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植物》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2 17:1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与植物》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与植物》单元教案》。

第一篇:《人与植物》单元教案

《人与植物》单元

一、单元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基本标准

1、单元教学内容

第2课 植物世界 第3课 栽培的植物 第4课 保护植物

2、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体会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生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发展学生对研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救助濒危动植物的情感和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激发学生对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兴趣。

4、教育学生袄爱惜粮食。

(二)科学能力

1、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初步具有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具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初步具有观察动植物的能力。

5、初步学会制作粮食标本。

6、初步学会制作腊叶植物标本。

(三)科学知识、技能

1、了解动植物的概况,认识动植物的多样性。

2、知道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和饲养的动物,了解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与人的关系。

3、了解1-2种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等过程。

4、知道制作粮食标本和腊叶植物标本的方法。

2、植物世界

一-教学内容:植物世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VCD或图片:①各种各样的植物。(分类)②各种有趣的植物。③各种植物的花。④落叶和不落叶植物。

2、学生准备

有关植物资料。

四、教学重点

1、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五、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校园里的植物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校园了的花,哪些比较大?哪些比较小?教师进行辅导。(这些活动在课前完成。)

(二)新授

1、汇报观察结果。

让学生看书认一认书上的植物,学生不认识的植物,教师告诉学生。学生活动。培养观察能力。

2、植物中有许多有趣的事,阅读课文。学生打开书,阅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结合插图进行讨论:哪些植物很高大?哪些植物长寿?哪些植物吃小虫? 学生打开书讨论。培养交流能力。

让学生把搜集来的植物趣事,介绍给大家。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中的趣事? 学生讨论。培养交流能力。

3、调查哪些植物冬天落叶,哪些植物冬天不落叶。可以让学生讨论,在书上做标记,冬天时在验证。学生讨论。培养交流能力。

书上列举几种花,其中大王花最大。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里有花的地方,让学生实际观察身边常见的花中哪种花最大。

学生讨论,观察。

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和汇报的能力。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植物。

你家里还有一些什么植物,你叫得出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下回请说出自己认识的植物名称及其特征。并展示自己搜集的有趣的植物的资料1-2份。

学生讨论,回家观察。

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和汇报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2、植物世界

哪些植物很高大? 哪些植物长寿? 哪些植物吃小虫?

课后小记:通过本快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学多植物,并且知道了许多植物中有趣的事。老师准备的材料更充分写就好了。

*

3、栽培的植物

一、教学内容:栽培的植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水稻、小麦、玉米等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及栽培植物的用途。了解1-2种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等过程。

2、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会制作粮食标本。

4、能爱惜粮食,不浪费。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1)农作物标本或实物。

(2)粮食标本或实物。(3)VCD或图片:①各种各样的农作物。②农作物的用途。③粮食种植、管理、加工。④粮食短缺。⑤粮食标本。

2、学生准备

粮食标本。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稻、小麦、玉米等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及栽培植物的用途。了解1-2种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等过程。

2、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会制作粮食标本。

4、能爱惜粮食,不浪费。

五、教学难点

能爱惜粮食,不浪费。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照片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其中农作物的名称。也可以打开书,分组讨论一下,这些农作物是什么?各有哪些用途?

田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谁认识这些农作物? 学生辨认,讨论。

认识常见的农作物培养观察能力。

(可以出示实物、标本、图片等)看一看书上的插图,讨论一下,他们各是什么农作物?

学生讨论。

(二)新授

1、讨论。

这些农作物都有什么用途呢?用线段在书上连线。在书上连线,小组讨论。

培养交流能力、认识农作物与人的关系,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调查。

学生讨论,以小麦为例,教师讲解:是怎样耕地、播种、除草、间苗、除虫、灌溉、施肥、收割、脱粒、加工……最后成为面粉。学生调查可以在这节课后进行,也可以提前布置,这节课让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了解小麦的一生。

3、节约粮食。

学生可以讨论,为什么有些地区会发生粮食短缺。统计里的第一项,让学生回家去调查。第二项,课堂上可以计算。

为了提醒人们重视粮食问题和节约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成立的日子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学生讨论。(1)灾害。(2)技术落后。(3)人口多。节约粮食教育。

回家后调查你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粮食?记在书上。培养调查能力。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约50克粮食,全北京市一天能节约多少粮食(按1300万人计算)?

学生计算:(60万千克)。培养计算能力。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农作物。

布置给学生,回家搜集粮食,制作标本。把粮食放进小瓶内即可,贴上标签。粮食种类不限。下节课带来。

培养制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3、栽培的植物

小麦为例:耕地、播种、除草、间苗、除虫、灌溉、施肥、收割、脱粒、加工……最后成为面粉。

(1)灾害。(2)技术落后。(3)人口多。

课后小记:我们选择了以学生熟悉的小麦为重点讲解,学生有亲身体验,所以,了解的更多些,也更准确些。

可贵的是,许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爱惜粮食的重要性。有些孩子还针对早点摊的浪费现象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4、保护植物

一、教学内容:保护植物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体会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的珍惜植物,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VCD或图片:①植物和人类的关系。②我国的珍惜植物。③保护植物。

2、学生准备

珍惜植物资料。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体会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的珍惜植物,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学开始时,让学生展开讨论,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因为上一节课刚研究完农作物与人的关系,所以,学生会继续讨论农作物的有关问。

学生讨论。培养交流能力。

2、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上述作用外,植物对人还有什么用呢? 学生讨论。培养交流能力。必要时提示:

植物对人类还有许多用途:(1)

净化空气(2)

美化环境(3)蓄水保土(3)

提供资源(4)

保护动物(5)

防灾抗灾(6)

提高肥力(7)

防风防沙(8)

杀菌吸尘(9)

减低噪音(10)吸收毒气(11)提供氧气(12)隐蔽军事(13)生产木材(14)工业原料(15)粮食、油料(16)名贵草药(17)造纸原料

(18)家具、铅笔(材料)(19)香料杀虫(20)调节气候 ……

(二)新授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阅读课文,植物内容、能利用水、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造自己所需要的食物。植物在制造食物过程中,还能放出氧气。

2、介绍我国的珍惜植物,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和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查阅资料,课上交流。

大约杂1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原始的植物。直到3.6亿年前,陆地原始植物才出现。大约又过了1亿多年,苏铁、蕨类植物才发展起来,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到今天。

现在,大多数的原始植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只能从化石上看到他们。然而,有一种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出现的树木却一直生存到今天,他就是银杏。银杏是生活在中国的活化石,大约出现在1亿多年前。除了银杏以外,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珍惜植物,比如水杉、珙桐、人参、银杉等。

学生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3、植物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保护植物呢? 学生讨论。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植处处面临着威胁。大量地砍伐和采集,使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日渐减少。有的植物已经面临着绝种的危险,人们只有在专门收集珍惜植物的地方才能欣赏到他们。没有植物,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草地、保护珍惜的植物。

4指导学生知道怎样保护植物。组织学生讨论,必要时可提示: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不乱砍、滥伐; 义务植树; 保护绿地; 种花种草; 节约用纸; 少用一次性筷子; 少用木杆铅笔……

学生讨论。阅读课本资料。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怎样保护植物。我们一定要注意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保护植物从我做起。

六、板书设计

4、保护植物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蓄水保土 提供资源 保护动物 防灾抗灾 提高肥力 防风防沙 杀菌吸尘 减低噪音 吸收毒气 提供氧气 隐蔽军事 生产木材 工业原料 粮食、油料 名贵草药 造纸原料 家具、铅笔(材料)香料杀虫 调节气候 ……

不乱砍、滥伐; 义务植树; 保护绿地; 种花种草; 节约用纸; 少用一次性筷子; 少用木杆铅笔 ……

课后小记:本节课,内容较多,但大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什么珍惜植物啦。尤其讨论植物的用途时,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值得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功能继续保持。

第二篇:动物、植物、人教案

4、植物•动物•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3、能运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和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学方法:

复习导入、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练习巩固 教学重难点

概括生物的共同特征,找出植物、动物、人的相同于不同。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都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你们还记得吗?(讨论、总结)

二、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动物、植物之间有何异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吧!

三、讲授新知

1.找出兔子与萝卜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1)说一个关于兔子与萝卜的故事。

(2)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找找兔子与萝卜的不同与相同之处,看谁找得多。

(3)小组交流,小组长记录讨论的情况。

(4)全班交流:兔子与萝卜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要求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A.不同之处:

a.兔子能动,胡萝卜不能动; b.植物能够制造营养,而动物却不能。c.兔子有眼睛但是胡萝卜没有;d、兔子身上有毛,胡萝卜没有…..B.相同之处:

环境相同,都会生长,都会死亡,需要阳光、空气等。学生说得越多越好。教师在学生交流中把比较的结果用集合图记录下来。

2.找出人与黑猩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人是动物吗?为什么?

(2)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提示,引导学生将表格填写下去。

(3)全班交流。

A.相同之处:

都是动物、都要呼吸、会繁殖、会死亡、会长大、需要一定空间等;

B.不同之处:人能够直立行走,大脑发达,有语言,有思维,人会劳动。

三、比较动物、植物与人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1.今天我们学习的植物、动物和人。人是一种高等的动物。虽然它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具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在自然界动物、植物和人要和谐相处。

2.找出动物、植物与人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1)全班讨论交流动物、植物与人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2)讲解“笔”的圆圈图的意义。

(3)填写有生命物体、人、植物、动物的圆圈图。

四、小结:

我们人类和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都需要食物、水、空气和生活的空间;我们都会生长,也会死亡。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应怎样相处?

五、练习巩固(见PPT)

六、课后延伸:

思考:人应该怎样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 4.动物 植物 人 1.植物与动物的异同点: 相同:需要呼吸、阳光、水分、食物、空间,能生长、繁殖

不同:动物能运动,植物不能

2.人与动物的异同点:

相同:能运动,需要呼吸、水分、食物、空间,能生长、繁殖 不同:人直立行走,有语言。思维,会劳动

3.人与动物、植物的关系

第三篇:《人与大地》单元教案

(五)《人与大地》单元

一、单元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基本标准

1、单元教学内容

第16课 岩石 第17课 砂和黏土 第18课 土壤

2、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物质资源的多样、丰富。

2、热爱自然,乐于参与采集、搜集活动。

3、自行设计泥塑制品,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

4、发展认真观察的科学态度。

5、发展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科学能力

1、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识别物体。

2、会做砂和黏土、土壤的对比实验及岩石鉴定实验。

3、锻炼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4、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

1、认识砂、黏土、土壤、岩石的各种特征。

2、了解土壤的种类和岩石的用途。

3、初步学会观察鉴别岩石特征的方法。

4学会做实验记录。

5、初步了解现状调查法。

6、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6、岩石

(一)二、教学目标

1、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2、初步具用观察、鉴别岩石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比较岩石的能力。

3、能亲自动手制作岩石标本。

4、感觉自然界岩石资源的丰富多样。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图片、标本、实物、稀盐酸。

2、学生准备

搜集岩石。

四、教学重点

1、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2、初步具用观察、鉴别岩石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比较岩石的能力。

3、能亲自动手制作岩石标本。

4、感觉自然界岩石资源的丰富多样。

五、教学难点

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石头,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这些石头就是岩石的碎块。岩石也像地球上的水、空气、土壤、动物、植物一样,是构成自然界的又一种重要的物质。它和人类的生活、生产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观察认识岩石。

(二)新授

1、谈话:请同学们把搜集来的岩石放在桌子上。为便于观察,请给它们编上号。

观察:这几块岩石一样吗?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颜色、大小、花纹、粗细等不同。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只是一点表面现象,要真正认识岩石,就要学会观察每种岩石的各种特征。那么,应从哪几方面观察岩石的特征呢?应如何去观察岩石的特征呢?你们可以根据着几个问题阅读课文,了解从哪几方面观察岩石和观察岩石的方法。

讨论:

(1)观察岩石主要观察哪几方面的情况? 颜色、构造、软硬、遇酸

(2)观察岩石构造时要看些什么? 有无层理、颗粒种类、颗粒大小

(3)测试岩石遇酸反映用的是什么药品?

讲解:盐酸是一种化学药品,对人的皮肤、衣物有腐蚀性,使用时要用滴管滴,一般滴2-3滴就可以了。如果碰到手上了,要立即放在清水里洗一下。

(4)测试岩石硬度时主要用什么工具?硬度等级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谈话:请同学们看一看,书中的同学们他们在按什么顺序观察岩石?请你们也像这些同学一样,分小组观察研究各种岩石的特征。边观察,边及时记录。

交流:请说一说你研究的一种岩石的特征。

(三)总结

岩石还有什么特征。

六、板书设计

16、岩石

很硬:小刀刻不动。

较硬:小刀刻得动,铜钥匙刻不动。较软:铜钥匙刻得动。

16、岩石

(二)二、教学目标

1、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2、初步具用观察、鉴别岩石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比较岩石的能力。

3、能亲自动手制作岩石标本。

4、感觉自然界岩石资源的丰富多样。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图片、标本、实物、稀盐酸。

2、学生准备

搜集岩石。

四、教学重点

1、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2、初步具用观察、鉴别岩石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比较岩石的能力。

3、能亲自动手制作岩石标本。

4、感觉自然界岩石资源的丰富多样。

五、教学难点

知道观察、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岩石的用途。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从颜色。构造。软硬、遇酸四个方面观察了岩石的特征,课后你又观察到岩石什么特征?

认识岩石,要掌握每种岩石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二)新授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岩石的特征。这些特征虽个全面,但却是所列岩石特点中最明显的。

学生阅读

谈话:上节课我们观察研究了几种岩石的特征,现在又阅读了上面这些典型的岩会特征,现在请你们把记录表中的岩石特征与典型的岩石特征进行比较,看看在你研究的岩石里有没有这五种岩石。还可以看看本课第一幅图中的岩石有没有这五种岩石。

学生比较,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汇报定名结果,教师总结。

让学生把正确的名称填写在图一各岩石下方:l号是砾岩,2号是花岗岩,3号是粗砂岩,4号是大理岩,5号是石灰岩,6号是页岩。

讨论:岩石的用途很多,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岩石或以岩石为原料制成的物品,你能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吗?

学生发言。

小结:岩石的用途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②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③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④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工艺品。

讲述:为了以后研究方便,我们应该把搜集来的岩石制成标本,保留下来,制作的方法是,把岩石砸成和标本盒大小相近的决洗净、晾干、贴上标签,在标签上写上岩石的名称,放入盒中便做成了岩石标本。

学生制作活动。

(三)总结

(1)搜集岩石,自己做岩石标本。(2)调查岩石的用途。

六、板书设计

16、岩石

岩石的用途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②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③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④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工艺品。

17、砂和黏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砂和黏土在颗粒、黏性、渗水性等方面的特点。

2、初步具用对比的方法做砂和黏土渗水性实验的能力,学会做实验记录。

3、在泥塑活动中能积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图片,实物。

2、学生准备

实物。

四、教学重点

1、认识砂和黏土在颗粒、黏性、渗水性等方面的特点。

2、初步具用对比的方法做砂和黏土渗水性实验的能力,学会做实验记录。

3、在泥塑活动中能积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五、教学难点

初步具用对比的方法做砂和黏土渗水性实验的能力,学会做实验记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沙漠、黄土高原的图片。谈话:

(1)谁知道在自然界里,哪里有砂?哪里有黏土?(2)哪幅图是沙漠?哪幅图是黏土?你怎样认出来的?

沙漠和黄土高原是我们见到的砂和土的主要来源。这节课我们学习砂和黏土的知识。

(二)新授

1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的地方。

讨论:每人面前都有一包干砂,一包干黏土,我们要认识他们,就要比较他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

学生讨论。

培养观察与比较的能力。归纳学生提出的方法。

谈话:观察砂和黏土时,可以先用手捻一捻、按在纸上搓一搓,感觉他们颗粒的大小;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比较他们的颗粒。为了能清楚的看到黏土的颗粒,还可以用小筛子筛黏土,白纸上会留下黏土的颗粒。

同学自行观察并记录。

谈话:我们再用同学们提出的另一种办法进行观察。请把少量砂和黏土分别放在小盘里,在到入一点清水,使砂和黏土渐渐湿润,然后用手和一和,捏一捏,再两手搓一搓,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用纸巾擦干净手,在记录。

讨论:通过观察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地方不同。小结:砂颗粒大,没有粘性,黏土颗粒小有粘性。

谈话:为了进一步认识砂和黏土的性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在两个去底倒立的塑料瓶里分别放入同样多的砂、黏土、将瓶子固定在支架上,瓶子下分别放两个空烧杯。用两个装有同样多的水杯子,分别往两个杯里到水,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并记录。

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讨论:

(1)在这个实验力哪些条件是相同的?(2)实验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砂渗水快,不容易积水说明他的保水性能差;黏土渗水慢,容易积水,说明他的保水性能好。

2、了解砂和黏土的用途。

讨论:人们了解了砂和黏土的性质,就利用他们做事情。你知道砂和黏土用哪些用途吗?

小结:砂和黏土是建筑、工艺等方面的重要原材料。

(三)总结

1、读一读阅读资料,说一说砂和黏土的不同点。

2、指导学生做泥玩具。

六、板书设计

17、砂和黏土

砂颗粒大,没有粘性,黏土颗粒小有粘性。

砂渗水快,不容易积水说明他的保水性能差;黏土渗水慢,容易积水,说明他的保水性能好。

本课两课时,第二课时做泥玩具。

8、土壤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的。初步了解土壤的种类。

2、初步具用观察土壤、做分析土壤成分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实物。

2、学生准备

采集土样。

四、教学重点

1、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的。初步了解土壤的种类。

2、初步具用观察土壤、做分析土壤成分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

五、教学难点

初步具用观察土壤、做分析土壤成分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土壤是地球上最基本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

(二)新授

1、初步认识土壤。

讲解:土壤是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想一想:埋在地下很深的很硬的,不能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吗?海滩上、沙滩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叫土壤吗?

今天,你们带来的土壤样品是从哪里采集来的?简单说一说采集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思考:土壤里有什么呢?

提问:为了认识土壤,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来观察土壤。

从学生发言中归纳出观察方法:看看土壤的颜色,用手攥是否松软潮湿,捻一捻感觉颗粒的大小,找一找有没有生物体。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讨论:你观察到的土壤里有什么?

教师补充,土壤潮湿说明其中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干湿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比较干。

2、实验分析土壤成分。

为了进一步认识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我们做一个土壤分析实验。第一步,把干土块放进盛水的杯子里,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思考:这现象说明什么?

第二步,用筷子搅拌杯中的土块,使杯中的水快速转动起来,然后把杯子

放在桌子上静置一会,观察沉降下来的土壤会发生什么现象?思考:这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

讨论:水中的土分层的现象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推断出每一层主要是什么吗?

综合你观察和实验中看到的所有现象,你发现土壤里用什么?你认为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吗?

请记录。提问:土壤的成分与植物生长有什么关系?

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的。

我国的祖国土地辽阔,各地方的土壤类型也不同。请你阅读课文。

(三)总结

1、什么是土壤?

2、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六、板书设计

18、土壤

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和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的。

《砂和粘土》教案设计

一、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砂和粘土在颗粒和粘性及渗水性方面的特征。2.初步学会观察、比较砂和粘土的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3.通过制作泥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砂和粘土在颗粒、粘性方面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个学生准备干砂和干粘土各1包、清水1杯; 学生准备:塑料布或塑料板1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打开两个纸包,说说纸包里装的是什么(1包是砂,1包是粘土)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砂和粘土的知识(板书课题并领读)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比较砂和粘土的颗粒大小

(1)提问:你们刚才是从哪些特征辨别出砂和粘土的?(用眼睛看出了砂粒粗、粘土是细面),(2)观察:我们可以用那些办法再仔细观察比较砂和粘土的颗粒大小? 估计:学生想到用放大镜;引导我们也可以用手捻一捻,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动手观察。

(3)汇报:学生汇报观察比较的结果。(学生通过用手捻,可以感觉到:砂子粗、粘土像面面似的)

(4)小结:教师总结学生观察比较的情况。边总结,边进行板书:先写“砂”、“粘土”,然后在“砂”字下面画许多个圆圈,表示砂的颗粒粗,在“粘土”字下面点许多小点,表示粘土细。(这样的板书会给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的小学生以深刻印象。因为他们识字不多,教师板书的字他们往往不认识,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再者,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形象板书会使他们容易理解所学内容。)

2.观察比较砂和粘土的渗水性好坏

(1)谈话:我们知道了砂的颗粒大,粘土的颗粒小,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这边好多砂子放在一起,这边好多粘土放在一起,砂粒之间的缝隙和粘土之间的缝隙一样吗?

学生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谈话:我们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吗?引导:我们能借助水观察缝隙的大小吗?

(2)设计实验:把等量的砂和粘土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漏斗里,然后倒入等量的水,观察水渗下去的情况。(3)分组实验

(4)汇报小结:砂的缝隙大,渗水性好;粘土的缝隙小,渗水性差

3、通过游戏,认识砂和粘土的粘性不同。(1)利用搓条活动感知粘土的粘性。

谈话:砂和土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下面做个小小竞赛游戏,你们就会明白。

学生按教师的示范要求和泥和砂。把等量的砂和粘土分别放在塑料托盘中,然后加等量的水(注意水不要太多),和成泥和砂。

师:第一个比赛就开始了,注意听怎么做:a.第一组的人取一点湿砂放在手上,b.第二组的人取一点湿土放在手上,c.老师宣布开始,比比在短短时间里,看谁 的条搓得好? 学生开始宣布结果。

对优胜者提出表扬,并问:为什么会成功?(发现粘土有粘性,砂没有粘性)

第二个比赛:提出净手比赛的要求。学生开始净手比赛。

教师在比赛后宣布结果。提问为什么粘土和成泥能搓成条,但手上有泥,很脏?为什么砂和了以后不能搓条,但手上没砂子很干净。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2):通过比较,知道砂和粘土的粘性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粘性不同。

老师帮助小结:砂不能搓成条,土能搓成条,说明它们粘性不同。有粘性的土叫粘土。

(三)巩固、应用

1.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砂和粘土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填空检测练习: 填空题

砂颗粒()、黏性(),颗粒之间缝隙()渗水();

黏土的颗粒(),黏性(),颗粒之间缝隙(),渗水()

。2.指导学生用粘土做小玩具(选讲)

(1)谈话:看教科书第26页,书上画的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用砂能做吗?(不能)为什么?今天我们也来做泥玩具。(2)讲解方法:

①和泥、摔泥。把纸包中的粘土倒在桌上的塑料布(或塑料板)上,并把粘土弄成一个圆环状,往圆环中央倒适量的水,用手和一和,如果水不够可再倒些,直到把泥和得不粘手。然后,将和好的泥反复摔几十次,直到有一定硬度为止。②捏玩具。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自己设计图案,用摔好的泥捏成形,细微处可以用小刀刻。

③涂色(课后完成)。待泥玩具干后,先用粉质白色颜料(如广告色、立德粉等)涂底色,干后再涂其他颜色。

(3)小结:教师讲评制作中的情况,对做得细致、认真的学生,以及能自己设计玩具的学生给予表扬,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给全班。

板书:

17.砂

粘土

颗粒大

颗粒小

缝隙大

缝隙小

渗水性好

渗水性好

有粘性

没有粘性

第四篇:《人与水》单元教案

(三)《人与水》单元

一、单元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基本标准

1、单元教学内容

第8课 水 第9课 流动的水 第10课 用水的调查 第11课 水与生命

2、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具有探索水的性状的兴趣。

2、初步具有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3、初步具有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的精神。

4、养成良好的饮水、节约用水的习惯。

5、体验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增强珍惜水的意识。

(二)科学能力

1、具有对水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具有记录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初步具有调查、分析信息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4、初步学会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5、初步学会制作小水轮。

6、初步学会做小水轮转得快的实验。

(三)科学知识、技能

1、认识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2、了解自然界里水的分布、淡水资源及水的用途等概况。

3、学会使用感官去观察水的性状。

4、了解家庭用水情况。

5、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6、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7、认识流动色的水是有力量的。水能发电,也能带来灾祸。

8、水

一、教学内容: 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了解自然界里水的分布、淡水资源及水的用途等概况。

2、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3、初步具有探索水的兴趣。

4、初步具有对水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1)6个玻璃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水、白酒、红塘水、盐水。

(2)每小组一玻璃杯牛奶,一玻璃杯纯水,方便筷若干,塑料带,自来水。(3)VCD或图片:①地球上水的分布。②密云水库。③自来水工厂。

2、学生准备

四、教学重点

1、认识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了解自然界里水的分布、淡水资源及水的用途等概况。

2、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3、初步具有探索水的兴趣。

4、初步具有对水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六、教学过程

(一)(一)

导入

1、谈话:桌子上有牛奶、白醋、水、白酒、红塘水、盐水各一杯。你能把它们认出来吗?

讨论、研究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请同学到讲台桌前,给大家试一下。

分别由几个同学各抒己见,大家交流。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请同学总结一下怎样又快又准确的辨认?

讨论、总结出规律:一看、二闻、三、尝。

4、辨认物体时,闻的方法很重要。注意不能把杯子上面物体直接放在鼻子下面闻,要用一只手,把杯子上面物体散发的气味扇到鼻子下面再闻。边说边演示。请大家练习一下。

学生练习“闻”的方法。

培养观察能力。

大家注意,有的物体有毒,不可以随便闻。进行安全教育。

5、辨认物体时,尝的方法也很重要,要用筷子沾一点东西,然后,把筷子放在舌头上芳,不要让筷子碰舌头和嘴。请大家试一试。边说边演示。

大家注意,有的物体有毒,不可以随便尝。培养观察能力。进行安全教育。

(二)新授

1、谈话:用刚才我们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水是什么样的?看哪些同学观察的认真,把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课本上,记录时要实事求是。

学生分小组探究水的基本性状。

学生自主探究水的性状。学习研究科学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培养交流信息、描述能力。

3、谈话:刚才大家对“水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请同学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学生提问,质疑。

4、水有其他性质吗?

学生质疑:水会流动。水没有形状。学生研究科学。

5、请大家继续研究,水到底是什么形状的?水会流动吗? 定形状。利用塑料带和、各种容器,进行研究。培养交流能力。

6、请同学汇报一下刚才研究的结果。

7、请同学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水没有一定形状,水会流动。

8、你知道哪些水是淡水吗?阅读课文。学生讨论。进行水资源教育。

(三)总结 水是宝贵的。

六、板书设计

8、水

看 闻 尝 听(结合具体情况板书)无色 无气味 无味道 透明

水是宝贵的。

课后小记:学生通过使用眼、耳、鼻、舌、手去多种感官观察、实践,并将记录水的性状进行描述。尽管表达不够准确,却是孩子自己想说的,用孩子自己的表述方式来我很欣慰。

让学生动起来,科学课需要所有的孩子动起来!

9、流动的水

一、教学内容:流动的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流动的水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

2、初步具有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兴趣。

3、学会组装小水轮和做小水轮转的快的实验。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1)小水轮套材。

(2)塑料盒。

(3)VCD或图片:①水力资源。②古代水流作用。③洪水灾害。

2、学生准备(1)带孔的塑料瓶。(2)水。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流动的水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

2、初步具有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兴趣。

3、学会组装小水轮和做小水轮转的快的实验。

五、教学难点

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流动的水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小水轮都由哪些材料组成,大家动手,把小水轮组装起来。学生组装小水轮。培养动手的能力。

(二)新授

1、怎样让小水轮转的快?请讨论,并实验。设计实验办法。学生讨论、预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预测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2、汇报讨论结果。

1、与水速大小有关。

2、与水量大小有关。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实验能力。

3、全班分小组实验。探索小水轮转的快的秘密。

4、实验后,讨论出结论,填写在书上,并且与预测比较。学生实验。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实验能力。

5、汇报实验情况。讨论、比较、记录。培养分析、记录能力。

6、古代人就发现流动的水就可以利用,讨论一下,古代人怎样利用流动的水。

培养交流能力。

7、现代人对水的利用更广泛。培养阅读能力。

(三)总结

水的流动是可以利用的,可以为人类服务的。

六、板书设计

9、流动的水

1、与水速大小有关。

2、与水量大小有关。

水的流动是可以利用的,可以为人类服务的。

课后小记:这节课,很明显地显现出男孩子在动手方面的能力。小水轮很快制作完成后,就迫不及待的做起实验来。很快就发现了小水轮转的快的秘密。正是孩子们的亲身实践,才有如此的效果。

10、用水的调查

一、教学内容: 用水的调查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庭的用水情况,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2、初步具有获取家庭用水数据、分析家庭用水概况等的调查能力。

3、认识北京水资源的短缺,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1)水槽、水、玻璃杯。

(2)塑料盒。(3)节水龙头。

(3)VCD或图片:①水的用途。②节约用水。

2、学生准备

(1)各种空饮料瓶。(2)秒表。

四、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庭的用水情况,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2、初步具有获取家庭用水数据、分析家庭用水概况等的调查能力。

3、认识北京水资源的短缺,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

了解自己家庭的用水情况,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拿出一些饮料瓶,问:它们各自装多少水?瓶子上面有标签吗?观察一下。

学生观察。饮料瓶上有毫升(ML)、有的有升的标记。学习水的计量单位:升。

(二)新授

1、你能用这些饮料瓶,量出1升水来吗? 学生实验。

探索1升水有多少?

2、用量出来的1升水,测一下,可以装几杯?一脸盆水有几升? 学生实验。1升水可以装5杯。一脸盆水可以装5升。探索1升水有多少?一盆水有多少?

3、水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多用途,说一说,有哪些用途?

学生讨论。

4、你家一天要用多少水?

请大家回家以后,在星期六或星期日做一个调查。把调查结果填在书上。可以以升作单位,估计一下,也可以看水表,调查准确的数字。下节课检查。

洗衣、洗菜、做饭、扫除……。

培养学生用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5、用流水洗一次手用多长时间,用了多少水?下面我们进行这个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实验。洗手一次用5秒左右,大约用1升水。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6、你们各家都使用什么样的水龙头?是节水型的吗?记在书上。谁能统计一下,全班同学家里共有多少个水龙头?节水型的有多少个? 节约用水教育。学生统计。

培养调查统计数据的能力。

7、观察你的周围,比如学校里、家里、公园里、小区里、街头、农村……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

讨论,水龙头漏水,水管子漏水。

8、怎样才能节水呢?大家出主意想办法,讨论。洗车浪费水,浇地浪费水,讨论,解决方法。节水教育。

(三)总结

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北京是缺水城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们要节约用水。

六、板书设计

10、用水的调查

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北京是缺水城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们要节约用水。

课后小记:这次调查有很多家长参与进来,说明了家长对孩子的在重视,更说明了孩子喜欢这门课程的程度。正是关注了生活实际,学生才激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如何节水问题。

11、水与生命

一、教学内容: 水与生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2、初步具有观察、记录和对比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3、初步具有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的精神。

4、初步具有科学用水和科学饮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1)豆苗若干。

(2)VCD或图片:水与生命。

2、学生准备

每个小组花盆2个,水杯1个,标志牌1个,花盆内有土。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2、初步具有观察、记录和对比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3、初步具有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的精神。

4、初步具有科学用水和科学饮水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出问题: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水? 学生讨论。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个实验需要对比两盆豆苗的生长情况,一盆浇水,一盆不浇水。连续观察一个星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最后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分小组、栽苗、浇水。培养观察、记录、分析能力。

2、准备实验,教师发豆苗。

(二)新授

1、动物生活也离不开水,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动物与人是否也需要水。

2、人的生活也离不开水。你一天喝多少水?你家大人一天喝多少水? 培养调查问题的能力。

3、阅读:大家把书打开,将这段课文读一遍。然后,请一个同学个大家讲一遍。

学生阅读。

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讲授: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天的饮水量与人的年龄、职业、天气等有关系。人们每天通过饭、菜、汤、水果、蔬菜等摄取的水分大约有1升。另外还需要补充白开水1升左右。人的生命离不开水。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5、我们每个人每天喝水都是不一样的,你今天喝的是什么水? 学习统计数字,收集信息的能力。

6、我们每天喝水最好是喝凉开水。学生讨论、统计。饮水卫生教育。

(三)总结

请大家把实验和调查做好。

六、板书设计

11、水与生命

生命离不开水。

课后小记:这节可内容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效果的,既要耐心,又要有毅力,很多孩子因为没有毅力,而中途退出了。所以对本次坚持下来的同学,与班主任达成协议,给予高度的评价。

第五篇:《人与动物》单元教案

(三)《人与动物》单元

一、单元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基本标准

1、单元教学内容

第5课 饲养的动物 第6课 拯救野生动物 第7课 调查家里的小动物

2、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体会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生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发展学生对研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救助濒危动植物的情感和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激发学生对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兴趣。

(二)科学能力

1、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初步具有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具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

1、知道家里常见的小动物及它们与人的关系。

2、了解我国珍惜的动植物。

3、知道怎样保护动植物。

4、知道有些动植物已经灭绝,有些动植物濒临灭绝。

6、动物世界

一、教学内容:动物世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初步具有搜集动物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初步具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1)物或标本:蚂蚁、蝗虫、金龟子等。

(2)VCD或图片:①各种各样的动物。②各种特点的动物。③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④昆虫。⑤鸟类。⑥鱼类。⑦哺乳类。

2、学生准备

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

四、教学重点

1、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初步具有搜集动物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初步具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爱好。

五、教学难点

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开始时,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或看VCD,认一认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种类很多,不局限于书上的插图。

大家观察这些动物图片,你能叫出它们的名称吗?观察它们各自的特征。学生观察、讨论。培养观察能力。

(二)新授

1、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书上的的课文,再对照插图进行讨论。阅读课文,讨论:动物中的“巨人”,动物中的“侏儒”,奔跑最快的动物,游泳最快的动物,腿最多的动物,产卵最多的动物,自由运动的动物,固着生活的动物。

阅读课文,讨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通过让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哪些动物身体里有脊柱,哪些动物身体里没有脊柱。调查可以提前布置,这节课汇报,也可以这节课布置,下节课汇报。还可以先讨论,对有争议的动物,再去调查。

3、通过观察标本、实物来观察动物,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在教学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放在某一种或两种动物上,其余作为家庭作业课后去观察。

研究蚂蚁、蜜蜂、蝗虫、金龟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研究燕子、鸵鸟、鹰、企鹅有什么共同饿特征。观察、讨论、汇报调查结果。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讨论鲤鱼、带鱼、蝙蝠、海豚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学生研究,发现特点: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胸部长有3对足。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概括能力。

4、组织学生讨论“看水研究发现的动物的共同特征多。”

(三)总结

1、说出麻雀、兔子、蚂蚁和蜘蛛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2、举例说明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3、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资料。

六、板书设计

6、动物世界

动物中的“巨人”,动物中的“侏儒”,奔跑最快的动物,游泳最快的动物,腿最多的动物,产卵最多的动物,自由运动的动物,固着生活的动物。

研究蚂蚁、蜜蜂、蝗虫、金龟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研究燕子、鸵鸟、鹰、企鹅有什么共同饿特征。

讨论鲤鱼、带鱼、蝙蝠、海豚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课后小记:老师准备的大量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那些动物中的特例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口头考察效果很好。

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不得了,有些老师叫不出名字的他们都知道,看起来,我很有必要找些相关的书籍来读!

*

7、饲养的动物

一、教学内容: 饲养的动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人类饲养的动物,了解人工饲养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分析问题,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大胆发言自己的意见。

3、会人工饲养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1)VCD或图片:①人工饲养的动物。②人工饲养的动物用途。(2)部分人工饲养的动物或标本。

2、学生准备

金鱼、蜗牛、蚕等人工饲养的动物图片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几种常见的人类饲养的动物,了解人工饲养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分析问题,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大胆发言自己的意见。

3、会人工饲养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五、教学难点

会人工饲养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为了生活的需要,将野生的动物进行饲养,并进行改良使之成为人工饲养的动物。

2、观察图片,人们饲养了那些动物呢?

学生观察、讨论:有奶牛、警犬、鸵鸟、鸡、金鱼、蜜蜂、蚂蚁、蚕、兔、蜗牛、蝎子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新授

1、全世界人工饲养的动物最主要的有30多种,除了狗、马、牛、羊、猪、鸡、鸭外,还有鲤鱼、金鱼、蜜蜂、蚕等。在各种动物中,排名第一的是狗。距今大约2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利用狗来帮助狩猎,出现了猎犬和看家犬。后来马、牛、羊、猪等也先后成了人工饲养的动物。现在人们又饲养了许多其他动物。

2、人工饲养的动物有什么用途?

3、请一个学生扮演成一种饲养动物,说说饲养动物和人的关系。学生讨论:

肉用:牛、羊、猪、鸡; 羽毛用:鸭、鹅; 皮毛用:牛、羊; 乳用:牛;

劳役用:牛、马、驴; 实验用:犬、兔、鼠; 宠物用:猫、犬。

了解饲养的动物与人的关系。

4、调查人工饲养的动物,人们是怎样饲养它们的?

培养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

(三)总结

家中养有好处,还是没有好处? 各组讨论。各组汇报情况。

六、板书设计

7、饲养的动物

肉用:牛、羊、猪、鸡; 羽毛用:鸭、鹅; 皮毛用:牛、羊; 乳用:牛;

劳役用:牛、马、驴; 实验用:犬、兔、鼠; 宠物用:猫、犬。

课后小记:请学生扮演成一种饲养动物,说说自己和和人的关系,这一环节学生兴致高昂,满足了孩子的那种表现的欲望,教师应该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有些没能参与活动的学生还是感到失落。这应该引起注意。

8、拯救野生动物

一、教学内容:拯救野生动物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动物已经灭绝,有些动物濒临灭绝。

2、初步具有调查、分析问题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初步具有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救助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仪器、材料

1、教师准备

(1)VCD或图片:①各种野生动物。②恐龙。③濒临灭绝的动物。④保护野生动物。

2、学生准备

野生动物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重点

1、知道有些动物已经灭绝,有些动物濒临灭绝。

2、初步具有调查、分析问题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初步具有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救助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救助动物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认识自然界的野生动物。学生讨论。

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新授

1、现在,有些动物正面临灭绝呢。你知道有哪些动物正面临灭绝吗? 学生讨论。

2、为什么有的动物越来越少,濒临灭绝呢?(1)自身数量少。(2)繁殖困难。(3)不适应环境变化。(4)人类大量捕杀。学生讨论。

了解现在野生动物灭绝的原因。

3、怎样保护野生动物呢?(1)建立自然保护区。(2)不捉、不杀野生动物。(3)不买、不养野生动物。(4)不卖、不吃野生动物。(5)积极救助野生动物。学生讨论。

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

(三)总结

请几个同学共同出一期小报,全班搞一次小报的展示活动。

六、板书设计

8、拯救野生动物

1自身数量少。2繁殖困难。

3不适应环境变化。4人类大量捕杀。

1建立自然保护区。2不捉、不杀野生动物。3不买、不养野生动物。4不卖、不吃野生动物。5积极救助野生动物。

课后小记:学生从断片资料中,但更多的是电视和其他媒体中,了解了许多动物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的现状,很难过的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他们会为保护环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下载《人与植物》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与植物》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物与植物生理 教案范文合集

    绪论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有何区别 2、 了解植物在社会中的作用 3、 了解植物学与农业科学的发展关系 4、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教学重点 1、 明确植物的......

    土壤与植物教案大全

    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

    《太阳与植物》教案(定稿)

    《太阳与植物》教案 一、 导课: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我在大地睁开睡眼的时候,第一个露出了笑脸;我用浑身的热情燃烧着希望;我养育着大地万物,默默无闻,我是谁?(太阳) 2、师:老......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教案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

    我与植物交朋友教案

    我和动物植物交朋友品德教案 作者:谢晓颖 教育教学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1 更新时间:2009-7-2 我和动物、植物交朋友雅戈尔小学 谢晓颖 活动目标:情感目标:对破损植物、残杀动......

    植物妈妈 教案与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为”的不同读音,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植物写生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植物写生教案 题 1、植物写生 授时间 四(1)221、四(4)221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观察与写生的关系。 应会: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植物写生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植物写生教案 题1、植物写生学情分析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通过对植物的学生,应道学生学习精细地观察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