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1月至6月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2010年1月~6月公路工程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实现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汕昆高速公路总监办组织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求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汕昆高速公路T12合同段作为项目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积极响应此项活动,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此项工作,现就2010年1月至6月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出台了通病治理实施方案
为使此项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项目经理部及时成立了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日常活动办公室设在工程计划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活动总体方案、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和开展,同时制定了《汕昆高速公路T12合同段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向各施工队伍、施工班组传达了活动的治理目标、治理内容,并就治理要求提出了
具体措施。
二、具体做法
(一)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施工责任。
1.经理部积极响应这次活动,成立了经理部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领导小组,保证了活动有效推进。各部门、施工班组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查找混凝土通病具体要点、项目,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检查小组,全体动员开展通病治理工作,严格“自检”的检查制度,确保不留质量隐患。检查领导小组按照活动要求细化了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把好材料设备进场、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管理、试验检测等各个重要关口。
2.项目经理部加强与监理单位、总监办的沟通和联系,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着眼点,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同时组织做好技术交底、变更等工作,及时上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二)针对工程特点,开展通病治理活动。
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前,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结合在建类似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情况发现,混凝土结构物施工中会存在如下问题:
混凝土蜂窝麻面、混凝土裂纹、外形尺寸偏差等问题存
在。
1、混凝土蜂窝、麻面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混凝土裂纹产生原因:
灌注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日照、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
3、外形尺寸偏差产生原因:
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三)、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3.1混凝土蜂窝、麻面
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3.2混凝土裂纹
预防措施: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合理设计浇筑方案,埋设冷却水管等,避免出现施工缝;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
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
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
3.3外形尺寸偏差
预防措施:采用整体模板;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臵,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四)精细化管理,力求实效。
1.选用原材料优质高效外加剂,严格控制砼配合比。汕昆高速公路属国高项目,如何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特别是预防和减少裂纹质量通病的产生,原材料、外加剂和砼配合比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工地试验室在桥梁
主体开工后,认真组织砂、碎石、水泥等货源,材料检验合格后方投入使用,杜绝了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
外加剂一直是我部关注的重点,我部用于工程的外加剂是总监办入围的厂家生产的入围产品,一定要提供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为保证质量,经理部在减水剂采购中,通过招标确定外加剂侯选单位,由外加剂侯选单位采用已确定的主要原料和各自外加剂,模拟工地上的材料状态,进行混凝土配合比初步设计与试验,确定满足试验大纲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最后本合同段工地试验室和中心试验室对各外加剂侯选供货单位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复验,从复验合格的配合比中选择性能最优,混凝土单方成本较低的配合比和相应的外加剂。此项举措不但保证了混凝土性能的稳定性,有效的防止了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而且降低了单方混凝土成本,杜绝了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的控制了混凝土强度离散性。
采取严格的混凝土配合比报批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和。加强混凝土拌和楼的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雨天施工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
2.全面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
对项目重点分项工程全面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通过首件,认真对施工组织、施工方案、工艺要点、材料控制、实体与外观质量进行总结与完善,让首件起到典型示范、总结提高的作用。针对本合同段工程实际情况,我部涵洞进行了首件认可,并召开首件总结会议,总结检查首件质量,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后续混凝土外观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以上取得的成绩无疑得益于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的开展,我部将继续按照交通运输部及总监办相关文件要求,深化综合治理,找出自身不足,着力打造出代表汕昆高速公路建设水平的优质精品工程。
汕昆高速公路T1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篇: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定稿]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在思想上要重视混凝土质量问题,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颁布的各种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宗旨是优质、优产、质量至上。
二、施工单位必须有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测和核验记录,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签证记录,整理完善各项技术资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施工单位应狠抓混凝土施工的每个环节,从材料进场、配合比、搅拌、运输、振捣、养护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形成质量控制记录。配备取样送检人员,承担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坍落度等试件的见证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工作,现场混凝土试件应该在施工作业面处取样、成型,试件成型后用钉子等锐器在试件表面刻写出强度等级、日期等相关信息。同条件试件和拆模试件应采取一定保护措施放置在相应施工作业面并做好明显标志,防止丢失,同时做好同条件试件的温度记录。试件送检前应按规定养护处置,标养试件应在3天内送入标养室养护,现场混凝土的交付、检测、成型、标识以及成型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等信息,必须在施工日记中有详细的记录。
四、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规定对混凝土生产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应重点检查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计量及出厂检验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应参与拌楼生产开盘旁站鉴定,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重点检查混凝土取样浇筑养护等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落实情况,并应配备见证人员,对结构混凝土试件的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实施旁站见证,应在监理日记中记录现场混凝土的交付、检测、成型、标识以及成型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等信息,切实履行监理责任。
五、检测机构应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等试件及结构实体检验的见证委托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接受委托,并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六、重点工程或首件工程施工前,必须提前预做实验构件,待混凝土质量达标后方可进行施工。
七、进行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在施工到关键性的部位时,必须在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指导。
八、建立建全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每个工地有专人负责整理工程技术资料,认真按照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要根据工程进行的进度及时做好施工记录,自检记录验收签证记录。将自检资料和工程保证资料分类整理保管好,随时接受上级部门检查。
九、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将按不同程度给予批评处理和罚款教育,并追究其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按上级有关规定程序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理。
第三篇:2009年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2009苏州市水运工程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苏州市水运工程建设指挥部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实现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求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申张线-张家港复线船闸项目是市交通局确定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典型示范项目。作为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水运指积极响应此项活动,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此项工作,现就2009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出台了通病治理实施方案
为使此项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水运指挥部及时成立了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日常活动办公室设在工程科。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活动总体方案、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和开展,同时出台了《苏州市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 动实施方案》,向监理组、各项目部传达了活动的治理目标、治理内容,并就治理要求提出了具体措施。
二、具体做法
(一)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水运指根据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责任。
1.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积极响应这次活动,成立了项目部、监理组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领导小组,保证了活动有效推进。施工单位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查找混凝土通病具体要点、项目,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QC”小组活动,全员动员开展通病治理工作,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确保不留质量隐患。监理组按照活动要求细化了监理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理,严格把好材料设备进场、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现场管理、试验检测、工程验收等各个重要关口。
2.水运指加强与勘察设计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着眼点,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同时组织做好技术交底、变更设计等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根据《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我部对现 场试验室及第三方委托试验室的人员数量、资质、试验环境和设备满足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督促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
(二)针对水运工程特点,开展通病治理活动。1.船闸土建项目部在上闸首施工前,根据以往船闸施工经验,结合在建类似闸首结构的施工情况发现,闸首出现裂缝的位置一般位于:廊道预留宽缝的边角向廊道顶板方向、闸首阀门井的处、廊道与门库轮廓相交处。我部对这一船闸闸首混凝土质量通病很重视,组织召开了项目部、监理组及专家研讨会,对裂缝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原设计预留宽缝,断面反而成为了廊道拐弯段的薄弱环节;阀门井位置同样也由于壁厚最薄,也是结构的薄弱断面,从而成为应力释放点,导致裂缝出现;廊道与门库相交处的裂缝是由于结构断面在该处出现突变,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研讨会形成了具体裂缝防治措施,我部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了沟通,建议闸首优化宽缝预留位置。设计院通过复核,调整了闸首宽缝的预留位置。预留的原则为:让应力在设计的位置集中、完全释放,且新设置的宽缝不应成为闸首结构新的薄弱环节,从而成为新的应力释放点。从目前观测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为了提高船闸闸室墙倒角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消除气 泡,减少混凝土的砂斑砂线等外观质量问题,船闸土建项目部采用已在整体钢模外贴优质模板布得方法很好地消除了倒角砼的气泡,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3.船闸闸室墙身属于薄臂混凝土结构,高度达8.5米。为了确保闸室墙达到精品工程质量要求,市水运与项目部、监理组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引用大型龙门支架结合大型模板施工工法,同时加强了对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分层厚度、入仓高度、振捣等环节的控制。混凝土质量良好,闸室墙的线形顺直。
4.水运工程结构物长期浸润在水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影响到工程的耐久性。土建项目部主动采取了加密垫块数量,用钢管固定墙身钢筋笼骨架,避免因钢筋长细比过大导致变形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有效地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实体检测结果表明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明显提高,指挥部对底板钢筋保护层的抽检情况来看,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100%,工后委托第三方检测保护层合格率达90%以上。
5.针对跨闸大桥拱脚纵、横预应力管道和钢筋密集难以保证混凝土密实的情况,监理组、桥梁项目部积极与设计院联系,商量进行优化设计。设计院通过计算调整了部分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减少了部分钢筋。同时桥梁项目部在混凝土浇筑时,加强了混凝土浇筑分层和振捣控制,采取上述措施很好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全桥8个拱脚均做到了“内实外 美”的效果。
6.预应力是跨闸大桥主桥的“生命线”,为此我们高度重视:一方面,下发了《江苏高速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指导意见》,借鉴了高速公路的孔道压浆经验,很好的解决了预应力管道压浆不密实的质量通病;另一方面,对预应力筋张拉采用预应力和伸长值“双控”工艺,采取上述措施较好保证了全桥预应力的施工质量。
(三)精细化管理,力求实效。
1.选用原材料优质高效外加剂,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张家港复线船闸工程在闸室底板、闸首等都为大体积大方量混凝土,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特别是预防和减少裂缝质量通病的产生,原材料、外加剂和砼配合比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船闸土建项目部在船闸主体开工后,认真组织砂、碎石、水泥等货源,材料检验合格后方投入使用,杜绝了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
外加剂一直是我部关注的重点,我部要求各项目部用于工程的外加剂一定要提供产品出厂合格报告及工地现场抽样合格报告。针对我部的要求,项目部在减水剂采购中,通过招议标确定外加剂侯选单位,由外加剂侯选单位采用已确定的主要原料和各自外加剂,模拟工地上的材料状态,进行混凝土配合比初步设计与试验,确定满足试验大纲要求的混 凝土配合比,最后本项目工地试验室和公司中心试验室同步对各外加剂侯选供货单位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复验,从复验合格的配合比中选择性能最优,混凝土单方成本较低的配合比和相应的外加剂。此项举措不但保证了混凝土性能的稳定性,有效的防止了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而且降低了单方混凝土成本,杜绝了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的控制了混凝土强度离散性。
采取严格的混凝土配合比报批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和。加强混凝土拌和楼的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2.全面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
对项目重点分项工程全面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通过首件,认真对施工组织、施工方案、工艺要点、材料控制、实体与外观质量进行总结与完善,让首件起到典型示范、总结提高的作用。针对张家港复线船闸工程大体积大方量混凝土,我部对首个底板、首个闸首边墩廊道进行了首件认可,并召开首件总结会议,总结检查首件质量,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后续混凝土外观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深入开展“两创三比”活动,确保施工工艺规范,精 细化施工。
水运指挥部在学习兄弟单位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实际,推行精细化管理办法,在工程实施中要求施工单位细分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实施精细计划、精细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科学管理模式。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监理组都自觉从严要求,自加压力,混凝土外观质量、精细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高,真正使对混凝土的精细化要求变成了自己的追求。
以上取得的成绩无疑得益于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的开展,我部将继续按照交通运输厅苏交质[2009]28号文件《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深化综合治理,找出自身不足,着力打造出1~2个代表江苏水运建设水平的优质精品工程。
二〇一〇年一月三十日
第四篇: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裂缝、分析、防治 1.1砼实体裂缝
原因:
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
2、砼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
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
4、过早拆除及承受外部荷载;
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扰度、沉降不均匀;
6、温度变化以及砼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砼裂缝;
7、配筋不合理;
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浇带留置不合理。
防治措施:
1、尽量减小砼坍落度,在最后一次抹光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
2、浇筑前应检查保护层垫块位置和厚度,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
3、砼浇筑后至终凝至少收光三次,最后一次需控制在初凝后终凝前;
4、根据同养试块的抗压强度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加荷时间;
5、浇筑砼前检查排架各节点锚固是否到位,地基和排架垫木是否硬实;
6、确保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小于25℃,温度梯度每米小于15℃;
7、合理配置钢筋,特别是墙板水平筋和柱、梁交接处加强筋的配置;
8、合理留置后浇带。1.2砼凝结时间异常
原因:
1、外加剂计量不准确(过量);
2、FA等掺合料是否掺错;
3、现场人为随意添加外加剂;
4、外加剂本身缓凝成分超量。
防治措施:
1、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验,出现异常立即整改;
2、查看库存原材料;
3、现场添加外加剂必须由技术人员旁站指导监督;
4、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比。
1.3现场砼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原因:
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
2、取样不规范;
3、制作不规范;
4、冬季砼强度增长缓慢,且未按要求送检;
5、冬季砼受到早期冻害,影响砼强度增长;
6、现场随意加水。
防治措施:
1、严格按JGJ55-2011设计配合比;
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
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规范制作;
4、加强工地砼养试块的管理,记录温度,按规范要求养护及送检;
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必须添加防冻剂,并做好保温措施;
6、禁止现场加水。1.4砼坍落度损失较大
原因:
1、外加剂保塑性能差;
2、现场浇筑缓慢,砼在现场等待时间过长;
3、配合比设计不当;
4、现场施工人员较少,工地停电,胀模等。
防治措施:
1、根据季节变化要求厂商合理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
2、调整配合比,根据运距控制出厂砼坍落度,合理掺用外加剂;
4、施工方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浇筑砼人数。
1.5砼蜂窝、麻面、孔洞
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砼浇筑前未用水湿润;
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
3、砼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
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砼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
2、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
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
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1.6露筋
原因:
1、砼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及厚度不够;
2、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石子级配不好;
3、砼坍落度较小,振捣不密实;
4、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发生位移,造成露筋。防治措施:
1、砼浇筑前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到位;
2、控制石子粒径在5-25mm之间,浇筑柱时接口处需用砂浆做引浆;
3、适当放大坍落度,便于振捣;
4、振捣棒尽量避开钢筋,无法避免处振捣后应使用钢筋复位。1.7浇筑桩施工堵管或断桩
原因:
1、砼坍落度过小;
2、砼供应不及时造成断裂时间过程;
3、现场路况差陷车造成砼无法连续浇筑;
4、清孔没有彻底造成某部位塌孔。
防治措施:
1、砼坍落度要符合施工要求;
2、准备充足的车辆,并制定应急措施,保证连续供应;
3、砼浇筑前保证现场路况良好,防治陷车;
4、砼浇筑前检查清孔是否彻底。1.8现场堵泵堵管
原因:
1、骨料级配不连续;
2、坍落度过小或过大离析,或现场随意加水;
3、管道布置不合理,弯头太多,或是在软管前接太多硬管;
4、管道在上次浇筑完毕后未及时清理干净积料。
防治措施:
1、控制好泵送砼粗骨料的粒径、针片状含量和细骨料的细度模数;
2、控制好砼到现场的坍落度,禁止随意加水;
3、布管道时要遵循宁直勿弯的原则,软管前面禁止接硬管;
4、泵送完毕后,要将泵送管道内清洗干净,不得留有残余砼料。
第五篇: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治理范围
2011至2012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
(二)主要内容
1、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臵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臵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方法(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奖惩制度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公路局大中修建设办成立了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路网在建工程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职责,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定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功法,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与设计、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各单位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水平,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质量责任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质量通病行之有效的个人及队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个人或队伍要予以处罚。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质检部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
3、施工管理要精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对盖梁及所有上部构造必须采用自己的拌合站集中拌合,梁板全部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商品混凝土只允许用于部分桩柱下部工程,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总监办批准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生产混凝土,生产时驻地监理处和项目经理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底,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确保现场试验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和设备满足要求。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及时有效地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价,指导下一阶段的施工。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各在建桥梁结构物工程切实加强了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还委托省内外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验,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碎石集料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采用水洗料,材料进场前由建设办、总监办、驻地监理处和项目部联合到料场进行考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试验室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并且严格、准确地控制掺加剂量。
3、严格控制配合比。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要求提高保证率系数,桩柱采用商品混凝土的,一律提高一个标号(5MPa)设计和施工控制。灌注桩混凝土添加I级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易性和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1)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2)钢筋加工与安装要求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臵和保护层厚度;加强过程检查控制,结构成型后采用钢筋保护层仪加大检测频率进行验证。
(3)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
(4)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全部要求绑扎土工织物类喷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5)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臵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臵部位应适当加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6)加强对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检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填写施工记录。
(7)梁板侧面和顶面凿毛,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并单独验收计量,以此制约施工单位达到彻底凿毛的要求。对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要到位,松散混凝土和旧混凝土面必须全部凿除。
(8)模板制作要精细,接缝处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不漏浆;底模铺设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光洁度,保证不会在浇注和振捣过程中打折变形。预应力混凝土芯模进行加固,一是加密固定钢筋,二是在芯模顶设立张拉的钢丝绳,确保芯模不上浮,保证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的厚度。
(9)板底沟缝在招标专用本中也明确要求,单独验收计量,控制沟缝饱满、密实、牢固。孔道压浆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排气孔并及时凿通,达到饱满、密实。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质量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重加强对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三、治理结果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市大中修改建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有效控制施工配合比保持与设计配合比的一致性,混凝土强度全部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如危桥改造中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强度25MPa,提高标号到3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38~40 MPa;预应力板混凝土设计强度5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58~60 MPa。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建成内在质量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