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达州市教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
达州市教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
一、2011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隆重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心谋划事业发展。一是科学编制了《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并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定通过,向社会发布。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秦巴地区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二是隆重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9月6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焦伟侠、涂文涛、何健等省、市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三是对落实中长期规划任务进行了分工,制定了分年度实施方案。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全力实施教育重大项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今年,全市教育系统相继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学前教育建设工程等教育项目181个,完成建设面积19.77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4062万元,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健全资助体系,做到了应免尽免。为83.7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1.5万名中职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为79.0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发放了教科书(其中:城市低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31名),为12.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为3.8万名中职学生、2.9万普通高中学生、2418名贫困大学生提供了资助,为2700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500万元。二是关爱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建设、改造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30所,新建“留守学生之家”25个,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人数达到3937人。三是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8万人次,实用科技培训62万人次,职工教育培训12万人次。四是积极开展学校“示范食堂”创建活动和学生饮用水、生活用水设施及厕所改建工作。今年,全市创建市级“示范食堂”14个,新(改)建达到饮用水标准学校7所、为边远山区学生提供蒸饭条件学校12所。五是抓好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完成了调研工作,编制了规划,制定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分年度目标。我市纳入连片扶贫开发规划的教育部分总投入需35.5亿元。正在为万源大竹河镇7所村小学向省教育厅争取教学设备专项资金60.2万元。
(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2011—2013年)行动计划方案,推进学前教育普及。今年完成新建或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6所。二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知识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举办了全市第12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24人次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市记录。承办了全省中学生男子篮球、女子足球赛。开展了四川省小中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达州赛区),获省一等奖347个。在四川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25个,获奖率居全省第二,16件作品被选送全国参赛。市教育局获省科协、省教育厅等八部委表彰的“优秀组织奖”。举办了达州市第二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大会。共征集各类青少年科技优秀项目574项,科技实践活动65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650幅,科学影像活动20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项目118项。四是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 “专家指导小组”,加强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全市3784名教师分别参加了14个学科的远程培训。建立了教材选用、校际联动、校本教研、质量评估等课改机制。目前,全市幼儿三年入园率达到81.10%,小学生入学率达到9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23%,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80.46%。2011年全市普通高考本、专科上线3.43万人,其中本科上线1.67万人,本科上线率45.68%,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近9个百分点。
(五)积极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一是调整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召开了领导小组工作会,对迎检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二是召开了全市“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通报了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三是组成督查组,对大竹县、达县“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了督查,重点督查了各地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迎检档案资料建设情况等。四是财政部门对2007—2010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进行了检查,追加了欠拨经费;人社部门加大了教师招考和“特岗教师”的实施工作力度;其它部门对照“两基”工作职责任务对本部门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对照国家“两基”主要指标标准,我市“两基”工作总体上基本达到国家要求。
(六)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增强服务能力。一是代市政府草拟了《关于加快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的意见》,明确了未来10年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重点目标和保障措施。现已报市法制局审查。二是狠抓中职招生,今年中职招生40128人。三是召开了我市首届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生就业洽谈会,62家幼儿园现场招聘幼儿教师70余名,推动了校企进一步融合和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四是举办了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大赛,6名学生分别获得了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中职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学校”,获得国家入960万元专项资金;达县职高、大竹职中、渠县职专、宣汉毛坝职业技术学校、达县亭子职中、达州财贸学校争取中央、省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资金共计3770万元。六是积极做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工作。调整和充实了“9+3”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三禁两不”工作,积极开展“四党”主题教育和“五项专题教育”活动,有效维护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做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589名 “9+3”学生中有团员517人,409人参加了党课培训,292人递交入党申请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45人,发展预备党员52人;强化“9+3”学生实习就业推荐工作,积极推动“9+3”学生返乡实习就业。高三424人中,已落实顶岗实习岗位422人(2人由于纹身和肝病等原因暂未顶岗实习);完成优秀学生到部队入伍训练工作。全市入伍报名登记115人,体检合格52人,政审后入伍报到39人。
(七)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一是制定了《达州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建议方案》、《达州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工期进度表》、《达州市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筹资方案》,对园区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目前,3个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审定通过。二是加强园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焦伟侠、何健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指挥部和办公室。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职教园区建设,明确了一名分管副局长专职抓,并抽调2名专门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园区建设相关工作。三是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协调国土、住建、发改等部门,指导各入园院校开展前期工作。目前,入驻园区的第一、二组团各职业学(院)校都已分别向市发改委、国土局报送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请示和变更土地使用性质的申请。四是积极筹备开工典礼。预定于12月25日至28日举行开工典礼,启动200万元平场项目(其中含50万元的会场场平费)。初步拟定于在北外镇青杠垭村和韩家坝村交界处(高速路彩虹桥下北边50米处)举行开工典礼仪式。已拟定了开工仪式方案、200万元平场项目工程工作方案以及道路建设工程开工方案。现正申请开工典礼场地平整,确保如期开工。
(八)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干部、教师培训。组织42人参加了干部省级培训,180人参加了干部远程培训;举办中学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各一期,共96名校长参加了培训。1.2万余教师先后参加了教育技术、农全学科、英语口语、高中新课改、班主任、远程教育、“国培计划”、幼儿教师等培训。二是配合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县级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考察,遴选了一批年轻后备干部。三是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荐上报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415名、四川省中小学教育名师70名,评选达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387名。四是认真做好教师招考工作。今年全市共招聘新教师1377人、特岗教师415人、免费师范生61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地教师的需求压力。
(九)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维护教育良好形象。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扎实开展了以“树正气、重修身、严管理、创一流”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活动期间,邀请专家讲课138堂,召开专题民主会议320次,初步查找并梳理出问题164个,形成整改措施729条。三是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强力规范办学行为。今年,全市教育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共查处教育“四乱”问题和违反办学行为案件34件,结案29件,涉案人数56人,18人受到党纪处分,23人受到政纪处分,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13人受到其他处理。涉案金额94.883万元,清理清退违规金额94.883万元。四是扎实开展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聘请教育行风评议员9名,组织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一中等市直测评单位开展了教育政风行风测评。
(十)强化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平安和谐。一是认真开展安全检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共检查学校847所,排查出安全隐患2083处,完成整改1986处。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管理培训。免费下发安全资料51.7万余份,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等906人,开展安全应急演练553次。三是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做好教育系统维稳工作。截至11月底,我局共受理群众信访咨询、投诉举报349件,均已全部及时办理,办结率100%。四是积极抗灾救灾。今春开学,万源市292个校点中有96个教学点、3.7万人饮用水困难。我局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并争取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万源教育系统抗旱保教学。“9.18”特大暴雨洪灾,造成全市教育系统201所学校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93亿元。目前,已完成B、C级危房加固维修1.01万平方米,购置课桌凳2.60万套,修复围墙4.88万米,保坎1.66万平方米,运动场6.81万平方米,其他设施0.74万平方米,添置仪器设备设施1.35万台,0.64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正在重建。
虽然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实现中长期教育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需投入129亿元,资金缺口大。二是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涉及较多部门,完善各种手续程序繁杂,推进速度较慢。三是学生多,管理人员不足,安全稳定压力较大。
二、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十八大精神,组织实施我市中长期教育规划,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培养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三)加快教育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改善民生。
(四)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五)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工作网络,拓宽工作领域,加强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重点人群的监管,着力推进教育系统惩防体系建设。
(六)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切实加强直属学校(单位)管理。
第二篇:达州市肢残人协会2015年工作总结
达州市肢残人协会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达州市肢残协会切实代表肢残人的共同利益,积极反映本类残疾人心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团结教育肢残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为残联分忧,为肢残人解难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发挥桥梁和助手的作用
今年以来,协会紧紧围绕残联工作重点,在帮助重度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低保,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轮椅等辅具发放、社区读书活动、健身活动、助残日等活动宣传、社区康复培训、残疾人法律维权、慰问、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文体活动、残疾人及子女升学、市政府关于城区摩托车及三轮车整治、量服网上抽查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二、领导重视,协会活动有声有色
经市残联同意,今年11月20日,达州市肢协和通川区肢协在达州市鹏飞大酒店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共60多人参加,分别就《达州市残疾人救助保障办法》(达州市人民政府令)、国家关于廉租房申请的有关规定、达州市中心城区摩托车,电动车专项整治工作等有关内容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对大家在座谈中提出的23条建议和意见进行了现 场解答和梳理,对会上不能及时处理的建议和意见待市残联汇总后统一出具书面答复,最后市肢残协会委员刘多益总结了2015年协会工作,对2016年协会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因协会主席缺位,今年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残疾人工作有关政策和要求,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高协会工作水平,创新协会工作方法,保持协会发展后劲,发扬和创新协会活动品牌,不断为残疾人服好务。
2015年11月23日
达州市肢残人协会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达州市肢残人协会将在市残联理事会的领导下,以“三个活跃”作为衡量协会开展工作的标准,加强对肢残人教育引导,切实维护本类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反映他们的呼声,为贫困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结合本地实际,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借2016年主席团会议之机,召开一次会议,对2016年协会主要工作做出安排布置并落实好与市残联各业务科室的对接。
2、配合市残联搞好组团参加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及达州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工作。
3、配合各级残联做好量服督查工作。
4、配合残疾人就业服务部(所)开展残疾人种植、养殖、盲人按摩、电脑等职业技能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5、在全国助残日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残联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6、协会加强与本类别残疾人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意见,反映他们的需求,协助残联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工作。
7、团结教育肢残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应尽的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8、对外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9、加强与我市各残疾人专门协会的横向联系和交流,共同营造我市扶残氛围。
2015年11月23日
第三篇:教育局工作总结
****教育局五年工作总结及五年工作规划 一、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间,**工作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两基”攻坚为重点,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教育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教育步入了一个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区委、政府将“两基”攻坚、“两基”迎国检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抓组织领导、抓宣传动员、抓依法治教、抓资金投入、抓指标提升、抓督查指导、抓责任落实等措施,建立了区乡村(校)三级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的“两基”工作机制。2008年6月,“两基”工作通过国家督导评估,***“两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二)教育强区、“普高”工作如期实现。区委、政府将创建教育强区、“普高”工作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和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统一规划、分批达标、整体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教育强乡镇、“普高”工作。2010年、2011年分别实现了教育强区和“普高”目标,普及程度高、师资水平高、经费投入高、教育质量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和学校布局结构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的“五高两化”基本要求,教育在全区经济社会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日益凸显。
(三)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水平巩固提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9.9%、98.9%; 15、17周岁人口完成率分别为99.7%、86.9%,较五年前分别提高了0.6%、2.3%、1.1%和1.8%;民族教育、幼儿教育持续发展,全区回族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8.9%,幼儿入园(班)率达到94%,较五年前提高了0.8%、5.8%和1.7%;回族
在校学生45874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4.6%,与原州区少数民族人口自然比例大体相当;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依托固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东西部合作办学,完成中职招生4846人;青壮年非文盲率98.4%,较五年前提高了2%;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年。
(四)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积极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采取“撤、改、扩、合、迁”等途径,改制、撤并学校及教学点133个,全区现有中小学校228所(含教学点),较五年前末减少65所,学校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争取国家危房改造项目、农村寄宿制项目、校舍安全工程、自治区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及各类援助项目资金3.3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6所,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全部消除了校舍危房;全区中学、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7.4和3.8平方米,比五年前分别分别提高了1和0.3个百分点,特别是市区“大班额”、“入园难”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城乡办学基础进一步夯实进一步扩大了教育规模,优化了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教育信息化迈上新台阶。购置计算机4693台,装备计算机教室111个、多媒体教室258个,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288个、教学光盘播放点105个,实现了“三种模式”的全面覆盖;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互联网接入学校比率分别达到44%、23%和54.8%;小学、初中、高中生机比分别达到17:
1、11:1和9:1;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全员培训合格率、运用教学比率分别达到35%、92.8%和87.6%,比“十五”末分别提高了19%、25.8%和37.3%。
(六)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中小学教师岗位聘任制,改进和完善了校长选拔任用办法,采取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方式,选聘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57名,配备中小学、幼儿园副职67名,选聘村小校长160名;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将14所乡镇初级中学全部收归教育局直管,切实强化了农村中学管理;认真落实自治区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制度,将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农村初中,提高了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建立初中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制度,切实提高了初中学生的
综合实践能力。
(七)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断优化。招聘特岗教师313名,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提升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师德素养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了“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师德教育工作,涌现出国家优秀教师558人(次);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建设,采取集中讲授、分散研修、“走出去、请进来”、网络教研、片区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2万多人次,区(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教师培训1万多人次,校长1100多人次,培养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32名,市级骨干教师155名,县级骨干教师944名,形成了四级骨干教师梯度群体;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7.8%,比“十五”末分别提高了6.5%、3.7%。
(八)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认真落实基础教育学校综合质量管理工程,扎实开展了“村小行动”、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等工作,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建县级以上各类示范性中小学103所;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狠抓教学常规落实,建立了校本研修制度;深入实施课堂质量工程,促使教师“达标”复核工作转化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创办原州教育信息网、《**教育研究》(双月刊),加强教育信息交流与沟通;制定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奖励办法》,重奖教学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间,高考累计录取学生13902名,录取率连续五年超出自治区平均水平;新课程改革成果进一步显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九)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3万人次。营养改善计划有序进行,营养早餐工程总资金619万元,惠及181所农村中小学44709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事实,有效改善了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在每个乡镇建立了公办幼儿园,市区迁建了一幼等幼儿园,进一步缓解
了我区幼儿园“公办少、民办弱、城市挤、农村缺”的问题,破解了“入园难”。积极争取项目,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资助大学生1600余人,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和社会支持教育能力较弱,教育投入不足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矛盾仍然存在。
——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差异较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需长期不懈的努力。
——学前教育的现状与群众的需求差距较大,乡(镇)幼儿园发展缓慢,县城幼儿园入园难成为影响民生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职业理念、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薄弱,农村教师业务能力水平较差等问题制约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任务艰巨。
——城市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学校“空壳现象”及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不能满足等成为新的教育矛盾。
——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职业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办学规模、效益不突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人民群众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需要不断改进办学合作形式,各类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区内外、东西部合作办学。三、五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以创建教育强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一级人才和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
生,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方针
(三)总体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能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促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2、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努力发展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加快教育改革进程。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新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
(四)具体目标
1、特殊教育:5年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在关爱中成长发展。
2、学前教育:全区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一年、二年、三年教育毛入园(班)率分别达87%、72%和60%以上。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依法管理民办幼儿教育,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基本解决入园难的问题。
3、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初中毕业率分别达到98%和95%;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4、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5、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让更多的学生异地就业。
6、民族教育:小学,初中回族学龄儿童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两基”标准,高中阶段回族学生比例达到或超过自然人口比例,使民族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7、成人教育:积极促进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技术与资格培训的发展,实现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8、基本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教育质量全市领先,达到自治区中上水平,创建西部基础教育强(县)区。
四、主要任务
1、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改革办园体制,解决入园难题。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加强政府统筹力度,发挥政府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法管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和示范,公办与民办幼儿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新建幼儿园8所、新建农村50幼儿园所,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设点,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开放兼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提升课程教材的现代化水平,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农村“小班化”教学策略、模式和方法。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改革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科技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建立外来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力争人均受教育年限预期达到10年。
3、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大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优先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根据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因地制宜地配置教育资源。积极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撤销规模过小、布点分散的学校,办好必须保留的教学点。对保留的农村规模较小的初小和教学点,要加强师资配备,通过城镇或中心学校教师“走教”以及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国务院、自治区各类项目投入406093万元,改扩建五中,新建寄宿制中小学宿舍食堂浴室等生活用房、购置生活设施设备、购置安装集中供暖设施设备,为100所农村中小学各新建科技楼1幢、艺术楼1
幢、体育馆(或风雨操场)、标准操场,为169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教师周转房,为206所中小学采购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及图书等,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校舍建设总面积1185080平方米(其中新建1055310平方米,加固1297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力度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扩大办学规模,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城市学校帮扶农村学校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尖子班”的规定,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对农村学校扶持力度,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中小学优质资源的城乡共享;完善政策措施,建立保障外来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
5、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加强宣传,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成立原州区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心,统筹政府、社会及个人资助工作,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异地就业的学生,按照自治区规定采取在当地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统一注册,学习期间区享受自治区资助政策,由注册学校集中管理,按月支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争取项目投入8940万元,新建原州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筑面积达到17800平方米,增加教学仪器设施、实习设备及附属设施建设,实现招生48个职业高中班,容纳学生2400人。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实行初、高中学生合理分流,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可逐步试行“2+1、2.5+0.5”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即:在本区接受2—2.5年的基础教育,在异地接受0.5—1年的职业技能教育)。依托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举办阿语专业,培养阿语人才,市职业学院每年在原州区招生人数在1600人左右,东西部联合办学每年输送学生人数不低于700人,科技、农牧等部门积极配合,使区内外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3000人以上,确保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7、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农村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使农村教师“安居乐业”。对长期在农村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终身从教。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执行国家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聘任改革,逐步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校际交流机制,完善和健全绩效工资制度,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行校长职级制,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实施新一论“千 百 十”园丁工程,加强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建设,造就一批深受人民群众拥护、学生爱戴的教育家型教师队伍。
8、加快各类继续教育发展。实施“国培计划”、厦门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力建设行动计划等,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教
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完善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和教师培训激励机制,将教师完成培训学时(学分)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绩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重视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设新的原州区教师培训中心,争取项目投入4424万元,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增加设备仪器购置及附属设施建设;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创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成区-乡-校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采用多样化、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加入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建立灵活多样的“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全区(县)教研网络,与中心校、学校(城区中学、中学)配合,选拔中心校教研员(文理各1名)和学校(城区中学、小学)教科研主任,形成区(县)——乡(镇)级——学校三级主体式教研网络,建立农村小学片区教研基地学校,培养乡校两级教研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建立健全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学校自身发展能力。加强网络教研,“十二五”期间,教研员应熟悉教育网站和大型网站的教育频道,能利用博客群组和聊天群组开展网上教研,建立原州区远程研修基地,加强网络教研工作力度,办好、办强原州教育信息网站的六盘部落博客群组,使之成为在宁夏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教育教学交流平台。积极支持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原州教学站建设,发展各类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9、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
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0、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和“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主题,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实施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切实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构建科学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评估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建设一批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加强学校体育场馆、艺术设施和示范基地建设,争取项目投入22150万元,新建10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44000平方米,以及体育、健身、娱乐设施购置和附属设施建设,给广大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校外活动场所。建立学校体育、艺术评价体系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四篇:教育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局年终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协的监督指导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区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抓规范、义务教育提质量、高中教育谋发展、区域教育求突破”的奋斗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注重突出民生重点,积极深化教育改革,着力优化教育管理,促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队伍素质逐渐优化,学校特色日益彰显,教育形象全面提升,全区教育继续保持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推进开发区二次腾飞、服务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把好导向抓载体,政治思想素养跃升新高度
1、落实“八项规定”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厉行节约,廉洁自律。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局在5所学校召开以“保持党的纯洁性,永葆党的先进性,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主题的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年初,局与各校签订《20xx年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 监管,建立校安工程建设责任追究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力争把校安工程及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区领导要求将建设项目做成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和良心工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教育系统清明的党风政风和行风。
2、深化主题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整体形象。自今年初伊始,全区教育系统从深化行政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等角度,由教育局领导包片负责片区各项教育工作,详细了解全区各校的办学现状,为如何促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化发展提供策略和依据。持续深入开展“四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与琅岐龙台村建立挂点联系,下村调研3次,了解民情*,解决30多名村民子女就学定点乘坐公交车问题。在全区19个单位满意度测评活动中,教育局名列第二,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良好政风行风。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专项警示教育月、廉政文化进校园和专项整治教育乱收费等活动,推动教育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时,重新调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惩防体系。调整充实20xx—20xx年民评代表 15名,进一步抓好民评工作。通过积极开展教育规范年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局机关干部、教职员工的廉政自律意识和教育行政效能。全力打造教育“阳光工程”,重点加强对校安工程、基建维修、各类考试、招生招聘等规定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和监督,认真指导学校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事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强化管理重举措,各类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1、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认真执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建设、公用经费补助等项目,xxx术幼儿园成功改制,xxx学园改扩建工程、xx实验幼儿园新建工程开工,两个项目总投资5000余万元。开发区幼儿园进行改扩建,将原址环形办公室拆除,和幼儿园传达室连为一体重新规划,新建一栋为4000㎡的四层教学楼,使原来的9个班规模扩大为个教学班。上述的公立园建成将大幅增加我们区公立园学位数,公立园学位将达到2700人。通过每年的民办园年审工作及专项检查工作,对一些不达标的园所提出限期整改意见,进一步改善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
2、义务教育巩固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保适龄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100%;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初中应届升学率、三类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以及15-24周岁人口非文盲率均达到100%。全面落实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免费。
3、高中教育稳步发展。积极做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高中有效教学和高考改革信息的研究,通过学科组合作、骨干教师引领、分层教学、外校联考、校际交流的方式,确保高中段教学质量。20xx年高考全区考生本一上线198人,上线率%;本二以上上线613人,上线率%。师大二附中成绩提高明显,本一上线首次突破百*关,上线115人,上线率%;本二以上上线293人,上线率%。本一和本二上线率分别比去年提高%和%,其中文科最高572分,理科最高600分。
4、职业教育纵深发展。坚持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重点加强服务我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紧缺专业建设,统筹优化专业设置,校企双方以工学交替方式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加强重点专业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合理调 整专业设置,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强化学校办学特色。通过有效激活载体,整合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对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工作,开展校际互访、联合办学,促进师资培训与教学资源的共享互赢
5、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在继续落实扶持和规范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我区随迁子女学校办学的指导和干预力度,规范办学行为,加快随迁子女学校与本地教育融合的进程,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人“有书读”,并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好书”。截至目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安全工作需要,确保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停办了快洲民工子弟学校和亭江福美民工子弟学校。同时,指导我区金摇篮幼儿园、诺贝尔幼儿园、小丸子幼儿园、蓝天幼儿园、旺旺幼儿园、红太阳幼儿园修缮和提升园所面貌。
三、队伍素质强支撑,人力资源建设实现新拓展
1、校长队伍建设严要求。按照“部门负责,归口管理”的体制,开展了中小学校长中期考核,全面掌握了校长任期内的德能勤绩廉各方面表现,并根据考核结果,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部分中小学校长进行了调整,有效增强了校长抓好学校管理的责任感。全年共选送19名中小学校长分别参加省、市教 育部门组织的校长提高培训,选送4名教师参加中小幼校长任职资格培训。
2、教师队伍建设不松劲。继续坚持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管理,协同市公务员局、教育局举办高层次人才供需见面会,录用20xx届优秀硕士研究生x名;联合区编办、人社局等赴“985”高校和教育部所属师范高校,招录新教师9名;通过全省公开招考,录用新教师29名。同时,针对我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余缺现状,尤其初中教师超编较多问题,委托省人事考试中心命题,聘请外区县专家当面试评委进行考评。
3、师资培养力度大。在着力抓好区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历提高教育。除组织自主项目培训外,还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培训146人次,选送26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不同学科的省、市级骨干培训;选送43名教师参加省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等其他各类培训。同时,结合我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区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督查各校扎实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检验我区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进一步提高 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校际交流宽领域。继续做好城乡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结合《xxx》。贯彻落实省市政府、教育部门工作部署,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本区实际,根据我区中小学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具体界定,安排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同时与xxx小学开展对*流。今年,还选派两名教师赴x支教,指导28所中小学签订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协议书,共有85位教师签定《对*流协议书》,12位校级领导进行校际任职交流,充分发挥优质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薄弱校教师队伍建设。
四、品牌创建求发展,教育内涵提升彰显新特色
1、加强教育督导。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乡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我区《区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的工作要求,今年x月下旬,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评估组对x等单位教育工作进行复查。同时,积极筹备下半年省级“对县督导”的迎评工作,迎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区的预检,强力推进“教育强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学生健康体质测评”、“省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
2、对接名校联办。在做好x附中与x附小与x 小学与x小学与群众路小*办共建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教育品质,夯实打造教育强区和教育品牌的坚实基础,提升新城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和达成了xx中学与x小学与x学院第一附属小*合办学意向,并在今年x月份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充分利用名校效应,进一步提升教育品味,放大优质教育资源。
在实际工作中,几点体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一是加强领导、创新思路、落实责任,是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二是抓住重点、形成合力、精心布置,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决定因素;三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是落实工作解决问题的有效做法。
20xx年是“x”规划的收官之年,是“x”规划筹谋的一年。教育遵循“x”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依据“一个目标、两个战略、三个保障”的教育发展行动纲领,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教育国际化为突破,推进和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构建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百姓“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使区域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和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建设。
教育人遵循教育规律,丰富品质内涵,在沉静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优质教育链建设实践已成为全国经验
目前,全区已建成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优质教育链”11条,涵盖中小学幼儿园30所,链点学校从市中心延续到三环路以外的辖区最边远的涉农学校。同时按照“全域,辐射周边”的要求,加强“优质教育链”与对口青白江、金堂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跨区域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二、校安工程推进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
校舍安全工程是灾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民生工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校舍新的抗震设防要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投入2个亿进行“校安工程”建设。在建设中,建立健全校舍安全工作推进机制,区*全程介入,有效地确保了加固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将加固工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兼顾校舍安全、校园环境美化和提高投资效益等,使校舍安全工程进一步做到费省效宏。一年来,我区在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截止目前,已实施维修、加固、重建校舍69栋,已完工项目46栋,面积221353平方米,C级校舍100%全面完成加固。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已成为全省信息化发展的优质示范
我区把教育技术现代化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紧扣教育高位均衡的主题,以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以“高标准建设、高品质管理、高效能应用”作为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努力促成教育技术现代化对教育教学、管理和学习的深刻变革,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效衔接和持续发展。自20xx年以来,区已投入8400余万元资金,建立“区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市—区—校”三级全光纤网络互连,建成的“教育网资源中心”已全面升级,成为目前省内规模最大,资源品种最多,功能最全面的区县级教育资源库,为区域内学校信息化资源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持。同时,区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实施“锦金青对口帮扶”,因地制宜地开发了“网络教研”、“视频会议”、“教师博客”、“空中e课堂”等形式或载体,将区域优质学校的大型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优质课堂实录向金堂和青白江的对口帮扶学校直播,开展跨地域学校间的网上集体教研和备课,并通过“空中e课堂”开展三地交互式教学尝试,三地的孩子共 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区高品质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初步形成: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区成为全市首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已成为全省信息化发展的优质示范;区域师生信息化应用在省、市各类竞赛、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春城书记在调研了我区盐道街小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后,对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并作重要批示。
四、国际课程中心成立引领教育国际化探索
我区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工作,以思想深度,把握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以文化厚度,找准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优势;以学术高度,铸就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强势,做到了高端思考、高位起步,实现了步调一致、强势推进。国际课程中心成立。目前,国际课程中心已启动“外籍教师进校工程”、“海外培训基地建设工程”;成立了以华东师大郭景扬教授领衔的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调研组并对我区进行了专题调研;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市副市长傅勇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门生教授等领导、知名专家举办了多次“大讲坛——国际化专题讲座”。首批聘请的来自美、英等国的15名外籍教师,已于本学期初进入师大附中、七中育才学校、成师附小、盐道街小 学等9所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首批重点教育人才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海外培训基地学习考察活动已按计划顺利进行。今年10月,在教育国际化论坛上,我们还就教育国际化推进工作作了经验交流。
五、学术年活动有效开展,成果丰硕
20xx年是教育学术年,通过学术年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发展、教师队伍的素质增益,增强了学校的文化底蕴,一是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围绕学术年要求,系统梳理我区各校的教育科研成果,在区域内总结推广,形成浓厚的研究与共享的学术氛围;积极参与全国、省、市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在省第四届教学成果政府奖评选中,我区有两项获一等奖;五项获二等奖,两项获三等奖;在市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奖项名列全市第一。二是对外交流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努力,目前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我们要实现“学在、品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建设与“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相适应的“结构精当、环境精致、资源精良、队伍精锐、质量精实”的精品教育,培养“具 有民族精神、世界眼光、科学素养、丰满人格、强健体魄的世界公民”,还需要我们多一些清醒和冷静,审时度势,深刻反思,深度追问。
一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尚不健全。如绩效工资目前发展处在调整期,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应主动作为,明白巩固什么,维护什么,改变什么;学校要进一步以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完善现行制度,真正让学校制度体现以人为本、引导人、发展人、激励人,以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是区域内学校整体发展参差不齐,学校发展特色仍不鲜明。美国学者xx说,“可选择性标志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人的发展需要不同的成长环境,需要富有个性的环境让人才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成熟的标志。
三是校长的精神追求和实践智慧离“教育家办学”还有差距。
这几年,我们通过“校长亮剑”活动不断提升校长的专业水平,校长也在自身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了自己的管理素养,但这仍然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老百姓的期望有一定距离;在全国、全省、全市知名的校长屈指可数;真正以教育家的思想、品质、精神 来管理学校、办好学校的校长还不多。
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教师是学校的关键,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力量,当前我们的教师在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尊重潜能、当好学生人生导师方面还做得不够,在培养未来所需要的人才上,其思想观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还需不断转变,专业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名师数量明显不足,具有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的教师不是太多,在国内、省内、市内有影响力的教师偏少;甚至在一些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仍然存在,追求卓越的“精、气、神”不足。
五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还需我们探索并建立对学生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是对人生命的开发,是对人的成功的支撑,是对人的幸福的积蓄。教育要让教育对象有感觉,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充分关注、关心、关爱我们的学生,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牢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有差异的人、有能力的人,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关爱,少一分指责,多一分指导,少一点苛求,多一些宽容,让学生的学业水平、文化视野、身心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六是教育国际化推进力度不够。虽然过去的一 年,我们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立了国际课程中心,成立了以华东师大郭景扬教授领衔的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调研组并对我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少数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国际交流,外籍教师也成建制的进入学校,部分校长和教师也走出了国门,但我认为我区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仍然不高,也仅刚刚起步,需要我们以开放的精神,前瞻的视野做好教育国际化工作。20xx年,我们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化和大胆尝试。
第五篇:教育局工作总结
教育局工作总结
2020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以办好公平优质、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总抓手,统筹推动各级教育协调、均衡、优质、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严格执行各项防疫工作标准,确保学校师生平安。制定下发《珲春市教育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文件,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学校五案十五制,认真做好教育系统防疫各项工作。全面排查疫情期间外出返程师生情况,并根据疫情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各项方案、制度。成立8个专项检查组对全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民办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教师办班情况进行检查。强化三级联防联控督查管理,建立政府、委办局、中小学、社区村屯、学生家庭五级防控网,筑牢校园师生防控疫情安全线,实现了全市教育系统防疫“零感染”目标,切实维护了教育大局稳定与安全。
二是助力珲春海洋经济建设。根据吉发〔2020〕5号文件和珲发〔2020〕8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主动作为。成立珲春海洋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小组,组建筹备办公室,多次跑省进厅,赴宁波做高职教育考察,探讨学院建设思路。外聘吉林省高职教育学会会长于志晶、副会长郎宇两位教授担任顾问,为学院建设编制发展规划,出谋划策。积极思考学院的核心专业和课程建设,派出核心专业和课程建设学习团队,赴浙江海洋大学和舟山旅游健康职业学院等地学习有关海洋学院专业、课程设置等业务,不断丰富珲春海洋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申办材料。
三是精心做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工作。制定《关于2020年春季延迟开学期间开展网络教学的通知》,布置落实线上教学工作,指导各学校制定短期和长期网络教学工作方案;下发《珲春市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错峰错时开学实施方案》,指导各学校依据“一校一策”原则,制定 “五案十五制”。开展多次开学模拟演练,为开学复课做好准备。按照教育部“错峰、错区域、错层次”开学总体要求,经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验收合格后,报州教育局审批通过方可复学。全市各中小学校于6月15日全面复课开学。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全力做好学生返校后心理疏导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中招改革。今年中考,我市汉考全州第二;我市朝考全州第二。
三是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市教育系统内开展“大讲堂、大学堂、大调研”活动,举办珲春市第二届教学德育校长和专职副书记“双微”论坛和教导主任岗位能力“微讲堂”活动。今年,面向社会招聘111名教师。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2019-2010年珲春市支教教师21人,期中,省州市级骨干教师10人。与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共建协作机制,双方通过开展挂职交流、研修培养等活动,不断带动两地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2020年,奉化区选派9名教师来我市开展支教工作。
四是做细做实,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有序推进高中教育,组织高中教学经验交流会,借鉴河北衡水高中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方法,进一步推进我市新高考改革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今年,全市高考成绩600分以上25人,650分以上5人,一中最高分673,二中最高分691;一中一本上线率10.2%,二中一本上线率22.1%;高考中有145名同学被985、211知名高校录取,其中,33人考入985院校,112人考入211院校;二中金振宇、崔润美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高位谋划推进职业教育。积极与延边大学、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延边职业技术学院进行“3+2”“3+3”中高职衔接,13名考生在全省对口升学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本科,38人考入专科。累计选送13名学生到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留学。规范学前教育。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工作的通知》(珲教联发﹝2020﹞1号),规定普惠性民办园按照等级规范收费上限,督促幼儿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加大普惠性民办园的认定力度,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努力提升特殊教育。申报全省70所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设备购置项目,为四中西校区建立资源教室。运用延边州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监测系统完成全市21名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安置工作。
十二是校园安全和信访稳定工作长抓不懈。组织召开全市教育系统校园安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具体工作任务,组织各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多次查看学校疫情防控演练和部署情况,确保学校按时复学复课。全面做好教育系统扫黑除恶宣传和摸排活动。做好防台风工作,共转移安置群众627人次。进一步加强教育软环境建设。做好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及敏感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深化政务服务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七五普法工作全面总结验收工作。
总结近期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有时工作推进过于缓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