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结对同发展 共建和谐新农村

时间:2019-05-13 17:5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企结对同发展 共建和谐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企结对同发展 共建和谐新农村》。

第一篇:村企结对同发展 共建和谐新农村

村企结对同发展 共建和谐新农村

——杨柳湾镇计生服务中心“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总结

东冲河村位于鄂皖两省交界的天篷山脚下,全村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468户、1537人,现有耕地面积1228亩,山场面积9000亩。近年来,该村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扶贫部门大力支持下,狠抓村企结对共建,由村支书黄普生带头组建的东冲河生态农庄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呈现出“多赢”的良好局面,翻开了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崭新一页。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认识,强举措

我们东冲河村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各自优势,找准村企共建结合点,实现村企资源互动,优势互补,以实际行动真正将村企共建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发展共谋、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村企共建”道路。我们的基本作法是: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村两委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黄普生任组长,其他村干部为成员的村企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健全了工作计划,完善了定期不定期会商机制,适时召开情况督办会,对村企共建工作旬计划、月交流、季点评、年结帐,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双方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

(二)提高认识,明确重点

村两委通过征求意见,多次讨论,大会动员,提高了对村企共建工作认识。同时,本着互惠互利的指导思想,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明确村企共建六大重点工作:劳动力转移、扶贫济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公司提供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帮助,村积极提供税收方面优惠政策,携手互助、携手创新、携手共赢。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几年来,我们围绕村企共建开展活动,做好文章,确保村企共建有部署、有内容、有成效。重点抓住五个方面共建:理念共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重点在如何加快土地流转,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三方面取得进展。通过互动合作,形成了一个好公司,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有一个好产业,就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共识。信息共建。针对公司用工不足、人才匮乏的情况,村两委积极组织村民进公司务工,还积极推介村里毕业大学生到公司就职。资金共建。公司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助村集体经济发展。帮扶共建。公司与村里贫困户结成对子,逢年过节,上门慰问。科技共建。公司积极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2008年,我们在全村范围内兴起新一轮村企共建的热潮。一是抓科技培训。公司投资8万元建科技培训中心,配齐各种电脑、图影设备,购买科技图书3000余册,为农民提供学科技用科技提供良好条件,同时,积极引进科研院校加强技术交流,形成“农户种植生产——农科院提供技术——公司服务销售”的一条龙技术服务体系;二抓基地建设。公司坚持以优质服务提升产业效益,年实现利润120万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20万元,实行“统一规划建园、统一生产流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护价格”“村建户管,反包倒租”的经营管理模式,村两委积极筹资10万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后劲,2008年,全村发展各种农业生态基地达到4400亩,茶园1100亩,猕猴桃园200亩、板栗园2000亩,构建了“山顶松杉盖帽,山中板栗缠腰,山下茶药护脚,房前屋后花果满园”的生态农业格局;三抓劳动力就业。2008年,公司想千方设百计为困难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先后解决30余人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四抓产业扶贫。2008年,公司对30余户移民搬迁农户实施产业扶贫,帮项目、学技术、筹资金,使他们脱贫致富,成为产业大户;五抓优惠政策。村两委为公司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厂房建设、技术人才、税收上等大力予以支持,促进了公司健康发展。

二、促创新,见实效

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村企共建模式,使公司得发展,农民得实惠?我们始终坚持注重调研,围绕取得实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群策群力,共谋长远。我们注重培植亮点,以点带面,及时总结村企共建经验,掀起村企共建高潮。同时,积极构建“村委主导、农民主体、公司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村企共建机制,创新村企共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38元,年增收400元,增幅达14%。

二是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08年全村总收入1218万元。三是带动了社会事业发展。公司通过资金投入,智力支持等途径,直接促进了村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

四是促进村庄风貌改善。通过村企共建活动,使农民自主意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信心。

五是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村企共建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为动员各界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开展,促进了“村企共同发展,公司回报社会”,加快了“产业兴村、技术入户”步伐,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巨大生机和活力。

三、明思路,谋发展

通过多年实践,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农村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坚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基础不牢固,认识不到位。少数农民缺乏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认为公司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应有义务,把公司当成财神爷和摇钱树,存在等、靠、要思想。少数干部责任感不强,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工作方法简单,认为公司帮扶就是捐款捐物,向公司提出不合实际的要求,影响了公司参与共建的积极性;

二是内涵有待深化,途径较单一。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村企共建思路不够开阔,途径、内涵较单一,偏重于捐款捐物,重硬件建设,轻潜力发掘,重物质帮扶,轻智力投入,重加大“输血”,轻“造血”功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一个完整体系,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各个方面,要不断拓宽思路,克服村企共建单一性,探索村企共建多元化,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协调发展;

三是政策保障不完善,工作难开展。由于村企共建工作是一项创新工作,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加上在实际工作中,受各种条件制约,土地税收方面政策难以兑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积极性,阻碍了村企共建工作开展;

四是服务有待加强,机制不稳定。目前,村企共建工作缺乏长效机制,缺乏制度保障,服务跟不上,作用难发挥,村企双向互动局面没有真正形成,互利共赢机制没有真正建立。为此,我们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公司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不断深化村企共建工作,努力形成结对共建新农村长效机制。

在今后的村企共建工作中,我们要做到:

(一)思想上深化,树立正确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化认识,树立正确理念,形成共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东冲河发展是村两委责任,也是公司责任。公司发展离不开土地等各种资源,离不开劳动力供应,离不开村两委支持。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大发展,形成村企共建新局面。

(二)内涵上深化,丰富共建形式

内涵决定形式。今后我们要按照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绘发展前景的要求,深化村企共建内涵,丰富共建形式,促进村企共建深度发展。进一步明确共建重点,增强发展能力,切实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综合协调发展。

(三)政策上深化,完善制度保障

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机制长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落实优惠政策。落实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提高各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二是完善资源配置,保障村企共建在用地等方面需要。

(四)服务上深化,稳固工作平台

服务创造价值。村两委要加强服务管理,搭建一个好的工作平台。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建合力。整合各方力量,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村两委明确角色定位,做好组织动员引导,服务于村企共建工作。二是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出台激励措施,畅通衔接渠道,建立融洽的共建氛围,探索村企共建新机制。

2009年,我们东冲河村将在改善民生上办实事,在强村计划上创新途,在小康指标上找差距,以实实在在的作风、扎扎实实的措施,把村企共建工作做得更好,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第二篇:宁波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调查研究

宁波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调查研究

为了进一步推动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我们对此作了专题调研,总结经验,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我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形式及成效

2006年初,市农村工作会议对全市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推出了多项重要举措,其中把引导工商企业与村结对作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创举和载体。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村企结对恳谈会,号召全市工商企业站在全局高度,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并及时出台了《关于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加强组织引导,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协调机制,搞好跟踪服务。广大工商企业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积极主动地参与村企结对。到2006年底,全市已有2883家企业与1823个村结对,占总村数的68.7%,企业协议或承诺出资3.05亿元,已到位资金1.06亿元,其中有1815家企业与1018个村签订了共建协议,协议签定率约60%。鄞州区、余姚市、宁海县、北仑区已实现村企结对全覆盖。全市实行一村一企的有1413村,一村多企的663村,一企多村的151村。在实践中形成了直接参与、互利合作、基地带动、经济顾问、公益捐助等多种村企结对共建形式。

一是直接参与型。村办集体企业、镇办企业、集体控股企业民营化改造后,依托企业与村的经济联系和历史、地缘、人缘关系,支持所在村建设和发展,企业经营者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程序兼任村主要干部,直接参与村务管埋。这是一种紧密型的结对形式。如宁波云环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脱胎于余姚市小路下村集体企业的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兼任村党委书记。近10年来,公司带动农民创业,吸纳大部分劳力就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出资近2000万元建设村公益事业。2001年以来,每年还拿出130万元作为村公共事业建设基金,累计已达千万元。小路下村成了全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慈溪市有483位民营企业家在297个村里担任“村官”,其中兼任村书记143人、村主任57人。民营企此家担任村主要干部后,充介发挥他们见识广、经济发展能力强、办事规范、不计报酬、主动奉献等忧势,帮助培植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带领群众致富,改变村容村貌。

二是互利合作型。企业出资金、建项目,村依法提供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实现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与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人的共赢。这种模式建立在经济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村、企协商取得共识,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而实现。如宁波江南山水投资有限公司与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共同开发建设余姚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公司已投入近2000万元,柿林村主要以资源入股,按7.6%的股份分红,不但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壮大,而且兴旺的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民增收。该景区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成为省“农家乐”特色旅游示范基地。

三是基地带动型。企业通过建设农业原料基地、产品配套基地、劳动力供应基地等形式,带动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如鄞州区宁波奥克斯集团把部分产品的配套生产基地放在企业原所在村,吸纳了当地1200多名劳动力,并帮助百余户农民下山脱贫致富。象山县的建筑企业从当地带出去的劳动力约10万人,其中不少已成为建筑企业家和项目经理。余姚市长振铜业有限公司2006年与泗门镇谢家路村签约结成共建对子,吸纳结对村的一批劳动力进厂务工,每人年工资性收入超过2万元,直接带动了结对村农民增收。

四是经济顾问型。聘请素质好、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家担任村经济顾问,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为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和资金扶持。如奉化市尚田镇通过镇商会,由镇党委、政府聘请48位民营企业家义务担任42个村的经济顾问,为结对村发展出谋划策,解决资金困难,牵线引进企业,形成镇、村、企三方互动的结对共建运作方式,对奉化市村企结对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

五是公益捐助型。工商企业或“老板”个人捐资,兴办村各类公益设施和福利项目。这种形式在前四种模式中也存在,但更广泛地出现在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又缺乏可开发资源的村。如宁海县胡陈乡是市级欠发达乡镇,2005年村均集体经济可用资金仅7万元,但是不少村的道路已经硬化,环境十分优美,这主要得益于大批外出创业的企业和个人捐助,仅去年一年捐助就达100多万元。余姚市日用工艺制品厂2006年与马诸镇姚家村和沿山村结成共建对子,设立了300万元“金马”慈善冠名基金,专项用于困难群体的救助。

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总目标,我市村企结对按照“政府引导、自愿参与,互利共赢、注重实效”原则。着眼“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突出了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推村庄建设、共育文明乡风五个方面共建内容,努力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共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了一批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先进典型。

经过上下一致努力,我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地方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村企结对工作推动不是十分有力;全市各地推进还很不平衡,一些地区结对率比较低;配套政策不尽完善,制约着村企结对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要进一步扩大村企结对范围,提高结对实效,必须多措并举,强化服务,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把全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提到新的水平。

二、进一步加大村企结对工作力度的对策措施

进一步推进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实现万企结对全市农村,是顺应“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发展规律的现实举措,是新的发展形势下发展壮大企业实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的客观要求,是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有8700多家,从上规模有实力的企业的数量来看,实现全市村企结对全覆盖,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要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在扩大参与范围,丰富共建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加大思想引导力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万企结对全市农村,首要的是要以正确的结对理念统一村与企业的思想认识。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树立自强自立、奋发有为的精神;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回馈意识,尽心尽力地发挥好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要认真总结、大力挖掘村企结对中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企业提高对村企结对的认识,推动企业为新农村建设出资、出力、出智慧。

二是加大组织引导力度。通过回馈社会树立良好形象,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普遍追求取向,只要引导得法,就能激发他们参与村企结对的意愿。要进一步在全市广泛动员,特别是那些村企结对率还比较低的县(市)区,要进行再认识再发动,引导企业与所在村、业务关系村、企业家原籍村结对。经济发达的镇还要引导强势企业跨区域与欠发达地区的村进行结对帮扶,努力实现每个村都有企业结对共建。市、县、镇都要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抽调力量,加强对村企结对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市级要组织市级以上企业与欠发达村结对,并做好相关服务;县级要抓好政策落实,并组织引导企业跨乡镇与欠发达村结对;乡镇重点要逐村明确责任人,强化树企结对跟踪胀务,引导村和企业建立共识,经常协商,落实项目,努力使村企结对取得实效。

三是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关键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维护好、保护好村和企业结对共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起长效的互利双赢的机制。去年市里出台了《若干意见》,部分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措施,但政策的落实还未全部到位,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各地应对《若干意见》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分析梳理,进一步加以完善,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市级有关部门应对《若干意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制定便于操作的实施方案。建议允许企业对一些村进行统一改造,节余或整理后新增土地指标经批准,由企业与村合作用于各类经营性项目开发;鼓励企业与旅游资源丰富的村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对整个村进行开发和运作;建立企业捐资免税便捷的渠道,进一步调动企业捐资积极性。

四是加大服务引导力度。企业与村建立结对关系后,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积极进行沟通协调、配合与支持,引导结对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做好信息沟通服务,转达各级政府相关支持政策,分别与村和企业分析并传递各自发展需求及可能合作的领域。做好居中协调服务,村企双方合作的项目、合作方式确定后,随时关注合作进程,保障村与企业建立相互信赖的稳定合作关系。还要做好必要的配套服务,帮助村级做好发展规划,合作项目论证与审批以及相关扶持政策。

五是加大交流引导力度。对政府、村和企业来说,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都是一件新鲜事,缺乏现成的经验,并且各村、各企业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合作方式、合作途径多种多样,各地村企结对又都有自身的特色。因此要及时总结各地成功的经验,对基层的创新性典型进行广泛宣传、交流,相互学习启发与借鉴,使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提高到新的水平,取得更大实效。

协作互惠型。就是依托历史、空间、人缘、经济上的联系,以各种各样的项目协作为纽带,农民为企业提供要素供给,企业为农村挖掘发展潜力,在村庄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互惠共赢的村企关系。这种类型相对比较普遍,形式多样,利益共享,各方容易接受,容易实现多赢的局面。如余姚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宁波江南山水投资有限公司与余姚大岚镇柿林村根据双方互利协作的原则,柿林村以资源入股享有7.6%的门票收入,企业投资近2000万元共同开发建设的。一年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50万元。近年来,全省各地蓬勃发展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绝大部分是这种类型。绍兴市在“十五”期间近1000家工商企业用35.2亿资金投资高效生态农业,也多半属这一类型。

龙头带动型。就是由一个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创建或产业联动,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致富,带动一片新农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这种类型的企业村企关系融洽,经济基础扎实,经得起历史的考察。如宁波的雅戈尔集团、台州的星星集团、温州的正泰集团、绍兴的黑猫神集团、金华的花园集团等等,不仅吸纳了当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繁荣了当地农村经济,而且通过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的支持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以企带村良好的氛围和机制。

三、“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建议

“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互惠共赢之举。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各地操作的规范性较差,政策的导向性不足,企业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要顺应“两个趋向”,充分发挥浙江企业数量多、实力强、机制活的优势,广泛宣传发动工商企业“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笔者建议:

创新思想观念,加快建设步伐。“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是一个新生事物,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摒弃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会不走弯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村企结对”建设的项目,不仅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而且要以人为本,让农民来决策,让农民来建设,政府和企业不要包办代替、越厨代疱。二是要有投入产出的概念。企业捐赠建设,政府虽然不出资金,但也要考虑效率和效益,要避免出现如前些年一些偏远地区建造了希望小学却没人上学一样的浪费。三是地方政府要实事求是。一个村庄一个样,“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的具体模式、扶持项目、资助方式、捐赠数额、带动产业、追求效果,要因地、因企、因村、因人而宜,要量力而行,绝不能搞“一刀切”。要坚持自愿互利,不要盲目攀比,更不能定指标、下任务。四是“村企结对”的企业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捐资的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乡风民俗、恪守村规民约,不可干预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不能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

创新政策举措,加大扶持力度。“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各级党委、政府不仅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典型示范,而且要创新政策举措,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快制定“村企结对”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工商企业的公益性捐赠要参照慈善捐款,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对新农村建设捐赠数额较大的工商企业,建议税前列支比例可达利润的20%。二是要加快制定“村企结对”进行村庄整治的土地政策。农村新社区建设中村庄整治投资额大、回收期长,要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中心村建设、空心村搬迁、宅基地整理和农田整理等。建议整治后所多出的土地指标,企业可以优先安排。三是要加快制定“村企结对”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工商企业捐赠村庄建设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各级财政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扶助。对企业投资农村社区物业化管理、垃圾收集处理等公益性项目,应确定合理的收费和补助政策。“村企结对”采用入股方式投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四是要加快制定新农村建设中有关冠名权的配套政策。要鼓励和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企业或个人冠名的现象,并对冠名权进行可用对象、使用期限和方式等方面的规范。

创新工作载体,加强规范管理。近年来,浙江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推出了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龙头的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得民心的工程,有效促进了浙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时期,要在进一步梳理整合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抓“村企结对”的工作载体,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加强“村企结对”的规范管理,才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建议在固定的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或通过树立功德榜、排行榜等方式,宣传报道“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激发工商企业和企业家回馈家乡、回报桑梓、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建设的热情,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完善村庄与企业之间的联谊制度,通过“村企结对”恳谈会、企业捐助茶话会、新农村建设项目招标会或专题义演晚会等载体牵线搭桥,建立健全“村企结对”的长效机制。三是建议进一步加强“村企结对”捐赠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在全省设立一个专门的账号,统一接受新农村建设的捐赠资金,赢得企业家的信任和赞同。要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企业资助的项目、资金和实施时间等要向村民定期公开,企业资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要向企业和村民定期公布,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广泛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切实提高“村企结对”透明度。

(文/陈红敏 作者单位:杭州万向职业学院)

声明:《浙江经济》杂志授权新华网浙江频道独家发布,未经新华网浙江频道或《浙江经济》杂志同意任何报刊及网站不得转载,杂志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如需转载,请与新华网浙江频道或《浙江经济》杂志联系。

第三篇:村企互联 结对共建

村企互联 结对共建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宣化店镇玄坛村开展公司联村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情况汇报

近年来,宣化店镇玄坛村抢抓“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机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引进了玄坛茶场这一龙头企业,实施“村企共建”工程,创建“造血型”生态文明村,并发挥“村企共建”工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农村支持企业、村企携手共建”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玄坛村位于宣化店镇西北部,辖9个村民小组、336户、1442人。全村总面积9.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204亩,山场8100亩。2007年9月,该村被确定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重点村。2007年10月,正式组建专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玄坛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强力推进。

玄坛茶厂是在原村办集体茶厂的基础上,引进武汉白鹤金店总经理方经纬先生投资创办的股份制企业。该厂始建于2006年3月,目前已累计直接投资260万元,新开发基地800多亩,改造老茶叶基地200亩。新茶园所栽植的茶树均为无性系繁殖,主要品种有鄂茶1号(100亩),鄂茶5号(100亩),福鼎大白(400亩)和安吉白茶(200亩),均为国家认定和推广的优质品种,具有产量高、萌发早、出芽齐、品质纯等优点。其中“安吉白茶”为世界八大名茶之一,从浙江引进玄坛后将成为“大悟白茶”的“始祖”。基地建设和茶园管理聘请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专家为技术顾问,严格按照有机茶的生产要求,做到高起点、高规划、高标准。茶园合理间作遮荫树种和防护林,人工造就了茶树生长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厂修造万方塘一口,天然泉水井三处,蓄水池一座,并在整个基地铺设了完备的浇灌设施,使茶树常年都能得到天然泉水的浇灌;茶园坚持科学管理,固定员工长年精耕细作,并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全部使用有机农家肥培肥土壤,切实保证了茶叶的绿色健康品质。

二、主要成效

为了更好地带动玄坛周边村组农民致富,2007年10月,玄坛村以玄坛茶场为龙头,组建了大悟县玄坛茶叶合作社,大力推进“公司+村+农户”(即公司联村)的发展模式,吸收了200余家茶农入社,合作社茶叶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另外,合作社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契机,投资240万元,修建800平方米的玄坛茶叶制作中心。极大地提高了玄坛茶叶的制作加工水平,并惠及到周边村组茶农。玄坛茶叶合作社和制茶中心的建立,将有效促进我县茶叶产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富民强县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到目前为止,全村共争取项目资金500多万元,镇村投入28万元,撬动农民群众和外地客商投入近400多万元,组织劳力2万人次,新修了公路9.5公里,通组公路10.5公里,新建了一个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整体搬迁房屋31间,拆除房屋51处101间,房屋装饰、刷白137家11500平方米。新开发产业基地1600亩,新发展“一建三改”农户120户,增加畜牧养殖户10余户,整修800平方米的集村委会、卫生所、活动室、图书室等于一体的村文化活动中心。2009年3月成功举办了玄坛村第四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1、“村企共建”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村企共建”的发展,使玄坛茶场第二年就发展到200多个农户近700人加入合作社,当年仅玄坛茶叶就促使80多户村民直接增收20多万元,其中就有8户当年脱贫致富,极大地促进了我镇茶叶产业的发展。

2、“村企共建”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缓解了农民经济压力。

“村企共建”的发展不仅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捷径,也为想外出务工又不能离家的富余劳力农闲创收就业拓宽了渠道。二00七年、二00八年,玄坛茶场使玄坛附近的100多个村民既实现了就业,又得到了收益。近两年全镇该模式已经吸纳农户500多户,长年务工人员达到130人,使当地一部分村民实现了在家打工的愿望。

3、“村企共建”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村级经济全面发展。

“村企共建”的发展使不少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村民学会了种茶、制茶技术,走上了富裕之路,有的已经成为老板。玄坛村九组村民黄庆祥夫妇,家庭负担重,年龄大外出找不着工作,2008年就在宣化店镇街道上聘请6人,专门从事茶叶代加工,一年收入15000元,实现了家门口当老板的梦想。

三、工作举措

1、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村“两委”职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一建(建沼气池)、二整(整修房屋、整修塘堰)、三改(改水、改厕、改圈)、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治五乱(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在建设过程中如果不增强“造血”功能,就会使新农村建设投入乏力,巩固后劲不足。因此,我们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确立了招商引进企业,“村企共建”,建设“造血型”新农村,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的建设思路。

2、依托资源优势,多向合作,改善农村环境 玄坛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很好的交通优势,为“村企共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通过以“公司+村+农户”的形式,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以“订单种植”的形式,走规模化种植之路;以“以企促农”的形式,走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之路等形式,内引外联,多方位、多途径实施“村企共建”工程。同时,我们充分发动群众,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一建、二整、三改、四通、治五乱”的工作思路,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卫生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多措并举,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制定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二是不断总结“村企共建”经验,加快建设步伐;三是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建立“村企共建”长效机制;四是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建活动,“村企共建”发展到城乡共建、内外共建、干群共建。通过共建活动,有效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村企共建结对承诺书和协议书

公司“村企共建”活动承诺书

我公司自愿参加邵庄镇党委主办的“村企共建”活动,并做出以下承诺:

一、安排公司专门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全力配合支持此项活动的开展。

二、根据活动领导小组安排,认真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不中途退出。

三、为结对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众帮扶、解决劳动力就业等各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建立月度沟通联系机制,做到每月与结对村总结工作开展情况。

承诺公司:(盖章):

****年**月**日

村“村企共建”活动承诺书

我村自愿参加邵庄镇党委主办的“村企共建”活动,并做出以下承诺:

一、村“两委”干部全力支持活动开展,村党组织负责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根据活动领导小组安排,认真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不中途退出。

三、为结对企业在协调处理日常问题、招工就业、化解矛盾等各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建立月度沟通联系机制,做到每月与结对企业总结工作开展情况。

承诺村(盖章):

****年**月**日

邵庄镇基层党组织“村企共建”协议书

为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机制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村集体经济有效发展,就开展“村企共建”活动签订如下协议:

一、结对共建对象

甲方:

乙方:

二、甲乙双方责任人和联系人、联系电话

甲方责任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乙方责任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三、共建双方责任和任务

1、共建基层组织。甲乙双方充分发挥结对双方党组织的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工作信息,共同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与村企统筹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不断提高村企党建工作的融合度。乙方指导甲方积极拓展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功能,改进党组织设置形式、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2、共管党员队伍。乙方作为甲方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为甲方党员活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结对双方通过共同上党课、共同过组织生活等形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形成村企互通、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3、共促科学发展。甲方指导乙方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理清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村一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帮助乙方制定和完善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引导和协调企业、技术推广机构与乙方联姻,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共帮困难群众。按照乙方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甲方每年为乙方办1至2件实事、好事。结合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党员中心户和党员志愿服务者等工作,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与乙方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原则上每名党员干部至少帮扶一名困难群众,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

5、共享党建资源。甲方支持乙方建好规范化村级活动场所;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村企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村企互学共享,充分发挥村企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双方积极参与和支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双方按照“周周有播放、月月有培训”的要求,做好经常性的播放和组织收看工作。

四、结对共建方式

1、双方每年至少共同上一次党课、集中过一次组织生活、共同进行一次民情民意恳谈。

2、建立联络员制度。结对双方分别确定1名联络员,具体负责结对共建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对接及有关活动组织安排等。每年初结对双方签订一份共建协议,明确共建目标、主要任务、完成时限等,确保工作落实。

五、工作要求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共建双方把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共建双方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监督结对共建工作,制定共建具体计划安排。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成效,统一思想认识,实现双推双进双嬴。

2、健全制度,有序推进。双方建立健全村企结对共建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定期交流总结共建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共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二是共建双方的负责部门和负责人,要在镇党委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共建的目标,采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量化细化办法,周密制定结对共建规划和具体实际计划,进一步明确的责任和任务,并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和推进;对于部分项目内容可以根据时间和条件、环境因素作出调整变更,必须由共建双方研究确定,不得擅自更改。甲乙双方每半年向镇党委书面报送工作开展情况。

3、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共建双方都要本着实事求是与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目标和确定方案、要与村企实际相结合,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共同抓紧共建内容的落实。

本协议一式三份,共建双方各一份,镇党委留存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

主要负责人:

乙方:(盖章)

主要负责人:

见证方:(盖章)

主要负责人:

****年**月**日

第五篇:对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思考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参与机制和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工作机制,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一、我市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开局良好

自2006年初全

面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广泛发动和参与,采取多种有效举措营造共建氛围,社会各界推波助澜,广大工商企业热烈响应,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村企结对热潮,实现了良好的开局。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5085家企业与2639个行政村结对,实现了村企结对全覆盖。2007年结对企业与村委会协议共建项目2646个,协议或承诺出资4.16亿元,实际完成项目1721个,实际到位资金2.15亿元,为结对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总体而言,全市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可以清晰看出,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工作的主角,在村企结对共建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首先,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工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去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恳谈会并进行全面动员部署。通过各种广泛宣传和组织发动,以及“千企结百村”、“百企联百村”等形式多样的共建新农村主题活动的开展,村企结对氛围日益浓厚。其次,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规则的制定者。去年上半年,市里出台了《关于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都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做好政策的细化落实,制订了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通过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减免税收、享受补助、扶持倾斜等激励措施,在政策层面上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共建新农村。再次,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的服务管理者。各级政府积极整合部门优势和多方力量,为村企结对工作积极搭建服务平台,认真搞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结对共建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村企自愿、互利共赢、长期坚持、注重实效” 原则,积极引导村企签订结对协议。各地还以项目为基础,建立项目库,使合作的纽带更加牢固。不少地方针对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企业少、经济弱的实际,帮助物色合适的企业,引导跨区结对。许多地方还建立村企结对沟通协调制度,帮助理顺合作关系、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二)结对共建形式呈现多样化。在村企结对实践中,各地因村因企制宜,注重实效,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关系,共建形式呈现多样化。一是以企带村型,主要是通过企业主兼任村主要干部等形式,企业直接参与支持村搞建设促发展。二是经济顾问型。聘请素质好、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家担任村经济顾问,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为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和资金扶持。三是互利合作型。一般是企业以出资金为主、村依法提供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为主,共同实施建设项目,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实现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与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共赢。四是基地带动型。企业通过建设农业原料基地、产品配套基地、劳动力供应基地等形式,带动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五是捐建基金型。结对企业从一事一捐发展到建立各种基金,形成规模和制度化,对新农村建设有持久推动作用。六是连片带动型。在一企多村的结对形式中,企业与当地干部群众达成共识,结合成片连线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农村新社区,实行政府、企业、行政村三方协同搞建设。

(三)结对共建成效明显。一是切实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参与企业通过项目带动、智力支持、资金投入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结对村资金、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并直接促进了村庄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发展。二是促进村庄风貌的改善。通过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使农民更多地看到了希望,消除了农民的悲观畏难情绪,增强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热情,农民自主意识进一步提高。三是对于多元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引导作用。村企结对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多元参与机制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我市村企结对共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农村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各地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思想基础不牢固。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过程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认识落后于实践,理念需要强化。一些部门和干部责任感不强,存在消极畏难情绪。有些地方工作方法简单粗放,存在行政强制倾向,搞“拉郎配”和摊派,影响企业参与热情。有些企业没有充

分认识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意义,缺乏社会责任感,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或简单地应付了事。一些结对村和农民缺乏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认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义不容辞的义务,把结对企业当成财神爷和摇钱树,对结对企业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内涵有待深化。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企结对思路不够开阔,途径和内容还比较单一,偏重于捐钱捐物,重短期发展、轻长期合作,重硬件建设、轻潜力发掘,重物质帮扶、轻智力投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因此要不断拓宽思路,克服村企结对形式的单一性,探索村企结对实现形式多元化,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还应深刻反思,我市村企结对工作起步早,曾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失去优势,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深化村企结对共建机制方面做得不扎实,对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内涵的深化力度不够。

(三)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尽管市、县两级陆续出台了《关于村企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原则性政策文件,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何细化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相关优惠政策,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是今后我市新农村建设急需重点研究的问题。

(四)企结对共建机制缺乏稳定性。总体而言,目前我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具有运动化倾向和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参与动机是被动的,受政策环境压力和政治约束,“是买政府的帐”,很难保证其参与共建的长期性。相对于我市工商企业总数而言,目前我市企业参与结对共建新农村的比例还比较低。一些企业在结对村的选择、合作项目的确定、出资形式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人情关系进行的,缺乏制度保障。村企双向互动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村企互利共赢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三、进一步深化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对策思考

村企结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更广泛动员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此,要不断深化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实现互利共赢,努力形成有利于结对共建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一)思想深化:树立村企结对共建的正确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深化对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念,形成共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全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村发展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土地、水以及其他资源,离不开农村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持,离不开农村的广阔市场。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谐的内部环境、和谐的社区环境,也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把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起来,企业和企业家才具有高境界,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企业要不断提升发展理念,提高发展层次,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以便赢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在村企结对共建过程中,要敏于发现典型,善于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工于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村企结对共建的新局面。

(二)内涵深化:丰富村企结对共建形式

内涵决定形式。今后要按照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推村庄建设、共育乡风文明的要求,不断拓展村企结对共建领域,深化村企结对共建内涵,丰富村企结对共建形式,促进村企结对共建深度发展。进一步明确村企结对共建重点,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结对共建项目,切实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综合协调发展。对结对村庄而言,绝不能是单向被动的物资捐赠接受方,更重要的是向企业学理念、学管理,借重企业优势,合理开发资源,大力培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结对企业而言,要认真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和规划,依托村庄资源优势,确立一批务实、有潜力的产业发展项目。企业要善于把结对村的发展、合作项目的选择与企业目标自觉结合起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三)政策深化:完善村企结对共建制度保障

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机制长效运行的根本保障。要想确保村企结对共建工作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克服其运动化、短期化倾向,就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本质是共同建设,核心是互利共赢,关键是政策保障。因此,要不断深化政策扶持,建立健全村企结对共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村企结对共建的政策保障机制。政策的制定完善要坚持以公正平等为前提,维护合作双方的利益,避免政策的零和性,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当前村企结对政策的完善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并切实落实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细化企业对新农村建设公益性投资的税前列支相关政策规定,规范村企结对共建项目收益分配,扩大村企结对共建项目收益的财政税收优惠范围,提高各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资源配置政策。在严格遵守国家土地法规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试点范围。切实落实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试点政策,保障试点村的用地需要。要鼓励企业结合产业项目建设,参与农村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大部分留给村与结对企业合作开发使用。以土地整理开发为突破口,理顺农村资源有效配置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资源集约利用。

(四)服务深化:稳固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平台

服务创造价值。政府主导型村企结对共建机制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因此要继续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优化服务管理,为结对共建搭建一个好的工作平台。一是要进一步健全结对运行机制。可以探索村企之间可以互派人员到对方挂职等方式,畅通沟通衔接渠道,以便于建立融洽的共建氛围。可以通过建立乡镇企业顾问团或设立基层商会新农村建设共同基金等形式,探索村企结对共建新机制,减少结对共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要探索出台强力的表彰激励措施,对于积极参与村企结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各地都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发挥更好的社会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结对协调,形成共建合力。要善于整合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等各方力量,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工作部门主要是做好组织动员,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村企结对,特别是要做好组织企业实行跨地区结对的工作以及理论政策调研,及时协调解决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乡镇是村企结对工作的基础环节,要承担起村企结对联络协调的直接责任,要具体做好村企结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帮助和项目的落实。在深化服务的同时,政府要适时适度转变角色定位,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积极培育第三方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村企结对共建中的参与管理作用。

下载村企结对同发展 共建和谐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企结对同发展 共建和谐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市农业局关于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积极动员工商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深......

    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的现状与对策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的现状与对策思考2010-06-29 19:05:2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

    村结对共建汇报材料

    联谊村结对共建工作汇报材料 我村地处奓山街集镇,318国道穿境而过,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拥有耕地面积766亩,水面面积140亩,......

    村结对共建总结

    “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的总结按照湖北省委组织部文件精神,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铁十一局自2009年4月开始,与安乐河村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

    村企共建主持词

    “村企共建”活动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为扎实推进全旗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贯彻中央、区、市创先争优活动精神,结合旗委中心工作,帮助村社确定发展思路,明......

    村企共建5篇范文

    全旗开展"城乡互联、村企共建、百村结对、万户帮扶"活动实施方案 2010-05-25 17:09 字体 [ 大 中 小 ][ 打印 ][ 发表评论 ] [ 关闭 ]伊党办政字〔2010〕 号中共伊金霍洛旗......

    村企共建典型材料

    村企共建典型材料 -----宣化店玄坛茶场 大悟县宣化店玄坛茶场位于鄂豫两省交汇处的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是在原村办集体茶场的基础上,引进武汉白鹤金店总经理方经纬先生投资......

    村企共建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村企共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党(总)支部、有关企业党(总)支部: 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动员和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