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各章要点总结(样例5)

时间:2019-05-13 18:1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各章要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各章要点总结》。

第一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各章要点总结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考点汇总1

1、环境法所要保护的对象是(人类环境)。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物和行为)。

3、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的理解正确的有:(采用了目的二元论;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法律规定的目的可以分解为三项任务,这三项任务:①合理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②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③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协调发展”的关系是(文字表述不同,实质含义完全一样)。

5、最早提出清洁生产概念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6、我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最基本的环境政策是(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7、被称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的制度是(许可证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这种许可证的性质是(资源利用许可证)。

9、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依据的环境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

10、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11、构成环境科学中常用的环境分类依据的是(环境的形成;环境的功能;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不同要素)。

12、首先提出立法的变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文献是(《21世纪议程》)。

13、属于协调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机构的有:)德国的联邦内阁环境委员会,意大利的环境问题部际委员会,澳大利亚的环境委员会)。

14、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主要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15、“三同时”制度首创于(中国)。

16、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17、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18、环境(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中介)。

1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国家环境行政管理权、公民的环境权益,公 民的保护环境的义务)。

20、我国立法上的“资源税”主要是指(矿产资源税)

21、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一小时报告制)。

22、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保护管理费)。

23、在行政处罚中,使用最多的是(罚款)。

24、我国行政机关对环境纠纷当事人之间就赔偿责任的争议作出的处理意见的性质是(行政调解)。

25、发生在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阶段的著名公害事件有:(①比利时马斯河谷大气污染事件; ②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③日本水俣病事件; ④英国伦敦毒雾事件)。

26、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是:(它可以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它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它能够减少决策的失误;它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

27、属于咨询性质的机构有:(①英国的皇家污染委员会;②日本的公害对策审议会;③美国的环境质量委员会)。

28、根据我国环保法律的规定,应当承担限期治理责任的排污者包括:(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者;处于风景名胜区的排污超标者;位于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设施排污超标者)。

29、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20世纪60年代前后,欧洲国家多称其为污染控制法,日本称其为公害法,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称其为自然保护法;公害法和污染控制法,容易被人理解为只限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概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全部内容;我国以前称其为环境保护法;名称不同,反映了各国环境立法的侧重点不同,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法律院校教学计划中的官方称谓)。

30、关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表述正确的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是二级多元体制;二级是指我国专门立法机关的国家和地方两级;多元指除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外,国务院及其部门、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立法权;国家级立法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31、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包括:(①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

②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③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④环境标准;

⑤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32、国际上一般认为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包括:

(①环境恢复费用;②污染源治理费用;③损害赔偿费用)。

33、用环境要素保护来划分各部门法的优点主要在于(便于在研究上对该类部门法整理)。

34、关于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制度说法正确的有:

(①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实行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②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而不是考虑其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超标; ③对设立在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如果其污染物的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则无论其是否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都要实行限期治理)。

35、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有权对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进行批准的是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36、被称为“固定噪声源”的是(工业噪声源)。

37、国内首次生产的农药和首次进口的农药登记的三个阶段,包括:(田间试验阶段、临时登记阶段、正式登记阶段)。

38、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39、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烟煤型污染)。40、为紧急处置一类废弃物而确定海洋倾倒区是(一类倾倒区)。

41、海洋倾倒区分为(一、二、三类倾倒区、试验倾倒区、临时倾倒区)。

42、我国制定的第一部防治水污染的法律是(《水污染防治法》(1984))。

43、《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将城市区域的类别划分为(六类)。

44、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有权建立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的机构是(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45、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种类繁杂、污染扩散范围大、污染危害持续性强)。

4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服务是(有偿的,要收取污水处理费用)。

47、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48、进口列入限制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应当经(国务院环保部门和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审查许可。

49、在农药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农药管理条例)。50、一类、二类倾倒区由(国家海洋局)组织选划。

51、有权批准三类倾倒区、试验倾倒区、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52、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53、有权协商解决有关跨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是(沿海地方人民政府或上级人民政府)。

54、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55、减量化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或能源,以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56、资源化是指对已经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为二次原料或能源予以再利用的过程)。

57、无害化是指对于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当前技术水平无法予以再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妥善的贮存或处置,使其(不对环境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

58、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之间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59、《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未列入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低毒或者无毒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普通许可证)。

60、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2009.9.27 61、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62、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是:

①典型的海洋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以及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海洋自然生态区域;

②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或者珍惜、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③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滨海湿地、入海河口和海湾等; ④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的区域; ⑤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

63、法律规定的不得新建排污口的区域包括: ①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 ②重要渔业水域; ③海滨风景名胜区;

④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64、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列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有(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州市、杭州市)。

65、国务院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应当列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

66、国务院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规定47个城市作为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到2005年6月,我国已划定了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

67、对海洋生态有影响的行为的管制措施包括:

①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多个危害;

②开发海岛及周围海域的资源,应当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不得造成海岛地形、岸滩植被以及海岛周围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③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建设海岸防护设施、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对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④国家鼓励发展生态渔业建设,推广多种生态渔业生产方式,改善海洋生态状况; ⑤禁止毁坏海岸防护设施、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68、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的污染损害主要是防止: ①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直接向海域排放; ②在海岸滩涂设置废弃物堆放场或处理场污染海洋; ③沿海农田施用化肥农药污染海洋; ④陆源污染物通过江河进入海洋环境。

69、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 ①《大气污染防治法》; ②《水污染防治法》; 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⑤《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70、《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海域、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71、可以经营农药的单位有:(植物保护站、土壤肥料站、农药生产企业、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72、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73、按照我国《水法》的规定,该法所称的水源有(河流、湖泊水、冰川积雪)。74、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为行使所有权。

75、禁止侵占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在游人集中的游览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以及修养、疗养机构,在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点上增建不必要的其他工程设施)。

76、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有县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77、实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的具体方式是制定和执行(水量分配方案)。

78、海洋大型施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79、采矿权:

①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即可成为采矿人; ②采矿权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③采矿权人在矿区范围内可以建设采矿所需的生产生活设施。80、水土流失的民事侵权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制)。81、土地的不同用途是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

82、我国《水土流失法》规定禁止在(25度 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83、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

84、我国《渔业法》确立了渔业生产应当实施以(养殖(为主的方针政策)。85、矿产资源按其内容可分为(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

86、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是(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87、农村村民申请住宅地须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88、2002年颁布的新《水法》规定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89、为了及时掌握草原的变化情况,草原法还规定国家建立(草原生产、生态监测预警系统)。90、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是(国家所有)。91、特殊区域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 ①划定区域范围,确定保护对象; ②分类分级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③设立保护机构,晚上保护体制。

92、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理体制,按照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93、国家实行(居民生活用水)优先原则。

94、耗竭性资源可以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95、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谁经营,谁防治)。

96、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的活动有(在禁渔区捕捞、使用禁用的渔具、在禁渔期捕捞、捕捞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使用禁用的捕捞方法)。97、按照规定(征用基本农田、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9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的水、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资源(归各该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99、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资源税、资源补偿税)。100、林业基金主要来源于: ①国家的林业投资; ②财政拨款;

③林业部门按规定提取或征收的更新改造资金; ④林业部门按规定提取或征收的育林费; ⑤单位和个人对发展林业的捐款。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考点汇总2 101、重要放牧场、割草地、勇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草原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应当被划为基本的草原)。

102、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的零星林木、农村居民采伐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无需申请采伐许可证)。

103、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可以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104、在国际环境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际环境法最主要渊源的是国际条约)。

105、国际环境法所确定的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特殊情况和需要的原则最明显地体现在(臭氧层)。106、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作出的规定最全面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07、国际环境法基本框架形成的阶段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

108、国际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国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与赔偿的案例是(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109、迄今为止,国家环境条约体系中出现最早、发展最成熟、内容最丰富的条约体系是(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

110、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原则是(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111、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国际环境法客体有(敦煌莫高窟)。

112、国际环境法的主体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欧洲联盟、《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113、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自然保护同盟)。114、国际社会就管理外空活动达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包括: ①各国因该采取措施避免外空事件对地球环境造成负面影响。②禁止任何国家对外空或者天体造成污染。③各国对外空享有平等的收益权。

115、我国为了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而颁布的法律、法规包括: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1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于(1972年)。

117、确认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会议是(1992年里约会议)。118、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的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1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于(1982年蒙特哥湾)。120、第一部旨在防治海洋污染的公约是(《油污公约》)。12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22、为贯彻《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而制定的议定书是(《蒙特利尔议定书》)。123、人类文化遗产(的概念最早提出于(《海牙公约》)。

124、国际环境法萌芽时期是(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

125、目前调整又船舶产生的油污民事责任的公约主要是:)《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关于设立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公约》)。

126、国家环境主权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当然体现,具体表现为各国对其国内环境事物的最高权和对国际环境事务的平等参与权,对国际环境主权的限制只能依据国际法,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体权利,要从整体上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必然要求对各个国家的某些环境主权权利加以限制)。

127、全球性多边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的构成包括(议定书、附件、框架条约)。

128、国际环境法大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辅助性渊源、软法)。129、属于(软法)的有:《内罗华宣言》、《斯德哥尔摩宣言》、《里约宣言》。

130、国际环境合作原则是(保障所有国家有效参与国际环境事务的重要途径;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有权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当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131、国际环境法中的经济刺激措施包括:)保险、弹性许可证和联合履约、标志、补贴、税收)。132、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133、首先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34、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阶级性的认识:(否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理论的基本观点的)。

135、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表述:(它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它归根到底要受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制约而不是自然规律的制约;属于上层建筑)。

136、我国第一部矿产资源保护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

137、根据我国《刑法》第338条的规定,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3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与(美国)。

139、我国最早规定(矿藏、水流,有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的法律是(1954年《宪法》。

140、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

141、下列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管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故意,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失)。

142、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143、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一次性专用海洋倾倒区是(临时倾倒区)。144、属于《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的是(江河、湖泊、水库)。

14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分贝)。146、为了防止非农业建设导致耕地减少,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147、如果水资源规划需要修改,必须经(原批准规划的机关)。148、我国的植树节为每年的(3月12日)。

149、转让采矿权应当在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一年)。150、有关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 ①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②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③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考试大收集整理

来源:考试151、根据我国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高频设备的周围,按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要求划定的规划限制区内,不得修建(住宅小区)。

152、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除排入水体的废水外,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应当适用的法律是(《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53、用地单位因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在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缴纳各项正常费用以后超过1年仍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耕地闲置费)。

154、依照我国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法规的规定,为日常生活需要,可以直接向经营企业狗奶零星危险化学品的数量一般不超过(五百克或五百毫升)。

155、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自然保护同盟)。

156、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5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有(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共同性)。

158、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是(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如某种环境要素或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而进行专门调整的立法,它以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为依据,有是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的具体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一般都比较具体详细,是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数量最多,占有重要的地位)。

159、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自然添附三种方式。集体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法定取得、天然孳息和开发利用取得三种方式。个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是开发利用和继承,而不存在法定取得和强制取得)。

160、海洋是(一个整体,海洋环境保护需要统一的监督管理;海洋又是个综合的环境系统,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针对海洋环境保护这一特点,《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统一主管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

16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上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 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

162、对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区内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予妥善安置;经批准后才可开发旅游资源;经批准才可进行资源开采)。

16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迁徙性海洋生物、海洋哺乳动物、产卵而流入江河或海洋的鱼类(做出了特殊的规定)。

164、关于我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它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它对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做了全面的规定、它是在《环境保护法(试行)》的基础上制定的)。

165、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负载定额)律。

166、环境与资源管理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在(环境问题成为严重社会公害的时期)。

167、首先提出了(预期的环境政策(的文献是(《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16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预审是由(建设项目主管部门 组织进行。自然资源许可制度,它可以把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它有利于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各种活动进行事先审查和控制;它便于发证机关对持证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69、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的环境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

170、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并逐步开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工作的机构是(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171、中国第一部保护海洋环境的综合性的专门法律是(《海洋环境保护法》)。

172、有权批准人工回灌补给地下引用水的水质的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173、我国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颁布的第一个综合性环境噪声质量保准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74、对违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决定限期治理)。

175、对不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产品(不得出厂和销售)。

176、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

177、我国水资源规划分为(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

178、我国草原法规定的草原所有权有(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

179、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交纳排污费)。

180、被称为(谨慎原则)宣言的是(《卡塔赫纳议定书》)。

181、人类文化遗产(的概念最早提出于)《海牙公约》。

182、国际环境合作是保障(所有管家有效参与国际环境事务的途径;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国家社会的成员都有权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18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适用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航空噪声污染的防治;不适用于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184、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185、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186、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在立法目的上我国采用目的(二元论)。

187、世界上有名的公害案件大都发生于环境法的(发展阶段)。

188、西周时期颁布了《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

189、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的以外,由(集体所有)。

190、《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191、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学依据是(物物相关)律。

192、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污染控制)。

193、村镇规划的关键是(布局合理)。

194、环境影响评价属于(预断评价)。

195、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70年)。

196、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20%)。

197、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职含义可作 环境污染 解释。

198、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核心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99、下列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的是(海洋污染)。

200、城市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由(国务院规定)。大201、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02、规定土地不同用途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3、在已批准的农田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204、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

205、《草原法》规定,草原防火坚持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06、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在捕捞作业中误捕的水生野生动物应当(无条件放生)。

207、国际环境法最主要的渊源是(国际条约)。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208、应该是环境保护的黄金规则的是(防止环境损害原则)。

209、下列属于国际环境条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是(《蒙特利尔议定书》)。

210、环境与资源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2)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社会关系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211、西方国家早期的环境立法的特点是:(主要针对大气和水的污染、防治范围比较狭窄、立法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规定或采用治理技术、较少涉及国家对环境的管理)。

212、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如何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原则:(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环境保护计划、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去)。

21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比较普遍采用的经济刺激的几中形式有:(财政援助、低息贷款、税收)。

214、所谓“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以机关为主的区域、以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215、2004年12月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从循环经济、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固体废物进出口方面进行了重新规定。

216、《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217、国际环境法实施的命令-控制措施有:(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估、许可证、限制或禁止性措施)。

218、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关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的规定,其生态学上的依据是“负载定额”律。

219、下列属于在环境法发展阶段发生的公害事件的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220、关于对公众参与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有: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正确的是依据“环境公共财产”论等、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公民有通风采光权。

221、为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项目性质、规模、地点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未重新报批;或批准后满五年方开工建设未经重新审批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可处20万元以下罚款。

222、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属于重大环境事件。参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23、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22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共同性是因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225、在我国环境立法上“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1978年宪法。

226、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不利影响,这被称为环境外部不经济性。

227、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是指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

228、我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主要体现了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229、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量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许可证制度。

230、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美国。

231、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232、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在选择入海排污口位置时,其审查批准部门应当是沿海省级人民政府。

233、《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未列入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低毒或者无毒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普通许可。

234、夜间突发的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235、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为当地公安部门。

236、违法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237、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土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采伐。

238、我国对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实行分部门管理体制。

239、到目前为止,中国签署或批准70多个环境保护方面的多边条约。

240、《人类环境宣言》中第21项原则对国际环境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41、《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签署于1985年。

24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点有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共同性。

243、以下污染防治立法中,属于行政法规层次的有《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244、目前我国的环境与资源管理机构主要有 国务院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

245、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方法是全面规划、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合理布局。

246、以下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说法中,正确的是:我国在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最早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其可以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起来、其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运用。

247、征收的排污费应当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污染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污染防治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

248、国家的环境与资源管理包括:环境规划与政策的制度、环境立法、环境监测与评价、日常的环境监督、日常的环境管理。

249、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的法律规定有:排污控制、岸滩废弃物管理、入海河流管理。

250、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分为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考试大收集整理-自251、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252、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253、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时空有宜律。

254、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区域性原则。

255、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治理时期。

256、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25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预防为主。

258、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259、我国自然国家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天然孳息与自然添附三种方式。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是法定取得、天然孳息、开发利用三种方式。我国个人所有权的取得,基本上没有完整意义的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主要是 开发利用和继承。

26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

261、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治理责任。

262、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续到70年。

263、根据负载有额 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264、我国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重要的渔业水域、渔港设渔政监督管理机构。

265、《渔业法》规定的罚款的最低限额是 1 万元。

266、责令补办养殖证是《渔业法》规定的行为罚。

267、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由国家统一规定,最高为4%,最低为0.5%.268、《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3条规定:国家对野生植物资源实行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是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的基本方针。

269、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可以进行的活动为科研观测。

27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迁移或拆除,由省级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决定。

271、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272、针对科学存在的不确定性,环境法上出现的新的原则是 谨慎原则。

273、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条约是 《外空条约》。

274、日本、匈牙利的法律规定,环境法的唯一目的是保护人群健康。

275、我国环境标准的主体是 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276、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 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以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277、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法律是《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27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该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位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位特定工业区。对于上述三类功能区,依类别的不同,相应地执行一级、二级和三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79、《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海洋生态的保护主要从两个方面做了规定,即特殊海洋区域保护和对海洋生态有影响的行为的管制。

280、《草原法》关于草原建设的规定:鼓励和支持草原建设投资、鼓励、支持改善草原牧业条件、鼓励和支持科学发展草原、保证草原建设的政府投入。

281、国际环境争端也是国际争端,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政治方法(又称外交方法),包括谈判、协商、调查、斡旋、和解等方法;二是法律方法,包括仲裁(旧称公断)和司法解决。

282、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提到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

283、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的是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284、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285、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环境管理综合防治 时期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是防重于治。

286、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原则,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

28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

288、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清洁生产。

289、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290、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291、《森林法》规定,对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责令补种滥伐株数五倍的树木。

292、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比照滥伐普通林区林木应当从重处罚。

293、中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其本质可以作环境污染解释。

294、中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六部。

295、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是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296、到2005年6月,我国已划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有113个。

297、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近岸海域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减轻危害。

298、试验倾倒区是为倾倒试验而确定的,使用期不超过两年。

299、超标排污费的法律性质是行政处罚措施。

300、由于固体废物的来源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因此对固体废物实施的管理和控制也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行政机关。所以在管理上采取分类管理原则。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考点汇总3 301、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街道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报告后,应当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按照各自的职责立即组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蔓延。302、海洋环境领域最早的多边国际条约是《国际防治海上油污公约》。

303、油污事故干预及应急的条约,有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1973年《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1990年《国际油污设备、反映和合作公约》。不包括《伦敦倾废公约》及1996年《议定书》。

304、属于国际法律措施在环境的保护方面所关注的有湿地、防止荒漠化、森林问题。305、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是 经济刺激方法、直接管制方法。

306、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规定的法规包括 1979《近年来保护法(试行)》、198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岸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307、环境影响评价报国家环境总局审批的有 国务院审批的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项目、绝密工程、核设施建设工程。

308、《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业、关闭五中。

30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七类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调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10、根据污染的特性,污染可分为生物污染危害、化学污染危害、物理污染危害、放射污染。

311、目前我国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主要有《汽车定置噪声限值》、《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厂界噪声测量方法》、《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312、法律规定,在内水、近海从事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捕捞许可证的规定进行作业。这些规定包括:作业类型、作业时限、渔具数量、作业场所。

313、国际环境合作的内容包括:增强各国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采取全球和区域环保措施、对于环境突发事件要预防通知、协商和互助、防治环境问题的越界转移、制定环境损害责任的国际法规划。314、2008年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的规定将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即根据环境的功能。

31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的生态规律是物物相关律。

316、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的环境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317、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新成立的国务院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部。

318、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环保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环境卫生、绿化项目。

319、依照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公布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公布。

320、我国《森林法》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五倍的树木,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这一规定中,费用的性质属于惩罚性收费。

32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请求环保部门处理。此处处理的性质是 行政调解。

322、从预防的角度看,国家实施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以及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环境行政。323、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324、可以对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标准的地方国家机关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325、关于域外使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情形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

326、属于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的是文教科研区。

327、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适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28、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规定,新化学物质登记证持有人应当自每次实际生产、进口或者将新化学物质转移到使用者之日起5日内,将新化学物质生产、进口及流向情况备案表提交生产者或者进口者所在地县级环保部门。

329、我国《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分为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330、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部门。331、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332、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3年。

333、依照《草原法》的规定,对国家所有的草原,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机关是 国务院。334、濒危、珍惜的野生动物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

335、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进入的区域是核心区。

336、在国际环境法实施的经济刺激手段中,泡泡制主要表现为 弹性许可证。

337、规定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性文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京都议定书》。

33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是法律手段的综合性、法律规范的技术性、法律职能的社会性、保护利益的共同性。

339、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包括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法律规范、环境标准。

340、依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务院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是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项目、涉及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国务院审批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34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342、为防治固体废物的非法转移,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 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和处置、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343、我国《森林法》把林权分为 国家林权、集体林权、机关团体林权、公民个人林权。

344、依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是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自然遗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345、被称为确立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的国际环境法辅助性渊源包括司法判例、公法家学说。346、2007年下。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成为次生环境问题。347、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制定于1989年。348、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是负载有额律。

34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预案》将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加以表示。其中预警级别最高的是红色。

350、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特征,它是受自然因素制约的思想社会关系。351、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52、首次确立了公众参与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是环境影响评价法。

353、根据我国《刑法》第338条的规定,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54、从理论上讲,对污染物排放实行防治的直接方法是对污染源实行行政管理。

355、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缴纳排污费。

356、依照《水体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可以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有关的项目。

357、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限期治理。358、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主要任务是防治烟煤型污染。359、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首要原则是减量化。

360、依照我国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法规的规定,为日常生活需要,可以直接向经营企业购买零星危险化学品的数量一般不超过500克或500毫升。

361、当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法律规定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措施的部门是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362、土地复垦的责任原则是谁破坏,谁复垦。363、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

364、野生动物按保护程度可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65、水土流失的民事侵权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制。

366、我国《草原法》规定,草原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

367、国际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与赔偿的案例是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368、在国际环境法中,被称为谨慎原则宣言的是《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369、迄今为止,国家环境条约体系中出现最早、发展最成熟、内容最丰富的条约体系是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

370、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内容包括: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371、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原有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保标准的,自建成或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

372、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取得方式主要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373、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海洋环境保护中限期治理的适用条件是: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完成污染物排放消减任务,或者造成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损害,三者有其一就应当限期治理。

37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上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案件的建筑物。所谓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 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375、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的活动有 在禁渔区、禁渔期捕捞,或者使用禁用的郁钧、捕捞方法,或者捕捞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

第二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

2、什么是法的本质?

总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把法的本质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1)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意志的形成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归根到底受制于客观规律。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所以说,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

(2)法是统治阶级(国家)的意志的集中体现和反映(阶级意志性和国家意志性),体现了整个阶级共同意志或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共同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或人民个别集团或个别人的意志,更不是个别人的特征。

(二)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要彻底认识法的本质,认识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还必须深入到那决定着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社会生产方式最具有决定性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培植了人们的法律需要,同时又决定着法的本质。

3、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首先,在社会体系中,法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作为社会规范,法既区别于思想意识和政治实体,又区别于非规范性的决定、命令,如法院判决。

其次,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也可以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它就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因此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普遍适用性。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

(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保证其实施的社会力量。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五)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六)法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

4、什么是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主要指法的效力渊源,即根据法的效力来源不同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在中国,法的渊源的规范性表示是指由不同国家机关制定、认可或变动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和地位的各种法的形式。

(二)法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法的渊源指法的具体的外部的表现形式即法的内容。一指法的阶级本质,一指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哪些特征?

(一)综合性

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二)技术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通过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系来协调人同自然的关系。

(三)社会性

解决人同自然的矛盾。

(四)共同性

污染没有国界的限制,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有哪些?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任务,也是环境保护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内在的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这三项立法目的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5、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它有哪些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

然的关系。

2、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社会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和立法

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的起草程序有哪些?

(一)提出法案

提案者:人大主席团,常委会,专门委员,全国人大一半代表团或30人以上代表,国务院,中央军委,法院,检察院。

(1)本身职权或业务范围内

(2)能够提案机关提出

(3)符合法定人数

(4)应采取一定形式

(二)审议法案

1、由有权机关主体对法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对其加以修改的专门活动。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案程序通常履行由他们领导机构到有关会议再到大会审议。

(三)表决和通过法案

在中国,全国人大深意的普通法案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审议法案,过半数通过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其它方式。

(四)公布法(法的颁布)

在中国,国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权,各国公布法的方式,基本在立法主体的刊物上或在指定的其他刊物上公布法。

多数法于通过当日公布,有的于间隔几天公布,有的公布之日施行,许多法是在公布间隔一定时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公布。

8、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

(一)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

(1)“物物相关”律:即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改变其中的一个事物,必然会对其他事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2)“相生相克”律: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生物种都占据一定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3)“能流物复”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断地循环。

(4)“负载定额”律: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

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5)“协调稳定”律:只有在结构和功能相对协调时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

(6)“时空有宜”律: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组合,构成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及其对立法的指导意义

(1)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资源基础为条件。

(2)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是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三)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1、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运用经济学方法的目的(1)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或措施,将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成果确定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之中,即采取经济效果最佳的措施并将其制度化。

(2)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既定的制度或措施以及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环境效果进行分析。

2、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世纪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它包括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亦称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性,负面的影响亦称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

3、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有效性的评估与分析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运用经济学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对现行法律进行经济学的评估和分析。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进行经济学评估的主要范围包括:评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经济成本,以及对法律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经济的分析。除此之外,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还经常运用于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和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第五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1)审批的依据和标准的掌握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限制发展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取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防止不当规划和建设。从环保部门和建设单位来说,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责不同,一方作为审查者,着重环境保护的要求,一方作为建设者则希望顺利通过。而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对审批标准缺乏具体规定,实践中有时发生矛盾和扯皮现象。这里有一个审批标准掌握适度的问题,限制过严,会影响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限制放宽,会失去评价的意义,放过不该建设的项目而造成后患。

(2)谁对评价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说,建设单位作为建设主体,应对评价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由于环境评价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必须明确评价单位的法律责任。

(3)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多学科配合和采用各种新技术,因而对评价的可靠性问题,综合性预测的标准与方法问题,某些难以计量的环境因素如生态影响的确切表达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4)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相结合的问题

过去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计划为主,各种大中型项目都要按照几件管理程序进行,这就发生了基建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何结合的问题。按照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必要的、详细的基础资料,如拟建项目的确切规模、设备、工艺流程、“三废”排放资料往往要在总体设计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提出后才能提供,因此影响到评价工作的正常性和评价的可靠性。

(5)其他行政机关先批、环保部门后审的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尚未真正实现“依法行政”;而是《环境影响评价》中还有“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规定,即建设项目如果未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被其他行政机关批准建设的,可以事后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6)公众参与有规定、无程序

公众参与的前提是信息公开,而我国法律并未规定政府所有信息和审批事项都必须公开,所以即使有公众参与条款,但由于没有具体的信息公开制度和如何参与的程序性规定,因此实践中公众依旧无法参与环境决策。

7、简述征收排污费制度。在我国,排污费是如何征收的?

(一)征收排污费制度又称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包括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是运用经济手段控制污染的一项重要环境政策。

我国目前有两种意义的排污收费制度:

(1)超标准排污收费。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首先规定了在我国实行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制度。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2)排污收费,即《水污染防治法》第15条规定的,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即使不超过标准,也要征收排污费。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征收的排污费必须用于防治污染,不得挪作他用。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并不意味着购买了排污权,也不排除其治理污染、赔偿损失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排污单位如果拒绝或者拖延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或排污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排污收费制度是依据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要求,污染者要承担对社会污染损害的责任。在我国,征收方法如下:

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保部门,应当根据排放费征收标准和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确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予以公告。当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之日7日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

商业银行应该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收到的排污费分别解缴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

9、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它是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恢复最有影响力的制度,也是任何自然资源法律所不可缺少的制度。我国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一是自然资源使用权。

自然资源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独占自然资源,并通过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然资源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它主要表现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四种权能。.占有权是对自然资源实际掌握和控制的权能;使用权是按照自然资源的性能和用途对其加以利用,以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权能;收益权是收取由自然资源产生的新增经济价值的权能;处分权是依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处置,从而决定自然资源命运的权能。在自然资源上,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四种权能,既可以与所有权同属一人,也可以与所有权相分离。对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

按自然资源权属的主体来分,可分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按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可分为土地资源所有权、森林资源所有权、水资源所有权、草原资源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权、野生动植物资源所有权。

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方式通常有法定取得、开发利用取得、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等。自然资源所得权可因征用、所有权主体的分立和合并、依法转让、兑换或调换而变更,也可以因法律剥夺、自然资源的消失而消失。

第三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论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论文

浅析南街村工厂排污对乌江沟水环境 的危害及治理方案

学院:法学院 年级:2014级 班级:法学三班 姓名:孟静航

学号:1413424048 联系方式:***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一、乌江沟水环境污染现状.................................3

(一)乌江沟当地村庄水污染现状........................3

(二)乌江沟周边村庄水污染现状........................4

二、乌江沟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5

(一)南街村工业发展的污水排放........................5

(二)生活废水和其他废弃物造成的污染..................6

(三)农药和化肥方面造成的污染........................7

三、乌江沟水环境的治理方案...............................7

(一)强化(南街村)乡镇企业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措施....8

(二)进一步加大乌江沟附近村庄的环保建设的资金投入....8

(三)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9

(四)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治建设,严格环境执法.....10 【参考文献】............................................1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号称“红色亿元村”的南街村实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而在河南临颍县三家店村,却有条“臭名昭著”的乌江沟。村民反映有“大同世界”美誉的河南南街村将未经治理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进了乌江沟,下游几个村子上万名村民百姓的生活用水被严重污染,这也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农村水资源是农业发展乃至人们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水资源的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制约性因素。目前,环境保护部就《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虽然新水污染防治法并未出台,但由此可见我国对水污染现状更加重视,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治理方案。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乌江沟水环境现状及治理方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乌江沟,水环境,污染,治理方案

一、乌江沟水环境污染现状

(一)乌江沟当地村庄水污染现状

提起河南临颍南街村,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社会主义小社区”“亿元村”等一连串耳熟能详的词组,而在南街村那一片惹眼骄人的繁华背后,却有一万多人数年以来一直生活在痛苦、疾病和无助之中。

冬天的乌江沟看上去像一汪死水,从东至西就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穿村而过,在村子中央的低洼地带留下一潭巨大的死水,没有波澜,没有生机。据村民们反映,别看现在乌江沟“看上去没有啥”,“一到夏天啥就都来了”。夏天的乌江沟“生机勃勃”,冲天臭气,大花蚊子、长尾巴蛆„„这些该来的东西会一样不少地衍生、泛滥。那时,乌江沟中的腥臭刺得村民睁不开眼,人不敢往跟前去。白天,黑色的长尾巴蛆从沟中成群结队地浩浩荡荡爬向两岸,“爬得村里满地都是,没法看。”一不留神踩在脚下啪啪作响,又恶心人又吓人。为阻止蛆爬进家中,沟两边的村民不得不在自家院门前撒上石灰粉。“有时清早起来,一睁眼就会看见窗台上爬着黑蛆,恶心得连饭也吃不下去。”一提起这些,村民们的恐惧和厌恶之情溢于言表。近10几年来,农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粮食造成减产,而且直接威胁着居住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身体健康。正如汪恕诚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所做的学术报告《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与调控》中指出,“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亚于洪灾和旱灾,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非 解决不可的时候了”。①

(二)乌江沟周边村庄水污染现状

乌江沟虽然从源头到淮河穿越了数个乡镇,但是最为深受其害的却是临颍县三家镇的三家店村及潘庄村、西华县奉母镇的冯庄、沟刘及后邵等五个村庄,因为乌江沟从上述这五个村庄穿村而过,污染严重的河水直接影响到了沿河两岸近在咫尺的万名村民的饮用水源。

三家店村原来的饮用水用的几乎都是自家备有的小压井,水清色正、甘甜可口,但是进入90年代后,村民们就再不敢用这些小压井取饮用水了,因为污染严重的乌江沟已经严重的渗透进了地下饮用水源,导致村民疾病多发。于是全村人凑了钱请来了漯河市环境监测站的人对乌江沟三家店村段水质进行了抽样分析,结果显示②:该处水质化学需氧量每升达20毫克,是国家规定标准的8.36倍;高锰酸盐指数每升40.80毫克,是国家同类标准的4.08倍;而在三家店村采集的四份地下水,总大肠杆菌最多者达每升230个,少者每升也有89个,分别是国际标准的76.67倍和23倍;总硬度高者为每升1470毫克,低者为每升628毫克,分别是国家同类标准的3.27倍和1.40倍。农村饮用水源大多受到污染,1983-1985年调查表明③,大肠菌群超标率达 86%,全国约有7亿人饮用这种超标水;有1.6亿人饮用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水;饮用含氟化物和含盐量超标的人数也较高,分别为7700万人和1.2亿人;有5000万人口饮用氯化物超标的水,①②汪恕诚 .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与调控【J】.中国水利,2001,(11): 6—9. 天涯论坛 . 《南街村的污染问题》 ③曹风中 .中国环境与健康报告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饮用硝态氮和硫酸盐超标的人 口也大约均有3400-3500万。1993年调查表明,饮用大肠菌群超标水的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饮用有机污染物超标水的人口比例有所增加,达21.5%。我国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

二、乌江沟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一)南街村工业发展的污水排放

乌江沟原本就不是一条河。它只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旱涝保收时遗留下的产物。在旱季乌江沟根本就不排水,当时虽然也有一部分临颍县的生活污水排放到乌江沟,流不到多远就被土壤吸收了。乌江沟之所以像现在这样常年排污,与南街村集团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南街村集团所属的包括啤酒厂、彩印厂在内的二十多家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水都排向了乌江沟。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引进和增加,在数量和规模上也呈现出不一致的现象,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经济方面原因的限制,使得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大多数的乡镇企业中并没有相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摆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运行。大量的乡镇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将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人到河流、农田或是水库中,给水体带来严重的污染,而且在相关部门的处罚治理上往往会出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没有进行严格的落实,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环 境带来极大的威胁。①这也是造成乌江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二)生活废水和其他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南街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垃圾也日益增多。乌江沟的农村生活当然也存在了这样的问题。其中,生活垃圾主要有菜叶、瓜果皮、废旧物品、塑料袋等,而且这些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从当前乌江沟周边村庄的实际现状来看,垃圾清运处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和应用,很多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的回收和治理,很多的村民会直接把垃圾扔进河道、沟渠中,使其在水流下进行自然消解,这样就会使水体中化学成分增加,酸碱度失调,不能直接灌溉和取用,导致农村正常用水的不便。另外,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缺少统一的规划指导,人们的居住又往往比较分散,导致垃圾的产生和堆放也较为分散,这对水污染的防治是极为不利的。据了解,我国的生活垃圾数量巨大,3亿城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1 kg计,9亿农村人口,每人每天产生0.5 kg计,每天共产生75万t,全国每年合计将增加生活垃圾27375万t。同工业垃圾一样,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堆放,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也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

①②吕佳.李艳松.《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 第 9期

李贵宝 .污水资源化及其农业利用(污灌)的对策【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11):9—12.

(三)农药和化肥方面造成的污染

对于乌江沟本地村民来说,农药和化肥方面造成的污染随着当地农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被应用到农业种植中,而当地农民为了尽可能多的实现经济效益也加大了使用量,根据国家近几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农村水污染由农药和化肥所引起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统计①,2004年化肥年使用量高达4637万t,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化肥使用量为4l1kg·h m,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安全上限为(225kg·hm);这就表明,农药和化肥同样会威胁人类饮用水的安全,更污染了乌江沟的水环境。

三、乌江沟水环境的治理方案

根据 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水利部和国家环保局的有关政策,确定21世纪初叶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 质量为目的,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并重,结合农村的 资源优势、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加强水的高效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实施农村废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实现农村社会和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②”

①②梁维敏 .梁 潇.王 缇《浅谈农村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2011一01 一05 李贵宝.王东胜.谭红武.朱 瑶.《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2003年4月 第1卷第2期

(一)强化(南街村)乡镇企业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乡镇企业的污染仍是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必须在长时间内面临的难题。当寻找到乌江沟的源头也就是南街村东南角。在其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变电站的中间,只见一股污浊不堪的水正从一个排污口涌流而出,阵阵臭气扑鼻而来。污水穿过一座小桥,浩浩荡荡一路东去。而在小桥的西边,还有一排七个并列着的排污口,排污留下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辨,沟中的大片淤泥至今也未能干涸。而一旦这些排污口全部使用,其排出的污水流向也只有一个:乌江沟。因此,解决乌江沟水污染的问题首先就要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制建设。对危害、威胁城乡水源地的乡镇企业,严格限期实行关、停、并、转、迁。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县级与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 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

(二)进一步加大乌江沟附近村庄的环保建设的资金投入

对于乌江沟水污染问题,三家店村的村民目前的境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去年年中,有关部门决定在三家店村实施“深水井人畜饮水给水工程”,并委托临颍县水利局进行初步设计,确定了供水设备及主管线建设由三家店镇集体解决,分户支线由村民自己承担的解决方案。该项目投资概算共需资金53万元,目前地方已筹集了20万元的资金。一眼160米的深水井于去年底打好,今年春节前,三家店村的村民在每户支付了220元的管道钱后用上了卫生水。虽然 污染源这个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但目前三家店村村民的吃水基本没有多大问题。

因此,各级政府作为本辖区环境质量的责任者,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把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把公共财政可利用的有限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拓宽投资渠道,逐步建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长效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更好的解决乌江沟水污染的问题,让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三)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虽然三家店村村民的吃水基本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另外几个村子的乌江沟水污染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临颍县环保局的张副局长提到①,像过去五六十年代,人们根本就没有环保意识。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使农民意识到各类污染的危害,识到污染直接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紧密相连,使其不断提高环保意识;或者对重点农户特别是农村地方干部进行有组织的环境教育。

乌江沟水污染之所以到了如此地步,虽然绝大多数原因指向南街村乡镇企业的排污,但是也有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群众本身。此次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草案中添加了第七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这一章第一百零三条【水环境质量、重点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突发水环境 ①天涯论坛 . 《南街村的污染问题》 事件等信息】规定①:“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水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质量信息、重点监管排污单位名录及其重点监管排污单位水污染物排放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水环境信息。定期发布水环境状况公报。”第一百零五条【重点排污单位公开信息】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自行监测方案、主要水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水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接受社会监督。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借口拒绝公开。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 在乌江沟问题上,我们同样应该把握公众的实际需求特点,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还要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积极发挥监督机制作用,然后进一步的采取措施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四)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治建设,严格环境执法

对于乌江沟水污染问题,首先就要完善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增强环境立法的可操作性,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准人制度,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禁止实施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杜绝污染向农村转移。其次,要加大对环境违法的惩治力度,避免出现“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对不执行 ①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七章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不正常运转治污设施、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超标排污以及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对象要重点查处。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予以禁止,并且对一些迁移的工业也要做好制度上的规范。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重视对农村水污染的防治,从制度上形成一种警戒,从而构建良好的水污染防治氛围。

【参考文献】

【1】石国强,郭建,孙慧莲.当前河北新农村建设中水污染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63—67.

【2】吕佳.李艳松.《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第9期 【3】潘淑君,周其文.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管理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07(4):47—49.

【4】潘碌亭,吴坤,杨学军等.我国农村污水现状及处理方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5):223—225.【5】王薇,俞燕,王世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1):59—62.

【6】梁维敏,梁潇,王缇.浅谈农村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天津农业科学,2011(03):142—144.

【7】李贵宝.污水资源化及其农业利用(污灌)的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11):9—12.

【8】万华玲.农村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分析(J).科技传 播,2011(19):29-45.

【9】天涯论坛.《南街村的污染问题》

第四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义的三个含义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具有国家清智力或者具有规范性,这是构成法律属性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使它同非国家机关,如‘社团,组织,企业等的规章区别开来。也同虽由国家机关制定但不具有规范性,或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非法律文件区别开来。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通过方知自然环境被破坏和环境被污染来保护环境与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索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即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包含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同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第二。同防治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治各种公害如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有关的社会关系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法律都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而建立的,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不仅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保护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不仅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而且也维护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自然环境、自然秩序。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更注重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综合性:由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保护环境资源的各种社会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决定了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行为进行综合性的调整。(3)科学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科学技术性,这是广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家门一致认同的环境资源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重要差别,环境资源法的科学技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法律部门,所以它的法律规范必然体现对于自然规律的遵守。② 环境资源法的科学技术性还体现在它是通过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系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所以他必须体现自然规律尤其是生态学规律的要求。把大量的有关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操作规程、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等御用于环境立法之中。(4)公益性:目前,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与资源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要求,保护环境资源的

事业已经成为公益性的事业。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历史必然性的依据和标志:第一,环境与资

源保护法有其所调整的明确的、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第二,我国近年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发展很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已经形成。历史必然性:①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以致必须由国家来承担保护和管理环境的职能。②国家对环境的管理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法律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污染防治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使国家通过颁布大量环境与资源法规,对环境进行经济的、技术的综合管理已成为必要。③环境与资源的整体性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把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社会关系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保护和调整。

4生态学的基本规律:①物物相关②相生相克③

能流物复④负载定额⑤协调稳定⑥时空有宜。

5环境管理的原则:①综合性原则②区域性原则

③预测性原则④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6征收排污费的办法:根据相关规定,直接向环

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按条例规定缴纳排污费。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在缴纳排污费。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储存或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原有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保标准的,自建成或该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向大气海洋排放污染物的,依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加倍缴纳排污费。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缴纳排污费,以填埋方式处理危险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其排放的种类和数量,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按照噪音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产生噪音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音标准的,按照排放噪声的超标声级缴纳排污费。排污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足额缴纳排污费的,收缴部门责令其限期交纳,并从滞纳之日起加收2%的滞纳金。

7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是最早见之于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在2000年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限期治理规定纳入行政法律责任规定的范畴。限期治理的对象及其决定权限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污单位。第二,在特别保护区域内超标排放污染物的。

8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和分类: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地区稳定,政治安定等造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包含三大类;第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第二,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第三,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9自然资源许可证,从其性质看,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资源开发许可证;二是资源利用许可证;三是资源进出口许可证。

10自然资源费的分类:1开发使用费。2补偿费。3保护管理费。4惩罚性收费。

11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无过错责任,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因果关系。

12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的的具体特征;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且这些活动的大多数通常是在生产生活活动中进行的。2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媒介影响和危害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3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都是损害的结果。

1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一般规定:1.固体废物法律控制的的监督管理体制。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定。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具体规定。

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自然资源规划制度:指根据一个国家或各地区自然资源本身的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规划期内对管辖区域内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恢复和管理所作的总体安排。

3行政处理:行政处理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相应法律、法规和规章所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而依行政相对人申请或依职权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5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特殊的自

然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而划定的区域。

6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

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

7生态平衡: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

成、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学上把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案例1.(1)甲的抗辩理由是否成立?

答:不成立。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没有违反法律规定而造成的他人的损害,也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所有废水达标排放也侵害了他人利益,抗辩不成立。(2).结合本案谈谈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特征。答:根据有关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而本题举证责任倒置。

2.(1)该土地租赁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协议无效。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不得占用耕地。

①国土资源部门能否调查处理?为什么?

答:可以调查处理。根据相关规定,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工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②如何取得土地使用权?

答: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基本农田、耕地超过35公顷的和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3.(1)环境部门对治炼厂的处罚有没有法律依据?答:有法律依据。对违反有关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2)环境部门的处置的是否得当?

答:不妥当。此事件属于特别重大环境事件,不能罚款了事,应当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在一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3)治炼厂的抗辩理由是否成立?

答:不成立。治炼厂以的暴雨作为抗辩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治炼厂若要以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主张免责的话,就必须证明受害人的损害完全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而且这种自然灾害必须是不可抗拒的。

此外,其还须证明自己在灾害发生时已及时采取了合理措施但仍无法避免环境污染损害结果的发生。村民饮用喝水中毒是因为治炼厂没有及时处理有毒工业废渣造成的,所以应当赔偿损失。

4.(1)火电厂的理由是否成立?

答:不成立。征收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并不是行政处罚,不以违反行政法律法规为前提条件,与行政处罚性质不同,适用条件也同,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因此,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事业单位,仍然应当依法缴纳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

(2)环保机关的处理有无不妥之处?答:有不妥之处。

5.造纸厂是否对村民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答。承担(2)缴纳排污费是否合法?不缴纳怎么办? 答:合法。根据有关规定,污水达标排放也要缴纳排污费。如果排污者拒不缴纳排污费,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依照职权处以应缴费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包邮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整顿

论述

1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一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产生,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首先要以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关系。同时,还要有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即法律事实的出现。因为,一般来说,法律规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要素

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称“权义主体”或“权利主体”。在我国,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

内容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主体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或相应地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主体承担的义务是指必须履行某种责任,它表现为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能作出某种行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也称“权利客体”或“权义客体”。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只有物和行为。⑴物。是指可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质。⑵行为。是指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3环境问题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环境问

题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性,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不象其他社会问题或法律问题一样具有较快的反应性,除排放高浓度物质污染环境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或生物损害的事例外,大多数环境损害都是在人们无法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的。②事后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费用巨大,在经济上不合算。以“先污染后治理”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例,在60-70年代,这些国家的环境投资一般要占到国民总产值的1%到2%。③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变性很大,控制人为活动的措施无论如何都只会对维持现存地球生态系统有益,而不能等到“冷”或“暖”的结果出现。否则,后悔也为时已晚。

4.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制,是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后,在不少省市开展起来的一种把环境保护的任务定量化,指标化,并层层落实的管理措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实行这样一种环境管理措施有许多好处,1:有利于把环境保护的任务真正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计划,使环境保护任务得以真正落实2:实行责任制,把各级领导的责任层层分解并落实,把环境保护的任务定量化,指标化,加强了环境管理3:相应地简历各种配套措施好支持系统,如定量化的监测和监督系统,定期的检查考核制度,相应地奖惩办法等,这样就促进了环保机构的建设,强化了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5.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1:规划和专项规划 2: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的报告书;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6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是什么?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环境标准是我国环境法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环境标准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技术规范。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规范性,它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和尺度。环境标准同法律一徉也是一种具有规范性的行为规则,它同一般法律不同之处只在于,它不是通过法律条文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是通过一些定量性的数据、指标、技术规范来表示行为规则的界限,来调整人们的行为。(2)环瑰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某些情况下,违反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环境标准的制定像法规一样,要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7环境标准在国家环境管理中起的作用。环境标准是制定国家环境计划和规划的主要依据。国家在指定环境计划和规划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环境目标和一系列环境指标。他需要在综合考虑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使环境质量控制在一个适宜的水平上,也就是说要符合环境标准的要求。环境标准便成为制定环境计划与规划的主要依据。环境标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基础与依据。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8.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和相应地法律规定。(1)起诉资格的放宽。进入21世纪以后,法学界有人建议,应该在环境民事诉讼中建立环境公益起诉制度。(2)举证责任的转移。有的国家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与判断中,采取了举证责任“转移”亦称“倒置”的原则。(3)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在一般民事诉讼中,要求原告提出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并提出直接证据;但是,环境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十分困难和复杂。(4)诉讼时效。《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9论述生活饮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主要内容:首先,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规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

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其次,禁止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体排放污水;禁止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为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超过国家规定的或者地 方规 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耳机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 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10论述关于林权的规定:林权又称森林权,是

指森林法律关系的主体对森林,林木或者林地的战友,适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我国森林法把林权分为国家林权,集体林权,机关团体林权和公民个人林权。除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森林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全民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集体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单位所有;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我国法律对林权的保护,主要采取确认权属、返还非法占有、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等措施。

11论我国的矿业权制度。A矿产资源所有权是矿

产资源法律关系主体对矿产资源占有、使用、收益

和处分的权力。B探矿权是指在依据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C采矿权是指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规定的范围内采矿资源和获得所采的矿产品的权力。D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必须具备法定条件,并申请和管理部门的审查及批准,依法办理登记同时要取得矿产资源勘查区可证、采矿证。E探矿权、采矿权可以依法转让。

12关于渔业养殖和捕捞作业的规定

A为了解决渔业资源面临的供需矛盾,渔业法规定,国家鼓励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适于养殖的水面、滩涂、发展养殖业。B国家鼓励、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合理安排内水和近海捕捞力量。C凡从事内水近海捕捞业者,必须取得捕捞许可证,方可从事捕捞活动。D在禁渔区、禁渔期捕捞,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或者捕捞的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比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名词解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 是指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许可证制度: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

自然资源调查制度:是指由法定机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条件等进行全面的野外考察、室内资料分析与必要的座谈访问等项工作的总称。自然资源许可制度:是指在从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海洋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将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碍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坏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噪声就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因对固体废物的处置不当而使其进入环境,从而导致危害人体健康或财产安全,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下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各章要点总结(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各章要点总结(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基础)(非重点) 重点难点:1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定义;2环境问题的分类(可简答可论述);3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4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1环境与资源保......

    20120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五篇

    1.2003年5月7日,农民杨某等5人(以下简称甲)发现在其合伙承包的东湖养鱼场内有大量鱼苗死亡。经海滨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调查、采样分析后认定,造成鱼苗死亡的原因是东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强化实践作业范文

    根据本课程实际特点,每一章将有一道学生实践能力考核题目,考核方法是结合每章理论知识编制一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学生分组选择三道感兴趣的题目完成实践报告。我选择的题......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3年01月

    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金瑞林(范文模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金瑞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1995年8月5日上午,田某和朋友在家喝完酒后骑车去商场买东西,从商场出来后,听见有人说:“你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案(共5则范文)

    本科教案 主讲教师: 黄锡生 教授 单 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课程性质与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高等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2年10月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