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
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 董子畅)记者5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解决了患者的实际困难,让贫困患者在突发疾病时不再担心费用,能放心接受治疗,同时也缓解了医疗机构的急救欠费压力,让医务人员专心抢救患者,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救急难”和“兜底”作用初步显现。
为解决身份不明和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患者的急救保障问题,中国官方2013年2月印发了《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在中国建立起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该制度着眼于困难民众的基本医疗保障,规定救助对象是在中国境内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对紧急救治所发生的费用进行补助。
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上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在中央财政下达专项补助资金14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同时,地方财政共配套了3.8亿元。截至2014年12月26日,全国各医疗机构共救助患者32.9万人,申请资金16.0亿元。(完)
第二篇:疾病应急救助基金
第三章
基金支付范围
救助对象的急救费用应先由责任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等渠道按规定支付,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的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费用还应先由工伤保险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公共卫生经费、医疗救助基金等渠道按规定支付。无上述渠道或上述渠道支付后费用有缺口的,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
第十三条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范围不包括:
(一)普通门诊及普通住院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
(二)急诊急救后续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经查实身份、有负担能力但拒绝付费患者的急救医疗费用。
(四)疾病应急救助患者急诊急救期间的生活费用、急诊急救后的康复医疗费用及生活费用。
第四章
基金申请程序
第十七条
简易申请程序
(一)医疗机构救助属于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含城乡孤儿)患者(以下简称民政救助对象),可申请简易程序。
第十八条
一般申请程序
(一)医疗机构救助属于无法查明身份患者或非民政救助对象因故无力支付急救医疗费用的患者,应申请一般程序。
(二)相关部门职责
1、医疗机构对疾病应急救助对象,应按照《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国卫办医发[2013]32号)规定的诊疗标准及诊疗规范开展救治,并报请卫生计生管理部门向公安和民政部门提出身份和支付能力确认申请。
2、对无法查明身份患者,身份核查工作由当地公安部门负责。医院内设立警务室的,由警务室负责;尚未设立警务室的,由辖区内派出所负责。
3、对非民政救助对象因故无力支付急救医疗费用的患者,经济状况认定工作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负责。民政部门通过当地街道或乡镇政府对患者经济状况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的,将患者纳入相关救助范围。
(三)申请程序
1、医疗机构收治疾病应急救助患者后,应在就诊期内填报《吉林省疾病应急救助患者身份确认表》,并向所辖地市(州)或县(市)级卫生计生部门提出核查申请,卫生计生部门应派员现场核查,确需核查的,由卫生计生部门发函向同级公安或民政部门提出身份和支付能力核查申请,公安和民政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确认工作。
2、医疗机构根据核实后的患者身份及救治情况,填报《吉林省疾病应急救助患者身份确认表》、《吉林省疾病应急救助医疗费用申请表》并附病历及费用清单,每年5月底和11月底前向本辖区卫生计生部门提出资金申请。
第五章
基金审核支付
第十九条
市(州)、县(市)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医疗机构的应急救助医疗费用的审核工作,各地要指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医疗救助基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将资金直接拨付相关医疗机构。
(一)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提交的支付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认真审核,在公安机关、基本医保管理部门、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核查欠费者的身份、有无负担能力等基本信息,以及是否存在责任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公共卫生经费、医疗救助基金等正常支付渠道。
(二)救助对象发生的急救医疗费用,先由上述渠道按规定支付,经核实无上述渠道或经上述渠道支付后,费用有缺口的,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及时审核汇总欠费情况,定期填报《吉林省疾病应急救助医疗费用审批表》(附件3),向同级财政部门提报资金支付申请。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将资金由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直接支付给相应医疗机构。
第二十条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执行每年两次的核销制度。每6月30日前完成上一12月至当年5月发生的医疗费用支付,12月底前完成当年6月至11月发生的医疗费用支付。市(州)级和县(市)级卫生计生部门在完成核销工作后要及时填写《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情况统计表》(附件4),并报送省级卫生计生部门。
第二十一条
对经常承担急救工作的定点医疗机构,各地可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办法减轻医疗机构的垫资负担。
第二十二条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向医疗机构支付欠费后,又查明患者身份或查实患者有负担能力、有其他支付渠道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患者追偿欠费。并将追回资金退回疾病应急救助基金。
第三篇:疾病救助
转发《团市委、沈阳市大学生服务中心 关于2011年第二批重大疾病救助金发放工
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学院团委:
现将《团市委、沈阳市大学生服务中心关于2011年第二批重大疾病救助金发放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各学院按照文件要求,于12月15日14:00前将符合条件学生的申请材料报至校团委陈丽瑶处。
共青团沈阳农业大学委员会
2011年12月12日
团市委、沈阳市大学生服务中心 关于2011年第二批重大疾病救助金发放工
作的通 知
各区、县(市)团委,各高校团委:
为进一步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实现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层次化帮扶,团市委、市大学生服务中心决定于2011年
12月开展本年第二批重大疾病救助帮扶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
二、救助对象
家庭经济状况特殊困难的患重大疾病的青少年。
三、救助标准
经审核患病青少年符合贫困标准,依据实际情况一次性发放救助金5000元-10000元。
四、救助病种范围
(1)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相应区域供血不足造成部分心肌坏死的疾病。
(2)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指为治疗严重的冠心病,实施开胸进行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的手术。
(3)恶性肿瘤(癌),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期间所患恶性肿瘤不在救助范围内。
(4)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5)重要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包括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脐血造血干细胞)。
(6)白血病。
(7)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肌功能丧失。
(8)四肢瘫痪,是指因疾病或意外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肢体机能永久完全丧失。(残疾证为二级以上)
(9)脑中风后遗症,是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的脑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导致神经系统(肢体机能、语言能力等)永久性功能障碍的疾病。
(10)严重烧伤,指烧伤程度为III度,且烧伤面积达到全身体面积的20%或20%以上。
(11)主动脉手术,指实施了开胸或开腹进行的切除、置换、修补病损主动脉血管的手术。
(12)急性重症肝炎,指因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脏组织弥漫性坏死,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疾病。
(13)严重疾病末期(终末期肺病、肾病等)。
上述病症必须出具市级医院或上级医院的诊断证明。
五、发放程序
1、患病本人须先提出救助书面申请,各团委对所患病种符合条件的学生以下证件原件进行审核:(1)住院凭证、病历,并提供大病医疗费单据、医疗费用明细清单;(2)贫困证或低保证;(3)学生证;(4)身份证(如本人无身份证,家长身份证);(5)户口本。经各团委审核合格后,患病者本人应填写《重大疾病救助金申请表》(附件1)。由各团委于12月16日之前向团市委、市大学生服务中心上报《重大疾病救助金申请表》,后附本人申请材料、所在院
系或社区证明材料和市直团委证明材料原件及以上审核材料的复印件。
2、团市委、市大学生服务中心对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审验合格后,团市委、市大学生服务中心通知学生本人携带有效证件领取救助卡。团市委、市大学生服务中心对受到救助者的相关材料统一归档保管。
六、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各团委要把帮助困难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深入基层,了解困难青少年的需求,真正把温暖送到困难青少年的心中,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充分感受到团组织大家庭的温暖。
2、及时上报。各团委要对患病青少年做好审核工作,按时将患病青少年的相关材料于12月16日之前上报至团市委学校部。
联 系 人:鲁 青
联系电话:23845454
附:重大疾病救助金申请表
第四篇: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管理实施细则
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条 为指导、规范全县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的使用管理,发挥基金效益,保证救助对象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根据《》的通知,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全县开展疾病应急救助的医疗机构。对收治的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负担能力患者所发生的急救医疗费用,可以申请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补助。
第三条
县级基金主要承担募集资金、向辖内医疗机构支付疾病应急救治医疗费用的功能。
第四条
为保证救助工作快捷、高效、有序进行和救助基金使用公开透明、方便快捷、专业规范,成立由卫生局牵头,财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红十字会、县医学会等部门参与的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疾病应急救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县合管中心为县级基金经办管理机构,负责审核县级医疗机构提交的支付申请,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治费用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支付,负责接收县红十字会转交的捐赠款。
第五条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的救助对象为在县境内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以及弃婴救治费用。医疗机构对其紧急救治所发生的费用,可按程序申请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补助。
- 1 - 第六条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范围包括:
(一)经公安部门核实无法查明身份的患者所发生的急救费用;
(二)身份明确但无能力支付的患者所拖欠的急救费用;
(三)弃婴的应急救治费用。
疾病应急救助费用,先由责任人、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公共卫生经费以及医疗救助基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等渠道支付。无上述渠道或经上述渠道支付后费用仍有缺口,患者确实无力支付的,应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给予补助。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不得用于支付有负担能力但拒绝付费患者的急救医疗费用。
第七条
医疗机构接受应急救治患者后,对身份不明的患者,应及时通知医疗机构所在地派出所确认患者身份,医疗机构属地派出所应及时将身份确认情况反馈收治医疗机构。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收治医院应及时填写《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审批表》(附件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备案。
第八条
申请
(一)申请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补助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对救助对象进行了急救。
(二)申请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补助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由医疗、药学、护理、财务、医保、信息等管理部门及临床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委员会,并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委员。
- 2 - 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疾病应急救助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收集、汇总各临床科室提交的救助基金申请材料;组织定期召开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委员会会议,对申报材料进行集中审核;将审核通过的材料提交到救助基金经办管理机构。
(三)医疗机构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紧急救治后,按季度向基金经办管理机构上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审批表》,申请时间为每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
(四)申请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医疗机构对救助对象进行救治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审批表》;
2.申请机构所在地派出所无法核实患者身份的声明或身份明确但无能力缴费患者所提供的身份证或者户口簿的复印件、《社会救助证》或《农村五保供养证》等困难群体证明复印件;
3.急救费用清单;
4.医疗机构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委员会审核同意的申请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证明;
5.县卫生局规定的其他材料。第九条
审核
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医疗机构提交的支付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后,按照《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请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县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及本细则有关规定完成审核工作。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申请救助对象是否符合疾病应急救助条件。
- 3 -
(二)医疗机构实施的急救费用是否真实、合理。
(三)基金经办管理机构认为需要审核的其他内容。
(四)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在公安机关、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核查欠费者的身份、有无负担能力等基本信息,以及是否存在责任人、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公共卫生经费、医疗救助基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等正常支付渠道。救助对象发生的急救费用,先由上述渠道按规定支付。经核实无上述渠道或经上述渠道支付后费用有缺口的,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应当及时汇总欠费情况,并按季度及时安排收治医院应急救助资金。
第十条 批准
(一)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在审核完毕后,应当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医疗机构。审核未通过的,应当向医疗机构说明理由。
(二)医疗机构对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书面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向县卫生局书面申请复核。县卫生局应当协调基金经办管理机构与医疗机构双方,对申请材料重新进行审核,重新作出审核决定。
第十一条 支付
(一)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审核通过后,应及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治费用上报县卫生局规财股,由规财股进一步申核通过后上报县财政局审批,并于15个工作日内将救治费用直接拨付给相应的医疗机构。
(二)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向医疗机构支付欠费后,又查明患者身份或查实患者有负担能力、有其他支付渠道的,医疗机构和 - 4 - 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患者追偿欠费。医疗机构应当将追回资金退回疾病应急救助基金。
第十二条
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应当编制基金预决算,由卫生局、财政局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应当于每季度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将上季度的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报送同级财政局和卫生局,并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的基金决算报告和工作报告报送同级财政局和卫生局。
第十三条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分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县财政局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专账”,用于办理基金的汇集、核拨、支付等业务。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实行直接支付。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审核汇总医疗机构的支付申请后向县财政局提交用款申请,财政局审核后将应急救助资金由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直接支付给相应医疗机构。
第十四条
县卫生局会同财政局,组织当地有关部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医学专家、捐赠人、媒体人士等成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的管理制度及财务预决算等重大事项、监督基金运行等。
第十五条
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其电话、地址、联系人等信息。
- 5 -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的筹集、垫付、追偿、结余,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应当通过张榜公布或新闻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
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开展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的费用支出,由县财政局按照规定在预算中安排,不得在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中列支。
第十七条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变更或终止时,应当依法进行审计、清算。
第十八条
县卫生局负责监督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对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查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虚报信息套取资金、过度医疗等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
财政局要将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及时合理安排对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的补助以及经办管理机构的管理费用支出,切实加强基金财务管理。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负责核实救助对象的身份,并出具核实意见。
第二十一条
县民政局负责做好对患者有无负担能力的甄别工作;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深入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加强与医疗机构的衔接,按规定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患者进行救助,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第二十二条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参保患者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做好医保政策与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衔接工作。
- 6 - 第二十三条
县红十字会负责接收社会各界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捐赠的款项,并根据捐赠人意向将捐赠款转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专户。
第二十四条
县审计局按职能要求并结合具体工作情况开展对救助基金管理及使用情况的审计。
第二十五条
基金经办管理机构负责社会资金募集、主动开展各类募捐活动;负责救助资金核查与拨付,以及基金管理日常等工作;协助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及医疗机构确认应急救助患者身份。
第二十六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和村委会)协助民政部门共同做好对患者有无负担能力的甄别工作;对身份明确但无能力缴费的患者,由患者所在地的社区(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在《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审批表》签暑意见。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职责
医疗机构对救助对象实施救治中,要严格按照《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合理用药,合理施治,防止过度医疗,杜绝骗取和套取救助基金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由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自2015年6月30日起实施。
- 7 -
第五篇:应急救助工作总结
应急救助工作总结
世上有一种感情叫做关爱;有一种行为,叫互助。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教育局应急救助工作应急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广泛宣传和普及安全应急管理知识。
一、我校于2013年5月27日举行了爱心捐款救助活动,校长曲波同志为总指挥。当办公室接到通知,称要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时,总指挥曲波核实情况后,决定启动爱心捐款活动。学校各位领导立即引起高度的重视,各办公室马上积极配合该活动,在教研组长下有秩序的安排下逐组进行捐款。整个过程从下达命令到指定地点全部集合,所有教师很快完成了捐助活动。参加捐助的教师共有52名。每一位教师都抱着奉献爱心的心态,圆满地完成捐助任务。此次募捐活动,全体教师,纷纷慷慨解囊。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共捐得人民币1040元整。
二、我校还通过班会、板报、集会等不同形式宣传安全活动周的各项内容。
通过开展演练周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教师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能力;强化应对各类救助技能;提升我校对应急救助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在救助事件出现的时候,能最大限度地献出个人及集体的爱心,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我校还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使全校师生参与其中的活动。
基于这次活动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针对需要救助的这种情况,逐渐摸索策划出一份可行性的方案,从而为救助活动提供这方面的支持以及充分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应急救助能力。进一步加大应急救助教育培训力度。按计划举办2期应急救助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应急救助能力。
(二)加强应急救助管理工作。
(三)开展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指导。
(五)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好争先创优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创建等组织活动。从抓学习入手,把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作为重点,认真开展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开阔思路,提高素质。
紧急救助活动总结
头台乡中心学校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