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精选)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焦虑情绪在护理后的变化情况,并对护理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把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效果观察;护理满意度
近几年来,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根据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对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现把相关工作作以下分析及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83例,女 117例,年龄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1.34±3.51)岁;病程为2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1.9±0.7)年。其中急诊儿科为68例,急诊妇科为,45例,急诊外科64例,急诊内科52例,急诊五官科为71例。1.2方法
1.2.1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就诊流程不断优化
(1)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其做好各种基础护理,让患者感觉舒适。
(2)对于急诊患者,先诊疗再挂号,先及时抢救再收费,做好预约工作后再为其转科,尽可能缩短患者的就诊、挂号、住院及手术所用的世界。护理人员应应帮助患者取药,对于输液患者应给其适当帮助,及时协助病重患者联系医生进行诊治[1]。(3)使绿色通道全程亮灯。护理人员应把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情的具体情况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使各部门能够更高效地为急诊患者提供“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手术”服务。
(4)严格要求各门、急诊的的注射、输液操作及流程,使其更加有效规范,对各门、急诊的处方及病历进行严格核查,当发现对处方及病历有疑问时,及时向相关医师核查[2]。
1.2.2改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
(1)根据本科室及患者病情特点,定期在科室内部开展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及主要医护人员每天到留观室、抢救室及输液室检查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执行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护理。定期对护理人员对各类疾病及患者的相关知识与护理方法进行考核,以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2)根据各科室、门诊及医院的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分为每日考核、月度考核及年度考核,并由护士长协助各科主要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3]。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对于表现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以使其认识对自身价值,并全体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及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
(3)对各科室的优质护理内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公示,在各科室设立意见箱,并根据各科室特点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或以海报形式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
(4)根据医院规模及就诊情况在院内定点设置数量急诊流动治疗车,并在车上常备过敏性休克抢救盒、消毒剂等医疗用品,这样既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又能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有效减轻。1.2.3加强专业知识及业务培训,转变服务观念
制定120、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通过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对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使其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 程度提高,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1.2.4优化排班方式,明确岗位职责
以APN为准则,根据经验、工作能力让护理人员以意愿方式搭配排班,对值班方式进行不断优化,使各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有更充分的认识,把单线值班改为双线或三线值班方式,由专人负责对门诊进行夜间巡视,以减轻值班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这样也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4]。1.3统计学分析
使用卡方软件 V1.61对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紧张焦虑情绪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P<0.05为差异,表现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2.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为:正常0例,轻度72例,中度167例,重度61例,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64例(21.33%),总有效率为17.1%,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0例,满意127例,一般满意80例,不满意93例,满意度为42.33%;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为:正常86例,轻度174例,中度34例,重度6例,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258例(86%),总有效率为88.2%,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94例,满意156例,一般满意27例,不满意23例,满意度为83.33%;由此可知,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3.讨论
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服务观念及目标,对患者的急诊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可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5]。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可有效激发起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使其工作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此外,良好的就诊环境及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与护理,能使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本研究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后,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实施优质护理前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鲍向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2):102-105.[2]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20-123.[3]张同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3):101-103.[4]刘智文,黄泽云.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5):102-105.[5]申红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120-124.
第二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优质护理在急诊中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房巡视、给药指导、服务态度、就诊环境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 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优质护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因此,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可以对本研究所提到的优质护理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急诊; 优质护理; 临床应用;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89-02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模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护理服务日渐提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必须对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改革[2]。优质护理作为以人为本的全新护理理念,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为了对此类护理模式进行全面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2例女性,6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8-87岁,其平均年龄为38.9岁。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优质护理方法
1.2.1提高认识,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医院管理人员在对急诊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时,必须让患者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学习。同时还必须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急诊患者的病情一般都较为严重,且发病较急,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必须从整体着手,为患者提供主动帮助,对患者本身及其疾病进行全面护理。此外,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还必须做好相应的沟通交流工作,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抚。
1.2.2明确岗位职责: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跌倒、坠床、压疮等情况,对于转科以及手术患者必须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根据急诊科的具体情况,明确各个护理岗位的相关指责,对各班工作流程进行细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责任心,以此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2.3强化人员培训:定期对急诊科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在培训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方可参与到急诊护理工作中,同时,还必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体能训练,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急诊护理工作出力[3]。此外,还必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演练,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强化其团队协作能力,以此来确保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第三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以及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2-0171-02
一直以来,手术室护理都是广大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其护理要求相对其他科室而言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往往就容易诱发护理差错,最终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严重时往往还会出现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1-2]。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全部为手术患者,同时排除了不愿意接受此次研究的患者。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8.9±6.2)岁,其中外伤性伤口手术的患者有38例,包皮手术患者32例,体表肿块患者有21例,其他手术类型患者有9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9.5±7.5)岁,其中外伤性伤口手术的患者有37例,包皮手术患者31例,体表肿块患者有22例,其他手术类型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首先在手术之前应该遵医嘱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用药,或实施药物注射;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医生指示,传递有关的手术工具,手术结束之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的改变,同时做好常规护理,定时的对病房的环境实施清洁与打扫,控制好手术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
1.2.2观察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优质护理模式。首先,手术之前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在手术开始之前要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问题、知识。同时提醒患者手术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患者讲解同类型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其次,手术实施时,护理工作者应该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体位,同时主动为医生传递手术器械以及擦拭汗液,对患者的身体症状进行严格观察,这样是为了保证患者在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之后,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另外,手术结束之后应该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同时预防并发症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计划,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能够充分摄入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物质;有计划性的指导患者翻身,必要时给予患者按摩,要时刻保证床单被褥的干燥与清洁,最大限度的防治其出现并发症。优质护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先进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过程中结合不同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质护理和常规临床护理有很大的区别,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需要考虑,对患者实施有目的性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SAS评分实施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越高,同时SAS评分低,则指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护理满意方面分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68例,?M意31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达到了99.0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3例,满意21例,不满意26例,总满意率仅仅为74.00%。在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仅仅为(31.06±5.32)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达到了(61.05±7.51)分。在焦虑状况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指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护理理论知识、临床护理经验以及临床护理技巧,能够保障临床治疗效果[4]。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加强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多项科学护理服务措施,其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护士及患者认同[5]。随着现代医疗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渴望得到优质的临床治疗、护理、饮食指导以及保健服务等,传统的护理措施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优质护理服务应运而生,在现代临床护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7]。
本次研究观察组通过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以及SAS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2]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4(12):57-60.[3]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等.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74-176.[4]黄景香,许秀芳,郭丽敏,等.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6):517-519.[5]黄祝疆,曾静,贾杰,等.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宫腔镜检查术患者主观感受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5):2563-2565.[6]胡雪慧,张美霞,闫沛,等.全国介入手术室建设及护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72-74.[7]施瑛,汪丽君,陈伟萍,等.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对手术室三维质量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5,24(3):228-230.编辑/雷华
第四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延伸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延伸
优质护理服务正在全院不断得以推进和深入,并延伸到了急诊的各个窗口。抢救室:分区管理,提升服务意识
急诊抢救室承担着大量抢救任务,病人急、病情重、变化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抢救室进行分区域管理,将原来一体化的大抢救室划分为内、中、外三区。三区各有侧重,分别承担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监护及日常治疗护理。这一举措不但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更将原有按工作性质的分工模式,改变为分管病人的工作模式,使每位责任护士能够更好地熟知分管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护理要点。从日常护理到抢救治疗,全方位地关心照护病人,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为提升服务内涵,护士们还自行设计了“急救马夹”,随身配带抢救必须的常用物品,听到救护车铃声后迅速赶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开通补液,迅速协同医生诊治病人。
补液室:见缝插针,开展优质护理
补液室夜间输液病人多,护士长就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解决了病人的等候问题,得到了病人的好评;针对化疗病人越来越多,补液室实施了化疗病人“首打负责制”,减少了化疗外渗率;每月科内护士还轮流负责对病家进行满意度反馈,以改进服务,提高质量。
监护室:大胆创新,优化护理服务
急诊监护室医护人员对碰到的每一个问题都不回避,对每一个闪过的灵感都不放过,鼓励大家在工作中收集灵感,积极创新。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将一次性雾化面罩和气切罩组合,解决了气切病人气道湿化难题,从而减少了肺部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生存率,改善了气切病人的护理流程。该创新成果“气切雾化面罩”获得了本院第三届“创新奖”一等奖。在取消陪护——落实无陪护的基础上, 监护室还组织护士们开展“视病人为亲人,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的优质护理竞赛活动。
周转部:群策群力,持续改进质量
周转部也不甘示弱,设计了病人交班本和特殊补液交班本,提高了交班质量和护理安全;设计了工作名片,明确负责医师和护士,形成了“人人争先,个个创优”的良好氛围;还从安全角度考虑,制作了药物过敏标识,设计了表格式责任制护理卡,以优化护理质量。这些创新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忙碌中不断改进,大家群策群力得来的,为忙碌的急救工作增加了许多亮点。
未来的日子,我们将继续推进急诊优质护理服务,为全院优质护理服务添砖加瓦。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继续努力,为病人造福,为医院争光
第五篇: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高危孕产妇88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4例。常规护理组实行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效果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危孕产妇护理中实行优质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高危孕产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0-0148-02
在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高危孕产妇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若缺乏有效的护理就会对产妇的正常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1]。所以,给予高危孕产妇护理干预是极为重要的。为进一步证明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高危孕产妇88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高危孕产妇88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4例。优质护理组中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1.5±10.5)岁;孕周28~42 w,平均孕周(34.5±7.5)w;产妇类型:30例初产妇,14例经产妇。常规护理组中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5±10.5)岁;孕周29~43 w,平均孕周(35.5±7.5)w;产妇类型:33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范围、产妇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实验在所有患者以及监护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实行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常规护理 首先成立护理小组,并选择护理资质较深以及工作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组长,并对以下的护理人员以及辅助护理者进行责任分配,护理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以及分配职责,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以及指导[2]。
1.2.2心理护理 部分高危孕妇由于年龄较大,可能会伴随其他疾病的发生,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健康,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与其进行沟通,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建立治疗的信心[3]。
1.2.3饮食护理 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规划,纠正其不良的饮食习惯,以此来控制高危孕妇孕期状态的稳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应该根据孕妇的体质以及其他具体的情况帮助其合理的规划饮食[4]。
1.2.4健康教育 将孕期相关的活动、保健知识、分娩准备以及分娩技巧等制定成册,放置于病房以及走廊,便于患者查阅[5]。
1.3护理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患者的满意度主要从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方面考虑。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实验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处理均使用软件SPSS17.0进行,计量资料为护理效果评分,采用t检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数据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评分
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效果评分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73%),高于常规护理组(86.36%),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
优质护理组发生1例护理差错事件,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27%(1/44),1例投诉,投诉率为2.27%(1/44);常规护理组发生4起护理差错事件,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9.09%(4/44),3例投诉,投诉率为6.82%(3/44),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高危孕产妇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同时出现较多孕期并发症的概率也在不断上升,这对孕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其生命安全,所以,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其实行优质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6-7]。优质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模式,充分的弥补了常规护理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可给予患者最完整、最全面以及最具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不断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以及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概率[8]。
本次研究中,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效果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高危孕产妇护理中实行优质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燕霞,周海侠,孙向芹,等.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135-137.[2]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66-68.[3]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4]李文莲.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57-58.[5]卢换香.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22-23.[6]崔妙玲,李敏燕,杨连招,等.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6-78.[7]樊雯萍.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大面积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4):31-32.[8]徐美娣,朱凌云,?Y燕,等.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76-77.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