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10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文件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
C.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D.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A.“物物相关”律
C.“协调稳定”律B.“时空有益”律 D.“负载定额”律
3.在我国现行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C.《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4.由我国首创的防止新污染产生的法律制度是()
A.“三同时”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C.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5.依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排污者可以申请减缴或免缴排污费的情
形是()
A.被评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B.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的C.遇有不可抗力和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D.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6.从狭义上讲,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税是指()
A.矿产资源税
C.林特产品税B.土地使用税 D.水产品税
7.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A.浓度控制制度B.总量控制制度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C.源头控制制度D.末端控制制度
8.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A.具结悔过、消除危险、赔偿损失
B.返还财物、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
C.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名誉
D.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9.向已制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C.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0.在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中,率先规定“达标排放、超标违法”制度的是()
A.《海洋环境保护法》
C.《大气污染防治法》B.《水污染防治法》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原则是()
A.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C.保险人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B.船东和保险人共同承担风险 D.保险人和承运人共同承担风险
12.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
A.对地方水行政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B.对地方环保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C.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D.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
A.20分贝
C.10分贝B.15分贝 D.5分贝
14.依照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
A.90天
C.一年B.180天 D.两年
15.依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于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外围地区,应当划定()
A.特别保护区
C.规划限制区B.特别限制区 D.规划保护区
16.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审批机关是()
A.国务院B.国务院环保部门
C.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17.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水资源规划分为()
A.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与流域专业规划
B.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与区域专业规划
C.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与流域综合规划
D.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
18.依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国家用于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制度是()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C.森林植被恢复费B.森林生态补偿费 D.林业基金
19.依照我国《渔业法》的规定,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是()
A.以捕捞为主
C.以加工为主B.以养殖为主 D.以扶持为主
20.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依据是()
A.开采的矿产资源种类
C.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B.开采的矿产资源数量 D.矿产品的销售收入
21.依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依法转让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使用权的限制条件是()
A.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的出资、合作条件
B.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C.不得将其作价入股
D.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22.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的机构是()
A.国务院林业部门
C.国务院农业部门B.国务院环保部门 D.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
23.标志着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基本建成的国际法文件是()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C.《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 B.《伦敦倾倒公约》 D.《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24.“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原则是()
A.谨慎原则
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C.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
D.防止环境损害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国外学者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所提出的主要理论根据有()
A.“天赋人权”论
C.“环境要素先占”论
E.“公共信托”论
26.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包括()
A.法定取得
C.天然孳息
E.开发利用取得
27.我国《刑法》规定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名包括()
A.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C.非法猎捕和狩猎罪
E.破坏矿产资源罪
28.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我国将海洋倾倒许可证分为()
A.普通许可证
C.临时许可证
E.指定许可证
29.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
A.农业活动
C.工业生产
E.交通运输
30.我国保护野生植物的法律制度包括()
A.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出口许可制度
B.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制度
C.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
D.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
E.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监视制度
31.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区包括()
A.核心区
C.缓冲区 B.过渡区 D.实验区B.社会生活 D.建筑施工B.特别许可证 D.紧急许可证B.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D.非法占用耕地罪 B.强制取得 D.时效取得B.“环境权”论D.“环境公共财产”论
E.外围区
32.《南极条约》的宗旨是()
A.冻结和搁置所有的领土主权要求
B.南极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
C.各国有权在南极自由地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并增进相互间的国际合作
D.建立南极协商会议制度
E.建立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有序开发机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它有哪些特征?
34.简述我国控制固体废物转移的法律制度。
35.简述自然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36.简述国际环境损害赔偿中的赔偿基金方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题12分,第38题8分,共20分)
37.试述我国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分类及各类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12分)
38.什么是水事纠纷,它有哪些类型?如何处理?(8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9小题12分,第40小题8分,共20分)
39.A工厂在未经环保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投资兴建了一条三氧化二砷生产线并投入生产。由于其排放的含砷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中,造成与A相邻村庄的村民在饮用河水后出现了砷中毒的症状。此后环保部门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1条的规定,责令A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A遂委托B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表认为:由于A工厂排放的含砷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中,导致该评价区域内水环境中砷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在未彻底消除污染的情况下,河水不适宜再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为此,报告表的结论是:除非A工厂投入技术先进的污染物处理设备,全面回收处理废水中的砷物质,否则A工厂应当另行选址建设。然而,由于污染物回收处理设备成本过高,A工厂难以投入相应资金,且A工厂在当地属于利税大户,地方政府也不愿意令其搬迁。环保部门只好以“A工厂应当积极治理已产生的污染,减少废水排放并缴纳排污费,补偿村民所遭受的损失”作为审批意见通过了该项目,但河水被污染的状况最终未能获得解决,厂群纠纷时有发生。(注:《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1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 补办手续;„„)
问:(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是什么?(5分)
(2)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法》将“补办”环评手续也作为合法行为对待,因此我国许多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
“先建设、后‘补办’” M的现象非常严重。请结合本案谈谈《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1条关于“补办”环评规定的不足。(7分)
40.A和B分别经营的鱼塘相邻,有堤岸相隔。A经营的鱼塘因其不善于管理,鱼儿成长缓慢,眼看就要亏本,A就想方设法寻思如何挽回损失。正巧在附近有一家工厂C,其排污渠道与A的鱼塘排水口有一个汇合处,为了防止污染,平时这个接口是封闭的。某夜,趁着天降大雨,A偷偷将接口处挖开,污水进入鱼塘,导致鱼苗大部分死亡。同时,由于雨势较大,污水漫入了邻近B的鱼塘,造成B经营的鱼塘中鱼苗大部分死亡。
问:(1)本案中,A的损害应当由谁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4分)
(2)本案中,B的损害应当由谁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4分)
第二篇: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o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A.物质
C.能量 B.一切资源 D.物质和能量
2.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生物放大
C.十分之一定律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有
A.物
C.物、行为、精神财富 B.物和行为 D.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 B.物质循环 D.生态失衡
4.在现代环境法的发展阶段发生的较为有名的环境污染事件是
A.1880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B.1882年开始的日本足尾铜矿含毒废矿石污染事件
C.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
D.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事件
5.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
A.集体所有或农民家庭所有
C.农民家庭所有
6.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集体所有 D.农民个人所有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7.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提出的著名概念是
A.环境权
C.可持续发展 B.节能减排 D.保护臭氧层
8.我国加强城市和乡镇规划管理的基本法律是
A.《城市规划法》
C.《土地管理法》 B.《城乡规划法》 D.《乡镇规划条例》
9.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是
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B.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 D.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规划和
A.建设项目
C.污染项目 B.开发活动 D.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11.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征收的依据是
A.排污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地域
C.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 B.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种类 D.当地政府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标准
12.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的最高预警级别为
A.蓝色
C.橙色 B.黄色 D.红色
13.在我国,由单位或个人直接开发、占用、利用、使用自然资源时所缴纳的费用被称为
A.开发补偿费
C.保护管理费 B.开发使用费 D.使用权出让金
14.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水土流失的侵权行为责任实行
A.过错责任制
C.公平责任制 B.无过错责任制 D.危险责任制
15.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种类繁杂、污染危害持续性强和
A.污染扩散范围大
C.对人类影响不大 B.污染较容易逐渐消除 D.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
1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所称的“水污染”是指
A.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
C.陆地水污染 B.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和陆地水污染 D.地表水污染
17.产生环境噪声的根源有很多,按产生机能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和
A.工业噪声
C.稳定噪声 B.交通噪声 D.空气动力性噪声
18.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A.放射性标识
C.中文警示说明 B.防护装置 D.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19.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产品包装必须
A.贴有标签
C.贴有中文警示说明 B.有使用说明书 D.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
20.我国《水法》规定,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调解
C.国务院裁决
21.我国实行探矿权、采矿权
A.有偿取得制度
C.可归属于集体所有的制度 B.归属于国家所有的制度 D.无偿取得制度 B.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调解
22.某年冬天,某林区村民家饲养的耕牛被山上下来的东北虎咬死,应当受理该村民补偿要求的部门是
A.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 D.国家林业局
23.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A.《内罗毕宣言》
C.《人类环境宣言》 B.《外层空间条约》 D.《禁止核试验条约》
24.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采取的主要的实施手段和方法是
A.进出口限制措施
C.风险评估 B.许可证 D.环境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5.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程序中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权利的情形有
A.责令停产停业
C.吊销执照
E.不按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
26.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A.企事业单位
C.公民
E.环境要素
27.我国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部分构成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D.环境标准 B.其他社会组织 D.国家和国家机关 B.吊销许可证 D.较大数额罚款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8.环境许可证的管理程序是
A.申请
C.决定
E.处理
29.我国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
A.突发自然灾害事件
C.突发安全生产事件
E.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3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
A.法定取得
C.授予取得
E.开发利用取得
31.作为确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的是
A.环境基础标准
C.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E.地方标准
32.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A.有关行政机关的积极行为
C.行为人的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
B.行为的违法性 D.行为的危害后果 B.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国家标准 B.确认取得 D.转让取得 B.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D.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B.审查 D.监督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34.简述限期治理的对象。
35.简述我国关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定。
36.简述国际合作原则的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论述公众参与原则在我国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
38.论述我国法律关于林权的规定。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2009年3月初,某水泥厂计划投资建设新的水泥生产线。为向新生产线提供原料,水泥厂在未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的前提下,在本厂矿山开采区域内采用深孔爆破方式开采出大量水泥用石灰岩,供本厂生产使用。2011年3月,当
地国土资源局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其作出处罚,责令其立刻停止无证开采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问:(1)水泥厂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违法之处?
(2)国土资源局对水泥厂的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
40.甲化工厂和乙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化工厂生产中排放三氯化铁残液,造纸厂生产中排放漂液废水,两厂排污浓度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在河水水位正常情况下,两个工厂排污均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2010年5月该地大旱,河水明显减少,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冲入造纸厂的排污口,两股废水混和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有毒气体氯化氢,致使在河边劳动的12名搬运工人中毒晕倒,送医院抢救后脱险。受害人为此花费医疗费86000元。当地环保局对两工厂排污口监测表明,其排污均无异常,属于达标排放,排放方式亦未违法。当地环保部门决定对两工厂各罚款6000元,并应12名受害人请求责令两工厂赔偿受害人医疗费86000元,每个工厂承担43000元。问:(1)环保局对两工厂给予行政罚款是否有法律根据?为什么?
(2)两工厂是否应对12名受害人进行赔偿?为什么?
第三篇:20120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地震具有巨大的能量,但由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限制,不仅不能用来改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反而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不能称之为自然资源。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的属性是()
A.相对性 B.整体性
C.可使用性 D.有限性
2.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均将限期治理的决定权赋予()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行使
3.环境影响评价属于环境质量评价中的()
A.预断性评价 B.回顾评价
C.现状评价 D.法律性的评价
4.《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C.超标排污收费制度 D.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5.某村庄的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民李某,后来在土地下面发现有稀缺矿藏,享有该矿藏所有权的是()
A.村集体 B.李某
C.国家 D.三者都有份
6.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B.限制进口固体废物
C.可以进口固体废物
D.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
7.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A.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B.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
C.所有的野生动物 D.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8.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的情形为()
A.较大环境事件 B.重大环境事件
C.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D.一般环境事件
9.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对象应当缴纳排污费()
A.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交纳污水处理费的B.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C.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D.排污者原有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保标准的,自建成或改造完成之日
10.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的区域是()
A.核心区 B.缓冲区
C.规划区 D.试验区
11.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它部门法渗透的特点是在环境法的()
A.发展阶段 B.产生阶段
C.萌芽阶段 D.完备阶段
12.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关于防治环境污染,尤其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主要是()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能流物复”律 D.“负载定额”律
13.我国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构是()
A.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D.环境保护部
14.通常情况下,要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应当实行()
A.浓度标准 B.总量控制标准
C.排放限额标准 D.时限排放标准
15.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下列不能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是()..
A.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B.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C.商业住宅用地
D.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16.按照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烟型污染、特殊型污染及()
A.石油型污染 B.工业型污染
C.农药型污染 D.生活型污染
17.《森林法》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工程建设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审核批准后,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
A.森林植被恢复费 B.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C.林业基金 D.封山育林费
18.根据《渔业法》的规定,责令改正、责令限期经营开发利用、责令补办养殖证等行政处罚形式属于()
A.能力罚 B.财产罚
C.申诫罚 D.行为罚
19.为了保护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一部公约,该公约是()
A.《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B.《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C.《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口、出口和转移文化财产权的公约》
D.《海牙公约》
20.“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在国际环境法的历史中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A.国家管辖范围以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跨界污染引起的环境责任与赔偿
C.可持续发展
D.国际环境法的执行
21.根据《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对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制度是实行生产前和进口前的()
A.事先知情同意程序 B.申报登记
C.分类管理 D.报备管理
2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比例为()
A.65%以上 B.70%以上
C.75%以上 D.80%以上
23.根据2002年修订的《水法》的规定,我国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实行()
A.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B.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C.统一管理体制
D.分级分部门管理体制
24.根据《刑法》第338条的规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最高刑期为()
A.10年 B.20年
C.无期徒刑 D.7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具有全球性并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某些机制平衡的三大大气污染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酸雨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E.臭氧层的破坏
26.必须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是()
A.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B.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C.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D.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E.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27.下列属于《水法》规定的“水资源”范围的是()
A.空气中的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动植物体内的水
E.海水
28.有毒有害物质和行为的国际法律管制主要包括()
A.放射性物质的国际法律管制 B.危险化学品和农药的国际贸易管制
C.持久有机污染物管制 D.化学物质管制
E.废弃物质管制
29.从性质上区分,下列自然资源许可证的类型包括()
A.资源勘查许可证 B.资源开发许可证
C.资源利用许可证 D.资源进出口许可证
E.资源运输许可证
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保部门向公众公开信息的具体阶段是()
A.环评后阶段 B.环评开始阶段
C.环评进行阶段 D.环评审批阶段
E.预评价阶段
31.根据《草原法》的规定,我国草原立法的目的是()
A.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 B.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C.发展农业生产 D.发展现代畜牧业
E.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的行政处罚措施是()
A.责令限期改正 B.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C.警告 D.罚款
E.责令关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简述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34.简述“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35.简述我国水土保持的主要管理制度。
36.简述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
38.论述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甲厂新建投入生产,同时投入运营的还有该厂的污染物处理设施。甲厂运营三个月后,认为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营增加了企业成本,遂私自决定不再运营该设施。当地有一农民乙在甲厂投产后,就从甲厂的排污渠中抽水养鱼,以利用污水中的养分。但自从甲厂停止运行污染处理设施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大大增加,乙鱼塘中的鱼因为养分过多开始大量死亡。乙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厂赔偿损失。
问:(1)甲厂停止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2)甲厂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什么?
40.某水泥厂未经许可将用于生产的放射性物质钴60封存于山洞,且该厂疏于管理,并未作出具体警示以告知其危害性等,致使该物质被附近一村民甲误以为贵重物品偷走并藏于该村一旧屋中。钴源造成放射性污染,致使该村民甲及附近的十户村民受到放射性损害,乃至生病住院治疗。
问:(1)对于该村无辜受害的村民,其损失由谁赔偿?为什么?
(2)偷盗钴源的村民甲应承担何种责任?同时有何权利?试加以分析。
第四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
2、什么是法的本质?
总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把法的本质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1)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意志的形成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归根到底受制于客观规律。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所以说,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
(2)法是统治阶级(国家)的意志的集中体现和反映(阶级意志性和国家意志性),体现了整个阶级共同意志或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共同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或人民个别集团或个别人的意志,更不是个别人的特征。
(二)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要彻底认识法的本质,认识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还必须深入到那决定着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社会生产方式最具有决定性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培植了人们的法律需要,同时又决定着法的本质。
3、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首先,在社会体系中,法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作为社会规范,法既区别于思想意识和政治实体,又区别于非规范性的决定、命令,如法院判决。
其次,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也可以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它就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因此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普遍适用性。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
(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保证其实施的社会力量。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五)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六)法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
4、什么是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主要指法的效力渊源,即根据法的效力来源不同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在中国,法的渊源的规范性表示是指由不同国家机关制定、认可或变动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和地位的各种法的形式。
(二)法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法的渊源指法的具体的外部的表现形式即法的内容。一指法的阶级本质,一指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哪些特征?
(一)综合性
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二)技术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通过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系来协调人同自然的关系。
(三)社会性
解决人同自然的矛盾。
(四)共同性
污染没有国界的限制,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有哪些?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任务,也是环境保护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内在的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这三项立法目的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5、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它有哪些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
然的关系。
2、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社会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和立法
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的起草程序有哪些?
(一)提出法案
提案者:人大主席团,常委会,专门委员,全国人大一半代表团或30人以上代表,国务院,中央军委,法院,检察院。
(1)本身职权或业务范围内
(2)能够提案机关提出
(3)符合法定人数
(4)应采取一定形式
(二)审议法案
1、由有权机关主体对法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对其加以修改的专门活动。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案程序通常履行由他们领导机构到有关会议再到大会审议。
(三)表决和通过法案
在中国,全国人大深意的普通法案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审议法案,过半数通过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其它方式。
(四)公布法(法的颁布)
在中国,国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权,各国公布法的方式,基本在立法主体的刊物上或在指定的其他刊物上公布法。
多数法于通过当日公布,有的于间隔几天公布,有的公布之日施行,许多法是在公布间隔一定时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公布。
8、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
(一)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
(1)“物物相关”律:即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改变其中的一个事物,必然会对其他事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2)“相生相克”律: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生物种都占据一定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3)“能流物复”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断地循环。
(4)“负载定额”律: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
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5)“协调稳定”律:只有在结构和功能相对协调时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
(6)“时空有宜”律: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组合,构成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及其对立法的指导意义
(1)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资源基础为条件。
(2)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是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三)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1、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运用经济学方法的目的(1)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或措施,将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成果确定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之中,即采取经济效果最佳的措施并将其制度化。
(2)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既定的制度或措施以及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环境效果进行分析。
2、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世纪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它包括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亦称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性,负面的影响亦称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
3、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有效性的评估与分析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运用经济学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对现行法律进行经济学的评估和分析。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进行经济学评估的主要范围包括:评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经济成本,以及对法律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经济的分析。除此之外,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还经常运用于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和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第五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1)审批的依据和标准的掌握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限制发展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取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防止不当规划和建设。从环保部门和建设单位来说,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责不同,一方作为审查者,着重环境保护的要求,一方作为建设者则希望顺利通过。而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对审批标准缺乏具体规定,实践中有时发生矛盾和扯皮现象。这里有一个审批标准掌握适度的问题,限制过严,会影响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限制放宽,会失去评价的意义,放过不该建设的项目而造成后患。
(2)谁对评价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说,建设单位作为建设主体,应对评价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由于环境评价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必须明确评价单位的法律责任。
(3)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多学科配合和采用各种新技术,因而对评价的可靠性问题,综合性预测的标准与方法问题,某些难以计量的环境因素如生态影响的确切表达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4)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相结合的问题
过去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计划为主,各种大中型项目都要按照几件管理程序进行,这就发生了基建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何结合的问题。按照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必要的、详细的基础资料,如拟建项目的确切规模、设备、工艺流程、“三废”排放资料往往要在总体设计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提出后才能提供,因此影响到评价工作的正常性和评价的可靠性。
(5)其他行政机关先批、环保部门后审的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尚未真正实现“依法行政”;而是《环境影响评价》中还有“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规定,即建设项目如果未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被其他行政机关批准建设的,可以事后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6)公众参与有规定、无程序
公众参与的前提是信息公开,而我国法律并未规定政府所有信息和审批事项都必须公开,所以即使有公众参与条款,但由于没有具体的信息公开制度和如何参与的程序性规定,因此实践中公众依旧无法参与环境决策。
7、简述征收排污费制度。在我国,排污费是如何征收的?
(一)征收排污费制度又称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包括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是运用经济手段控制污染的一项重要环境政策。
我国目前有两种意义的排污收费制度:
(1)超标准排污收费。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首先规定了在我国实行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制度。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2)排污收费,即《水污染防治法》第15条规定的,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即使不超过标准,也要征收排污费。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征收的排污费必须用于防治污染,不得挪作他用。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并不意味着购买了排污权,也不排除其治理污染、赔偿损失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排污单位如果拒绝或者拖延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或排污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排污收费制度是依据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要求,污染者要承担对社会污染损害的责任。在我国,征收方法如下:
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保部门,应当根据排放费征收标准和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确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予以公告。当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之日7日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
商业银行应该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收到的排污费分别解缴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
9、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它是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恢复最有影响力的制度,也是任何自然资源法律所不可缺少的制度。我国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一是自然资源使用权。
自然资源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独占自然资源,并通过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然资源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它主要表现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四种权能。.占有权是对自然资源实际掌握和控制的权能;使用权是按照自然资源的性能和用途对其加以利用,以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权能;收益权是收取由自然资源产生的新增经济价值的权能;处分权是依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处置,从而决定自然资源命运的权能。在自然资源上,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四种权能,既可以与所有权同属一人,也可以与所有权相分离。对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
按自然资源权属的主体来分,可分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按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可分为土地资源所有权、森林资源所有权、水资源所有权、草原资源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权、野生动植物资源所有权。
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方式通常有法定取得、开发利用取得、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等。自然资源所得权可因征用、所有权主体的分立和合并、依法转让、兑换或调换而变更,也可以因法律剥夺、自然资源的消失而消失。
第五篇:全国2013年10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00228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D)1-48 A.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 B.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 C.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D.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我国首个国家级的环境保护行政机构是(C)1-59 A.国家环境保护局 C.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B.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主要特征是(A)2-65 A.社会性 C.综合性
B.政策性 D.科学技术性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终极目的是(B)2-77 A.保障人体健康 C.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B.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D.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体系范畴的是(B)2-74 A.《生物多样性公约》 B.《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
C.《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环境保护守则》
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6.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北京市环境质量负责的主体是(C)3-112 A.中共北京市委 C.北京市人民政府
B.北京市环保局 D.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7.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的实质是(C)3-103 A.对末端治理的反思 C.重视环境与资源的保护
B.重视经济社会发展
D.为先污染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8.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限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制定的技术指标与规范称为(A)3-117 A.环境质量标准 C.环境方法标准
B.环境基础标准
D.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环境事件最高预警级别是(A)3-139 A.红色预警 C.橙色预警
B.蓝色预警 D.黄色预警
10.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已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C)4-152 A.仍需缴纳排污费
B.可以加倍征收排污费 C.不再缴纳排污费 D.可以减半缴纳排污费
11.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地方排放标准的,须报经(B)4-147 A.国务院备案
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B.国务院批准
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12.以下情形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是(A)4-161 A.密封的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 C.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
13.西铁公司在市区内建设地铁,需不定期进行爆破作业排放强烈噪声。有权批准该作 业的部门是(A)4-169 A.环保部门 C.交通部门
B.公安部门 D.城管部门
B.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 D.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14.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野生动物资源普查应当(D)5-184 A.每三年进行一次 C.每八年进行一次
B.每五年进行一次 D.每十年进行一次
15.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5-194 A.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 B.可以在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 C.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国务院组织编制
D.新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
16.某省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为6000万亩,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其划定的基本农田至少应当有(D)5-204 A.3000万亩 C.4200万亩
B.3600万亩 D.4800万亩
17.滨海市某企业向水体超标排放污染物,滨海市环保局责令其限期治理,但该企业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有权责令该企业关闭的主体是(C)3-137 A.滨海市环保局 C.滨海市人民政府
18.国际环境法最主要的渊源是(B)7-276 A.国际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B.国际环境条约 D.软法 B.中共滨海市委 D.滨海市人民代表大会
19.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有区别的责任”是指(A)7-284 A.发达国家承担主要责任,发展中国家承担次要责任 B.人口多的国家承担主要责任,人口少的国家承担次要责任
C.环境问题严重的国家承担主要责任,环境问题轻微的国家承担次要责任 D.国内生产总值大的国家承担主要责任,国内生产总值小的国家承担次要责任 20.以下关于《京都议定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D)7-289 A.规定了碳税制度
C.第一承诺期于2020年底到期
B.对中国设定了具体的减排义务 D.规定了联合履约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导致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因素主要表现为(BCE)1-52 A.政策失误 C.科学不确定性 E.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
22.企业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目的有(ABDE)2-84 A.节约能源和资源,削减成本 B.预防环境风险,避免损害赔偿 C.宣示环境友好性,提升企业形象 D.迎合绿色消费需求,促进产品销售 E.宣示社会公益性,增强社会认同度
23.以下关于受益者负担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E)3-110 A.“谁开发谁保护”体现了受益者负担原则 B.贯彻受益者负担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受益者负担原则 D.实行生态补偿制度是贯彻受益者负担原则的重要措施 E.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受益者负担原则的重要措施
24.下列建设项目中,应当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有(ABCDE)3-128 A.核设施 B.绝密工程
C.由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
D.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
E.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25.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需要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包括(CDE)4-176 A.未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的 B.未获得“环境友好型单位”称号的
C.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 D.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
E.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26.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区域有(BCDE)5-196-197
B.产权界定不清 D.环境的成本外部化 A.风景优美的区域 B.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
C.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区域
D.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E.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7.以下表述中,符合《水土保持法》规定的有(BCE)5-207-208 A.禁止在1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B.禁止在滑坡危险区从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 C.水土保持方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D.水土保持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主管
E.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8.国际环境法实施手段与方法中的经济刺激措施包括(ACE)7-285 A.贷款 C.许可证 E.联合履约
B.环境标准 D.风险评估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9.简述传统法律部门的救济手段和方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局限性。2-68 答:
传统法律部门的手段和方法在救济环境与资源侵害方面存在如下局限性:
(1)第一,传统法律部门的救济基本上都属于事后救济,这与公众要求对环境污染实施预 防和避免损害的预期有较大差距。
(2)第二,传统法律部门对环境问题的救济通常属于个案救济,这与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大规模、连续性、潜伏性损害对公共环境利益的影响不相符。
(3)第三,传统法律部门对环境问题的救济属于分散救济,这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 联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不符。在传统法律部门对环境问题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环境与资 源保护法作为对环境问题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整体解决的法律部门应运而生。
30.简述实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的三个步骤。4-147 答: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的实施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首先,确定总量控制区。总量控制区包括两类:一是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二是两控区,即国务院环保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2)其次,确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国家通过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方式,对计 划内总量控制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指二氧化硫、烟尘及工业粉尘)排放量作 出总量减排措标规定,并将上述指标分别分解到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的地方政府。(3)最后,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分配。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人
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
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 排放污染物。
31.2012年9月,我国政府宣布钓鱼岛为我国领海基点所在的海岛。简述《海岛保护法》 对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实行特别保护的措施。5-202 答:
国家对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国防用途海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岛等具有特殊用途 或者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岛,实行特别保护。《海岛保护法》第38条规定:
(1)禁止破坏国防用途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地形、地貌和有居民海岛国防用途区域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
(2)禁止将国防用途无居民海岛用于与国防无关的目的。国防用途终止时,经军事机关批准后,应当将海岛及其有关生态保护的资料等一并移交该海岛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破坏、危害设置在海岛的军事设施,或者损毁、擅自移动设置在海岛的助航导航、测量、气象观测、海洋监测和地震监测等公益设施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32.简述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主要作用。7-277 答:
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主要起到了平台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第一,为各国在环境事务方面的磋商和合作提供协商的场所;(2)第二,收集和发布环境信息,为国家间的环境合作提供信息服务;
(3)第三,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或通过决议、宣言等方式推动和促进国际环境法原则和规则的发展;(4)第四,协助实施和执行国际环境法和环境标准;
(5)第五,为解决环境争端提供相对独立和中立的争端解决机制和场所。
四、论述题(本题15分)
33.试述实施公众参与原则的制度措施。3-115-116 答:
实施公众参与原则的制度措施有:(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将公众参与原则制度化的第一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它
在推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功不可没。但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还是比较原则。为了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原国家环境保护息局于2006年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公开、征询公众意见的组织形式和程序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使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更加规范和可操作。(2)环境行政许可和环境行政处罚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为了保障公众参与,推动环境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国务院环保部门还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制定了《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等规章,对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与环境行政处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进行了规定。(3)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
为了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年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制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根据该办法,政府环保部门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状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及落实情况、排污许可证发放情况等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方式包括政府网站、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同时,也鼓励企业自愿公开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以及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企业坏境信息。
(4)鼓励各类非政府环保组织代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
目前,我国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虽然不如发达国家成熟,但是近年来也有许多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在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中华环保联合会、自然之友、绿家园等。它们在代表公众维护环境权益,参与国家环境决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绿家园在中国水电建设决策的公众参与方面成效显著。
(5)建立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制度
司法作为公众权利与利益的最后防线,在保障公众参与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作用。虽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设进程颇费周折,不过成效也还比较明显。一方面,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了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在内的有关公益诉讼的规定,这将从根本上保障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另一方面,贵阳、云南、江苏等省市试点建立了环保法庭,并制定了一些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规范性文件。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10分,第35小题15分,共25分)
34.2012年3月15日,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黑鑫矿业集团开始在翁江村后山开采煤矿。开采过程中,黑鑫矿业集团擅自扩大开采范围、违反开采规程造成地面塌陷,导致村民舒某的房屋墙体出现严重开裂,无法居住。
黑鑫矿业集团将开采出来的煤矿石堆放在矿山某处较为平缓的斜坡上,但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2012年7月21日,翁江村遭遇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堆放在斜坡上的部分煤矿石被雨水冲到山下村民严某的农田里,经雨水浸泡后生成的污染物质导致农田中的庄稼全部死亡。
舒某、严某与黑鑫矿业集团交涉损害赔偿事宜未果,遂分别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问:(1)黑鑫矿业集团给舒某的房屋以及严某的庄稼造成损害的行为是否构成环境侵权?如果构成,分别属于何种环境侵权?应当分别适用何种归责原则?(5分)6-258
答:黑鑫矿业集团给舒某的房屋以及严某的庄稼造成损害的行为构成了环境侵权,分别属于生态破坏侵权和环境污染侵权。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环境污染侵权属于特殊侵权,适用不同于一般侵权的特殊归责原则与规则。而生态破坏侵权属于一般侵权,适用一般侵权的归责原则与规则。
(2)在法庭审理过程中,黑鑫矿业集团辩称:严某农田中庄稼的死亡是由于不可抗力导致的,无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种抗辩是否成立,为什么?(5分)6-260 答:
该抗辩不成立。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既包括某些自然现象,如地晨、台风等,也包括某些社会现象,如战争等。严某农田中庄稼的死亡是由于黑鑫矿业的行为所致,故需承担赔偿责任。
35.2010年8月,环保部门在现场检查中发现福坤公司向白龙江排放的废水严重超标,遂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对其超标排污的违法行为给予罚款。福坤公司按时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务并通过了环保部门的验收。2011年10月,福坤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发生故障。为了尽快完成订单,公司总经理袁某指示生产部门继续开工生产,所产生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白龙江,导致白龙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环保部门在对该起事故进行调查取证之后,决定对福坤公司及其总经理袁某给予罚款。
请问:(1)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2010年8月福坤公司的超标排污行为给予罚款的数额应当如何计算?(3分)3-133
答:对于超标排污者,应当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例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超标排污 的,按照应缴纳排污费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处以罚款。
(2)依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当地环保部门在发现白龙江受到严重污染之后应当如何履行报告义务?(3分)3-140 答: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实行1小时报告制,即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l小时内上报事件的初步情况。负责确认环境事件的单位,在确认重大(Ⅱ级)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报告省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续报是在查清有关情况后随时上报,主要报告就事件等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际联席会议可以根据需要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3)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福坤公司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行为给予罚款的数额应当如何计算?除了给予罚款之外,还可以给予何种行政处罚?(6分)4-155
答: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除给予罚款之外,可以报经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4)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福坤公司总经理袁某给予罚款的数额应当如何计算?(3分)4-154 答: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50%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