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6:3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2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2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2002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的生物所提供的能量,上一位营养级生物通常只能利用其(B)

A.1/20B.1/10C.1/5D.1/2

2.“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出自(C)

A.荀况的《王制》B.秦朝的《田律》C.西周的《伐崇令》D.《韩非子内储说上》

3.在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国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B)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B.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C.核试验案D.加拿大金枪鱼案

4.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B)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上的可行性

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是(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内罗毕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6.具有正反两方面刺激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A)

A.税收B.财政援助C.低息贷款D.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

7.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B)

A.天然气B.淡水C.太阳能D.铂

8.有关防治环境污染特别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法律规定,其生态学依据主要是(D)

A.“物物相关”律B.“负载有额”律C.“相生相克”律D.“能流物复”律 ⑴“物物相关”律:即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改变其中的一个事物,必然会对其他事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环境时应当注意调查研究和统筹规划。

⑵“相生相克”律:即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生物种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动植物检疫等法律。

⑶“能流物复”律: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停地循环。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关于发展生态农业以及鼓励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活、生产方式的规定。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关于防止环境污染,尤其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规定。

⑷“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⑸“时空有宜”律:即一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有条件组合,构成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

环境管理中的区域性原则,即往往实行地方法规优先原则。

9.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A)

A.农民集体所有B.全民所有C.农民个人所有D.无主土地

10.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B)

A.实行审批制度B.予以禁止C.征收一定的费用D.进行监视

11.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A)

A.1978年《宪法》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年《宪法》D.1989年《环境保护法》

12.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C)

A.可以进行皆伐B.只准进行择伐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D.禁止任

何性质的采伐

13.《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D)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14.下列有关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B)

A.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B.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

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C.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

之间的争议,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D.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

民法院起诉

15.《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未列入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低毒或者无毒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C)

A.紧急许可证B.特别许可证C.普通许可证D.临时许可证

16.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B)

A.《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件》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C.《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17.我国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是(D)

A.以捕捞为主B.以加工为主C.以养殖为主D.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

工并举

18.《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D)

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D.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9.以下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二元论”的说法正确的有(BC)

A.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尚未明确规定“目的二元论”

B.“二元”是指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C.其前提是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D.“目的二元论”有利于企业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

E.它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直接目的两种目的(目的二元论)概括和比较分析世界各国环境法关于目的性的规定,可以从理论上

把环境法的目的分为两种:

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标,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

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包括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20.我国目前征收的自然资源费包括(ACDE)

A.开发使用费B.污水处理费C.资源补偿费D.保护管理费E.惩罚性收费

(1)我国自然资源税,在立法上称为“资源税”,而且其范围界定较窄,主要指的是矿产资

源税。

(2)自然资源税四种形式:从广义上说: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林特产品税、水产品税

也属于自然资源税。

21.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ACDE)

A.油类B.含热废水限制性规定C.工业废渣D.城市垃圾E.放射性固体废弃物

22.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是(ABDE)

A.农药B.放射性物质C.含热废水D.电磁波辐射E.有机汞

2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主要措施有(BCDE)

A.禁止围湖造田B.保护和改善植被C.限制坡地垦荒D.加强林业管理E.加强工

程建设项目管理

关于水地流失预防措施规定:⑴保护和改善植被;⑵限制坡地垦荒;⑶加强林业管理⑷加强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24.以下各项中,属于陆地生物资源养护国际公约的有(ABCDE)

A.《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公约》B.《世界遗产公约》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养护公约》E.《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5.自然资源许可制度:是指在从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

提出申请,经审查

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它是自然资源行政许可的法

律化,是自然资源

保护管理机关进行自然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26.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

不断进行着的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7.环境噪声:环境噪音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

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28.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亚湿润地区的土

地退化现象。主要

表现为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后在干旱和多风条件下出现风沙活动,使土地逐渐失去生物生

长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9.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国环境法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为了提高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地位,许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有的国家把环境保

护规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2)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不少国家规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3)各国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

生了根本转变,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政策和措施。(4)把环境保护从污染防治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5)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也受到重

视并向其他部门法渗透。在民法、刑法、经济法、诉

讼法等部门法中也制定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的法律规范。(6)环境立法的完备化

和对环境保护这一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使环境法从传统法律部门分离出来,形

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30.简述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在国际环境法发展中的作用。

答:《人类环境宣言》是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不

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属于“软法”的范畴,但由于它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信念,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作用表现在:(1)第一次概括了国际环境法的原则和规则,其中某些原则和规则成为后来国际环境条

约的有约束力的原则和规则。(2)为国际环境保护提供了政治和道义上所遵守的规范。

(3)为各国制定和发展本国国内环境法提供了可资遵循和借鉴的原则和规则。

31.简述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有关野生植物生长环境保护措施的规定。答: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环境的主要措施包括:

(1)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依法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其他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重点保

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点或者设立保护标志。(2)要求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监视、监测环境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的影响;采取

措施维护和改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条件。(3)建设项目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对此作出评

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求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五、论述题(第1小题8分,第2 小题12分,共20分)

32.谈谈我国征收排污费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改革方向。

答:(1)缺陷:1排污费的性质不明。排污费到底是污染损失的补偿、税收还是对企业的经济性处罚,法

律未作出明确规定。2收费标准低于污染治理成本,导致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治理污染。3收费的计算方法不合理。同一排污口排放两种以上有害物质的,只按照其中收费最高的一种污染物计征

排污费,而不是按照多种污染物质累计收费,使不同的排污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使削减污染物

种类的排污者在经济上得不到实惠,从而无法刺激排污者削减污染物。4收费的使用不合理。原来将排污费的80%返还给企业治理污染,造成企业费用负担不均,影响污染治理资金有效地发挥作用,并把治理费用转嫁给了消费者。对此,国务院于1988年9月颁布了《污染源治理

专项基金有偿使用办法》,规定从排污费用于补助重点污染单位治理污染的资金中提取20%-30%,设立

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该项基金设在省、市、县环保部门,实行有偿使用,委托银行贷款。贷款对象为缴

纳排污费的企业,用于治理重点污染源和三废综合利用。对收费使用办法的这种修改,在一定的程度上有

助于解决把污染治理费用转嫁给消费者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环保资金的利用率,但仍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

问题。(2)改革方向: 1法律应当明确规定排污费所具有的补偿环境损害、使污染者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的性质。2提高收费标准,使收费标准略高于污染治理成本。3实行多项污染物累计收费。4对排污费全面实行有偿使用。

33.试结合各国环境侵权立法的规定,谈谈现代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

答:(1)环境民事诉讼是环境侵权的受害人为保护自身的人身、财产和环境权益,依据民事诉讼的条件和

程序向法院提起的针对侵权行为人的诉讼。(2)与一般的民事诉讼相比较,环境民事诉讼有其自身的特点: 1起诉资格放宽。为了使公众广泛地参与环境与资源保护,英、美等国环境与资源法往往规定任何 人都可以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提起诉讼。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公民对污染与破 坏环境(包括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包括向法院提起诉讼。2举证责任转移。在环境诉讼中,由原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有的国家在环 境保护立法和判例中,采取了举证责任“转移”或“倒置”的原则,即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改为 由被告举证,或者原告只需提出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如果被告拒绝承担民事责任,则需要提出反 证。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在因环 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3)因果关系推定。由于环境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十分困难和复杂,在环境侵权中如果坚持严密 科学的因果关系证明会在事实上剥夺受害人的胜诉权。为了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许多国家在环境 与资源保护法中或司法判例中确立了因果关系“推定”的原则,即在不能确定因果关系时,采用 “流行病统计学”等方法,“推定”因果关系是否存在。(4)诉讼时效延长。由于环境污染损害的发生往往有一个积累、潜伏的过程,而且确定因果关系 从而寻找致害人,确定财产和人身损害的确切事实及提供有关证据比一般损害赔偿的诉讼要复杂得 多,因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诉讼的特殊诉讼时效,即“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 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六、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河南省某县农民张某,承包水库水面,用网箱养鱼,并租了一条水泥船和雇佣两个工作人员在水库中日夜看护,张某本人也经常住船看护。一天早晨,张某起床后,看到许多死鱼漂浮水面,且水面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张某意识到可能是水体受到某化工厂污染致鱼死亡,于是马上到县环保局要求察看死鱼现场。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说: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渔业水污染事故应由渔政管理机构调查处理。于是张某又马上到负责渔政管理的水库管理局渔政管理站要求其调查处理死鱼事故。但渔政管理站的站长说,不可能是污染致鱼死亡,所以既不组织对水库水质进行监测,也不到现场调查死鱼情况。为了固定证据,张某只好让县公证处对其死鱼情况进行公证,证明死鱼损失达40多万元。死鱼事件后不久,某化工厂就收到渔政管理站发出的因渔业污染事故罚款15万元的决定。由于缺乏渔政管理站的现场调查监测资料,张某无法向排污者索赔,于是便以渔政管理站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法院提起以渔政管理站为被告的行政诉讼,要求其赔偿死鱼损失40万元。法院以渔政管理站不具有法人资格为由,让张某变更被告,但张某拒绝变更,于是法院裁定驳回张某的起诉。分析:(1)环保局工作人员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1)环保局工作人员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水污染防治法》第28条第2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由渔政管理机构调查处理。

第二十八条 排污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污染物超过正常排放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和损害的单位,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船舶造成污染事故的,应当向就近的航政机关报告,接受调查处理。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应当接受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

(2)法院的裁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法院的裁定是正确的。因为渔政管理站是水库管理局的下属单位,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张某应当

根据法院的要求变更被告人。

(3)张某应当通过什么途径解决死鱼损害赔偿问题?

答:在目前情况下,张某可以通过下列两条途径解决死鱼损害赔偿问题:(1)以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法院提起以渔政管理站的上级单位水库管理局为被告的行政讼,要求其赔偿因不履行法定职责给张某造成的损失。(2)对向水库排放废水的化工厂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赔偿污染损失。

35.张某系张楼村村民,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起了一砖瓦厂,并核发了30.7亩的《土地使用证》。在该土地能够用于做砖瓦的土壤被取用完以后,张某为了继续经营砖瓦厂,便与村干部协商,将村里的16.1亩耕地划归砖瓦厂使用,并与该村二组签订了土地使用协议书,张某向村里缴纳种植补偿费共4800元。同时还与村民唐某、沈某、贾某等私下达成用地协议,占用耕地5亩用于取土烧砖。经村民举报,县土地管理局对张某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查处,并作出处理决定:对张某处以每平方米5元的罚款,限期恢复土地原状,责令加倍赔偿唐某、沈某、贾某土地两年不能耕种的损失。

问:(1)张某与村民组签订的用地协议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答:张某与村民组和村民签订的用地协议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因为:《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村委会和村民组都无权批准使用耕地用于企业取土烧砖。农民个人更无权转让其承包的耕地的使用权用于非农业生产。

(2)指出县土地管理局的处理决定存在的问题。

答:县土地管理局对案件的处理存在下列问题:(1)只处罚了张某,未处罚同样是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村委会和私下转让耕地使用权的村民。(2)对非法转让耕地使用的,没有给予没收非法所得的行政处罚。(3)责令加倍赔偿损失的行政决定无法律根据。

第二篇:2012年1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地震具有巨大的能量,但由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限制,不仅不能用来改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反而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不能称之为自然资源。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的属性是(C)19-314

A.相对性

C.可使用性 B.整体性 D.有限性 2.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均将限期治理的决定权赋予(B)8-148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行使

3.环境影响评价属于环境质量评价中的(A)8-122 A.预断性评价

C.现状评价 B.回顾评价 D.法律性的评价

4.《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A)15-256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C.超标排污收费制度 B.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D.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5.某村庄的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民李某,后来在土地下面发现有稀缺矿藏,享有该矿藏所有权的是(C)25-394

A.村集体

C.国家 B.李某 D.三者都有份

6.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17-282

A.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B.限制进口固体废物

C.可以进口固体废物

D.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

7.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A)26-404

A.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C.所有的野生动物 B.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 D.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8.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的情形为(C)8-150

A.较大环境事件

C.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B.重大环境事件 D.一般环境事件

9.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对象应当缴纳排污费(C)8-136

A.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交纳污水处理费的B.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中国自考人(http://.cn)用科学记忆系统永久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1 页

C.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D.排污者原有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保标准的,自建成或改造完成之日

10.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的区域是(A)27-427

A.核心区

C.规划区 B.缓冲区 D.试验区

11.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它部门法渗透的特点是在环境法的(D)3-44

A.发展阶段

C.萌芽阶段 B.产生阶段 D.完备阶段

12.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关于防治环境污染,尤其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主要是(C)5-75

A.“物物相关”律

C.“能流物复”律 B.“相生相克”律 D.“负载定额”律

13.我国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构是(D)6-书上无明确答案

A.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B.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D.环境保护部

14.通常情况下,要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应当实行(B)10-177

A.浓度标准

C.排放限额标准 B.总量控制标准 D.时限排放标准

15.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下列不能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是(C)20-326 ..

A.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B.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C.商业住宅用地

D.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16.按照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烟型污染、特殊型污染及(A)13-221 A.石油型污染

C.农药型污染 B.工业型污染 D.生活型污染

17.《森林法》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工程建设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审核批准后,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A)22-362

A.森林植被恢复费

C.林业基金 B.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D.封山育林费

18.根据《渔业法》的规定,责令改正、责令限期经营开发利用、责令补办养殖证等行政处罚形式属于(D)24-390

A.能力罚

C.申诫罚 B.财产罚 D.行为罚

19.为了保护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一部公约,该公约是(B)30-516

A.《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B.《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C.《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口、出口和转移文化财产权的公约》

D.《海牙公约》

20.“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在国际环境法的历史中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B)28-447

A.国家管辖范围以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跨界污染引起的环境责任与赔偿

C.可持续发展

D.国际环境法的执行

21.根据《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对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制度是实行生产前和进口前的(B)18-307

A.事先知情同意程序

C.分类管理 B.申报登记 D.报备管理

2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比例为(D)20-324

A.65%以上

C.75%以上 B.70%以上 D.80%以上

23.根据2002年修订的《水法》的规定,我国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实行(B)22-340

A.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B.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C.统一管理体制

D.分级分部门管理体制

24.根据《刑法》第338条的规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最高刑期为(D)11-205

A.10年

C.无期徒刑 B.20年 D.7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具有全球性并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某些机制平衡的三大大气污染问题是(C、D、E)1-16

A.水土流失 C.酸雨

E.臭氧层的破坏

26.必须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是(A、B、C、D、E)18-300

A.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C.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E.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27.下列属于《水法》规定的“水资源”范围的是(B、C)21-331

A.空气中的水

C.地下水

E.海水

28.有毒有害物质和行为的国际法律管制主要包括(A、B、C)30-498/501

A.放射性物质的国际法律管制

C.持久有机污染物管制

E.废弃物质管制

29.从性质上区分,下列自然资源许可证的类型包括(B、C、D)9-165

A.资源勘查许可证 B.资源开发许可证 B.危险化学品和农药的国际贸易管制 D.化学物质管制 B.地表水 D.动植物体内的水 B.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D.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B.荒漠化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C.资源利用许可证

E.资源运输许可证 D.资源进出口许可证

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保部门向公众公开信息的具体阶段是(B、C、D)8-127

A.环评后阶段

C.环评进行阶段

E.预评价阶段

31.根据《草原法》的规定,我国草原立法的目的是(A、B、D、E)23-369

A.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

C.发展农业生产

E.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的行政处罚措施是(C、D)14-249

A.责令限期改正

C.警告

E.责令关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简述人类同环境的关系。1-6

答: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可以作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概括:第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第二,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4.简述“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作用。8-129

答:“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一般简称之为“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总结我国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的法律制度。“三同时”制度的建立,是防止新污染产生的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三同时”制度的实行应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结合起来,成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完整的环境管理制度。

35.简述我国水土保持的主要管理制度。21-347

答:为了搞好水土保持,我国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其中主要的有:

(1)水土保持规划制度

水土保持规划是人民政府对一定时期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的整体安排。

(2)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制度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是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造成或可能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并优先予以预防和治理的区域。

(3)水土流失监测和公告制度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告。

(4)水土保持方案和“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是建设单位为防止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而编制的对策措施方案。

B.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D.罚款 B.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D.发展现代畜牧业 B.环评开始阶段 D.环评审批阶段

(5)水土流失治理的行政代执行制度

企业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负责治理;因技术等原因无力自行治理的,可以交纳防治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

36.简述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29-461

答: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所在,国家作为国际环境法主要的主体自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而要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进行充分的国际合作,因此各国都应该共同承担责任。这种共同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国都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并防止对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造成损害;各国都应该广泛参与有关的国际合作;各国都应该在环境方面相互合作和支持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数量也不同,技术能力和工艺水平也不同,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国家承担完全相同的责任。例如,在保护臭氧层方面,根据有关条约的规定,发达国家必须立即和率先削减臭氧层耗损物质,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享受10年的宽限期。这就是共同有差别责任原则的具体体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5-78

答: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是指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应当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法律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传统的发展观,使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在法律规范的引导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可持续发展——一种基于生态学、伦理学理念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需要”,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即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及其对立法的指导意义

1、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资源基础为条件。

2、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在几千年的探索实践中找到的一条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繁荣稳定的发展道路,它是对现代生态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伦理学思想理念的归纳总结并予以现实化。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实质是对国家和国际现行法律体制在新的发展目标指导下实行全面的变革。它不仅应当成为现代各国完善国家立法体系的长远目标,而且理应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应当具体体现的一项指导原则。

38.论述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17-277

答:由于囤体废物产生的污染和危害在途径上与其他污染物有所不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规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原则。

(1)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

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则,简称“三化”原则。其中,减量化是指在对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或能源,以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资源化是指对已经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为二次原料或能源予以再利用的过程。无害化是指对于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当前技术水平无法予以再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妥善的贮存或处置,使其不对环境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

(2)全过程管理原则对固体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也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它是指对固体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直到最终处置的全部过程实行一体化的管理。

(3)分类管理原则

由于固体废物的来源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因此对固体废物实施的管理和控制也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行政机关。所以,在管理上也必须分别情况采取分别、分类管理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固体废物制定不同的对策或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甲厂新建投入生产,同时投入运营的还有该厂的污染物处理设施。甲厂运营三个月后,认为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营增加了企业成本,遂私自决定不再运营该设施。当地有一农民乙在甲厂投产后,就从甲厂的排污渠中抽水养鱼,以利用污水中的养分。但自从甲厂停止运行污染处理设施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大大增加,乙鱼塘中的鱼因为养分过多开始大量死亡。乙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厂赔偿损失。

问:(1)甲厂停止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15-258

答:违法。因为甲厂停止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会导致污水中污染物含量增大,会导致环境被污染。

(2)甲厂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什么?11-195

答:应当,因为甲厂的污染行为导致乙产生经济损失,侵犯了乙的权益,因此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予以赔偿。

40.某水泥厂未经许可将用于生产的放射性物质钴60封存于山洞,且该厂疏于管理,并未作出具体警示以告知其危害性等,致使该物质被附近一村民甲误以为贵重物品偷走并藏于该村一旧屋中。钴源造成放射性污染,致使该村民甲及附近的十户村民受到放射性损害,乃至生病住院治疗。

问:(1)对于该村无辜受害的村民,其损失由谁赔偿?为什么?18-296

答:由该水泥厂赔偿损失,因为该放射性物质应当由使用单位负责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制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因此该物质造成了侵权行为应当由使用单位负责。

(2)偷盗钴源的村民甲应承担何种责任?同时有何权利?试加以分析。18-299

答:应当承担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因为他是误以为贵重物品而盗窃,可能成立盗窃罪,同时他有侵权行为的抗辩权,因为该水泥厂并没有设置放射性标识和警示说明,所以他并不知道该物质为放射性物质,因此具有抗辩权。中国自考人(.cn)--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第三篇:2013年1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3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A.物质

C.能量 B.一切资源 D.物质和能量

2.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生物放大

C.十分之一定律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有

A.物

C.物、行为、精神财富 B.物和行为 D.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 B.物质循环 D.生态失衡

4.在现代环境法的发展阶段发生的较为有名的环境污染事件是

A.1880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B.1882年开始的日本足尾铜矿含毒废矿石污染事件

C.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

D.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事件

5.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

A.集体所有或农民家庭所有

C.农民家庭所有

6.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集体所有 D.农民个人所有

7.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提出的著名概念是

A.环境权

C.可持续发展 B.节能减排 D.保护臭氧层

8.我国加强城市和乡镇规划管理的基本法律是

A.《城市规划法》

C.《土地管理法》 B.《城乡规划法》 D.《乡镇规划条例》

9.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是

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B.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 D.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规划和

A.建设项目

C.污染项目 B.开发活动 D.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11.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征收的依据是

A.排污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地域

C.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 B.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种类 D.当地政府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标准

12.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的最高预警级别为

A.蓝色

C.橙色 B.黄色 D.红色

13.在我国,由单位或个人直接开发、占用、利用、使用自然资源时所缴纳的费用被称为

A.开发补偿费

C.保护管理费 B.开发使用费 D.使用权出让金

14.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水土流失的侵权行为责任实行

A.过错责任制

C.公平责任制 B.无过错责任制 D.危险责任制

15.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种类繁杂、污染危害持续性强和

A.污染扩散范围大

C.对人类影响不大 B.污染较容易逐渐消除 D.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

1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所称的“水污染”是指

A.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

C.陆地水污染 B.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和陆地水污染 D.地表水污染

17.产生环境噪声的根源有很多,按产生机能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和

A.工业噪声

C.稳定噪声 B.交通噪声 D.空气动力性噪声

18.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A.放射性标识

C.中文警示说明 B.防护装置 D.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19.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产品包装必须

A.贴有标签

C.贴有中文警示说明 B.有使用说明书 D.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

20.我国《水法》规定,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调解

C.国务院裁决

21.我国实行探矿权、采矿权

A.有偿取得制度

C.可归属于集体所有的制度 B.归属于国家所有的制度 D.无偿取得制度 B.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调解

22.某年冬天,某林区村民家饲养的耕牛被山上下来的东北虎咬死,应当受理该村民补偿要求的部门是

A.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 D.国家林业局

23.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A.《内罗毕宣言》

C.《人类环境宣言》 B.《外层空间条约》 D.《禁止核试验条约》

24.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采取的主要的实施手段和方法是

A.进出口限制措施

C.风险评估 B.许可证 D.环境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5.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程序中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权利的情形有 A.责令停产停业

C.吊销执照

E.不按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

26.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A.企事业单位

C.公民

E.环境要素

27.我国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部分构成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D.环境标准 B.其他社会组织 D.国家和国家机关 B.吊销许可证 D.较大数额罚款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8.环境许可证的管理程序是 A.申请

C.决定

E.处理

29.我国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

A.突发自然灾害事件

C.突发安全生产事件

E.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3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 A.法定取得

C.授予取得

E.开发利用取得

31.作为确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的是

A.环境基础标准

C.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E.地方标准

32.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A.有关行政机关的积极行为 B.行为的违法性 B.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国家标准 B.确认取得 D.转让取得 B.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D.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B.审查 D.监督

C.行为人的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 D.行为的危害后果

非选择题部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答:(1)综合性。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2)技术性。环境法是通过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系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住法必须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学规律的要求,因而具有很强的自然科学性的特征。

(3)社会性。环境保住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要解决人类同自然的矛盾,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最明显的体现了法的社会职能的一面。

(4)共同性。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同其他法律相比,各国的环境法有较多可以相互借鉴的东西。

34.简述限期治理的对象。

答:综观我国现行的环境污染防治立法,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

(1)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2)在特别保护区域内超标排放污染物的。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8第规定: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

35.简述我国关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定。

答:(1)建立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

(2)严格征地审批程序

(3)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4)严格控制乡(镇)村建设用地。

36.简述国际合作原则的意义。

答:国际合作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方面,由于环境要素的整体性、不可分割性的特点,国际合作尤为重要。在国际环境法上,国际合作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应该并且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二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和合作。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论述公众参与原则在我国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

答:(1)公民的环境权。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但在《宪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法律的有关规定中,体现了维护人民良好生活环境的精神。这实际上为从法理上推演出公民环境权提供了依据。

(2)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该项权利首先在宪法中作了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民可以广泛参与国家的环境管理。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首次确立了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病人。2006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环境影响病人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进一步具体规定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病人的原则、范围、和程序等。

(3)公民有对污染破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法》等都对公民享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作了规定,充公体现了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原则。

38.论述我国法律关于林权的规定。

答:(1)林权,又称森林所有权,是指森林法律关系的主体对森林、林木或者禁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我国《森林法》将林权分为国家林权、集体林权、机关团体林权和公民个人林权。除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森林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即国家所有;全民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集体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该单位所有;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城镇居民和职工在自胡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悠扬。

(3)部分森林、林木、林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这类森林、林木、林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除此之外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都不得转让。转让的限制条件之一,就是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4)我国法律对林权的保护,主要采取确认权属、返还非法占有、排除防碍、赔偿损失等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2009年3月初,某水泥厂计划投资建设新的水泥生产线。为向新生产线提供原料,水泥厂在未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的前提下,在本厂矿山开采区域内采用深孔爆破方式开采出大量水泥用石灰岩,供本厂生产使用。2011年3月,当地国土资源局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其作出处罚,责令其立刻停止无证开采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问:(1)水泥厂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违法之处?

答:第一,水泥厂擅自采矿的行为侵犯了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虽然水泥在本厂矿山开采区域内开采矿石,但是根据《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当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树的不同而改变。

第二,水泥厂在未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的前提下进行开采属于无证采矿行为,是不合法的。根据《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勘察、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

(2)国土资源局对水泥厂的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国土资源局对水泥厂的处罚是合法的;因为根据《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40.甲化工厂和乙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化工厂生产中排放三氯化铁残液,造纸厂生产中排放漂液废水,两厂排污浓度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在河水水位正常情况下,两个工厂排污均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2010年5月该地大旱,河水明显减少,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冲入造纸厂的排污口,两股废水混和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有毒气体氯化氢,致使在河边劳动的12名搬运工人中毒晕倒,送医院抢救后脱险。受害人为此花费医疗费86000元。当地环保局对两工厂排污口监测表明,其排污均无异常,属于达标排放,排放方式亦未违法。当地环保部门决定对两工厂各罚款6000元,并应12名受害人请求责令两工厂赔偿受害人医疗费86000元,每个工厂承担43000元。

问:(1)环保局对两工厂给予行政罚款是否有法律根据?为什么?

答:环保局对两工厂进行罚款处罚无法律根据。因为依照我国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违法和行为人主观上胡过错才能给予行政处罚。西安中两个工厂并没有违反法律超标排污,属于合法排污,所以不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2)两工厂是否应对12名受害人进行赔偿?为什么?

答:两工厂应当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因为:第一,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为必要前提,行为人的行为不违法,但如果该环境污染行为造成损害的,也要承担环境民事现任;第二,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承担实行无过错责任制,行为人在主观上虽然没有故意或过失,但造成了污染危害后果,也要承担环境民事侵权责任(或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第四篇:2003年10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全国 2003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2010-08-31 15:08:02 阅读 190 评论 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单项选择题 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 【 C 】 A.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 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对这一概念可以解释为:

①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改变人类的生活质量;

②要实现发展以满足需要,同时又应当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限制某些行为,不至于因为当代人 类的发展危害满足后代人类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③应当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2.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 【 D 】

A.仍应缴纳排污费 B.仍应缴纳超标排污费 C.减半缴纳排污费 D.不再缴纳排污费

【解析】《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并作了如下规定: ①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把保护城市水源和防治城市水污染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和 完善城市排水管网,有计划的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以保证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 费。③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3.在我国,有权颁布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 A 】

A.省级人民政府 B.省会城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政府环境标准的制定权: ①对于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 ②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 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对国家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 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 ③对于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 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地方无权制定,只能由国家制定。全国统一执行国家级标准。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

4.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就固体废物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 【 B 】(常考题)A.命令 B.调解 C.仲裁 D.裁决

【解析】 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就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调解,不是行政裁决。对此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明确规定。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 诉讼,不能以作出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5.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 D 】(法律条文的掌握情况)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解析】《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 改善环境质量。”

6.除法律规定免责的情形外,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行为人 【 C 】 A.若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 B.若主观上没有过错,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C.无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D.只有从事了违法排污行为,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解析】考查环境民事责任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 无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 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我国法律规定,环境 污染的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责任制。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不可抗力、因受害人自身引起损失、由第三 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损失。

7.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是 【 D 】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并逐步开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工作。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应当包括城市大气环 境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污染危害程度等内容。

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凡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需要的区域,可以建立 【 B 】

A.海洋资源保护区 B.海洋特别保护区 C.海上风景名胜区 D.海洋自然保护区

【解析】海洋保护区:是指对于具有特殊价值和功能的海洋环境区域,以建立保护区的形式采取专门措施 进行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法》将海洋保护区分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和海滨风景游览区。该法第二 十三条规定:凡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需要的区域,可以 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

9.排污者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的情形是 【 C 】 A.企业经营亏损,濒临破产的 B.因治理污染取得明显成效的 C.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 D.企业通过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

【解析】本题考查国务院颁布的于 2003 年 7 月 1 日开始施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从本题的出 题角度可以看出,每年新颁布或新实施的法律也是自学考试容易出题的地方,对这一方面的内容考生也不 应当忽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可以申 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排污者因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环境污染的,不得申请减半缴纳 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

10.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 【 A 】 A.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C.污染物排放的浓度控制制度 D.水体保护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实行水污染总量控制制度,是指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规定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再以限制总排放量为目标,确定各排污单位的污染物削减任务。《水污染防治法》 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 点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并对有排污量削减任务的企业实施该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11.违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

生产或者使用的,应当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 】 A.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B.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 D.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 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八条规定:违反第十四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 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1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 【 B 】 A.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C.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D.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解析】本题考查控制固体废物转移的有关法律规定。固体废物转移,是指将固体废物从某一地域搬运到 另一地域的过程,但不包括在同一固体废物产生源内部的转移。由于在固体废物转移的各个环节或过程中 可能导致新的环境污染,所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此作了严格的规定。对于在国内范围内转移 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报告,并经接受地 的省级环保主管部门许可。

13.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 A 】 A.限期淘汰 B.强制拆除 C.限期治理 D.强制关闭

【解析】本题考查《清洁生产促进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内容——“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 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 部门制定并发布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本题貌似超越了考试大纲范围,但 是我们只要具备《水污染防治法》或《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有关清洁生产和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淘汰制 度的常识,那么也能答对本题。14.用地单位因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在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缴纳各项正常费用以后超过 1 年仍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 C 】

A.耕地使用费 B.闲置补偿费 C.耕地闲置费 D.保护管理费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保护耕地的法律规定。《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 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 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15.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 D 】 A.以流域管理为主,行政区域管理为辅

B.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 C.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为辅 D.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水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 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 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依 照本条规定,选项 D 比较合适。16.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 【 B 】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外围地带

核心区: 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该区禁止任 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 缓冲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 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 实验区: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经批准可以进入该区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还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 带。17.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A 】 A.禁止猎捕、杀害

B.经主管部门许可可以猎捕、杀害 C.大量驯养繁殖成功后可以猎捕、杀害 D.自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猎捕、杀害

【解析】法律控制野生动物的猎捕,规定:(1)禁止捕猎、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实行猎捕 许可证制度;(3)规定禁猎期、禁猎区和禁止使用的工具、方法。1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控制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 C 】 A.一氧化碳 B.氟利昂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解析】在大气层环境保护方面,重要的国际条约如下:越境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长程越境大气污染日内 瓦公约》;全球气候的保护方面有《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其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包含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内容,该公约旨在对各国产生温室效 应气体和其他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

19.我国《渔业法》规定,引进转基因水产苗种必须进行 【 B 】

A.环境影响评价 B.安全性评价 C.风险性评价 D.经济可行性评价

【解析】 《渔业法》第十七条规定:水产苗种的进口、出口必须实施检疫,防止病害传入境内和传出境外,具体检疫工作按照有关动植物进出境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引进转基因水产苗种必须进行安全 性评价,具体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20.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倾废需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 【 A 】

A.大陆架 B.公海 C.内海 D.毗连区

【解析】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向另一国的内陆水域或领海领域倾倒废物必须征得另一国的同意才能进行。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把倾废需要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因此沿海 国在这两个海域享有倾废管辖权,能决定是否颁发倾废许可证。

小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多项选择题(21.环境保护民主原则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 ABC 】 A.“环境公共财产”论 B.“公共委托”论 C.“环境权”论

D.“环境外部不经济性”论 E.“零增长”论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点。加强国家对环境的管理,维护环境质量,需 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即实行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近年来国外学者为了给公众参与环境与资源管理找到理 论依据,因而提出了“环境公共财产”论、“公共委托”论以及“公民环境权”理论。

2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 CE 】

A.制定政策 B.制定法律 C.制定规划 D.制定计划 E.建设项目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 年 10 月 28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 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 法与制度。2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的是 【 ABC 】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B.酸雨控制区 C.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D.烟尘控制区

E.每年空气质量指标高于二级的天数超过 200 天的区域

【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 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 物排放总量控制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 关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24.我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主要用于下列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 【 ABCE 】 A.重点污染源防治 B.区域性污染防治

C.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 D.清洁生产项目

E.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解析】《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十八条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 理,主要用于下列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①重点污染源防治;②区域性污染防治;③污染防治新 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④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25.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的清洁生产措施包括 【 ABCDE 】 A.改进设计

B.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C.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D.改善管理 E.综合利用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基本规定。该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 2002 年 6 月 29 日通过,自 200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考生应予重 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 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 康和环境的危害。

26.土地资源具有的特征包括 【 ABCDE 】

A.固定性 B.整体性 C.生产性 D.有限性 E.不可替代性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资源的固有特征: ①固定性。土地资源是典型的不动产,固定于地球表面,不能迁移。②整体性。构成某一区域的土地资源中的各种要素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③生产性。任何土地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都有一定的利用价值。④有限性。土地资源面积无论在整个地球上还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其数量基本上都是恒定的,不会人类 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⑤不可替代性。土地资源无论是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以及劳动对象,还是作为动植物栖息、繁衍 和成长发育的场所,都是别的要素不能替代的。27.我国《草原法》规定,实行禁牧、休牧制度的草原包括 【 ABCDE 】

A.严重退化的草原 B.沙化的草原 C.盐碱化的草原 D.石漠化的草原 E.生态脆弱区的草原

【解析】《草原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制度。

28.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应当实行特殊养护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 【 ABD 】 A.迁徙海洋生物 B.海洋哺乳动物 C.国际重点保护海洋动物 D.为产卵而进入江河或海洋的鱼类 E.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鱼类

【解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对三类海洋生物资源应当实行特殊养护: 第一类是迁徙性海洋生物,公约要求沿海国和相关的捕捞此类海洋生物的国家直接进行合作和通过适当的 国际组织来合作; 第二类是海洋哺乳动物,具体包括 12 类海洋哺乳动物;第三类是为产卵而进入江河或海洋的鱼类。29.《生物多样性公约》所指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 【 ACD 】

A.基因多样性 B.营养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多样性 E.环境多样性

【解析】本题考查 1992 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相关内容。生物多样性一般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已经被认为是当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多样 性对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和运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对人类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学上是一个最全面的概念,它包括了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属的生 态系统。

30.需要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加以解决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 BCDE 】

A.河流污染 B.海洋污染 C.气候变化 D.臭氧层破坏 E.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简答题(31.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我国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主要方式有:(1)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2)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3)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32.简述“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区别。

答:(1)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为界限,以界定和区分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对于在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内排放的噪声可以称为环境噪声;对于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排放噪声及其产生了干扰现象的,则认为是环境噪声污染。

(3)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备排放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够成环境噪声污染,而仅仅是环境噪声。

33.简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其作用。

答:概念: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它是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制度。作用如下:(1)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

(2)它有利于为开发新的资源筹集资金,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3)它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4.简述我国《水法》关于解决水事纠纷方式的规定。

答:(1)地区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在水事纠纷解决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在行政区域交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和截(蓄)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2)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在处理水事纠纷时,有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有关各方或者当事人必须服从。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论述题(小题,35.就 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中国流行的事件,论完善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治。

答:(1)重点将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不能脱离良好的生存环境,过去只注重保护野生动物,而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重视不够。

(2)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补偿要纳入中央公共财政。《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伤了人,踩了庄稼,完全由地方政府对老百姓进行补偿。现实情况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野生动物很少,生物多样性也不丰富;西部野生动物很多,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难以承担频繁发生的野生动物伤人、踩踏庄稼的补偿费用。由于得到的补偿难以弥补损失,老百姓对保护野生动物积极性不高,甚至发生过老百姓伤害偷吃庄稼的野生动物的事件。因此,中央公共财政应当承担部分对受损老百姓的经济补偿。

(3)野生动物保护也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把政府扶植和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护野生动物,不仅要发挥政府的积极性,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包括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保护野生动物。

(4)全面保护野生动物。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要制定有益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这实际上反映了过去我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片面的认识,要以保持生物多样性为指导方针,全面地保护野生动物。

(5)将国际公约国内化。我国早已加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公约,并通过制定国内法的方式使生物多样性公约予以国内化、法律化。因此,只要在中国境内违法交易野生动物都是不允许的。

(6)加强对野生动物制品的管理。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在于禁止人们滥食野生动物,还要强化对野生动物制品,如皮革的管理等。

36.试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

答:(1)公民的环境权。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但在《宪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中,体现了维护人民良好生活环境的精神。

(2)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民可以广泛参与国家的环境管理。

(3)我国公民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都对公民享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作了规定,充分体现了对公民环境监督权的保护。

(4)由于立法、司法以及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权还没有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我国应当进一步以明确立法的形式来实现对公民环境权的切实保护,完善各个执法环节,提高执法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案例分析题(37.A 县某石化染料厂、硫酸厂长期将含酸废水通过其排污管道排入离其厂区不远的一条河流,该河河水进入位于 B 县的镜花湖。1997 年上半年,当地由于长期干旱无雨,湖水水位下降,但工厂排放的含酸废水却没有减少,致使湖水呈酸性。B 县周楼村村民周某承包湖面养鱼多年,一直未发生大量死鱼现象。但从1997 年 6 月开始,水面漂浮的死鱼却越来越多。环保部门对湖水监测的结果,pH 值为 4.8。对死鱼进行化验分析,其结论为受酸水腐蚀而死。经 B 县渔业行政管理部门核定,死鱼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25 万元。周某沿河找到石化染料厂和硫酸厂两家排污单位,要求其赔偿死鱼损失,遭到拒绝。于是周某向 B 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石化染料厂提交了由 A 县环境保护局出具的其排放的废水 pH 值符合排放标准的监测报告,并认为不应由其承担污染死鱼赔偿责任。硫酸厂认为,虽然自己排放的废水没有达到排放标准,但已经向环保部门缴纳超标排污费,也不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 B 县人民法院仍然判决石化染料厂向原告周某赔偿 10 万元,硫酸厂赔偿 15 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等有关法律制度的规定。问:(1)周某在诉讼中是否还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其他相关证据?为什么? 答:(1)周某在诉讼中不应再向法院提交其他相关证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或者原告只需提出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如果被告否认承担民事责任,则需要提出相反的证据。在因环境损害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被告人否认的,由被告人负举证责任,在本案中应当由石化染料厂和硫酸厂承担举证责任。

(2)石化染料厂的辩解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答:石化染料厂的辩解没有道理。因为我国法律规定,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责任制。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石料厂排放的废水 pH 值符合排放标准,但是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石料厂仍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硫酸厂的辩解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答:硫酸厂的辩解没有道理。因为我国排污费制度,是指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费用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向国家缴纳了排污费并不能免除硫酸厂由于排污给公民造成经济损失的民事赔偿责任。

38.某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化学添加剂的企业。1997 年,该厂通过了区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在废水处理设施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2000 年,该化工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在未向环保局申报的情况下扩建了加工精制 3-硝基、4-氨基苯酚(NAP)工艺和设备,但是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相应予以改造,在投入生产使用前也未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扩建的设备投入生产使用后,因原废水处理设施无法处理大量新增废水,造成处理池废水外溢和直接排放,污染了附近的河道。区环保局接到举报后对化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但化工厂以保守技术秘密为由阻拦环保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并拒绝提供扩建工程的任何资料。经环保局对排污口污水排放进行监测,表明污染物排放严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其中主要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即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项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三同时制度,即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许可证制度,即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可以从事该项活动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请说明:化工厂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哪些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请说明:化工厂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哪些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答:(1)该化学厂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即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项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该厂扩建的加工精制 3-硝基、4-氨基苯酚(NAP)工艺和设备属于对环境会产生影响的工程,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动工建设。

(2)该化学厂违反了三同时制度,即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该化学厂扩建加工精制 3-硝基、4-氨基苯酚(NAP)工艺和设备,但是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相应予以改造,违反三同时制度。

(3)该化学厂违反了许可证制度。即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可以从事该项活动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该厂在扩建有关设备以前并在未向环保局申报,获得许可证。

第五篇:2010年1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A)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 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 C.既是已被利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 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

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等具有两重性:它们既是自然环境要素,又是自然资源。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C)A.污染防治法

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

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我国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人为分成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法两大传统部分而各自单独立法,并且由不同部门分权分别执行和管理。

3.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为(C)A.1969年 B.1972年 C.1973年 D.1989年

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雏形。4.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C)A.“协调稳定”律 B.“能流物复”律 C.“负载定额”律 D.“时空有宜”律

“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必须一方面使它供养的生物的数量不超过它的生物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需确保排入生态系统的污染物量不超过它的自净能力以及使冲击周期长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周期。

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的规定;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规定和关于限制冲击周期,如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规定。5.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的时期是(D)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 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一、第一阶段,早期限制时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早期的工业化时期,同时也进入了公害发生期。当时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工业生产引起的第一代污染。伦敦烟雾污染。

二、第二阶段,治理时期:从20世纪初至60年代进入了公害发展与泛滥时期。

三、第三阶段,综合防治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四、第四阶段,制定发展与环境的总体战略,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到目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各国未来的共同发展战略。6.“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A)A.立法指导原则 B.基本原则 C.基本制度 D.主要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仅适用于立法的过程中,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方法论基础。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划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7.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是(B)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长、市长、区长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8.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是(C)A.国土规划法 B.城乡规划法 C.土地管理法 D.国土整治法 9.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是(D)A.政府 B.公众 C.社会团体 D.企业

经修改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1995年8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开始施行。其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了:

⑴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工艺;

⑵国家对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和对防治燃煤污染大气的控制对策和措施的规定。10.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是()A.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D.自然资源调查制度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它是在地球人口日益膨胀、自然资源日益紧缺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制度,是自然资源价值在法律上的体现和确认。

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就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

其次,它有利于为开发新的资源筹集资金,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最后,它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我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六部,即《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C)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C.《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 D.《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自1979年颁布实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主要是由下列:海洋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安全管理等六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或规章所组成。

12.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主要物质和因素有(D)A.废气 B.废渣 C.恶臭气体 D.爆炸物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3.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检测的单位是(B)A.交通、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B.受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的已经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 C.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检测。

交通、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船舶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船舶排气污染进行检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14.根据我国水污染防治标准的有关规定,在排放标准的适用方面(D)A.或者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者执行行业排放标准 B.既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也执行行业标准

C.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同时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统一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5.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的污染源是(D)A.机动车 B.飞机 C.船舶 D.工厂

16.用水单位直接从地下或江河湖泊取水时,应该缴纳(B)A.水费 B.水资源费 C.生态补偿费 D.水利建设费

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取水许可制度。

实行用水收费:对城市中直接从地下取水的单位,征收水资源费;其他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征收水资源费。17.我国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是(B)A.由环境与资源保护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 B.政府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 C.政府和单一部门主管 D.政府集中管理 18.我国下列法律中,鲜明地体现生态优先原则的法律是()A.《退耕还林条例》 B.《环境保护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森林法》

19.2000年1月29日,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订立的议定书是(B)A.京都议定书 B.卡塔赫纳议定书 C.蒙特利尔议定书 D.巴黎公约

20.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负责进行补偿的部门是(D)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B.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 D.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并按规定得到补偿。

2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必须是(A)A.任何人 B.社会团体

C.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D.检察机关一般民事和行政诉讼,必须是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公民对污染与破坏环境(包括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2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D)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浓度控制制度 D.总量控制制度

23.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B)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规划和建设项目 B.对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

C.其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 D.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24.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向海洋倾倒对海洋生物没有剧毒性,但能通过生物富集污染水产品或危害航行、渔业等活动的物质,应当获得()A.紧急许可证 B.普通许可证 C.特别许可证 D.特殊许可证 海洋倾废许可证,可分为:紧急许可证、特别许可证、普通许可证。

1、对于禁止倾倒的废弃物,当出现紧急情况,在陆地上处置这类物质会严重危及人民健康时,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可获得紧急许可证,到指定的区域按指定的方法倾倒;

2、对于对海洋生物没有剧毒性,但能通过生物富集污染水产品或危害航行、渔业等活动的物质,倾倒时应当事先获得特别许可证;

3、对于不属于前两类物质的其它低毒或无毒的物质,倾倒时应事先获得普通许可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5.我国《草原法》规定,草原包括(BC)A.高寒草原 B.草山

C.草地 D.荒漠草原 E.草甸草原

第七十四条 本法第二条第二款中所称的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

26.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BC)A.预防和预警机制 B.应急响应机制

C.后期处置机制 D.事先知情同意机制 E.逐级上报机制

27.《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承担责任的方式有(AD)A.排除危害 B.恢复原状

C.赔礼道歉 D.处以罚款 E.赔偿损失

第四十一条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28.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实现分区保护,具体分为(CDE)A.无人区 B.教学实习区

C.核心区 D.缓冲区 E.实验区

29.下列在国际环境法中属于“软法”的文件是(ACE)A.《斯德哥尔摩宣言》 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内罗毕宣言》 D.《蒙特利尔议定书》 E.《里约宣言》

一、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1、国际条约。简称条约,包括多边、双边条约,在国际环境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最主要的渊源。

条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确定其相互权利和义务的一致的意思表示。通常以书面形式缔结,而且可以用很多名称,如《海洋法公约》、《南极条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

2、国际习惯。国际法最原始、最古老的渊源。国际习惯的出现早于条约。

3、一般法律原则。在国际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很少单独依据一般法律原则裁判,因此它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地位不如条约和习惯。

4、辅助性渊源。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司法判例和公法家学说可以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也就是说,这两者不是独立的国际法渊源,但可以作为认定和确定某项国际法原则存在的证据。

司法判例包括:国际、国内司法判例。这两者作为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方法的作用不一样。

这里的“司法判例”主要是指国际司法判例,其中又包括国际司法机关判决和国际仲裁机构的裁决。

国际司法判例不具有约束力,但是它确实是很有价值的辅助性渊源。

“公法家学说”主要指各国最权威的国际法学家的著作。

在国际法的发展史上,欧美著名公法学家的著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证明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存在和其含义。

5、“软法”。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通过的书面文件的地位和作用,这些文件可以是有约束力的,也可以是无约束力的。由于它们的法律效力不是十分明确,通常把它们统称为“软件”。

这类国际文件种类繁多。在环境领域,通过了若干重要的“宣言”和“决议”,如《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内罗毕环境状况宣言》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

二、国际法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直接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具有独立进行国际求偿能力者。

国家是国际法最基本的主体,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派生和有限的主体。

在国际环境法领域中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有三类:

(1)联合国系统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和其专门机构,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2)联合国系统以外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例如:欧洲联盟(EU);

(3)根据环境条约或其他条约建立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例如:根据《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建立的缔约方大会(COP)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

30.就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而言,经济学家提出,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主要有(BC)A.签订协议方法 B.直接管制方法

C.经济刺激方法 D.停业整顿方法 E.处以罚金的方法

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管制的方法和经济刺激方法两大类。

1、直接管制就是由国家制定环境法律,以行政控制标准的形式规定活动者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和方式。直接管制又可分为末端管制和全程管制。

2、经济刺激方式又包括:市场刺激和非市场刺激两大类。

3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的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有(ABCDE)A.调查公众意见 B.咨询专家意见

C.座谈会 D.论证会 E.听证会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在发布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后,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并确保其公开的有关信息在整个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之内均处于公开状态。

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前,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提出意见的公众反馈意见处理情况。3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所指的固体废物包括(ABC)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生活垃圾

C.有关危险废物 D.陨石 E.放射性物质 第八十八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二)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三)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四)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五)贮存,是指将固体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者场所中的活动。

(六)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七)利用,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3.简述我国法律关于集体林权的规定。

34.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答:(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即人们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a、同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b、同防止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止各种公害,如噪声、振动等有关的社会关系。

35.简述循环经济制度。

答:明确国家鼓励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提出了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国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促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产业发展。(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区域开发、产业发展等规划,应当统筹考虑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第四条)

36.简述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答: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是指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所有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必须有差别,具体而言就是发达国家应当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或者是主要的责任。成为国际环境的基本原则是由于: ①全球环境是一个整体,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承担的共同义务; ②就导致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而言,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大的或者是主要的责任;

③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在一些国际环境法律文件中得到了体现。在同一份国际法律文件中,对平等的法律关系参与者规定不同等义务的方式,是国际环境法的特点之一。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7.论述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答:(1)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提出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其核心和理论基础是“协调发展”的思想。

(2)我国提出的协调发展的方针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进一步具体化了。三项建设做到三同步,是协调发展的具体要求。其中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同步规划,一是同步建设。同步规划主要是解决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解决合理布局的问题。同步建设主要是在城市建设、工业建设、农业建设、交通建设中同时解决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三种效益的统一,是针对过去各项建设中只重视经济效益提出的,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实际贯彻起来却很复杂和困难。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使三种效益统一起来,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3)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4)在该项原则的贯彻方面:应当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

38.论述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

答:(1)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2)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水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各项事业;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3)节约用水原则;《水法》作出了国家啊“厉行节约用水”的规定,规定的具体措施:(实行供用水合同制;采用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实行节水措施和主体工程“三同时”;实行用水脊梁,按量收费;实行节约用水、浪费有罚;)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9.2005年8月,由于天气干旱,农民甲的农作物缺水,甲便将某化肥厂排放的污水引入自己的农田灌溉,结果造成农作物死亡,甲要求化肥厂承担赔偿责任,遭到化肥厂的拒绝。理由是化肥厂并未故意将污水排入甲的农田,而是由甲主动引污水灌溉所为,故化肥厂不承担任何责任。问:(1)化肥厂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答:化肥厂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虽然环境民事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但在三种情况下可免予承担:①由于不可抗力造成并且行为人及时采取合理措施;②受害者自身造成的;③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因此本案中甲某的损失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化肥厂不用承担责任。

(2)如果甲提起诉讼,可以谁为被告?由谁来举证?甲提起诉讼的最后期限是何时?

答:如果甲提起诉讼,以化肥厂为被告。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因此本案中应由化肥厂负举证责任。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因此甲提起诉讼的最后期限是2008年8月。

40.某甲家住二楼,楼下为一餐厅。该餐厅每天排放大量的油烟致使某甲长期无法开窗户通风,某甲装在二楼外墙的空调散热器由于长期被油烟熏,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于是向环保部门投诉,要求予以处理。经环保部门检测,该餐厅油烟排放没有超过排放标准。经甲要求,环保部门对此纠纷进行调解,但是因餐厅坚持认为自己排放未超过标准不应赔偿而未果。后环保部门作出决定,要求餐厅赔偿甲2000元经济损失,餐厅不服,以环保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处理决定。

问:(1)餐厅不予赔偿的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正确。环保部门对双方的环境纠纷只能作为居间调解的作用,通过调解方式,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而不能以决定的方式要求餐厅赔偿损失。

(2)法院是否受理此案?为什么?

答:法院不应受理此案。一方当事人不服调解处理的,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以民事纠纷提起诉讼,而不能以作出处理决定的环保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处理:是依照当事人的请求,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对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作出调解处理。这种“处理”,立法原意是行政调解,而不是行政裁决。

性质上属于行政机关居间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调解方式,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它既不是行政裁决,也不是行政处理决定。它对双方当事人均无强制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

一方当事人不服调解处理,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仍以民事纠纷进行审理,而不能以作出处理决定的环保行政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下载2002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2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0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 2、什么是法的本质?总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把法的本质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论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论文 浅析南街村工厂排污对乌江沟水环境 的危害及治理方案 学院:法学院 年级:2014级 班级:法学三班 姓名:孟静航 学号:1413424048 联系方式:*** 目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义的三个含义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具有国家清智力或者具有规范性,这是构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名词解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 是指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

    2018年4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28)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五篇范例)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1-2012年环境法学复习参考资料 《环境法学》简答题 1、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内容。 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改......

    2011年10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5篇)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环境要素范围是 A.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