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
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 2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识别原则
——坚持标准。严格坚持国家扶贫对象识别标准。——综合考量。综合考量扶贫对象的生活现状、家庭财产、致贫原因。
——民主评议。坚持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众认可。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识别结果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二、识别标准
(一)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扶贫对象识别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上年度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基本依据,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整户识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家庭各类收入总和扣除生产经营性支出后,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数计算得出(详见附件1)。(二)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 1.不愁吃。口粮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2.不愁穿。年有换季衣服,经常有换洗衣服。
3.义务教育。农户家庭中有子女上学负担较重,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4.基本医疗。农户家庭成员因患大病(详见附件2)或长期慢性病,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或长期用药治疗,刚性支出较大,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5.住房安全。农户居住用房是C、D级危险房屋的,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三、识别方法
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即一进:包村干部、村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对全村农户逐家进户调查走访,摸清底数。二看:看房子、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状况。拥有家用轿车、大型农机具、高档家电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三算:按照标准逐户测算收入和支出,算出人均纯收入数,算支出大帐,找致贫原因,对贫富情况有本明白账。四比:和全村左邻右舍比较生活质量。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有担任村干部的,家庭成员作为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的,在城镇拥有门市房、商品房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五议:对照标准,综合考量,逐户评议。拟正式推荐为扶贫对象的,必须获得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必须向村民公示、公告。六定:正式确定为扶贫对象的,由村“两委”推荐确定,乡(镇)党委政府核定。
四、识别程序
第一步:初选对象。在农户本人申请的基础上,对拟推荐的扶贫对象,按照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下同)。
第二步:乡镇审核。经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人民政府对初选对象进行审核。乡镇对初选对象必须逐户核查,做到不错不漏。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名单,必须要有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村支书、乡镇长、乡镇书记“六签字”,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第三步:县级复审。经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市、区)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内公告。
五、建档帮扶
第一步:数据录入。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贫困户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业务管理子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第二步:数据核查。省、市、县扶贫部门对录入系统的扶贫对象信息与行业部门进行分级比对,对疑似不符合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进行甄别、清退。
第三步:结对帮扶。在省、市政府指导下,各县(市、区)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
第四步:制定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结合贫困家庭实际和需求,制定帮扶计划。
第五步:填写手册和明白卡。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
六、数据管理
1.建立管理平台。对扶贫对象要建档立卡,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省市县乡有信息平台。要完善精准扶贫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对接共享,做到贫困底数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脱贫责任清、脱贫进度清。2.完善管理机制。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对经过帮扶确已达到脱贫标准的,通过程序,及时退出;对因各种原因致贫返贫的,按照程序及时纳入,落实好扶贫政策,切实做到应退尽退、应扶尽扶。
3.明确管理责任。各级要加强信息管理队伍建设,明确专人,专职专责。村级在数据采集时,要做到不落一个指标,不错一个数据。乡级在数据录入时,不误填一个数据,及时发现原始数据错漏并加以纠正,对各类别扶贫对象做到准确标识。县级要指导基层搞好数据核查和清洗,依据基础信息分配好扶贫资源。县以上扶贫部门要搞好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规范数据的发布及其与行业部门的协作,保护好扶贫对象隐私权,确保数据安全。各市县要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实施细则。
第二篇:扶贫对象识别实施方案
真朴村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维西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实施方案的通知》(云贫开办发(2012)134号)和《维西县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的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对我县农村扶贫对象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识别出农村扶贫对象,弄清农村扶贫对象的分布、贫困的状况、贫困的类型、致贫的原因,建立健全农村扶贫对象档案,主要目的是为我县开展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即“双到”扶贫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在大扶贫格局下,引导教育、卫生、广电、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资源及社会各界力量向农村扶贫对象倾斜,搭建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是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扶贫开发工作全局,对如期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奋斗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高质量做好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二、实施范围和目标任务
(一)实施范围。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实施范围是全村14个村名小组。全面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组、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真正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出来。农村扶贫对象是指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
(二)目标任务。本次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目标任务是:建立农村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扶贫对象档案,为全县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农村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搭建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识别农村扶贫对象的全过程都要有群众参与,做到民主评议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确定农村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农村扶贫对象进入扶持范围。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我县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山半高山,这些地方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农村贫困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贫困成因,实行分类指导。
(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在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过程中,工作人员务必带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对贫困群众深厚的感情,坚持原则,严守纪律,严把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数据质量关,扎实做好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贫困人口调查数据牧集必须从基础和源头抓起,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认真审核,层层把关,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四、工作步骤
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步骤共四个阶段,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宣传动员阶段。此阶段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并报乡人民政府审定下发;二是宣传发动,工作小组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对象识别阶段。要尽可能与农村低保对象识别相衔接。此阶段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
村级民主评议小组成员的推选,要充分尊重民意,具有广泛代表性,村级民主评议小组应包括乡驻村干部、党员、妇女、群众、残疾人代表等。我村评议小组的人数按村人口
安排11-13人,要求在2012年8月28日前完成。
二是户主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审批
户主申请,由农户根据家庭收入和家庭生活状况向户籍地的村委会提出申请,具体由户主填写《农村扶贫对象申请书》并在申请书上签名后,交户籍地的村委会。
民主评议,由村级民主评议小组根据农户申请材料,对本行政村内申请的农户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民主评议小组对申请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和排序,并根据分配到行政村的贫困人口规模,确定入选农村扶贫对象名单。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对入选农村扶贫对象排序进行表决确认。农村扶贫对象分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保户,视为扶贫低保户。
公示审批,村级民主评议小组对确定的农村扶贫对象户,在村委会及相应村民小组公示5天。如有异议,重新评议。公示无异议后,将农村扶贫对象申请书、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的评议结果,由村委会统一签署意见报乡审核。乡以村为单位逐户进行复核,审核无误后,整理成花名册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以上三项要求在9月1日前完成。
三是审批结果公示
在村委会及相应自然村公示5天。
(三)信息采集阶段。此阶段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登记造册。所有农村扶贫对象,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如实
填写有关信息,此工作要求在10月10日前完成。二是信息录入。由乡组织人员对登记的农村扶贫对象信息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要在现有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和农村五保、农村低保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各部门提供通用的信息平台。2012年11月1日前完成农村扶贫对象信息录入工作。做到村有册,乡有簿、县乡有电子档案。
(四)总结验收阶段。组织检查、验收,上报各类资料,总结经验,进行考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抓好我村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
作,按照乡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决定成立真朴村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开展和指导,工作成员具体负责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组织督查和考核验收。
(二)明确部门职责
一是确定各村民小组对象规模。村按照乡分解到本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将贫困人口分解到各村民小组,必须根据贫困人口规模开展对象识别工作,不
得扩大贫困人口规模;二是制定和下发实施方案;三是做好宣传发动。开好两个会议,即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好村、组二级干部会议,统一安排部署“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以村为单位开好村民代表大会,落实评议小组成员;四是必须保证做到每个村民小组有一名村领导小组成员联系,并具体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和步骤开展工作,绝不能图简便而减少任何一个环节;五是按照辖区负责制原则,层层处理好信访问题,要制定信访预案,防止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
(三)强化工作纪律。
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敏感度高、政策性强,我们一定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落实到位无偏差,政策执行到位不走样。
第三篇: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宣传册
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宣传册
1、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是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施精准扶贫的需要;是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成效的需要;是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扶贫对象收入、缩小发展差距的需要;是改善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需要。
2、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程序是怎样的?
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市扶贫办复核、市人民政府审批。
3、成为扶贫对象有什么优惠政策?
一、能够得到产业帮扶;
二、符合条件的对象能享受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
三、无房户、D级危房户建房或维修房屋时,能享受到一定的政策补贴:
四、以后新进低保户原则上从扶贫对象户中产生。
4、低保户、五保户怎样进扶贫对象户?
低保户、五保户直接填表,不用走票决程序,并且是以个人为单位进入,五保户以户为单位进入。
5、农户申请时,需提交哪些材料?
《湖南省农村扶贫对象申请审批表》,提供户主身份证复印件和家庭成员户口页复印件、一张在家的家庭成员在住房前的合照
6、扶贫对象八不评的标准是什么?
一、拥有大型机械设备户不评;
二、在近几年内新建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经过装饰装修的楼房户不评;
三、在城镇购买商品房(不含因灾重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房屋)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农户不评;
四、种养业大户,有稳定收入来源、且年收入超过当地农户年平均收入较大数额的户不评;
五、不遵纪守法,游手好闲,整天沉迷于打牌赌博户不评:
六、没有家庭责任感,不承担赡养、扶养义务,缺乏社会公德户不评:
七、不遵守信访制度,无理缠访、闹访户不评;
八、村支两委干部户(特别困难的除外)不评。
第四篇:精准扶贫管理办法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农信社金融主力军和金纽带作用,大力支持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65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4‟23号),•关于印发†贵州省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实施办法‡的通知‣(黔扶通„2014‟64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通知‣(黔党办发„2015‟13号),结合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实际,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第二章 贷款的对象和条件
第九条 贷款对象。按照•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等级及综合授信管理办法‣评定的信用等级在“一般”(含“一般”)以上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农户。
第十条 申请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乡镇扶贫部门确定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二)借款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四)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合理;
(五)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借款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对其发放贷款:
(一)不具备本办法所规定条件的;
(二)生产、经营国家明文禁止产品、项目的;
(三)贷款用途不明确、不合法的;
(四)经营特殊行业未取得规定的批准文件的;
(五)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或有其他严重违法经营行
月确定。贷款最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6个月。
第十六条 贷款利率。贷款人原则上应结合信用工程利率优惠、借款人对贷款人的存款贡献度、县级风险补偿机制、等,按照贷款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实行差别利率,具体利率执行标准以合同约定为准。
逾期贷款利率、罚息利率、违规使用借款的罚息利率及贷款的停息、减息、免息和挂息的处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有权限限制的,应严格按权限进行审批。
第十七条 贷款用途。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主要为:
1.农户从事农业(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加工等农业生产经营;
2.运输、商贸等商业贸易;
3.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服务行业及其他非农行业的合理小额信贷资金需求。
第十八条 还本付息方式。贷款人应结合借款人还本付息习惯、综合付息能力等因素,可按月、按季、按年进行结息或利随本清,原则上一年期以上贷款不得采用到期利随本清方式。还款方式根据借款额度、期限、还款能力、还款习惯等因素,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可采取整贷整还、分期偿还等灵活还款方式。
第五章 贷款的申请、调查、审查及风险评价
放贷款,确保资金发放给真实借款人。
第二十四条 发放的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实行台账式管理,及时、逐笔登记贷款发放和收回、脱贫、返贫等情况,填列•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台账‣(附件2),并对这部分信贷档案专门标识。
第七章 贷后管理
第二十五条 贷后检查。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照“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贷后检查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六条 贷后管理监督。行社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应对分支机构贷后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着重排查防范假名、冒名、借名贷款,包括建立贷款本息独立对账制度、不定期重点检(抽)查制度以及至少两年一次的全面交叉核查制度。扶贫部门对农户的脱贫、返贫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并反馈至乡镇信用社。
第二十七条 对脱贫农户的贷款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管理直至贷款偿清,停止发放新的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第二十八条 风险预警。信贷人员在贷后检查过程中或通过其他渠道,若发现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以书面形式向信用社贷款审批领导小组报告。
1.借款人无故逃逸、隐匿、被司法机关关押、逮捕等; 2.借款人存在违法经营行为;
3.借款人生产经营不正常,资产明显减少,还款能力明显降低,影响贷款偿还的;
4.借款人死亡或家庭主要关系发生经济纠纷的; 5.借款人有拒绝接受贷款监督,挪用贷款或转移收入、资产,贷款逾期,拖欠利息等行为;
6.其他重大风险事项。
第二十九条 贷款催收。信贷人员根据•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台账‣,对即将到期的贷款原则上提前10个工作日按村逐户抄列还款通知,提前5个工作日送达借款人,并收回回执归档管理。
第三十条 贷款展期管理。
(一)办理展期的条件。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借款人还款意愿良好、预期现金流量充分、具备还款能力的前提下,若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给予办理展期: 1.借款人商品确已销售,但销售货款尚未回笼的; 2.受市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影响,导致借款人生产经营等暂时发生困难的;
3.贷款期限与实际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的; 4.贷款人认定的其他合理情形。
(二)展期申请及审批。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确需
(二)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初始评级授信审批表;
(三)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借款合同;
(四)有效身份证复印件、结婚状况证明(具体包括:结婚证复印件或村委会夫妻关系证明或户口簿中能够证明夫妻关系相关栏次的复印件);
(五)借款申请书;
(六)借款借据;
(七)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使用情况检查表;
(八)贷款人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十章 财政贴息与兑付
第三十四条 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建档立卡农户按合同约定支付贷款利息。农户支付利息后,依据借款合同、借款凭据、利息支付单据等向乡镇扶贫部门申请贴息补助。乡镇扶贫部门与行社营业网点共同审核后,每半年按规定据实向县级扶贫部门申报,行社接受财政部门的委托,依据实际贴息清单向贷款农户统一支付贴息资金。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各行社应根据本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
011-
第五篇:“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xiexiebang推荐)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可见扶贫攻坚压力不减,决心更强。我有幸成为安徽移动调研实践线的一员,在利辛县阚疃镇刘圩村实地调研精准识别工作,通过调研实践,锤炼了党性,开阔了视野,收获了体验。
当然精准扶贫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或困扰就是贫困户识别不精准的问题。识别不精准主要包括“漏评”与“误评”。“漏评”就是将本来的贫困户未纳入到贫困户中,从而无法享受到扶贫政策的支持;“误评”则是将本来不是贫困户的农户评定为了贫困户,享受到政策好处。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当前贫困户的识别不精准问题,主要是误评,而不是漏评。漏评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在当前各地大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漏评已十分罕见。而误评却极为严重。
有村干部坦言,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3以上农户家庭收入远高于当地贫困线,不应算贫困户。针对有些地区普遍存在贫困户有商业运营车辆和城市商品房等不合理现象,2015年精准扶贫回头看中,各地制定了排除法,通过信息比对或入户调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贫困户进行了清退。问题是还有大量农户虽没有“运营车辆”和“商品房”,但家庭收入却是远高于贫困线的。而农户家庭收入实际上又很难精确计算,从而造成全村1/3贫困户实际上不贫困的问题。
如果没有国家近年来对贫困户的大力度扶持,贫困户多一点少一点也无所谓。问题是当前国家给了贫困户大力度的政策扶持,这些不是贫困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比村庄同等条件下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太多好处,从而引发村民的不公平感,有的甚至因此引发村庄干群矛盾。
所以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要做的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精准识别,这就需要我们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自2013年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以来,精准已成为扶贫、脱贫的关键词。从走访调研情况看,面对艰巨而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刘圩村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务实创新,围绕精准识别任务,采取超常举措,全村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讲究工作方法至关重要,需要一种示实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特别是要善于把上级要求和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把工作需要和群众意愿结合起来,把个别情况和普遍情况结合起来,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弹好“扶贫曲”,真正做到抓重点带全局。
总书记普深情感慨,40多年来,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党同干部的担当精神、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党员干部需要胸怀胆当、胸怀人民,时刻不忘贫困群众冷暖,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啃下硬骨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期盼,是我们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精准识别”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对国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为我们今后在处理实际工作难题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层面。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必须沉下身子,仔细研究某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综合考量后再作出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答案,也才能制定出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