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第一部分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和品质,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4】18号)、《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皖建管【2001】191号)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工程。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地区住宅工程质量实际,对住宅工程存在的裂缝、渗漏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条 在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本实施细则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五条 建设工程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实施细则》的规定。第六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第七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列入监督重点。
第三章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
第八条 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必须贯彻执行《实施细则》。
(二)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必须保证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第九条 设计单位
(一)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必须按本实施细则落实相应的设计措施。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二)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第十条 施工单位
(一)施工单位在图纸会审时应将不符合本实施细则的情况及时告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
(二)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将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纳入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部门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三)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四)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由总包单位核准、监理部门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五)工程完工后,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相关资料。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第十一条 监理部门
(一)监理部门应依据本实施细则,审查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实施细则》中。
(二)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三)认真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四)配备常规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旁站和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工程完工后,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纳入竣工评估报告中。
第四章 砌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 设计
(一)住宅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沉降变形应满足设计规范规定的变形允许值。
(二)变形缝应严格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进行设置,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放宽。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三)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不少于φ8@200;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φ8;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500mm的配筋砌体。
(四)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五)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
(六)门垛及窗间墙小于10mm必须采用混凝土浇筑。
(七)墙体尽量设置在梁体中部,严禁直接布置于板上,确实免不了的要进行墙底部结构加强。
(八)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板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九)外墙应采用合理可靠的保温措施。
(十)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其传热系数不得大于1.0 W /(平方米.K)。
(十一)女儿墙、跃层退台部位应有预防开裂的构造要求。第十三条 施工
(一)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
(二)砌体灰缝须饱满密实、组砌方法须正确、接槎须规范、拉接筋敷设须符合要求。
(三)砌筑砂浆严禁直接倾倒在现浇板上,须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
(四)填充墙应分二次砌筑(即在1.4米处、1.4米以上分二次砌筑,应留置不少于5~7天的间歇期)。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待结构验收后,宜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若采取梳砖补砌时,对双侧竖缝应用1:3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五)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六)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3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20d。
(七)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八)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九)在顶层墙体窗台标高处加设混凝土现浇带、埋设通长拉接筋。
(十)在填充墙与框架梁柱之间采取加强措施如敷设钢板网片,网眼尺寸不小于10mm×10mm。
(十一)采用空心砖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20mm×20mm木条预先留缝,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在加贴网片前取出木条浇水湿润,干燥后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十二)当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过梁应与梁整浇。
(十三)上料口、过人洞封堵时顶端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填实。
(十四)严禁在承重砌体上开凿横槽,在砌体上开槽时应采用机械切割;管道埋设完毕后,回填应采用适当材料,保证密实牢固,抹灰层建议设置金属网。
(十五)冬期施工的外墙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且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围护外墙不宜冬期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应有相应保温措施。
2.拌合砂浆应采用两步投料法,水温不得超过80℃(一般40℃为宜),砂浆出罐温度不得超过40℃,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
3.拌制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大于10mm的冻结块;砌筑时不准随意往砂浆内加热水,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应积存,以免冻结降低砌体强度。
4.砖在砌筑前,应清除冰霜,遇水浸泡后受冻的砖不能使用;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石灰膏应防止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拌制砂浆用的砂,不得含有冰块。
5.砌筑工程施工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加大,一般可控制在约10—12cm,视气温和日照情况,砌体用砖块可少量浇水湿润,浇水不宜过多,且随浇随用,砖表面不得有游离水。在气温低于、等于0℃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稠度。砌筑时应注意砌体与砂浆的挤揉。
6.冬季施工中,调整作息时间,砌筑在日出后两小时进行,日落前两小时休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7.冬期施工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加不少于1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测试检验28d强度。
8.外墙面施工操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以地面以上50cm处为准。第十四条 监理
(一)监理部门应加强对砌体施工方案的审查,重点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和现场操作性。
(二)明确相关检验批验收的方法、程序和技术指标。坚决杜绝搞“假验收”。
(三)按监理实施细则做好巡视和平行检验工作.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第十五条 设计
(一)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大小间尺寸悬殊时的小板、平面顶层端头板应采用双层双向筋,即上部负筋满布。
(二)二层平面、顶层平面的负筋至少应有相当于1/2负筋面积的钢筋纵向带通。平面纵向较长的建筑物建议每层均匀布置不少于三开间的双层筋或通长布置相当于1/3负筋面积以上的钢筋纵向带通。
(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1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
(四)平面横向尺寸变化大的开间、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圈梁转角处应增加2φ12转角筋。
(五)在现浇板断面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
(六)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七)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对超过C30的板混凝土必须有减少混凝土收缩的设计措施。
(八)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九)阳台栏板长度大于等于6m时,分布筋不少于φ8@200。
(十)严格避免预埋管集中通过楼板,设计中水、电、设备各专业应当与结构专业配合,尽量分散布置,避免水平或垂直布置。结构设计中对予埋管较集中的板应采取板中、板上错开布置,不应垂直布置,且预埋管在同一位置重叠不得超过两层。
第十六条 施工
(一)图纸会审时,施工单位应当将设计不当引起的钢筋过密、管道过密、构造措施不当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二)现场应有特殊情况下的混凝土施工应急预案和措施(如停电、预拌混凝土供应中断时的处置措施)。
(三)混凝土施工前必须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并据此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方案应根据人员、设备的配置情况规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混凝土的供应计划、混凝土的坍落度(施工方提出的混凝土现场坍落度要求不得大于140mm,生产厂家的出厂坍落度不宜大于180mm,现浇楼板的出厂坍落度宜控制在160mm以下)。
(四)对检测机构、混凝土供应商提出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和相关生产技术资料应当齐全。
(五)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砂率不小于4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含泥量不大于3%。
(六)石子级配应合理,不得使用针状、片状的石子。
(七)预拌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八)预拌混凝土必须做好试配,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水泥用量应控制在270~45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应大于15%; 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 C30及以下混凝土石子用量不得少于350kg/立方米。
(九)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
(十)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使用预拌混凝土严禁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十一)应加强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控制,严防出现因模板刚度不足或失稳造成板、墙混凝土质量事故;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上层支撑同下层支撑应在同一垂直线位置上,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尽量使用钢管支撑,大于4m时必须采用钢管支撑,使用木支撑时,尾径不得小于6cm,间距不得小于80cm,横向拉杆不得少于两道,层高大于3m时须增加拉杆,木模支撑不得二次接长,不得使用斜撑;模板标高控制在﹢2mm,平整度控制在±2mm,板缝控制在2mm以内用胶带贴缝;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侧模拆模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48小时后,底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拆模。
(十二)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水电管道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严禁钢筋绑扎与水电施工同步。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十三)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使用定型预制保护层垫块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块,在易开裂部位适当加密;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位移;推荐使用冷轧带肋钢筋;施工时必须铺设架空通道,防止混凝土浇筑后遭踩踏。
(十四)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分散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8@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管线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布置在现浇板上管线的找平层应适当加厚并采取加强措施,施工时应提前考虑局部加强找平层带来的现浇板厚度引起净高变化的问题。
(十五)浇筑砼前要设置板后标高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板厚浇筑砼。标高控制点标注在柱筋上;当柱间距超过2m时,在梁内焊接钢筋标注,找平时,必须带线找平,面层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
(十六)混凝土浇筑应一次连续完成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当大于2米时应采用溜槽或串桶;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振捣高度不得大于600mm。
(十七)混凝土梁板的浇筑除梁混凝土应用振动棒振捣外,平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提倡并逐步普及初凝前的二次振捣和二次抹压工艺,振捣间歇时间为1~2h,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后应进行表面一次抹压,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板表面的细微龟裂。
(十八)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完成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应当单独制配,应采用小坍落度、石料含量大的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交接面浮浆(石子外露1/3,不得将石子打断)和污染(严禁沾染油污),原混凝土面应提前淋水保湿72小时以上,浇筑时不得有明水。后浇带的位置和补浇时间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十九)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定专人负责,全程控制。
(二十)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养护,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并淋水保湿,对普通混凝土上述过程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应延长到14d。
(二十一)混凝土浇筑后72小时内,不得进行踩踏、支模、加荷。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二十二)加强现场相邻工序的交接验收。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二十三)有可靠的施工成品和半成品的保护措施。
(二十四)较大规模的小区应优先采用混凝土现场集中搅拌,可以避免混凝土运输过程的坍落度损失。
(二十五)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清水免粉刷措施。(二十六)严禁用机械清理混凝土板面。
(二十七)冬期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冬期施工钢筋的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应在背风的场地进行,或者采取相应的防雨、雪及挡风措施;焊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雨和冰雪,以防接头脆断。
2.钢筋绑扎完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覆盖塑料薄膜,做好保温防护工作,以防雨雪天气过后梁板面结冰受冻。
3.配制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应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大于0.6。
4.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具有保温措施。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5.混凝土浇筑宜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得低于4MPa。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浇筑后应在裸露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并加盖麻袋等措施进行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大到该部位的2~3倍。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冻。
6.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下列规定: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10时,不得小于5.0N/㎜2,否则应事先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7.在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混凝土掺防冻剂时,应尽量避开室外温度低于0℃的天气;掺用抗冻剂、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8.在进入冬期时,当连续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搅拌时间可比常温延长50%左右,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覆盖双层麻袋进行防冻
9.除按常温要求留置试块外,还应增设一组试块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在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试压,用以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第十七条 监理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一)监理部门应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方案、模板施工技术方案、钢筋施工方案的审查,重点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和现场操作性。明确相关检验批验收的方法、程序和技术指标。坚决杜绝搞“假验收”。特别是对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浇筑流程的人员、设备配置、设备能力以及功效的复核与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的吻合性,混凝土振捣的终止条件及功效保障措施(可以依据常识及前期经验)。对模板设计、混凝土养护措施应作为审查重点。通过对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和针对性的审查,认真履行质量职责。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应当旁站监理。旁站监理记录应包括坍落度抽查记录(至少不少于三次),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使用预拌混凝土,应加大检查频次,主要是混凝土振捣情况记录(振捣方法、人员和设备配置情况、振捣终止情况检查记录、浇筑过程中的钢筋位置保持情况记录)及标养、同条件试块留置情况。旁站过程中至少应有监理员全程在场,重要的施工部位(体量巨大,施工以及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大的部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在场。
(三)监理部门还应加强对进场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在使用预拌混凝土前应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的能力和供货时间段的生产控制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四)制定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案,对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掺量、坍落度等进行检查。
(五)对有特殊要求或大体量及重要部位使用的混凝土,应派专人对混凝土预拌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旁站监督。
(六)结构完成后,监理部门应组织一次混凝土板的标高、板厚和强度的全面检查,有条件的还应对板负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此项内容应列入结构评估报告,记录情况应作为下一步装饰施工及今后评优的依据。
第六章 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第十八条 设计
(一)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二)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应向上设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防水反梁,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它房间地面低20~30mm,且设置一道涂膜防水层。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第十九条 施工
(一)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都应设置防水隔离层;
(二)上下水管、燃气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预留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三)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四)厨卫间管道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做一圆台,高度为40~50mm,进行24h蓄水试验。
(五)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严禁采用机械清理,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六)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七)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
(八)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粉刷完成后做防水层处理,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处理。底层地面、地下室墙板、底板须有防渗漏措施。第二十条 监理
(一)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旁站方案开展工作。
(二)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混凝土工程应有足够的施工间歇时间。
(三)监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关键施工部位的旁站监理,包括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地下防水、卫生间管板交界的处理等。
第七章 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一条 设计
(一)外墙粉刷面层宜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
(二)对外墙防水应给予足够重视,选用吸附力强、强度高、耐久、耐洗刷、耐侯性好、抗变形能力强的新型防水材料。
(三)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部位构造处理,可采用加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钢丝网、设分格缝、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四)在开工前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第二十二条 施工
(一)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外墙粉刷层应掺入不少于15%的聚丙烯抗裂纤维;
(二)外墙涂料层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弹性涂料;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三)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
(四)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全砌成踏步形;
(五)外墙涂料粉刷层与外墙面砖交接处应设置分格缝,且平面一致。
(六)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在清理浮渣(浮灰)后采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实,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七)外墙粉刷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八)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外墙面砖施工完毕1天后应冲水洗净并在表面喷防水剂,使表面形成一层防水保护膜。
(九)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应采用钢丝网抹灰固定,搭接宽度不小于150㎜。
(十)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8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抹灰厚度大于30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十一)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十二)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十三)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十四)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十五)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糙面层收头位置必须错开。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第二十三条 监理
(一)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旁站方案开展工作。
(二)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填充墙砌筑工程应有足够的施工间歇时间。
(三)监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关键施工部位的旁站监理,包括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外墙基层的处理等。
第八章 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四条 设计
(一)门窗设计应明确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7层及7层以上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不宜低于4级、水密性能不宜低于3级;1~6层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不宜低于3级、水密性能不低于2级;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GB/T7106(7107、7108)-2002的规定。
(二)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
(三)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衬钢,衬钢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作防腐处理。
(四)金属门窗和塑料门窗的型材壁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选用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第二十五条 施工
(一)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二)窗下墙砌筑时,在窗台标高处设置8㎝厚度C20砼板带;
(三)门窗框制作尺寸按洞口的尺寸定身制作,确保安装后窗框和面层间的空隙尺寸,应为8~15mm;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四)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固定方法如下:①砼墙洞口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②砖墙洞口采用塑料膨胀螺钉或水泥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五)门窗洞口应清理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六)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清理干净干燥后,贴美纹纸,打密封胶,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做到表面光滑,无杂物、气泡。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第二十六条 监理
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开展工作。
第九章 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七条 设计
(一)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应做到进行防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应有详图。
屋面排水系统、保温隔热系统应通过计算确定。
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构造处理,可采用加钢丝网、设分格缝、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四)屋面保温层不得采用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的材料。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为倒置式屋面。
(五)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厚度不应小于50mm,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3m,缝宽不应大于25mm,且不小于12mm。
(六)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
(七)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
(八)膨胀珍珠岩类及其它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置隔气层和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根部应设1:3细石混凝土墩台
第二十八条 施工
(一)屋面工程的防水层应由经资质审查合格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二)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三)女儿墙应先用密封材料在根部进行封闭,再铺设防水材料,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四)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应先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实,再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五)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
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保水养护不小于14d。
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
(六)屋面工程应避免在0℃以下施工,若确因工期需要,应做到以下要求 1 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热沥青粘结保温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水泥砂浆粘结保温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沥青防水卷材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溶剂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水溶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溶剂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水溶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刚性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屋面找平层做好后,做好覆盖工作,防止找平层被冻裂、空鼓。
(七)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
(八)加强各道工序管理,做到层层质量把关。加强交接检验,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汇编
序,质量不合格者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九)应注意防水施工的条件、施工操作环境,恶劣天气情况下不应进行屋面防水施工。
第二十九条 监理
(一)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旁站方案开展工作。
(二)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混凝土、防水等工程应有足够的施工间歇时间。
(三)监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关键施工部位的平行巡视和旁站监理,包括混凝土浇筑、屋面防水、屋面细部施工,后浇带的处理等。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其他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裂缝和渗漏)防治可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合肥市建筑业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二〇〇六年 月 日起施行。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5
第二篇:《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和品质,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4】18号)、《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皖建管【2001】191号)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工程。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地区住宅工程质量实际,对住宅工程存在的裂缝、渗漏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条 在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本实施细则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五条 建设工程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实施细则》的规定。第六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
第七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列入监督重点。
第三章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
第八条 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必须贯彻执行《实施细则》。
(二)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必须保证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第九条 设计单位
(一)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必须按本实施细则落实相应的设计措施。
(二)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第十条 施工单位
(一)施工单位在图纸会审时应将不符合本实施细则的情况及时告知设计 单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
(二)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将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纳入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部门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三)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四)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由总包单位核准、监理部门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五)工程完工后,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相关资料。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第十一条 监理部门
(一)监理部门应依据本实施细则,审查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实施细则》中。
(二)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三)认真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四)配备常规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旁站和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工程完工后,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纳入竣工评估报告中。
第四章 砌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 设计
(一)住宅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沉降变形应满足设计规范规定的变形允许值。
(二)变形缝应严格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进行设置,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放宽。
(三)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不少于φ8@200;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 2 筋不宜少于3φ8;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500mm的配筋砌体。
(四)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五)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门垛及窗间墙小于10mm必须采用混凝土浇筑。
墙体尽量设置在梁体中部,严禁直接布置于板上,确实免不了的要进行墙底部结构加强。
(八)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板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九)外墙应采用合理可靠的保温措施。
(十)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其传热系数不得大于1.0 W /(平方米.K)。
(十一)女儿墙、跃层退台部位应有预防开裂的构造要求。第十三条 施工
(一)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
(二)砌体灰缝须饱满密实、组砌方法须正确、接槎须规范、拉接筋敷设须符合要求。
(三)砌筑砂浆严禁直接倾倒在现浇板上,须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
(四)填充墙应分二次砌筑(即在1.4米处、1.4米以上分二次砌筑,应留置不少于5~7天的间歇期)。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待结构验收后,宜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若采取梳砖补砌时,对双侧竖缝应用1:3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五)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六)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3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20d。
(七)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八)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九)在顶层墙体窗台标高处加设混凝土现浇带、埋设通长拉接筋。
(十)在填充墙与框架梁柱之间采取加强措施如敷设钢板网片,网眼尺寸 3 不小于10mm×10mm。
(十一)采用空心砖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20mm×20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取出木条浇水湿润,干燥后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十二)当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过梁应与梁整浇。
(十三)上料口、过人洞封堵时顶端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填实。
(十三)严禁在承重砌体上开凿横槽,在砌体上开槽时应采用机械切割;管道埋设完毕后,回填应采用适当材料,保证密实牢固,抹灰层建议设置金属网。
(十四)冬期施工的外墙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且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围护外墙不宜冬期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应有相应保温措施。
2.拌合砂浆应采用两步投料法,水温不得超过80℃(一般40℃为宜),砂浆出罐温度不得超过40℃,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
3.拌制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大于10mm的冻结块;砌筑时不准随意往砂浆内加热水,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应积存,以免冻结降低砌体强度。
4.砖在砌筑前,应清除冰霜,遇水浸泡后受冻的砖不能使用;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石灰膏应防止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拌制砂浆用的砂,不得含有冰块。
5.砌筑工程施工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加大,一般可控制在约10—12cm,视气温和日照情况,砌体用砖块可少量浇水湿润,浇水不宜过多,且随浇随用,砖表面不得有游离水。在气温低于、等于0℃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稠度。砌筑时应注意砌体与砂浆的挤揉。
6.冬季施工中,调整作息时间,砌筑在日出后两小时进行,日落前两小时休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7.冬期施工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加不少于1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测试检验28d强度。
8.外墙面施工操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以地面以上50cm处为准。第十四条
监理
(一)监理部门应加强对砌体施工方案的审查,重点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和现 4 场操作性。
(二)明确相关检验批验收的方法、程序和技术指标。坚决杜绝搞“假验收”。
(三)按监理实施细则做好巡视和平行检验工作.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五条 设计
(一)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大小间尺寸悬殊时的小板、平面顶层端头板应采用双层双向筋,即上部负筋满布。
(二)二层平面、顶层平面的负筋至少应有相当于1/2负筋面积的钢筋纵向带通。平面纵向较长的建筑物建议每层均匀布置不少于三开间的双层筋或通长布置相当于1/3负筋面积以上的钢筋纵向带通。
(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1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
(四)平面横向尺寸变化大的开间、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圈梁转角处应增加2φ12转角筋。
(五)在现浇板断面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
(六)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七)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对超过C30的板混凝土必须有减少混凝土收缩的设计措施。
(八)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九)阳台栏板长度大于等于6m时,分布筋不少于φ8@200。
(十)严格避免预埋管集中通过楼板,设计中水、电、设备各专业应当与结构专业配合,尽量分散布置,避免水平或垂直布置。结构设计中对予埋管较集中的板应采取板中、板上错开布置,不应垂直布置,且预埋管在同一位置重叠不得超过两层。
第十六条 施工
(一)图纸会审时,施工单位应当将设计不当引起的钢筋过密、管道过密、构造措施不当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二)现场应有特殊情况下的混凝土施工应急预案和措施(如停电、预拌混凝土供应中断时的处置措施)。
(三)混凝土施工前必须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并据此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方案应根据人员、设备的配置情况规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混凝土的供应计划、混凝土的坍落度(施工方提出的混凝土现场坍落度要求不得大于140mm,生产厂家的出厂坍落度不宜大于180mm,现浇楼板的出厂坍落度宜控制在160mm以下)。
(四)对检测机构、混凝土供应商提出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和相关生产技术资料应当齐全。
(五)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砂率不小于4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含泥量不大于3%。
(六)石子级配应合理,不得使用针状、片状的石子。
(七)预拌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八)预拌混凝土必须做好试配,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水泥用量应控制在270~45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应大于15%; 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 C30及以下混凝土石子用量不得少于350kg/立方米。
(九)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
(十)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使用预拌混凝土严禁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十一)应加强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控制,严防出现因模板刚度不足或失 6 稳造成板、墙混凝土质量事故;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上层支撑同下层支撑应在同一垂直线位置上,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尽量使用钢管支撑,大于4m时必须采用钢管支撑,使用木支撑时,尾径不得小于6cm,间距不得小于80cm,横向拉杆不得少于两道,层高大于3m时须增加拉杆,木模支撑不得二次接长,不得使用斜撑;模板标高控制在﹢2mm,平整度控制在±2mm,板缝控制在2mm以内用胶带贴缝;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侧模拆模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48小时后,底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拆模。
(十二)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水电管道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严禁钢筋绑扎与水电施工同步。
(十三)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使用定型预制保护层垫块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块,在易开裂部位适当加密;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位移;推荐使用冷轧带肋钢筋;施工时必须铺设架空通道,防止混凝土浇筑后遭踩踏。
(十四)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分散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8@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管线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布置在现浇板上管线的找平层应适当加厚并采取加强措施,施工时应提前考虑局部加强找平层带来的现浇板厚度引起净高变化的问题。
(十五)浇筑砼前要设置板后标高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板厚浇筑砼。标高控制点标注在柱筋上;当柱间距超过2m时,在梁内焊接钢筋标注,找平时,必须带线找平,面层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
(十六)混凝土浇筑应一次连续完成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当大于2米时应采用溜槽或串桶;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振捣高度不得大于600mm。
(十七)混凝土梁板的浇筑除梁混凝土应用振动棒振捣外,平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提倡并逐步普及初凝前的二次振捣和二次抹压工艺,振捣间歇 7 时间为1~2h,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后应进行表面一次抹压,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板表面的细微龟裂。
(十八)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完成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应当单独制配,应采用小坍落度、石料含量大的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交接面浮浆(石子外露1/3,不得将石子打断)和污染(严禁沾染油污),原混凝土面应提前淋水保湿72小时以上,浇筑时不得有明水。后浇带的位置和补浇时间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十九)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定专人负责,全程控制。(二十)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养护,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并淋水保湿,对普通混凝土上述过程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应延长到14d。
(二十一)混凝土浇筑后72小时内,不得进行踩踏、支模、加荷。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二十二)加强现场相邻工序的交接验收。
(二十三)有可靠的施工成品和半成品的保护措施。
(二十四)较大规模的小区应优先采用混凝土现场集中搅拌,可以避免混凝土运输过程的坍落度损失。
(二十五)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清水免粉刷措施。(二十六)严禁用机械清理混凝土板面。
(二十七)冬期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冬期施工钢筋的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应在背风的场地进行,或者采取相应的防雨、雪及挡风措施;焊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雨和冰雪,以防接头脆断。
2.钢筋绑扎完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覆盖塑料薄膜,做好保温防护工作,以防雨雪天气过后梁板面结冰受冻。
3.配制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 8 应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大于0.6。
4.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具有保温措施。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5.混凝土浇筑宜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得低于4MPa。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浇筑后应在裸露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并加盖麻袋等措施进行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大到该部位的2~3倍。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冻。
6.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下列规定: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10时,不得小于5.0N/㎜2,否则应事先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7.在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混凝土掺防冻剂时,应尽量避开室外温度低于0℃的天气;掺用抗冻剂、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8.在进入冬期时,当连续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搅拌时间可比常温延长50%左右,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覆盖双层麻袋进行防冻
9.除按常温要求留置试块外,还应增设一组试块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在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试压,用以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第十七条
监理
(一)监理部门应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方案、模板施工技术方案、钢筋施工方案的审查,重点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和现场操作性。明确相关检验批验收的方法、程序和技术指标。坚决杜绝搞“假验收”。特别是对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浇筑流程的人员、设备配置、设备能力以及功效的复核与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的吻合性,混凝土振捣的终止条件及功效保障措施(可以依据常识及前期经验)。对模板设计、混凝土养护措施应作为审查重点。通过对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和针对性的审查,认真履行质量职责。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应当旁站监理。旁站监理记录应包括坍落度抽查记录(至少不少于三次),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使用预拌混凝土,应加大检查频次,主要是混凝土振捣情况记录(振捣方法、人员和设备配置情况、振捣终止情况检查记录、浇筑过程中的钢筋位置保持情况记录)及标养、同条件试块留置情况。旁站过程中至少应有监理员全程在场,重要的施工部位(体量巨大,施工以及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大的部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在场。
(三)监理部门还应加强对进场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在使用预拌混凝土前应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的能力和供货时间段的生产控制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四)制定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案,对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掺量、坍落度等进行检查。
(五)对有特殊要求或大体量及重要部位使用的混凝土,应派专人对混凝土预拌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旁站监督。
(六)结构完成后,监理部门应组织一次混凝土板的标高、板厚和强度的全面检查,有条件的还应对板负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此项内容应列入结构评估报告,记录情况应作为下一步装饰施工及今后评优的依据。
第六章 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第十八条 设计
(一)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二)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应向上设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防水反梁,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它房间地面低20~30mm,且设置一道涂膜防水层。
第十九条 施工
(一)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都应设置防水隔离层;
(二)上下水管、燃气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预留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三)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四)厨卫间管道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 10 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做一圆台,高度为40~50mm,进行24h蓄水试验。
(五)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严禁采用机械清理,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六)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七)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
(八)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粉刷完成后做防水层处理,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处理。底层地面、地下室墙板、底板须有防渗漏措施。第二十条
监理
(一)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旁站方案开展工作。
(二)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混凝土工程应有足够的施工间歇时间。
(三)监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关键施工部位的旁站监理,包括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地下防水、卫生间管板交界的处理等。
第七章 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一条 设计
(一)外墙粉刷面层宜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
(二)对外墙防水应给予足够重视,选用吸附力强、强度高、耐久、耐洗刷、耐侯性好、抗变形能力强的新型防水材料。
(三)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部位构造处理,可采用加钢丝网、设分格缝、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四)在开工前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
第二十二条 施工
(一)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外墙粉刷层应掺入不少于15%的聚丙烯抗裂纤维;
(二)外墙涂料层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弹性涂料;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三)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
(四)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全砌成踏步形;
(五)外墙涂料粉刷层与外墙面砖交接处应设置分格缝,且平面一致。
(六)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在清理浮渣(浮灰)后采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实,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七)外墙粉刷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八)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外墙面砖施工完毕1天后应冲水洗净并在表面喷防水剂,使表面形成一层防水保护膜。
(九)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应采用钢丝网抹灰固定,搭接宽度不小于150㎜。
(十)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8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抹灰厚度大于30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十一)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十二)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十三)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十四)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十五)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糙面层收头位置必须错开。
第二十三条
监理
(一)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旁站方案开展工作。
(二)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填充墙砌筑工程应有足够的施工间歇时间。
(三)监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关键施工部位的旁站监理,包括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外墙基层的处理等。
第八章 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四条 设计
(一)门窗设计应明确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7层及7层以上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不宜低于4级、水密性能不宜低于3级;1~6层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不宜低于3级、水密性能不低于2级;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GB/T7106(7107、7108)-2002的规定。
(二)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
(三)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衬钢,衬钢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作防腐处理。
(四)金属门窗和塑料门窗的型材壁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选用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第二十五条 施工
(一)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二)窗下墙砌筑时,在窗台标高处设置8㎝厚度C20砼板带;
(三)门窗框制作尺寸按洞口的尺寸定身制作,确保安装后窗框和面层间的空隙尺寸,应为8~15mm;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四)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固定方法如下:①砼墙洞口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②砖墙洞口采用塑料膨胀螺钉或水泥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五)门窗洞口应清理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 13 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六)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清理干净干燥后,贴美纹纸,打密封胶,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做到表面光滑,无杂物、气泡。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第二十六条
监理
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开展工作。
第九章 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七条 设计
(一)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应做到进行防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应有详图。
屋面排水系统、保温隔热系统应通过计算确定。
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构造处理,可采用加钢丝网、设分格缝、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四)屋面保温层不得采用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的材料。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为倒置式屋面。
(五)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厚度不应小于50mm,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3m,缝宽不应大于25mm,且不小于12mm。
(六)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
(七)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
(八)膨胀珍珠岩类及其它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置隔气层和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根部应设1:3细石混凝土墩台
第二十八条 施工
(一)屋面工程的防水层应由经资质审查合格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
(二)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三)女儿墙应先用密封材料在根部进行封闭,再铺设防水材料,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四)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应先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实,再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五)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
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保水养护不小于14d。
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
(六)屋面工程应避免在0℃以下施工,若确因工期需要,应做到以下要求 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热沥青粘结保温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水泥砂浆粘结保温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沥青防水卷材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 15 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溶剂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水溶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溶剂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水溶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刚性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屋面找平层做好后,做好覆盖工作,防止找平层被冻裂、空鼓。
(七)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
(八)加强各道工序管理,做到层层质量把关。加强交接检验,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者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九)应注意防水施工的条件、施工操作环境,恶劣天气情况下不应进行屋面防水施工。
第二十九条
监理
(一)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旁站方案开展工作。
(二)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混凝土、防水等工程应有足够的施工间歇时间。
(三)监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关键施工部位的平行巡视和旁站监理,包括混凝土浇筑、屋面防水、屋面细部施工,后浇带的处理等。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其他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裂缝和渗漏)防治可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合肥市建筑业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二〇〇六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篇:《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
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文件
合质监[2006]03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实施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程实际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站。
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抄送: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合肥市建委、合肥市建筑业管理局,三县建管局,高新、经济、新站开发(试验)区建发局,政务区建设管理处,本局有关处、站、室。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和品质,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加强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的住宅工程(含公寓楼、商住楼)。
第三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按照本实施细则,加大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特别要加大对经济适用房、旧城改造回迁房以及城乡结合部商品房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对工程建设各方违法违规降低住宅工程质量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重点。
第四条 建设单位要保证合理工期、造价和住宅设计标准;不得擅自变更已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将门窗、防水等工程肢解发包;应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五条 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优化细化设计作法,并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第六条 施工单位应强化施工质量过程控制,保证各工序质量达到验收规范的要求。要结合工程实际,落实设计图纸会审中保证施工质量的设计交底措施,对容易产生空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
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由总包单位核准、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相关资料,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第七条 监理单位应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工序质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要将住宅工程结构质量、使用功能作为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并按有关规定做好旁站监理和见证取样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厕浴间蓄水试验等重要使用功能的检查工作。工程完工后,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纳入竣工评估报告中。
砌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八条 设计措施包括:
(一)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Ø10,箍筋不少于Ø8@200;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Ø8;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500mm的配筋砌体。
(二)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三)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
(四)门垛及窗间墙小于10mm必须采用混凝土浇筑。
(五)墙体应设置在梁体中部,严禁直接布置于板上。
(六)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板网(网眼尺寸不小于10mm×10mm)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七)女儿墙、跃层退台部位应有预防开裂的构造措施。第九条 施工措施包括:
(一)砖在砌筑前必须提前浇水湿润(除冬季施工有规定外),确保在砌筑时含水率达到10-15%。
(二)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
(三)砌体应灰缝饱满密实、组砌方法正确、接槎规范、拉接筋敷设符合要求。
(四)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
(五)填充墙应分二次砌筑(即在1.4米处、1.4米以上分二次砌筑,应留置不少于5~7天的间歇期)。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8cm的空隙,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若采取梳砖补砌时,对双侧竖缝应用1:3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填塞、补砌宜在结构验收后进行。
(六)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七)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3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20d。
(八)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九)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十)在顶层墙体窗台标高处加设混凝土现浇带、埋设通长拉接筋。
(十一)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20mm×20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取出木条浇水湿润,干燥后再用1:3膨胀水泥砂浆嵌实。
(十二)当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过梁应与梁整浇。
(十三)上料口、过人洞封堵时顶端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填实。
(十四)严禁在承重砌体上开凿横槽;严禁在已砌筑完成的门垛、窗间墙上开凿线管槽和接线盒孔洞,如设计上有布置的,必须在砌筑时预埋或留置孔槽。在砌体上开槽时应采用机械切割;管道埋设完毕后,回填应采用适当材料,填封密实牢固,抹灰层应设置金属网。
(十五)配电箱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打凿。消防箱、配电箱、开关箱等背面的抹灰层应采用防止开裂的措施。
(十六)冬期施工的外墙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且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围护外墙不宜冬期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应有相应保温措施。
2.拌合砂浆应采用两步投料法,水温不得超过80℃(一般40℃为宜),砂浆出罐温度不得超过40℃,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
3.拌制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大于10mm的冻结块;砌筑时不准随意往砂浆内加热水,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应积存,以免冻结降低砌体强度。
4.砖在砌筑前,应清除冰霜,遇水浸泡后受冻的砖不能使用;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石灰膏应防止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拌制砂浆用的砂,不得含有冰块。
5.砌筑工程施工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加大,一般可控制在约10—12cm,视气温和日照情况,砌体用砖块可少量浇水湿润,浇水不宜过多,且随浇随用,砖表面不得有游离水。在气温低于、等于0℃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稠度。砌筑时应注意砌体与砂浆的挤揉。
6.冬季施工中,调整作息时间,砌筑在日出后两小时进行,日落前两小时休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7.冬期施工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加不少于1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测试检验28d强度。
8.外墙面施工操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条 设计措施包括:
(一)住宅的建筑平面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大小间尺寸悬殊时的小板、平面顶层端头板应采用双层双向筋,即上部负筋满布。
(二)二层平面、顶层平面的负筋应有相当于1/2负筋面积的钢筋纵向带通。平面纵向较长的建筑物应每层均匀布置不少于三开间的双层筋,或通长布置相当于1/3负筋面积以上的钢筋纵向带通。
(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1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
(四)平面横向尺寸变化大的开间、屋面及建筑物两端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不应少于7Ø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圈梁转角处应增加2Φ12转角筋。
(五)在现浇板断面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
(六)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大于300mm。
(七)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否则必须有减少混凝土收缩的设计措施。
(八)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九)阳台栏板长度大于等于6m时,分布筋不少于Ø8@200。
(十)预埋管不应集中通过楼板,分散布置,避免水平或垂直布置。结构设计中对予埋管较集中的板应采取板中、板上错开布置,不应垂直布置,且预埋管在同一位置重叠不得超过两层。第十一条 施工措施包括:
(一)图纸会审时,施工单位应当将设计不当引起的钢筋过密、管道过密、构造措施不当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二)现场应有特殊情况下的混凝土施工应急预案和措施(如停电、预拌混凝土供应中断时的处置措施)。
(三)大体量混凝土施工前必须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并据此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方案应根据人员、设备的配置情况规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混凝土的供应计划、混凝土的坍落度等编制。
(四)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的质量控制
(1)水泥进场时,必须附有水泥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对进场的水泥应检查核对其生产厂名、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重量(对袋装水泥应随机抽取20袋,水泥总重量不得少于1000kg)、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及是否受潮等,做好记录并按规定采取试样,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
(2)水泥的检验结果如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应及时向水泥供应单位查明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如该批水泥已经使用,应查清该批水泥的使用情况(使用日期、应用该批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的强度、浇筑的结构部位和所生产的制品等),并根据水泥质量情况确定处理方案。(3)进场水泥的贮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散装水泥宜在专用的仓罐中贮放:不同品种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仓,并应定期清仓;散装水泥在库内贮放时,水泥库的地面和外墙内侧应进行防潮处理:袋装水泥应在库房内贮放,库房地面应有防潮措施;库内应保持干燥,防止雨露侵入堆放时,应按品种、标号、出厂编号、到货先后或使用顺序排列成垛,堆垛高度不超过12袋为宜;堆垛应至少离开四周墙壁20cm,各垛之间应留置宽度不小于70cm的通道;当限于条件,露天堆放时,应在距地面不少于30cm的垫板上堆放,垫板下不得积水,水泥堆垛必须用苫布覆盖严密,防止雨露侵入。
2、砂、石的质量控制
(1)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I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当砂颗粒级配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方允许使用。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应选用中砂。
(2)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砂率不小于4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含泥量不大于3%。(3)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25。
(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应≤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应≤2.0。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0%;如含泥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含泥量可由1.0%、2.0%,分别提高到1.5%、3.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泥块含量应≤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泥块含量应≤0.7。有抗冻、抗渗和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有碎石或卵厂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5%。
(5)砂、石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混入能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并应防止将水泥及掺合料等混入:当运输工具交替装运其它物质(如锻烧白云石、石灰、煤炭、化工原材料等)时,应注意清扫运输工具,勿使混入有害杂物;堆放的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宜铺筑混凝土地面。
(五)混凝土选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国家、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生产的产品,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条件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选用外加剂的品种,并应经过试验确定其掺量。预拌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六)预拌混凝土必须做好试配,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水泥用量应控制在270~45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应大于15%; 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 C30及以下混凝土石子用量不得少于350kg/立方米。
(七)检测机构、混凝土供应商提出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和相关生产技术资料应当齐全。
(八)混凝土进入浇筑现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
(九)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预拌混凝土严禁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十)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上层支撑同下层支撑应在同一垂直线位置上,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尽量使用钢管支撑,大于4m时必须采用钢管支撑,使用木支撑时,尾径不得小于6cm,间距不得大于80cm,横向拉杆不得少于两道,层高大于3m时须增加拉杆,木模支撑不得二次接长,不得使用斜撑;模板标高控制在﹢2mm,平整度控制在±2mm,板缝控制在2mm以内用胶带贴缝;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侧模拆模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48小时后,底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拆模。
(十一)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水电管道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严禁钢筋绑扎与水电施工同步。
(十二)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使用定型预制保护层垫块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块,在易开裂部位适当加密;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位移;推荐使用冷轧带肋钢筋;施工时必须铺设架空通道,防止混凝土浇筑后遭踩踏。
(十三)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分散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Ø8@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管线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布置在现浇板上管线的找平层应适当加厚并采取加强措施,施工时应提前考虑局部加强找平层带来的现浇板厚度引起净高变化的问题。
(十四)混凝土浇筑前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模板和支架进行检查,包括模扳支架的形状、尺寸和标高,支架的稳定性,模板缝隙、孔洞封闭情况,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牢靠程度等;必须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产生位移或松动。
2、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木模应浇水润湿以防过多吸收水泥浆,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的疏松:而且木模吸水后膨胀挤严拼缝,可避免漏浆。
3、应检查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弯折和接头位置、搭接长度等:还需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十五)设置板厚标高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板厚浇筑砼。标高控制点标注在柱筋上;当柱间距超过2m时,在梁内焊接钢筋标注,找平时,必须带线找平,面层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
(十六)混凝土浇筑应一次连续完成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当大于2米时应采用溜槽或串桶;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振捣高度不得大于600mm。
(十七)混凝土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初凝前宜进行二次振捣和二次抹压工艺,振捣间歇时间为1~2h,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后应进行表面一次抹压,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板表面的细微龟裂。(十八)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完成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应当单独制配,应采用小坍落度、石料含量大的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交接面浮浆(石子外露1/3,不得将石子打断)和污染(严禁沾染油污),原混凝土面应提前淋水保湿72小时以上,浇筑时不得有明水。后浇带的位置和补浇时间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十九)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定专人负责,全程控制。
(二十)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养护,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并淋水保湿,对普通混凝土上述过程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应延长到14d。
(二十一)混凝土浇筑后72小时内,不得进行踩踏、支模、加荷。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二十二)较大规模的小区应优先采用混凝土现场集中搅拌,可以避免混凝土运输过程的坍落度损失。(二十三)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清水免粉刷措施。(二十四)严禁用机械清理混凝土板面。
(二十五)冬期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冬期施工钢筋的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应在背风的场地进行,或者采取相应的防雨、雪及挡风措施;焊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雨和冰雪,以防接头脆断。
2.钢筋绑扎完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覆盖塑料薄膜,做好保温防护工作,以防雨雪天气过后梁板面结冰受冻。3.配制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应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大于0.6。
4.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具有保温措施。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5.混凝土浇筑宜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得低于4MPa。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浇筑后应在裸露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并加盖麻袋等措施进行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大到该部位的2~3倍。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冻。6.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下列规定: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10时,不得小于5.0N/㎜2,否则应事先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7.在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混凝土掺防冻剂时,应尽量避开室外温度低于0℃的天气;掺用抗冻剂、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8.在进入冬期时,当连续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搅拌时间可比常温延长50%左右,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覆盖双层麻袋进行防冻
9.除按常温要求留置试块外,还应增设一组试块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在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试压,用以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二十六)监理部门应加强对进场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在使用预拌混凝土前应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的能力和供货时间段的生产控制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制定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案,对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掺量、坍落度等进行检查。对有特殊要求或大体量及重要部位使用的混凝土,应派专人对混凝土预拌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旁站监督。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 设计措施包括:
(一)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二)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应向上设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防水反梁,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它房间地面低20~30mm,且设置一道涂膜防水层。
第十三条 施工措施包括:
(一)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都应设置防水隔离层;
(二)上下水管、燃气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预留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三)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四)厨卫间管道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做一圆台,高度为40~50mm,进行24h蓄水试验。
(五)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严禁采用机械清理,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收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六)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七)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
(八)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粉刷完成后做防水层处理,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九)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处理。
(十)底层地面、地下室墙板、底板须有防渗漏措施。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四条 设计措施包括:
(一)外墙粉刷面层宜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
(二)对外墙防水应给予足够重视,选用吸附力强、强度高、耐久、耐洗刷、耐侯性好、抗变形能力强的新型防水材料。
(三)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部位构造处理,可采用加钢丝网、设分格缝、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四)宜在凸出外墙面的空调板等部位上口增设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C20混凝土现浇带。
(五)涂饰外墙面应设计分仓缝。
(六)外墙应采用合理可靠的保温措施。第十五条 施工措施包括:
(一)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外墙粉刷层应掺入不少于15%的聚丙烯抗裂纤维;
(二)外墙涂料层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弹性涂料;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三)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
(四)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全砌成踏步形;
(五)外墙涂料粉刷层与外墙面砖交接处应设置分格缝,且平面一致。
(六)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在清理浮渣(浮灰)后采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实,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七)外墙粉刷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八)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外墙面砖施工完毕1天后应冲水洗净并在表面喷防水剂,使表面形成一层防水保护膜。
(九)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应采用钢丝网抹灰固定,搭接宽度不小于150㎜。
(十)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8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抹灰厚度大于30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十一)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十二)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十三)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十四)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十五)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糙面层收头位置必须错开。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六条 设计措施包括:
(一)门窗设计应明确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7层及7层以上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不宜低于4级、水密性能不宜低于3级;1~6层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不宜低于3级、水密性能不低于2级;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GB/T7106(7107、7108)-2002的规定。
(二)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
(三)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衬钢,衬钢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作防腐处理。
(四)金属门窗和塑料门窗的型材壁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第十七条 施工措施包括:
(一)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二)窗下墙砌筑时,在窗台标高处设置8㎝厚度C20砼板带。
(三)门窗框制作尺寸按洞口的尺寸制作,确保安装后窗框和面层间的空隙尺寸为8~15mm;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四)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固定方法如下:①砼墙洞口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②砖墙洞口采用塑料膨胀螺钉或水泥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五)门窗洞口应清理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六)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清理干净干燥后,贴美纹纸,打密封胶,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做到表面光滑,无杂物、气泡。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八条 设计措施包括:
(一)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应有详图。
(二)屋面排水系统、保温隔热系统应通过计算确定。
(三)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构造处理,可采用加钢丝网、设分格缝、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四)屋面保温层不得采用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的材料。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为倒置式屋面。
(五)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厚度不应小于50mm,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3m,缝宽不应大于25mm,且不小于12mm。
(六)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
(七)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
(八)膨胀珍珠岩类及其它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置隔气层和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根部应设1:3细石混凝土墩台
第十九条 施工措施包括:
(一)屋面工程的防水层应由经资质审查合格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
(二)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三)女儿墙应先用密封材料在根部进行封闭,再铺设防水材料,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四)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应先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实,再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五)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
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保水养护不小于14d。
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
(六)屋面工程应避免在0℃以下施工,若确因工期需要,应做到以下要求
1、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
2、热沥青粘结保温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水泥砂浆粘结保温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
3、沥青防水卷材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
4、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溶剂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水溶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溶剂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水溶型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
5、刚性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
6、屋面找平层做好后,做好覆盖工作,防止找平层被冻裂、空鼓。
(七)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
(八)加强各道工序管理,做到层层质量把关。加强交接检验,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者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九)应注意防水施工的条件、施工操作环境,恶劣天气情况下不应进行屋面防水施工。
第四篇: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导则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导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和品质,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导则。
第二条 本实施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工程(含公寓楼、商住楼等)。
第三条 本实施导则结合本地区住宅工程质量实际,对住宅工程存在的裂缝、渗漏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条 在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本实施导则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工程技术标准等的规定。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五条 工程建设各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实施导则的规定。
第六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重点。
第七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按照本实施导则规定,加大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特别要加大对经济适用房、旧城改造回迁房以及城乡结合部商品房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对工程建设各方违法违规降低住宅工程质量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章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
第八条 建设单位
(一)应当贯彻执行实施导则,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的相关措施。
(二)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必须保证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造价和住宅设计标准;不得擅自变更已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建设单位如对施工图设计提出工程经济控制性指标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并具有充分依据;不得将门窗、防水等工程肢解发包。
第九条 设计单位
(一)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规定,强化各专业协调配合,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应当按本实施导则落实相应的设计措施。
(二)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三)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有足够的可靠性,住宅地基基础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地基变形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桩基及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承载力的检验。设计文件中应注明二次装修承载控制值。
第十条 施工单位
(一)在图纸会审时应将不符合本实施导则的情况及时告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
(二)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落实设计图纸会审中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对容易产生空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的部位提出并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必须将本实施导则规定的内容纳入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部门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三)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在采用新 2 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住宅结构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的要求。
(四)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总包单位核准、监理部门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五)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记录、收集和整理质量通病防治的相关资料,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第十一条 监理部门
(一)应依据本实施导则,审查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将住宅工程结构质量、使用功能作为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并列入《监理实施细则》中。
(二)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工序质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三)按有关规定做好旁站监理和见证取样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厕浴间蓄水、屋面淋水试验、结构裂缝控制及外墙保温隔热等重要使用功能的检查工作。
(四)配备常规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巡视和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工程完工后,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纳入竣工评估报告中。
第四章
砌体裂缝防治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 设计措施
(一)住宅结构不应产生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温度变形缝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进行设置,当采用有效措施后,可适当放宽。
(二)底层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三道焊接工件网片或2Ø8mm 3 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600mm;或在窗台标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厚度不小于80mm,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Ø8mm,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500mm的配筋砌体,或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为12Omm与墙体同宽的钢筋砼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四)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五)钢筋砼阳台栏板、扶手钢筋必须与结构墙体有可靠拉结措施,拉结筋必须予埋;金属栏杆、扶手,必须与结构墙体有可靠的锚固措施。
(六)门垛或窗间墙小于360mm时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七)重质墙体应设置在梁体中部,不宜直接布置于板上,否则应在梁板设计时采取可靠的措施。
(八)在两种不同材料交接处,应采用宽度≥300mm、1mm厚钢板网(网眼尺寸不小于10mm×10mm)抹灰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九)设置砖砌女儿墙的平屋面工程、构造柱及其拉结筋应按规定设置;女儿墙根部应设高度≥250 mm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反梁。女儿墙顶应设高度≥60 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
跃层退台部位应有预防开裂的构造措施。
(十)水电管线布线设计时,应避免对墙体的削弱,并应与结构 4 专业密切配合。
第十三条 施工措施
(一)砖在砌筑前必须提前浇水湿润(除冬季施工有规定外),确保在砌筑时含水率达到10%-15%。
(二)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
(三)砌体应灰缝饱满密实、组砌方法正确、接槎规范、拉接筋敷设符合要求(砌体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四)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
(五)填充墙应分二次砌筑(即在1.4m处、1.4m以上分二次砌筑,应留置不少于5~7天的间歇期)。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0~80mm的空隙,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若采取梳砖补砌时,对双侧和中部三角空隙应用预制混凝土块填塞、补砌应留置不少于7天的间歇期或在结构验收后进行。
(六)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宜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七)顶层框架填充墙不宜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当采用上述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
(八)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九)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3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20d。
(十)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十一)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20mm×20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取出木条浇水湿润,干燥后再用1:3膨胀水泥砂浆嵌实。
(十二)当门窗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门窗过梁 5 应与结构梁整浇。
(十三)上料口、过人洞封堵时,顶端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填实。
(十四)严禁在承重砌体上开凿横槽;严禁在已砌筑完成的门垛、窗间墙上开凿线管槽和接线盒孔洞;如设计上有布置的,必须在砌筑时预埋或留置孔槽。在砌体上开槽时应采用机械切割;管道埋设完毕后,回填应采用适当材料,填封密实牢固,抹灰层应设置金属网。
(十五)配电箱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打凿。消防箱、配电箱、开关箱等背面的抹灰层应采用防止开裂的措施。
(十六)冬期施工的外墙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且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围护外墙不宜冬期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应有相应保温措施。
2.拌合砂浆应采用两步投料法,水温不得超过80℃(一般40℃为宜),砂浆出罐温度不得超过40℃,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
3.拌制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大于10mm的冻结块;砌筑时不准随意往砂浆内加热水,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应积存,以免冻结降低砌体强度。
4.砖在砌筑前,应清除冰霜,遇水浸泡后受冻的砖不能使用;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石灰膏应防止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拌制砂浆用的砂,不得含有冰块。
5.砌体工程施工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加大,一般可控制在约10—12mm;视气温和日照情况,砌体用砖块可少量浇水湿润,浇水不宜过多,且随浇随用,砖表面不得有游离水。在气温低于、等于0℃ 6 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稠度。砌筑时应注意砌体与砂浆的挤揉。
6.冬期施工中,应调整作息时间,砌筑在日出后两小时进行,日落前两小时休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7.冬期施工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加不少于1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测试检验砂浆强度。
8.外墙面施工操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裂缝防治技术措施
第十四条 设计措施
(一)住宅的建筑平面有凹口及洞口时,凹口、洞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大小房间尺寸悬殊的小板、顶层端头板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即上部负筋在本跨拉通布置。
柱边角部板上部负筋长度应从柱边起算。剪力墙部位板负筋宜适当加强。
(二)二层、屋面平面的负筋应有相当于1/2负筋面积的钢筋纵向贯通。平面纵向较长的建筑物应每层均匀布置不少于三开间的双层筋,或通长布置相当于1/3负筋面积以上的贯通钢筋。
(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
楼板厚度≥160 mm时,跨中上部钢筋应将支座1/2负筋面积拉通,或另设Ø8@200mm钢筋网并与支座负筋搭接。
(四)平面横向尺寸变化大的开间、屋面及建筑物两端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 7 小于8mm。
外墙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且不应少于7Ø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圈梁转角处应增加2Φ12转角筋。同时,应加强屋面保温隔热措施。
(五)在现浇板断面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温度收缩钢筋在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
(六)除底层框架结构外,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宜大于300mm。
(七)现浇板砼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否则必须有减少混凝土收缩的设计措施。
(八)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超长结构应进行温度变形分析,板内配筋沿超长方向的间距不>150 mm,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影响。
(九)阳台及外走廊、檐口等栏板长度大于等于6m时,分布筋间距不大于200mm。超过12m后,分布筋间距不大于150mm。
(十)预埋管线不应集中通过楼板,应分散布置。结构设计中对予埋管线较集中的板应采取板中、板上错开布置,不应重叠布置,且预埋管线在同一位置重叠不得超过两层。
(十一)主次梁间附加筋的设置除应满足计算外,尚应明确如何识别主次梁,以避免施工出错。混凝土梁腰筋应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宜适当加强。
第十五条 施工措施
(一)图纸会审时,施工单位应当将设计不当引起的钢筋过密、管道过密、构造措施不当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二)现场应有特殊情况下的混凝土施工应急预案和措施(如停电、预拌混凝土供应中断时的处置措施)。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采取控温措施并据此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施工方案应根据人员、设备的配置等情况编制,并规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混凝土的供应计划、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具体要求,同时,施工堆载应进行控制。
(四)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的质量控制
(1)水泥进场时,必须附有水泥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对进场的水泥应检查核对其生产厂名、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重量(对袋装水泥应随机抽取20袋,水泥总重量不得少于1000kg)、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及是否受潮等,做好记录并按规定采取试样,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水泥。
(2)水泥的检验结果如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应及时向水泥供应单位查明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如该批水泥已经使用,应查清该批水泥的使用情况(使用日期、应用该批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的强度、浇筑的结构部位和所生产的制品等),并根据水泥质量情况确定处理方案。
(3)进场水泥的贮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散装水泥宜在专用的仓罐中贮放;不同品种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仓,并应定期清仓;散装水泥在库内贮放时,水泥库的地面和外墙内侧应进行防潮处理;袋装水泥应在库房内贮放,库房地面应有防潮措施;库内应保持干燥,防止雨露侵入;堆放时,应按品种、标号、出厂编号、到货先后或使用顺序排列成垛,堆垛高度不超过12袋为宜; 9 堆垛应至少离开四周墙壁200mm,各垛之间应留置宽度不小于700mm的通道;当限于条件,露天堆放时,应在距地面不少于300mm的垫板上堆放,垫板下不得积水,水泥堆垛必须用苫布覆盖严密,防止雨露侵入。
2、砂、石的质量控制
(1)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I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当砂颗粒级配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方允许使用。
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应选用中砂。
(2)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砂,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宜降低砂率。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含泥量不大于3%。
(3)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25%。
(4)粗骨料(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距的3/4;对于实心板,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3且不得超过40㎜。
(5)砂、石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混入能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并应防止将水泥及掺合料等混入;当运输工具交替装运其它物质(如锻烧白云石、石灰、煤炭、化工原材料等)时,应注意清扫运输工具,勿使混入有害杂物;堆放的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宜铺筑混凝土地面。
(五)混凝土选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国家、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生产的产品,确保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 10 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条件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选用外加剂的品种,并应经过试验确定其掺量。预拌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
(六)预拌混凝土必须做好试配,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水泥用量应控制在270~45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应大于15%; 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 C30及以下混凝土石子用量不得少于1350kg/m3(现浇板控制用水量不大于180 kg/m3)。
(七)检测机构、混凝土供应商提出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和相关生产技术资料应当齐全。
(八)混凝土进入浇筑现场时应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宜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宜大于150mm。
(九)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预拌混凝土严禁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十)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严禁在虚土上支撑。上层支撑同下层支撑应在同一垂直线位置上,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尽量使用钢管支撑,层高大于4m时必须采用钢管支撑;使用木支撑时,尾径不得小于60mm,间距不得大于800mm,横向拉杆不得少于两道;层高大于3m时须增加拉杆,木模支撑不得二次接长,不得使用斜撑;模板标高控制在﹢2mm,平整度控制在±2mm,板缝控制在2mm以内,并用胶带贴缝;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侧模拆模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48小时后,底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拆模。
拆除支撑的楼板作为上部支撑的支承面时,应对楼板的强度、挠度、裂缝进行验算;后浇带两侧的支撑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 11 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闭合并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十一)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水电管线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严禁钢筋绑扎与水电施工同步。
(十二)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钢筋间距。应使用定型预制保护层垫块,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块,在易开裂部位适当加密;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或支撑,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位移和不被下踩;施工时必须铺设架空通道,防止混凝土浇筑后遭踩踏。
(十三)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分散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线管方向应增设Ø8@150mm、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线管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线管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20mm。布置在现浇板上线管的找平层应适当加厚并采取加强措施,施工时应提前考虑局部加强找平层带来的现浇板厚度引起净高变化的问题。
(十四)混凝土浇筑前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模板和支架进行检查,包括模板支架的形状、尺寸和标高,支架的稳定性,模板缝隙、孔洞封闭情况,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牢靠程度等;必须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产生位移或松动。
2、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木模应浇水润湿以防过多吸收水泥浆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的疏松:而且木模吸水后膨胀挤严拼缝,可避免漏浆。
3、应检查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弯折和接头位置、搭接长度等:还需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十五)设置板厚标高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板厚浇筑砼。标高控制点标注在柱筋上;当柱间距超过2m时,在梁内焊接钢筋标注;找平时,必须带线找平,面层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
(十六)混凝土浇筑应一次连续完成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溜槽或串桶;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振捣高度不得大于600mm。
(十七)混凝土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初凝前宜进行二次振捣和初次抹压工艺,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后应进行表面一次抹压,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板表面的细微龟裂。
(十八)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8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后浇带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应当单独制配,应采用小坍落度、石料含量大的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交接面浮浆(石子外露1/3,不得将石子打断)和污染(严禁沾染油污),原混凝土面应提前淋水保湿72小时以上,浇筑时不得有明水。后浇带的位置和补浇时间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十九)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定专人负责,全程控制。
(二十)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覆盖养护,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并淋水保湿;对普通混凝土上述过程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二十一)混凝土浇筑后72小时内,不得进行踩踏、支模、加荷;如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支模加荷时,必须采取蒸汽养护等方法,确保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Mpa;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 13 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堆载,施工时的临时荷载不得超过设计文件规定的荷载限值,且应分散布置。
(二十二)较大规模的小区应优先采用混凝土现场集中搅拌,可以避免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离散性过大和坍落度损失。
(二十三)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清水免粉刷措施。
(二十四)严禁用机械清理混凝土板面。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堆载。施工时的临时荷载不得超过设计文件规定的荷载限制,且应分散布置。
(二十五)冬期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冬期施工钢筋的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应在背风的场地进行,或者采取相应的防雨、雪及挡风措施;焊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雨和冰雪,以防接头脆断。
2.钢筋绑扎完在浇筑混凝土后应覆盖塑料薄膜,做好保温防护工作,以防雨雪天气梁板面结冰受冻。
3.配制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且不应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大于0.6。
4.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具有保温措施。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5.混凝土浇筑宜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得低于4MPa。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浇筑后应在裸露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并加盖麻袋等措施进行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大2~3倍。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冻。
6.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下列规定: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10时,不得小于5.0N/㎜2,否则应事先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7.在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混凝土掺防冻剂时,应尽量避开室外温度低于0℃的天气;掺用抗冻剂、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8.在进入冬期时,当连续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搅拌时间可比常温延长50%左右。
9.除按常温要求留置试块外,还应增设一组试块与构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在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试压,用以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二十六)监理部门应加强对进场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在使用预拌混凝土前应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的能力和供货时间段的生产控制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制定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案,对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掺量、坍落度等进行检查。对有特殊要求或大体积及重要部位使用的混凝土,应派专人对混凝土预拌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旁站监督。
第六章
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第十六条 设计措施
(一)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楼地面必须设置防水层。
(二)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及层间退台屋面、顶层露台、平台等周边除门洞外,应向上设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 15 土防水反梁,与楼板一同浇筑;楼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它房间楼地面低20~30mm。
(三)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房间,防水层沿墙上翻高度不小于300mm;有水喷溅到的墙面,应采取防水措施,离楼地面高度不小于1800mm。
第十七条 施工措施
(一)上下水管、燃气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预留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二)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三)厨、卫间管道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做一圆台,高度为40~50mm,进行24h蓄水试验。
(四)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严禁采用机械清理,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上翻收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五)楼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楼地面低5mm。
(六)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
(七)排烟气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粉刷完成后做防水层处理,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八)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处理。
(九)底层地面、地下室墙板、底板须有防渗漏措施。
(十)一层阳台的地坪,钢筋砼栏板、扶手与墙体交接处必须设置不小于20mm的施工缝,缝中用弹性防水材料进行嵌缝、防水。
(十一)一层地坪基层回填土必须分层回填夯实;虚铺厚度应严格控制在300mm以内,回填土应确保质量。
第七章
外墙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第十八条 设计措施
(一)外墙粉刷面层宜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外保温层上的粉刷面层,必须与保温系统相匹配,确保抗裂、防水、防渗效果。
(二)对外墙防水应给予足够重视,宜选用吸附力强、强度高、耐久、耐洗刷、耐侯性好、抗变形能力强的新型防水材料。
(三)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部位构造处理,可采用加钢丝网、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设分格缝、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四)宜在凸出外墙面的空调板、雨蓬、屋顶露台(平台)等部位上口增设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C20混凝土现浇带。
(五)面砖、涂饰外墙饰面均应设计分仓(格)缝;系统变形缝口部必须采用耐候密封胶封缝,确保防水质量。
(六)外墙应采用合理可靠的保温措施。尤其应注意窗台、各种装饰线脚与保温层间的收头处理和防渗处理,凡外凸线脚均应设滴水线。窗台泛水坡度应不小于10%,严防倒返水。
第十九条 施工措施
(一)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二)外墙涂料层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弹性涂 17 料;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三)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
(四)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全砌成踏步形;
(五)外墙涂料粉刷层与外墙面砖交接处应设置分格缝,缝内填嵌弹性防水材料,且平面一致。
(六)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在清理浮渣(浮灰)后采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实,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七)外墙粉刷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八)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外墙面砖施工完毕1天后应冲水洗净并在表面喷防水剂,使表面形成一层防水保护膜。
(九)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应采用钢丝网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抹灰固定,搭接宽度不小于150㎜。
(十)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3mm以内。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抹灰厚度大于30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十一)面砖、外粉刷均必须设置分格缝。
(十二)外墙涂料找平宜采用弹性腻子,腻子厚度不应大于1mm。
(十三)外墙面砖使用粘结砂浆应与相邻基层材料相容,面砖质量不应大于20kg/m2,单块面砖面积不应大于0.01 m2;嵌缝应采用 18 具有一定柔性的嵌缝胶浆,并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十四)阳台、雨蓬和挑檐等处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窗台、窗眉、腰线等部位排水高差应≥10mm,不应产生倒泛水;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十五)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刮糙面层收头位置必须错开。面砖粘结砂浆宜采用梳条状打底,砖背面满涂的方法,确保粘结质量。
第八章
门窗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第二十条 设计措施
(一)外门窗设计应明确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等物理性能指标。7层及7层以上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应按结构计算的风荷载确定并不宜低于4级;1~6层外窗的抗风压性能不宜低于3级;气密性能不应低于4级;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GB/T7106(7107、7108)-2002的规定。
(二)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
(三)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衬钢,衬钢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作防腐处理。
(四)金属门窗和塑料门窗的型材壁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五)门窗框料与结构墙体间缝隙,应用弹性材料嵌填,外口采用防水耐候密封胶封缝。
(六)空心砖墙、空心砼砌块砌体窗台,必须设置厚度不小于80mm的钢筋砼窗台板(板带)。
(七)底层出入口门顶、顶层出屋面门顶必须设置雨蓬。第二十一条 施工措施
(一)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二)门窗框制作尺寸按洞口的尺寸制作,确保安装后窗框和面层间的空隙尺寸为8~15mm;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三)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固定方法如下:①砼墙洞口采用射钉或塑料膨胀螺钉固定;②承重多孔砖墙洞口采用塑料膨胀螺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③非承重空心砖墙体洞口应采用钻洞填入C20砼或予埋砼实心砌块的方式,用胀锚螺钉固定,不允许直接固定在空心砖薄壁上。④砼(重质、轻质)空心砌块墙体洞口,应采用予埋实心砌块或连接铁件的方式安装。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四)门窗框与墙身间缝隙,应于洞口清理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五)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清理干净干燥后,贴美纹纸,打密封胶,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做到表面光滑,无杂物、气泡。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六)外门窗框料与墙体间缝隙密封完成后,应做淋水试验。
第九章
屋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第二十二条 设计措施
(一)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应有详图。
(二)屋面排水系统、保温隔热系统应通过计算确定。
(三)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构造处理,可采用加钢丝网、设分格(仓)缝、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四)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屋面保温层不得采用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的材料。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为倒置式屋面。屋面传热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节能标准的规定。
(五)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低于C30,厚度不应小于50mm,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3m,缝宽不应大于25mm,且不小于12mm。
(六)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
(七)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有防渗构造详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低于C30;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高度不低于防水面层以上250mm。
(八)膨胀珍珠岩类及其它散状屋面保温层(现浇水泥蛭石、水泥珍珠岩、水泥聚苯颗粒)必须设置隔气层和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根部应设1:3细石混凝土墩台。
(九)坡屋面设计,应注意屋顶斜天窗、平天窗、老虎窗、出屋面井道、烟气道等部位与结构构件交接处的防水、排水细部设计。
第二十三条 施工措施
(一)屋面工程的防水层应由经资质审查合格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
(二)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三)女儿墙应先用密封材料在根部进行封闭,再铺设防水材料;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四)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应先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实,再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防水面层以上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五)柔性防水层,遇檐沟、天沟与女儿墙、露台墙根、设备管线及人孔等部位,均应按规范设置防水附加层。
(六)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钢筋网片宜采用焊接型网片。
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保水养护不小于14d。
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
(七)水落口施工,除做好洞口周边防水密封处理外,应确保泛 22 水坡度正确,排水顺畅。洞口完成后均应加盖篦子或罩子,防止垃圾、树叶堵塞洞口。
(八)屋面工程应避免在0℃以下施工,若确因工期需要,应做到以下要求:
1、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
2、水泥砂浆粘结保温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
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
4、溶剂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水溶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
5、刚性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
6、屋面找平层做好后,应做好覆盖工作,防止找平层被冻裂、空鼓。
(九)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
(十)加强各道工序管理,做到层层质量把关。加强交接检验,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者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十一)应注意防水施工的条件、施工操作环境,恶劣天气情况下不应进行屋面防水施工。
第十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其他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裂缝和渗漏)防治参照本实施导则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导则由合肥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导则自2007年元月1日起执行。
第五篇: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方案
住宅工程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渗、漏、鼓、裂、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我公司通过多项创优工程的施工实践,结合规范和标准,不断探索和总结,已基本消除了通病的产生。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将对下列一些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环节进行重点控制,确保本工程无渗漏、开裂等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产生。
第一部分 土建工程 地下室底板防渗漏措施
1.1 采取温控措施,确保核心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5℃; 1.2 底板内钢筋支架,泵管支架设专人拔出,专人补振; 1.3 强化原材料质量,减小水灰比,建议应用JM-Ⅲ型外加剂; 1.4 振捣采取定人、定位、定责管理,确保无砼漏振。
1.5 后浇带施工时,派专人对施工缝表面进行仔细清理。搅拌砼采用微膨胀水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2地下室外墙防渗漏措施 2.1结构施工措施
a)底板上外墙施工缝设置于底板面上350mm左右位置。b)外墙对拉螺杆或预留套管采用三道止水片或圈,并双面焊。c)控制砼坍落度≯14cm。d)采取水管循环喷淋保湿措施。2.2 建筑防水施工
a)建筑防水施工前对地下室外墙采取盛水试验,确保无渗无漏再进行建筑防水;
b)墙面止水螺杆派专人清除,并采用防水砂浆修平; c)外墙刷聚氨脂涂膜二度防水涂料; d)施工前基层保持干燥;
e)地下室外墙上沿采取妥善保护。3外墙工程
3.1外墙粉刷做法:240KP1砖墙,EIFS保温系统,外墙乳胶漆涂料。
3.2混合结构外(内)墙在每个楼层1400mm砌筑高度以下部位同时砌筑,上部可用踏步塞头砌筑,但其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3.3多、高层框架填充墙应按“施工规范”规定在框架柱上设置拉结筋,沿墙高每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预留伸出的拉结钢筋不得在施工中任意反复弯折,如有歪斜、弯曲,在浇灌砼之前,应校正到准确位置并绑扎牢固。
3.4砌块填充墙,严格按照设计提供的砌块框架填充墙构造图集有关规定施工。3.5多、高层室内顶棚以及高层剪力墙、框架梁、框架柱,在粉刷之前采用界面剂以防止粉刷层起壳。
3.6外墙分格条贴嵌前,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弹线控制,确保其水平度。3.7批细砂要求:
a)外墙细砂批嵌罩面,必须严格实行技术交底,样板引路制度。在开始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做出样板示范,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监理单位应当督促乙方落实技术交底工作,参与样板示范工程(工序)的验收,避免返工。b)用木蟹打平后再竖向抽顺,不能用铁板光,可根据实际情况用铁板轻压毛峰。c)做成细毛面,平整、粗细均匀、丝柳一致,不能有接槎痕迹和明显木蟹印痕。观感为细毛面,表面无裂缝、无浮砂。
3.8外墙花饰粉刷做套板,确保线条清晰、顺直、头角挺拔。
3.9所有窗盘、窗套、阳台板、空调板、雨蓬等上下对齐、左右水平呈一直线,进出墙面距离要一致。施工时应拉通长钢丝或麻线进行直线控制。
阳台、雨蓬、空调板的底部外口粉出50mm宽8—10mm厚的滴水线。外窗盘向窗洞两边伸出的长度应一致,且做成比窗盘面高出15mm的挡水凸肩。
在窗台处浇筑厚度不小于60MM的现浇密实砼窗盘,纵向可设置钢筋,两端伸入墙内长度≥60MM。窗盘必须粉出20mm高差的排水坡,并不得将抹灰粉到窗框下槛的下口以上(俗称咬樘子),从下口座进2~3mm,抽出20mm的圆弧。窗盘滴水线做成双滴水,采用专用的10×10mm塑料条,窗盘外口边至条子边为30mm,至窗盘两端面为20mm。
窗盘施工做套板,并由技术手艺熟练的工人施工操作,所有窗盘、阳台、空调板、窗套、雨蓬等粉刷用水泥使用同一厂同一标号同一品种。
3.10外墙补支模洞应由专人负责施工,专人检查,做好隐蔽验收,每道工序经现场监理人员验收认可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总监及甲方代表抽查部分洞口补洞施工过程。
a)砖墙支模洞:里面一半(即120mm)用半砖镶补,外面一半浇灌C20细石砼(掺10%UEA)。镶补砖必须湿润,砖四侧满刮1:3水泥砂浆(掺10%UEA),砖镶入后,四周必须严密勾缝嵌实。C20细石砼(掺10%UEA)塌落度为60~80mm,边灌边捣实,浇捣前应洒水湿润。细石砼面凹进砖墙10—15mm,待细石砼有一定强度后再用1:2水泥砂浆抹平墙面,表面须压实搓毛。b)砼墙支模洞:先用冲击锤扩孔,将塑料管打掉并扩深50mm。支模洞外口用木塞堵塞50mm深,然后用1:3水泥砂浆(掺10%UEA)由支模洞里口向外塞嵌密实。隔天,拔除木塞,然后分两次间隔一天用1:3水泥砂浆(掺10%UEA)补嵌密至墙面平。
3.11小高层所有混凝土墙、粘土空心砖墙、轻质砌块相接处粉刷前铺设钢丝网片,或抗碱玻纤网格布,钢丝网用间距200×200的木针固定,钢丝网片与墙缝两边搭接宽度每边为150mm。验收合格后进行粉刷施工。
3.12外墙淋水试验:
下大雨时,雨后及时到房间逐一检查有无渗水现象,其结果经监理及甲方代表验收认可。每次下雨均应检查并做好记录。屋面防渗漏措施
4.1屋面施工做法
上人屋面:40厚C20钢筋砼内配双向Φ4@200压光抹平;20厚1:3水泥砂浆粉光压平;30厚挤塑保温板;高分子聚乙烯丙纶卷材防水层;20厚1:3水泥砂浆粉光压平;炉渣混凝土找坡,最薄处为0;现浇砼屋面板。
不上人屋面:25厚1:2.5水泥砂浆(钢丝网)保护层,压光抹平;30厚挤塑保温板;高分子聚乙烯丙纶卷材防水层;20厚1:3水泥砂浆粉光压平;炉渣混凝土找坡,最薄处为0;现浇砼屋面板。
4.2材料控制
卷材进场后必须先检查出厂合格证和准用证,与封样材料进行比较,检查厚度、等级,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相应数量的取样测试。
保温板进场后检查厚度,并进行取样称量其密度不得小于规定要求。防水油膏在施工前必须检查质保书,并进行取样测试。4.3卷材铺贴
屋面施工时须注意天气变化,雨天和雨天过后未达到施工要求时严禁施工。铺贴前的准备工作:卷材铺贴前必须清理基层,保证基层干燥、干净、平整,铺贴前应测试基层含水率,并做好记录。施工前要弹出控制线,严格控制相邻卷材边缝顺直以及搭接宽度一致。
卷材粘贴采取满贴热作法。铺贴时,从屋面由西向东方向铺贴,从檐口处向屋脊处铺贴,从水落口处向两边“分水岭”处铺贴;卷材短边、长边搭接长度均为80mm,短边搭接缝应错开。
屋面泛水立面高度不少于250mm,女儿墙为砖墙时,采用凹泛水,凹槽为20×60mm,用水泥钉固定卷材,每幅卷材至少有两点固定,收头处用防水油膏封闭,凹槽上口增加2mm厚压条,其上口再用防水硅胶封闭。压条用塑料膨胀螺丝固定(不允许打射钉),间距不大于500。在砼女儿墙上,卷材直接贴在墙面上,收头上口处均用盖板遮盖,其上口用防水硅胶封闭。
女儿墙压顶施工前,在墙上弹出水平控制线,由此控制压顶的水平线,压顶粉刷时应用套板保证宽度一致。压顶面排水向内,坡度一致,排水坡度≥6%。压顶面要油得光亮,无铁板印。所有阴角、阳角都要同一的专用工具将其抽直、抽挺。女儿墙压顶檐口底部设置10mm×10mm滴水槽,滴水槽沿檐口外档缩进20mm。
4.4细石砼施工
屋面细石混凝土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用长滚筒压实,及时收水抹平,收水不少于两次。终凝后及时覆盖,并做好养护工作。
混凝土面层分格缝必须事先嵌填木格条分割,严禁事后切割,待混凝土终凝前取出。分格缝宽度为2cm,缝内嵌防水油膏。
混凝土面层周边与女儿墙之间留3cm缝隙,用防水油膏嵌缝。钢筋采用Ø4@200双向,在分仓缝处断开。钢筋要控制位置,必须置于细石砼中上部。4.5细部及节点处理
屋面垂直水落口杯标高比找平层低10~15mm,水落口周围用细石砼做成半径为250mm,坡度>5%的杯形坡。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20×20凹槽,凹槽内嵌填防水油膏。水落口应用套板做成盘子形,卷材铺贴时也需用套板成形做成水落口外形,做到所有水落口外形尺寸一致,卷材粘铺顺圆、服贴。垂直水落口应盖钟罩形落水帽。
女儿墙上横向水落口进深方向应做成大喇叭口,外加铁篦子,洞口外形尺寸大小一致,并用专用模具成形,洞口周边(底边除外)粉刷成45度斜截面。
4.6穿屋面(包括楼地面)管的窝嵌做法
凿除洞口四壁松动石子、浮浆,清除垃圾和灰尘,支底模从下向上支撑(严禁吊模),充分洒水湿润。
管子外壁和预留洞壁刷一度掺801胶水水泥浆,然后分两次间隔一天浇捣C20细石砼(掺10%UEA),其表面须压实、抽平、打毛,细石砼与管壁留10X10凹槽。窝洞后挂牌明示:24小时内不得碰动。
渗漏检验:在管洞处用水泥砂浆围成一个蓄水圈(半径加大250mm),高30mm宽30mm,不得有裂缝。隔天放满水,盛水24小时,观察洞底平顶和立管四周是否有渗漏水现象,如有,找出原因、修补好,重新盛水24小时,直至不渗漏为止。
在管壁与细石砼结合处的10X10凹槽,用防水油膏填缝。以上做法须有专人操作及专人负责,人员名单报监理备案。
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须经现场监理人员认可之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渗漏检验结果须经监理及甲方代表检查认可,并按验收时间做好书面记录。对穿过屋面板的管道四周,需用C20细石混凝土(掺10%UEA)分两次间隔一天浇灌密实。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做成30mm×30mm圆锥台,管道与找平层间应留下10mm×10mm凹槽,并嵌填防水油膏封堵。在管道处增设附加层,半径为250mm,附加层在管道收头处用镀锌铁箍箍紧,高度不小于250mm,下口同一屋面高度一致,并用防水油膏封严。
屋面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变形墙等)的连接处及基层的转角处(水落口、天沟、屋脊等)均应做半径为150mm。圆弧应用套板成形,确保顺直、一致。
4.7屋面盛水试验
下列阶段须做24小时盛水试验,经监理及甲方代表检查(按验收时间做好书面记录)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发现渗漏必须进行整改,整改方案须经甲方、监理确认。
4.7.1 屋面结构完成后、找平层施工前。4.7.2卷材完成后、刚性混凝土施工前。4.7.3整个屋面施工完成后。5 卫生间防渗措施
5.1 卫生间砌墙前浇筑150高,宽同墙体的矮墙,构成阻水圈。防水涂料层在墙角、竖管处上翻250高。
5.2 管道洞口严格按照图纸预留,不得事后剔凿。
5.3 管道周边砼堵塞采取:修凿清洗→先堵塞1/2厚→再堵塞上部1/2,确保管道周围砼不渗漏。
5.4 楼面清理干净后,先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确保无渗漏后采用防水砂浆找平,砂浆凝固后再进行二次试水,证明无渗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室外窗台倒泛水预控措施 6.1 原因分析 6.1.1外窗台倒坡。6.1.2窗框底边填抹不严。6.1.3 内开窗披水不规范。
6.1.4 推拉窗框没设排水孔或排水孔堵塞。6.2 预防措施
6.2.1窗框最好高于窗台20mm,以免吃口并保护窗框;外窗台应坡向外侧,杜绝倒坡。
6.2.2 窗框底边应填抹严密,或填嵌封防水油膏。6.2.3 内开窗披水应认真按设计要求制作和安装。
6.2.4 推拉窗下框的轨道两端应设排水孔,排水孔不得堵塞。6.2.5 窗框下框应设置止水片,以防止雨水浸入室内。7 防止外墙抹灰开裂空鼓措施 7.1 外墙抹灰开裂空鼓的主要原因
7.1.1 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特别是一些砼墙面较光滑且附有隔离剂,影响抹灰砂浆与基层的粘结。
7.1.2 墙身或底灰没有淋水或淋水不透,面层灰浆中的水分过快地被基层吸收,影响面层与基层的粘结。
7.1.3 基层表面不平整,造成抹灰厚度不均,有的地方一次抹灰过厚,灰浆干缩引起开裂。
7.1.4 抹灰砂浆比例不当,水泥白灰过多,产生收缩龟裂。7.2 预防措施
7.2.1 认真处理好基层,抹灰前要将墙面的砂浆残渣、隔离剂和欺其他杂物清理干净,提前一天淋透水,然后通线打墩找平,找平前先抹一层YJ—302型界面剂,增强与基层的粘结度,并趁湿抹找平砂浆。
7.2.2 墙面在抹灰前一天淋水,要使墙面充分吸足水分,如果再次抹灰时间间隔较长,抹面层灰前还应浇水淋湿。
7.2.3 抹灰用的材料要符合质量要求,砂子的含泥量不大于3%,且不含有机物及其它杂质等。砂浆必须严格按配比下料,保证有足够的强度。
7.2.4 为防止光面抹灰造成龟裂,砂浆应充分压抹。外墙抹灰一律使用木抹子抹平成细毛面。
7.2.5 抹灰后要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尤其在烈日高温下更要保湿养护。8 外墙抹灰平整度差、粗细不均匀预防措施 8.1 造成外墙抹灰平整度差、粗细不均匀的原因 8.1.1 抹灰前未吊线做灰饼冲筋找标准;
8.1.2 抹灰时未用2米刮尺按冲筋找的标准反复刮平; 8.1.3 砂子粗细不均匀;
8.1.4 施工时未严格按操作标准施工。8.2 预防措施
8.2.1 选用技术水平较高的操作技工操作,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并做一样板块,待验收合格后在大面积施工。
8.2.2 选用合格的材料,尤其是砂子和灰膏,砂子粒径中粗,含泥量不大于3%,且无杂质。灰膏要提前一个月做好并熟化。
8.2.3 严格按操作工艺施工。9 防止卫生间、厨房间倒泛水措施
在卫生间、厨房间和阳台地面施工时,要按照地面泛水要求,根据四面墙上的+500mm水平墨线用水平尺引测,在地面基层表面做好塌饼,再冲筋摊铺细石砼刮平抹光。坡向由周边向地漏汇集。楼地面工程
10.1为保证每间房地面水泥颜色的一致,应采用同一品牌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水泥,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宜小于32.5级。
10.2地面细石砼标号按施工图,砂为中粗砂,施工时严格控制塌落度,由专人进行搅拌,细石砼的塌落度控制为40-60mm。
10.3细石砼面层不得留置施工缝(除分格缝处当施工缝)。
10.4楼地面细石砼采取随捣随抹的方法。当面层表现出泌水时,可加干拌的水泥和砂进行撒匀,其水泥与砂的体积比宜为1:2~1:2.5,并应进行抹平和压光工作。不得撒纯水泥操作,以免开裂、起壳。
10.5细石砼面层抹压应两次成活。第一遍在面层铺设后,第二遍在水泥初凝后进行。第二遍抹压后不应有抹痕,面层要光滑平整。地面层浇筑后用滚筒适时滚压2次以上,使表面压出水泥浆后,再适时用木抹子压抹4—5遍,并在收水时用铁抹子最后抹光表面。
10.6面层抹压后,一般情况下一昼夜后应洒水养护。洒水过早易起皮,过晚则易产生裂缝或起砂。养护时间常温下一般不少于七昼夜。最好采取筑坝养护,放水30mm,进行整体养护。
10.7细石砼强度必须达到5Mpa以上时,才准许在其上面行走。终凝后洒水养护5d以上,5d内不得施工相关的下道工序。11 防止粉刷层及地面起壳的措施
11.1 墙体在粉刷前要用喷水方法冲洗表面灰尘和充分湿润,第二天再打底糙。11.2 严格控制粉刷层厚度,且每层粉刷必须间隔1d以上。11.3 对砼墙、柱及楼板底应先上一遍界面剂再刮底糙。
11.4 地面则应特别注意对基层的处理,先要清扫干净,仔细用斩斧斩净表面附着的砂浆、砼,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无积水后,满扫一遍水泥浆,然后摊浆做面层。
11.5 要正确配制粉刷砂浆和控制水泥用量,每皮粉刷层的级配要基本相同,并要做好养护。
11.6 及时进行保养,防止晒裂、干裂。12 面砖工程
12.1饰面工程的材料品种、规格、图案、固定方法和砂浆种类,按设计要求施工。12.2镶贴、安装饰面的基体,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其表面质量应符合现行《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3饰面砖应镶贴在平整粗糙的基层上。光滑的基体或基层表面,镶贴前进行处理。残留的砂浆、尘土和油渍等清除干净。
12.4饰面砖应镶贴平整,接缝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填嵌密实,以防渗水。镶贴室外突出的檐口、腰线、窗口、雨篷等饰面,设置流水坡度和滴水线(槽)。现场用水泥砂浆镶贴面砖时,做到面层与基层粘结牢固无空鼓。
12.5镶贴变形缝处的饰面砖的留缝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12.6夏期镶贴室外饰面板、饰面砖采取遮盖等防暴晒措施。冬期施工,砂浆的使用温度不低于5℃。砂浆硬化前,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12.7外墙面砖,保证表面光洁,质地坚固,尺寸、色泽一致,没有暗痕和裂纹等缺陷,其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吸水率不大于10%。
12.8饰面砖镶贴前应先选砖预排,以使拼缝均匀。在同一墙面上的横竖排列,不宜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非整砖行应排在次要部位或阴角处。
12.9饰面砖的镶贴形式和接缝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12.10釉面砖和外墙面砖,镶贴前应将砖的肯面清理干净,并浸水两小时以上,待表面晾干后方可使用。
12.11镶贴饰面砖前必须找准标高,垫好底尺,确定水平位置及垂直竖向标志,挂线镶贴,做到表面平整,不显接茬,接缝平直,宽度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应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勾缝。
12.12镶贴饰面砖基层表面,如遇有突出的管线、灯具、卫生设备的支承等,应用整砖套割吻合。
12.13嵌缝后,应及时将面层残存的水泥浆清洗干净,并做好成品保护。13 楼梯粉刷
13.1梯段板、梁、平顶粉刷前应弹出水平线确保平整度。墙面出竖头、塌饼时要兼顾休息平台的方正,以保证休息平台的地砖不出现大小头。
13.2上、下跑楼梯的踏步口应在同一直线。踏步高度、宽度要弹线控制。楼梯的夹档应从上到下拉钢丝控制,确保上下夹档宽度一致。13.3楼梯平台遇窗洞缺口处应砌筑120厚挡水砖墙,踢脚线与之跟通。
13.4楼梯栏杆需从第一踏步起开始设置。楼梯平台净深不应小于1.3米,并符合设计要求。内粉刷施工
14.1基层处理:砖石、混凝土和轻质墙体基层表面凹凸太多的部位事先要进行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补齐。表面太光的要剔毛,或用界面处理剂薄薄抹一层,表面砂浆、污垢、油漆等均应事先清除干净,并洒水湿润。高层住宅不同基层的材料如砖石、砼、轻质砌块等相接处应铺设钢丝网,或抗碱玻纤网格布,钢丝网用间隔200×200木针固定,钢丝网搭缝宽度从缝边起每边不得小于150mm。
14.2内粉刷施工要求:
a)为确保墙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粉刷前均应做好灰饼,并且冲好龙筋,由质量员验收合格后再行粉刷,粉刷时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和抹灰的厚度。b)顶棚施工时先基层清洁,用界面剂处理。粉刷前在墙面四周弹线出好水平,由水平线上量至顶棚标高,根据标高设置好顶棚底板的灰饼。顶棚粉刷宜薄不宜厚,且必须杜绝顶棚的起壳;第一糙粉刷后,二糙宜隔夜施工,注意收光时不能用力过大,避免明显铁板压痕。
c)内墙阳角及门窗洞处均做1:2水泥砂浆护角及粉刷,墙面护角高1800mm。d)白水泥采用装饰白水泥。
14.3内墙粉刷前先做样板,经监理及甲方代表检查认可之后,方可进行全面内粉刷施工。结构顶棚无粉刷操作工艺:
15.1顺序:模板→混凝土→拆模→修整→界面剂→建筑白水泥批嵌→腻子批嵌→涂料 15.2结构制模要求:
a)模板的材料质量:采用有足够刚度的模板,板厚一致,板面光洁、无翘曲、脱皮、腐朽、缺边角、遇水不膨胀、不变形的防水九夹板。
b)木围檩和木格栅规格一致,无翘曲和腐朽,分布合理,科学,确保板底不变形。
c)拆下的模板及时加强清理,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换。15.3钢管排架搭设:
a)适当加密立杆和横杆间距,确保排架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b)排架在搭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标高,排架平面标高控制在误差3~5mm以内。15.4模板安装质量:
a)模板在安装前必须刷好脱模剂,以利拆模及增加模板周转次数。
b)梁、平台确保位置准确,拼缝紧密平整(≤3mm),板缝采用白色胶带纸粘贴,相邻两板高低误差控制在1~2mm以内,表面平整控制在2~3mm以内。c)平面木楞加密,格栅高度一致、平直。d)阴阳角等接点紧密,确保棱角分明,对边角不整的板材必须锯刨平直。e)模板在安装、校正时,严禁用大锤、钢管等敲打,使模板表面留下铲毛或锤击痕迹。
f)钢筋绑扎、水电安装后,再次检查整修,拼缝有间隙和不平的,必须采用进行整改。
g)增加模板投入,减少周转次数,确保楼板浇捣后砼表面平整光洁。15.5砼浇筑质量要求:
a)浇筑前对模板、支架、钢筋、预埋铁件等逐一检查,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b)清除模板中的杂物,并用水冲洗,确保模板干净和湿润。
c)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水泥、砂石料等必须取得复试检验合格报告和砼级配单。并在砼拌制过程中严格按级配单计量配制。
d)加强管理,落实专人负责振捣,避免漏振、过振现象,杜绝砼浇筑过程中出现蜂窝、露筋、孔洞、夹渣、强度偏低等质量通病。e)及时了解天气动向,避免雨天浇砼。
f)砼的养护是关键,必须切实做好,确保砼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得到养护。g)严格控制拆模的时间及过程。确保砼面、棱角等不因拆模而受到破坏。15.6批嵌前的基层处理:
a)清除砼面未拆尽的板皮、胶带纸等,对可能产生的有明显凹凸不平、平整超标的砼面由专业凿工打凿平整,手提磨光机打磨光洁。b)水冲洗及钢丝刷清除砼表面的尘土、污垢,使砼表面湿润。c)用界面剂处理,将调成糊状的界面剂抹于砼面2~3mm厚。
d)装饰白水泥按比例掺加建筑胶水拌和批嵌二度。需在界面剂未硬化前进行。e)建筑腻子批嵌,打磨光滑即可。15.7批嵌工艺及验收
a)以墙面标高控制线为依据,度量至板底,拉好麻线,间距1~2m做好塔饼。b)界面剂批嵌后至6~7成干后即可白水泥头遍批嵌。c)白水泥头遍批嵌做到基本平整,表面粗糙。d)隔日进行第二遍批嵌,确保平整。
e)待白水泥干燥后用腻子批嵌,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光滑。
f)白水泥掺加建筑胶水按3:1比例混合,使批嵌中有一定的塑性及和易性,干燥后坚固,不起皮、不开裂,具有一定的耐水性。g)验收:拉通线偏差≤2mm。16 窗安装和保护 16.1对墙体洞口的要求
a)门窗的洞口应采用预留洞口法安装,不得采用边安装边砌洞口的做法,对多孔砖和砌块砖的墙体还必须预埋好砼砖。b)门窗及玻璃安装应在墙体湿作业完工且硬化的前提下进行,当需要在湿作业前进行施工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c)对于同一类型的门窗及其相邻的上下、左右,洞口应保持通线,洞口应横平竖直,洞的允许偏差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d)安装门窗时的温度不宜低于5℃。
e)门窗洞口尺寸验收合格后,并办好工种交接手续后方可进行安装。16.2门窗安装
a)将不同规格和型号的门窗搬到相应的洞口旁竖放,当发现保护膜脱落时,及时补贴,并在框的上下边划好中线。
b)在窗洞口也划好中线和水平标高线,检查上下边的位置及其内外的朝向,并确认无误后再行固定。
c)当门窗装入洞口时其上下框的中线应与洞口中线对齐。上下的四角及横框的对称位置应用木楔塞紧作临时固定。然后按设计要求确定门窗在墙体厚度方向的位置,并调整好垂直度、水平度及直角。
d)门窗框与洞口之间的缝内腔应采用泡沫条填实,再用发泡聚苯乙烯等弹性材料分层填塞,然后用水泥砂浆嵌实。
e)门锁与执手等五金配件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开关灵活。
f)门窗安装边框与墙体洞口之间发泡剂充填、硅胶槽留置方式等应符合JGJ103—96标准。
16.3门窗安装后的成品保护
a)门窗在安装过程中及验收前,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不得污损。b)已安装的门窗框洞口不得作为运料通道。
c)严禁在门窗框上、扇上安装脚手架,悬挂重物。外脚手架不得顶压在门窗框上,并严禁蹬踩窗框、窗扇或窗撑。
d)应防止利器划伤门窗表面;应防止电、热和焊花烧伤或烫伤面层。e)门窗框的上槛及两侧用胶带纸、薄膜保护好,下槛用九夹板制成马蹄形盖板保护。
f)内门框不做,但必须按要求预埋木砖,并作出标记。16.4门窗淋水试验:
下大雨时,雨后及时到房间逐一检查门窗有无渗水现象,其结果亦须经监理及甲方代表验收认可。每次下雨均应检查并做好记录,且有甲方、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字。17 油漆工程施工 17.1施工条件
a)油漆工程应在抹灰工程、地面工程、木装饰工程、水暖电气工程全部完成后方可施工,油漆工程应保持周围环境清洁。
b)一般油漆工程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遇大风、雨雾等情况时,油漆工程不宜施工。
c)冬期施工室内油漆工程时,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d)油漆干燥前应防止尘土的沾污和热空气的侵袭。e)油漆施工时应将不涂油漆的部位遮盖严密,以防污染。
f)油漆工程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做样板间或样板件,经设计、监理及甲方代表同意认可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17.2基层处理
a)在油漆时,构件表面含水率不宜大于12%,砼和抹灰面的含水率不宜大于8%,金属面基层表面不可有湿气。
b)油漆工程涂抹腻子坚实牢固,不得有起皮和裂缝。17.3混色油漆
a)木材表面的缝隙、毛刺、戗茬和脂囊修正后,用腻子填补,并用砂纸磨光,较大的脂囊应用相同材料的木材用胶钻嵌。b)打磨砂纸要光滑,不能磨穿油底,不可损坏棱角。
c)涂刷油漆时应横平竖直,纵横交错,均匀一致。涂刷顺序应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浅后深,按木纹方向理平、理直。
d)每遍油漆应涂刷均匀,各层必须结合牢固,下一遍油漆应待前一遍油漆干燥后进行施工。
17.4金属面油漆
a)油漆施工前金属表面的油污、锈斑、鳞皮、毛刺、尘土等必须清理干净。b)防锈油漆不得遗漏,且涂刷要均匀到位
c)防锈漆和第一遍油漆应在设备管道安装就位前涂刷,最后一遍应在刷浆工程完成之后涂刷。
d)金属表面除锈后应在8小时内(湿度大时为4小时)尽快刷漆,待底漆充分干燥后再刷后一道油漆,其间隔时间视具体条件而定,一般不应少于36小时,第一遍和第二遍防锈漆间隔不能超过7天,当第二遍防锈漆干燥后,应尽快刷第一遍油漆。保证房间结构净空、净尺寸措施
18.1结构施工时标高引测比设计要求放大0.5cm。
18.2模板施工采用两次标高控制,即搭架子时测一次,浇混凝土前测一次,控制平台模板和混凝土面层标高。
18.3放线时弹出20cm控制线,随时检测墙体垂直度,控制粉刷层厚度。18.4使用红外线测距仪、激光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测量设备保证施工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大面积整体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的楼地面一次浇筑面积均较大,防止表面出现裂缝尤为关键,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9.1增加收糙遍数(一般不少于三遍),看准收糙火候(第一糙提前,并且要求第一糙收糙密实度平顺,最后一道以稍有指印为佳);
19.2及时覆盖,防止因爆晒脱水开裂;
19.3尽量采用中粗砂和较好的骨料级配,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减小收缩变形;
19.4采用减水剂,控制水灰比,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19.5按施工规范拆除模架支撑,本工程额外多做一组试块,专门用于指导拆模,即在拆模前,对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试压,当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方允许拆除模架;
19.6严禁在混凝土初凝期楼面上集中堆放钢筋或其它重物,以引起混凝土变形开裂。
第二部分 电气安装工程
1电气管路敷设
1.1专人按图纸及有关规范要求对电气管路的出口定位,座标误差不超过50mm,同层标高误差不超过5mm;开关离门边200mm、同层误差不超过5mm;相近出口最小间距300mm。
1.2钢管联接,2寸以上用套筒焊实,2寸以下(含2寸)用丝扣连接露出二牙并油漆,用6-8mm钢筋跨接,焊缝长为跨筋的6倍直径,并将所有的金属体跨成接地网络。
1.3PVC刚性塑料管采用套管连接,接头处除污除油,胶水质量施工前实测不准有粘性不足和过期结块。
1.4埋管在砼中必须在底筋中间,弯头100-150mm处和水平间距1.5m处扎钢丝固定,登高处用6mm钢筋支撑;管进箱盒应顺直,φ50及以下管径钢管用纳子固定,丝口露出箱盒二牙、φ65及以上管径钢管用电焊点焊固定,露出箱盒30-50mm,管口加护圈保护;PVC刚性塑料管用专用纳子固定。
1.5埋管在砖墙中,先弹一开槽线机器刨槽(不准手工强凿),管子埋深距离大于15mm,在转弯终端处100mm及间距约1m处扎钢丝固定
1.6管路长于15m,弯头3只(盒)以上必须穿好铅丝,施工完后要自检互检专检无误,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堵措施,在浇捣时派专人看管,如发生意外,采取应急措施。
1.7箱盒在砼中作二次施工,先预埋木盒,待土建粉刷前再行埋箱盒,以保证标高、深浅、横平竖直,座标误差不超过50mm、标高误差不超过5mm。
2管内穿线及柜箱搭头
2.1线径按图纸标定,为维修方便安全及三相均匀,线色标相线为黄、绿、红色,零线为蓝色,PE线为黄绿双色;多股线搭头10平方以下,做羊眼圈搪锡,以上用镀锌铜接头压结搭头。
2.2线进箱柜宜放一定余量,一般进线在左,出线在右,铁管要用护圈。
2.3在开关、插座进桩头为一头一线,不准串接;多线并头搪锡,做到饱满光亮且用三点抱压式专用压接钳连接.2.4粗线搭头垫片、弹簧垫片齐全,一桩最多二线且增弹簧垫片一片。
2.5线在箱柜内绑成一体,排列横平竖直、合理美观,搭头处无裸露、紧实无松动。2.6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应超过线管内径截面积的40%。3箱柜安装
3.1箱柜安装横平竖直,安装牢固不晃,柜底边与槽钢无明显缝隙,在潮湿处槽钢下有100mm砼基础。暗式箱柜箱盖紧贴墙面,箱体与建筑物接触部分应刷防锈漆。
3.2箱柜体、箱柜门、槽钢皆要可靠接地,进柜接地体明显,接地线不串接,箱柜内零排、接地排分开。
3.3进箱柜管孔不准气电开孔,应用孔刀机械开孔,直径合适,切口整齐;2寸以下要用纳子接头。
4灯具、开关、插座安装
4.1插座、开关按图纸标高要求安装,箱盒内清洁,如铁制预埋盒则内部须防锈,插座上地右相左零,开关向下为开,板面用两只同类螺丝固定,螺眼用饰盖封没,板面横平竖直,与墙面平整、清洁.4.2灯罩口直径大于250mm(含)灯具不用元木、小于的用元木,固定用塑料膨胀螺丝,装在平顶中间,楼梯灯保持上下一致,木轧灯头线打缓冲结,并头线一定要搪锡压接。
4.3有接地标志的灯具或安装高度低于2.4m的应可靠接地。4.4螺口灯具的相线必须接在中心触点的端子上。4.5单相三眼插座安装、接线应一致,右边为相线。5防雷接地、工作接地
5.1工作接地用40×40mm镀锌扁铁引出,搭接倍数为扁铁宽度的2倍,焊四面,焊缝饱满,无碴无瘤,油漆防腐。
5.2接地极为镀锌角铁50×50×5mm,长度2500mm,二极间距5m,角铁顶端离地0.7m,角铁离墙3m以上,接地电阻满足设计要求,无规定时必须小于4,进柜要明显,一般设在左侧,宜设柜左前100mm。
5.3利用桩头主筋同柱头主筋引至屋面,主筋每组点最少焊接二根,搭接倍数为钢筋直径的6倍以上焊二侧,并用油漆作标志.5.4室外测试点用100×100×8mm铁板预埋,40×4mm镀锌扁铁引出向下作90°平弯,搭接倍数为扁铁宽度的2倍以上焊三侧,标高离室外地坪500mm,扁铁弯曲离墙面20mm,垂直向下50mm,中心钻Φ11孔1个。
6屋面避雷带
6.1材料规格严格控制在大于25×4mm截面,镀锌良好不剥落,镀成光亮平滑,搭接倍数大于宽度2倍以上,焊接饱满,严禁T字搭接。
6.2引上主扁铁与平敷体同宽,采用立弯,并明显作接地标志。
6.3避雷带支撑在墙体中,宽墙距外边150mm,高度为150mm,转弯处支撑点距转角250-300mm,间距为1m,焊前排平做直,焊接一直线。
6.4屋面最高金属体必须与避雷带连接,接点宜为二处。
6.5接地电阻测试作为隐蔽验收,必须经业主、监理认可签字,雨天不宜测试测试层为基础一、四、六、九、十二层,阻值达设计要求,无要求为4。
6.6焊缝不绞肉、不夹碴、无焊瘤,铲除焊粉碴,防锈漆二度,银粉漆一度,油漆光泽平均.7产品保护
7.1材料、附件、设备在运输过程中轻装轻卸,入库前经工程监理验收合格,入库后防潮、防火、防击。
7.2管材、配电箱柜采用塑料粘膜、板箱封包,不使产品污染,碰损失窃。7.3在工期允许情况下配合土建,对易损易污、保护困难的产品在粉刷后竣工调试前安装。
第三部分 给排水安装工程
水、电安装所用材料、设备一定要经甲方水、电主管工程师认可之后才能使用。工程竣工前,乙方必须用墨线弹出暗管(给水、电气等)的走向及位置(左右误差不超过10cm),并用不同颜色的箭头注明(水管蓝色、电管红色)。同时向甲方提供暗管埋设竣工图三套。
1埋地管道安装 1.1给水埋地管道敷设
a)室内出地坪管待土建回土夯实后敷设在砖墩上。
b)在做好存水试压试验后经业主监理认可签证后再行复土。c)对非UPVC管,如铁管一律作防腐处理,并做好防堵保护处理。1.2排水埋地管敷设
a)按图施工据图配合土建,预留墙洞,对墙洞的大小、位置、高低一定要自检互检复测。
b)首先按规范要求砌砖墩,待土建回土夯实后,我方敷设在砖墩上,敷设时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坡度施工。一般坡度2%—5%。
c)排水隐蔽前灌水试验,水高度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满水15分钟后,再灌满观测5分钟,液面不下降,验收合格办签,复软土,软土的宽度为管径的2.5倍,厚度高出管面100mm。
d)灌水试验前一、二天通知业主、监理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办签,做好隐蔽手续。2室内总管及支管安装
2.1土建结构封顶及时弹出正确的500基准线,做出墙面粉刷塌饼后再行机器刨槽,严禁手工强凿,如敷设明管、待土建粉刷后再可施工。
2.2竖井内安装应事前考虑好走向排列从系统分割、维修、保温、美观上考虑,支架间距按规范同径一致,且审图保证管道横平竖直。
2.3暗支管的敷设要机器刨槽,深度为管外平、低于墙面10mm且在转弯的100—150mm中间间隔1m左右设铅丝扎紧,以防水击或墙面开裂。
2.4结水管道管卡的安装,同室的多根立管标高应一致。短管长度大于200mm以及在转角、水表、水龙头或角阀、末端的100mm处应设管卡固定。管卡安装必须牢固,不得用木榫塞入洞孔,也不得使用混合砂浆补洞。管卡宜为抱箍式,不得使用钩钉。
2.5冷热水管道安装应横平竖直,严格控制标高,不得穿越卧室、贮藏室、配电间电器的柜箱之上,UPVC管远离热源距灶边400mm以上、距供暖管200mm以上。
2.6如暗管在施工中特别注意接口的严密和牢固,并作好防腐再粉刷作好试压试验,业主、监理认可后签证入档,试验压力≥1.5倍工作压力。
2.7冷热水管的笼头(出水口)应平行安装,间距符合规范要求,高差≤5mm,管道上热下冷,笼头左热右冷。
2.8 UPVC冷水粘接胶水尖施工前检验试验,业主、监理认可后,试能粘接处无污无油,粘接面大,丝牙绞接露2—3牙。
2.9水总管及层面支管的试压,按总管阶段先行后支管每层完每层试,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10面给水管道的保温应粘贴或包扎紧密,表面平整,圆弧均匀,不得有明显的缝隙、开裂、空鼓等现象。
2.11工验收时给水管道的试压为工作压力的1.5倍,10分钟压力下降小于0.5kg为合格,业主、监理认可签证归档。UPVC排水管道安装
3.1管材管件须有合格证书,供货商的供货资质由有关政府部门认可,产品上有明显的标牌、名称、规格、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
3.2管材管件的颜色应一致,光泽均匀,内外壁光滑、平整、无气泡、无裂缝凹陷,壁厚一致,厚度达产品规范要求,管材管件胶水应同一厂家供应。
3.3主管安装程序:先吊垂线,定位墙帽支架,保证侧面正面垂直,不准用木质或砖质作填充物,支架墙帽不准松动。
3.4伸缩节设置应近水流汇合配件,在层高不大于4m设一只,大于时根据伸缩量决定,管子塞入时用力均匀,避免顶坏;立管出屋面时设放大二档的套管,检修孔设在1、3、6层(多层)、1、4、7、10层(高层)。
3.5横支管配件至立管超2m时设伸缩节,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支管的吊卡用罗体式的膨胀罗丝,严禁击穿楼板,用吊梗以防渗防漏,横支架坡度25‰—35‰坡,不允许有倒返势和袋势。
3.6管道敷设完毕对管道的横平竖直、坡度、吊卡的力点、标高、牢固度,出水口的标高、间距,马桶出口坐标,地漏标高、坐标,配件的设置要求,作全数的自检、互检和专检,然后用塑料膜作产品保护。
3.7为了保障出墙洞口的一致直线性,对空调洞、排气洞、浴霸出口、风口洞作二次施工,先木壳预埋后装套管。
3.8底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排水立管必须设置检查口。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维修。暗装立管在检查口处的检修门规格一般不宜小于300*300mm,不得将检查口封死。
3.9透气管直接接出屋面时,管道四周应进行密封处理确保平顶不得有渗漏现象。排水立管与排水出户管连接的转弯处应砌砖墩支撑牢固,不得敷设在松软的回填土。室内90°弯头处应有吊架或托架固定。煤气管道安装
4.1白铁管丝口联接应用煤气管专用粘胶剂,用新板牙套丝,丝口光滑无毛刺和缺牙,立管离墙面15-20mm,用抱箍式管卡不用钩钉,严格控制煤气管出口标高,立管竖直。
4.2穿越砖墙、梁等处时应放套管,套管应比管道外径大二档,套管的长度应与砖墙、梁两端饰面平齐。
4.3穿越楼板放套管,套管应比管道外径大二档,下与平顶平齐、上出地坪80-100mm,套管与管间缝隙均匀,并用麻丝填实、热沥青封口。
4.4煤气管坡度3‰-5‰,同径坡集水,弯头最低处设放水口,试压10分钟,少降、不降为好,业主、监理、煤气公司认可签证入档。消防管道及箱安装
5.1立管为Φ100用白铁管丝口联接,支管进箱要作到不斜进,横管500mm内设支架,出水口中心离地1.2m,箱横平竖直、牢固不晃、距边140mm、距后100mm、关门不碰、允偏5mm。
5.2过楼板设保护管,放大二档。
5.3消防喷淋管道固定支架设置应合理、牢固、不应有晃动。在管道的三通、四通等位置应有固定支架。吊架与喷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距末端喷头的距离不大于750mm,且间距在一个工程中应一致。成排的喷淋管道、喷头及支架应成一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