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壤与植物教案大全
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2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课后反思:
第二篇: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4年6月6日——2014年6月11日
二、实习地点及路线:
毕节市纳雍县(乌箐岭、大黑箐岭)→六盘水市(北盘江上游、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毕节市威宁县→毕节市赫章(天上石林、韭菜坪)
三、实习人员:
2012地理班及指导老师
四、实习目的: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运用知识,时间联系实际,了解土壤颜色辨别,熟悉土壤水分、pH值、紧实度、容重的测定,对土壤肥力进行判断,学会土剖面的挖掘、制作土壤剖面和观察土壤剖面,增进同学之间与师生之间的情谊。
五、土壤地理部分
<一>、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工具和材料:
(1)工具类:土锹、土镐、土铲、土钻、剖面刀四把、毛刷、盆钵二个、土壤标本盒、环刀(包括锤子和环刀柄)、绳子、土袋、标签、钢卷尺、门塞尔土壤比色卡、记录薄、铁质剖面取样器、铅笔橡皮若干、胶水2瓶等。
(2)试剂类: 1:3的稀盐酸、pH试纸、蒸馏水、聚醋酸乙烯乳液粘结剂
(3)仪器类:1%电子天平
(二)方法:观察法、估测法、试纸法、期盼是取样、S行取样、五点式取样等。
(三)内容:
1、土壤颜色辨别(比色卡)
1.1土壤颜色比色卡定义:我们所说的土壤比色卡指的是门赛尔土壤比色卡,他是用来测定和描述土壤颜色的标准比色卡。使用时,把某一土样与带标准色阶的卡片相对照,便可定出并记录下土壤颜色。(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土壤颜色的辨别只能通过观察的来判断)
1.2表1:
纳雍县大黑箐岭X-1赫章天上石林X-6黄壤红壤
2、土壤水分估测
土壤水分定义:土壤中各种形态(或能态)水的统称。
3、土壤pH估测
1.1土壤pH定义:土壤酸碱度 又称“土壤反应”。它是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以pH值表示。pH值等于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pH值小于7,为酸性反应;pH值大于7为碱性反应。
1.2试纸法:称取1克重干土,放入试管中加水5毫升,充分晃动,待溶液澄清后,用pH试纸测定。
表2:
纳雍县大黑箐岭X-1赫章天上石林X-6pH值:5-6
弱酸性无测定
4、土壤紧实度估测
土壤紧实度定义:土壤紧实度又叫土壤硬度或土壤坚实度或土壤穿透阻力。是土壤强度的一个合成指标。它由土壤抗剪力、压缩力和摩擦力等构成。
土壤紧实度测定有专门的土壤紧实度仪、土壤硬度计或者更高档的带定位系统的GpS土壤紧实度测量仪。(受条件限制对土壤紧实度的测定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和触摸来判定,无法判定)
5、土壤容重测定
土壤容重定义:单位体积自然状态下土壤(包括土壤空隙的体积)的干重,是土壤紧实度的一个指标。
在105℃下烘干(7-8小时),然后称重,算体积km/c㎡即得出土壤的容重。(由于条见限制没能进行测定,只对其方法作了简单的了解)
6、土壤肥力的判断
土壤肥力的定义: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前者指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影响下形成的肥力,主要存在于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后者指长期在人为的耕作、施肥、灌溉和其他各种农事活动影响下表现出的肥力,主要存在于耕作(农田)土壤。
7、土壤剖面的挖掘、观察
土壤剖面的定义:土壤三维实体的垂直切面,显露出若干大体平行于地表的层次。
在这里我们需要通道上面用到上面提到的工具,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 老师的的指导。
<二>、土壤剖面总结: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纳雍大黑箐岭做了一个土壤剖面X-1,如表3。在赫章的时候我们也做了这样一个土壤剖面X-5,不过还没听老师讲解。
表3:
土层深度cm
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新生体pH值石灰反应枯枝落叶层0~4黑团粒无弱酸无腐殖质层4~12黑壤团粒松无弱酸无淋溶层12~50黄壤松无弱酸无淀积层50~60黄壤松无弱酸无母岩层60以下
六、植物地理部分
<一>、实习内容:
[一]、认识植物分类及总结
(一)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1、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青冈栎 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又名:紫心木、青栲、花梢树、细叶桐、铁栎
形态特征: 五月开黄绿色花,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细长下垂。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生于杯状壳斗中,十月成熟。
习性:喜生于微碱性或中性的石灰岩土壤上,在酸性土壤上也生长良好
2、马尾树科 Rhoipteleacea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又名:松树、枞树、青松
又名:松树、枞树、青松
生镜:海拔1900m左右的路边丛林(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马尾松树干较直;外皮深红褐色微灰,纵裂,长方形剥落;内皮枣红色微黄。心边材稍明显。边材浅黄褐色,甚宽,常有青皮;心材深黄褐色微红。年轮极明显,极宽。木射浅细。树脂道大而多,横切面有明显油脂圈。材质硬度中等,纹理直或斜不匀,结构中至粗。干燥时翘裂较严重。不耐腐。长纵裂,长片状剥落;木材纹理直,结构粗;含树脂,耐水湿。重要材用树种。
习性: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3、樟科 Lauraceae
山鸡椒
又名:木香子,木姜子
生镜:生于向阳丘陵和山地的灌丛或疏林中,海拔2050m左右,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8(10)米;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枝、叶具芳香味。顶芽圆锥形,外面被柔毛。叶互生,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3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被薄的白粉,两面均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纤细,与中脉在两面均凸起;叶柄长0.6—2厘米,无毛。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于叶腋短枝上;总梗细长,长6—10毫米;苞片4,坚纸质,边缘有睫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每一伞形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梗长约1.5毫米,密被绒毛;花被片6,宽卵形;雄花中能育雄蕊9,花丝中下部有毛,第三轮雄蕊基部的腺体具短柄,退化雌蕊无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果近球形,直径4—5毫米,无毛,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2—4毫米,先端稍增粗;果托小浅盘状,径约2.5毫米。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5—9月。
习性:适应性较强。
4、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
中文名:绣球(群芳谱)
生镜:生于海拔1900m的路边丛林中(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灌木,高1-4米;茎常于基部发出多数放射枝而形成一圆形灌丛;枝圆柱形,粗壮,紫灰色至淡灰色,无毛,具少数长形皮孔。叶纸质或近革质,倒卵形或阔椭圆形,长6-15厘米,宽4-11.5厘米,先端骤尖,具短尖头,基部钝圆或阔楔形,边缘于基部以上具粗齿,两面无毛或仅下面中脉两侧被稀疏卷曲短柔毛,脉腋间常具少许髯毛;侧脉6-8对,直,向上斜举或上部近边缘处微弯拱,上面平坦,下面微凸,小脉网状,两面明显;叶柄粗壮,长1-3.5厘米,无毛。伞房状聚伞花序近球形,直径8-20厘米,具短的总花梗,分枝粗壮,近等长,密被紧贴短柔毛,花密集,多数不育;不育花萼片4,阔物卵形、近圆形或阔卵形,长1.4-2.4厘米,宽1-2.4厘米,粉红色、淡蓝色或白色;孕性花极少数,具2-4毫米长的花梗;萼筒倒圆锥状,长1.5-2毫米,与花梗疏被卷曲短柔毛,萼齿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3-3.5毫米;雄蕊10枚,近等长,不突出或稍突出,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结果时长约1.5毫米,柱头稍扩大,半环状。蒴果未成熟,长陀螺状,连花柱长约4.5毫米,顶端突出部分长约1毫米,约等于蒴果长度的1/3;种子未熟。花期6-8月。
习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
5、蔷薇科 Rosaceae
6.1 峨眉蔷薇 Rosa omeiensis Rolfe
又名:刺石榴、山石榴
生镜:多生于山坡、山脚下或灌丛中,海拔1900m米左右(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3-4米;小枝细弱,无刺或有扁而基部膨大皮刺,幼嫩时常密被针刺或无针刺。小叶9-13(-17),连叶柄长3-6厘米;小叶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8-30毫米,宽4-10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钝或宽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上面无毛,中脉下陷,下面无毛或在中脉有疏柔毛,中脉突起;叶轴和叶柄有散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顶端离生部分呈三角状卵形,边缘有齿或全缘,有时有腺。花单生于叶腋,无苞片;花梗长6-20毫米,无毛;花直径2.5-3.5厘米;萼片4,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或长尾尖,外面近无毛,内面有稀疏柔毛;花瓣4,白色,倒三角状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花柱离生,被长柔毛,比雄蕊短很多。果倒卵球形或梨形,直径8-15毫米,亮红色,果成熟时果梗肥大,萼片直立宿存。花期5-6月,果期7-9月。
习性:喜温湿。
6.2小叶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galis
又名:平枝栒子、铺地蜈蚣、矮红子
生镜:生于1900m左右的多石山坡或灌木丛中(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为常绿矮生灌木,枝开张成整齐的二列状。叶小,厚革质,近圆形或宽椭圆形。花小、无柄,单花或2朵并生,粉红色。果实近球形,鲜红色。花期5-6月。
习性:喜光,也稍耐阴,多散生于海拔2000-4000m的高山湿润多石坡地,喜空所湿润环境。耐土壤干旱、瘠薄,也较耐寒,但不耐湿涝。
6、杨柳科 Salicaceae
皂柳 Salix wallichiana Anders.又名:毛狗条,山杨柳。
生镜:海拔2050左右的山坡丛林。
习性:喜温热
7、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中文名:过路黄
生镜:生于1900m沟边、路旁阴湿处和山坡林下(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茎柔弱,平卧延伸,长20-60厘米,无毛、被疏毛以无密被铁锈色多细胞柔毛,幼嫩部分密被褐色无柄腺体,下部节间较短,常发出不定根,中部节间长1.5-5(10)厘米。叶对生,卵圆形、近圆形以至肾圆形,长(1.5)2-6(8)厘米,宽1-4(6)厘米,先端锐尖或圆钝以至圆形,基部截形至浅心形,鲜时稍厚,透光可见密布的透明腺条,干时腺条变黑色,两面无毛或密被糙伏毛;叶柄比叶片短或与之近等长,无毛以至密被毛。花单生叶腋;花梗长1-5厘米,通常不超过叶长,毛被如茎,多少具褐色无柄腺体;花萼长(4)5-7(10)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以至线形或上部稍扩大而近匙形,先端锐尖或稍钝,无毛、被柔毛或仅边缘具缘毛;花冠黄色,长7-15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长2-4毫米,裂片狭卵形以至近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钝,质地稍厚,具黑色长腺条;花丝长6-8毫米,下半部合生成筒;花药卵圆形,长1-1.5毫米;花粉粒具3孔沟,近球形 [(29.5-32)×(27-31)微米],表面具网状纹饰;子房卵珠形,花柱长6-8毫米。蒴果球形,直径4-5毫米,无毛,有稀疏黑色腺条。花期5-7月,果期7-10月。
习性:喜阴湿。
8、锁阳科 Cynomoriaceae
锁阳 SongariaCynomoriumHerb
又名:不老药
生镜:肉质寄生草本,寄生于白刺(泡泡刺)的根上寄生植物(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形态特征:茎圆柱形,暗紫红色,高20~100厘米,径约3~6厘米,大部埋于沙中,基部粗壮,具鳞片状叶。鳞片状叶卵圆形、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0.5~1厘米,宽不及1厘米,先端尖。
习性:寄生。
9、龙胆科 Gentianaceae
龙胆草 Gentiana scabra Bunge(滇龙胆)
又名:陵游、草龙胆、龙胆、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
生镜:1900m左右山坡草地、林下、灌丛中(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须根肉质。主茎粗壮,有分枝,枝多数,丛生,直立,木质化,近圆柱形,中空,幼时具乳突,老时变光滑。无莲座状基生叶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习性:喜温。
10、山茱萸科 Cornaceae
四照花Cronusjaponicavar.chinensis
属中文名:四照花属
又名:石枣、羊梅、山荔枝。
生境:路边林中,海拔1900m(贵州纳雍乌箐岭),习性阳生。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3~8m,嫩枝有白色柔毛,后脱落。叶卵形,卵状椭圆形(此次实习采到的花瓣上有红色的斑点)。
习性:喜光,耐半荫,较耐寒。
11、蓼科 polygonaceae
杠板归 Herba polygoni perfoliati
又名: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
生镜:生于海拔1900m路边丛林中(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茎有棱,红褐色,有倒生钩刺。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近三角形,长4~6cm,宽5~8cm,先端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下面沿脉疏生钩刺;托叶鞘近圆形,抱茎;叶柄长,疏生倒钩刺。花序短穗状;苞片圆形;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结果时增大,肉质,变为深蓝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球形,包于蓝色多汁的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叶土最宜。
(2)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1、蕨类 pteridophyta
假蹄盖蕨 Athyriopsis japonica(Thunb.)Ching 图 1.生镜:海拔1900m左右的路边低洼丛林(纳雍乌箐岭)。
形态特征:根茎长匍匐状,疏生宽被针形鳞片。叶为二回羽状深裂,草质;叶柄淡褐色,长10~30公分;叶片长15~40公分,宽6~10公分,往上逐渐变小,羽轴被短毛,羽片长3~10公分,宽1~3公分,基部羽片略缩短,披针形或镰形,羽状深裂,裂片圆形,先端有浅锯齿缘,两侧近乎全缘。孢子囊群长条状,成对或单独生长,著生侧脉上;孢膜线形膜质。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一)植物标本的采集:
标准:①大小适中;②标本完整(具有花叶果);③对于草本植物,要全株采集;④应该具有完整的枝茎叶(无虫蛀等);⑤不能重复。
(二)植物标本的制作:
①把植物标本放在台纸上;②要美观③放时以正面为主,要有部分背面;④对于比较密集的叶要修剪,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叶子过密要剪去,留下叶柄;⑤制作时要分小组,因为每个人的细心程度不一样,而且,可以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三]、植物群落的调查
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为:乔木、灌木、蕨类、草本、地被植物
如表:
科属名称
乔木
青冈栎、马尾松等
灌木
杜鹃、峨眉蔷薇等蕨类鳞毛蕨、鸡厥、假蹄盖厥等草本地被植物苔藓[四]、植物群落的演变
植物群落的概念: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一定的外貌及结构与环境形成一定相互关系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以内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在我们实习的地方,一进山门就可以看到都是马尾松林,因为它作为绿化的先锋而被种植,再往内走就可以看到植物种类为马尾松林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并且马尾松很少而且矮小,而到了实习地后,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七、实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系上的安排下、老师的领队下我们09地理班进行了这次的土壤地理的野外实习过程,一共6天,现在我就将这六天以来的野外实习生活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准备工作做好了才能在实习中获得、学到更多,假如说老师说到的知识自己却感到一头雾水,这养的话实习也就变成一次没有目的的乘车旅行。在这之前自己也做了点准备,比如:了解实习有可能用到的知识,实习过程中可能要用到的一些方法的总结等。虽让自己做了准备,不过实习过程中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自己对基础只是的把握程度和应用还不够。自己需要更近一步,更深层次的把握。
2、实习过程:
我们实习的路线是:纳雍→六盘水市水城→威宁→赫章,然后回毕节来。第一天从学校出发前往纳雍境内的乌箐岭,一路上一直在晕车,一直晕到目的地。晕乎晕乎的下车来听老师说了一些,听的到很认真,不过记得到的很少。随后同学们在去纳雍县城的时候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前面的女同学唱了到后面的男同学,感觉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加强了,真好。紧接着的一系列标本的制作,那叫一个子“累”。
第二天在纳雍县的大黑箐岭,现在想起来“呵呵!”,很有意思,我们和老师去把土壤剖面做完后回到停车处,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在一起玩那个游戏,欢声笑语连连不断,连老师都是顾不得自己形象的大笑起来了,那种融洽!那种师生情!那种同学情!在那一刻表现的淋漓尽至。现在回想起来都还美滋滋的。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六盘水市,在这里感觉植物学到的东西都没有钱二天的多,植物感觉几乎钱二天说的。还好,土壤看到了以前老师说得紫色土,黄壤,黄棕壤。最让人头痛的是晚上做标本做到头都大了,虽然很累,但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后面几天时间按照计划我们来到了威宁、赫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过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在赫章韭菜坪的那一天,攀登贵州第一高峰的感觉真的很爽。
实习过程到这里基本上告一段落,不过给了我很多感想,让我再一次感到知识对于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使我在一次坚定了以后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只有好好学习,不然的话毕业了你什么都不是。
3、实践体会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地理专业的学我们来说,虽然掌握了一定学科知识,但是面对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知识总是感到迷惑不解,力不从心。因此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非常重要。
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不等于实践,我们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把握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实践、创兴能力。
第三篇:三下土壤与生命 教案
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
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
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
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
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2、了解土壤
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
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
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
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4: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答:①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沙粒多。黏土颗粒小,黏粒多。②用手捻一捻:沙土的沙粒硬捻不碎。黏土的黏粒不硬,一捻就成粉末。③和点水握一握:沙土不能握成团。黏土能握成团。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实验准备:沙土、黏土、壤土各一纸杯、水三纸杯,漏斗三只,沙布三块,烧杯三只。
实验过程:
1、把三只漏斗分别放在三只烧杯上,再分别放上沙布,然后把沙土、壤土和黏土分别倒在沙布上。
2、把三纸杯水同时倒入三种土壤中,过一会儿观察比较烧杯中水的多少?
实验结论:沙土下面的渗水最多,说明沙土渗水性最强,黏土下面的渗水最少,说明黏土渗水性最差,而壤土下面的渗水居中,说明壤土渗水性居中。
3、肥沃的土壤
1、仔细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答:土壤的上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壤的下层颜色浅黄色,较硬、岩石增多。
2、你还知道哪此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
答:除了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粪便沤肥,修筑梯田外,还有秸杆还田,放养蚯蚓等。
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做一个肥料袋。
制作材料: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菜叶、蚯蚓、杯子、水。制作过程:
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2、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再插上几个吸管以便散热。
3、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用黑色的纸盖在上面。
4、每周翻动两次,大约3、5天才能成肥。
4、土壤的保护
1、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答: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土壤里生长的草是很多动物的食物。土壤里有很多动物的洞穴……
2:为什么有的地方草木林茂,而有的地方寸草难生呢? 答:有的地方草丰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这种土壤干旱、贫瘠,不能适宜植物生长。
3: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答: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会变弱,没有了植被水会很快流失或蒸发掉,土地干旱。
4: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答:这一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认识到没有土壤的后果,即使有再过分的推论也不为过,以引发学生保护土壤的热情。
5: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应该怎么做才对?
答:
1、喷洒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肥力下降板结。
2、抛散垃圾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蚀土壤。
3、开窑烧砖占用破坏大量耕地。
4、开山毁林,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正确的做法:合理施用农药,垃圾分类回收,不准开窑烧砖,严禁滥伐树木。6: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
答:
1、积极参加植物造林活动,做“护绿”小队员。
2、设立“变废为宝”岗位,给垃圾分类,积极回收垃圾。
3、积极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制止破坏土壤。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土壤的蓄水能力实验.实验准备:塑料盘、泥土、草皮、水壶.实验过程:
1、把有植被的一块土和无植被的一块土分别在两个塑料盘的一端。
2、用洒水壳分别均匀地洒同样多的一壶水。
实验现象:有植被的一块土水流过以后,土层基本没有被冲散,流下来的水少,并且清水。无植被的一块土,水流冲过以后,土层被冲散了,流下来的水多并且是泥水。
实验结论:有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强。无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差。第 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1:观察下列水果或蔬菜,说说什么是果实。答:外面有果皮,内部有种子的是果实。2: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答:种子包括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胚不做具体要求)3: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答: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4: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答:浆果、刺果是靠动物传播的,挪威枫和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的,椰子是靠水传播的。
2、根和茎
1:比较一下,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答:菠菜的根比较硬,有一根主根,侧根很少,葱的根较软,有许多侧根。2:这些茎有什么不同?
答: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细长而柔软,竹子的茎是直立茎,直立生长,强劲有力。爬山虎是攀缘茎,细长而柔软,依靠卷须盘卷在别的物体上生长。西瓜是匍匐茎,不能缠绕,不能攀缘,而是贴在地面上生长。
3、叶和花
1、观察一片树叶的正面和背面,比较有什么不同?
答:叶子的正面叶脉不是很明显,颜色比背面深,叶子的反面叶脉明显。2: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几小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在塑料袋上会有水珠产生。
3: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你能猜出这些构造分别具有下列哪些功能吗? 答: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
4、植物和我们
1:在我们所吃的植物中,有哪些植物的多个部分被我们实用了?答:芹菜吃的是茎和叶,菠菜吃的是它的根、茎、叶。等。
2:你能具体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吗?
答:可从日用供应、医药提炼、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交流资料和体会。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1:能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答:不能,应是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答: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果外力不大,其体积和形状不会改变。3:固体都是硬的吗?
答:不是,海绵和棉花等都很软。
4:液体能流动,沙漏里沙也会流动,难道它也是液体?
答:不是沙子流动是相对的,但就一粒沙子而言它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把固体放在水里
1:为什么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答:物体沉浮不是物体的轻重决定的,他与受到浮力大小和自身的重量等方面有关。2:你能想办法把盐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答:盐的分离可用蒸发的方法,面粉的分离可用沉淀的方法。
3、认识液体
1、液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答:没有固定形状,可以流动。
2、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液体的性质?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研究液体的性质? 答:我们用了实验、观察等方法,还可以用摸一摸,能尝的尝一尝等方法。
4、把液体倒进水里
1:把两种液体倒进水里,观察会有什么现象。答:食用油浮在水面上,蜂蜜沉入水里。
2: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看看有什么现象法发生。如果交换顺序又会怎样?
答:都会分成三层,从上到下依次是油、水、蜂蜜。
3:把一小瓶热的红颜色水轻轻放入装满冷水的容器里,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答:热水会喷出来,不断扩散开来。
4:研究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答:重量不变,体积减少。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答:改变其形状,做成船形或其他形状。2:小潜艇沉浮的道理。
答:吸入水重量增加,沉入水里,排出水重量减少,浮起来。
3、想办法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答:加入盐或糖。
4:我们用什么办法使鱼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答:鱼网的上面用比较轻的物体,下面用较沉的物体就可以使鱼网立起来。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么样
1:从哪里可以得到关于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
答:看电视、看报纸、网上查找、电话咨询、收听广播、去气象台询问。天气预报常从气温、风力风向、湿度等说天气预报。
2:你认识这些符号吗?他们各表示什么天气? 答:分别表示:晴、阴、多云、小雨、风力风向、雪 3:谁关心天气? 答:种地的农民、训练比赛的运动员、太空旅行的宇航员等。以及老师、同学、渔民等很多参加户外活动或劳动的人都比较关心天气。
2、气温有多高
1:一天内气温变化的纪录,我们从中能发现什么呢?
答:白天早晚的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的规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午后2点左右,而不是12点。
2: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为什么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为什么连纪录的时间也是一样的?
答:其实是一个问题,世界各地测量标准化之后得到的数据才有比较的价值,便于进行科学研究。
3、雨下得有多大
1: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得雨量一样吗?说说为什么? 答:应该是一样的,因为在实验中的降雨量是一样的。也可能有一点误差。2:用不同大小的雨量器量雨,行吗? 答:行,瓶子大,他的空间大,里面接的雨水不会少的,雨水上升的程度与小瓶子的是一样的。3:下雨和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有利的方面:给植物提供必要得水分,缓解旱情,净化空起,保持空气的湿度。不利得方面:交通不便,洪水泛滥,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经济损失。自制一个简易的雨量器。
器材:矿泉水瓶、剪刀、纸条、胶带、尺子。
制作过程:(1)、在矿泉水瓶的上部剪下。(2)、在纸条上标上刻度贴在矿泉水瓶的下部。(3)、将上部倒过来放入矿泉水瓶里。(4)、向矿泉水瓶里加水到0刻度。
4、今天刮什么风 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向标。
器材:吸管、钉子、瓶底、沙、硬纸板、剪刀。
制作过程:用硬纸板制成箭头和箭尾,分别插在吸管的两端。在吸管的中间穿过一根钉子,插在另一根吸管一端里,另一端插在装有沙的瓶底里。
5、气候与季节
1:说一说你得家乡各个季节的气候特征? 答:春季:风和日历,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脱去棉衣。夏季:天干物燥,绿意丛丛,穿上单衣.冬季:天气寒冷,大雪覆盖,穿上棉衣.2:在不同季节里, 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答:植物:春天发芽,夏天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秋天果实成熟树叶枯萎.冬天树叶落尽含蕊过冬.动物:秋去冬来,大雁南飞,迁徙过冬.冬天到动物们冬眠.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1、观 察
1:用工具观察与用肉眼看有什么不同?
答:用工具观察比肉眼看更细微、更清晰、更便利、更安全等优点。2: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猜猜它们是什么? 答:第一幅图是头发,第二幅图是冰晶。
3:下面四种茶分别是绿茶、乌龙茶、红茶和花茶,你能一一辩认来吗?
答:左上一盘是绿茶,冲泡前外形偏平,颜色较浅,沏出来的茶水保持鲜茶叶的绿色。左下一盘是乌龙茶,冲泡前球状深绿色,沏出来的茶水淡金黄色。右上一盘是花茶,冲泡前茶叶碎细,颜色重、较暗,沏出来的茶水是黄色或深红色,有香气和甜味。右下一盘是红茶,冲泡前外形纤细,颜色黄绿,其中有花并有花香,沏出来的茶水有某种花香味。
2、测 量
1、我们的感官可靠吗?
答:人的感官器官不一定可靠,用工具进行测量能够使我们的判断更准确。2:测量我们自己的速度、身高和力量说说分别使用什么测量工具?
答:测量速度用秒表、测量身高用身高测量计或尺子、测量人的力量用磅秤称搬动物体的重量。3: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吗?
答:电子秤测量物体重量、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力、血压计测量人的血压、身高体重计测量人的身高和体重。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收集树叶、测量它们的面积。实验准备:纸、直尺、铅笔、树叶。
实验过程:
1、先画好网格线,一平方厘米为一小格。
2、把收集的树叶放在网格线上,画出树叶的大体轮廓。
3、数一数有多少整格,记下。
4、把大半格、小半格和半格都算作半格,数一数再除以2记下。
5、把两次记下的数相加,便是树叶的大体面积。
第四篇: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08地科 08508056 张思佳
一、前言
大学阶段的学期转眼已经进入了第二年末,出于要将两年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目的,学院里组织了地理学科中传统的地质实习。今年我们前去的是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许多相关专业进行自然和生态考察的地方。整个实习日程为7天,其中来回的路程就占了4天的时间,所以行程还是比较辛苦的。但是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既学会了很多植物和土壤考察的方法,又观赏了长白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此外还增强了团队意识,因此此次实习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此文就着重介绍长白山实习的主要内容。
二、长白山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地理位臵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7°56′—128°06′、北纬41°58′—42°06′它涉及范围较广,跨延边、白山和通化三个地区。其范围大致北起自我国安图县的松江镇,南和东南则沿伸至朝鲜境内,西始于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的南岗岭。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唯有长白山的纬度最高(长白山天池位于北纬42°00′,东经128°03′),也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高达2749m)。
2、地质地貌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经过几次地质运动以后,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形成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庞大的火山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
长白山在地貌上明显地可分为三个环带,从下到上分别是:山前熔岩台地,山前熔岩高原和火山锥体。山前熔岩台地在海拔1000m以下,在长白山火山体的最下部,多为起伏的丘陵地带,但大体上地势是比较平坦的,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山前熔岩高地是火山锥体与熔岩台地的相连的缓斜地带,海拔为1000-2000m,呈环状围绕着山体,为一熔岩高原区。二道白河、三道白河、漫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发育在高原面上,将地表切割成波状起伏、岭谷相间的状态。火山锥体是长白山的最上部分,范围为海拔2000-2700m,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坡度很陡,河流沟谷呈放射状分布,流速湍急。下部为山麓斜坡,如裙状围绕锥体,上覆较厚的火山灰、火山砂,坡度较陡,冲沟发育较多,河流以侵蚀为主,多“V”型谷。
构成长白山山体的地层较为简单,均为长白山—天池火山岩类,其中最主要的是凝灰岩、集块岩、碱性流纹岩质粗面岩,寄生火山玄武岩及浮石等。长白山顶上有一喷火口,地势低洼,并积满了水,成为湖泊,这就是著名的天池。湖水碧蓝、澄清,景色美不胜收。天池水的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包括融雪水),北面有一缺口,使得湖水能够外流形成高68米的长白瀑布。此次实习的时候天公不作美,在长白瀑布观景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紧接着就是冰雹,着实是很狼狈。但万幸的是,在我们准备游览天池的时候渐渐地云开雾散了,我们全班同学有幸看见了天池整个波光粼粼的水面,这也是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之一。
众所周知,长白山是我国一处著名的休眠火山。既然是火山,它的周围就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在长白山考察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热气腾腾的泉水,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据说,长白温泉有“神水之称”,可舒筋活血,驱寒祛病,特别对医治关节炎,皮肤病等疗效十分显著。这里设有温泉浴池,供游人洗浴,池水温度可以调节,出浴之后,倍感轻松,这也是长白山吸引游人的另一亮点。
3、气候、土壤与植被
长白山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而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年多云雾,自下而上有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带。长白山在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隔日本海面向太平洋;在高空正处西风带,终年以偏西风为多,山的顶部全年吹西风。由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场的配臵,使长白山区风向随季节更替呈有规律的变化:冬、春、秋多吹西风、西北风;夏季主吹东南、西南风,表现了明显的季风性。此外,高大的山体成为气候上的自然屏障,对吉林省中东部的气候及天气系统演变有着很大的影响。
长白山海拔600-1000米的地带属于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这里冬季长而寒冷,夏季温暖,年平均气温在3°C左右,年降水量700-800毫米。这个气候带的代表植被为红松阔叶混交林,代表树种为红松、沙松、白桦、香杨等。土壤为山地棕色森林土。
在海拔1100-1800米的为山地针叶林气候带,由于浓密的林冠的阻截,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足5%。林内相对湿度大,气流静稳,蒸发量小,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这一带的主要植被为山地棕色针叶林,主要树种为鱼鳞松和臭松,由于地面阴冷潮湿,生长了各种地衣藓类。土壤为山地棕色泰加林土。
海拔1800-2100米的地区,山势陡峭,为山地岳桦林气候带,这里常年寒冷而多强风,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这一地带的主要植被为岳桦一杜鹃林和岳桦一越桔林,土壤为山地泥炭化生草灰化森林土。
海拔2100-2400米的地区,属火山锥体上部,为高山灌丛气候带,这里寒冷多大风,日照充足,紫外线强,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多大雾。这一气候带的主要植被为笃斯越桔地衣群丛、包叶杜鹃地衣群丛、牛皮杜鹃地衣群丛等,土壤为石质山地苔原土。
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区属于火山锥体的顶部,这里的气候属于高山荒溪气候带。本带是长白山最冷的气候带,以寒冷多雾、降水多、风速大为主要特征,年降水量平均有1407毫米。这里的主要植被有仙女木群落、高山罂粟、长白虎耳草等。这里常见基岩裸露及大片火山砂加浮石铺地的裸地。
三、长白山植物地理实习内容
长白山的植物情况是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大二上学期,我们就已经学习了植物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也大致了解了几种实习方法。这次实习主要是利用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对长白山地区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每个地带植被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大致的考察,以深化植物地理学的知识。
1、实习方法
A.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总体数量的方法。
B.生态序列法:选择某一种或数种环境因子逐渐变化的地段作观察。本次实习中我们选择的是园池生态系统。
C.样线法:沿园池中环境变化显著的方向拉开30m-50m的皮尺或测绳,详细记录绳尺所通过植物的名称及植株生长的高度,以及生境的特点。
2、植物区系分析
由于长白山自然地理情况的复杂,其植物区系也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包含有少量的热带成分,主要体现在阔叶红松林带;随海拔的升高,温带性质逐渐减弱,寒带亚寒带逐渐增强。植物区系的垂直变化反映了长白山低海拔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北极成分之间的联系。
3、植被类型
A.针阔叶混交林
a.自然条件
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长白山海拔1100米以下的地带,是面积最大、坡度最小的绥平玄武台地。这里冬季较寒,夏季温暖,年平均气温为3°C,年降水量为700-800毫米。由于山地水往低处流,这里是水量最大的地带,适宜农耕和聚居。
b.植被特征
这一地带的植物群落以常绿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为主,红松为其优势种。在整体上呈现温带特征,带有少量的温带成分。群落外貌雄伟壮丽,结构复杂,层次明显。部分地区外缘有天然次生林:山杨—白桦林。
B.针叶林
a.自然条件
针叶林分布在长白山海拔1100-1800米的较斜缓的地带,由于浓密的林冠的阻截,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足5%。林内相对湿度大,气流静稳,蒸发量小,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由于本带海拔高度变化大,影响了植物种类成分的变化。
b.植被特征
针叶林带的主要群落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建群种为鱼鳞松、红皮臭及臭松,阔叶树只有硕桦。在海拔1400米一下的针叶林中主要有红松,还有些零星存在的美人松。这一地带的植物区系主要以亚寒带成分为主。
针叶林带可以分为下部针叶林带和上部针叶林带:下部针叶林带的针叶树种复杂,乔木层主要有鱼鳞松、臭松、红皮臭和沙松,喜阳的赤松和落叶松,另外还有些零星分散的阔叶树;灌木层多为矮小灌木,主要为越桔;草本植物主要为林奈草、舞鹤草、鹿蹄草等;苔藓层发达。上部针叶林带主要的植物群落为暗针叶林,林木郁闭,因此灌木的发育很弱;草本植物也不发达,只有林奈草、七瓣莲稀疏分布;苔藓植物非常发达。
C.岳桦林
a.自然条件
岳桦林分布在针叶林之上,海拔1800-2100 米的地带,这里常年寒冷而多强风,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雨量丰沛。
b.植被特征
这一带的植被以岳桦林为主,灌木以高山牛皮杜鹃为主,草木植物比较发达,多为高草,主要有胡枝子、圆叶地榆。
D.山地苔原
a.自然条件
山地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100-2400米及以上的长白山山顶部。本带气候常年低温、寒湿、风力特大,风云无常,一日数变,冬季酷寒。
b.植被特征
由于气候阻碍了森林植物的生长,这里的植物群落都非常矮小,密集于地面成为垫状。生长在这里的典型苔原植物有瑞多杜鹃、高山罂粟、仙女木、圆叶柳、矮柳、石蕊等。植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寒带成分的特征。
4.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由于长白山地势高峻,不仅地貌呈现着明显的上中下三带的变化,其他自然要素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地带性。其中,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是最直观、最明显、最具代表性的。大致1200米一下,气候较温暖湿润,生长着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1200-2000米之间的气候寒冷潮湿,自下而上依次为针叶林和岳桦林;大概2100米以上为无林地带,常年低温湿冷,而且风雪较大,这里的代表性植被为山地苔原,之上还有小部分的冻原荒漠。因此,上述的植被垂直地带性规律形成了长白山独特的景观特征。
5.园池生态系统绘图(附图)
四、长白山土壤地理实习内容
1、实习方法:土壤剖面的挖掘与观察
2、土壤类型
长白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同气候、植被一样,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呈现出垂直变化的规律性。长白山的土壤由基带向上依次为暗棕色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苔原土。
A.暗棕色森林土
长白山海拔1200米以下,气温较为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上,因此这里的化学风化较为强烈,铁铝获得解放,生物小循环作用旺盛,引起大量盐基在表土层的积聚,土壤进行棕壤化成土过程。土壤的主要形状为暗棕色或棕色,质地较黏重,多为块状结构或者团粒状结构,适宜红松的生长。
B.棕色针叶林土
系山地暗针叶林带中的主要土类。该土类分布于长白山海拔1200-1800米之间,是长白山垂直带上保存最好的森林地段,以鱼鳞云衫、臭冷杉为优势构成多层异龄的各类云冷杉林。由于所处地带冷湿,土壤冻结,枯落物中缺乏灰分元素,富含单宁、树脂,土壤中残余酸性物质较多,且不能完全被盐基中和,致使土壤呈酸性,甚至强酸性反应。加上因冻层造成的土壤上层湿度较大的水分状况,使微生物不能完全分解,适合在针叶林下进行活动的当年凋落物的真菌,其活动也受到抑制,因而逐年积累形成了泥炭化的粗腐殖质层,也叫毡状层。此外,还有酸性淋溶过程和铁铝在表层聚积的过程。该土类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的残积物、坡积物以及火山灰和其它岩石的风化物。土壤的主要性状为土层较薄,土壤剖面层次清楚,多成灰色或灰白色,砂质,无明显结构。
D.山地生草森林土
该土类分布与长白山海拔1800-2100米之间,因所处地势较高,常受强风侵袭,空气湿度大,温度低,土壤的成土过程以物理风化为主。这里坡度较大,母质为崩塌风化的石块、角砾和砂土,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在6.5以下。土壤多成褐色和棕色,腐殖质含量大,质地较疏松。
E.山地苔原土
山地苔原土主要分布在长白山海拔2100米以上,其主要发育在火山灰上。土壤剖面较薄,发育不明显;植物生长季短,微生物分解缓慢,有机质堆积较多,有泥炭化过程,由于火山灰等母质蓄水性不好,泥炭层很薄。土壤多呈褐色,质
地松软,肥力低。
F.其他非地带性土壤
除以上的地带性土壤以外,长白山还发育着一些非地带性土壤,如沼泽土、草甸土等。沼泽土所在的地形部位和植被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布在落叶松甸子和莎草甸子的较高处,土层一般较薄。这种土壤层次发育不好,并有潜育化的现象。草甸土则分布在岳桦、落叶松疏林之间,地形多为缓坡的平坦地域。气温较低,降水丰富。植被以小叶樟、山牛蒡等为主。土壤生草作用较明显,剖面夹有碎石,母质是玄武岩和火山砾等,并有微度潜育化影响。土层总厚度,一般在20-30厘米。植物根系较为密结,淀积层呈棕黄色,质地从中壤到砂壤,结构是小团粒到粒状。
3、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由于土壤类型的发育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地带性相关,长白山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特征。长白山由基带向上的土壤依次为暗棕色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苔原土。
四、总结与建议
这次的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但我们却收获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永远也不会忘却的美好回忆。可爱的几位老师,在这次实习中都展现出了他们不同于课堂上的另一面;可爱的同学,走出了校园,我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使得这次的实习在快乐中度过。
但是关于此次实习,我还有一些个人的建议。首先,我希望以后能延长实习的时间,短短的三天实在让我们意犹未尽,长白山的美丽景色着实令人流连往返,所以我希望能够让我们再多一些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这样的机会也实在难得。其次,我希望以后条件如果允许的话,能尽量缩短在路上的时间。这次实习在路上来回就耽搁了四天,旅途实在非常疲惫,所以我希望能够将路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作更长时间的实习。
不过,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还是很充实的,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在时间中巩固理论知识的机会。
第五篇: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武夷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一、武夷山风景区概况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闵赣两省的交界处。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隶属中亚热带季风区,范围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总面积为570km2。武夷山地质构造中,以新构造运动对保护区地貌影响最大,它奠定了该区地貌基础。保护区内地势高差悬殊,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m。保护区年均温13~19℃,年均降水量1600~2000mm,年均相对湿度78%~85%,条件适宜,植被资源丰富。区内现存蕨类植物39科,85属,269种,6变种;裸子植物7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145科,679属,1527种,32亚种或变种,其中不乏许多稀有珍贵和濒临灭绝的树种,如钟萼木、鹅掌楸、天女花、南方铁杉、银杏等。其气候类型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势高,地形起伏大,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风力很强。由于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植被种类齐全,生态类群多种多样。其中有许多稀有的树种,如香榧子、南方铁杉、银杏等。气候的垂直变化颇为显著,表现为植被生长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分布。
武夷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属于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武夷山自然风光独树一帜,总面积7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为主景、历史文化积淀为内涵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贸易为一体的景区。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万亩。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武夷山市我国江南著名的粮区、林区、茶叶产区。全市现有耕地30万亩,是福建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9.2%,1997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称号。武夷岩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名丛“肉桂”茶自80年代以来连续6次蝉联国家名茶、金奖等殊荣,茶王“大红袍”更是时间极品。
二、武夷山主要景区
武夷山现在拥有的整个景区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天游/云窝景区、虎啸岩/一线天景区、大红袍/水帘洞景区、莲花峰/遇林亭景区和九曲溪漂流景区,出去九曲溪之外的所有景区都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新开发的产品包含有宋街、朱熹园、古闽越文化博物馆和王城遗址以及下梅村古民居,此外还有社会力量开发的带有商业性质的各种游览点。其中武夷山的热点重点景区是天游景区、九曲溪景区和一线天景区,莲花峰景区由于路途较远很少有游人抵达,本次武夷山调研也放弃了这个偏远的景点,而水帘洞景区属于附属的次要景区。
武夷山市内云集了各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山体峻峭挺拔,山峰姿态优美、造型石惟妙惟肖、山涧流泉飞瀑与清晰碧潭、晶莹卵石和森林植被巧妙组合,96.3%的森林覆盖率。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武夷山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景观。武夷山同时还拥有许多人文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朱熹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这六种旅游文化。武夷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开发方对此认识不够,未能合理的对其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更深程度的开发。同时,其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存在一定的环境破坏与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都是将来武夷山旅游开发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三、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多以自然遗产观光产品为主导。形式单一,同质性强
目前武夷山市根据其自身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功能区规划为三区两线,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森林公园观光体验区:风景名胜旅游区、红色旅游线和历史文化名人旅游线。在这些旅游功能区域中开发的旅游产品有75%左右是观光型产品,少量的体验型产品则全部是类似九曲溪的漂流活动,产品形式单调,同质性强的现象十分明显。
2.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之间协调不够,影响当地生态
整个武夷山主要景区实际上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并且也有一定的成效,整体上基本保护了自然景观的原生态。但从细节上看,仍然有许多可供改进之处。例如一线天景区内原栖居的大量白蝙蝠在旅游度假热季每天都会受到大量游客的惊扰,严重影响了蝙蝠群的栖息与生活,开发方对于游客管理程度的欠缺显然已经导致了该地生态的破坏。
3.自然观光开发缺乏细致研究,降低游客体验
武夷山的自然观光存在许多细节上的问题,而这些细节却恰恰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整个景区内部的阶梯过窄、过陡,导致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时通道显得极为拥挤,上山与下山的游客经常发生挤撞摩擦,不仅大大降低了游客在在观光过程中旅游体验,而且还容易造成游客受伤。另外,主要景点天游峰景区山顶部分处于不完全开发状态,只有一个可供游客休息的亭子,而周围风光却完全被树木挡住,调研过程中发现游客们纷纷抱怨花费大量精力终于登上山顶时却什么也看不到,可见这一问题已经造成游客体验大打折扣。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上的体验,武夷山主要景区的档次也能很难再有长足的进步。
4.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单调。文化内涵发掘不够
武夷山虽然以其自然景观玉女峰、天游峰等为世人和广大游客所熟知,但实际上武夷山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包括朱熹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等等。目前武夷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它的红色旅游线和历史文化名人旅游线上,开发方式主要是传统的遗迹遗址观光,如宋街景区的武夷山民俗馆参观,柳永故居参观等等。这些产品中对文化的表现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实物表像上,仅仅让游客在实地走一遍而已,没有参与性,对于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这种开发理念与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游客对文化的探寻需求。
四、整体综合建议措施
(一)短期竞争力与持续竞争力
现有的对武夷山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但涉及长久竞争力的问题评价则相对较低,说明过去武夷山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现有开发旅游过度,需要整合资源弥补生态破坏问题,改变旅游开发发展模式,转变利润增长点,提升未来的竞争力,应对更多景区的竞争状态。
(二)加强旅游产品的政府的作用
1.区域旅游形象营销活动
由于旅游企业如旅行社在早期的启动阶段会产生恶性竞争和经济外部性,导致的后果是各个旅游企业不会率先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因此,政府需要承担起树立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工作,带动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对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
2.建立区域旅游营销平台
政府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跨地区合作,建立旅游资讯平台,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进行牵线搭桥进行担保,是旅游者有机会更多的了解到旅游线路的详细信息,进而推进旅游产品的营销效果。
3.加强政府监管,提升法律意识
在过去景区已经有了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和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景区的基本环境,但需要人的执行。现有状况是政府执行力度有限,居民游客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法律没有很好的执行,政府有责任整顿监管,教育民众相关法律,使武夷山景区获得可持续发展。
4.以治理水资源为核心治理当地生态环境
武夷山素有“三三九曲水、六六溪环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美誉,这点的来源就是九曲溪对武夷山的滋养。因此,有人把九曲溪比作武夷山的灵魂、武夷山的心灵。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立,山与水的天然结合,才是自然景观的最高境界。但近几年九曲溪在洪水期的水量骤增与枯水期水量骤减,影响到行筏及景区的自然景观,景区的水资源保护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任务,景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焦点集中在了水资源的治理上。
兴建一定的水利设施,严格管制水体利用,保护河道和水体的洁净安全,对武夷山的林地进行维护,尽快涵养水源回复武夷山的正常生态环境状态。对于水帘洞等景区进行重新规划,营造清亮的水环境旅游地。
5联合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变观光旅游为体验旅游
由于早期的武夷山开发偏重于自然资源的观光游览,文化开发受到了忽视,此次调查走访的下梅村和闽越王城文化遗址开发状况十分不容乐观,简单的投入没有加以保护使得相关古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景区可以尝试创新旅游方式,加入体验项目,如设置斗茶园,或者在景点加入理学文化的体验游,在封闭景区内设置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使得游客进入武夷文化之中,感受文化的震撼,而非走马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