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持续改进总结(新)
规范返修和线返现场
项目背景:
转向泵摆放混乱,经常出现一台转序车上摆放几种型号转向泵现象;
现场清洁度不能保证;
现场不能按工艺流程进行装配;
项目目标:
返修现场转向泵摆放整齐有序,标识明确;
保证返修装配清洁度;
返修现场所有铝泵、小铁泵全部校力矩。
项目组长:
陈军
小组成员:
王雨、王海峰、常富
起始时间:
2011年5月
完成效果:
立项之后小组对现场管理办法进行整改,先后做出了几条整改措施: 一:现场试验不合格的转向泵,有返修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试验员或返修人员把待返修泵推到返修区后,如及时返修可不用摆到架子上;暂时不修的泵,由返修人员指定料架位置,分类摆放整齐,并做好状态标识;
三:返修人员把返修完的泵,要按工艺文件要求校验力矩,并将转向泵整齐摆放到转序车上,做好状态标识,将转序车推到指定的待试区域;
四:返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按返修工艺流程,保证转向泵的清洁度和保持工作现场的整洁有序,工作完成后要求把现场及工作台面清理干净,气动工具、力矩扳手、工装等擦拭干净摆放到工装架上,做好交接班准备;
五:返修和线返配备相应的设备; 同时,小组确定了返修流程:
第一,由实验员将不合格泵推到返修区放到指定的架子上并做好标识,如需及时返修的泵可交给返修人员;
第二,由返修人员确认待修泵的返修原因;
第三,由返修人员拆解,并根据返工指导书进行返修工作,在修过程中必须保证各部分零件的清洁度;
第四,在返修结束后将返修泵放到转序车上推到返修待试区等待复试; 做出了整改方案之后,我们每个月都要定制这个月的计划,要把持续整改按照每天都要进步来要求。
这样经过了这几个月的持续改进,线返和返修整改效果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1.线返区:
(1)对于线返区,配备了气动量仪等器具使拆解的转向泵阀孔间隙符合要求;给线返区配置的工具整理架已经到货,并完成了组装。
(2)现在的线返区域问题泵已经很少了,从以前的满屋都是问题泵,到现在的几车问题泵,工作效率提高,现场能解决的问题泵不拖拉,立刻解决,对有疑难问题泵尽快找相关部门确定问题,进行修理。
(3)返修区域的问题泵变少,人员上相对就发生了调整,从六人到现在的线返区域一共是四名工作人员进行返修,把剩余人员补充到装配线。
2返修区:
(1)原先堆积在返修区的3000多台转向泵,经过对其查找原因和处理,转向泵的堆积数量已经减少了很多,现在还剩100余台,由于这100余台问题泵都是有异响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对其用换组件的处理办法,有十几台问题泵需要打废。
(2)现在返修区域问题泵越来越少,人均问题泵也就少了,所以我们将返修人员减少到现在的白班2人,中班1人,晚班1人。将多出来的人派到装配线,增加了作业效率。
(3)返修区域还添加了两台气动压紧装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较力矩,使返修泵可以直接到气密台,然后上试验台,节省了再去装配线较力矩的不必要工序。(4)返修现场问题泵的减少,使返修区域彻底进行5S标准管理,减少了乱码乱放的现象,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私自拆卸泵。现场环境得到了改善,工作人员也就能有个相对舒适的环境进行工作了。
小组成立以来返修和线返的现场改进有了很大提高,小组将在下个季度进一步解决现在返修和线返现场的问题,争取早日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标准。
第二篇:供电系统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总结
邳州市人民医院
供电系统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总结
我院于2013年底和2014年底,连续两年针对全院人员进行了培训,因为院部领导班子的调整,2013年的培训是陈习然院长(现已退休)主持,2014年是孙华北院长主持,两次培训的重点内容都是停电应急及安全用电常识。医院有组织地针对全院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对突发性、局域性停电及安全用电基本常识的重点知识进行学习,对减少医院仪器设备损坏及人身安全有重要性的意义,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自身安全十分重要。
1、通过培训,使大家对用电及停电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加强医院突发性停电的应急解决办法有了新的改变,值班人员对突然停电、紧急处理方面有了更高的认识,掌握关键、重点科室、部位紧急处理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2、通过演练,增强了我院停电应急救援能力,做到科学、迅速、有效、安全的处理突发停电事故,电工值班人员能深彻体会应急恢复供电的紧迫性,实现了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演练目标,这次演练指导思想明确、领导重视、组织工作严密准备工作充分,程序设置合理,安全保障可靠,过程公开透明。医院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院领导多次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预案的会审会议和多达多次的桌面演习工作,同时,加强演练组织领导,确保演练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演练检验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检查了值班人员突发应变能力,锻炼了队伍,增强了员工的忧患意识,普及了应急停电处理的方式方法,圆满的完成了此次预定的演练任务。
3、通过对全院供电系统、配电设施进行巡视检查。对重要或特殊的科室和部门,增加了大型UPS,防止突发停电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科室用电的安全性。
4、总务科电工班人员进行24小时无缝隙值班。无缝隙值班保证通讯畅通,节假日无休,出现用电问题,能及时处理,值班期间认真巡查主要配电室及线路,防止意外发生,对院内双回路系统定期巡视检查;对我院城北分院的单回路供电配置的发电机组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及试验,防止停电的发生,保证供电正常。
5、突发停电时能快速启动停电程序。值班时,接收到停电信息,立即带上必要的工具(手电筒、万用表、电笔及其他)到达现场,分析停电状态,必要时从其他部位借电,然后对故障点进行维修,待修复后,恢复原来线路,从而保证科室供电及时。
当然,演练过程中同时也有不足,如人员应急意识不强、手电筒陈旧,应急使用时间短;值班人员汇报情况不清晰;个别操作不熟练。
针对这些不足,今后的时间里有必要多次进行类似的模拟演练。增强值班人员的处理能力及意识,新购置长寿命、质量好的手电筒等设备,对陈旧造成原线路负荷过重的线路进行更改或更换,能满足具体终端负载的用电要求,对电工班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向上级汇报,请求增加电工专业人员,能满足值班及日常工作、应急处理能力。
总务科
2015年8月22日
第三篇:2009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总结
2009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确保医院安全有序运行是医务人员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医院存在的基础和价值所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关键,如果没有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就会陷入僵化,不利于医疗管理、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是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实现。2009年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年》、《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江苏省等级医院评审”及“患者安全目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质量改进,现总结如下:
一、经过对临床检查,可以反应出部分医生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对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不够重视。为了加强对临床医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新医生、年轻医生的严谨态度、严肃作风,提高操作应急等水平,对全院进行统一培训。层层把关,责任落实到人,先后组织了年轻医生的三级培训、模拟操作训练,并对主治医师定期考核。经过统一培训后我们组织三基水平考试及操作技能考试。从考试成绩看,主治医师三基、技能考试均反应出良好的水平。住院医生三基成绩良好,操作考试较主治医师稍差。总体令人满意。但这项工作仍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以确保三基理论及基本技能不滑坡。
二、全面落实患者安全目标考核管理,联合病区科主任、护士长对首诊负责、三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制度、死亡讨论、分级护理、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临床用血准入制度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首诊负责、三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制度、死亡讨论、分级护理、查对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临床用血准入制度等执行良好。但对科室二次查房检查尚存在一定问题,虽然科室都能保证二次查房,但质量不够,特别是存在跨组查房、低年制住院查房,不能保证查房质量。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够,主要体现在漏交班情况。给予下发整改通知后,要求科主任、护士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进行检查,通过改进后,几次抽查结果均良好。
三、在推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组织全院医师学习抗生素分级使用管
理办法,学习预防使用抗生素原则。统计每月前十名抗生素名称,进行通报,提醒临床合理分配、合理使用,减少耐药发生。对医院对大处方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许多临床医生仍不能完全按照要求进行。针对出现问题进行整改、定期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检查,对抗生素种类、应用时间均进行严格控制。对治疗性使用抗生素进行培养检查。对联合使用抗生素进行严格控制。经过抗生素专项整治后抗生素使用基本规范,基本做到合理、有效、经济。这项工作需常抓不懈。
四、对医患交流考核过程中发现问题,部分医生的病情告知、病情评估流于形式,内容过于简单,不能体现疾病的诊疗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等情况。特别是在跟病人交代病情时虽然提到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但未告知患者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机转归,没有真正让病人或家属了解整个疾病的治疗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项治理,责令科主任、护士长对医生进行培训,规范告知内容,统一告知格式,做到一病一告知,坚决杜绝模板化,形式化。减少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五、针对目前医疗环境变化,舆论导向的误导,导致医疗纠纷增加,特别是无责任的投诉比例很高。医院经过讨论,统一扎口于医务科,依据《医师法》及《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制定了投诉、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做到每期投诉都有人接待,有记录、有调查、有处理。目前流程改善明显,效率明显提高,经过与患方较好的交流,切实减少医患矛盾,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六、随访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实,科室责任到人,有专门调查表格,做到每人登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问题反映及我们的处理意见。满意度调查显示,患者对医院服务基本满意,反应最多的还是看病难看病贵,所以对科室医嘱进行全面检查,要求医生严格控制检查类别、数量,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能用经济简单的检查就用经济简单的检查,用药同样是能用价廉的就不用贵的,能用国产的就不用进口的,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负担。
七、对我院门、急诊整改效果进行检查,目前医院从今大门即画出急救绿色通道标记,检查时未发现在绿色通道上有障碍物。救护车到急症门口即有急诊医生护士在迎接,陪送陪检人员全程陪同进行挂号、送检。目前急诊已经达到既定目标,即配备齐全合理、就诊便捷、诊治快而有效。门诊流程也进行了进一步优
化,增设了收费窗口,减少了挂号交费时间。
八、我院为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依法行医能力,提高医疗水平,构建文明和谐就医环境。我院对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了培训讲座。并对此进行全院范围内的综合考试,在全院反应良好,使大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再次得到学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九、重点检查了科室病历书写,对病历书写规范(第四版)的进行了再学习,结合2009年门诊病历、门急诊处方、急诊留观病历、医技科室申请单及报告单书写、住院病历环节、终末质量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专项改进,重点加强各种讨论记录的内涵质量,手术科室重点是术前讨论记录及疑难危重讨论记录,非手术科室重点是疑难危重讨论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同时对护理文件的质量进行管理。日常查房及教学查房的内涵质量,按照查房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重点是异常检查结果的处置、医患沟通、病历完成的及时性等进行了检查,促进大部分科室对病历书写、查房质量进行了改进。
十、加强临床用血的监管,强调安全用血,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提倡成分输血,无特殊情况不适用全血。不可以输血浆作为一种支持治疗方案。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合理科学用血的相关培训后,每月对临床合理用血及时检查,总体效果明显,以后仍旧需不断更新理念,合理用血。
经过对各科室对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的检查、整改、再检查,医院管理、医疗秩序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还存在较多不足的情况,如:陪送陪检流程尚有待进一步改进、核心制度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松懈,抗生素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门诊在繁忙的情况下,病历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输血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维持与提高等,在新的一年里将存在问题及不足的地方要重点进行改进。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医务科
2010年元月02日
第四篇:2012持续改进报告
花生车间持续改进报告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里,花生车间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同时针对车间各个工作程序存在的短板,通过自我探索研究及交流学习,将车间内部生产上的困难和可提高的问题之处,进行了一定的改善,具体情况如下:
一、脱氧剂的变更
炒制花生米148g、105g这两个规格产品内的原放有50型脱氧剂,为了
提升产品的脱氧效果,使之在达到保质期的基础之上有更好的口感,产品内改放入100型脱氧剂,改良达到预期效果,赢得了客户更多的青睐。
二、传送带配加风机
炒制花生米出锅时温度较高,遂需放置冷却一段时间降温后才可包装,由于出锅后的花生米是盛放器皿是塑料筐,虽有边缘有空隙但通风效果仍然不佳,降温时间较长,因此在传送带旁加置风机,这样出锅炒米稍置片刻后倒入传送带进米口,使平摊的米密度较小地在传送带上通过时经过风机的加速空气流动,大大缩短了冷却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炒制间顶棚增加风帽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及改善员工生产环境,车间须在温度
较高的季节降低炒制间的温度,因此在炒制间的棚顶又增设了10个风帽,使炒制间通风效果更好。
四、油炸米减少泡米工序
油炸工艺花生米2011年生产工序中,油炸前须泡米5小时,2012年
经过新工艺的改良,去掉了泡米工序,减少了生产过程的时间,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花生车间在这个里,通过不断改进自身软硬件设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保障了产品质量,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会为企业加速发展献策献力,不断增加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车间主任:
第五篇:持续改进整改措施
持续改进整改措施
为更好地开展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药剂科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每季度统计、分析门诊中药处方、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的比例,及时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医院鼓励使用中药饮片的方案。
二、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并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按规程操作。每月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察,每季度对质量控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三、积极与各配送公司协调,制定小包装中药饮片采购目录,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争取使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量达到规定要求。
药剂科 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