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教学法规辅导材料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辅导材料
一、教育法的渊源
(一)教育法的渊源
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是: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一、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二、教育性质与方针
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教育发展的总方向。
三、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二)继承和吸收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
(三)教育公益性原则
(四)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五)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六)帮助特殊地区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
(七)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原则
(八)鼓励教育科学研究原则
(九)推广普通话原则
(十)奖励突出贡献原则
四、教育管理体制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的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五、教育基本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制分学前教育、初中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等级。
(二)义务教育制度
(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
(四)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五)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我国的学业证书制度包括两大类: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
(六)扫除文盲教育制度
(七)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构成要件
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以上四项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二)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管理和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
1、受教育者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2)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的权利。(3)获得公正评价和证书的权利。(4)提出申诉和依法起诉的权利。
受教育者还依法享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
2、受教育者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3)努力学习的义务。(4)遵守其他制度的义务。
八、教育与社会
九、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一)我国教育经费筹措的体制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2、发展校办产业。
3、实行教育集资和捐资。
4、运用金融信贷手段。
5、设立教育专项资金。
6、学杂费的收取。
(二)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三)教育条件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
一、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和宗旨
1、根本指导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根本宗旨: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二)实施义务教育原则
“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二、义务教育的性质
就其性质而言,其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公共性、免费性和基础性。
三、义务教育的对象
(一)义务教育的对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二)义务教育的学制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目前,我国小学和初中的学制种类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多种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基本知识问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 7月1日颁布施行,2006年进行了修订,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2、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什么? 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3、什么是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取哪些费用? 2
《义务教育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4、谁负责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5、谁负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如何分工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义务教育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7、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8、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在实施《义务教育法》中履行什么职责? 《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如何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10、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均衡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师资力量?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
一、《教师法》的立法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1986年开始起草,后经过八年酝酿、修改,于1993年 10月31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2、立法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
(3)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需要(4)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的需要
3、立法宗旨
(1)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3)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4、法律地位
5、适用范围
二、《教师法》关于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待遇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三、《教师法》关于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师法》关于教师的资格和任用
(一)教师资格制度
1、教师资格的构成要件。
(1)国籍。(2)品德(3)学历。(4)业务。(5)认定。
2、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
3、教师资格的限制取得和丧失。
《教师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例如:对有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等情形者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消其教师资格,由其资格认定机构收回其教师资格证书。
(二)教师任用制度
《教师法》第16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等专业学校设教员、助教、讲师、高级讲师;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设一、二、三级教师和高级教师;技工学校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职务设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生产实习课教师职务设高级、一级、二级、三级、实习指导教师。各级成人高校执行同级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三)教师聘任制度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1、教师聘任制度必须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
2、聘任双方在平等地位上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聘任双方都有约束力,它以聘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3、教师聘任的基本形式。教师聘任形式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分为招聘、续聘、解聘、辞聘等几种形式。
4、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五、《教师法》关于教师的考核与奖励
1、教师的考核。
教师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四个方面。教师考核的原则:“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
教师考核的结果:一是教师受聘任的重要依据;二是教师晋升工资的重要依据;三是教师奖励的重要依据。
2、教师的奖励。
六、《教师法》关于教师的待遇
1、关于教师工资的规定
(1)教师工资:《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2)教师津贴(3)教师补助
3、教师的申诉权利
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30日内,做出处理。”
4、教师违反《教师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处理办法
《教师法》第37条规定:“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义务教育法》第16条第二款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根据此条法律规定和相关法律规定,学生享有不被体罚及变相体罚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
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1992年 1月1日起正式施行。凡年龄不满 18周岁的我国公民,都属于未成年人。
一、《未成年人保护法》概述
1、立法宗旨:其一,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其二,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三,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立法依据:《宪法》、《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未成年人的生存现状。
3、《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教育意义
第一、它使人们明确,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仅仅是父母和学校的事情,也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第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各方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所必须做到的行为做了具体的规定。第三、《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规定还保证了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协调,可以使教育形成合力,更有效地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
4、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5、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保障权益原则(2)尊重人格尊严原则(3)适应身心发展特点原则(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4个方面。
(一)家庭保护
1、不许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2、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
3、不得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
监护和抚养——家长的基本义务
尊重、教育和引导——家长不可忽视的责任
(二)学校保护
1、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2、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3、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4、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三)社会保护
1、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与健康
2、保护未成年人的荣誉权
3、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
4、保护有特殊天赋和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
5、公共场所优惠开放
(四)司法保护
1、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
2、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
3、对未成年人继承权、抚养权的规定 未成年人的主要合法权利
1、生命健康权。
2、人身自由权。
3、姓名权。
4、肖像权。
5、名誉权。
6、荣誉权。
7、财产所有权。
8、财产继承权。
9、著作权。
10、专利权。
11、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12、取得国家赔偿权。
13、宗教信仰自由权。
14、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
15、通信
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16、受教育权。
三、学校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协调
1、学校与家庭的协调
第一,学校与家庭的协调,要求学校的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第二,学校的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家庭访问。第三,学校应适时地举行家长会。第四,学校还可通过黑板报等多种方式,把未成年人的成长变化与发展状况及时告诉家长,使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更加及时,更有针对性。
3、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这个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和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4、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二、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三、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四、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一、考核内容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二、考核程序和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与绩效考核结合进行。
(一)成立考核小组
(二)组织评议
学校考核小组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师德评议。
(三)综合评定
(四)确定等次
三、考核等次
(一)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师德考核等次定为不合格:
四、考核结果的使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中“职业道德”部分的评价结果,按不低于教师绩效考核30%的权重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结果。
(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
(三)师德考核等次优秀的,绩效考核才可评为优秀等次;对师德考核优秀者,在职务评审、岗位聘任、表彰奖励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四)师德考核不合格的,绩效考核应定为不合格;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不得评先评优,按有关规定扣发绩效工资,必要时可调整岗位。教师违反师德规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者撤消教师资格、解聘。
第二篇:教育法规
教育政策法规自测题及答案分享
首次分享者:缘梦点点 已被分享22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教育政策法规自测题及答案
第1题 根据《教师法》的规定,以下不属于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法定情形是____D ____。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第2题 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有____A _____规定的任教资格。
A、国家
B、学校
C、审批机关
D、教育行政部门
第3题林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林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林某在职学习。林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___A ____。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第4题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___A ____,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5题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表述准确的是___B_____。
A、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B、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C、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D、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第6题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___A____。
A、学费、杂费
B、杂费、书费
C、学费、书费
D、杂费、住宿费
第7题现有一名13周岁的男孩,为中国籍马来西亚人,他是否享有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权力和义务___A____。
A、是
B、否
第8题 民办学校资产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是否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____A_____。
A、是
B、否
第9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_____C____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 D、劣迹
第10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C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个性差异
第11题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____A___学年以上。
A、1
B、2
C、3
D、4
第12题 ____B___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A、校长
B、班主任
C、辅导员
D、政教主任
第13题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___B____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学生自己负责
D、前三者都有责任
第14题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____C___。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②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④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⑤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⑥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第15题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___C____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谈话式
B、游戏式
C、启发式
D、讲授式
第16题新《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____B___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不高于
B、高于
C、同等于
D、不低于
第17题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__A_____。
A、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B、尊重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C、爱护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D、关心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18题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___C____。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第19题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___B____。
A、交通安全事故
B、人身安全事故
C、突发事故
D、食品安全事故
第20题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___C____。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
第21题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____C___。
A、安全意识
B、自我管理意识
C、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D、法制意识
第22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__C_____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A、十四
B、十五
C、十六
D、十七
第23题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______A________,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培训和流动
B、沟通和合作
C、学习和培训
D、交流和互访
第24题下列哪种情形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不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______A________。
A、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但仍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B、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C、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D、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第25题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_____D____项是学校必须承担事故责任的。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C、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D、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第26题《民办教育促进法》总则第三条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_____B____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A、个体性
B、公益性
C、民营性
D、社会性
第27题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___A____。
A、不合法,班主任没有权利私自开拆他人的信件
B、合法,班主任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
C、跟法律没什么关系,看班主任的自觉性
D、只要不影响学生拿到信件,无所谓
第28题《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____B____。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29题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___C____和青春期教育。
A、职业辅导
B、安全辅导
C、心理健康辅导
D、特长辅导
第30题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___D____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A、应用能力
B、适应社会能力
C、交际能力
D、创新能力
第31题小张(15岁)的父亲经常在家吸烟,小张也常模仿吸几口,父亲未加制止,小张的父亲做法是否合法?___B____ A、合法
B、违法
C、难以界定
第32题《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_____C_________,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A、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B、规则意识、班级意识和责任意识
C、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D、班级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33题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______B________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①年龄②认知能力③法律行为能力④性别⑤智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③④
第34题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_____B____日内完成调解。
A、50 B、60 C、30
D、40
第35题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____C_____中小学生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提倡学生自愿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A、要求
B、安排
C、鼓励
D、指示
第36题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向审批机关提交的材料包括_____D____。①筹设批准书②筹设情况报告③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④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⑤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第37题教师王某信奉某宗教,其本人每天进行祷告等宗教活动,并佩带宗教饰物。他还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宗教,并劝说学生信奉某宗教。王某的行为违背了____C____。
A、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B、教育的中立性原则
C、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D、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第38题 教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B____。
A、客观、公开、即时
B、客观、公正、准确
C、客观、实效、合理
D、公开、公平、公正
第39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国家对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的态度是____B____。
A、不主张
B、鼓励
C、没有明确规定
D、要求
第40题凡年满____B____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____周岁。
A、5,6 B、6,7
C、7,8
D、8,9
第41题 “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或补课的同志校长有权让其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___B____。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师守则》
第42题 根据新《义务教育法》,学校应当把__C_____放在首位。
A、智育
B、美育
C、德育
D、体育
第43题义务教育实行____A___领导,_______统筹规划实施,_______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第44题 下列关于民办学校的扶持与奖励政策不正确的是____C_____。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B、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C、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但民办学校的教育用地在必要时可以由政府决定用于其他用途。
D、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
第45题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_____D____。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46题 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__D_____。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学校董事会
第47题 班主任工作量应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____B___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A、三分之一
B、一半
C、一倍
D、四分之一
第48题 我国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___D____开始实施。
A、2007年7月1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7年9月1日
D、2007年6月1日
第49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_____C___起开始实行。
A、1996年9月1日
B、1995年7月1日 C、1995年9月1日
D、1996年7月1日
第50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___C_____时间修订的。
A、2005年10月1日
B、2006年9月1日
C、2006年6月29日
第三篇:教育法规
2013年4月教育法规自考
学制:
行政申诉:
法律适用:
教育法制:
学生申诉:
我国宪法对教育法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的教育经费有哪些途径?
试述我国教育法对高等教育有哪些规定?
材料分析:三个学生考试,教育局给的答案有误,三个学生就因为这一分没能考进县重点中学.。问 侵犯学生什么权利?学生家长应该可以通过什么法律救济来维权?
申诉的被告是谁?学校侵犯了学生什么权利?是谁侵犯学生权利?
第四篇:教育法规
教师的基本权利
1,教育教学权教育教学权指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科学研究权《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管理学生权教师享有知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4,获取报酬权《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暑假期间带薪
休假”权利。这是教师基本的物质保障权利,按时获取工资的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教师法》第7条规定: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
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6,进修培训权教师有参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列入计划的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其他培训的权利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使教师认识到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道德要求,同时也是法律规范。
5,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作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教师自然更负有此项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的法律责任
《教师法》第35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侮辱教师,是指公然贬低教师的人格,破坏教师名誉的违法行为
教师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部不改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形式责任。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负法律责任
我国《教育法》从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出发,认定学生是受教育者,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在义务教育阶段既有受教育的权利又有受教育的义务
公民受教育权就是指公民依法所享有的,国家通过各种具体措施予以保障的,在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接受各种技能训练的一项基本权利。
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
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示资料的权利。
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住生生活费。3,享有公正贫家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在雪域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或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这既是义务教育公益性的要求,也是义务教育义务性的要求。
第五篇:教育法规复习题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法》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属于(基本法律)范畴.2.《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的法定年龄为(6周岁)3.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4.在聘任制条件下,学校与教师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5.辞聘是(教师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6.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7.(依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8.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关系)9.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据是(教育法律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10.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11.《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1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
13.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力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称为(教育法律关系)。
14.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1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6.学校具有行政主体、(法人)和行政相对人三种不同身份。17.任命制下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教育行政法律关系)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19.某教育厅工作人员李某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因工作与学校工作人员王某发生争执,最后动起手来,并将该工作人员打伤。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是(教育厅与王某)。
20.某校教师张某在教学过程中违反《教师法》,未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其法律责任主体为(教师张某)。
21.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2.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活动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的制度称为(教育法律救济).23.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性质相同).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5.《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26.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法规)。27.《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它他教育机构从(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起取得法人资格。
28.《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扶持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条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平等性)基本原则。
29.《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31.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32.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3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34.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35.(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36.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14--16周岁).37.依据法律规定,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某市教育局)。
38.王某担任某校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该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是(当地县教育局)。
39.如果要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和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0.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42.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44.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
45.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6.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学校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47.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48.各地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拖欠(教师工资)。49.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50.1981年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实施,拉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依法治教的序幕。
51.《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为保证贯彻依法治教的(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52.《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的原则)。
53.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54.我国的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教育立法主体的多元性)决定的。
55.《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强制)作用。56.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宪法)。
57.一般认为学校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负有(教育、管理、保护)职责。58.《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任” 59.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臵设臵(未成年人禁入标志)
60.学校要鼓励和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61.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顿)。
6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询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证人、未成年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63.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臵设臵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依法给予(行政处罚)。64.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己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应依法承但相应责任。
65.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性质相同)。
66.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67、《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68.《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70.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臵(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7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8)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7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72.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73.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7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7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7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77.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7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7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80.教育法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81.教师主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82.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要求,也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管理效率、保护有关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的需求。
83.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84.《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85.学校依法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承担(教育、管理、保护)责任。86.《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从而奠定了教师任用与管理的新机制,构成了教师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
87.在我国,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
二、双项选择题:
教育立法的目的在于教育法的实施。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1.教育法的执行 2.教育法的遵守)。
2.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1入学 2升学)等方而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1.宪法2.教育法)制定本法。
4.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1实施初等义务教育2.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5.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1.学费 2.杂费)。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根本上要(1.靠教师2.靠法制)来保障。
7.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1.职业道德教育 2.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突出地位。
8.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1.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2.追究刑事责任)。
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1.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2.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0.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1.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1.表彰
2.奖励)。
12.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学校的校园、场地为(1本单位修建办公楼 2.本单位修建家属住宅)。13.小民在学校发生被开水烫伤的伤害事故,学校应当(1.及时救助小民 2.及时告知小民父母)。
14.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1.安全教育 2.自护自救教育)。15.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给予(1.劝诫 2.制止)。
16.因追查犯罪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有权利依法进行检查的机关是(1.公安机关 2.人民检察院)17.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1.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2.追究刑事责任)。
18.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体现为(1.法律法规的制定权 2.法律法规的执行权)只能由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
19.我国的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为(1.内容体现上 2.根本任务上)的相同。
20.教育法律规范一般具有两个特征即(1.规范性 2.概括性)。21.以下的教育法律法规属于教育单行法律的是(1.义务教育法 2.民办教育促进法)。
22.教育法的特征表现在(1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2.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23.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而言可以分为两类即(1.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2.教育民事法律关系)。24.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将可能会被(1.行政处分或解聘2.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1.歧视 2.开除)
26.因追查犯罪需要,有权依法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进行检查的机关是(1.公安机关 2.人民检察院)
27.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1.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2.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28.有关教师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聘任制度、(1.教师资格制度2.教师职务制度)
29.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一般采用警告、(1.记过 2.留校察看)30.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1.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2.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对象——包括物、行为以及精神物品等)(×)2.教育行政法规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由国务院制定)
(×)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组成部分及相应关系)
(×)4.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和课本费。(不收学费、杂费)
(√)5.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6.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侵犯学生隐私权、名誉权)
(×)7.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得取消其学籍。(不得开除未成年人学籍)
(√)8.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9.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11.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参加者。(教育法律关系中)
(×)13.《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14.制定《教师法》是为了纠正教师的错误行为。(为了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15.依法治教的主体即指各级行政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等)
(×)1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终身的。(起始于受聘之日,终止与解聘)
(×)17.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利,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的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学校属于事业法人,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18.以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依法治教)(×)19.依法治教的依据就是教育法律法规。(还包括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20.教育法的一切规定只有通过国家的强制措施才能得以实现。(由于教育法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般情况下可依靠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执行)
(√)21.一个教育法律条文并不一定包含全部的教育法律规范的逻辑要素。
(√)22.教育行政机关是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行政主体。(√)23.行政行为特别是损益性的行政行为作出前,学校有获得听证的权利。
(×)24.实践上对于某一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方式只能是一种。(不仅限于一种,可以在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同时,追究其刑事责任或民事法律责任,三种形式也可并处)(×)25.制裁的实质在于强制违法者履行其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强制的实质在于剥夺违法者的某种权利。(制裁与强制倒过来即可)
(√)2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27.教师在教育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始于其获得教师资格,并受聘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任教,止于解聘。
(√)28.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2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0.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31.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32.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3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有监护职责.(教育保护职责)(√)34.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35.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诉的十五日内,作出处理.(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的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三十日内分别就不同情况做出受理、不予受理和重新提交等处理)
(√)36.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四、单项选择题
1.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D)。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2.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A)。A.在全国范围适用 B.只在本地区适用 C.只在本校适用 D.在外国也适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C)。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D)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校长 B.学校负责人 C.有关直接负责人
D.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负责人
5.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D)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A.15 B.20 C.30 D.60 6.(A)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7.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A)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8.学校(B)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A.可以 B.不得 C.特殊情况可以 D.经批准可以
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次日起(C)内作出处理。A.15 日 B.20 日 C.30 日 D.60 日
10.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C)。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AB两种责任
五、多项选择题
1.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为:(ABC)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社会救济 D.自力救济
2.以下哪些处罚种类属于教育行政处罚:(ABCD)。A.警告、罚款 B.责令停止招生 C.撤销教师资格 D.吊销办学许可证
3.李某是一名教师,可以行使的权利有:(ABC)
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4.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有:(ABC)A.自行协商解决; B.申请调解; C.伤害事故的赔偿; D.不予理睬
5.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提起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ABCD)A.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 B.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 C.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的 D.对学校侵犯其知识产权的
6.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在校学生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B、获得资助权 C、获得公正评价权 D、申诉、诉讼权
7.学校作为法人的主要特点:(ABC)A.公益性
B.民事活动范围的有限性 C.财产的受限性 D.盈利性
8.为保障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师权利的实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有:(ABCD)A、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B、提供必须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C、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D、支持教师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9.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BCD)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0.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ABC)
A.初级职务 B.中级职务 C.高级职务 D.特级职务
六、简答题: 1.简要回答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有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其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2.简要回答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答题要点:《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的品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承担教育法律责任须具备的标准或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违法了教育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答题要点:《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具体权利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或其他教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如何处理?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简要回答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答题要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是基于学校的宗旨和任务以及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对学生具有管理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也有权要求教师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的评价,如果教师不公正,学生有权向学校要求更正。
8.简述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
答题要点: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一种法律救济制度。其特征有: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教师的申诉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9.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题要点: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基础和灵魂,而教育法律则是教育政策的特定表现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在内容上的一致性,都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中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还表现在他们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范,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还有重要的区别:一是两者制定主体不同;而是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三是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四是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有时还会发生政策与法律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的情况。我们应该依照法律程序,在政策的指导下,及时总结经验,对法律适时进行“废”、“改”、“立”,将政策和法律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既不能以政策排斥法律,也不能以法律完全代替政策。10.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点。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他与其他社会责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必须有法律明文规定;而是有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三是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来承担责任;四是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
11.简述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答题要点: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最常见的学生伤害事故类型有运动伤害、课余伤害和校外事故伤害等三种类型。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一般有: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体罚或变相体罚;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等。
12.简述当前推进我国依法治教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题要点:一是要提高教育法律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三是要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四是初步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五是要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13.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答题要点:《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另外还享有申诉权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14.简要说明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要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题要点: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基本条件为:必须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是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是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是否有过错。
15.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是什么(简单解释各特点)?
答题要点: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有:主管恒定——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而不属于其他机关;诉权专属——法律只赋予行政相对人(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诉权,而没有赋予行政机关以诉权,教育行政相对人在教育行政诉讼中都是原告,而教育行政机关恒定为被告;标的明确——是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而非其他;被告举证——作为被告的教育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职责;不得调解——人民法院在审理教育行政诉讼案件时,不得采取调解作为审理程序和结案方式。
七、论述题:(12分)
1.结合教师工作实际,谈谈应当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答题要点:简要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关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阐述在依法治教的意义下,正确的师生关系特征是什么(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平等的关系);阐释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几种途径。
2.为什么说《教育法》为全面依法治教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答题要点:一是《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已经结束;二是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三是《教育法》为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方针、体制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制度、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以及权利义务,规定了教育与社会、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益保护等措施。未依法治教提供了法律规范 ;四是按照《教育法》的要求,依法治教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性原则以及教育法制统一原则。
4.联系当前中小学生现状,论述如何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答题要点: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列举;阐述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德育为先),一方面通过改革课程设臵、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渠道营造良好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可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之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5.什么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题要点: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利和应当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没有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则无所谓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表现为:两者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义务,就应该有相应的权利;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的,权利人权利的享有依赖于义务人义务的履行;两者还是相一致的,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有关义务,也就丧失了相应的权利。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施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1、建章立制,依法治校,促进学校的民主化管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石。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保证了学校各部门,各岗位高效运作,学校管理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主要包括:(1)教代会制度。高度重视教代会,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意愿能够决定学校领导、院系领导的去留,贯彻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制度,领导要谦虚倾听群众的呼声,广泛采纳各种合理化建议,保证了学校工作健康发展。(2)民主生活会制度。要贯彻民主决策的理念,防止领导恣意独裁;(3)师生申诉制度。学校重视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畅通了申诉渠道,师生均可以通过一定程序,为维护自己的权益逐级向上质询、申诉,也支持、鼓励师生对学校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4)多渠道评教制度,最好能够让学生公开评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管理能力、教学能力;(5)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是防止腐败行为的有效举措;(6)要贯彻“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思想,领导要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论保持宽容,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论保持宽容,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术气氛。
2、以人为本,依法办学,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1)充分保障教师权益。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注重教师工作环境的改善,注重教师教育人生、生活品味的提升。不断改善教师福利,坚持帮扶弱势群体,在家属与子女就业、入学等问题上提供便利,实行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习进修培训制度,关心慰问教师红白喜事,为教师排优解难。使教师生存有保障、生活有质量、发展有平台、事业有追求。
(2)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在学生管理中,学校倡导“法”就是常规,“法”就是生活的观点,要求领导、教师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的贯彻具体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在教学中,要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思想,学校领导要融入教师、融入学生、融入校园生活,每个教师要融入学生、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生活,从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等诸多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构建一个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领导与学生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
八、案例分析:(20分)
1.某中学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借口教室不足,对一些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然而这些学生一离开,该校又接受了一部分初中毕业生。为此事,被责令退学的14名学生家长联名向上级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试分析该校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并阐述法律依据.答题要点:该中学“对一些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的做法是错误的;此做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四条“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二十七条“不得开除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对品德有缺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的规定。应当按照《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胁迫或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学童失学、辍学的”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有关规定,对该中学予以行政处罚。
2.2000年5月某中学初二班主任李某,怀疑该班一女生与一男生关系亲密,于是将双方家长请到学校,在办公室当着其他人大谈其早恋问题,并当众翻查该女生的书包,强迫她交出日记.第二天,该女生没有到校上课,并离家出走,其家人后来在南京寻回.2000年8月1日,该女生对李某和学校提起诉讼,指控李的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名誉权.2001年12月27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责令李某和学校分别口头向该女生赔礼道歉,并承担交通费,误工费等共计3000余元和精神抚慰金500元.法院为什么判该女生胜诉?法院对此案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答题要点:教师李某在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责期间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的法律规范,并造成损害事实,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且损害结果与违法事实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所以法院判该女生胜诉。其法律依据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2000年12月25日,安徽淮南市某小学六.四班班主任张某,认为其班上的9个同学挤进会议室观看演讲比赛,给班级丢了脸,“脸皮太厚”,于是要求这些学生当众用小刀刮脸,直到出血为止.事发后,学校对张某作出了停职检查决定.2001年8月,其中受害的6名学生及其家长向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01年12月淮南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张某及淮南某小学在全校向6名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淮南某小学赔偿6名原告精神抚慰金各3000元.此案中民事赔偿部分为什么由淮南某小学承担,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题要点:教师张某在代表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责期间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应是学校和学生,张某代表学校行使职权,应由学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法律依据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学校作为行政主体在赔偿后,可责令有故意过失的张某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行政诉讼法》)。
4.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和权利,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再者他是从家里出走的,这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没有责任。”请问:吴老师的做法和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试述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答题要点:吴老师的做法(私自拆阅学生信件的行为和当众宣读学生信件)是不正确的。其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的法律规范。吴老师的解释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教师虽然有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以教育和爱护学生为借口,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5.谢某是初一女生,一天下午课间,因与学生吵架而私自离开学校,晚自习时班主任检查发现谢某不在教室,同桌报告说谢某与同学吵架,可能回家了,班主任信以为真,未予追查,原想待谢某回校后再予批评教育,第二天下午,班主任上课发现其仍未返校,这才与家长联系,但家长说谢某昨晚并未回家,经家长与亲友联系,仍无下落,无奈中家长报案,但至今仍无其下落,家长最后到法院状告学校,要求学校赔偿10万元。
问题:谢某失踪,学校和谢某班主任是否承担责任?如果承担,学校和谢某班主任可能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本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题要点:班主任老师代表学校形势教育教学职权时没有履行“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的义务,也没有履行“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和“教育保护”职责,所以,对于谢某的失踪,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启示:一是要强化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三是切实履行对学生的教育保护职责,杜绝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为推动教育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