,研究土壤的肥力动态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日趋紧张的土壤资源、保护不断下降的土壤地力、培肥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第一手最宝贵的资料。
我市共有耕地57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我市土壤监测工作始于1990年,在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和株洲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的指导下,已持续监测18年。现将二○○八年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布点:全市共计25个大田土壤监测点,其中15个水稻监测点,1个粮食作物(玉米)监测点,4个经济作物监测点和5个蔬菜作物监测点。分布在醴陵的东、南、西、北10个乡镇13村18组,总面积124.04亩。
2、土种:选择了我市有代表性的6个土种,其中红黄泥田6个,紫泥田3个,麻沙泥田3个,黄泥田2个,河沙泥田9个,红壤2个。
二、监测结果
1、种植利用情况
今年我市有8个监测点的耕作制度为稻—闲,7个监测点为稻—稻— 1 闲,1个监测点为春玉米—秋玉米-冬闲,1个监测点为苗木,1个监测点为西瓜-冬闲,2个监测点为葡萄,5个监测点为种植蔬菜。
2、产量情况
15个种植水稻的监测点稻谷平均产量为551.68 kg/亩,其中早(中)稻平均产量为565.68kg/亩,晚稻平均产量为537.67kg/亩。
此外,玉米(鲜棒)产量为735.75 kg/亩,西瓜产量为2010 kg/亩,葡萄产量为2182.8 kg/亩,茄子产量为3560kg/亩,百合产量为1077.5kg/亩,菜藕产量为2690 kg/亩,芋头产量为1800 kg/亩。
3、施肥水平和结构 ⑴有机肥施用实物量: ① 水稻:据全市15个水稻监测点资料统计,今年平均每亩(全年)有机肥施用实物量为175.3㎏(其中早、中稻122kg,晚稻53.3kg)。② 其他作物:
苗木: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0;
玉米: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2100 kg/亩,其中猪粪尿1800 kg/亩,秸秆300 kg/亩;
西瓜: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0;
葡萄: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1750 kg/亩,其中猪粪尿1500 kg/亩,人粪250 kg/亩。
茄子: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2200kg/亩,其中猪粪尿2000 kg/亩,人粪200 kg/亩.2 百合: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2200kg/亩,其中猪粪尿2000kg/亩,秸秆200 kg/亩;
菜藕: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0;
芋头: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1000kg/亩,猪粪尿1000kg/亩。⑵无机肥施用施物量:
①水稻:每亩化肥全年施肥量为63.64kg/亩,(其中早稻66.5 kg/亩,晚稻60.7 kg/亩),单质肥料中氮肥用量为16.97㎏/亩,磷肥用量为11.79kg/亩,钾肥用量为7.29kg/亩,复混肥每亩用量为30.57㎏。
②其他作物:
苗木: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140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15 kg/亩,磷肥施用量为110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5 kg/亩;
玉米: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220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65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55 kg/亩,复混肥施用量为100 kg/亩;
西瓜: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110 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30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30 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50 kg/亩。
葡萄: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220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2.5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7.5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200 kg/亩。
茄子: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98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32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6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50kg/亩。
百合: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65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2.5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2.5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50kg/亩。
菜藕: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77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12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5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50kg/亩。
芋头: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72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12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0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50kg/亩。
⑶纯养分量:
①水稻: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12.17㎏、1.24㎏、7.38㎏,其纯N:P:K=1:0.1:0.61.②其他作物:
苗木: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6.9㎏、5.24㎏、7.47㎏; 玉米: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26.67㎏、2.35㎏、18.89㎏,其纯N:P:K=1:0.09:0.71;
西瓜: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20.3㎏、1.09㎏、17.85㎏,其纯N:P:K=1:0.05:0.88;
葡萄: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35.85㎏、6.51㎏、26.06㎏,其纯N:P:K=1:0.18:0.73;
茄子: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32.0㎏、3.71㎏、18.43㎏,其纯N:P:K=1:0.12:0.58;
百合: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19.07㎏、3.57㎏、19.45㎏,其纯N:P:K=1:0.19:1.02;
菜藕: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12.02㎏、1.09㎏、10.38㎏,其纯N:P:K=1:0.99:0.86;
芋头: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16.82㎏、2.27㎏、11.46㎏,其纯N:P:K=1:0.14:0.68。
三、问题与对策
从今年的监测结果来看,目前我市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
2008年我市监测点(特别是水稻)有机肥的施用量逐年下降,这与农民“重无机轻有机”有关,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施用比例日趋失调,这样必将会造成土壤有机质入不敷出,从而导致土壤有机质亏缺,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亦将发生质的变化(如土壤板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超标等),耕地质量的持续下降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针对近年来农民对增施有机肥不够重视的这种现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应对。而在当前,分析农民轻视有机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多数传统有机肥脏、臭、体积大,施用起来费时费工费力;二是农民对有机肥的认识片面,不了解有机肥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认为化学肥料是最好的,不仅施用方便,而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三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而大部分家庭劳力外出务工,因而不愿意多投工投劳施用有机肥。
目前,可以大力推广的新措施有以下:一是政府行为推广经济绿肥,打破绿肥早已绝迹这种局面(我市已多年罕见绿肥),使农民能一举多得;二是推广机械化收割水稻,使水稻秸秆能直接还田,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更省工省时省钱,还合理利用了稻草,亦可谓一举多得;三是政府补贴推广商品有机肥,解决农民“施有机肥难”的问题;此外,政府还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宣传工具宣讲增施有机肥的益处、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以及办点示范等,促进农民增施有机肥。
2、施肥结构不合理,N、P、K比例严重失调
科学研究表明,生产稻谷从土壤中带走的纯N:P:K=1:0.23:1.18,5 而监测统计数据表明,我市2008年平均施用纯N:P:K=1:0.1:0.61,这仍是N、P、K比例的严重失调,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土壤磷钾收支不平衡,出现普遍的缺磷少钾现象。
归其原因,主要是农民的施肥观念未转变,重氮轻磷钾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培训,想农民之所想,花大力气摸清本地耕地地力家底,准确掌握耕地养分在新时期的变化情况,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简化施肥程序,方便农民合理施肥。
3、监测条件保障问题
土壤监测工作的核心主要是全面掌握土壤肥力变化动态,即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的变化,而决定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人为因素和监测硬件因素,且土壤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必须不间断坚持的工作(英国洛桑草原试验站已经有100余年以上土壤监测、肥料试验的历史),而农业部门自身经费十分紧张,在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存在很现实的困难。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土壤监测和耕地质量建设的扶持力度,更一步完善监测设施,以期适应新时代土壤监测,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耕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基本农田保护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部门与国土部门应分工合作,行使职能职责,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第五篇:内蒙古农区土壤增墒明显,北部牧区墒情下滑[推荐]
内蒙古农区土壤增墒明显,北部牧区墒情下滑
提要:近期,我区中西部偏南地区降水量为6~24mm,出现入春以来的首场接墒雨,对春播生产和牧草返青十分有利。目前全区一类及以上墒、二类墒、三类及以下墒面积分别为60.4、36.8、17.1万平方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区大部地区土壤墒情明显偏好;中西部地区受近期降水影响,土壤增墒明显。预计未来5天我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少,中西部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将有所下滑。建议农民朋友应提早进行耙磨或覆膜保墒,温度适宜的地区抢墒播种。
一、降水对土壤墒情的影响
4月上旬,我区大部地区降水量为1~24mm,其中乌兰察布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和南部降水量为6~24mm,出现入春以来的首场接墒雨,对春播生产十分有利(见图1)。
二、4月上旬全区土壤墒情评估
目前,全区一类及以上墒、二类墒、三类及以下墒面积分别为60.4、36.8、17.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52.9%、32.2%、14.9%。与去年同期相比,一类墒增加40.8万平方公里,二类墒增加了5.7万平方公里,三类墒减少了46.5万平方公里。与4月初相比,一类墒减少了10.1万平方公里、二类墒增加了7.2万平方公里、三类墒增加了2.9万平方公里。总体看,受近期降水的影响,中西部农区土壤增墒明显,北部牧区土壤墒情出现了下滑,详见图2和表。
三、土壤墒情预测和生产建议
预计未来5天我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少,中西部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将有所下滑,其他大部地区墒情变化不大。
目前,农区的土壤墒情较好,建议农民朋友应提早进行耙磨、覆膜保墒,温度适宜的地区抢墒播种;4月中旬我区中西部地区牧草陆续返青,草原牧区要做好草原休牧期管理;林牧区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