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体育课程标准的比较
中、美体育课程标准之比较
——关于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的比较
一、前言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各国都在致力于培养新世纪的新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的儿童需要知道什么?是否已做好了准备?他们又该如何准备?为此,许多国家从20世纪末就掀起了一场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本文力图通过中美两国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方面的初步比较,管窥其异同,以促进两国之间在该领域的交流与了解。
二、比较对象
本文比较对象,一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年实验稿,以下简称为“中国体育教育标准”);一是美国《迈向未来的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和评价之指导》(Moving Into the Future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s:A Guide to Content and Assessment,1995年,以下简称为“美国身体教育标准”)。由于中国体育课程近期改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7~12年级),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并且在具体的课程标准中列举了部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本文还辅以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普及健康知识(一项对未来的投资)》(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Achieving Health Literacy-An Investment In the Future,1995年,以下简称为“美国健康教育标准”)作为参照对象。
2001年7月7日颁布的“中国体育教育标准”,由中国“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题组”专家学者编写。1995年出版的“美国身体教育标准”,由美国国家运动和身体教育协会标准和评价任务组历时3年编写完成。同年颁布的“美国健康教育标准”,是受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资助、由美国健康教育标准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ttee on 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的14位健康教育学者和专家历时3年编写完成的。
三、关于课程性质的比较
“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在诠释其课程性质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教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其课程目标是:“(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美国身体教育标准”中没有对其课程性质作具体而明确的定义,而是描述了体育教育的结果、目标。即“一个受过体育教育的人,(1)能够示范多种运动方式并精通几项运动;(2)在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发展中,能够应用运动概念和原理;(3)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4)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质;(5)在身体活动环境中,能够表现出负责的个人和社会行为;(6)能够理解和尊重人们在身体活动环境中的不同之处;(7)懂得身体活动能够提供快乐、挑战、自我展现和社交的机会。”
通过对上述两国目标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具有以下相同之处。
其一,两国目标的内容都包括了身体运动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和运动的生活方式。其二,都强调体育教育对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作用的重要价值。
显而易见,两国体育课程目标的表述也存在一定差异。
美国的七条目标都非常明确而具体地围绕身体活动来阐释,它描述了受过体育教育的个体,在身体运动知识,运动能力和生活方式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平;并指出了个体在社会性的身体教育活动中应具有的行为和认识水平。与此有别,中国课程目标的表述则比较泛化,甚至有把体育课程性质泛化和作用夸大之嫌,例如目标三的表述:“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如将这一目标列为其他课程的目标,或许同样可以成立。实际上,这条目标应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而非某一课程的具体目标。
制定目标是为了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定向、测量和评价。美国的七条目标主要包括知识、行为、运动能力、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这些目标相对客观和具体,易测量和评价。“中国体育教育标准”的五项目标中有三项是关于“心理品质”“精神”“责任感”和“生活态度”方面的内容。这无疑是对体育课程功能的拓展。但是,如何对这些目标内容进行客观、可行的测量和评价,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这毕竟需要对数以千万计的学生进行具体测量和客观的评价。
如果仅仅对中、美两国课程目标进行比较,则难以看出其课程性质的差异,两者都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内容和目标上十分相近。从此意义上讲,两者应是同类课程。但是,如果对两国的具体标准内容进行比较时,却可能会误认为两者是不同类型的课程。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由目前中国体育课程的内容+部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构成。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是由于两者对其课程性质的定位有别所致。
进一步对“中国体育教育标准”的“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具体内容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四者进行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四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和逻辑性的缺失。例如,“课程标准解读”在诠释其课程性质时特别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不等于体育+健康教育。”“决不能错误地”将其“理解成是‘体育’和‘健康教育’两门课的合并„„新课程没有、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原‘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去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改革原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的的一门课程。”然而,在其五条课程标准中则有三条明确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诸如“健康知识”“良好的心理品质”“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对应的是,其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标中则有:“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这三类目标的具体内容中,都包含了某些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在其课程内容标准中,更是明确地罗列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在内容标准3.3.3(“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内容标准3.3.5(“了解性传播疾病等有关知识”)、内容标准3.4.3(“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内容标准3.4.4(“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由此可见,“课程标准解读”对其课程性质的解释与课程标准具体目标内容之间似有不协调之处。
“中国体育教育标准”本身也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标准解读”中也明确指出:“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其“学习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的改变方面。”其“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体育学习的效果是通过学生自身身体和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而其知识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教育等,“也主要是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这是体育课程的最大特征。”
从上述解释可知,该课程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身体练习”,并且“主要是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但问题是如何通过“身体练习”并“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并达成”诸如内容目标3.3.3、目标3.3.5、目标3.4.3、目标3.4.4、目标3.3.3等健康教育的目标。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资助的一项盖路普(1993年)进行的有关调查研究表明:“(1)与学校其他课程相比较,近十分之九的学生认为健康教育的信息和技能同样或更重要;(2)82%青少年的父母认为,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同样重要或更重要;(3)父母明确支持学校教授解决问题、决策以及其他与健康有关的技能;(4)学校管理人员认为,对青少年而言,健康教育有着与其他课程同样的重要性或更重要,应向学生教授更多的健康信息和技能。”另一由美国联邦健康和服务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资助的研究项目表明:通过每周1.8小时的健康教育教学(基于每天6小时的学校日)将会使学生在健康知识和态度方面有可以测量到的增长和改变,并伴随一些行为的变化。其他研究同样表明,健康知识的增长始于15个小时教学之后,尤其对4~7年级的学生而言。在一学年中,需要45~50小时的健康教育教学才能影响其态度和实践,而要取得健康知识学习、健康态度及其行为变化的最佳效果则需要大约60小时的教学时间。美国健康教育者目前推荐的目标是,每学年(从学前班至12年级)用50小时的课堂教学来达到最低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研究和其他同类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几大健康协会制定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该标准主要由“健康教育标准”“每一标准的解释”和“学生在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一年级期终应达到的水平”三部分组成。其健康教育的目标是:(1)学生将了解与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相关的概念;(2)学生将表现出获取有价值健康信息和增进健康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3)学生将能够表现出增进健康的行为和减少健康危险的能力;(4)学生将能够分析文化、传媒、技术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5)学生将能够表现出人际交流的技能和增进健康的能力;(6)学生将能表现出运用目标设定和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的能力;(7)学生将能表现出提倡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能力。
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
(1)社区健康;(2)消费者健康;(3)环境健康;(4)家庭生活;(5)心理健康;(6)预防伤害和安全;(7)营养;(8)个人健康;(9)疾病预防和控制;(10)特殊物品的使用和滥用。
上述介绍说明,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是两门性质截然不同的课程,它们都有其相应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及其手段,以及各自专门的教学课时比重,都应有各自受过其专业培训的师资。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帮助学生达到两类课程各自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的不同要求。
虽然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投入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添加部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能解决问题。况且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尚不具备教授有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能力。标准“导读”中明确地指出:“决不能错误地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成是“体育”和“健康教育”两门课的合并。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承担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任务,新课程没有、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原‘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去实现。”然而“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特点。
四、关于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的比较
“美国身体教育标准”论及的主要是“一个受过身体教育的人”应该并能够达到的标准。“中国体育教育标准”主要论及的是学生在其课程不同内容和不同阶段应该并能够达到的标准。该标准在阐释其课程价值时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两国在此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着眼于一个完整的“人”在受过体育教育后应该并能够达到的标准;后者的出发点则是强调未来的“劳动者”在其课程的不同学习领域应该并能够达到的标准。
“美国身体教育标准”针对学前班至高中12个年级中各年级学生编写。“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将1~12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按照不同的学习领域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并在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中设立了水平六,以作为10~12年级学生学习的发展性目标。同时,其他各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的水平目标作为其发展性学习目标。根据有关“中国体育课程标准”及其“导读”的有关解释,这种水平划分及其相应的目标设置,主要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程度”;同时也是考虑到中国各地区间学校条件、体育基础的差异性和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而各学段发展水平目标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充分满足体育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更好地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益的原则”。
上述差异的出现与中美两国在人类“动作发展”(motor development)领域的研究有较大的差距不无关系。在美国,对该领域的研究是体育学科研究中长期受到关注的重要领域,并且是所有正规体育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及其教学已有六、七十年之久。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则非常欠缺,至今尚未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中开设“动作发展”这类课程。中国在其课程标准设计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对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不无关系。如在“中国体育教育标准”的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中,其“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的水平目标一(“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只是罗列了一些简单的运动动作,并将其作为其他五个运动技能水平的基础,根本没有提及十二个人类基本运动动作技能。
“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在处理如何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时,其根据主要有二。
其一是“根据可操作性和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一根据主要是“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以便使学习目标更加具体而具有可观察性,把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隐性学习目标变为显性目标,“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以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其二是“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对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该标准重视“一标多本”的原则,即各地甚至一切具备资格的人士,都可按照“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经适当程序获批准后组织编写出版教材,以便编写出更能适合不同地区需求的、学术观点多样化的、风格更丰富多彩的教材,促进其课程建设的发展。其次,该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了特别灵活的处理,不再规定具体的教学,只是规定学习内容选取的原则和范围,而且这个范围还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具体学习内容的确定,则由各地、各校根据“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以及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从而给各地学校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第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逐步减少运动项目学习的原则(前已说明)。
仔细分析“中国体育教育标准”在处理“收紧”与“放开”、“统一”和“分化”的关系时,在设计思路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把握有时欠妥。比较明显的例证之一是其课程重要载体的运动技能部分的标准的设计。由于“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极其具体地规定了学生在每一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水平的具体目标(年级课程教学内容),也就使得“对课程实行分组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期望难以具体兑现实施。如在“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中的水平3要求“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初步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水平4要求“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能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这实质上仍然规定和要求全国各地方学校必须继续以现在的几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等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难以真正体现“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这也就实质上没有能够实现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的初衷,虽然中国的学者和教育部为此做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
五、结语
“美国身体教育标准”和“中国体育教育标准”都是建立在两国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成果基础之上的,并对其当前的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权威性导向作用。所不同的是,美国课程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收紧”和“统一”;而中国课程标准化的目的则有“放开”和“分化”之意。基于对彼此历史发展以及发展现状的深刻理解,通过对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体育教育的比较,对于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之路,对如何“放开”和“分化”,如何把握“放开”和“分化”的节奏和尺度,将有极大的益处。
第二篇:体育课程标准(20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第一部分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各方面的说明及目标如下。
(一)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运动参与的目标: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二)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本方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的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方面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水平四(7~9年级)
一、运动参与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自觉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等。
【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价。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学习目标: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如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意义,对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等。【评价要点】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并相互评价课内和课外锻炼时的表现。
二、运动技能 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学习目标1:简要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现象与问题。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简要分析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与问题。如简要分析奥运会、兴奋剂、球场暴力等事件与问题。【评价要点】对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与问题的认识。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关于举办奥运会意义的小文章。学习目标2: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基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基本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评价要点】对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测定心率,并说出心率与运动强度和密度的关系。
(2)基本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如根据体育学习或锻炼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设置个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评价要点】发现和解决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能力。【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找出自制的锻炼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修改。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学习目标: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远、跳高、投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以及速度、远度或高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掌握跳远的助跑、起跳等技术的程度。(2)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毽球、珍珠球和三门球等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评价要点】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战术的熟练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运球、传球、投篮技术的运用情况,以及对传切配合等战术的熟练程度。
(3)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体操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器械体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园集体舞等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与组合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身体姿态、节奏感、协调性、柔韧性、力量和表现力。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健美操、以单腿摆越成骑撑和后摆转体90°下为主的单杠组合动作、以分腿骑坐和支撑后摆挺身下为主的双杠组合动作等的质量。(4)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游泳或冰雪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如在基本掌握并运用蛙泳或滑冰、滑雪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其他泳姿或有一定难度的滑冰、滑雪技术等。
【评价要点】对于所学不同泳姿或有一定难度的滑冰、滑雪技术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所学自由泳或者滑冰技术动作的质量。
(5)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武术类运动项目的1~2组技术动作组合。如基本掌握并运用9~10个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武术套路的连贯性、力量及其运用能力。【评价方法举例】由教师或者体育骨干作为进攻方,观察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防身术的情况。
(6)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其他较复杂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竹竿舞、花样跳绳、抖空竹、踢花毽等项目的基本技术。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数量及运用情况。【评价方法举例】学生相互评价运用踢花毽技术进行课外锻炼的情况。
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学习目标1:提高安全运动的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具有较强的安全运动能力。如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基本掌握溺水的应急处理方法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注意安全以及帮助他人安全运动的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互相保护或帮助他人处理运动损伤的表现。
学习目标2:将安全运动的意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安全行动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骑车以及特殊天气(如下雨、下雪、大雾等)条件下注意安全,懂得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或突发事件(如火灾等)发生时主动规避危险的知识和方法等。
【评价要点】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的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在横穿交通拥挤的街道等情况下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身体健康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营养、睡眠、吸烟、饮酒等与健康的关系。如知道膳食平衡有利于促进健康,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不良生活方式有害健康;懂得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学会拒绝吸烟、酗酒的方法;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拒绝毒品等。【评价要点】对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说明合理饮食与控制体重的关系,或说出2-3种有效拒绝吸烟、酗酒的方法。学习目标2:基本掌握卫生防病的知识和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基本掌握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如知道乙型脑炎、肺结核、肝炎的预防方法,不歧视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不滥用镇静、催眠等成瘾性药物。
【评价要点】对所学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或写出肺结核病或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学习目标3:基本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识。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遵循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规律,基本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如知道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青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了解异性交往的原则,学会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预防网络成瘾等。【评价要点】对青春期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生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学习目标:在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如在球类运动中提高灵敏性等。
【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灵敏性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篮球运球突破时的灵敏性。
(2)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速度水平。如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中提高速度水平等。
【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速度水平。
【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30秒快速跳绳或踢毽子的次数。(3)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力量水平。如在体操类运动中提高力量水平等。
【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力量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完成单杠或双杠动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力量水平。
(4)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心肺耐力。如在田径类运动中提高心肺耐力等。
【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心肺耐力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测试学生800米(女)、1000米(男)跑的成绩。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目标: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并果断作出决策。如在篮球比赛中,根据场上的形势变化果断作出决策行为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果断作出决策行为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果断决策的事例。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习目标: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分析体育学习和锻炼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并保持稳定和积极的情绪。如正确认识挫折的原因,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评价要点】应对挫折或失败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分析自己在乒乓球比赛失利时的情绪变化和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学习目标:树立集体荣誉感。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如在比赛中为了集体的最终胜利,愿意为同伴创造更好的进攻时机等。
【评价要点】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谈谈个人目标服从集体目标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比赛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如表现出公平、诚实、友爱、礼貌、尊重等行为。
【评价要点】平时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的道德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体育活动和比赛中发生的较典型的违反道德行为,并相互评价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表现。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在实施本标准的过程中,各地、各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分别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参见附录1)。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等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问题,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
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在体现学习目标多元特征的同时,还应注意有所侧重。
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教师应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目标是由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教师应根据本标准的总要求制订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为了更好地表示目标的层次性,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意义的行为动词。
3.目标难度适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愿望,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
(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
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认真分析教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加强学生健康维护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基础、身体特征、体能发展敏感期和心理发展特点等,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场地与设施条件、季节、气候和安全等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
5.重视健康教育。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
(三)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
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选择与合理运用。1.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2.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
3.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参见附录2中的案例
1、案例
2、案例3)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经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4.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
5.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评价建议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标准倡导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
(一)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
本标准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在确定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3.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
1.体能。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
2.知识与技能。主要根据本标准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评价指标,评价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等。
3.态度与参与。主要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以及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4.情意与合作。主要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感表现、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合作行为等进行评价。
各地、各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自行确定各水平学生不同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的权重分配。
(三)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本标准强调各校根据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学习评价既要注意评价的科学、公正、准确,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又要注意评价的简便、实用和可操作性,制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通过学习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体能、知识与技能指标应主要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如等级制评价、分数评价等),对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指标应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如评语式评价等)。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评语式评价;对水平二和水平三的学生可以采用评语和等级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水平四的学生以等级制评价为主,结合评语式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参见附录3中的案例1)。在对学生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教师应综合学生在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以及期末测试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给出综合成绩,写出评语(参见附录3中的案例2),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最后,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进行班级汇总(参见附录3中的案例3),上交给学校教务处。
3.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本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建议教师将每学期结束时的测试结果、学生在该学期体育与健康学习各方面的进步幅度(即进步成绩=期末成绩-期初成绩),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记录结合起来,对相应的评价指标(如体能、知识与技能指标等)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四)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既要采用教师评价,也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努力发挥其他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有关人员的评价作用。
1.教师评价。教师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起主要作用。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须尽力做到全面和准确。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以表扬和激励为主,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具体反馈以及改进与提高的建议。
2.学生评价。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评价的方式有自评、互评和小组内评价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提高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3.其他人员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需要得到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和鼓励。建议让班主任乃至家长等参与到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来,上述人员的评价可以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参考。
(五)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结果
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判断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分析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体育与健康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增强自尊与自信,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中考”等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以免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三、教材编写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分为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和挂图、卡片、图片、音像资料等。教材具有帮助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帮助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等重要作用。本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水平一至水平四均要编写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参考书;水平一至水平三不编写教科书,水平四可编写1册教科书。根据本标准对健康教育教学的要求,相应健康教育的内容可编写在教师教学参考书或教科书(水平四)中。
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性
教科书编写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科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科学性
教科书编写要以体育与健康的科学原理为基础,符合学生认知与运动能力发展的特点,遵循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和具有逻辑性。教科书中的观点、引文、文字表述和数据等要正确无误,插图要清晰、准确。3.实用性
教科书编写应精选与学生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的、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强调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健康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使教科书的内容与实践课教学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4.可读性
教科书编写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内容新颖有趣、图文并茂,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和学习,使教科书成为学生理解体育文化、健康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师益友。5.发展性
教科书编写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注意选取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长远影响的内容,引导学生建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6.差异性
教科书编写在贯彻本标准精神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差异以及地理环境特点,体现独特的思路,形成鲜明的特色。同时,还应满足使用教科书地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需求。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形成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应当充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常、有效地实施。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班主任、活动课教师、校医、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其他课程教师、社会体育人才、社区医生和学生家长等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他们参与教学指导、教学评价、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以及督促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等。
(二)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各地、各校应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规定配齐体育设施和器材。同时,还要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其他的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
1.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场地和设施资源。学校既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的各种场地、设施等开展体育活动,如墙面、树林、食堂、较宽阔的走廊、空地等,也要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资源辅助教学。2.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可以一物多用,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小足球的球门等。3.妥善保养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要通过优化管理,加强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要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等原则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所开发与利用的内容一定要与身体练习相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则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
学校和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运动项目时,还可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对某些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与此同时,注意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等内容资源。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可以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改造场地与器材等手段,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2.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健美操、攀岩、街舞、软式排球、软式橄榄球和软式足球等新兴运动项目。在注意对新兴运动项目进行教材化改造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把追求时尚的项目转变成健康向上、参与性强、安全有益的教学内容。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
(四)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附近的地形、地貌,根据当地气候和季节特点开展教学,例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适宜的水域进行游泳,利用郊野进行远足,利用雪原进行滑雪橇、滚雪球、打雪仗,利用山林开展定向运动和登山运动,利用沙地进行沙滩排球和足球等。教师还可利用季节特点进行教学活动,例如,春季组织春游活动,夏季开展游泳活动,秋季组织登山和越野跑,冬季开展滑冰和滑雪等。
(五)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和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渠道地获取体育与健康的有关信息,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健康知识和素养,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六)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在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体育与健康课时间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不断巩固与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果。体育场地比较紧张的学校要注意合理安排体育与健康课时间,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效率。
第三篇:现代篮球运动中的体育美
现代篮球运动中的体育美
摘 要:篮球运动是一项技巧与力量、集体和个人智慧相结合,高强度激烈对抗的体育竞赛项目。它己成为影响力仅次于足球的“第二体育运动”,其原因之一在于篮球本身巨大的美学欣赏魅力。本文通过对篮球美学特征分析,以进一步提高篮球的审美和观赏魅力,促进篮球更好的方向发展。关键词:篮球运动 美学特征
前言:篮球运动作为体育的一个项目,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审美要素,可以说篮球运动本身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运用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过程,在篮球运动中充分表现出的对立统一规律,均衡发展规律等等都是对美的规律的运用[1]。篮球运动更显示出自身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极参加篮球活动和观赏篮球比赛,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
一、篮球运动中的自然美
篮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为的产品,但是篮球运动中却蕴含着无限的自然之美。篮球运动中的自然美是以人体美为基础,以人体运动的动作,运动的内在规律和人的思想构成篮球的自然美。在篮球运动中人体的协调、优美以及人体自身的匀称、力度节奏、耐力、意志品质等等无不表现了篮球运动中的自然美。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追求自身的形态以高大健壮为美,在原始社会已经有通过观赏竞技活动以愉悦身心的意识。马克思对美作了精辟的论述“人的自由创造赋予形象的美的生命,美之所以使人感到可爱在于
形象中所蕴藏的人的本质,人的最珍贵的特性,这就是人的自由创造”[2]。美是自然的,美的表现形式是自由的。篮球运动中的自然美包括体型美、姿态美。
(一)体型美
体型是人体的外形特征和体格类型。现代篮球比赛中,队员的体型都朝着身材高大、体形匀称、躯干短、四肢长,关节灵活、上肢手大臂长、下肢大腿粗小腿细、肌肉发达、剽悍健美的方向发展,既具备了大个的优势,也具备小个的灵敏;良好的柔韧性和惊人的弹跳力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体型美。
(二)姿态美
优美的形体姿态是指人们在长时间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身体姿势。由于篮球运动的各项技术都需要人体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运动中大量的移动和跳跃造就了篮球运动员们匀称、健美的形体和优雅大方的姿态,同时对发展运动员腰、腹、臀部和腿部的肌肉起到良好的作用,基本功的训练对这些肌肉部位的锻炼比较充分。因此,系统的篮球训练会产生优雅的人体姿态。
二、篮球运动的运动美
身体运动是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外在显现形式,身体运动形式通过不断地发展变化,产生了极其丰富的运动项目,显示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美学特征。运动美是身体的运动之美,是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美,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运动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存在方式,运动美构成体育美的核心[3]。在篮球运动中,运动美的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篮球运动的技术美
篮球运动的技术美是队员的运动技术水平与体态美素质美动作造型美的综合体现。它表现出娴熟、快速、准确、优美的篮球动作,并与身体运动的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结合在一起。良好的技艺是产生篮球美的根源和基础,在自然不自然中流露出来。被人誉为“皇帝”的nba著名球星詹姆斯的传球令人瞳目结舌,灵巧的运球突破如入无人之境,敏捷的盖帽所向披靡,准确的投篮好似百步穿杨,令观众回味无穷。另外无球技术中的各种脚步移动也能让人体会到简单的单一技术竟然让篮球运动员运用的如此变幻莫测,例如nba球星韦德的“凌波微步”就给人展示了脚步的轻灵美。另外乔丹防不胜防的后仰跳投、马刺队帕克极具杀伤力的抛投、卡特的扣篮、科比的空中技术、埃弗森的突破以及邓肯45度角打板入筐等极具特色的个人技术美。他们的高超绝技,无疑使篮球技艺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赋予篮球无限美的光环,达到了一种绝好的艺术境界,使人美不胜收。
(二)篮球运动的战术美
战术美是在娴熟的技术美和高水平的素质美基础上,通过集体合作、组织配合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篮球比赛时,既要考虑主观因素,又要根据对方的实力技战术的发挥和运用的客观因素,随时改变自己的战术形式,发挥克敌致胜的战术效能美[4]。篮球战术的创新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nba中,可能最成功的战术莫过于湖人
队使用的“三角进攻”战术,它是由在一侧的三名队员组成一个三角形和另一侧的“两人游戏”所组成的。它不像那些固定的套路,在进攻中充满着自由的移动。根据不同的防守,三角进攻会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运用这种战术成就了乔丹,皮蓬,奥尼尔等等篮球巨星的冠军梦想!还有现在火箭队主教练阿德尔曼使用的“普林斯顿体系”,这种打法的精髓是“人动,球动,协调一致。”其中反跑是普林斯顿打法的招牌。这种战术在球场上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此外还有“双塔战术”、“挡拆战术”等等战术都给予人一种耳目一新和充分的想象力。
(三)篮球运动的对抗美
对抗是当今篮球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篮球比赛都是在十分激烈的对抗中进行的,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基本都是在推、拉、挤、挡甚至在猛烈的冲撞中完成。篮球比赛中的对抗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身体对抗、技术对抗、战术对抗、心理对抗、智慧对抗,我们从这些对抗中看出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非凡技巧和超人智慧,我们能体会到队员自信能战胜对手的表情,能体会到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勇猛顽强、斗志高昂的精神。对抗能激发人们的斗志和智慧,显示出了人类善于创造的本质力量。还记得湖人队对猛龙队那场比赛吗,是科比所得的81分让湖人队反败为胜,更重要的这是nba历史上第二高分,而且这也是当今篮球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得来的,还有那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前火箭球员麦迪,在对马刺的比赛总最后35秒独得13分的佳绩,可见在对抗激烈的情况下,篮球充满了奇迹,充满了无穷魅力。
三、篮球运动的变化美
篮球运动的变化美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人员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人要渐渐衰老,那些曾经在球场上主宰一切的球星也得叹息,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仍在记忆中的球星,例如乔丹,马龙,巴克利等,他们已经离开,而新生一代球星像詹姆斯,杜兰特,罗斯等的到来,使我们感觉到人活一世也只能各领风骚数几年。
2.空间的变化:篮球有时在地面,有时在手中,有时在空中飞行,有时在篮圈上盘旋。这种空间的变化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想象。
四、篮球运动的风格美
风格在篮球领域里是指一个人的气度和作风。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运动员都有其不同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风貌,这种气质和精神风貌,慢慢积淀在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和教练员的执教风格当中,因此,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美。
(一)球队的风格
笔者认为当今篮坛球队风格要以美为论的话,主要以美洲篮球风格和欧洲篮球风格为主。一讲到美洲篮球风格,会想到nba,想到美国的“梦之队”,在这个篮球发源地的国家里,对篮球的热情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特别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体现出了美式风格的精华。nba 球员精湛的技术、花哨的打法和单打独斗的作风
已经深深被世人所印记。由nba巨星组成的“梦之队”更是美洲篮球风格完美的体现。西班牙、立陶宛、德国等强国代表着传统上的欧洲篮球风格,由于当时的欧洲的球员不具备美国队员那么优秀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艺,因此,这些球队靠集体打球,较少的单打独斗,依靠整体配合、战术多变来与美国队抗衡。近些年来,欧洲篮球在不断学习美国篮球的精髓,在进一步提高欧洲篮球联赛质量的基础上,篮球风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欧洲篮球形成了具有传统默契的整体配合和多变的战术、精准的投球,又有良好的奔跑能力、身体对抗能力以及全面的个人技术的新风格。
(二)运动员的风格
运动员在场上所表现的技战术水平以及所拥有的气质性格决定了该运动员的风格,以球员的绰号来表现其风格和特点再合适不过了。以nba球员为例,以弹跳力出众为特点的前nba球员乔丹我们以“飞人”来说明其特点;科比的绰号“黑曼巴”说明其向黑曼巴一样快速且投篮精准;佩顿其绰号是“手套”其意思就是说他的特点是眼疾手快,断球本领独步联盟;而艾弗森的绰号“答案”是因为当球队出现问题时在他那里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真理”皮尔斯更说明了其在场上的全能表现。总之,正是有了球员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才使篮球比赛更具美的特征,更加精彩绝伦。
(三)教练员的风格
教练员起源于七十年代初的美国,是从日常生活和对话、运动心
理学及教育学等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的、有效的管理技术,能使教练员洞察自我,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团队并发挥整体的力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每个教练员在自己的执教生涯都有其自己的一套理念,一种风格,把自己奉献给自己挚爱的篮球上。菲尔.杰克逊现任nba中湖人队的主教练,他以哲学思维来教导弟子,信奉精神的作用,能把许多巨星融合在一起,到目前为止已经带队获得了10个总冠军;另一个是被誉为魔鬼教头的乔治卡尔教练,他也是对队员钉是钉,卯是卯,无论是核心球员还是明星球员,只要他看着不顺眼数落起来就毫不留情,人称“铁面”教练,正由于它的严格,1996年所执教的球队最终打入总决赛。总之,教练员是一支队伍的领导核心,教练员的的一言一行都感染着场上的队员,而他们的风格也能激起人们的美感。
(四)裁判员的风格
篮球裁判员是一场比赛的主持者,比赛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完全取决于裁判的临场表现,裁判员公正准确的判罚、熟练而独特的手势,在比赛场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同样会给人们情感的愉悦。裁判员的执法风格是和自己的性格还有对篮球的理解程度相适应的,对明星球员的不惧怕,对篮球比赛流畅性的把握等等都是做好裁判工作所具备的能力,裁判员在场上误判往往能使观众的情绪亢奋,进而失去了对比赛继续关注和欣赏的好心情,但是一个关键时刻正确的判罚能使观众心情舒畅,因为此时此刻,让人感受到了正义和公平。
五、篮球运动的精神美
篮球的精神是由篮球的事业所决定的,篮球的事业是一个集体的事业,正像公牛王朝,即使乔丹再伟大,如果没有皮蓬、罗德曼等其他队员的辅助,他也不能完成公牛王朝的霸业,即使乔丹、皮蓬、罗得曼等人的技艺再精湛,如果没有禅师菲尔·杰克逊的调教也不会有那样惊人之举,这就是篮球精神——团队精神。只有队员之间团结协作,才能创造出完善的篮球精神,才能使这项运动更完善,才能使篮球事业更加辉煌。篮球能使人们拓展心胸、拥抱理想,把团体义务置个人荣耀之上。优秀球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单纯凭个人的优异表现得来的,而是要靠每个球员抛开自我,携手为共同目标努力获得的,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篮球精神的博大与精深。
六、篮球比赛中其他的美
篮球比赛中我们往往都注意着比赛的过程,比赛的精彩程度,而忽略了与篮球有关的一些元素,它们也产生了视觉美。比如服饰、场地器材,啦啦队的表演以及现场的音乐等等这些元素也给球迷带来了不同美的感受。[参考文献] [1]赵苏妙.篮球运动之美学阐释[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2]金相奎,孟祥敏.足球运动蕴涵的体育美学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11-12.
[3]胡小明.论运动美[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4(02):21-22. [4]郑扬.试论篮球运动的美学价值[j].体育教学,1987(03):
12-13.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学习小学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体育知识,所以体育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体育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体育 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体育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教,死板的讲述体育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无法令孩子们喜欢。我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与传授体育技能有关的小游戏,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创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甚至连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堂课四十分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最重要时光,把握住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 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首先,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精彩的感觉,就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体育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使学生意犹未尽,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们要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尽头教学结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找到自己在这场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让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尽快适应“新课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体育课程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的许多内容是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传授学习的。体育知识是一种操作性和技能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谁知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欣赏能力;
2.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3.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4.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5.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与科学锻炼的方法。
三、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的目标就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这就决定了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
体育课程构建了五大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并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密切相关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和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做为出发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也应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习中受益,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的权利,同时也是贯穿体育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
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与先天遗传有着极大的关系,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表现也各不相同。体育课程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以此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方法和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从中受益,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体育课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的目标,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和体育的特点出发,吸收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各领域目标特点构建体育活动内容体系。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与心理和智力发育相比,表现出更大、时间更长的个体差异性,更不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体育学习特点,将小学划分成三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相当于小学1~2年级、水平二相当于小学3~4年级、水平三相当于小学5~6年级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体育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中、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使这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变为可观测性的行为表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价,从而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有效地保证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对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是我国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教育的成效要通过适当的评价才能体现出来,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决定着课程发展的方向。体育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程标准并没有对如何评价作出统一的规定,只是要求教师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确定的范围和原则去探索。
五、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二)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学习领域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二)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三)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五)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标准
一、运动参与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水平一
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
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
水平二
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
水平三
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示范所学的运动动作
二、运动技能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水平二
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
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说出所做简单的全身动作的术语,如蹲起、踏步、滚动、跳跃等
水平三
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
知道球类运动技术术语,如投篮等;
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滚翻等;
知道武术动作术语,如马步冲拳等;
知道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术语,如舞蹈中的跑跳步等;
知道田径动作术语,如起跑等;
知道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或动作术语,如滑冰运动中的蹬冰等。
观看体育比赛
观看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
观看电视中体育比赛和表演。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水平一
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
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运球等;
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
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
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动作,如水中行走、水中飘浮、冰上行走等。
水平二
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
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舞蹈或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水平三
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
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技术;
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
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
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
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水平二
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
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和游戏;
知道水、冰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避免危险。
水平三
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穿着合适的服装运动、跳跃时用正确的姿势着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等;
正确应对运动中出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
三、身体健康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一
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
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
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
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二
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三
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体操、舞蹈或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他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姿势。
发展体能
水平一
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
学习实际生活中的移动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等动作;
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练,如队列练习、广播操等;
在游戏或基本运动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的练习;
在投掷或球类游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
水平二
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
通过多种游戏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发展跳跃能力;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水平三
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
利用器械做跨越、钻过和绕过一定障碍的练习;
从事各种迎面穿梭接力跑的练习;
练习各种平衡动作;
进行各种有节奏的练习。
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水平一
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
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
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方位;
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水平二
描述身体特征
说出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功能;
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比较自己的与同伴的身体特征。
水平三
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
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
关注青春期的健康,如女生注意乳房卫生和经期卫生,男生正确对待手淫和遗精等;
初步认识青春期男女体能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经期科学锻炼的知识。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水平三
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知道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
知道主要食物(如蔬菜、瓜果等)的营养价值。
了解从事体育活动时的营养卫生常识
知道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注意的营养卫生;
知道参加体育活动应该补充适当的营养素。
四、心理健康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水平二
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
体育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
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
水平三
体育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小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
体育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表现。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水平三
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
对生长发育的变化(如月经等)采取坦然的态度;
消除因身体形态问题(如太胖、太瘦等)可能产生的自卑感;
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消除因运动能力较弱产生的烦恼。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水平一
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
体验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
水平二
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观察并说出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
观察并说出同伴退步或失败时的情绪表现。
水平三
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
了解不良情绪对体育活动的影响;
了解体育活动对减缓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作用;
了解体育活动对产生良好情绪的作用。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水平一
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
在陌生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和游戏;
与陌生的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
水平二
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参加较剧烈的游戏或运动时,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运动任务;
不害怕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游戏和运动。
水平三
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了解勇敢与蛮干的区别;
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未曾完成的动作;
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如支撑跳跃等。
五、社会适应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水平一
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
比较并尝试说出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
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设备。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
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不妨碍他人参加游戏或运动。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
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
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
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水平三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身心障碍者。
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系
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
说出或写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情况。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水平三
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
从报刊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知道附近的体育场所及其用途。
[1]
全文显示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体育课程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的许多内容是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传授学习的。体育知识是一种操作性和技能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谁知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欣赏能力;
2.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3.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4.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5.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与科学锻炼的方法。
三、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的目标就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这就决定了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
体育课程构建了五大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并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密切相关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和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做为出发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也应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习中受益,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的权利,同时也是贯穿体育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
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与先天遗传有着极大的关系,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表现也各不相同。体育课程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以此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方法和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从中受益,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体育课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的目标,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和体育的特点出发,吸收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各领域目标特点构建体育活动内容体系。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与心理和智力发育相比,表现出更大、时间更长的个体差异性,更不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体育学习特点,将小学划分成三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相当于小学1~2年级、水平二相当于小学3~4年级、水平三相当于小学5~6年级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体育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中、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使这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变为可观测性的行为表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价,从而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有效地保证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对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是我国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教育的成效要通过适当的评价才能体现出来,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决定着课程发展的方向。体育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程标准并没有对如何评价作出统一的规定,只是要求教师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确定的范围和原则去探索。
五、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二)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学习领域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二)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三)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五)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标准
一、运动参与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水平一
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
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
水平二
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
水平三
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示范所学的运动动作
二、运动技能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水平二
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
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说出所做简单的全身动作的术语,如蹲起、踏步、滚动、跳跃等
水平三
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
知道球类运动技术术语,如投篮等;
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滚翻等;
知道武术动作术语,如马步冲拳等;
知道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术语,如舞蹈中的跑跳步等;
知道田径动作术语,如起跑等;
知道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或动作术语,如滑冰运动中的蹬冰等。
观看体育比赛
观看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
观看电视中体育比赛和表演。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水平一
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
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运球等;
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
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
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动作,如水中行走、水中飘浮、冰上行走等。
水平二
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
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舞蹈或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水平三
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
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技术;
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
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
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
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水平二
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
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和游戏;
知道水、冰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避免危险。
水平三
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穿着合适的服装运动、跳跃时用正确的姿势着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等;
正确应对运动中出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
三、身体健康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一
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
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
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
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二
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三
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体操、舞蹈或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他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姿势。
发展体能
水平一
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
学习实际生活中的移动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等动作;
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练,如队列练习、广播操等;
在游戏或基本运动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的练习;
在投掷或球类游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
水平二
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
通过多种游戏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发展跳跃能力;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水平三
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
利用器械做跨越、钻过和绕过一定障碍的练习;
从事各种迎面穿梭接力跑的练习;
练习各种平衡动作;
进行各种有节奏的练习。
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水平一
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
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
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方位;
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水平二
描述身体特征
说出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功能;
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比较自己的与同伴的身体特征。
水平三
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
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
关注青春期的健康,如女生注意乳房卫生和经期卫生,男生正确对待手淫和遗精等;
初步认识青春期男女体能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经期科学锻炼的知识。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水平三
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知道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
知道主要食物(如蔬菜、瓜果等)的营养价值。
了解从事体育活动时的营养卫生常识
知道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注意的营养卫生;
知道参加体育活动应该补充适当的营养素。
四、心理健康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水平二
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
体育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
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
水平三
体育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小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
体育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表现。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水平三
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
对生长发育的变化(如月经等)采取坦然的态度;
消除因身体形态问题(如太胖、太瘦等)可能产生的自卑感;
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消除因运动能力较弱产生的烦恼。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水平一
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
体验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
水平二
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观察并说出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
观察并说出同伴退步或失败时的情绪表现。
水平三
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
了解不良情绪对体育活动的影响;
了解体育活动对减缓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作用;
了解体育活动对产生良好情绪的作用。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水平一
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
在陌生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和游戏;
与陌生的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
水平二
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参加较剧烈的游戏或运动时,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运动任务;
不害怕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游戏和运动。
水平三
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了解勇敢与蛮干的区别;
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未曾完成的动作;
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如支撑跳跃等。
五、社会适应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水平一
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
比较并尝试说出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
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设备。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
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不妨碍他人参加游戏或运动。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
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
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
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水平三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身心障碍者。
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系
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
说出或写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情况。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水平三
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
从报刊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知道附近的体育场所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