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湖县出台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推荐)
金湖县出台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
近年来,金湖县社会救助的范围不断扩大,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逐渐成为救助的重点之一,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患病住院、意外灾害、学生上学等均纳入了救助范围,有效地解决了低保边缘家庭的生活困难。但对于低保家庭的认定,却存在随意性大,难以把握等问题,为此,该县今年出台了《金湖县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对低保边缘家庭的认定范围、标准、程序以及责任追究等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
文件明确规定,低保边缘家庭是指具有本县户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超出本县城乡低保标准但低于城乡低保标准2倍之内(含2倍)的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一定期限内获得的货币、实物收入的总和,城镇居民按其提出申请时前6个月内的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农村居民按其申请前12个月内的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
在认定审批程序上,由户主向镇民政部门书面申请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同时提供家庭成员的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件、收入证明、病残证明、就(失)业登记证等材料,并承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可靠。再由镇、村(居)工作人员入户调查、组织民主评议、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申请人家庭基本情况,符合条件的,由镇、村工作人员在“低保边缘家庭认定书”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提交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低保边缘家庭认定书”存入救助档案,长期保存。
申请家庭不如实提供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弄虚作假,骗取低保边缘家庭待遇的,一经发现,不予认定或由县民政 局取消其低保边缘家庭资格,并责成当事人退回取得的救助待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委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如实提供申请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有关情况,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县民政局提请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处理;低保边缘家庭审核认定工作人员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追究相应责任。县民政局、镇民政科、村(居)委会均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凡举报查实不属于低保边缘家庭的,一律予以取消。(沈祺虎 汪浩)
───────────────────────────── 通联:金湖县建设路35号金湖县民政局
电话:*** 0517-86883996 86803443 邮编:211600
第二篇:关于印发《金湖县城乡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金湖县民政局文件
金民〔2012〕38号
关于印发《金湖县城乡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试行)》的 通 知 各镇: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我县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困难家庭认定工作,根据上级民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决定出台《金湖县城乡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试行)》,希各镇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金湖县民政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金湖县城乡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试行)
为做好城乡低保边缘家庭的认定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作规程,确保低保边缘家庭认定过程公开、公正、公平,使低保边缘家庭的认定工作有章可依、按章办事。特制定《金湖县城乡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试行)》。
一、认定范围
低保边缘家庭是指具有本县户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超出本县城乡低保标准但低于城乡低保标准2倍之内(含2倍)的家庭。
二、家庭收入核算
低保边缘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一定期限内获得的货币、实物收入的总和,城镇居民按其提出申请时前6个月内的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农村居民按其申请前12个月内的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家庭收入核算按照《金湖县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核定办法(试行)》(金民〔2011〕52号、金财社〔2011〕10号)执行。
三、认定审批程序
户主向镇民政书面申请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同时提供如下材料:家庭成员的户口簿和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收入证明、病残证明、就(失)业登记证等材料,并承诺所提供证明和材料的真实性。居(村)委会受镇民政委托,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每户申请家庭的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组织对申请家庭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申请人居住地张榜公示7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报镇民政审核。镇民政对居(村)委会报送的材料每季度组织一次审核,提出书面审核意见,于每季度末月的10日前报送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在次季度10日前对经镇民政审核上报的低保边缘家庭进行审批。对拟批准的家庭,委托居(村)委会在申请人居住地公示7日。无异议的,作出批准决定。
四、责任追究
申请家庭不如实提供相关情况,隐瞒收入和财产,弄虚作假,骗取低保边缘家庭待遇的,一经发现,不予认定或由县民政局取消其低保边缘家庭资格,并将相关记录登入有关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提供给有关部门建立的诚信体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委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如实提供申请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有关情况,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县民政局提请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处理;低保边缘家庭审核认定工作人员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追究相应责任。村(居)委会、镇民政办设立公开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凡举报查实不属于低保边缘家庭的,一律予以取消。镇民政对城乡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县民政局主要审查认定程序是否合法,对信访问题进行调查。
五、附则
1、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结果有效期为一年;
2、本办法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从2012年4月1日起试行。
低保边缘家庭调查认定书
户主姓名 性别 年龄 家庭总人口 家庭成员情况介绍 村(居)调查情况:
1、种植业,亩;年纯收入 元;
2、养殖业,亩(只、头);年纯收入 元;
3、经营项目,年纯收入 元;
4、家庭成员务工就业情况(逐人填报):
姓名 务工城市,工种,年收入 元; 姓名 务工城市,工种,年收入 元; 姓名 务工城市,工种,年收入 元;
5、赡(抚)养人情况介绍: 赡(抚)养收入 元/年。
6、其他收入来源:项目,年收入 元。
7、家庭住房及财产情况
8、家庭成员病残情况
年收入合计 元,年人均收入 元。
村(居)调查情况已看,全部属实,本人保证未隐瞒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
申请人(户主签字)
村(居)调查意见:情况属实,同意上报。
调查人(两人以上签字):(村、居盖章)
镇民政核查认定意见:经审核,该户符合低保边缘家庭条件,同意上报。
助理(签字)会计(签字)(镇民政盖章)
县民政局意见:经审查,该户符合低保边缘家庭条件。
二0 年 月 日
第三篇:XX镇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实施方案
XX镇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实施方案
为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规范我镇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分层分类实施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依据《XX省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暂行办法》(X民助(2021)X号)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是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任务,是完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各村(居)要充分认识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其摆上重要位置,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落细工作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有序推进。
二、认定范围
(一)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在户籍所在地依申请开展。
已确认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不再重复认定。(二)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参照低保对象确定的相关规定,按照申请、受理、审核、确认等基本程序进行认定。
三、认定标准
(一)低保边缘家庭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1.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不高于户籍所在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5倍;
2.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
3.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范围。
(二)支出型困难家庭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1.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低于上户籍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
3.家庭收入扣减认定的医疗、教育、残疾康复和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后,人均年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4.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或者低保边缘家庭救助范围。对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认定、家庭财产范围和家庭收入状况认定,赡(抚、扶)养义务人赡(抚、扶)养能力的认定,分别按照《XX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X民规【2020】X号)有关规定执行。对支出型困难家庭的支出认定参照《XX省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暂行办法》(X民助【2021】X号)规定,对不予认定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情形分别参照《XX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X民规【2020】X号)和《XX省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暂行办法》(X民助【2021】X号)执行。
四、进度安排
对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要对照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具体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系统筛查阶段(2021年9月1日-9月10日)。
以镇为单位,由镇社会事业局牵头,农村工作局和财政和资产管理局配合,对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户进行系统筛查,将在册享受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困境儿童筛选出来。(二)初步排查阶段(2021年9月11日-9月25日)。
以镇为单位,由镇社会事业局牵头,农村工作局、财政和资产管理局和各村配合,对经过筛选后的剩余建档立卡户进行逐村初步排查,将明显不符合认定条件的人员排查出来。(三)信息核对阶段(2021年9月26日-10月15日)。
以镇为单位,由镇社会事业局牵头,农村工作局、财政和资产管理局和各村配合,将经过初步排查后的剩余建档立卡户及其赡养人信息进行逐户上传,通过信息核对,将不符合条件认定条件的人员排查出来。(四)逐户调查认定阶段(2021年10月16日-12月10日)。
以镇为单位,由镇社会事业局牵头,农村工作局、财政和资产管理局和各村配合,将经过信息核对后,仍然符合条件的剩余建档立卡户进行逐户上门调查,将经过审核仍然符合认定条件的人员及时报民政局救助科确认,经在各村公示无异议后,纳入监测范围。(五)总结完善阶段(2021年12月11日一2021年12月31日)。
对低收入人口任定工作进行评估总结,集中完成扫尾、提升工作,确保对象认定、系统录入准确无误,确保全镇低收入人口集中认定工作基本完成。(六)日常监测阶段(2022年1月1日--长期)。
对短期内经济状况变化不大的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每复核一次,确认继续保留或中止取消,新申请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的家庭,由镇社会事业局按100%覆盖面入户调查。五、法律责任
申请人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不如实提供相关情况,骗取低保边缘家庭或支出型困难家庭资格,并获得社会救助资金、物或服务的,由民政部门取消其低保边缘家庭或支出型困难家庭资格,由有关救助实施部门责令退回非法获取的救助资金、物资等。有关机构将其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记录,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城乡低保家庭认定申请书
城乡低保家庭认定申请书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本人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身份证号
码: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人,现户口在市办事处(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居住在市办事处(乡镇)社区(村)居委会,为申请专项社会救助,特申请(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低保家
庭)认定。
具体申请理由如下:
联系电话:申请人签字、按手印:
年月日
第五篇:银川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
银川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向梯度化、多层次延伸,助力脱贫攻坚,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低收入家庭认定遵循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护认定对象的合法权益;遵循综合全面认定的原则,以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财产为主,兼顾家庭特殊刚性支出;遵循与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相衔接的原则。
第三条
低收入家庭认定实行户籍地归属管理。县(市、区)民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低收入家庭认定的审批机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低收入家庭认定的受理、审核、建档、信息数据管理等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低收入家庭认定的入户调查、邻里访问、民主评议及公示等日常服务工作,帮助申请有困难的家庭提交低收入家庭认定申请。
第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低收入家庭救助服务能力建设,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低收入家庭认定及相关救助工作。人力不足的,可将低收入家庭排查、家计调查、业务培训、政策宣传、绩效评价等事务性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承接。
县(市、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按照不低于上低收入家庭救助资金的1%安排低收入家庭认定、复核工作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入户调查、信息采集、证表印制、培训宣传等工作。
第五条
户籍状况、家庭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财产情况是认定
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核对报告、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情况,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意见。对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核算低于低保标准1.5倍,且家庭财产符合低收入家庭认定条件,予以审核同意,并在申请人常住地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告知申请家庭并说明理由。对公示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将初步认定意见连同申请材料一并报送县(市、区)民政部门。
第十四条
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应对低收入家庭初步认定意见进行审批确认。审批同意的,出具认定意见书,并及时录入低收入家庭数据管理系统。不同意的,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十三五”期间,经扶贫部门认定未脱贫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未纳入低保的,可认定为低收入家庭。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低收入家庭标准,可申请按本办法规定程序予以认定。
第十六条
申请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认定为低收入家庭:
(一)拒绝配合进行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致使无法核实相关信息的;
(二)通过离婚、赠予、转让等方式主动放弃财产,或者主动放弃应得赡(抚)养费和其他合法资产及收入的;
(三)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不主动就业或无正当理由2次以上不接受推荐工作而拒绝就业、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者扶贫开发项目、人为闲置承包土地的;
(四)因赌博、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造成生活困难的(经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认定戒毒康复、社区矫正等人员除外);
(五)拥有注册企业并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六)拥有或租赁非居住类房屋(包括商铺、厂房、酒店等);
(七)自费安排家庭成员出国留学的;
(八)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不符合低收入家庭认定条件的情形。
第十七条
县(市、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按户建立低收入家庭档案,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动态管理。
第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低收入家庭定期复核制度,每年定期组织进行复核。复核符合条件的,继续保留低收入家庭资格;不再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取消低收入家庭资格。复核结果应予以公告,接受监督质询。
第十九条
市和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建立低收入家庭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并逐步与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扶贫、工会、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实现信息对接共享,建立安全、科学、高效的低收入家庭信息管理平台。
第二十条
各相关部门、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低收入家庭隐私和秘密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用于低收入家庭认定及救助工作以外的用途。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举报箱或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