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时间:2019-05-14 06: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第一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

2、什么是法的本质?

总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把法的本质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1)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意志的形成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归根到底受制于客观规律。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所以说,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

(2)法是统治阶级(国家)的意志的集中体现和反映(阶级意志性和国家意志性),体现了整个阶级共同意志或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共同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或人民个别集团或个别人的意志,更不是个别人的特征。

(二)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要彻底认识法的本质,认识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还必须深入到那决定着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社会生产方式最具有决定性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培植了人们的法律需要,同时又决定着法的本质。

3、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首先,在社会体系中,法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作为社会规范,法既区别于思想意识和政治实体,又区别于非规范性的决定、命令,如法院判决。

其次,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也可以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它就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因此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普遍适用性。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

(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保证其实施的社会力量。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五)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六)法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

4、什么是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主要指法的效力渊源,即根据法的效力来源不同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在中国,法的渊源的规范性表示是指由不同国家机关制定、认可或变动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和地位的各种法的形式。

(二)法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法的渊源指法的具体的外部的表现形式即法的内容。一指法的阶级本质,一指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哪些特征?

(一)综合性

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二)技术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通过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系来协调人同自然的关系。

(三)社会性

解决人同自然的矛盾。

(四)共同性

污染没有国界的限制,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有哪些?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任务,也是环境保护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内在的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这三项立法目的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5、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它有哪些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

然的关系。

2、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社会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和立法

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的起草程序有哪些?

(一)提出法案

提案者:人大主席团,常委会,专门委员,全国人大一半代表团或30人以上代表,国务院,中央军委,法院,检察院。

(1)本身职权或业务范围内

(2)能够提案机关提出

(3)符合法定人数

(4)应采取一定形式

(二)审议法案

1、由有权机关主体对法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对其加以修改的专门活动。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案程序通常履行由他们领导机构到有关会议再到大会审议。

(三)表决和通过法案

在中国,全国人大深意的普通法案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审议法案,过半数通过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其它方式。

(四)公布法(法的颁布)

在中国,国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权,各国公布法的方式,基本在立法主体的刊物上或在指定的其他刊物上公布法。

多数法于通过当日公布,有的于间隔几天公布,有的公布之日施行,许多法是在公布间隔一定时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公布。

8、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

(一)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

(1)“物物相关”律:即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改变其中的一个事物,必然会对其他事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2)“相生相克”律: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生物种都占据一定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3)“能流物复”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断地循环。

(4)“负载定额”律: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

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5)“协调稳定”律:只有在结构和功能相对协调时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

(6)“时空有宜”律: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组合,构成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及其对立法的指导意义

(1)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资源基础为条件。

(2)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是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三)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1、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运用经济学方法的目的(1)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或措施,将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成果确定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之中,即采取经济效果最佳的措施并将其制度化。

(2)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既定的制度或措施以及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环境效果进行分析。

2、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世纪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它包括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亦称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性,负面的影响亦称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

3、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有效性的评估与分析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运用经济学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对现行法律进行经济学的评估和分析。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进行经济学评估的主要范围包括:评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经济成本,以及对法律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经济的分析。除此之外,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还经常运用于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和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第五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1)审批的依据和标准的掌握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限制发展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取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防止不当规划和建设。从环保部门和建设单位来说,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责不同,一方作为审查者,着重环境保护的要求,一方作为建设者则希望顺利通过。而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对审批标准缺乏具体规定,实践中有时发生矛盾和扯皮现象。这里有一个审批标准掌握适度的问题,限制过严,会影响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限制放宽,会失去评价的意义,放过不该建设的项目而造成后患。

(2)谁对评价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说,建设单位作为建设主体,应对评价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由于环境评价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必须明确评价单位的法律责任。

(3)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多学科配合和采用各种新技术,因而对评价的可靠性问题,综合性预测的标准与方法问题,某些难以计量的环境因素如生态影响的确切表达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4)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相结合的问题

过去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计划为主,各种大中型项目都要按照几件管理程序进行,这就发生了基建管理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何结合的问题。按照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必要的、详细的基础资料,如拟建项目的确切规模、设备、工艺流程、“三废”排放资料往往要在总体设计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提出后才能提供,因此影响到评价工作的正常性和评价的可靠性。

(5)其他行政机关先批、环保部门后审的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尚未真正实现“依法行政”;而是《环境影响评价》中还有“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规定,即建设项目如果未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被其他行政机关批准建设的,可以事后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6)公众参与有规定、无程序

公众参与的前提是信息公开,而我国法律并未规定政府所有信息和审批事项都必须公开,所以即使有公众参与条款,但由于没有具体的信息公开制度和如何参与的程序性规定,因此实践中公众依旧无法参与环境决策。

7、简述征收排污费制度。在我国,排污费是如何征收的?

(一)征收排污费制度又称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包括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是运用经济手段控制污染的一项重要环境政策。

我国目前有两种意义的排污收费制度:

(1)超标准排污收费。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首先规定了在我国实行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制度。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2)排污收费,即《水污染防治法》第15条规定的,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即使不超过标准,也要征收排污费。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征收的排污费必须用于防治污染,不得挪作他用。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并不意味着购买了排污权,也不排除其治理污染、赔偿损失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排污单位如果拒绝或者拖延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或排污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排污收费制度是依据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要求,污染者要承担对社会污染损害的责任。在我国,征收方法如下:

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保部门,应当根据排放费征收标准和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确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予以公告。当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之日7日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

商业银行应该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收到的排污费分别解缴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

9、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它是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恢复最有影响力的制度,也是任何自然资源法律所不可缺少的制度。我国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一是自然资源使用权。

自然资源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独占自然资源,并通过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然资源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它主要表现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四种权能。.占有权是对自然资源实际掌握和控制的权能;使用权是按照自然资源的性能和用途对其加以利用,以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权能;收益权是收取由自然资源产生的新增经济价值的权能;处分权是依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处置,从而决定自然资源命运的权能。在自然资源上,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四种权能,既可以与所有权同属一人,也可以与所有权相分离。对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

按自然资源权属的主体来分,可分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按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可分为土地资源所有权、森林资源所有权、水资源所有权、草原资源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权、野生动植物资源所有权。

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方式通常有法定取得、开发利用取得、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等。自然资源所得权可因征用、所有权主体的分立和合并、依法转让、兑换或调换而变更,也可以因法律剥夺、自然资源的消失而消失。

第二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论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论文

浅析南街村工厂排污对乌江沟水环境 的危害及治理方案

学院:法学院 年级:2014级 班级:法学三班 姓名:孟静航

学号:1413424048 联系方式:***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一、乌江沟水环境污染现状.................................3

(一)乌江沟当地村庄水污染现状........................3

(二)乌江沟周边村庄水污染现状........................4

二、乌江沟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5

(一)南街村工业发展的污水排放........................5

(二)生活废水和其他废弃物造成的污染..................6

(三)农药和化肥方面造成的污染........................7

三、乌江沟水环境的治理方案...............................7

(一)强化(南街村)乡镇企业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措施....8

(二)进一步加大乌江沟附近村庄的环保建设的资金投入....8

(三)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9

(四)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治建设,严格环境执法.....10 【参考文献】............................................1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号称“红色亿元村”的南街村实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而在河南临颍县三家店村,却有条“臭名昭著”的乌江沟。村民反映有“大同世界”美誉的河南南街村将未经治理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进了乌江沟,下游几个村子上万名村民百姓的生活用水被严重污染,这也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农村水资源是农业发展乃至人们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水资源的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制约性因素。目前,环境保护部就《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虽然新水污染防治法并未出台,但由此可见我国对水污染现状更加重视,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治理方案。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乌江沟水环境现状及治理方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乌江沟,水环境,污染,治理方案

一、乌江沟水环境污染现状

(一)乌江沟当地村庄水污染现状

提起河南临颍南街村,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社会主义小社区”“亿元村”等一连串耳熟能详的词组,而在南街村那一片惹眼骄人的繁华背后,却有一万多人数年以来一直生活在痛苦、疾病和无助之中。

冬天的乌江沟看上去像一汪死水,从东至西就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穿村而过,在村子中央的低洼地带留下一潭巨大的死水,没有波澜,没有生机。据村民们反映,别看现在乌江沟“看上去没有啥”,“一到夏天啥就都来了”。夏天的乌江沟“生机勃勃”,冲天臭气,大花蚊子、长尾巴蛆„„这些该来的东西会一样不少地衍生、泛滥。那时,乌江沟中的腥臭刺得村民睁不开眼,人不敢往跟前去。白天,黑色的长尾巴蛆从沟中成群结队地浩浩荡荡爬向两岸,“爬得村里满地都是,没法看。”一不留神踩在脚下啪啪作响,又恶心人又吓人。为阻止蛆爬进家中,沟两边的村民不得不在自家院门前撒上石灰粉。“有时清早起来,一睁眼就会看见窗台上爬着黑蛆,恶心得连饭也吃不下去。”一提起这些,村民们的恐惧和厌恶之情溢于言表。近10几年来,农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粮食造成减产,而且直接威胁着居住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身体健康。正如汪恕诚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所做的学术报告《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与调控》中指出,“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亚于洪灾和旱灾,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非 解决不可的时候了”。①

(二)乌江沟周边村庄水污染现状

乌江沟虽然从源头到淮河穿越了数个乡镇,但是最为深受其害的却是临颍县三家镇的三家店村及潘庄村、西华县奉母镇的冯庄、沟刘及后邵等五个村庄,因为乌江沟从上述这五个村庄穿村而过,污染严重的河水直接影响到了沿河两岸近在咫尺的万名村民的饮用水源。

三家店村原来的饮用水用的几乎都是自家备有的小压井,水清色正、甘甜可口,但是进入90年代后,村民们就再不敢用这些小压井取饮用水了,因为污染严重的乌江沟已经严重的渗透进了地下饮用水源,导致村民疾病多发。于是全村人凑了钱请来了漯河市环境监测站的人对乌江沟三家店村段水质进行了抽样分析,结果显示②:该处水质化学需氧量每升达20毫克,是国家规定标准的8.36倍;高锰酸盐指数每升40.80毫克,是国家同类标准的4.08倍;而在三家店村采集的四份地下水,总大肠杆菌最多者达每升230个,少者每升也有89个,分别是国际标准的76.67倍和23倍;总硬度高者为每升1470毫克,低者为每升628毫克,分别是国家同类标准的3.27倍和1.40倍。农村饮用水源大多受到污染,1983-1985年调查表明③,大肠菌群超标率达 86%,全国约有7亿人饮用这种超标水;有1.6亿人饮用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水;饮用含氟化物和含盐量超标的人数也较高,分别为7700万人和1.2亿人;有5000万人口饮用氯化物超标的水,①②汪恕诚 .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与调控【J】.中国水利,2001,(11): 6—9. 天涯论坛 . 《南街村的污染问题》 ③曹风中 .中国环境与健康报告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饮用硝态氮和硫酸盐超标的人 口也大约均有3400-3500万。1993年调查表明,饮用大肠菌群超标水的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饮用有机污染物超标水的人口比例有所增加,达21.5%。我国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

二、乌江沟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一)南街村工业发展的污水排放

乌江沟原本就不是一条河。它只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旱涝保收时遗留下的产物。在旱季乌江沟根本就不排水,当时虽然也有一部分临颍县的生活污水排放到乌江沟,流不到多远就被土壤吸收了。乌江沟之所以像现在这样常年排污,与南街村集团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南街村集团所属的包括啤酒厂、彩印厂在内的二十多家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水都排向了乌江沟。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引进和增加,在数量和规模上也呈现出不一致的现象,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经济方面原因的限制,使得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大多数的乡镇企业中并没有相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摆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运行。大量的乡镇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将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人到河流、农田或是水库中,给水体带来严重的污染,而且在相关部门的处罚治理上往往会出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没有进行严格的落实,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环 境带来极大的威胁。①这也是造成乌江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二)生活废水和其他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南街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垃圾也日益增多。乌江沟的农村生活当然也存在了这样的问题。其中,生活垃圾主要有菜叶、瓜果皮、废旧物品、塑料袋等,而且这些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从当前乌江沟周边村庄的实际现状来看,垃圾清运处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和应用,很多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的回收和治理,很多的村民会直接把垃圾扔进河道、沟渠中,使其在水流下进行自然消解,这样就会使水体中化学成分增加,酸碱度失调,不能直接灌溉和取用,导致农村正常用水的不便。另外,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缺少统一的规划指导,人们的居住又往往比较分散,导致垃圾的产生和堆放也较为分散,这对水污染的防治是极为不利的。据了解,我国的生活垃圾数量巨大,3亿城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1 kg计,9亿农村人口,每人每天产生0.5 kg计,每天共产生75万t,全国每年合计将增加生活垃圾27375万t。同工业垃圾一样,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堆放,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也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

①②吕佳.李艳松.《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 第 9期

李贵宝 .污水资源化及其农业利用(污灌)的对策【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11):9—12.

(三)农药和化肥方面造成的污染

对于乌江沟本地村民来说,农药和化肥方面造成的污染随着当地农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被应用到农业种植中,而当地农民为了尽可能多的实现经济效益也加大了使用量,根据国家近几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农村水污染由农药和化肥所引起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统计①,2004年化肥年使用量高达4637万t,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化肥使用量为4l1kg·h m,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安全上限为(225kg·hm);这就表明,农药和化肥同样会威胁人类饮用水的安全,更污染了乌江沟的水环境。

三、乌江沟水环境的治理方案

根据 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水利部和国家环保局的有关政策,确定21世纪初叶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 质量为目的,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并重,结合农村的 资源优势、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加强水的高效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实施农村废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实现农村社会和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②”

①②梁维敏 .梁 潇.王 缇《浅谈农村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2011一01 一05 李贵宝.王东胜.谭红武.朱 瑶.《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2003年4月 第1卷第2期

(一)强化(南街村)乡镇企业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乡镇企业的污染仍是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必须在长时间内面临的难题。当寻找到乌江沟的源头也就是南街村东南角。在其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变电站的中间,只见一股污浊不堪的水正从一个排污口涌流而出,阵阵臭气扑鼻而来。污水穿过一座小桥,浩浩荡荡一路东去。而在小桥的西边,还有一排七个并列着的排污口,排污留下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辨,沟中的大片淤泥至今也未能干涸。而一旦这些排污口全部使用,其排出的污水流向也只有一个:乌江沟。因此,解决乌江沟水污染的问题首先就要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制建设。对危害、威胁城乡水源地的乡镇企业,严格限期实行关、停、并、转、迁。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县级与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 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

(二)进一步加大乌江沟附近村庄的环保建设的资金投入

对于乌江沟水污染问题,三家店村的村民目前的境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去年年中,有关部门决定在三家店村实施“深水井人畜饮水给水工程”,并委托临颍县水利局进行初步设计,确定了供水设备及主管线建设由三家店镇集体解决,分户支线由村民自己承担的解决方案。该项目投资概算共需资金53万元,目前地方已筹集了20万元的资金。一眼160米的深水井于去年底打好,今年春节前,三家店村的村民在每户支付了220元的管道钱后用上了卫生水。虽然 污染源这个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但目前三家店村村民的吃水基本没有多大问题。

因此,各级政府作为本辖区环境质量的责任者,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把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把公共财政可利用的有限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拓宽投资渠道,逐步建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长效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更好的解决乌江沟水污染的问题,让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三)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虽然三家店村村民的吃水基本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另外几个村子的乌江沟水污染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临颍县环保局的张副局长提到①,像过去五六十年代,人们根本就没有环保意识。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使农民意识到各类污染的危害,识到污染直接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紧密相连,使其不断提高环保意识;或者对重点农户特别是农村地方干部进行有组织的环境教育。

乌江沟水污染之所以到了如此地步,虽然绝大多数原因指向南街村乡镇企业的排污,但是也有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群众本身。此次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草案中添加了第七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这一章第一百零三条【水环境质量、重点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突发水环境 ①天涯论坛 . 《南街村的污染问题》 事件等信息】规定①:“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水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质量信息、重点监管排污单位名录及其重点监管排污单位水污染物排放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水环境信息。定期发布水环境状况公报。”第一百零五条【重点排污单位公开信息】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自行监测方案、主要水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水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接受社会监督。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借口拒绝公开。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 在乌江沟问题上,我们同样应该把握公众的实际需求特点,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还要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积极发挥监督机制作用,然后进一步的采取措施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四)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治建设,严格环境执法

对于乌江沟水污染问题,首先就要完善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增强环境立法的可操作性,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准人制度,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禁止实施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杜绝污染向农村转移。其次,要加大对环境违法的惩治力度,避免出现“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对不执行 ①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七章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不正常运转治污设施、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超标排污以及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对象要重点查处。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予以禁止,并且对一些迁移的工业也要做好制度上的规范。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重视对农村水污染的防治,从制度上形成一种警戒,从而构建良好的水污染防治氛围。

【参考文献】

【1】石国强,郭建,孙慧莲.当前河北新农村建设中水污染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63—67.

【2】吕佳.李艳松.《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第9期 【3】潘淑君,周其文.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管理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07(4):47—49.

【4】潘碌亭,吴坤,杨学军等.我国农村污水现状及处理方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5):223—225.【5】王薇,俞燕,王世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1):59—62.

【6】梁维敏,梁潇,王缇.浅谈农村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天津农业科学,2011(03):142—144.

【7】李贵宝.污水资源化及其农业利用(污灌)的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11):9—12.

【8】万华玲.农村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分析(J).科技传 播,2011(19):29-45.

【9】天涯论坛.《南街村的污染问题》

第三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义的三个含义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具有国家清智力或者具有规范性,这是构成法律属性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使它同非国家机关,如‘社团,组织,企业等的规章区别开来。也同虽由国家机关制定但不具有规范性,或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非法律文件区别开来。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通过方知自然环境被破坏和环境被污染来保护环境与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索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即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包含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同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第二。同防治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治各种公害如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有关的社会关系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法律都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而建立的,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不仅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保护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不仅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而且也维护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自然环境、自然秩序。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更注重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综合性:由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保护环境资源的各种社会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决定了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行为进行综合性的调整。(3)科学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科学技术性,这是广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家门一致认同的环境资源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重要差别,环境资源法的科学技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法律部门,所以它的法律规范必然体现对于自然规律的遵守。② 环境资源法的科学技术性还体现在它是通过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系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所以他必须体现自然规律尤其是生态学规律的要求。把大量的有关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操作规程、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等御用于环境立法之中。(4)公益性:目前,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与资源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要求,保护环境资源的

事业已经成为公益性的事业。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历史必然性的依据和标志:第一,环境与资

源保护法有其所调整的明确的、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第二,我国近年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发展很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已经形成。历史必然性:①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以致必须由国家来承担保护和管理环境的职能。②国家对环境的管理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法律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污染防治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使国家通过颁布大量环境与资源法规,对环境进行经济的、技术的综合管理已成为必要。③环境与资源的整体性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把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社会关系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保护和调整。

4生态学的基本规律:①物物相关②相生相克③

能流物复④负载定额⑤协调稳定⑥时空有宜。

5环境管理的原则:①综合性原则②区域性原则

③预测性原则④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6征收排污费的办法:根据相关规定,直接向环

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按条例规定缴纳排污费。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在缴纳排污费。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储存或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原有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保标准的,自建成或该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向大气海洋排放污染物的,依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加倍缴纳排污费。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缴纳排污费,以填埋方式处理危险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其排放的种类和数量,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按照噪音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产生噪音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音标准的,按照排放噪声的超标声级缴纳排污费。排污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足额缴纳排污费的,收缴部门责令其限期交纳,并从滞纳之日起加收2%的滞纳金。

7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是最早见之于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在2000年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限期治理规定纳入行政法律责任规定的范畴。限期治理的对象及其决定权限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污单位。第二,在特别保护区域内超标排放污染物的。

8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和分类: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地区稳定,政治安定等造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包含三大类;第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第二,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第三,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9自然资源许可证,从其性质看,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资源开发许可证;二是资源利用许可证;三是资源进出口许可证。

10自然资源费的分类:1开发使用费。2补偿费。3保护管理费。4惩罚性收费。

11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无过错责任,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因果关系。

12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的的具体特征;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且这些活动的大多数通常是在生产生活活动中进行的。2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媒介影响和危害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3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都是损害的结果。

1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一般规定:1.固体废物法律控制的的监督管理体制。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定。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具体规定。

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自然资源规划制度:指根据一个国家或各地区自然资源本身的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规划期内对管辖区域内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恢复和管理所作的总体安排。

3行政处理:行政处理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相应法律、法规和规章所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而依行政相对人申请或依职权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5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特殊的自

然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而划定的区域。

6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

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

7生态平衡: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

成、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学上把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案例1.(1)甲的抗辩理由是否成立?

答:不成立。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没有违反法律规定而造成的他人的损害,也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所有废水达标排放也侵害了他人利益,抗辩不成立。(2).结合本案谈谈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及特征。答:根据有关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而本题举证责任倒置。

2.(1)该土地租赁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协议无效。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不得占用耕地。

①国土资源部门能否调查处理?为什么?

答:可以调查处理。根据相关规定,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工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②如何取得土地使用权?

答: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基本农田、耕地超过35公顷的和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3.(1)环境部门对治炼厂的处罚有没有法律依据?答:有法律依据。对违反有关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2)环境部门的处置的是否得当?

答:不妥当。此事件属于特别重大环境事件,不能罚款了事,应当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在一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3)治炼厂的抗辩理由是否成立?

答:不成立。治炼厂以的暴雨作为抗辩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治炼厂若要以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主张免责的话,就必须证明受害人的损害完全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而且这种自然灾害必须是不可抗拒的。

此外,其还须证明自己在灾害发生时已及时采取了合理措施但仍无法避免环境污染损害结果的发生。村民饮用喝水中毒是因为治炼厂没有及时处理有毒工业废渣造成的,所以应当赔偿损失。

4.(1)火电厂的理由是否成立?

答:不成立。征收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并不是行政处罚,不以违反行政法律法规为前提条件,与行政处罚性质不同,适用条件也同,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因此,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事业单位,仍然应当依法缴纳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

(2)环保机关的处理有无不妥之处?答:有不妥之处。

5.造纸厂是否对村民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答。承担(2)缴纳排污费是否合法?不缴纳怎么办? 答:合法。根据有关规定,污水达标排放也要缴纳排污费。如果排污者拒不缴纳排污费,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依照职权处以应缴费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包邮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整顿

论述

1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一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产生,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首先要以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关系。同时,还要有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即法律事实的出现。因为,一般来说,法律规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要素

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称“权义主体”或“权利主体”。在我国,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

内容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主体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或相应地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主体承担的义务是指必须履行某种责任,它表现为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能作出某种行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也称“权利客体”或“权义客体”。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只有物和行为。⑴物。是指可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质。⑵行为。是指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3环境问题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环境问

题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性,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不象其他社会问题或法律问题一样具有较快的反应性,除排放高浓度物质污染环境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或生物损害的事例外,大多数环境损害都是在人们无法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的。②事后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费用巨大,在经济上不合算。以“先污染后治理”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例,在60-70年代,这些国家的环境投资一般要占到国民总产值的1%到2%。③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变性很大,控制人为活动的措施无论如何都只会对维持现存地球生态系统有益,而不能等到“冷”或“暖”的结果出现。否则,后悔也为时已晚。

4.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制,是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后,在不少省市开展起来的一种把环境保护的任务定量化,指标化,并层层落实的管理措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实行这样一种环境管理措施有许多好处,1:有利于把环境保护的任务真正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计划,使环境保护任务得以真正落实2:实行责任制,把各级领导的责任层层分解并落实,把环境保护的任务定量化,指标化,加强了环境管理3:相应地简历各种配套措施好支持系统,如定量化的监测和监督系统,定期的检查考核制度,相应地奖惩办法等,这样就促进了环保机构的建设,强化了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5.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1:规划和专项规划 2: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的报告书;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6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性质是什么?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环境标准是我国环境法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环境标准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技术规范。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规范性,它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和尺度。环境标准同法律一徉也是一种具有规范性的行为规则,它同一般法律不同之处只在于,它不是通过法律条文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是通过一些定量性的数据、指标、技术规范来表示行为规则的界限,来调整人们的行为。(2)环瑰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某些情况下,违反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环境标准的制定像法规一样,要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7环境标准在国家环境管理中起的作用。环境标准是制定国家环境计划和规划的主要依据。国家在指定环境计划和规划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环境目标和一系列环境指标。他需要在综合考虑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使环境质量控制在一个适宜的水平上,也就是说要符合环境标准的要求。环境标准便成为制定环境计划与规划的主要依据。环境标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基础与依据。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8.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和相应地法律规定。(1)起诉资格的放宽。进入21世纪以后,法学界有人建议,应该在环境民事诉讼中建立环境公益起诉制度。(2)举证责任的转移。有的国家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与判断中,采取了举证责任“转移”亦称“倒置”的原则。(3)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在一般民事诉讼中,要求原告提出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并提出直接证据;但是,环境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十分困难和复杂。(4)诉讼时效。《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9论述生活饮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主要内容:首先,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规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

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其次,禁止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体排放污水;禁止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为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超过国家规定的或者地 方规 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耳机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 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10论述关于林权的规定:林权又称森林权,是

指森林法律关系的主体对森林,林木或者林地的战友,适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我国森林法把林权分为国家林权,集体林权,机关团体林权和公民个人林权。除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森林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全民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集体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单位所有;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我国法律对林权的保护,主要采取确认权属、返还非法占有、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等措施。

11论我国的矿业权制度。A矿产资源所有权是矿

产资源法律关系主体对矿产资源占有、使用、收益

和处分的权力。B探矿权是指在依据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C采矿权是指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规定的范围内采矿资源和获得所采的矿产品的权力。D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必须具备法定条件,并申请和管理部门的审查及批准,依法办理登记同时要取得矿产资源勘查区可证、采矿证。E探矿权、采矿权可以依法转让。

12关于渔业养殖和捕捞作业的规定

A为了解决渔业资源面临的供需矛盾,渔业法规定,国家鼓励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适于养殖的水面、滩涂、发展养殖业。B国家鼓励、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合理安排内水和近海捕捞力量。C凡从事内水近海捕捞业者,必须取得捕捞许可证,方可从事捕捞活动。D在禁渔区、禁渔期捕捞,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或者捕捞的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比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名词解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 是指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许可证制度: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

自然资源调查制度:是指由法定机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条件等进行全面的野外考察、室内资料分析与必要的座谈访问等项工作的总称。自然资源许可制度:是指在从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海洋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将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碍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坏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噪声就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因对固体废物的处置不当而使其进入环境,从而导致危害人体健康或财产安全,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五篇:20120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地震具有巨大的能量,但由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限制,不仅不能用来改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反而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不能称之为自然资源。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的属性是()

A.相对性 B.整体性

C.可使用性 D.有限性

2.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均将限期治理的决定权赋予()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行使

3.环境影响评价属于环境质量评价中的()

A.预断性评价 B.回顾评价

C.现状评价 D.法律性的评价

4.《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C.超标排污收费制度 D.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5.某村庄的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民李某,后来在土地下面发现有稀缺矿藏,享有该矿藏所有权的是()

A.村集体 B.李某

C.国家 D.三者都有份

6.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B.限制进口固体废物

C.可以进口固体废物

D.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

7.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A.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B.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

C.所有的野生动物 D.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8.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的情形为()

A.较大环境事件 B.重大环境事件

C.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D.一般环境事件

9.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对象应当缴纳排污费()

A.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交纳污水处理费的B.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C.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D.排污者原有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保标准的,自建成或改造完成之日

10.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的区域是()

A.核心区 B.缓冲区

C.规划区 D.试验区

11.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它部门法渗透的特点是在环境法的()

A.发展阶段 B.产生阶段

C.萌芽阶段 D.完备阶段

12.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关于防治环境污染,尤其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主要是()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能流物复”律 D.“负载定额”律

13.我国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构是()

A.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D.环境保护部

14.通常情况下,要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应当实行()

A.浓度标准 B.总量控制标准

C.排放限额标准 D.时限排放标准

15.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下列不能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是()..

A.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B.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C.商业住宅用地

D.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16.按照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烟型污染、特殊型污染及()

A.石油型污染 B.工业型污染

C.农药型污染 D.生活型污染

17.《森林法》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工程建设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审核批准后,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

A.森林植被恢复费 B.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C.林业基金 D.封山育林费

18.根据《渔业法》的规定,责令改正、责令限期经营开发利用、责令补办养殖证等行政处罚形式属于()

A.能力罚 B.财产罚

C.申诫罚 D.行为罚

19.为了保护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一部公约,该公约是()

A.《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B.《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C.《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口、出口和转移文化财产权的公约》

D.《海牙公约》

20.“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在国际环境法的历史中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A.国家管辖范围以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跨界污染引起的环境责任与赔偿

C.可持续发展

D.国际环境法的执行

21.根据《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对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制度是实行生产前和进口前的()

A.事先知情同意程序 B.申报登记

C.分类管理 D.报备管理

2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比例为()

A.65%以上 B.70%以上

C.75%以上 D.80%以上

23.根据2002年修订的《水法》的规定,我国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实行()

A.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B.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C.统一管理体制

D.分级分部门管理体制

24.根据《刑法》第338条的规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最高刑期为()

A.10年 B.20年

C.无期徒刑 D.7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具有全球性并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某些机制平衡的三大大气污染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酸雨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E.臭氧层的破坏

26.必须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是()

A.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B.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C.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D.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E.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27.下列属于《水法》规定的“水资源”范围的是()

A.空气中的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动植物体内的水

E.海水

28.有毒有害物质和行为的国际法律管制主要包括()

A.放射性物质的国际法律管制 B.危险化学品和农药的国际贸易管制

C.持久有机污染物管制 D.化学物质管制

E.废弃物质管制

29.从性质上区分,下列自然资源许可证的类型包括()

A.资源勘查许可证 B.资源开发许可证

C.资源利用许可证 D.资源进出口许可证

E.资源运输许可证

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保部门向公众公开信息的具体阶段是()

A.环评后阶段 B.环评开始阶段

C.环评进行阶段 D.环评审批阶段

E.预评价阶段

31.根据《草原法》的规定,我国草原立法的目的是()

A.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 B.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C.发展农业生产 D.发展现代畜牧业

E.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的行政处罚措施是()

A.责令限期改正 B.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C.警告 D.罚款

E.责令关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简述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34.简述“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35.简述我国水土保持的主要管理制度。

36.简述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

38.论述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甲厂新建投入生产,同时投入运营的还有该厂的污染物处理设施。甲厂运营三个月后,认为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营增加了企业成本,遂私自决定不再运营该设施。当地有一农民乙在甲厂投产后,就从甲厂的排污渠中抽水养鱼,以利用污水中的养分。但自从甲厂停止运行污染处理设施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大大增加,乙鱼塘中的鱼因为养分过多开始大量死亡。乙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厂赔偿损失。

问:(1)甲厂停止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2)甲厂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什么?

40.某水泥厂未经许可将用于生产的放射性物质钴60封存于山洞,且该厂疏于管理,并未作出具体警示以告知其危害性等,致使该物质被附近一村民甲误以为贵重物品偷走并藏于该村一旧屋中。钴源造成放射性污染,致使该村民甲及附近的十户村民受到放射性损害,乃至生病住院治疗。

问:(1)对于该村无辜受害的村民,其损失由谁赔偿?为什么?

(2)偷盗钴源的村民甲应承担何种责任?同时有何权利?试加以分析。

下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五篇

    1.2003年5月7日,农民杨某等5人(以下简称甲)发现在其合伙承包的东湖养鱼场内有大量鱼苗死亡。经海滨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调查、采样分析后认定,造成鱼苗死亡的原因是东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强化实践作业范文

    根据本课程实际特点,每一章将有一道学生实践能力考核题目,考核方法是结合每章理论知识编制一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学生分组选择三道感兴趣的题目完成实践报告。我选择的题......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3年01月

    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金瑞林(范文模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金瑞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1995年8月5日上午,田某和朋友在家喝完酒后骑车去商场买东西,从商场出来后,听见有人说:“你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案(共5则范文)

    本科教案 主讲教师: 黄锡生 教授 单 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课程性质与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高等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基础)(非重点) 重点难点:1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定义;2环境问题的分类(可简答可论述);3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4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1环境与资源保......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2年10月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资源与环境法学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 级:环科一班 姓 名:戴宇霆 学 号:201240463117 课程论文题目:自然环境保护公益组织的简介与发展 课程名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