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开展社工专业学生的实习督导
如何开展社工专业学生的实习督导?
我作为一名一线社工和督导,有幸参与了韩山师范学院大二学生的实习督导工作,参与过程中感受到社工学生在一线体验实务工作对学生,学校和社工机构的重要性,现在就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分享如下。
一、社工学生实务实习的重要性
学校安排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社工专业的基本知识后委派学生到一线去,深入社区从事社工实务工作。这是学生和社会相结合的第一步,让学生对专业有切身的体验,知道自己所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可以真正帮助到人的。就社工机构而言,学生的到来增加了人手,缓解了一线社工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机构文化的传播。当然,参与实习最为受益的是学生本人,实务工作让学生直观了解了认识了社会工作,对社工专业价值观的建立和他们自己将来职业生涯都是有益的。
二、督导在社工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机构很重视专业社工学生的暑期实践,专门安排了督导跟进,我有幸参与,专门督导五名可爱学生,与他们一起经历和体验了社会工作的基础工作。就我个人体验来说,学生实习期间有督导跟进一方面有被重视和关注的感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实践的延续性,督导全程也是重游社工路的过程:从社工服务的介入手法开始为学生奠定基础,特别在价值两难情况下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建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三、督导在实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督导在跟进学生的实习过程中,主要扮演了督导,导师还有知心大姐姐的角色。作为督导,我带领学生完成机构赋予的职责,完成工作量和实习目标达成,作为导师,我一步一步教授他们学习社工实操技巧和方法,作为知心大姐姐则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就其工作和生活给予情绪方面的支持。
四、督导的内容和过程
督导时我坚持体验和反思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在实习的社区多看多想多体验,只有参与了全部的过程,他们才有切身的感受,才会发现闪光点和不足。因此学生自己定立了实习目标后就参与了社区的服务,我们一周见面一次,一周的体验让大家有不同的经历,然后带着问题和需要来督导:一起分享了如何认识所在的社区并发现需要,如何与居民建立关系,怎样打开话匣子进行交流,包括访谈和电话交流,还有小组,活动的带领技巧,还有社工面对服务对象的价值选择等问题。每一次见面都有目标和方向,就不同的话题学生们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在工作中寻找答案,小组督导的时候大家头脑风暴,督导作最后的补充。整个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参与和思考了,提升了督导效果。形成的督导记录都可以作为教材帮助刚入职的社工和学生。
五、督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跟进社工学生的实习工作需要留意,学生来社区主要是为了体验社工服务,对专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开始前我们需要与机构、学校做好沟通,明确要求和目标,在共识的基础上开始实习。
2、社工学生的实习是重要的离开自己“舒适圈”的一次尝试,不仅仅是体验工作,还需要独立面对生活,自己安排食宿,自己面对社会的人际关系等,作为学校和机构要好好考虑并跟进,不管是食宿还是基本的津贴都是需要的安排。
3、还有在实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多鼓励和肯定工作,同时需要给予机会让学生独立实践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每一个实习生都需要独立接访一次,独立完成一小组,一个活动,还有合作完成一个项目策划。因此积极主动是必备的品质。
最后,不管是机构还是学校都需要有实习制度和安排,并严格执行。不管是学生的实习经历和感受还是督导的过程都是实务的宝贵经验,我们需要好好珍藏。在社工学生实习结束时相关人员坐下来进行总结和分享对社工专业的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第二篇:社工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1年12月19日—2012年1月6日
实习地点:郑州市救助管理站
实习内容:专业实习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实习报告
大三上学期期末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最终确定我在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实习后,我在网上查找了有关救助站的有关机构介绍、服务宗旨及服务内容等,了解了救助站的基本情况。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是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服务的一个政府机构,他们的工作宗旨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他们的工作目的是“救助一名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一个健康人”。
一、实习目的1、通过在救助站的实习,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同时给实践以专业理论的指导,使两者能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2、虚心认真地向站内资深工作人员请教、学习,积极吸取他们在工作中所运用的技巧,以便增加我们的实践经验。
3、了解少儿科的运作模式、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了解社工在流浪儿童救助方面的开展情况,与流浪儿童建立初步的关系;在实习中提高实际社会工作能力。
二、实习计划
机构安排:
2011-12-20——2011-12-27在少儿科实习
2011-12-28——2012-01-05在成人二科实习
实习结束要交实习小结和实习报告,每个科室每人要交一份实习小结和个案,有条件的科室要做一次小组活动。
三、实习过程及内容
少儿科:
从12月20日至12月27日,我和另一位同学杨洋一起在郑州救助管理站少 1
儿科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在这里,我不仅要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专业价值理念、技巧和方法来帮助流浪儿童之家的孩子。
据社工科的吴文贤科长介绍,少儿科是救助站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救助站的龙头。救助的对象是6到18周岁的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流浪儿童,除了少儿科之外,救助站还有一科和二科,分别救助年满18周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和女性。由于将近年终了,我们来时少儿科就只有两名儿童,其中一名还是哑女,无法进行交流,少儿科科长杨艳霞老师对我们的实习甚是支持,给我们做了合理的安排,让我们自主安排计划,并提供我们可利用的资源,这更加便于我们自主的开展实践计划。杨科长将其中一名儿童(杨利才)的基本情况告知我们,并对我们如何开展组织活动给出具体意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初步计划用个案访谈、心理疏导等开展实习活动。
我们先参观了机构为儿童提供的学习活动场所,如手工室、多媒体室、音乐室、强身健体室、阅读室等等,这些场所的存在对救助儿童的身心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工作理念。
我们与案主(杨利才)初次见面时,他正在看电视,于是,我们立刻决定进行一次深入访谈以获取他的信任。我们结合他感兴趣的电视剧开展对话,接着问及他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等,为下一步实习内容的开展做好准备。在个案工作过程中,少儿中心又来了两名儿童,一个自称叫贾浩,另一个叫张静的男孩。在过两天之后,杨科长联系贾浩家人,谁知真的贾浩在家里,他叫白海卫,父亲叫白兵,已进监狱三次了,母亲跑了,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没有问题呢?另一个叫张静的男孩,从12岁开始在外流浪已经7年了,属于好吃懒做型的,整天想着自己有钱以后怎么怎么样,而从来没有脚踏实地的去工作,这7年里,他在全国各个地区的救助站转悠,混吃混喝,混回家的车票等。他的价值观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在与他交谈过程中,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他的自私、不孝敬父母、好吃懒做、仇富、恨大学生等心理。在做杨利才个案过程中,也与他们做了基本的了解与访谈,带他们去打打乒乓球、看看图书、画画、拼拼图等,以缓解他们不良的情绪。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自身能力、经验的不足,总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而流浪儿童们在流浪儿童之家衣食无忧,但活动范围狭小,我也
知道站里是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才这样。而我觉得我们的作用仅仅是心理疏导这一方面,因为要想解决孩子的根本问题,必须结合案主家庭,而我们无法与家庭成员取得联系并进行服务。
在少儿科,我知道了“类家庭”、“郑州模式”等,这些也是我所积累的知识,并从中吸取有用的经验。在实习中,我获得了以前没有的经验,并得到了实际的锻炼。
成人二科:
从12月28日至1月5日,我来到二科实习,二科赵敏赵科长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二科的工作流程,安排我们跟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工作任务,并给我们交待实习任务。
主要安排:
第一天:上午,社工科吴文贤科长让我们去她办公室交流一下这几天的实习情况,我们把少儿科的实习活动计划、实习小结等交给吴科长,吴科长问我们这一个星期有什么收获,我说:“流浪儿童之家的孩子经历很复杂,心眼也多,说谎话的现象很严重,而我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总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我无法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甚至我对有的孩子的基本情况都无法全面掌握。”吴科长说:“我不要求你们的实习对儿童行为及心理有所改变,只要尽力就行了,你们一个是锻炼自己,再一个就是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因为这是一种经历,一种全新的感受体验”。接着就领着我们去二科报到,二科有两名被救助者,我们与她们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基本情况。下午,吴科长让我们整理媒体报道的关于救助站的一些材料,我从中加深了解了救助站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以及救助站在社会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晚上,我们把了解到的救助者基本情况整理成个案资料。
第二天:由于没有救助人员可调查,所以,我们把昨天了解到的两个案主的活动计划书写一下,其中一个案主问题不大,我们打算写成一个小的个案服务计划,另一个案主由于上访问题较复杂,所以写成大的服务计划。下午,将近下班时写完了,赵科长看了并给我们指出两点要修改的地方:一是提出救助站为被救助人员提供食宿、返乡乘车票等;二是不要批判政府,不要听信案主的片面之词。
第三天、第四天:站内没有救助者,我们在办公室开始反思、总结,交流彼
此的经验,翻看了站内的书籍,学习了与我们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
最后几天,由于是元旦假期,我们也没有什么实习内容,最主要的是与工作人员交流经验,我从中也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四、实习心得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将会让我受用一生。实习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苦中有甜,我用汗水换来了实际的工作知识和经验,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跟随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观察他们的工作方法,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同时还交流一些他们的工作经历,提高我们的社会见解。
在少儿科,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初步接触案主时,从案主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步取得案主信任。并始终以积极的、平等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案主,让案主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流浪儿童都有一个很严重的现象:说谎话,她们并不是天生的说谎者,她们从小缺少关爱,或被抛弃、或被遗弃、或被忽视……长此以往,他们对人不再信任,试想一下:一个连自己亲人都不信任的孩子怎么对别人信任?他们情感受到伤害导致情感缺失,从而形成了他们冷漠、顽劣、叛逆、对社会不认同等的态度和性格。所以,我们要耐心的去与他们建立关系,获取信任,从而去做儿童服务。在服务开展中,游戏方式是建立关系时所要运用的,在游戏中通过互动、分享经验来促进儿童观念、行为转变。最重要的一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儿童有针对的开展服务。
在少儿科里,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模式——类家庭,该模式为那些暂时不能回家或不想回家的儿童以家庭式的方式进行教养,在家庭中感受温暖,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游戏。类家庭还原家庭,这是一种创新的儿童救助方式。然而,在类家庭的孩子上学条件并不好,救助站应该重视在这方面的建树。
在实习期间,我听说过、看到过很多案例,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不幸,这些不幸是真实的,被救助者有的是身体残疾、智障、精神病,有的是家庭不幸、父母离异等等,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我们拥有者美好的生活,我们拥有父母给予的健康的身体,我们拥有太多他们不曾拥有的东西,在庆幸的同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爱,发动社会关注他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整合大家的力量去维护弱者,才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
这次实习让我有了新的体验、新的感悟,锻炼了我与人交流以及处理一些问题的能力,间接地我也学到了如何处理与单位里同事之间、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专业知识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如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更好的解决问题,遇到一些问题自己方寸大乱等,很多地方还需要我去学习,尤其不要一味照搬书本,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适当调整服务的策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理论,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实习建议
通过在救助站两个科室的实习,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自身而言,提高我的专业水平和增长社会阅历对工作的开展是有力的;对救助站而言,完善管理体系,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发掘工作人员的能力,促进工作的有效完成。具体方面如下:
(一)从先进地区聘请专业、资深的社会工作者来指导工作人员的实际工
作,在学习中端正工作态度,改善工作业绩,突出社工理念,体现专
业能力,从而提高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利用寒暑假大学生实习时间,积极联系大学生来站内实习,既锻炼了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丰富救助站的工作内容。通过机构与大学生的有效结合,既能使机构节省了部分人力,又使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体验
生活。促进救助工作更好的开展。
(三)建立更好的机构管理制度,由于救助站实行的还是旧的管理体制,工
作人员与外界联系不多,职工没有竞争压力,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业绩
并不突出。实行激励的管理体制可以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促进
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从社工的角度看,本着“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不止要满足流浪人
员生存和安全的需要,还应该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从而提高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救助站在本职工作圆满完成的前提下,适当的拓展工作内容,如跟踪
服务、发动社会参与到救助工作中等等,不仅要做好最基本的救助工
作,而且要长远的为被救助者考虑今后的生活。
第三篇:社工专业实习鉴定
实习了两个多月,我对机构终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机构虽然起步很晚,各个方面都没有完善起来,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然而,机构却能够全力以赴地尽自己所能,把机构的各个方面慢慢地去完善,把各种项目都做好,同时也在不断汲取教训和完善。另外,机构也在不断地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来让机构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实习期间,我秉承机构“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发展专业、践行社会”的宗旨以及“务实、求真、开拓、进取”的服务理念,协助同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宣传推广方面的知识、社区活动的开展、培训班的开展、会议记录等。
另外,我在实习期间除了协助开展了两场社区活动和几节培训班,还负责一场骨干社工和骨干志愿者培训活动。一直担任着协助的角色的我,终于有了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因此,在开展活动前,我把准备工作做好,在开展活动时,我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并与同工共同合作开展这场活动。终于,这场活动得到完满成功,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当然,活动结束后,我把反馈意见表搜集起来做总结报告并将相关资料进行撰写和归档。这个活动看起来很容易,其实作为统筹者一方面要保证团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要统筹此次活动之余还要维持活动现场的气氛。但是,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此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我在实习中结识了不少的朋友。另外,此次实习还让我看到了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之路很艰难坎坷的现实,也让我重新思考了很多,使我以后更加有信心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事业。以后,我会更加勤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工作,为将来中国的社会工作事业以尽绵力!
第四篇:社工学生实习鉴定
社工学生实习鉴定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社工学生实习鉴定。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大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面对繁重的社会工作,有的同学问我为什么在社会工作中花了那么“多”时间(“多”是相对其他同学而说的,在总时间上,在与学习时间对比并不是很多)又怎能将学习搞好?我说这是效率与方法的问题。有些同学上课打瞌睡,课下复习甚至自学,这无形之中浪废了时间。如果上课认真听讲,听懂了,理解了,课下就只需花很少的时间取得很大的效果。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他(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实习鉴定《社工学生实习鉴定》。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思想上: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十五大”文件和朱容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讲话,积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系统的接受党的教育,经辅导员推荐,参加业余高级党校入学考试,取得了到高级党校学习的资格。在党校中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以优秀学员的身份毕业,新生部仅有三个。今年暑假,又到中国革命的胜地--延安考察学习。在这块革命先烈战斗了十三年的神圣土地,我切身体会到了当时环境艰苦,生活的艰辛。通过看图片,听老红军做的报告,参观旧址,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国革命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决心接受党的考验,以实际行动来展现在党的教育下的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我会更加努力的严格要求自己,搞好师生关系,搞好同学关系,搞好朋友关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第五篇:社工督导四则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11年1上(总第73期)】·【督导答疑】·P58-59
辅导工作里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案主可能只是一个“神话”
社工A问:在隐蔽青少年辅导方面,案主仅愿意跟社工在网上保持联系,对社工上门做家庭探访十分反对,表示不接受。同时,案主自我保护性强,十分不愿意谈及个人及家庭事务,收集数据十分困难,基本上得不到有效、准确的数据,很难对案主进行有效评估,服务开展进度缓慢。请问,要如何应对此类案主?
答:案主不愿意与社工直接接触,也不愿意社工接触其家庭成员及提供较深入的数据,在社工服务里是很普遍的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也许社工常常有一个错觉,就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助人者,是帮助对方的,而且是无私的,对方既然来求助,就应该敞开胸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是道理。这样不说,那样不说,我怎么帮助你呢?
我觉得,在社工这里可能有两个认识上的盲点:首先,案主在接触社工之时,不论是在电话里聊还是直接面见,社工对案主来说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个人际距离是客观存在的,是十分正常的。要经历些什么才能跨越这个距离呢?咱们只要回忆一下刚上大学一年级时,第一天与同桌接触,要花多久彼此探索才能够交心,就可以略知一二。但案主的情况又不比同窗,前者往往带着一些人际创伤来敲社工的门。我常常说,一个人向别人求助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再者,一般人往往是先试尽了能试的非正式系统(informal system),如同学、朋友、师长、父母等,才来到社工这个正式的系统(formal system)求助。我们也能想象,经历了在非正式系统的求助无功而返的过程,案主往往已是重复了问题/事件好几遍,可能已受过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再伤害,也就成了惊弓之鸟,又或许对解决问题的信心跌至最低点。在这个情况下,社工能理解案主为什么不与你合作吗?
怎么去处理呢?又是那一堆的“老话”:要同理,要深层聆听,要接纳和支持,要给案主时间与空间,要建立信任的关系等等——重要的是让案主制订他的“工作时间表”,而不是跟从你的时间表。因此有人说过,从这个角度看,辅导工作里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案主(voluntary client)可能只是一个“神话”(myth)。信焉?
在做辅导的时候,什么理论与模式都要“完全忘记”,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案主身上
社工B问:前线服务做久了之后,有一种感觉:好像什么实务技巧都不会,什么实务理论都不记得了,在与案主面谈的过程中都不知道自己在用什么方法和理论在做。请问,这样的状况反映社工什么样的状态和心理?要如何去调节这样的状况?
答:念社工的时候,尤其是在做实习的时候,老师都要求个案工作计划书先要有“问题描述”,然后是“理论分析及应用”、“介入方法”及“具体方案”等,以构成个案从认知到处理的一个内在逻辑关系。我想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因为“事出有因”,我们对个案的思考也应该借助理论和技巧对案主进行一步一步的了解,慢慢“建构”事件的来龙去脉,把关键问题彰显出来,并找出解决的方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和技巧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时候,一些社工甚至很积极地追求理论及技巧上的磨练及提高,不断参加培训班学习新的治疗手法、介入模式,并乐此不疲,有时就被人取笑为“玩therapy(理论)”了。
我当然赞成持续进修以不断提高社工的知识与能力,但最终我们必须清醒地谨记:求助者才是主体。我们要通过与案主的互动,与他一起去定义问题,拟订解决方案,而绝对不是一边听他诉说,脑海中一边找出一些学过的理论、概念去“套”到案主身上,把他标签为某个问题,然后跟着书本上教的去运用什么“理性-行为模式”或“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等,一步步、一招招地去做,引导案主跟着你的方法走。可以说,认识不同的理论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角,帮助我们较立体地了解问题,考虑解决问题的路径(alternatives)也多一些。但是,案主如何走,何时走,以至走不走,最后都应该由案主自己来决定。
我记得上大学时老师曾对我说过,在做辅导的时候,什么理论与模式都要“完全忘记”,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案主身上,倾听他的故事、感受他的难处、明白他的挣扎……当然,我说的是当你熟稔掌握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时候去“忘记”它们,而不是说无需增进理论与知识的水平,甚至“空枪上阵”。
(答疑者:广州启创专业督导胡良喜)
就算在学院学了什么,也不可能担保你可以做得好
社工C问:因之前在大学接受专业训练不系统,比如实习时间不够,也未接受过专业督导的指导,导致社工在接个案时很不自信,心里没底,不知道要和案主怎么谈、谈什么,或者谈到一定程度后,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深入下去?
答:这位同工提出入职前的教育培训问题,好像投诉在学院接受的专业训练及实习不足,以致他/她入职后对工作缺乏信心,在实际工作上亦不知如何进行。
实习本身是让学生尝试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相关理论及知识,因此实习对于社工特别重要。但是基于我们的社工行业才刚起步,不要说找有实务操作经验的督导有困难,就是找一个理想的实习环境亦不容易。
响应这位已经在职的同工的问题,我想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假设一下,如果学院的课程系统些、实习的时间多些,甚至经过专业督导的指导,那么,社工就可以很自信﹑不会迷失,甚至可以和案主深入地交谈吗?
诚然,好的课程﹑好的导师,以至多一点时间实习,对培养社工素质是很重要的,但从经我督导过的学生来看,最后取得甲级成绩的不少,但不合格的亦有。我也督导过不同学院毕业的前线社工,不可否认的是,来自课程设置较完整的学院的毕业生,起步比较容易一些,但在前线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亦不见得来自某一间学院的社工必然是最好的。换言之,除学院的培训及专业督导之外,亦有个人因素。
这位同工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专业培训出了问题?如果他自觉能力不足,那他是如何面对自己的专业责任的?如果社工与案主开始谈话都有困难,他又是如何面对他的服务对象的?无论老师﹑督导怎样不力,作为学生的责任又是什么?特别是大学教育更应该是自主学习,如果我们认为学院及老师教导不足,我们自已是否也可以争取充实自我的机会?
事实上,社工是人对人的工作,不但你接触的每个服务对象都是独特的个体,社工也有着自己的特质及经历。就算在学院学了什么,也不可能担保你可以做得好,除非你认真地去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及改善自己,直到那些专业知识成为你的专业技能。
无论你是社工专/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只是一个专业的起步,这一步可能影响你初入行业的表现,但专业成长的道路是一个漫长的旅程。面对不同的挑战,我们才会不断成长。
当社工感觉到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可能就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了
社工D问:在个案面见过程中,社工被案主所讲的事情或者情绪所影响,有时甚至涉及社工个人成长中的盲点。当社工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问题时,也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请问,社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处理个人成长中的盲点?
答:这个问题很可能发生在不同能力及不同经验的社工身上。社工因为助人过程中的同理心,所谓感同身受,某种程度的情绪投入是必须且必然的,受到影响亦很自然。问题是受到什么程度的影响,我们又应该怎样响应它?
如果案主的人生体验让社工对于人的苦痛有更大的关注,以至更投入地去协助案主,对助人工作有更强烈的使命感,甚至产生“照镜效应”,令社工看到自已的成长“盲点”,从而对自己有更多的认知,社工在工作中就能不断成长,对工作的热忱也会与日俱增。
但是,即使是同样的情况,却可能引发一些社工的负面反应,如:过度投入以至失去专业的客观性;为逃避伤痛而抽离以自我防卫;产生自我补偿反应;“喧宾夺主”,甚至个人情绪受到严重困扰。
情绪就像双刃剑,既能够促进助人过程,亦可以摧毁助人过程。社工要时刻保持自我警觉,与案主的关系必须是有目的且在操控中的情感投入。然而,当社工“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时,就必须与上司商讨,在保障案主福祉的前提下,考虑是否有需要转由其他同工跟进。
至于“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处理个人成长中的盲点”,我想当社工感觉到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可能就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了。
(答疑者:广州启创专业督导吴惠贞)
(本栏目欢迎一线社工、社工从业人员及社工实习生来信问诊实务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可实名也可匿名,我们将请资深专业督导为您解答。栏目邮箱:dudaod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