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培训方法研究(5篇)

时间:2019-05-14 05:3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培训方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培训方法研究》。

第一篇: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培训方法研究

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培训方法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国家发展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推进运维一体化的管理组织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公司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生产成本。通过分析国家电网公司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工作思路、目标及原则,研究当前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及培训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快速适应新机制对人才需求的培训方法,展望了运维一体化模式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训

作者简介:白凡(1987-),男,陕西凤翔人,济南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助理工程师;胡云(1963-),女,山东济南人,济南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高级技师。(山东 济南 250012)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166-02

“三集五大”是实现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的战略途径。其中,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是实现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中“大检修”的重要途径。[1]

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产效益。[2,3]

运维一体化对员工的业务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各自独立的安全生产和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已不能适应组织变革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超前分析现有体制下运检人员的知识结构,研究当前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及培训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快速适应新机制对复合型人才的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变革的过程中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一、运维一体化模式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和相关要求

现有组织模式下培养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的突出问题和相关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运行、检修专业分工细,员工普遍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高的技能和经验,但是不能满足运维一体化模式的要求

以往电网系统生产体制强调的是专业分工负责制,运行专业员工对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投入很大精力,对人员的综合性知识要求较高;检修专业人员则十分注重缺陷处理、设备修试和技术改造,对人员的专业性知识要求高。在制度上强调各负其责、监督制衡。[4]

在现有的组织流程和工作模式下,运行和检修各自发挥自身的技能优势配合完成工作,运行人员对检修专业的工作只知工作内容,检修人员对运行专业的工作仅明白工作流程,并不具备跨专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施运维一体化,需要用最少的人力资源成本完成复杂的综合性业务,要求员工不但能够调度命令倒换系统运行方式,将待检修设备停止运行、布置安全措施,还要求员工能够懂得输变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知识。现有组织模式下,员工综合知识层次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2.运维一体化对运行人员提出的要求

运维一体化要求运行人员做到从设备的使用者、管理者到设备的维护者、检修者的角色转换。需要运行人员转变观念,深入学习和补充设备维护的微观知识结构,透彻了解设备的运行原理、结构特点、缺陷发生机理和检修方法,掌握一二次设备的名称和工作原理。熟悉掌握相关试验仪器、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具体设备的检修流程和修试工艺方法,加强自身动手解决故障的能力也是运行人员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此外,时刻应对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也是运行人员必须做好的心理准备。[5]

因此,运行人员只有从深化知识结构、做好应对组织变革的心理和体力准备,将已有的理论知识联系新学的知识,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岗位综合能力,才能实现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工作岗位的新要求,才能在今后现代化智能电网的飞速发展中游刃有余。

3.运维一体化对检修人员提出的要求

运维一体化要求检修人员在熟悉输变电设备结构和检修工艺的基础上,还要对电网的不同运行方式之间的切换、电网潮流的分配和运行规律有所了解。

在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现场工作人员要根据设备的缺陷状态和相关运行方式情况制定详细的操作票,并按照相关规定正确的将设备停运,做好安全措施。因此,熟练掌握变电站运行方式和系统接线情况,加强各种调度规程和现场运行规程的学习与提高运用能力,是新形势下对检修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6]

在运维一体化体系下,检修人员只有加强和掌握系统各种运行方式下的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才能判断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变换过程,及时作出对缺陷设备的隔离和事故的处理。因此,只有不断做出调整,顺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才能应对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挑战。

二、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人员培训方法探讨

为了响应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号召,早日完成大检修模式下“运维一体化”进程,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整合,降低运检维护成本,提高运检维护和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需加大对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力度。为了加快“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保障现有工作模式的平稳过渡,员工培训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优势互补,交叉培训

按照运维一体化模式的要求,运维工作开展的主体参与人为原有组织模式下的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而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对原有的运行人员开展变电检修技能培训,对原有的检修人员开展变电运行技能的培训。

为了降低运维一体化模式接入后人员磨合的时间成本,提高运维工作的工作效率,采用专业运行人员培训检修专业人员,检修专业人员培训运行人员的培训方法,不仅可以缩短培训周期,还能节省培训成本。因此,只要合理安排日常生产时间,在生产空闲时期采用“优势互补,交叉学习”的培训方法,可以在短时期内满足运维一体化工作开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制定标准作业制度,开展作业流程培训

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保留原有适应运维一体化要求的作业标准、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运检统一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优化和完善现场作业流程是开展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的前提。

在完善统一的标准作业制度下,对员工开展作业流程培训,从制度上保证了现场作业的全过程细化、量化、标准化,提高了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实效化,保证运维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有效避免作业风险,从而确保运维工作的安全可靠进行。

3.加强青年队伍建设,注重青年员工培养

青年员工作为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有生力量,未来必将成为该模式下的主力军。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注重青年员工培养对运维一体化模式的稳步推进尤为重要。

(1)制定业务培养和职业规划双导师制。在运维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迅速培养技术新人;加强对青年员工职业规划的培训、职业目标的制定,为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储备对口人才。

(2)创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机制。在新模式下,建立合理的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机制,完善青年员工的发展通道,加快选拔使用工作步伐,是运维一体化体系不断保持活力的必要措施。

(3)自我学习。在数字化、智能化变电站不断推广的形势下,对运维人员具备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尤其需要发挥青年员工的主体作用。青年员工在导师的指导下,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时刻注重自我学习,不断思考,主动担当,才能尽快促成“运检双能”复合型人才的转变。

4.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1)选拔技术骨干进行多岗位轮训,交叉参与多专业工作,培养一专多能、一岗多责技术能手,为运维一体化体系建立储备复合型人才。

(2)建立实训基地,按照作业标准和作业流程进行系统性的演练和培训,提高运维一体化系统下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

(3)利用新建变电站的安装、调试和验收机会,组织运行、检修人员从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启动送电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学习,迅速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4)注重不同公司间的交流学习。在运维一体化培训体系摸索建设阶段,加强向兄弟单位交流学习,探索适合本公司的培训模式,避免走弯路,是实现新模式下提升员工培训的捷径。

三、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运、检孤立的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电力生产的需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施运维一体化建设是电力生产的必由之路。运维一体化建设仍然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加快“运检双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人员培训方面需要加大交叉培训的力度,制定完善的作业标准,同时应该注重青年员工的培养和多样化培训方法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总之,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人员培训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技术的培训,还要着眼培养制度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运维一体化的变革过程中有优秀的人才储备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晨,陈希正,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9).[2]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3]王宏,张怡.供电企业变电运行专业培训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4]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5]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6]王绍亚.浅谈变电设备运检(运维、检修)一体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责任编辑:孙晴)

第二篇:大检修之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探讨

大检修之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从一次误跳闸事件出发,分析了专业分工负责制检修模式的弊端。然后结合电力发展趋势,阐述了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检修专业化的必要性。并从变电站标准化建设、员工培训、员工队伍建设、管理流程和制度改革、交流学习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应对策略。关键词:大检修、运维一体化

1、引言 XXXX年XX月,某500kV变电站检修人员完成500kV线路保护换型工作后,进行送电前断路器临时过流保护接入试验。检修工作负责人在开始试验前未确认现场设备运行状态,检查设备压板投退状态,未意识到工作过程中断路器失灵保护出口导致母线跳闸的安全风险,造成断路器失灵保护出口,启动500kV I母母差联跳I母全部断路器,致使500kV I母非计划停运1小时30分钟。检修人员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不力,二次工作安全措施不到位,标准化作业执行不力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仔细分析,此次事故同时也暴露出以往电力生产体制各专业分工负责制维护模式的弊端。此次送电过程中,检修工作人员不熟悉运行倒闸操作流程,不明确临时保护电气试验的最佳时机;运行人员不熟悉电气试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双方仅按照例行工作流程协同工作,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生产作业全过程“本质安全”。

2、国家电网“三集五大”对“大检修”的要求[1] 随着电力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网结构迅速扩展,以往电力生产管理模式已越来越难以与之适应。首先,电力设备生产安装质量日趋完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采用设备定期检修模式不具备科学性,而且容易发生检修过剩,造成人、财、物的不必要浪费;其次,近年来电网结构迅速扩展,维护设备数量几何级增加大大加大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压力。因此,探索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减轻一线生产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刻不容缓。

为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提

出了“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即转变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就是公司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内容。“大检修”作为“五大”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牵涉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其意义非常重要。国家电网公司对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强化资本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实现电网检修维护人、财、物的集中管理和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

率。以往电网生产体制采用专业分工负责制生产模式。运行专业负责输变电设备的巡视监控、倒闸操作和事故应急处理,并根据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分类报送到调度和设备检修部门。调度和检修专业按照设备维护周期和电网运行方式,协调运行专业停运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检修专业的主要职责是对输变电设备进行定期小修预试、大修技改以及日常性缺陷处理,保证输变电设备正常运行。然而,如果各专业工作人员

仅精通本专业知识,对其他专业或一知半

解,或完全不懂,必将导致有些配合性工作

现场缺少安全管控。

根据“三集五大”中“大检修”的要求,运行专业和检修专业的工作模式将发生较大改变。由于电网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提高,电网检修模式将转变到以状态检修为基础,以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为抓手的动态检修模式。因此,运维一体化人才是保证大检修模式成功运转的关键环节。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电网的规模指数级的扩大与人力资源匮乏的矛盾非常突出。基于运维一体化的大检修模式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在现有组织结构下,如何改变思维方式,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对公司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变革涉及很多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在推进变革的同时,继续保持队伍稳定、电网安全、企业发展、管理难度显著增大。同时,生产人员如何适应改革要求,改变自己过去单一知识结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业务技能,同样至关重要。[2]

3、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应对措施

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公司需从变电站标准化建设、员工培训、员工队伍建设、管理流程和制度改革、交流学习等方面着手,才能实现平稳改革的同时,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标准化变电站建设

变电站采用“六统一”标准化设计:统一功能配置、统一回路设计、统一端子排布置、统一接口规范、统一报告输出、统一格式输出。变电站间差异性越来越小,大大减小了检修试验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同时回路设计的统一规范,减小了电网设备的安全隐患,为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提供了便利条件。2)员工培训

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对员工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维一体化要求员工不但懂得输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还要求员工能够根据调度命令倒换运行方式,将输变电设备停止运行,解除备用,采取安全措施。运行人员需要实现从设备的使用者到设备的维护、分析、检修者的角色转换;检修人员需要熟悉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并能迅速判断,作出相应的决策。因此,员工培训必须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新岗位知识能力要求和员工现有知识结构,开

展有针对性的单元制培训,把运维队伍

培养成为一批“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3] 3)员工队伍建设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变电站的推广,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逐渐变为可能。其运行维护工作,尤其是继电保护工作将面临完全不同新的局面。配合性工作任务迅速增加,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成为各分局继电保护室面临的新的挑战。研究维护工作发展方向,适当调整生产专业人员比例结构,避免员工疲劳作业,同样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4]

4)标准制度及作业流程改革

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快建立协调统一的技术标准、制度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不断优化现场检修标准化作业流程,进一步以提高检修工艺,深化检修现场作业的全过程细化、量化、标准化,提高安全管理和监督的实效,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有效避免作业风险,从而确保变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5)交流学习

重庆公司和江苏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单位后,通过改革探索成效显著[5] [6]

。加强向兄弟单位交流学习,探索适合本公司的改革模式,避免走弯路,实现“弯道超车”,是实现大检修体系改革的捷径。

4、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检修模式不适应电力生产的需要。“大检修”运营模式优化组织架构,实现电网检修维护人、财、物的集中管理与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由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检修一体化建设是电力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

[1] 李晨 陈希正 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 育,2011(09)[2] 严利雄.电网大检修体系建设探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9)[3] 顾振江 “大生产、大运行”变革下单元制培训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

育,2010(35)

[4] 戎俊康 浅析智能变电站建设对继电保护工作的新要求[J],中国电力教育,2011(36)[5] 李庆梅.“大检修”下的标准化成本探讨[J],产业经济

[6] 沈芝春 单莹 大检修:术业专攻有其道[J],国家电网,2012(02)

第三篇: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

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

摘要

随着网络应用业务的不断扩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IT系统越来越复杂,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紧密,对IT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确保IT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和考验。本文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IT运维的实际需求和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出发,阐述了构建IT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思路。

1、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提出的背景

1.1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应用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紧密,对IT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也要求越来越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IT运维管理工作多年来一直处于手工处理维护的状况,各种服务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中。特别是近年来,各类应用系统的推广规模、建设速度迅猛发展,信息人员的数量、维护能力和知识水平日显不足。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高效、规范的运维体系,确保IT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和考验。因此构建企业的IT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自上而下、主动而长效的运维管理体制,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2精细化、服务化运维管理的必然需求

企业IT应用不断扩大,各种不同的应用和业务系统在网络上运行越来越多,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也增加了对网络管理内容的关注,网络管理,性能管理、应用管理,使用管理、安全系统等内容也逐渐摆到了桌面。网络的规模增大,规划、维护、安全、管理等分工更加细致,迫切要求对网络的使用和维护建立统一、规范、体系化、层次化的服务管理流程。通过进行集中化的管理,进行智能化的分析、统计,得出有利于网络管理和维护的数据,更有效、快捷的解决问题。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服务水平协议,快速地支持用户业务的IT服务需求,规划好IT系统建设更好地为业务部门提供发展的动力等,均成IT运维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 IT运维管理对象所涉及到的种类繁多,从供配电设施到IT设备、到应用系统、到各类人员。另外,作为IT服务的物理载体,用户对IT服务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的要求最终将内化为对IT运维管理的要求。IT运维管理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与行业规范。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信息的转型,信息对机构来说,已经变得与土地,人力与资金等传统资源同等重要。另外,随着信息面临的威胁逐年增加,如病毒,钓鱼网站、间谍软件、错误操作、越权使用、人员安全等,作为承载用户信息系统运行的IT运维管理而言。信息安全绝对是IT运维管理的重要要求。

2、l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内涵及创新点

2.1 IT运维管理—体化的内涵

通过IT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对IT基础架构的监控,即对主机系统、桌面PC机、网络系统、安全产品、数据库、中间件、存储设备系统、IT环境系统的集中监控和管理。能够及时采集各类告警数据、性能数据和配置数据,进行集成统一的分析、查询、报告和展示,帮助运维管理人员方便有效的定位系统问题,直观快速的诊断和分析问题,将运维模式由被动的支持转为主动式服务。通过帮助台接收各类告警事件,按照预先定义的事件管理流程完成事件的处理。建立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等八个服务工作流程,通过管理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机结合,实现IT运维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一个整体的IT运维平台。

2.2 IT运维管理—体化模式的创新点

内容一体化:传统模式下的管理是分散式、粗放式管理,各单位、部门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承担相对独立的内部管理职能。管理的内容、要求缺乏统一标准,发展水平不均衡,项目建设,数据共享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缺位,不到位现象不可避免。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将多个管理体系经过有机整合,按照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在全面梳理各方面内容和要素的基础上,对各个管理点进行共性抽取、差异分析和整合归类,确保整合后的管理体系覆盖IT运维管理的每个环节,管理内容明确,管理标准统一,便于组织实施。

方式一体化:传统模式下各单位、部门的管理相对独立,整体性和协同性不足。对于涉及多级机构的工作,采取任务自上而下逐级部署,执行情况自下而上逐级反馈的方式,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一体化,但对于各级机构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则并未纳入一体化的管理范畴,在管理上采取自定规则、自成体系,自行执行、自我监督的方式,缺乏总体上的规划指引和外部约束。在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下,信息化建设将全面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一方面要求确保发展规划和实施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各级机构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职责,积极配合、切实落实IT运维管理工作部署,形成分工合理、各负其责、协同合作的一体化格局,体现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发展思路。

手段一体化:IT运维管理是一项最终要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具体工作,即让合适的人、利用合适的资源,做正确的事,在此过程中,如何确保指令有效、落实到位、过程可控、可审计是摆在每一个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传统模式下,指令的下达存在多种渠道。任务的执行过度依赖于执行者个人的工作态度、能力高低和经验多寡。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在优先建立IT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将所有IT运维工作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采用流程化的管理思路,以规范流程驱动人、物、事的优化搭配和动态流转,强化事务督办、进度监控和外部审计,将管理做精做细。

3、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3.1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

IT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使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各分支机构的工作重心将向前台运维和安全防护方向转移,同时配合企业IT运维的统一调度,突出专而精的特点及与企业IT运维协调一体。机构职能的转变使工作思路快速调整,重新制定和完善各单位的工作职责。根据IT运维管理一体化的要求,明确各级信息部门的职责范围及岗位分工。从横向上,分析各单位、部门职责范围并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归类,理清各单位、部门职责覆盖面。从纵向上,确定各管理链条的延伸深度和各节点职责,使各单位和信息员均能准确定位各自的职责。改变过去抓大放小、粗放式的管理思路,将全部职责内容、岗位分工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落实下去,达到以制度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目标。

3.2梳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水准

在明确工作职责分工的基础上规范工作流程。第一步,按照IT运维管理的建设要求及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思路,对各项工作的操作步骤,流程和标准进行梳理,建立详尽的流程指引和操作规范,特别是要对新增或强化的职责建立健全相应的规范流程;第二步。按照集约化、扁平化管理的原则整合流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删除、压缩或整合不必要的环节,集合区域生产要素进行统一调配,以提升核心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步,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其核心是计划、岗位流程和执行力,即应用已优化的岗位业务流程,强调管理的细致、精准和有效。力求达到事事有计划、有标准、有检查,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和盲点,提高管理效能。

3.3完善协同工作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不但要使各单位、部门信息人员明确各自在本单位、部门中所承担的职责,同时还应使其能够准确定位在整个IT运维体系下的责任分工.将各级机构,各个岗位的工作融入到IT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中,提升各级信息人员的全局意识,调动各方积极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开.在信息化规划上要将各单位IT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统一框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一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分工协作、协调配合。企业各分支机构做为系统运维和业务需求的最前端,也应当主动转变观念,承担起发现问题、反映需求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整合优化、统一调配资源,逐步建立合理分工、有效配合的协同工作机制。

3.4依托一体化管理平台,提升IT运维监控手段

在资源整合的大环境下。各级机构在运维领域的工作日益强化,技术支持精细化、专业化要求明显提高。向一体化转型的过渡期,亦是运维模式、管理体制和标准规范的关键形成期.通过建立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一致化,以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水平。

一是建立网络资源监测系统。在系统繁多、环境复杂、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借助配套的预警体系和管理机制,提早发现和准确定位问题。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将各类重要IT资源纳入统一监控。

二是制订统一的运行维护服务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为运维人员协同操作提供规范和约束,包括一体化的巡检规程、问题处理、事故报告和反馈机制等。

三是加大自身信息化建设力度,建设统一、集成、开放并可扩展的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平台.推动运维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强化管理平台与资源监控平台的联动。

4、l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保障运行体系

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在逐步转变工作思路和模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许多困惑和问题。IT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大局,应对IT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保障措施和对策及时化解问题。

4.1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从图1IT运维管理过程成熟度模型图来看,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需要常抓不懈的,持续调整的过程。随着信息化应用的纵深发展及其对业务影响程度的日益提升,信息化建设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特点日益突出,IT运维管理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认识到,IT运维管理体系是随着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要避免一步到位的想法、避免受僵化的管理体制约束,IT运维管理必须根据客观实际进行调优,切实以科学的管理思路和政策举助推信息化持续发展。

4.2提升IT综合治理水平,促进信息与业务的协同发展

IT运维管理的成功建设必然是业务和技术合力的结果,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作为IT运维管理一体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信息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发展与业务的协同关系.牢固树立信息为业务服务的宗旨。将技术实现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引导业务部门研究和反映业务需求、构建业务架构,促进信息与业务的融合,互相支持,协调配合,共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更快更全面的提升。4.3积极实践—体化的项目管理模式

IT运维管理一体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企业要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组织运作.并着力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处理好当前需求和远期规划的关系。一体化运维是业务实现创新发展对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需求,其过程和效益的显现具有渐进式的特点,必须深人分析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推进。

二是要处理好分支机构与企业整体力量提升之间的关系。在推进一体化运维过程中,要注意统一信息人员的思想和行动。实现企业整体信息力量的优化整合和均衡发展。

三是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需求实现和问题处理的效率。对于业务部门来说,需求的快速实现、问题的及时解决是其关注点所在,要避免因管理链条延长导致问题处理低效的可能性,切实使信息部门和业务部门均能理解IT运维管理一体化运行的必要性。并切实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对业务发展和创新支持力度的提升。

图2 IT运维管理组织流程图

5、总结

IT运维管理落实一体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思路,建立与信息化发展相配套、相适应的整体设想.通过持续,科学的管理,保障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主动管理体制。IT运维管理平台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综合集中管理,既面向资源又面向应用,同时还面向管理维护人员,为减轻各分支机构运维人员工作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人才、流程和工具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系统。规范了IT运维管理流程。IT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帮助信息部门整合支离的IT服务,实现了由局部,单项、按部门开展运维服务向全局的,一体化的IT运维服务转变,由被动的“救火”的服务转变成科学有效的流程服务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基础台帐管理不规范、故障发现和解决滞后,设备资产底数不清等问题。实现了全方位的IT系统管理。整合了对网络、服务器与业务应用、安全设备,客户端和机房基础环境的分割管理,实现了对IT系统的集中.统一、全面的监控与管理-在设计理念上遵循“管理思想+系统工具+管理实践”的原则,不但直接服务于IT运维部门,而且能辅助主管领导掌控、评估IT全局,为重大规划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践证明,IT运维管理一体化模式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不仅是管理模式改变.更重要的是强调对于企业IT资源的一体化管控,全面提升各部门协同管理、高效运作的能力,从而持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这也将是企业IT运维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

第四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法(推荐)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主要

1、学:老师根据学清在出示学习目标(书面)后,以引学导语(或引学情境)形式指出学习本课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具有的重要价值,引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强烈需要的情感;或出示问题让学生感到用以前的知识不易解决或让学生感受到学了本课知识后,解决起来更便捷;或感受到随知识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水到渠成;或创设情境(包括实验)提出新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解决本课的问题,进行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知识提示等(3分钟)。在问题生成环节,老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生在自读教材(学材)的基础上,解决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体验、理解、思考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生成.学生),并在展示环节一并展示,教师点拨(10分钟),由师、生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自学评价,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后转入下一步。

以课堂为单位划分知识块儿,注重知识体系和脉络,知识点、知识形成过程、方法等用问题覆盖,教师指导学生按先后顺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先重点探究,再通过自学解决系统的问题,即可以先“探”后“学”——系统化。仍遵循每步的六环,六环也不是绝对的,是一种理念的指导。每一节可能要分为几个活动单元,活动安排和落实要到位,学生才能学得扎实有效。

预设要到位,知识脉络要清晰,要为学生思维设置必要的“支架”,问题安排要有梯度,围绕重难点能够生成值得探究的问题。

2、探:教师在第一步的某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1-2个),安排探究活动,提出小组合作、展示、评价办法,在展示过程中关注参与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必要点拨,质疑拓展。展示原则: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展示、组员补充,其他质疑,进一步探究。展示出错率高的、多解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合作学习评价,重点是合作学习文化引导和提升,鼓励合作出新的小组、合作氛围好的小组,量化记录并存档(15分钟)。

3、测:目的是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检测,也是对学和探两步完成质量的反馈检测,是学生学习情感的升华。4-6题(10分钟),突出自主完成,注重量化评价。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设置引导文本阅读的问题

2、设置新知学习的铺垫性问题

3、设置引导举生活动的问题

4、设置对新知的理解、探究、归纳、总结的问题

5、设置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问题

6、设置知识拓展的问题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教育文献的研究,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调查法:在四年级及家长学校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

(3)行动研究法:在对三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预案,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充实和改进,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4)个案研究方法:对一门学科作具体研究,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分析档案,及时汇总。

第五篇: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解析

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解析

引言

我国在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许多电网新发展和新规划,尤其是要建立起以信息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从而实现电网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电网从以往的传统电网实现向经济和高效的现代化电网。通过10kV配电网的线路复电以及自愈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条件,同时还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因此,配电网自动化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提供强大后盾。1、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分析

对于10kV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的好坏能够决定自动化的实施效果,一般情况下,在10kV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和管理中,其配网一次网架主要分两种,其一为架空线路,另一线路为电缆,两者的网架线路分别使用不同的配网自动化设备。当前,配电自动化设备的终端所指的就是架空配电终端以及环网柜配电终端和配变检测终端这几种。如果要在配电自动化后期减少其较多的维护工作,那么可以在选择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时候,主要关注设计以及选型等方面挑选一些少调试以及免维护的设备。不过,在挑选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对于高压一次开关设备免维护情况,从这个角度考虑,针对高压一次设备可以选择一些操作方便、设备比较简单以及性能非常良好且可靠性也较强、原理简单的设备。这里举例10kV的柱上负荷开关情况下,要选出线的电缆头,工作室应该采取全密封的设计操作机构,且开关主要安装方式为悬挂方式,同时在开合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出现瓷套被冲击的不良情况。要保证开关的外壳有防日光保护层,涂上防腐保护层。高压设备还需要对自动化接口预留,也可以采用同步配备自动化设备终端,这样可以对将来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奠定安全、可靠的基础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对高压设备的检修可以运用一些新技术设备,尽量的减少停电或者保证最大限度之内不停电,以便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增加。

下图即为10kV柱上负荷开关,其次,注意二次设备要尽量减少维护。主要是由于二次设备通常是配电设备自动化的终端设备,其承接的任务比较重要,要对一次开关设备以及配电自动化的连接。所以,在进行设计和选型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考虑,不仅遵守一些产业化的设计原理和思想,对设备的原理以及设备结构要能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连接,使系统保持较好地安全性能和良好的可靠性能,同时也具有免维护性。

在选择后备电源方面也要注意,我国当前的配电自动化后备电源基本上选择的是储能电容以及蓄电池。而户外设备的应用中,选择蓄电池当做工作电源的情况较多,但是容易有很多问题出现,主要是免维护性以及在适应户外环境等方面问题非常棘手,且杆上的设备也随之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选择储能电容方面是当前的配电自动化的一个趋势,当然采用一些低功率电动操作机也比较划算。

2、分析一体化运维模式

我国目前的一体化运维模式也非常多,主要由于电网运营的企业也遍地开花。在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会应用到许多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体制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维护很有必要,从目前的体制发展和技术上讲,电气企业已经具备了一体化运维体制的条件。本文就对10kV配电自动化系统维护的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分析。

在供电公司的维护方法中,其主要是运维技术管理人员机械能线路终端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其一,运维技术人员的出勤有制度、有保障,且可以随时全天候待命。其二,其发生事件后,响应非常迅速,且有关运维技术人员对于线路以及设备都比较熟悉。其三,运维技术人员对于工作的流程以及业务技能能够达标,且在沟通方面没有障碍。但这种运维管理模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有自动化人员的配备一直处于不足的状态,很多管理人员也运维技术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虽然一些供电公司增加了一些人手,但是这种问题仍然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其维修工具的老化以及维护的工作量偏大等各种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对于配网自动化设备的许多特点,可以进行一体化模式工作,其运维一体化的组织模式主要是一体化运维中心下面,主要分管三个部门,为管理职能部门和系统运行维护部门,以及设备运行维护部门。其中,管理职能部门是作为运维管理模式的中心,对配电自动化设备起到全面管理的作用。其他两个部门主要是对系统和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

这种一体化运维模式的管理,在管理职能的全面协调下,通过系统自动化的后台以及设备现场的维护和联动,实行了一体式的管理和维护。其具有较多的优点,主要是管运实现了分开,符合有关电网企业在设备等方面的管运分开的原则,且对各部门的职责做了清晰化和负责制。其次,在层次上比较分明,使得哥哥们的职责和任务比较明确,在运维管理界面中非常清晰和明白,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最后,在资源的利用率上非常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相应的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3、结语

在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对设备的免维护和减少管理的各项不必要的成本,使得一体化运维模式能够成功解决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运维工作量大的问题,对运维人员较少、且技术应用有限、反应不太迅速等等问题,从而科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同时也使得运维的技术和管理不断地上升,从而为以后的自动化工作性能更加完善,对运维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载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培训方法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培训方法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