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受弯试件设计报告公式word版

时间:2019-05-13 17:0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钢筋混凝土受弯试件设计报告公式word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钢筋混凝土受弯试件设计报告公式word版》。

第一篇:钢筋混凝土受弯试件设计报告公式word版

钢筋混凝土受弯试件设计报告公式word版

请在编辑公式时,双击所给的公式输入编辑

材料:

(1)钢筋:HPB300,直径6mm、8mm HRB400,直径6mm、14mm、16mm、18mm(2)32.5复合硅酸盐水泥(3)中砂,II区级配

(4)碎石,粒级5~40mm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适配强度

fcu,0=fcu,k+t= 水灰比计算W/C fcu,0=Afce(C/W-B)由于所给材料为碎石,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故A=,B=,fce=1.13fcb= WCAfcefcu,0ABfce 11111配制1m3混凝土 用水量W0= 水泥用量C0W0C查表,取砂率= 计算砂、石用量

假定混凝土表观密度为2400kg/m3

W

C0S0G0W0S0 S0G0S0G0初步配合比C0:S0:G0:W0

二、受弯试件设计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fck=,fc=;ftk=,ft= 钢筋选用HRB400 fyk=400N/mm2; fy=360N/mm2 箍筋选用HPB300 fyv,k=300N/mm2; fyv=270N/mm2

(一)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件设计: 取as=,则h0=

1、适筋梁试件设计

Ms 21fckbh0112sb

s0.5(112s)

As选Mfyksh0,As=mm2

Asfhh min0.45tkbh0h0fykh0在做试件正截面破坏试验的时候,要保证不出现斜截面破坏。

hhw=h0=mm,w

b0.25 > Vmax

a h01.75ftbh0 1Afyvsvh0

sAsv2mm/mm sfyvh0取@,Asv= mm2/mm ssvAsvfsv,min0.24t bsfyv

(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试件设计: hhw=h0=,w

b0.25>Vmax

取as=,则h0=

2、剪压破坏试件设计

a h01.75ftkbh01

Afyv,ksvh0

sAsv sfyv,kh0取@,Asv= mm2/mm ssvAsvfsv,min0.24tk bsfyv,k在做试件斜截面破坏试验的时候,要保证不出现正截面破坏。Ms 21fcbh0112sb0.518

s0.5(112s)

As选Mfysh0,As=mm2

Asfhh min0.45tbh0h0fyh0

第二篇:钢筋混凝土实习报告

钢筋混凝土实习报告

砼:读tong,音调二声.就是混凝土的意思.钢筋砼就是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打混凝土之前,先进行绑筋支模,也就是将钢筋用铁丝绑成想要的结构形状,然后用模板覆盖在钢筋骨架外面。最后将混凝土浇筑进去,达到强度后拆模,所得即是钢筋砼。

按施工方法不同: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现浇钢筋砼楼板

现浇钢筋砼楼板在施工现场通过支模,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等工序而成型的楼板.优点: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形状可不规则,可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方便.缺点: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预制装配式钢筋砼楼板

在预制厂或施工现场预制

缺点:楼板的整性差,板缝嵌固不好时易出现通长裂缝

装配整体式钢筋砼楼板

部分极件预制→现声安装→整体现浇

钢筋混凝土(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或Ferroconcrete),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为加劲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历史及发展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极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极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极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钢筋混凝土结极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极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极最多的地区。据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该地区其主要原材料水泥产量已于2005年达到10.6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48%左右。[1][2]

材料特性 混凝土是水泥(通常硅酸盐水泥)与骨料的混合物。当加入一定量水分的时候,水泥水化形成微观不透明晶格结极从而包裹和结合骨料成为整体结极。通常混凝土结极拥有较强的抗压强度(大约 3,000 磅/平方英寸, 35 MPa)。但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通常只有抗压

强度的十分之一左右,任何显著的拉弯作用都会使其微观晶格结极开裂和分离从而导致结极的破坏。而绝大多数结极极件内部都有受拉应力作用的需求,故未加钢筋的混凝土枀少被单独使用于工程。

相较混凝土而言,钢筋抗拉强度非常高,一般在200MPa以上,故通常人们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等加劲材料与之共同工作,由钢筋承担其中的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应力部分。例如在图2简支梁受弯极件中,当施加荷载P时,梁截面上部受压,下部收拉。此时配置在梁底部的钢筋承担拉力(4),而上部阴影区所示混凝土(2)承受压力(3)。在一些小截面极件里,除了承受拉力之外,钢筋同样可用于承受压力,这通常发生在柱子之中。钢筋混凝土极件截面可以根据工程需要制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同普通混凝土一样,钢筋混凝土在28天后达到设计强度。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间隔的肋条(称为变形钢筋)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当此仍不足以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拉力时,通常将钢筋的端部弯起180 度弯钩。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

选用钢筋的规格和种类

钢筋混凝土中的受力筋含量通常很少,从占极件截面面积的1%(多见于梁板)至 6%(多见于柱)不等。钢筋的截面为圆型。在美国从0.25至1英尺,每级1/8英尺递增;在欧洲从8至30毫米,每级2毫米递增;在中国大陆从3至40毫米,共分为19等。在美国,根据钢筋中含碳量,分成40钢与60钢两种。后者含碳量更高,且强度和刚度较高,但难于弯曲。在腐蚀环境中,电镀、外涂环氧树脂、和不锈钢材质的钢筋亦有使用。

在潮湿与寒冷气候条件下,钢筋混凝土路面、桥梁、停车场等可能使用除冰盐的结极则应使用环氧树脂钢筋或者其他复合材料混凝土,环氧树脂钢筋可以通过表面的浅绿色涂料轻松识别。

第三篇:桩基试件不满足设计要求整改处理方案

桩基混凝土试件检测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

整改处理方案

一、情况说明

我施工单位于2017年1月15日浇筑桩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等级:C30,浇筑方式:自拌;在养护达到28天后,于2017年2月13日对桩基础20组混凝土试件进行送检。检测结果如下: 1、1#、4#、7#、13#、17#桩5组混凝土试件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 2、5#、8#、10#、11#、14#桩混凝土试件强度等级分别为94%、93%、93%、95%、98%;

3、2#、3#、6#、9#、12#、15#、16#、20#桩混凝土试件强度等级分别为83%、80%、84%、87%、88%、81%、80%、85%; 4、18#、19#桩混凝土试件强度等级分别为72%、77%。

二、原因分析

1、桩基础混凝土浇筑时间是2017年1月15日,养护期间气温较低(大约3-10°C之间)。

2、由于试件较多,在养护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养护不均匀的现象。

三、整改处理方案

根据混凝土检测规范要求,我单位拟按照以下方案整改处理:

1、对5#、8#、10#、11#、14# 5根桩,进行回弹检测。

2、对2#、3#、6#、9#、12#、15#、16#、18#、19#、20# 10根桩,先进行回弹检测,在回弹检测的基础上按照混凝土检测规范,随机再抽取其中5根桩进行钻芯法检测。

目前我单位决定暂停施工,待检测结果合格后才恢复施工。

x

x

x公司

二O一七年二月十四日

第四篇:乘法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一本课数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乘法公式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已经学过一般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特征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的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既为符合公式特征的整式乘法运算带来简便,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与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奠定基础。同时,平方差公式在“正与逆”两方面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学生数学解题技能的提高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定为: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幂的运算和一般的整式乘法,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出现符号错误及漏项等问题;另外,数学公式中字母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应用性,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对于字母的广泛意义不易掌握,在运用平方差公式时经常发生多种错误。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大胆猜想、合作交流、自主总结。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理解平方差公式及其结构特征,会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平方差公式产生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猜想、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和符号感,感受利用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3.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悟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有条理推理的能力。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你想做“运算小达人”吗?

你能快速的计算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不能使用计算器)(1)1001×999

(2)492-482 学生尝试解决。

师:老师很快就能算出结果,你想知道我是怎么算出的吗? 这节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形式引入,激发学生探索本节课知识的热情。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考考你:请同学们应用你所学的知识,自己来完成下面的问题:(1)

(2)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个别学生口述结果,多媒体出示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前面学过的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畅所欲言:请你观察它们的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规律呢?观察以上各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教师引导:(1)结果中含有几项?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算式中每个因式中各有几项?对比两个因式中的各项,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3)算式中的各项与结果中的各项有什么关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及时加以点拨。)◆归纳总结

(1)问题1:你能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吗?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2)问题2:你能用字母表达式表示出以上规律吗?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a+b)(a-b)=a2-b2(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充。)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3 验证公式

问题:这个等式一定成立吗?为什么结果中只有两项呢?(1)代数验证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a+b)(a-b)= a2-ab+ab-b2=a2-b2(2)几何验证

在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板上,因实际需要在一角上剪去一块边长为b 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方法一: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小正方形面积,即a2-b2 方法二:割补法。可以把剩下的部份分割成两个矩形,然后拼成一个矩形来计算。得到新矩形的面积为(a+b)(a-b)利用面积相等推得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学生活动:教师启发引导,演示剪拼动画,学生动脑思考。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平方差公式。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让学生动手剪拼,动脑思维,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根据学生思维的差异,可能出现不同的剪拼结果,故不能僵硬地只利用书本中的图示,而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变化的过程,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直接理解公式。)4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使用平方差公式可以简化运算,那什么样的多项式相乘才能用平方差公式来计算呢?也就是说,平方差公式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问题:公式的左边两个多项式中各项符号有什么特点? 右边各项符号与左边的各项符号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个别口述。多媒体出示:

*左边是两个多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右边是相同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

*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和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设计意图: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也为下一个环节平方差公式的准确应用打下基础。因此,应让学生充分思考,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活动三】巩固深化,内化新知

说一说: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样的运算可以用平方差公式来做了,要套用公式,必须要知道谁是“a”,谁是“b”。填表:(多媒体出示)(a+b)(a-b)a b

a2-b2 最后结果

(2+y)(2-y)

(1-5z)(1+5z)

(2m+3n)(-2m+3n)

(-x+1)(-x-1)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个别学生口述结果。(多媒体出示结果)辨一辨:辨别下列两个多项式相乘,那些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多媒体出示)(1)(2)(3)(4)(5)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个别学生口述结果。(多媒体出示结果)反思:※怎样判断两个多项式相乘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 ※怎样寻找公式中的“a”和“b”? 学生总结交流,个别学生口述。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1.2.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公式,分清结构,找准a、b,学会公式的应用,有效地进行难点突破。)做一做: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多媒体出示)(1)(3x+2)(3x-2)

(2)(b+2a)(2a-b)(3)(-x+2y)(-x-2y)

(4)(-1-2a)(-1+2a)

学生活动:独立练习,个别同学上台板演。

(设计意图:通过这组练习题,逐渐加深题目难度,让学生能够熟练利用公式计算,从而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换元、整体代换的思想方法,通过思考解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编一编:小游戏

每位同学各编一题。要求:(1)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2)算式中的各项可以是数或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3)所列算式自己要会做;(4)由同位做完后,进行批阅。

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参与,帮助部分同学,同时反馈同学们的做题情况,及时评价。活动完成后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与同学们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再次深化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拓展:解决开头引入问题:(1)1001×999

教师提出问题:它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吗?怎样转化出“a”和“b”?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根据做题情况可适当讨论。个别同学板演。(2)492-482 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算式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吗?怎样运用平方差公式呢?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个别学生口述结果。(多媒体出示结果)教师根据情况加以引导:我们能否逆向运用平方差公式呢?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进一步深化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达到前后呼应,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活动四】反思总结,巩固新知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能给自己和同学一个客观的评价吗?

学生活动:认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并对自己和同学 进行评价。(设计意图:这儿采取的是每个学生自己小结,把教师单人做小结变成了课堂上人人做小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由于人人都要做小结,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主动性加强。)【活动五】课外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4页习题15.3第1题 2.选做题:计算:

(1)

(2)(3)(4)(设计意图:作业分层处理有较大的弹性,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板书设计:平方差公式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a+b)(a-b)=a2-b2(“a”相同,“b”相反。)“a”,“b”可以是数或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设计说明: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在教学设计时,以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学生活动为主,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辅助手段,突出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语言叙述、推导验证、几何解释、应用巩固等活动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第五篇: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平方差公式(第1课时)旧莫初级中学校 陆延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在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顾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2、故事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题目略)

二、探索规律,发现结论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x+2)(x-2)= ___________;(2)(1+3a)(1-3a)=__________;(3)(x+5y)(x-5y)=_________.观察以上等式的左边与右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一句话归纳总结出等式的特点.2、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教师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分组验证,经历平方差公式推导归纳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得到平方差公式:(a+b)(a−b)=a2−b2 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三、巩固练习,讲解例题

1、找一找,填一填(用课件出示表格题目,让学生填写,并学会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2、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

111(1)(x1)(x1)=x2

1()

222(2)(3x-y)(-3x+y)=9x2-y2

()(3)(m+n)(-m-n)=m2-n2

()

3、教学例题

例1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5+6x)(5-6x);

(2)(x-2y)(x+2y)(3)(-m+n)(-m-n)巩固练习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a+2)(a-2);

(2)(3a+2b)(3a-2b)

例2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11xy)(xy);

(2)(ab+8)(ab-8)

44巩固练习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x11y)(xy);

(2)(-mn+3)(-mn-3)3

3(四)观察思考、拓展延伸

1、想一想

(a−b)(-a−b)=?你是怎样做的?

2、练一练

计算

1、(5m-n)(-5m-n)

2、(a+b)(a-b)(a2+b2)

(五)当堂达标、自我检测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x-1)(1-x)(2)(0.3x+2y)(0.3x-2y)

111(3)(x)(x)(x2)

4(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差.2.应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项: 1)注意平方差公式的适用范围 2)字母a、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

3)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符号和括号

3、作业:

1.教材习题1.9 第1题(2)、(4)、(6);第2题

2.思考:你能用图形来验证平方差公式吗?

下载钢筋混凝土受弯试件设计报告公式word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钢筋混凝土受弯试件设计报告公式word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紧张......

    公式法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3.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的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张锐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

    公式法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3.公式法 杜寨初级中学 九年级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并且已经......

    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第三节,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的公式......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15.3.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太和县草寺初级中学 2014-12-8 王 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15.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二节内容――乘法公式的第一课时,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的差(即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既为符合公式特征的整式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