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解读

时间:2019-05-13 18:0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解读》。

第一篇: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解读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张小明

一、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与类型 1.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

根据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2.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群体性事件属于突发事件的一种(社会安全事件类)。3.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1)群体性:由某些人组织,众多人员参与。(2)突发性:事发突然,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3)危害性:影响社会安宁,扰乱工作、生产、生活秩序。(4)对抗性: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5)利益性:利益诉求而非政治性诉求。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6)反复性:问题错综复杂,容易反弹。

(7)关联性: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8)可调和性: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解决、可预防。

(二)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特点 1.主要类型(1)涉及民生类。(2)征地拆迁类。(3)决策不当类。(4)非正常死亡类。(5)执法不当类(城管)。2.基本特点

(1)事发突然(偶然),演变迅速。(2)人数众多,规模庞大。(3)行为激烈,后果严重。

(4)无直接利益人员从众参与,破坏性极大。(5)网络舆情成为重要推手。

(6)最终矛头都指向党委、政府和警察。

(7)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参与,增加了事件的复杂性和处置难度。

3.做好维稳应急工作的重要性

99+1=0。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王昌龄《咏史》)。

4.群体性事件相关法律法规

(1)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施行)。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2)公安部下发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规定》(公通字〔2008〕56号)(2008年12月9日下发)。

二、群体性事件应对的基本流程

结合群体性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生命周期规律,要按照“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尽量不出事、尽量出小事、大事变小事、坏事变好事”。

(一)事前预防准备:尽量不出事 1.预防准备的含义

预防准备是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所开展的各种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

目的是在更基础的层面实现维稳应急工作从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标本兼治”。

2.预防准备的重要性

“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申鉴·杂言》,东汉荀悦)“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周易》)“消防”:防消结合,以防为主。

避免:“易事拖难、小事拖大、大事拖炸”。3.预防准备的主要工作内容(1)风险评估。(2)预案编练。(3)宣传教育。(4)资源储备。

4.瓮安“6.28”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火山原理”:矛盾在积累中爆发。

(1)社会建设滞后,民生欠账多,群众意见大。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2)社会矛盾积累,化解不及时,群众怨气大。(3)社会管理薄弱,重点人员漏管失控。(4)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安全感低。(5)执法简单粗暴,执法公信力低。(6)干部作风不正,干群关系紧张。(7)基层基础薄弱,执政根基不牢。

(二)事发监测预警:尽量出小事 1.监测预警的含义

监测预警是指收集社会安全形势有关信息,并根据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发布相关信息,采取相关措施的过程。

防患于未然:“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2.监测预警的重要性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汉书·伍被传》)“愚者谙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战国策》)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灾害”:大灾变小害、小灾零危害。“出现即发现”:避免见事迟。3.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 四个阶段:民意-民忧-民怨-民怒。防止“星星之火”最后“燎原”。4.监测预警的主要目标

(1)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群体性事件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跨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部门、跨区域的综合监测和准确预警。

(2)总体目标:“每日有快报、每周有部署、每季有分析、每年有评估”,“抓早、抓小、抓苗头”。

(三)事中应急处置:大事变小事 1.应急处置的含义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为尽快控制和减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依据有关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和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或者消除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过程及其活动。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安全。(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广泛动员,协调联动。(4)依靠基层,先期处置。(5)依法管理,科学处置。(6)打破常规,迅速高效。

(四)事后总结改进:坏事变好事 1.调查评估的含义

调查评估指在一定的工作流程指导下,由特定的人或小组、委员会等,获得被调查事件、部门、项目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规范性分析判断,据此采取相应的奖惩和工作改进等措施的过程。

2.调查评估的重要性

危机=危险+机遇。危机是全社会最好的学习机会。亡羊补牢,吃一堑长一智,在历史的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疼”,重蹈覆辙、重复犯错。

“四个时间”原则:第一时间犯错、第二时间道歉、第三时间调查、第四时间改进。

3.调查评估的基本原则

(1)客观公正:由独立第三方组织或参与,保持现对独立性。(2)科学全面:全面评估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等各个方面。(3)公开透明:调查评估的过程和结果都尽可能向社会公开。(4)目标合理:目的侧重改进工作,兼顾追究责任。

三、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群体性事件现场的“广场效应”,“一呼百应”,人群快速集聚。时间上:“二波”现象;空间上:“四圈分布”。

现场处置要有想法(“抬头看路”)和办法(“低头拉车”)。1.“想法”:上下左右内外相结合(1)自身:有研判、有部署 研判:准确研判、谨慎定性。部署:确定级别、启动响应。(2)对上:有报告

信息报告是指信息在应急管理系统由下向上纵向传递(上报)以及在不同部门、地区之间横向传递(通报)的过程。要避免信息报告不及时(迟报)、不准确(谎瞒报)、不全面(漏报)。

(3)对下:有指令

前方与后方协同作战,给一线指战员必要的授权。动员基层力量和民间力量,做群众工作。(4)对内:有沟通

部门之间:发挥“拳头”模式,加强沟通。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地区之间通报情况,防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5)对外:有发布

大道不畅、小道则猖。官方不说,小道消息大行其道。2.“办法”:加减乘除

(1)加法:要员出场,到位不越位。“权威人士要出面、权威媒体要出声。” 科学区分战略决策、战役指挥、战术行动。(2)减法:控制事态,动口不动手。刚柔并济、以柔克刚;软硬兼施、以软为先。“三个慎用”、“三个结合”。

(3)乘法:迅速切割,对事不对人。迅速查明起因,准确判断性质。避免政治化解读。

(4)除法:避免反弹,宽容不纵容。

扎实做好善后工作,避免“死灰复燃”,留下后遗症。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避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张小明

一、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与类型 1.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

根据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2.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群体性事件属于突发事件的一种(社会安全事件类)。3.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1)群体性:由某些人组织,众多人员参与。(2)突发性:事发突然,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3)危害性:影响社会安宁,扰乱工作、生产、生活秩序。(4)对抗性: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5)利益性:利益诉求而非政治性诉求。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6)反复性:问题错综复杂,容易反弹。

(7)关联性: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8)可调和性: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解决、可预防。

(二)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特点 1.主要类型(1)涉及民生类。(2)征地拆迁类。(3)决策不当类。(4)非正常死亡类。(5)执法不当类(城管)。2.基本特点

(1)事发突然(偶然),演变迅速。(2)人数众多,规模庞大。(3)行为激烈,后果严重。

(4)无直接利益人员从众参与,破坏性极大。(5)网络舆情成为重要推手。

(6)最终矛头都指向党委、政府和警察。

(7)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参与,增加了事件的复杂性和处置难度。

3.做好维稳应急工作的重要性

99+1=0。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王昌龄《咏史》)。

4.群体性事件相关法律法规

(1)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施行)。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2)公安部下发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规定》(公通字〔2008〕56号)(2008年12月9日下发)。

二、群体性事件应对的基本流程

结合群体性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生命周期规律,要按照“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尽量不出事、尽量出小事、大事变小事、坏事变好事”。

(一)事前预防准备:尽量不出事 1.预防准备的含义

预防准备是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所开展的各种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

目的是在更基础的层面实现维稳应急工作从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标本兼治”。

2.预防准备的重要性

“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申鉴·杂言》,东汉荀悦)“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周易》)“消防”:防消结合,以防为主。

避免:“易事拖难、小事拖大、大事拖炸”。3.预防准备的主要工作内容(1)风险评估。(2)预案编练。(3)宣传教育。(4)资源储备。

4.瓮安“6.28”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火山原理”:矛盾在积累中爆发。

(1)社会建设滞后,民生欠账多,群众意见大。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2)社会矛盾积累,化解不及时,群众怨气大。(3)社会管理薄弱,重点人员漏管失控。(4)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安全感低。(5)执法简单粗暴,执法公信力低。(6)干部作风不正,干群关系紧张。(7)基层基础薄弱,执政根基不牢。

(二)事发监测预警:尽量出小事 1.监测预警的含义

监测预警是指收集社会安全形势有关信息,并根据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发布相关信息,采取相关措施的过程。

防患于未然:“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2.监测预警的重要性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汉书·伍被传》)“愚者谙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战国策》)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灾害”:大灾变小害、小灾零危害。“出现即发现”:避免见事迟。3.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 四个阶段:民意-民忧-民怨-民怒。防止“星星之火”最后“燎原”。4.监测预警的主要目标

(1)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群体性事件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跨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部门、跨区域的综合监测和准确预警。

(2)总体目标:“每日有快报、每周有部署、每季有分析、每年有评估”,“抓早、抓小、抓苗头”。

(三)事中应急处置:大事变小事 1.应急处置的含义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为尽快控制和减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依据有关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和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或者消除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过程及其活动。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安全。(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广泛动员,协调联动。(4)依靠基层,先期处置。(5)依法管理,科学处置。(6)打破常规,迅速高效。

(四)事后总结改进:坏事变好事 1.调查评估的含义

调查评估指在一定的工作流程指导下,由特定的人或小组、委员会等,获得被调查事件、部门、项目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规范性分析判断,据此采取相应的奖惩和工作改进等措施的过程。

2.调查评估的重要性

危机=危险+机遇。危机是全社会最好的学习机会。亡羊补牢,吃一堑长一智,在历史的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疼”,重蹈覆辙、重复犯错。

“四个时间”原则:第一时间犯错、第二时间道歉、第三时间调查、第四时间改进。

3.调查评估的基本原则

(1)客观公正:由独立第三方组织或参与,保持现对独立性。(2)科学全面:全面评估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等各个方面。(3)公开透明:调查评估的过程和结果都尽可能向社会公开。(4)目标合理:目的侧重改进工作,兼顾追究责任。

三、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群体性事件现场的“广场效应”,“一呼百应”,人群快速集聚。时间上:“二波”现象;空间上:“四圈分布”。

现场处置要有想法(“抬头看路”)和办法(“低头拉车”)。1.“想法”:上下左右内外相结合(1)自身:有研判、有部署 研判:准确研判、谨慎定性。部署:确定级别、启动响应。(2)对上:有报告

信息报告是指信息在应急管理系统由下向上纵向传递(上报)以及在不同部门、地区之间横向传递(通报)的过程。要避免信息报告不及时(迟报)、不准确(谎瞒报)、不全面(漏报)。

(3)对下:有指令

前方与后方协同作战,给一线指战员必要的授权。动员基层力量和民间力量,做群众工作。(4)对内:有沟通

部门之间:发挥“拳头”模式,加强沟通。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课程讲义-张小明

地区之间通报情况,防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5)对外:有发布

大道不畅、小道则猖。官方不说,小道消息大行其道。2.“办法”:加减乘除

(1)加法:要员出场,到位不越位。“权威人士要出面、权威媒体要出声。” 科学区分战略决策、战役指挥、战术行动。(2)减法:控制事态,动口不动手。刚柔并济、以柔克刚;软硬兼施、以软为先。“三个慎用”、“三个结合”。(3)乘法:迅速切割,对事不对人。迅速查明起因,准确判断性质。避免政治化解读。

(4)除法:避免反弹,宽容不纵容。

扎实做好善后工作,避免“死灰复燃”,留下后遗症。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避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

第三篇: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机构编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的规定,特制定《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置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的原则,对群体性事件及其苗头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范围和级别

(一)本预案适用于我县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集体上访、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游行、示威,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要单位;围攻、挟持国家公务人员;

3.聚众堵塞公共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

4.跨地区、跨行业联动上访请愿;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评估群体性事件的级别,还应统筹考虑事件的发展演变趋势、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

三、工作要求

(一)县编办履行下列职责:统一领导、部署排查调处全县机构编制方面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县机构编制方面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全县各单位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排查、调解可能引发的机构编制方面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搜集、上报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

四、监测和预警

1.县编办各有关科室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有关规定,强化值班制度、落实监测人员,完善监测网络,收集可能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采取积极应急措施。对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

告、早处置;

2.发生群体性事件后,编办相关责任领导应在事件发生30分钟内,向应急办报告事件主要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事由、经过、影响范围、动态趋势、已采取的处置措施、现场指挥员的联系方法等,可先口头报告,随后及时提供书面情况报告,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书面续报动态信息。发生群体性堵塞主要交通干道、围堵党政机关、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特别重大事件要立即报告;常规静态信息可定期报告。

五、处置程序和方法

(一)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县编办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协助公安等部门开展警戒、控制现场、疏散救护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分别向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报告。参与处置事件的单位要信息共享、协同作战、高效联动。

(二)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县编办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或单位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如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三)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有关责任人对现场处置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要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发生。

(四)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可令其具结悔过或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本系统内党员和干部等违规参与群体事件需追究党纪和政纪责任的,通报其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县编办设立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主任)

副组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局长)

成员:县编办相关科室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综合科,负责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协调工作,确定同志为综治维稳工作联络员。

(二)相关单位协调保障。县编办应与维稳及综治、公安等部门联系协调,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建立联系网络,保障突发事件后果最小化。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日

第四篇: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我县旅游系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的规定,**县旅游局制定了《**县旅游局处置

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置旅游系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的原则,对群体性事件及其苗头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范围和级别

(一)本预案适用于我县旅游系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集体上访、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旅游系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游行、示威,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要单位;围攻、挟持国家公务人员;

3.聚众堵塞公共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

4.跨地区、跨行业联动上访请愿;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评估群体性事件的级别,还应统筹考虑事件的发展演变趋势、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

三、工作要求

(一)**县旅游局履行下列职责:统一领导、部署排查调处全县旅游系统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县旅游系统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排查、调解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搜集、上报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

四、监测和预警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县旅游局各有关处室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有关规定,强化值班制度、落实监测人员,完善监测网络,收集可能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采取积极应急措施。对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发生群体性事件后,局相关责任领导应在事件发生30分钟内,向应急办报告事件主要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事由、经过、影响范围、动态趋势、已采取的处置措施、现场指挥员的联系方法等,可先口头报告,随后及时提供书面情况报告,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书面续报动态信息。发生群体性堵塞主要交通干道、围堵党政机关、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特别重大事件要立即报告;常规静态信息可定期报告;

五、处置程序和方法

(一)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县旅游局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协助公安等部门开展警戒、控制现场、疏散救护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分别向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报告。参与处置事件的单位要信息共享、协同作战、高效联动。

(二)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县旅游局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或单位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如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三)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有关责任人对现场处置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要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发生。

(四)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可令其具结悔过或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本系统内党员和干部等违规参与群体事件需追究党纪和政纪责任的,通报其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县旅游局设立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代萍(县旅游局长)

副组长:熊健(县旅游局副局长)

成员:县旅游局相关股室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协调工作。

(二)相关单位协调保障。县旅游局应与维稳及综治、公安等部门联系协调,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建立联系网络,保障突发事件后果最小化。

附件:

1、通信联络表

第五篇:群体性事件处置

用新理念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

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不能仅用传统的方式去解决,而应该用全新的理念、手段、方式和机制来处置。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群体性事件是群体心理失衡下的过激集体行为,其产生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是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体现。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部分群体失衡心理支配下而表现出的一种对社会不满情绪的发泄。心理失衡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是权力异化引起的心理失衡。权力异化即权力的腐败和滥用。

二是官僚腐败引起的心理失衡。

三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引起的心理失衡。

四是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引起的心理失衡。

五是教育机会、卫生费用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引起的心理失衡。

六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引起的心理失衡。

七是社会管理方式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引起的心理失衡。

正确处理当前的群体性事件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预防和解决。相关部门在继承和运用传统方式的同时基础上,要进一步用创新的的机制、手段、理念和方式来处置群体性事件。

1.预防解决群体性事件应坚持七项处置原则。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在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指导上,应坚持“七项处置原则”。即党委、政府主导原则、现场第一原则、就事论事原则、依法果断处置原则、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原则、反思自责制原则以及慎用警力原则。其中:问责是重塑政府形象,让群众恢复信心的重要途径;慎用警力则是避免事态扩大的关键中的关键。

2.加强对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的心理引导。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引导和干预,建立起国家、省、市三级社会矛盾预测、评估、化解机制,将“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未萌期。

3.加强对群体性事件处置后的心理干预。建立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确立群众利益问题解决机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参与群体的心理紧张。

4.加强对群体性事件整体过程的信息公开和权威发布。政府应该针对群体心理,选择信息发布的形式和方法,让被流言鼓动的群众及时听到信息公开和权威发布的声音,从而让更多人能够及时结束观望、做出判断,不轻易地让群体形成,或者促进群体的瓦解。

5.构建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一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二是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改善干群关系,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安全机制,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四是进行深入持久的法制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

6.构建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构建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关键是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有效的谈判协商机制,在平等、法制的轨道内解决利益冲突;要把应急能力的建设更多地转化为日常管理能力的加强,一是坚持“软硬结合”,尽快控制事态。二是坚持“冷热结合”,注重教育先行。三是坚持“上下结合”,领导亲自上阵。四是坚持“宽严结合”,依法妥善处置。

下载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策略-南京-张小明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处置群体性事件

    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职能已从传统意义上的确保公共安全、粗细管理社会向如何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方面延伸。近年来,公安部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

    现场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模版]

    浮委字[2011]号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我乡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

    公园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公园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为切实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广大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金华市委、市政府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为了确保维稳工作取得实效,公......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预防和妥善处置我校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我校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预防和......

    医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

    医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积极应对和处置在医院内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医院广大职工及就医者......

    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黄 塘 镇 卫 生 院 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为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平安医院”创建要求及标准化建设行动文件精神,及......

    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普洱中心卫生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为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平安医院”创建要求及其它相关法律制定本应急预案。......

    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 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委、*政府关于印发《*市*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应急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