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高危孕产妇88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4例。常规护理组实行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效果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危孕产妇护理中实行优质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高危孕产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0-0148-02
在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高危孕产妇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若缺乏有效的护理就会对产妇的正常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1]。所以,给予高危孕产妇护理干预是极为重要的。为进一步证明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高危孕产妇88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高危孕产妇88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4例。优质护理组中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1.5±10.5)岁;孕周28~42 w,平均孕周(34.5±7.5)w;产妇类型:30例初产妇,14例经产妇。常规护理组中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5±10.5)岁;孕周29~43 w,平均孕周(35.5±7.5)w;产妇类型:33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范围、产妇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实验在所有患者以及监护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实行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常规护理 首先成立护理小组,并选择护理资质较深以及工作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组长,并对以下的护理人员以及辅助护理者进行责任分配,护理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以及分配职责,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以及指导[2]。
1.2.2心理护理 部分高危孕妇由于年龄较大,可能会伴随其他疾病的发生,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健康,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与其进行沟通,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建立治疗的信心[3]。
1.2.3饮食护理 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规划,纠正其不良的饮食习惯,以此来控制高危孕妇孕期状态的稳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应该根据孕妇的体质以及其他具体的情况帮助其合理的规划饮食[4]。
1.2.4健康教育 将孕期相关的活动、保健知识、分娩准备以及分娩技巧等制定成册,放置于病房以及走廊,便于患者查阅[5]。
1.3护理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患者的满意度主要从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方面考虑。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实验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处理均使用软件SPSS17.0进行,计量资料为护理效果评分,采用t检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数据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评分
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效果评分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73%),高于常规护理组(86.36%),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
优质护理组发生1例护理差错事件,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27%(1/44),1例投诉,投诉率为2.27%(1/44);常规护理组发生4起护理差错事件,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9.09%(4/44),3例投诉,投诉率为6.82%(3/44),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高危孕产妇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同时出现较多孕期并发症的概率也在不断上升,这对孕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其生命安全,所以,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其实行优质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6-7]。优质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模式,充分的弥补了常规护理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可给予患者最完整、最全面以及最具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不断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以及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概率[8]。
本次研究中,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效果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高危孕产妇护理中实行优质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燕霞,周海侠,孙向芹,等.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135-137.[2]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66-68.[3]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4]李文莲.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57-58.[5]卢换香.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22-23.[6]崔妙玲,李敏燕,杨连招,等.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6-78.[7]樊雯萍.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大面积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4):31-32.[8]徐美娣,朱凌云,?Y燕,等.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76-77.编辑/杨倩
第二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精选)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焦虑情绪在护理后的变化情况,并对护理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把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效果观察;护理满意度
近几年来,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根据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对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现把相关工作作以下分析及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83例,女 117例,年龄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1.34±3.51)岁;病程为2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1.9±0.7)年。其中急诊儿科为68例,急诊妇科为,45例,急诊外科64例,急诊内科52例,急诊五官科为71例。1.2方法
1.2.1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就诊流程不断优化
(1)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其做好各种基础护理,让患者感觉舒适。
(2)对于急诊患者,先诊疗再挂号,先及时抢救再收费,做好预约工作后再为其转科,尽可能缩短患者的就诊、挂号、住院及手术所用的世界。护理人员应应帮助患者取药,对于输液患者应给其适当帮助,及时协助病重患者联系医生进行诊治[1]。(3)使绿色通道全程亮灯。护理人员应把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情的具体情况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使各部门能够更高效地为急诊患者提供“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手术”服务。
(4)严格要求各门、急诊的的注射、输液操作及流程,使其更加有效规范,对各门、急诊的处方及病历进行严格核查,当发现对处方及病历有疑问时,及时向相关医师核查[2]。
1.2.2改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
(1)根据本科室及患者病情特点,定期在科室内部开展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及主要医护人员每天到留观室、抢救室及输液室检查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执行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护理。定期对护理人员对各类疾病及患者的相关知识与护理方法进行考核,以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2)根据各科室、门诊及医院的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分为每日考核、月度考核及考核,并由护士长协助各科主要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3]。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对于表现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以使其认识对自身价值,并全体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及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
(3)对各科室的优质护理内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公示,在各科室设立意见箱,并根据各科室特点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或以海报形式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
(4)根据医院规模及就诊情况在院内定点设置数量急诊流动治疗车,并在车上常备过敏性休克抢救盒、消毒剂等医疗用品,这样既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又能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有效减轻。1.2.3加强专业知识及业务培训,转变服务观念
制定120、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通过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对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使其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 程度提高,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1.2.4优化排班方式,明确岗位职责
以APN为准则,根据经验、工作能力让护理人员以意愿方式搭配排班,对值班方式进行不断优化,使各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有更充分的认识,把单线值班改为双线或三线值班方式,由专人负责对门诊进行夜间巡视,以减轻值班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这样也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4]。1.3统计学分析
使用卡方软件 V1.61对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紧张焦虑情绪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P<0.05为差异,表现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2.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为:正常0例,轻度72例,中度167例,重度61例,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64例(21.33%),总有效率为17.1%,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0例,满意127例,一般满意80例,不满意93例,满意度为42.33%;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为:正常86例,轻度174例,中度34例,重度6例,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258例(86%),总有效率为88.2%,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94例,满意156例,一般满意27例,不满意23例,满意度为83.33%;由此可知,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3.讨论
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服务观念及目标,对患者的急诊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可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5]。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可有效激发起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使其工作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此外,良好的就诊环境及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与护理,能使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本研究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后,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实施优质护理前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鲍向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2):102-105.[2]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20-123.[3]张同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3):101-103.[4]刘智文,黄泽云.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5):102-105.[5]申红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120-124.
第三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以及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2-0171-02
一直以来,手术室护理都是广大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其护理要求相对其他科室而言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往往就容易诱发护理差错,最终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严重时往往还会出现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1-2]。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全部为手术患者,同时排除了不愿意接受此次研究的患者。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8.9±6.2)岁,其中外伤性伤口手术的患者有38例,包皮手术患者32例,体表肿块患者有21例,其他手术类型患者有9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9.5±7.5)岁,其中外伤性伤口手术的患者有37例,包皮手术患者31例,体表肿块患者有22例,其他手术类型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首先在手术之前应该遵医嘱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用药,或实施药物注射;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医生指示,传递有关的手术工具,手术结束之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的改变,同时做好常规护理,定时的对病房的环境实施清洁与打扫,控制好手术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
1.2.2观察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优质护理模式。首先,手术之前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在手术开始之前要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问题、知识。同时提醒患者手术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患者讲解同类型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其次,手术实施时,护理工作者应该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体位,同时主动为医生传递手术器械以及擦拭汗液,对患者的身体症状进行严格观察,这样是为了保证患者在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之后,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另外,手术结束之后应该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同时预防并发症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计划,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能够充分摄入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物质;有计划性的指导患者翻身,必要时给予患者按摩,要时刻保证床单被褥的干燥与清洁,最大限度的防治其出现并发症。优质护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先进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过程中结合不同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质护理和常规临床护理有很大的区别,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需要考虑,对患者实施有目的性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SAS评分实施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越高,同时SAS评分低,则指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护理满意方面分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68例,?M意31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达到了99.0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3例,满意21例,不满意26例,总满意率仅仅为74.00%。在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仅仅为(31.06±5.32)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达到了(61.05±7.51)分。在焦虑状况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指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护理理论知识、临床护理经验以及临床护理技巧,能够保障临床治疗效果[4]。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加强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多项科学护理服务措施,其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护士及患者认同[5]。随着现代医疗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渴望得到优质的临床治疗、护理、饮食指导以及保健服务等,传统的护理措施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优质护理服务应运而生,在现代临床护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7]。
本次研究观察组通过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以及SAS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2]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4(12):57-60.[3]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等.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74-176.[4]黄景香,许秀芳,郭丽敏,等.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6):517-519.[5]黄祝疆,曾静,贾杰,等.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宫腔镜检查术患者主观感受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5):2563-2565.[6]胡雪慧,张美霞,闫沛,等.全国介入手术室建设及护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72-74.[7]施瑛,汪丽君,陈伟萍,等.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对手术室三维质量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5,24(3):228-230.编辑/雷华
第四篇: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健康宣传、术前准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记录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状况,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整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4±4.1)分,干预后(30.2±3.8)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2±3.8)分,干预后(34.8±2.4)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与整体护理满意度,且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焦虑评分
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手术室护理,其对满足患者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的主要内容是护理人员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因而缺乏整体护理的理念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1]。本文将我院收治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实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均为择期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2岁,平均(41.4±6.2)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1岁,平均(40.7±5.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健康宣传、术前准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体为:①术前访视:为患者介绍手术环境与麻醉方面的知识了,消除器对麻醉的恐惧心理。将手术室湿度、温度调节到适宜状态,术前通过安慰消除患者不安情绪。做好心电监护工作,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状况[2];②术中护理:认真、严格执行手术操作流程,保持手术室安静,做好各种引流管理;③术后随访:手术后1 d开展随访,询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安慰患者存在的不安心理,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④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安全管理进行加强: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定与手术部位标识,严格执行交接、输血、手术室等等流程的制度,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⑤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识,同时开展相关护理培训[3]。护理人员应从温柔、耐心、礼貌、细心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与提高。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记录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状况,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整体满意度,级别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4±4.1)分,干预后(30.2±3.8)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2±3.8)分,干预后(34.8±2.4)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配合手术36例,基本配合3例,勉强配合1例,满意38例,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主动配合手术28例,基本配合9例,勉强配合3例,满意31例,满意度为77.5%,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要求护理人员依据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实施护理内容,这不但能够提升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护理能力,还可以提高医疗护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患者术前恐惧与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缓解与消除,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配合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4]。
本次研究中,观察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恐惧、焦虑情绪的缓解起到良好作用;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美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围手术期医院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及人性化,最终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需求[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心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及满意度,而且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21:66-68.[2]高珊.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2,34:7574-7575.[3]李艳芳.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5:254.[4]宁彦芳.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950-3951.[5]葛华.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02:24-26.编辑/张燕
第五篇: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沈寿琴
(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如皋226500)
【摘要】目的报道神经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后取得的成效。方法根据卫生部<< 2 0 1 0年“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方>>[1],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多的情况,从2010年4月神经内科作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先行试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的转变,护理人员的管理(包括护士长合理调整排班模式,知识讲座、每月护理查房、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护理质量分析讨论、学习上级医院先进经验等方式提高了神经内科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包括入院护理、知识宣教、有效沟通、落实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出院护理)等一系列措施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并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当日及出院后调查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出院电话随访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康复护理指导率、住院患者满意度、出院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均逐渐提高,无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护理业务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个人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应用 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领着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客观上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根据卫生部<<2 0 1 0年“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方案>>[1],从2010年4月神经内科作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先行试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院领导、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并在心血管内科、普外科、妇产科等其他几个科室中陆续开展。现将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的转变
统一神经内科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思想认识,积极转变传统护士“重专业、重治疗、重技术、轻基础、轻服务”的思想观念。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遵照《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的要求,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自觉接受新观念,倡导人性化服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并在病区公示,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及时主动服务于患者。
2.护理人员的管理
2.1护士长合理调整排班模式,实行责任制护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由一名护士负责到底,责任护士固定,服务时间固定,责任护士做到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8小时以外也由相对固定的护士负责。做到人人管病人,每人视能力大小管理轻重、数量不等的病人。
2.2通过科室每日晨会提问、每周知识讲座、每月护理查房、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以及不定期的随机抽查与考试等方法与途径,提高了神经内科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2.3学习上级医院先进经验。为了解、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参加各种专科知识交流会,并将学习到的先进经验融入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工作中去。另外,神经内科也每年安排护士去上级医院学习进修。.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
3.1入院护理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准备好床单元,护送病人到床边,妥善安置病人,通知医生接待病人。责任护士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发放护理服务手册以及医院有关管理规定等等,并通知工人送开水到床边。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心理状况、自理能力,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孤独感。
3.2知识宣教
为患者提供神经内科疾病相关的知识讲解、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各项检查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方法等方面的全面具体的健康教育等等。病区健康教育宣传栏内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科室动态、神经内科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等等,每月更换健康教育内容。
3.3有效沟通
护患沟通既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门艺术。护士主动服务,衣着整齐、语言文明、服务规范,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遇问有人答,遇事有人管,以优质的服务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简化护理文书,结合实际,采用表格式护理记录,运用护士站前移,责任护士下病房,把时间还给病人,走在患者需要之前,走在呼叫铃声响之前,切实为病人服务。
3.4落实基础护理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多,基础护理工作非常繁重。每天晨晚间护理,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加强巡视,协助病人翻身,有压疮警报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护士每天精心地为患者剪指甲、剃胡须、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根据病人病情为病人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等,这些也许连家属都没想到或不愿做的事情时,让患者心里会感到护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3.5安全管理
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使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病房地面采用防滑地板,加强安全知识宣教,为入院病人发放、讲解安全告知书,加强巡视,为患者拉上床栏,悬挂各种警示标识(如防坠床、防压疮、防跌倒、防烫伤、防管道脱落等),使病人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
3.6出院护理
患者出院,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整理好出院带药,指导按时用药,向其讲解服药方法、时间、剂量、并告知服药中的注意事项等等。指导合理饮食,说明出院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需复查患者复查的时间和方式,保证疾病得到有效诊断及治疗。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护送患者至电梯口,做好出院登记,同时记录患者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出院以后电话随访指导,必要时家庭访视。
4.结果
神经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和谐,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当日以及出院后调查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出院电话回访率达100%,健康教育覆盖率由95% 上升至100%,康复护理指导率合格率由90.2% 上升至95.4%、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4.8% 上升至99.2%、出院患者满意度由93.4% 上升至99.6%,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1.7% 上升至97%,无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5.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安全意识,提升了护理业务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人生价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骄不躁,继续发挥我们的优势,争取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 0 1 0年“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