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解析(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7:1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解析》。

第一篇: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解析

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解析

引言

我国在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许多电网新发展和新规划,尤其是要建立起以信息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从而实现电网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电网从以往的传统电网实现向经济和高效的现代化电网。通过10kV配电网的线路复电以及自愈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条件,同时还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因此,配电网自动化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提供强大后盾。1、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分析

对于10kV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的好坏能够决定自动化的实施效果,一般情况下,在10kV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和管理中,其配网一次网架主要分两种,其一为架空线路,另一线路为电缆,两者的网架线路分别使用不同的配网自动化设备。当前,配电自动化设备的终端所指的就是架空配电终端以及环网柜配电终端和配变检测终端这几种。如果要在配电自动化后期减少其较多的维护工作,那么可以在选择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时候,主要关注设计以及选型等方面挑选一些少调试以及免维护的设备。不过,在挑选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对于高压一次开关设备免维护情况,从这个角度考虑,针对高压一次设备可以选择一些操作方便、设备比较简单以及性能非常良好且可靠性也较强、原理简单的设备。这里举例10kV的柱上负荷开关情况下,要选出线的电缆头,工作室应该采取全密封的设计操作机构,且开关主要安装方式为悬挂方式,同时在开合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出现瓷套被冲击的不良情况。要保证开关的外壳有防日光保护层,涂上防腐保护层。高压设备还需要对自动化接口预留,也可以采用同步配备自动化设备终端,这样可以对将来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奠定安全、可靠的基础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对高压设备的检修可以运用一些新技术设备,尽量的减少停电或者保证最大限度之内不停电,以便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增加。

下图即为10kV柱上负荷开关,其次,注意二次设备要尽量减少维护。主要是由于二次设备通常是配电设备自动化的终端设备,其承接的任务比较重要,要对一次开关设备以及配电自动化的连接。所以,在进行设计和选型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考虑,不仅遵守一些产业化的设计原理和思想,对设备的原理以及设备结构要能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连接,使系统保持较好地安全性能和良好的可靠性能,同时也具有免维护性。

在选择后备电源方面也要注意,我国当前的配电自动化后备电源基本上选择的是储能电容以及蓄电池。而户外设备的应用中,选择蓄电池当做工作电源的情况较多,但是容易有很多问题出现,主要是免维护性以及在适应户外环境等方面问题非常棘手,且杆上的设备也随之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选择储能电容方面是当前的配电自动化的一个趋势,当然采用一些低功率电动操作机也比较划算。

2、分析一体化运维模式

我国目前的一体化运维模式也非常多,主要由于电网运营的企业也遍地开花。在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会应用到许多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体制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维护很有必要,从目前的体制发展和技术上讲,电气企业已经具备了一体化运维体制的条件。本文就对10kV配电自动化系统维护的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分析。

在供电公司的维护方法中,其主要是运维技术管理人员机械能线路终端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其一,运维技术人员的出勤有制度、有保障,且可以随时全天候待命。其二,其发生事件后,响应非常迅速,且有关运维技术人员对于线路以及设备都比较熟悉。其三,运维技术人员对于工作的流程以及业务技能能够达标,且在沟通方面没有障碍。但这种运维管理模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有自动化人员的配备一直处于不足的状态,很多管理人员也运维技术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虽然一些供电公司增加了一些人手,但是这种问题仍然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其维修工具的老化以及维护的工作量偏大等各种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对于配网自动化设备的许多特点,可以进行一体化模式工作,其运维一体化的组织模式主要是一体化运维中心下面,主要分管三个部门,为管理职能部门和系统运行维护部门,以及设备运行维护部门。其中,管理职能部门是作为运维管理模式的中心,对配电自动化设备起到全面管理的作用。其他两个部门主要是对系统和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

这种一体化运维模式的管理,在管理职能的全面协调下,通过系统自动化的后台以及设备现场的维护和联动,实行了一体式的管理和维护。其具有较多的优点,主要是管运实现了分开,符合有关电网企业在设备等方面的管运分开的原则,且对各部门的职责做了清晰化和负责制。其次,在层次上比较分明,使得哥哥们的职责和任务比较明确,在运维管理界面中非常清晰和明白,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最后,在资源的利用率上非常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相应的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3、结语

在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对设备的免维护和减少管理的各项不必要的成本,使得一体化运维模式能够成功解决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运维工作量大的问题,对运维人员较少、且技术应用有限、反应不太迅速等等问题,从而科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同时也使得运维的技术和管理不断地上升,从而为以后的自动化工作性能更加完善,对运维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配电运维一体化的趋势和创新

配电运维一体化的趋势和创新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网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其中配?网的整体规划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但是在此种情况下,传统电网检修运行方式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合理分配,形成对配电运维的一体化模式。本文首先对配电运维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于工作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智能电网的运维一体化当中的具体建设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 配电;运维;一体化;趋势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6-0093-01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配电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最终满足在人们的长期发展当中对于电力能源的基本需求。在进行配电运维的一体化当中,需要不断的对电网进行调度和运行检修。在进行改造和优化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对智能电网做出科学有效的分配和运行,保证其配电网可以得到智能化、规模化以及结构化的状态,从而满足智能化电网的最大需求。配电运维

对于配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其中配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可以说是配电系统的建设当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可以对配电系统的运行质量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其中的运维一体化主要指的是对配电网进行维修、检查,对于传统的分工处理模式需要尽心改善和合理化的调整,从而对配网当中的运行和检修都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化,从而可以实现对资源能源的释放,提高其配电网的运营效率。

在运维一体化的含义当中,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及进行分析:一方面,需要对组织结构的一体化进行建设,在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模式下,将每一个部门当中的职能做出充分的资源整合,最终实现对各部门当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其中可以完成对各部门当中的配电网运行方式以及检修等各项任务。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对运管部门当中的形式作出一个闭环的呈现。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对其员工职责进行一体化的管理,保证其相关部门员工之间可以进行综合技能的有效训练,保证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可以掌握其不同岗位当中的运行情况和检修技能。配电运维中的重点和难点

2.1 配电运维中的重点工作

在对配电运维工作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从各个角度来实现对工作的全面有效的分析,在本文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需要对专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对运行设备当中的维护保持其相对应的产权和责权,对于配电运维中心当中所有的公用电压设备都要做出及时的维系,从而保证其配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在营销部门当中,需要对专用电设备做出实际的监督和管理,再对用户的用电设备做出及时有效的维护和更新,可以说营销技术属于大修工程当中的重点建设管理工作。同时,对于客户分中心当中的高压公用设备以及其他公用用电设备,需要及时督促客户来履行客户的自身对于用电设备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还要对运维的班组以及操作班组的业务进行整合,在整合调整的过程当中,需要将运行的班组以及操作的班组当中的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其中在对机构作出层面的具体实施配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其班组可以实现对班组的有效管理。并且对于配电运维的人员方面还要做出及时的培训,对技术人员在专业方面的能力做出更新,从而可以对其中的故障现象在第一时间做出及时的分析和了解。

另外,还要在企业内部的建立起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其安全的配电运维,不断的加强培养安全意识,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更新,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现场管控。

2.2 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难点

在进行配电网的运维一体化建设当中,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缺陷,需要作为工作当中的难点进行建设。一方面,在运行和检修过程当中的差异性,一般都会出现在电力设备当中,在电力设备方面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性,但是对电力设备的检修当中需要对其专业性的知识进行充分全面的掌握。在电压等级不断得到升高的今天,对于运行和检修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方面,在对现场进行作业的时候,现场当中的安全控制是很难做到位的,一般在对配电网进行检修的时候,需要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从而保证作业过程当中的安全性能。因此在对检修的设备进行状态变更的时候,需要在相关的工作人员验收之后才可以进行投入运行。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对工作的质量起到一个保证的作用。最后一个方面当中,主要为工作强度和风险的增加方面,在对配电运维的建设一体化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在运行、检修两个方面的职责,对其劳动强度以及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增加。因此需要建立其相对应的激励配套机制,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智能电网运维一体化具体建设方案和措施

在对智能电网的运维一体化进行方案建设的时候,需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实现不断的分析,在其具体方案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其中的运维所具备的产权和职责,需要做好设备运维的相关的产权和职责划分,在配电运维中心当中,需要对其中的高低压公用设备的操作、运行以及维护;在市场部当中的,需要对客户的具体需求做出充分的掌握,其中包括属于自身产权的电器设备维护、设备在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等。

其次,对运营班组和操作组的业务进行全面的优化,形成机构组织的优化整合。其一可以将运行班组和操作组进行整合,对二者的功能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配电系统运行的效率。其中的运维班组可以对配电线路以及设备等进行施工,并且对其中出现的缺陷做出相对应的整改措施,不断的强化其管辖状态当中的掌握程度。在对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的训练方面,需要对配电系统当中的运维一体化的管理人员提出更高全新的要求。作为运维的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对其中的倒闸专业技能进行掌握,并且还需要对其中的线路进行维护,通过提升运维人员现场实操技能水平和设备状态分析能力,促进配电系统的维护质量,从而提高配网运行可靠性。

最后,还要建立其安全管控机制,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运维基础工作,保证其安全运维的工作运行。在人员岗位当中不断的培养其安全理念和教育,不断提高在岗人员的安全意识。利用制定出的安全机制来规范监督其运维人员的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对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建立起全新的评估机制,改善传统的配电系统的工作评估方式。比如在工作当中可以以月为主要的单位,来对运维班组的负责人做出安全报告,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配电网进行运维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来提高其工作效率,不断的对配电网的建设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改造和优化。因此需要对现阶段当中所存在的建设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改造,最终在我国的相关部门的人员当中做出持续深入的研究,在实际情况下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配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方案,最终提高其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伟宏.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研究[J].通讯世界,2015(23):117-118.[2]廖志刚.电力检修风险及其化解风险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0):152-153.[3]杜飞.关于新型电力检修作业地线装置的研究[J].电子测试,2016(22):12-13.

第三篇:大检修之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探讨

大检修之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从一次误跳闸事件出发,分析了专业分工负责制检修模式的弊端。然后结合电力发展趋势,阐述了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检修专业化的必要性。并从变电站标准化建设、员工培训、员工队伍建设、管理流程和制度改革、交流学习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应对策略。关键词:大检修、运维一体化

1、引言 XXXX年XX月,某500kV变电站检修人员完成500kV线路保护换型工作后,进行送电前断路器临时过流保护接入试验。检修工作负责人在开始试验前未确认现场设备运行状态,检查设备压板投退状态,未意识到工作过程中断路器失灵保护出口导致母线跳闸的安全风险,造成断路器失灵保护出口,启动500kV I母母差联跳I母全部断路器,致使500kV I母非计划停运1小时30分钟。检修人员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不力,二次工作安全措施不到位,标准化作业执行不力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仔细分析,此次事故同时也暴露出以往电力生产体制各专业分工负责制维护模式的弊端。此次送电过程中,检修工作人员不熟悉运行倒闸操作流程,不明确临时保护电气试验的最佳时机;运行人员不熟悉电气试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双方仅按照例行工作流程协同工作,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生产作业全过程“本质安全”。

2、国家电网“三集五大”对“大检修”的要求[1] 随着电力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网结构迅速扩展,以往电力生产管理模式已越来越难以与之适应。首先,电力设备生产安装质量日趋完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采用设备定期检修模式不具备科学性,而且容易发生检修过剩,造成人、财、物的不必要浪费;其次,近年来电网结构迅速扩展,维护设备数量几何级增加大大加大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压力。因此,探索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减轻一线生产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刻不容缓。

为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提

出了“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即转变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就是公司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内容。“大检修”作为“五大”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牵涉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其意义非常重要。国家电网公司对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强化资本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实现电网检修维护人、财、物的集中管理和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

率。以往电网生产体制采用专业分工负责制生产模式。运行专业负责输变电设备的巡视监控、倒闸操作和事故应急处理,并根据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分类报送到调度和设备检修部门。调度和检修专业按照设备维护周期和电网运行方式,协调运行专业停运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检修专业的主要职责是对输变电设备进行定期小修预试、大修技改以及日常性缺陷处理,保证输变电设备正常运行。然而,如果各专业工作人员

仅精通本专业知识,对其他专业或一知半

解,或完全不懂,必将导致有些配合性工作

现场缺少安全管控。

根据“三集五大”中“大检修”的要求,运行专业和检修专业的工作模式将发生较大改变。由于电网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提高,电网检修模式将转变到以状态检修为基础,以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为抓手的动态检修模式。因此,运维一体化人才是保证大检修模式成功运转的关键环节。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电网的规模指数级的扩大与人力资源匮乏的矛盾非常突出。基于运维一体化的大检修模式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在现有组织结构下,如何改变思维方式,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对公司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变革涉及很多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在推进变革的同时,继续保持队伍稳定、电网安全、企业发展、管理难度显著增大。同时,生产人员如何适应改革要求,改变自己过去单一知识结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业务技能,同样至关重要。[2]

3、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应对措施

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公司需从变电站标准化建设、员工培训、员工队伍建设、管理流程和制度改革、交流学习等方面着手,才能实现平稳改革的同时,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标准化变电站建设

变电站采用“六统一”标准化设计:统一功能配置、统一回路设计、统一端子排布置、统一接口规范、统一报告输出、统一格式输出。变电站间差异性越来越小,大大减小了检修试验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同时回路设计的统一规范,减小了电网设备的安全隐患,为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提供了便利条件。2)员工培训

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对员工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维一体化要求员工不但懂得输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还要求员工能够根据调度命令倒换运行方式,将输变电设备停止运行,解除备用,采取安全措施。运行人员需要实现从设备的使用者到设备的维护、分析、检修者的角色转换;检修人员需要熟悉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并能迅速判断,作出相应的决策。因此,员工培训必须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新岗位知识能力要求和员工现有知识结构,开

展有针对性的单元制培训,把运维队伍

培养成为一批“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3] 3)员工队伍建设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变电站的推广,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逐渐变为可能。其运行维护工作,尤其是继电保护工作将面临完全不同新的局面。配合性工作任务迅速增加,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成为各分局继电保护室面临的新的挑战。研究维护工作发展方向,适当调整生产专业人员比例结构,避免员工疲劳作业,同样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4]

4)标准制度及作业流程改革

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快建立协调统一的技术标准、制度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不断优化现场检修标准化作业流程,进一步以提高检修工艺,深化检修现场作业的全过程细化、量化、标准化,提高安全管理和监督的实效,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有效避免作业风险,从而确保变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5)交流学习

重庆公司和江苏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单位后,通过改革探索成效显著[5] [6]

。加强向兄弟单位交流学习,探索适合本公司的改革模式,避免走弯路,实现“弯道超车”,是实现大检修体系改革的捷径。

4、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检修模式不适应电力生产的需要。“大检修”运营模式优化组织架构,实现电网检修维护人、财、物的集中管理与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由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检修一体化建设是电力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

[1] 李晨 陈希正 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 育,2011(09)[2] 严利雄.电网大检修体系建设探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9)[3] 顾振江 “大生产、大运行”变革下单元制培训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

育,2010(35)

[4] 戎俊康 浅析智能变电站建设对继电保护工作的新要求[J],中国电力教育,2011(36)[5] 李庆梅.“大检修”下的标准化成本探讨[J],产业经济

[6] 沈芝春 单莹 大检修:术业专攻有其道[J],国家电网,2012(02)

第四篇: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

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

摘要

随着网络应用业务的不断扩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IT系统越来越复杂,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紧密,对IT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确保IT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和考验。本文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IT运维的实际需求和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出发,阐述了构建IT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思路。

1、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提出的背景

1.1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应用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紧密,对IT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也要求越来越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IT运维管理工作多年来一直处于手工处理维护的状况,各种服务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中。特别是近年来,各类应用系统的推广规模、建设速度迅猛发展,信息人员的数量、维护能力和知识水平日显不足。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高效、规范的运维体系,确保IT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和考验。因此构建企业的IT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自上而下、主动而长效的运维管理体制,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2精细化、服务化运维管理的必然需求

企业IT应用不断扩大,各种不同的应用和业务系统在网络上运行越来越多,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也增加了对网络管理内容的关注,网络管理,性能管理、应用管理,使用管理、安全系统等内容也逐渐摆到了桌面。网络的规模增大,规划、维护、安全、管理等分工更加细致,迫切要求对网络的使用和维护建立统一、规范、体系化、层次化的服务管理流程。通过进行集中化的管理,进行智能化的分析、统计,得出有利于网络管理和维护的数据,更有效、快捷的解决问题。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服务水平协议,快速地支持用户业务的IT服务需求,规划好IT系统建设更好地为业务部门提供发展的动力等,均成IT运维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 IT运维管理对象所涉及到的种类繁多,从供配电设施到IT设备、到应用系统、到各类人员。另外,作为IT服务的物理载体,用户对IT服务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的要求最终将内化为对IT运维管理的要求。IT运维管理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与行业规范。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信息的转型,信息对机构来说,已经变得与土地,人力与资金等传统资源同等重要。另外,随着信息面临的威胁逐年增加,如病毒,钓鱼网站、间谍软件、错误操作、越权使用、人员安全等,作为承载用户信息系统运行的IT运维管理而言。信息安全绝对是IT运维管理的重要要求。

2、l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内涵及创新点

2.1 IT运维管理—体化的内涵

通过IT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对IT基础架构的监控,即对主机系统、桌面PC机、网络系统、安全产品、数据库、中间件、存储设备系统、IT环境系统的集中监控和管理。能够及时采集各类告警数据、性能数据和配置数据,进行集成统一的分析、查询、报告和展示,帮助运维管理人员方便有效的定位系统问题,直观快速的诊断和分析问题,将运维模式由被动的支持转为主动式服务。通过帮助台接收各类告警事件,按照预先定义的事件管理流程完成事件的处理。建立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等八个服务工作流程,通过管理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机结合,实现IT运维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一个整体的IT运维平台。

2.2 IT运维管理—体化模式的创新点

内容一体化:传统模式下的管理是分散式、粗放式管理,各单位、部门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承担相对独立的内部管理职能。管理的内容、要求缺乏统一标准,发展水平不均衡,项目建设,数据共享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缺位,不到位现象不可避免。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将多个管理体系经过有机整合,按照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在全面梳理各方面内容和要素的基础上,对各个管理点进行共性抽取、差异分析和整合归类,确保整合后的管理体系覆盖IT运维管理的每个环节,管理内容明确,管理标准统一,便于组织实施。

方式一体化:传统模式下各单位、部门的管理相对独立,整体性和协同性不足。对于涉及多级机构的工作,采取任务自上而下逐级部署,执行情况自下而上逐级反馈的方式,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一体化,但对于各级机构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则并未纳入一体化的管理范畴,在管理上采取自定规则、自成体系,自行执行、自我监督的方式,缺乏总体上的规划指引和外部约束。在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下,信息化建设将全面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一方面要求确保发展规划和实施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各级机构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职责,积极配合、切实落实IT运维管理工作部署,形成分工合理、各负其责、协同合作的一体化格局,体现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发展思路。

手段一体化:IT运维管理是一项最终要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具体工作,即让合适的人、利用合适的资源,做正确的事,在此过程中,如何确保指令有效、落实到位、过程可控、可审计是摆在每一个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传统模式下,指令的下达存在多种渠道。任务的执行过度依赖于执行者个人的工作态度、能力高低和经验多寡。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在优先建立IT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将所有IT运维工作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采用流程化的管理思路,以规范流程驱动人、物、事的优化搭配和动态流转,强化事务督办、进度监控和外部审计,将管理做精做细。

3、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3.1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

IT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使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各分支机构的工作重心将向前台运维和安全防护方向转移,同时配合企业IT运维的统一调度,突出专而精的特点及与企业IT运维协调一体。机构职能的转变使工作思路快速调整,重新制定和完善各单位的工作职责。根据IT运维管理一体化的要求,明确各级信息部门的职责范围及岗位分工。从横向上,分析各单位、部门职责范围并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归类,理清各单位、部门职责覆盖面。从纵向上,确定各管理链条的延伸深度和各节点职责,使各单位和信息员均能准确定位各自的职责。改变过去抓大放小、粗放式的管理思路,将全部职责内容、岗位分工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落实下去,达到以制度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目标。

3.2梳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水准

在明确工作职责分工的基础上规范工作流程。第一步,按照IT运维管理的建设要求及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思路,对各项工作的操作步骤,流程和标准进行梳理,建立详尽的流程指引和操作规范,特别是要对新增或强化的职责建立健全相应的规范流程;第二步。按照集约化、扁平化管理的原则整合流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删除、压缩或整合不必要的环节,集合区域生产要素进行统一调配,以提升核心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步,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其核心是计划、岗位流程和执行力,即应用已优化的岗位业务流程,强调管理的细致、精准和有效。力求达到事事有计划、有标准、有检查,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和盲点,提高管理效能。

3.3完善协同工作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不但要使各单位、部门信息人员明确各自在本单位、部门中所承担的职责,同时还应使其能够准确定位在整个IT运维体系下的责任分工.将各级机构,各个岗位的工作融入到IT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中,提升各级信息人员的全局意识,调动各方积极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开.在信息化规划上要将各单位IT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统一框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一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分工协作、协调配合。企业各分支机构做为系统运维和业务需求的最前端,也应当主动转变观念,承担起发现问题、反映需求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整合优化、统一调配资源,逐步建立合理分工、有效配合的协同工作机制。

3.4依托一体化管理平台,提升IT运维监控手段

在资源整合的大环境下。各级机构在运维领域的工作日益强化,技术支持精细化、专业化要求明显提高。向一体化转型的过渡期,亦是运维模式、管理体制和标准规范的关键形成期.通过建立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一致化,以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水平。

一是建立网络资源监测系统。在系统繁多、环境复杂、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借助配套的预警体系和管理机制,提早发现和准确定位问题。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将各类重要IT资源纳入统一监控。

二是制订统一的运行维护服务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为运维人员协同操作提供规范和约束,包括一体化的巡检规程、问题处理、事故报告和反馈机制等。

三是加大自身信息化建设力度,建设统一、集成、开放并可扩展的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平台.推动运维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强化管理平台与资源监控平台的联动。

4、l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保障运行体系

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在逐步转变工作思路和模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许多困惑和问题。IT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大局,应对IT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保障措施和对策及时化解问题。

4.1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从图1IT运维管理过程成熟度模型图来看,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需要常抓不懈的,持续调整的过程。随着信息化应用的纵深发展及其对业务影响程度的日益提升,信息化建设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特点日益突出,IT运维管理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认识到,IT运维管理体系是随着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要避免一步到位的想法、避免受僵化的管理体制约束,IT运维管理必须根据客观实际进行调优,切实以科学的管理思路和政策举助推信息化持续发展。

4.2提升IT综合治理水平,促进信息与业务的协同发展

IT运维管理的成功建设必然是业务和技术合力的结果,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作为IT运维管理一体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信息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发展与业务的协同关系.牢固树立信息为业务服务的宗旨。将技术实现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引导业务部门研究和反映业务需求、构建业务架构,促进信息与业务的融合,互相支持,协调配合,共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更快更全面的提升。4.3积极实践—体化的项目管理模式

IT运维管理一体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企业要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组织运作.并着力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处理好当前需求和远期规划的关系。一体化运维是业务实现创新发展对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需求,其过程和效益的显现具有渐进式的特点,必须深人分析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推进。

二是要处理好分支机构与企业整体力量提升之间的关系。在推进一体化运维过程中,要注意统一信息人员的思想和行动。实现企业整体信息力量的优化整合和均衡发展。

三是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需求实现和问题处理的效率。对于业务部门来说,需求的快速实现、问题的及时解决是其关注点所在,要避免因管理链条延长导致问题处理低效的可能性,切实使信息部门和业务部门均能理解IT运维管理一体化运行的必要性。并切实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对业务发展和创新支持力度的提升。

图2 IT运维管理组织流程图

5、总结

IT运维管理落实一体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思路,建立与信息化发展相配套、相适应的整体设想.通过持续,科学的管理,保障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主动管理体制。IT运维管理平台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综合集中管理,既面向资源又面向应用,同时还面向管理维护人员,为减轻各分支机构运维人员工作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人才、流程和工具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系统。规范了IT运维管理流程。IT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帮助信息部门整合支离的IT服务,实现了由局部,单项、按部门开展运维服务向全局的,一体化的IT运维服务转变,由被动的“救火”的服务转变成科学有效的流程服务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基础台帐管理不规范、故障发现和解决滞后,设备资产底数不清等问题。实现了全方位的IT系统管理。整合了对网络、服务器与业务应用、安全设备,客户端和机房基础环境的分割管理,实现了对IT系统的集中.统一、全面的监控与管理-在设计理念上遵循“管理思想+系统工具+管理实践”的原则,不但直接服务于IT运维部门,而且能辅助主管领导掌控、评估IT全局,为重大规划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践证明,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不仅是管理模式改变.更重要的是强调对于企业IT资源的一体化管控,全面提升各部门协同管理、高效运作的能力,从而持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这也将是企业IT运维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

第五篇:配电自动化大规模无线公网通信运维技术研究与应用

配电自动化大规模无线公网通信运维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全面建设,无线公网通信以投资少、运维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其容易长期、频繁掉线的缺点影响了其在配电自动化的应用。文章通过分析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过程和无线通信原理,提出五段式缺陷分析方法,通过在现场实践应用,解决了无线公网大规模应用中的不稳定问题,有效提升了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线率,推动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应用。0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自动化作为配电网监测、控制、信息集成等的技术手段在配电网运维、调控及运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配电通信网络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和智能化电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受到配电网结构、环境和经济等条件的约束,要与配电网络特点、规模及业务发展相适应。按照通信范围的不同,配电通信网络可分为骨干网和接入网两层,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要求,骨干层通信网原则上应采用光纤传输网,在条件不具备的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通信方式作为补充;接入层通信网应因地制宜,可综合采用光纤专网、配电线载波、无线等多种方式。无线公网通信在数据流量较少、数据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秒级)的情况下,能满足配电网运行需求,其具有投资小、施工速度快、能快速建立通信等优点,近年在配电自动化试点建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山东枣庄供电公司于2011年全面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经过3年时间已实现城乡全覆盖,无线公网通信广泛应用于农村等C、D类供电区域,规模达到5600余点。面对无线公网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保证其正常通信已成为枣庄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无线公网通信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其长期、频繁掉线等影响配电自动化应用的难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无线通信缺陷判定和处理方法。1配电自动化无线通信原理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无线公网通信在配电终端、通信网络、配电主站系统、应用环境4个层次上进行安全防护设计,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配电网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的安全,以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电终端操作的安全性。其中基于GPRS的配电自动化结构如图1所示。图1基于GPRS的配电自动化结构图1.1无线公网通信安全防护采用(GPRS/CDMA/TD-SCDMA等)公网方式通信,将致使配电自动化系统面临来自公网网络攻击的风险,影响电力系统对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因此为了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建立安全防护体系。(1)应用无线公网自身提供的链路接入安全措施APN VPN或VPDN技术,实现无线虚拟专有通道,保证网络接入的安全防护。(2)在安全接入区部署的公网采集服务器中,采用经国家指定部门认证的安全加固操作系统,采用用户名/强口令措施,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及账号管理。在安全接入区的边界处部署配电安全接入网关,采用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实现通信链路的双向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保证链路通信安全。(3)在安全接入区与生产控制大区之间部署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部署正、反向隔离装置),保证数据传输安全。1.2终端无线通信过程(1)终端无线通信路径建立过程。在终端上电后,下载终端和无线模块参数,通过无线模块登录无线公网,发送心跳包与主站无线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主站无线服务器收到无线模块发送的心跳报文,识别无线模块上线,并发送确认心跳报文给无线模块,无线模块收到主站无线服务器回复的心跳报文,建立无线通道,进行通信。当主站无线服务器判定无线模块在线时,前置服务器通过无线服务器向配电终端发送链路报文进行链路建立,前置服务器收到配电终端回复的确认链路报文后,完成配电终端与前置服务器的链路建立。当配电终端与前置服务器完成链路建立后,前置服务器向配电终端发送初始化报文、总召报文,配电终端回复确认报文及遥信遥测信息,主站与配电终端开始正常通信。(2)无线模块与无线服务器间的通信连接。1)无线模块与无线服务器间通过相互发送心跳报文确立两者是否正常在线,配电自动化无线模块与无线服务器间心跳报文的时间间隔设定为60s。2)无线模块每间隔60s发送一个心跳报文到无线服务器,若无线服务器收到心跳报文后应答无线模块,则无线服务器识别无线模块在线;如果无线模块60s内未收到无线服务器返回心跳报文,则间隔60s后继续发送心跳报文,若连续5次都未收到无线服务器的应答,无线模块判定网络异常,断开连接,并进行重新连接,继续向无线服务器发送心跳包。3)若无线模块连续20次都未收到无线服务器下行应答数据,无线模块自动进行断电重启,重新开始建立连接。

下载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解析(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解析(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