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之:牺牲精神
“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
之:牺牲精神
“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之:牺牲精神
主持人:A、B
A:抗日战争中中国面对的是汲血成性,残暴至极的日本帝国主义,是极富武士精神的日本民族。
B:战争一爆发,侵略者残暴的本质就暴露无遗,仅在一九三七年的南京大屠杀中,无辜的三十万中华儿女就惨死于侵略者的屠刀下,使一时的南京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A:战争的对象与性质决定了抗战的胜利需要中华民族做出巨大的牺牲,甚至无数生命的付出。
B: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的实践中深谙牺牲对革命的意义,牺牲精神对于革命的重要性。
A:在抗日战争中教育人民: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个人利益,党派利益,都应该服从总的民族利益。”要勇于为全民族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争取抗战的胜利而奋斗到底。”
B:那么,总理是怎么做的呢?
A:请同学们发言。
Z:周总理坚持抗战爱国、反对投降主义。周总理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坚定人们持久抗战的信念,写了许多,到处讲演,向人民群众指出,只有在持久抗战中才能实现爱国报国之志。“中国抗战是长期的,不是短期的,持久战的方针是确定的。”,他反复教育人民“继续坚持长期抗战的方针,不断增加敌人的困难,努力克服自己的困难。”“中国人民为谋其民族解放的彻底成功,只
有将战争进行到底。”因此,中国抗战是持久战,只有持久抗战,才能救中国。
B:是啊,爱国主义是祖国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在人民群众中是一种凝聚力与向心力,任何时候,爱国主义都是人民群众抗敌御侮的力量源泉。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中华民族只有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才能号召全国人民筑起抗击日寇的钢铁长城,才能够形成驱逐日本侵略者的巨大力量,才能与汪精卫卖国势力作斗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坚持抗战的第一必需。
Z:周总理坚持团结进步,反对分裂倒退。周总理说:“团结则存,分裂则亡,团结则胜,独霸则败。”指出了团结是抗战的原则,是打败日寇的关键所在。抗战时期的团结,不是少数人的团结,而是全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周恩来强调说“就是要在观念上,把党外凡是能够争取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人士……划一
个最大的圈子……团结在一起。”强调指出:抗战需要集合一切可能集合的力量。
Z:周总理通过广泛的教育与自身的躬行实践,把各党派各界人士都团结到了抗日民主的进步旗帜之下,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全国各方面的团结,使中国人民空前地团结了起来,以全民族团结的排山倒海之势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
Z: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和广东地方政权建设,赢得了人民对他的敬佩;国共关系破裂后,他领导发动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和朱德、陈毅、贺龙、叶挺等领导发动“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Z:在党内,周总理能坚持原则,团结一切正义力量,敢于同错误思想和
行为做斗争。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他忍辱负重,苦撑危局,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周总理坚持真理,满腔正气。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协助毛泽东同志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领导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并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同志等一起,与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
A: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是保证长期抗战的决定条件”,中华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力量。
Z:在危险时刻,周总理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
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Z:1966年3月8日,邢台地区发生了6.8级的强烈地震。这是解放以后第一次在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强震,灾区人民伤亡惨重,到处哭声一片……消息传到北京,周恩来总理当天在国务院会议厅召开了紧急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做了紧急部署。3月9日周总理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3月10日下午,周总理到灾情最严重的白家寨视察。老百姓听说周总理来了,大家忘记了灾情带来的悲痛,奔走相告“周总理到来了,周总理来了。”群众自动地集中起来,周总理
站在一个木箱上,给大家讲话:“乡亲们,你们受了灾,受苦了,损失很大,毛主席让我来看望你们。”周总理在讲话结束时,还带头高呼口号:“奋发图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发展生产。”总理喊一句,老百姓跟着喊一句。2000多名群众眼含着热泪,望着敬爱的周总理,那场面令人终身难忘。周总理走村串户,多次钻进低矮的窝棚,慰问伤员。有的老人耳背听不见,总理就凑到老人的耳边跟他说话,遇到小孩总理就抱起来看了又看,嘱咐家里人要照顾好他们,在灾区视察的日日夜夜,总理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不休息,直升飞机几次起落,余震一天发生好多次,周总理全然不顾,他跨越一条条一尺多宽的地面裂缝,穿过一道道随时都可能倒塌的断壁残垣。有一次总理给群众讲话,他发现老百姓迎风站着,这怎么能行,他非让当地领导把群众调过来,背风站,自己迎风讲。我们的老百姓正是从周总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
巨大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 制度的无比优越,看到了党的美好前途。
B:是啊,周总理就是这样一位坚持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打击敌人的人。
A:但他又是一位在最危险的时刻,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始终走在前面的人。
B:今天由于同学们发言的较多,由于时间关系,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第二篇:“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之:求是精神
“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
之:求是精神
“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之:求是精神
主持人:A、B
A:周总理的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他趋重实际,躬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对事业极端负责。
B:是啊,周总理的一生是谨慎稳重、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的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内名副其实的实干家。
A:下面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周总理求真务实的一生。
Z:我来谈谈周总理的趋重实际。周恩来总理从学生时代即逐步培养起趋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
质。他认为“发于言,着于行,无丝毫假借,无智利相扰。”主张培植“趋重实际的精神”,极力提倡“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参加革命后,他更加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郑重宣称“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而宜”。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不仅较早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且自觉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他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求实效”。创造性地发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Z:周总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与发挥,更重视对其运用。他认为:“我们无论求什么学问,如果只求一点观念,就任何目的都不能达到,我们总要在实际上去做”,应“从实际问题上解释主义之理论的根据”。他坚信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就是空话,于事无补。他号召青年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
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使理论适合实际去把知识用活。他自己的一生即坚持以此作为座右铭,堪称“活用”理论的典范。
Z:周总理的谨慎稳重表现在:他少年时即养成老成持重、审慎务实的习惯。之后随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确立,逐步形成求真务实的精神,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他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要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既反保守,又反急躁冒进,强调干劲要大,步子要稳。面对落后的现实,他主张既要有雄心壮志,尽快赶上先进水平,又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步登天。
Z:周总理坚持一切工作首先审慎地考虑对人民群众的利害关系,反对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主义。60年代初,他常半躺在床上,抱病核算审批国家的粮食配给表,一丝不苟。
Z:在“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
时期,处于经济工作调整第一线并担任“瓜菜代粮”领导小组组长的周恩来总理最为清楚。1960年底,面对全国性的粮荒,周总理和陈云冒着政治风险,决定进口粮食,以解民难。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认为,工作中出现的这些缺点错误,中央应负很大责任。七千人大会期间,地方干部反映了许多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以及党群关系紧张等情况,周总理充分肯定这些发言“都是很健康的”,对他们的发言“都要尊重”。并且他还作了“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的切中时弊、感人肺腑的发言。面对自然灾害,领袖们“勒紧裤带”过日子,每餐大多用红薯、棒子面和青菜裹腹。周总理常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农民种的粮食“粒粒皆辛苦”。他甚至把饭碗里每一粒饭都用开水冲净吃下。领袖们发扬民主、实事求是,正视困难,积极解决难题,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使国家度过了艰难时期。
……
B:是啊,周总理一生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一生。我们学生也应养成这种品质。
A:然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歪曲事实,不说真话。今天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B:谁先带个头,进行一下自我检讨?
Z:上周物理练习,老师让带回家做,我因为做数学时间花长了,物理作业没来得及做,到校后,我把吕蓓蓓的作业拿来抄好,交给了老师。现在想来,与周总理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差远了,我决心改正错误,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也不弄虚作假。
Z:我喜欢上网打游戏,在半个月前的一天晚上,我想去玩,假装生病啦,于是向老师请假,然后去网吧玩了两个多小时的游戏。这件事虽然没被老师和父母知道,但是利用上课时间去打游戏,我还是比较后悔的。今天深受教育,保证以后不再欺骗父母和老师,像总理一
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
A:是啊,诚实守信、实事求是是做人的美德,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去说了,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反省过去,争取做一个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人。
第三篇:“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之:守纪精神
“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
之:守纪精神
“周总理八大精神”主题班会主持稿之:守纪精神
主持人:A、B
A: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长期在党内高层担任重要职务,无论风雨如何变化,而总能岿然而立。
B:他与毛泽东配合那简直是天衣无缝,毛泽东的大局观把握能力强,他则工作细腻敬业,大量的具体工作由他实施,总能将毛泽东的设想尽可能地吻合地转化为现实。
A:周恩来立场坚定,坚持原则,遵守党的纪律。
B:但周总理同时注意在具体斗争
中讲究策略性、灵活性。
A: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周总理的守纪精神吧!
B:谁先说?
Z:在党的建设中,周总理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他在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条件中明确指出:党的干部要有坚持原则的精神;要有高度的纪律性。而且他自己也“躬行实践”,为自己制定了《我的修养要则》,为广大党的干部树立了培养无产阶级作风的光辉榜样。在他的教育下,广大党的干部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Z:在中国革命年代,在第四次反围剿时,在毛泽东已经被排斥出军事指挥层的时候,周恩来能够及时根据战局的发展,与朱德一起依然灵活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斗争策略,取得了此次反围剿的胜利。但到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此时教条主义者已经占多数,而周恩来这样实事求是的同志只占少数。由于教条主义者居于支配地位,所以第五次反
围剿打的非常艰难,最终落败。但周恩来一直运用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地减少教条主义者的危害,并在教条主义者的危害充分暴露的情况下,在长征途中审时度势,支持毛泽东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层,保证了共产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Z:文革本是一次在思想意识领域进行反修防修的革命运动,方针应该是“要文斗,不要武斗”。但是,林彪、四人帮、陈伯达、康生等人却利用这场运动,把文革变成他们打击异己篡夺权力牟取私利的机会,他们把一切可能妨碍他们夺取权力的人视作障碍,都欲除之而后快。林彪们这些人打着文革的旗号,高呼着文革的口号,把自己打扮成文革的正统,把自己宣传成文革的化身,经常对毛泽东隐瞒一些与他们不利的事情,而对他们有利的事情则添油加醋地向毛泽东汇报,用各种方法企图蒙骗毛泽东。至于毛泽东的各种指示,他们的态度就是,凡是对他们有利的指示则做扩大化的运用,而对他们不利的指示则
阴奉阳违,表面上一套,背后则是变本加厉的另一套。他们对周恩来经常实事求是对毛泽东汇报文革的实际进展的情况尤其是痛恨万分,恨不得立马就解决了周恩来。但周恩来身正不怕影子斜,严格按照中共关于文革的决议精神办事。面对林彪们掀起的狂澜,周恩来一方面坚持原则,但另一方面鉴于林彪们风头正盛,而又注意斗争策略。比如对于林彪们想趁机打倒的一些党政老干部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周恩来都理出详细的名单,交给毛泽东审阅批准,然后采取恰当的措施,保护了很多老同志。对于各行各业的造反派,周恩来也是一有机会就对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提高他们的斗争觉悟。在经济建设科研方面,面对林彪们不懂经济却又瞎胡闹的情况,周恩来更是忍辱负重,巧妙周旋,尽最大地可能保证农业工业的生产不遭到更严重的冲击破坏,维系经济总体不至于彻底崩溃。另外象外交等包括很多方面,周恩来都坚持原则努力抗击批判
一切极“左”思潮的错误行为,为保证文革运动尽可能转进入中央决议规范的正确轨道中尽最大的努力。
A:“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总理在守纪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那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Z:我们要向总理一样坚持原则不动摇,按照校纪校规去做事,努力把自己的成绩学好。
Z:我们在校要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认真完成学业,到家里,要关系父母,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到社会上,要遵守社会公德,努力为人民做好事!
……
B:纪律是行动成功的保证,愿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己的守纪意识,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A:下面请班主任作总结。
第四篇:周总理八大精神
积极进取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为了追求真理,虽几经反复,但毫不气馁。全国解放以后,作为一国的总理,他经常与邓颖超同志互勉:要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列。他经常告诫自己“偶一不注意,便有落后的危险,还得再鼓干劲。前进再前进啊!”从日内瓦到万隆,他遍访各国;从西双版纳到天山,他深入各地;为了民富国强,他呕心沥血,反复探求,躺在病床上还在筹划祖国的统一与四化大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刻苦好学精神
周恩来一生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首先,是好学,周恩来自幼酷爱读书,他认为“一物不知,学者心耻”。对于“圣贤书籍,各种学科”必须广泛阅读,要“深究而悉讨”,而不能“浅尝辄止,见异思迁”。因此,他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时,常常感到学校规定的课程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于是便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博览群书。年轻的周恩来即深刻地认识到,求学并非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腾飞。学以致用,成为周恩来一生的思维“定势”,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而且为他提供了孜孜以求的动力,激励着他活到老、学到老。
甘当公仆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毕生的追求。首先,视人民为国家的主人,自己为人民的公仆。他抱病去看望谭震林同志时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他的一生就是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楷模。
团结协作精神
周恩来襟怀博大,广交朋友,善于协作,力争团结大多数人一起奋斗。首先,是胸怀广阔。他鼓励青年在精神上要有一种气概,即“在千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来往,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团结最广大的人们一道斗争。”实践中,从西安到重庆,从万隆到莫斯科,之所以能游刃有余,把能够争取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人士都团结起来,就在于他胸怀广阔。其次,是广交朋友。他少小即“善交游”,“挚于友谊,凡朋友公益事,无不尽力”。第三,是善于协调矛盾。周恩来认为“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
求真务实精神
周恩来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他趋重实际,躬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对事业极端负责。首先,是趋重实际。周恩来从学生时代即逐步培养起趋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他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求实效”。创造性地发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认为:“我们无论求什么学问,如果只求一点观念,就是任何目的都不能达到,我们总要在实际上去做”,应“从实际问题上解释主义之理论的根据”。他坚信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就是空话,于事无补。他号召青年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使理论适合实际,去把知识用活。第三,是谨慎稳重。周恩来少年时即养成老成持重、审慎务实的习惯。
勇于创新精神
周恩来慎思明辩,反对迷信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崇尚科学,敢于创新。首先,是反对迷信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即主张慎思明辨,对各种学说要“深究而悉讨”,不能浅尝即止,人云亦云。其次,是善于从错误中发现和创造。周恩来不仅勇于作自我批评,而且善于作自我批评,即批评的时候“要注意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他在作自我批评时,并不满足揭露、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在检查错误事实、剖析犯错误的原因和探求改正错误的措施等环节中,力求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而有所创造。第三,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敢于创新。
严于自律精神
周恩来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觉地过好“五关”。首先,是坚持自我改造。这是因为“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他有一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实际上是他的座右铭,是他修身自律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正是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发扬长处、纠正短处、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其次,是勇于自我批评。周恩来认为思想改造的方法,除了学习、实践,重要的是进行自我批评。他认为世上本没有完人,人总会有缺点,难免会犯错误,要完善自己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第三,自觉地过好“五关”,他提出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政治、社会、亲属和生活等“五关”。
无私奉献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坦荡无私,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首先,是一心为公,淡泊名利。周恩来到中央苏区时,尽管大家由于折服其才能而推荐他做红一方面军的总政委,但他执意不肯,而强调毛泽东的经验、长处,坚持重新任命毛泽东为总政委。其次,是顾全大局,相忍为党。周恩来认为“领导者在必要时应忘记他所受的侮辱”。在中国革命的复杂环境中,处在党内斗争漩涡之中的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总是忍辱负重。第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曾说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服务而死”,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他一生最好评价。
第五篇:牺牲精神
牺牲精神
徐小玲
今年刚刚接任四
(一)班班主任,正巧我刚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本书。因此,我改变以前的作风,像魏书生老师学习,在选班干部的时候,花了一番心思。我采取让人人都有事情可做,人人都有事情管,全部每个同学都是班干部,都是班级管理员的原则。在选班干时,我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采取毛遂自荐的原则,自己推荐。让同学们谈谈自己想竞争什么职位?为什么竞争这个职位,你有哪些优势?如果竞争上了你将怎样做?同学们当评委投票。这一项没有选上,还可以竞争下一个职位。总之,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事管。
班干部选定后,我就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现在人人都是班干部,都是班级的管理员,我们这个班集体谁都不能少,班上不管少了谁,就一定有管理不周到的地方。因此,个个同学都是平等的,没有人有什么特权,相反,所有人都是为全体同学服务的,为班级服务的,需要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你们自己的工作不仅为班集体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也增长了自己的能力。今后我们只有人人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把这个班级管理好。我们班卫宏倞同学竞争的是生活委员,由于这个职位没有人和他竞争,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被选上卫生委员。当天下午,他爸爸就问我:“你上午给我儿子说了什么呀?”我愣了一下回答:“怎么了?我没说什么呀?”他说:“我儿子中午回家的时候说要去死掉。”我惊讶地问:“为什么呀?”我儿子说:“老师今天选我当卫生委员了,叫我们要有牺牲精神。我们思想品德书上有一篇课文是讲有个小孩是班长,后来为了帮助同学牺牲了。所以我去跳楼死了算了。”听到这话后,我不禁大笑:“你儿子还真幽默呀!”
下午我就找到卫宏倞同学和他谈心:“卫宏倞,什么是牺牲精神呀?”他抓抓脑袋笑着说::“牺牲精神就是去死呀。”我说:“只答对了一半,老师来解释给你听吧。“牺牲精神” 也称“献身精神”,为实现一定的理想或目的,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精神。我今天讲的牺牲精神的用意是:让你们不要怕吃亏,怕吃苦,要多为班级做好事,多为同学做好事。在同学利益和自己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同学,为同学服务。在集体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也要以班级利益为先,多为班级作贡献。班干部是无偿的,而且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要有奉献牺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这个班集体搞好。你说的有个班长为帮助同学而牺牲了,他帮助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这种牺牲是很有价值的,是重于泰山的,值得我们所有的人敬仰和学习的。你说去跳楼死,你帮助了谁呀?谁都没帮,白白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你觉得值得吗?这种死法是毫无价值的,是轻于鸿毛,没有人会可怜你的,别人还会说你是个疯子,脑子有问题。因此,希望你今后要认真学习,听懂老师说的话,明白老师讲的意思,不要误解老师的意思。”卫宏倞连忙点头说:“老师我明白了,你说的牺牲精神就是要我们多为班级和同学做好事,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做的。”看来同学生谈话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涉及契机、场合、间距、态势等诸多方面。一旦没有让学生理解明白自己要讲的意思,说不定会铸成大错。今后我还得好好学习学习这方面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