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分析

时间:2019-05-13 18:2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市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市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篇:我市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分析

我市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分析

时间:2012-11-9 10:58:32 作者: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2517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85.45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407.46元,同比增长16.6%。

一、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受到汛期雨涝与台风等异常天气的不利影响,全年粮食生产减产。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6.17万亩,总产量75.39万吨,比上年减产6.19万吨,降低7.6%。其中夏粮播种面积78.82万亩,降低4.7%;总产量34.41万吨,降低2.5%。秋粮播种面积97.35万亩,同比增长2.7%;总产40.98万吨,减少11.5%。受7月底8月初雨涝及台风影响,棉花减产严重。全市棉花播种面积209万亩,同比增长4.7%。产量预计达到12.69万吨,同比降低14.9%。油料产量预计0.32万吨,同比降低6.6%。蔬菜生产形势较好。全市瓜菜总面积为55.6万亩,比上年增长1.98%,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0.24万亩,比上年增长1.7%。预计全年瓜菜总产222.8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设施蔬菜产量为65.91万吨,比上年增长2.5%。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全市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基地。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91.92万头,同比增长2.31%。牛存栏24.54万头,羊存栏126.25万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9.26万吨、8.89万吨和12.06万吨,分别增长2.6%、-5.6%和26.1%。全市水产品产量38.03万吨,同比增长3.89%。大力实施“三网绿化”和生态林场工程建设,全市“三网”绿化已累计完成投资38.83亿元,植树1.07亿株,新增绿化面积95.22万亩。11处生态林场已流转集体土地9.5万亩,落实国有土地17.7万亩;已完成造林11.4万亩,植树1000万株。2012年全年预计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2.75万亩,增长11.5%。

(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重点突破。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发展思路,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各级各类支农资金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强对现代农业园区的考核认定和动态监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走在了全省各市前列。目前,全市已建或在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90个,规划建设总面积超过100万亩。全市已有76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其中,荣丰食用菌示范园等28家园区被认定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优秀示范园区”,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了亮点、探索了路径、提供了经验。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位居全省各市前列。始终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经营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43家,其中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龙头企业230家,国家级4家、省级31家、市级156家,带动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26家,辐射带动20多万户农民从事订单和专业生产。加大强社名社培育力度,国家级示范社达到6家。三是农产品品牌效益日趋显著。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品牌化发展,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生产主体申请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创建自己的品牌,并积极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和国家、省名牌产品。全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970件,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3件,驰名、著名农产品商标19件,地理标志农产品5件。

(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今年全市开工了四大类水利建设工程,总投资达13.75亿元。防潮堤工程。由市水利局承担的东营港防潮堤陆上段工程,总投资1.16亿元,于2011年开工建设,今年8月份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东营港防潮堤海上段工程由东营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总投资9.93亿元,计划2013年建成投用,今年将完成总体进度48%。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一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麻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共衬砌渠道22.56公里,形象进度96%。双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衬砌渠道15.95公里,形象进度96.4%。王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该工程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土方6.1万立方米,衬砌渠道6.279千米,完成投资1169万元。二是引黄闸前泵站改造工程。胜利引黄闸前泵站工程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王庄灌区引黄闸前泵站改造工程已于今年10月发布招标公告,近日即可开工,两座泵站计划2013年3月底前竣工,满足春灌需水要求。三是广饶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全部完成并通过省级竣工验收,共新打维修水源井85眼,铺设输水管道33.7公里,衬砌斗、农渠61.3公里,疏挖斗、农渠47.1公里,疏挖斗、农沟135.5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926座,完成投资3482万元。四是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淄河广饶段治理项目计划疏浚河道7.1公里,修筑堤防8公里,铺设防汛道路7.0公里,目前已基本完工。广利河垦利段疏浚整治河道12.39公里,配套完善相关建筑物,计划11月完工。五是田间节水灌溉工程。今年全市共安排田间节水灌溉工程7片4.5万亩。包括东营区牛庄镇、河口区仙河镇、广饶县李鹊镇、垦利县黄河口镇、利津县陈庄镇节水面积各0.5万亩以及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各1万亩。目前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已完成全部土方工程,占全部工程的91%。其余工程均正在组织施工,计划年底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省下达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4个,共解决11.8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5753万元,其中中央及省投资3068万元,市县投资2685万元。目前各项目县区正在按照批复内容组织施工,工程进入扫尾阶段。示范区水利配套工程。一是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水利配套工程。该工程已全部完成,累计疏挖排沟、引水渠61.47公里,新建、改建、维修各类建筑物47座。二是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水利配套工程。该工程包括东干渠一期节水改造工程、二期节水改造工程以及西干渠田间节水配套工程。东干渠一期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98.5%;东干渠二期工程完成形象进度70%;西干渠田间节水配套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90%。

(五)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一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建设。规范农民科技培训乡镇分校40处、教学点253处、实训基地143处、夜校925处。二是扎实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根据市委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的统一安排,举办农民培训班1679期,培训农民12.1万人次。三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通过田间技术指导、编发农作物技术管理意见、制作播出农业专题片、印发农业科技信息等形式,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四是加大提升耕地质量、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农业生产工作的科技含量。建立土壤养分及墒情动态监测点,实施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使我市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六)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严格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今年已发放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82亿元。其中,全市共完成小麦补贴面积71.74万亩,发放补贴资金8622.94万元;核定棉花、玉米和水稻良种补贴面积分别为258.84万亩、92.89万亩和11.34万亩,共计补贴资金4981.5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工作共完成玉米承保面积53.6万亩、小麦38.66万亩、棉花146.5万亩;全市共争取省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190万元,目前已落实3515.5万元,受益农户3649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9533台,其中大型节能环保复式联合作业机械1809台。

(七)农民现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1407.46元,同比增加1623.87元,增长16.6%。一是工资性收入为4196.94元,增长26.9%。二是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为6027.76元,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收入3972.12元,增长9.4%;第二产业收入400.78元,降低3.6%;第三产业收入1654.86元,增长16.8%。三是财产性收入为648.29元,增长7.6%。四是转移性收入为534.48元,增长30.5%。

二、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不强。二是我市农业园区化水平还不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小、设施农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少典型和亮点,需要重点突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三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农民外出就业难度加大,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产品价格涨幅总体趋缓,影响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缓慢,农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低。四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粮棉等传统种植业比重依然偏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的农业二三产业发展不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结构单一,小、散、弱的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三、下步工作重点

把秋冬季农业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采取宣传、鼓励、引导、扶持等各种有效措施,掀起秋冬农业生产高潮,确保秋冬季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合理安排秋冬作物种植品种和面积,促进秋冬农业生产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科学搞好小麦越冬前田间管理,打好明年小麦丰产基础。搞好越冬蔬菜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切实加强棉花后期管理,提高棉农收益。二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利津县和广饶县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普及增产增效技术,推广病虫综防技术,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四是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及“十八大”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利用冬闲时节,组织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水平,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篇:关于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关于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主要领域基本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走势,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增势较好。产业发展总体平稳,三大需求稳定增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运行环境基本健康,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427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398.8亿元,增长11.1%(工业增加值为2150.3亿元,增长11.4%;建筑业增加值为248.6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726.9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5:56.1:4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一产业为1%、第二产业为61%(其中工业56.1%,建筑业为4.8%),第三产业为38%。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0.1个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6.2个点(其中工业5.7个点,建筑业0.5个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3.8个点。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良好

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初步预计增速为10.1%,略超全年10%的预期目标。消费价格上涨态势初步得到遏制,1-9月累计指数仍高达105.9%,预计全年将有所回落。投资、消费、出口、财政、城乡居民收入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全年目标有望完成(见下表)。

表1: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对比表

指标名称

2011年

1-9月

增长率(%)

2011年1-6月增长率(%)

2011年1-3月增长率(%)

2011年

计划增长率(%)

地区生产总值

10.1

10.3

10.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3

20.1

30.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3

16.0

14.6

自营进出口总额

20.5

19.9

24.1

其中:出口总额

18.9

20.4

24.7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31.5

33.2

31.1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5

14.0

14.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季度为现金收入)

14.0

15.3

14.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9

105.9

105.6

104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

3.33

3.03

3.03

4以内

(二)产业发展总体平稳

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1-9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114.4亿元,同比增长4.3%;林业9.3亿元,同比增长5.1%;牧业41.2亿元,同比增长5.4%;渔业65.9亿元,同比增长1.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3.7亿元,同比增长4.4%。

2、工业生产基本平稳

1-9月,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0880.8亿元,同比增长21.0%,增幅比1-6月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729.8亿元,增长22.1%,增幅比1-6月回落2.1个百分点。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570.3亿元,增长22.4%,产销率为98.2%,工业生产与市场实现较好的衔接;完成出口交货值2009.7亿元,增长8.4%。实现利润490.2亿元,同比增长22.0%;实现利税890.2亿元,增长22.6%。

分区域看,镇海、北仑和江东产值增速较快,分别为38.1%、23.6%、24.6%,其他县(市)、区产值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从增速变化情况看,镇海、奉化、宁海回落幅度较大,分别比1-6月回落4.7、5.3和4.6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1-9月,我市规上工业34个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速相对1-6月不同程度回落。产值绝对量前十位的行业中有6个行业产值增速相对1-6月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回落幅度较大,分别为5.0、3.6和2.9个百分点。

3、服务业稳中有升

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单位(除房地产开发企业,下同)实现营业收入9234.6亿元,同比增长23.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增长较快,营业收入增速都超过了3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速低于两位数;与上半年相比,13个行业门类呈现“九升四降”的格局(见下表)。

表2: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分行业营业收入

行业

1-9月

营业收入(亿元)

1-9月

增速(%)

1-6月

增速(%)

服务业

9234.6

23.1

21.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17.5

4.6

4.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04.1

9.0

11.9

批发与零售业

7014.6

23.7

21.6

住宿和餐饮业

208.5

16.9

16.6

金融业

868.8

38.8

38.2

房地产业

20.3

19.8

12.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7.6

29.3

21.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51.9

30.7

15.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3.5

8.2

6.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78.1

14.8

15.3

教育

6.0

11.6

12.7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0.5

17.5

17.6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23.3

12.8

11.9

(三)三大需求一升、一平、一回落

1、消费增速加快

1-9月,全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为6666.9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批发业销售额5190.3亿元,增长28.0%;零售业销售额1476.6亿元,增长21.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3.9亿元,增长17.3%。其中城镇完成零售额1093.1亿元,增长19.3%;乡村完成零售额340.8亿元,增长11.1%。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增速与上年同比呈现“二升二降”的格局。批发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0.7%和17.1%,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35.6和个3.1百分点;零售业和住宿业零售额分别增长15.5%,和11.1%,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3和9.7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鄞州和北仑增速领跑全市。1-9月两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9.0%,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

左右。

2、投资保持平稳

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18.7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与1-8月持平。其中完成农林牧渔业投资12.7亿元,增长106.3%;基础设施投资498.8亿元,增长15.4%;工业投资468.9亿元,增长4.8%;交通邮政仓储业投资257.9亿元,增长18.6%;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保险金融租赁商务投资68.9亿元,下降19.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居民及其他服务业投资157.9亿元,增长9.4%;科教卫体文广投资50.9亿元,增长8.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57.0亿元, 增长37.7%,其中保障性住房本年施工面积187.0万平方米。

县(市)、区投资呈“六高五低”的格局。1-9月,完成投资额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北仑区(235.56亿元)、鄞州区(234.74亿元)、慈溪市(225.94亿元)、分别占全市投资总量的13.71%、13.66%和13.15%。投资增速高于全市的地区依次为余姚市(45.2%)、慈溪市(28.6%)、奉化市(28.0%)、江北区(21.1%)、北仑区(20.9%)、宁海县(18.3%)(见下表)。

表3:各县(市)、区投资完成情况表

单位:亿元

单位 固定资产 房地产

投资额 增幅(%)投资额 增幅(%)

宁波市 1718.73 17.3 556.96 37.7 海曙区 43.76 5.7 20.62 3.1 江东区 97.76 9.8 52.52 62.1 江北区 106.63 21.1 50.65-8.5

北仑区(含开发区)235.56 20.9 60.47 90.1 镇海区 124.32 14.5 53.89 34.5 鄞州区 234.74 11.1 97.88 26.4 象山县 70.33 9.5 26.11 29.7 宁海县 77.25 18.3 20.18 35.1 余姚市 192.80 45.2 66.55 119.2 慈溪市 225.94 28.6 65.07 76.5 奉化市 77.72 28.0 11.80-26.5

3、出口增速回落

1-9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36.6亿美元,同比增长20.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55.7亿美元,增长18.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进口280.9亿美元,增长23.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速回落较大。1-9月全市实现净出口额174.8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1-6月回落10.9个百分点。分产品类型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回落较快。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304.0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同比下降2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72.6亿美元,同比增长2.4%,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从出口方面看,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速下降较快,1-9月工业制成品出口同比增长18.0%,增速同比下滑19.9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出口增长较快,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额为90.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近两成,同比增长20.7%,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

一是战略性、新兴、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增长。1-9月我市战略性、新兴、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91.39亿元,占同期规上工业产值62.9%,同比增长25.2%,高于同期规上工业增速3.14个百分点。二是大型企业竞争优势凸显。1-9月我市大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值

2124.2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高于整个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0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增速4.9、3.0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1-9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596.8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出9.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18.3%,比去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1-9月,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282.0亿元,同比增长25.6%,高于整个规上工业产值增速3.5个百分点。五是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初步统计,1-9月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84.0亿元,同比增长 29.9%。

2、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

一是主导行业较快增长。金融业盈利能力持续上升,随着存贷款利率的提高,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银行业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7.7%和41.2%;金融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利润241.8亿元,同比增长28.3%,比上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行业发展位列全省前茅,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商品销售总额6666.9亿元,同比增长26.4%,增速持续在高位运行,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比杭州高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生产资料类交易增长较快,从限上商品销售类值统计显示: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及制品、石油制品三大类生产资料合计拉动限上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8.2个百分点,对限上商品销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9.3%。二是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劳务派遣这一新兴服务模式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广,我市商务服务业增势较猛,前三季度限额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81.6亿元,同比增长33.3%,实现利润总额23.0亿元,增长29.5%,增速分别比全部限上服务业企业快5.3和7.3个百分点。至9月末,全市共有限额以上劳务派遣企业38家,劳务派遣人员10.1万人,发放工资总额28.6亿元。

(五)经济运行环境基本健康

1、财政金融稳健增长

1-9月,全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51.7亿元,增长28.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9.3亿元,增长31.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在地方税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5.5%、25.8%、42.0%、21.0%。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95.4亿元,增长32.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8个百分点,其中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6.0%、25.1%、77.0%、42.1%、40.0%。

9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0449.8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分别比6月末、3月末下降1.4和1.9个百

分点;比年初增加1036.2亿元,同比少增225.9亿元。从结构上看:一是贷款期限趋向短期化。9月末短期贷款余额5791.2亿元,同比增长19.8%;中长期贷款余额4425.5亿元,同比增长11.8%。二是个人贷款大幅回落。9月末个人贷款余额2426.7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同比下降33.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9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019.5亿元,同比增长4.5%,比年初增加18.3亿元,同比少增155.3亿元。三是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三农”倾斜。9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849.9亿元,同比增长21.6%,高于企业贷款6.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29.7亿元,增量占企业贷款增量的88.6%,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3486.8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各项贷款5.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2.7亿元,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44.7%,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570.2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分别比6月末、3月末下降6.1和5.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13.0亿元,同比少增517.0亿元。

2、价格上涨初显趋缓

1-9月,我市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1%。9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

1-9月,我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10.04%,出厂价格指数为106.95%。其中,9月份当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8%,环比下降0.8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4%,环比下降0.11%。

3、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稳中微跌

第三季度我市企业景气指数为133.8,比上季度微跌0.3点,比去年同期减少7.0点,前三个季度企业景气指数环比分别减少10.8、1.4和0.3点,由快速回落趋向平稳,仍处在较为景气区间。第三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6.1,与上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12.1点。被调查的436家企业的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持“乐观”态度的占36.9%,比上季度上升2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52.3%,比上季度下降4个百分点。

(六)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前三季度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23元,同比增长12.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299元,增长13.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市区居民。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893元,同比增长14.0%,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人均8524元,增长15.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低收入农户家庭现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市20%最低收入组农户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7.7%,比全市平均水平和20%高收入组分别高出3.7和13.9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的基本评判及亟需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下行态势较为明显

1、工业生产效益同步回落

1-9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1%,9月份当月增长12.2%,生产总体尚处平稳。但从发展趋势看,增幅逐月走低趋势比较明显,用电量增长变化也反映了实际情况。规上工业利润尽管1-9月同比增长22.0%,剔除炼化、烟草、电力三大行业规上工业利润1-9月同比增长仅17.6%。从逐月发展趋势看工业经济效益也呈高位回落态势,且回落速度快于生产。一季度、上半年利润总额分别增长52.0%和37.7%。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高基数使得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回落(去年1-9月工业增长38.0%);二是工业生产价格进出倒

挂挤压企业利润,1-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6.95%,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0.04%,“进出倒挂”达3.09个百分点;三是出口影响,1-9月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8.4%,同比回落23.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6.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4.0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堪忧

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虽保持一定增长,但增速呈逐季下滑态势。1-9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3.6和2.8个百分点,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逐步减弱。一是工业投资增长缓慢。1-9月完成工业投资402.9亿元,增长仅4.8%,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2.5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明显。1-9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423.17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分别下降12.4和7.9个百分点。其中投资额最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分别下降5.3和4.8个百分点;三是对房地产依赖程度仍然较高。1-9月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高达37.7%,占全市投资比重达32.4%。

3、出口呈现回落态势

1-9月,全市外贸自营出口4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增幅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回落1.5和5.8个百分点,呈小幅回落态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走势与出口走势基本相同,1-9月,宁波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108.1万标箱,增长13.0%,增速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回落0.8和8.7个百分点。而规上工业的出口交货值增势亦是如此。

(二)小型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1-9月,规上工业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和其中的利息支出分别为109.90亿元和108.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为28.78%和40.48%;规上工业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和其中的利息支出分别占工业企业综合成本约为1.51%和1.49%,同比分别上升0.06个和0.18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分别为59.41亿元和50.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6%的40.16%;其中利息支出分别为59.05亿元和49.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98%的50.56%。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的比重,大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分别为1.29%和1.83%,同比分别上升了0.09和0.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规上工业亏损面为15.6%,其中小型企业为15.9%。小型工业企业来自资金面的压力不言而喻。

(三)居民消费价格仍在高位

9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1-9月累计上涨5.9%。同比涨幅在连续4个月高于6.0%后,因本月教育服务价格下降和翘尾因素(占2.2%,比1-8月回落0.1个百分点)缩小回落到6.0%以内。总体上看,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在高位运行,通胀形势依然严峻。价格过快上涨将加大实现居民增收目标的难度,并可能对生产、消费、市场预期、社会稳定等产生不利影响,需继续高度关注。从同比看,八大类价格中,食品类涨幅仍居首位,同比价格上涨14.4%(1-9月累计上涨1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因教育服务、旅游和电子产品等价格下降跌势加大,降幅为7.8%。从环比看,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3%,价格下降主要受教育服务价格大幅走低的影响。食品类价格环比上涨1.2%。受肉禽蛋、油脂等价格持续上涨以及鲜菜和鲜果季节性上涨影响,本月食品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其中,猪肉价格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但月环比涨幅自6月以来呈逐月缩小之势,本月猪肉价格小幅上涨1.8%(同比上涨50.5%),拉动其他肉禽蛋及其制品价格的上扬,使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5%;蛋类、粮食和油脂价格继续上涨,分别上涨2.2%、0.9%和 2.5%。随着夏菜和西瓜等的落市,鲜菜和鲜瓜果价格分别上涨4.7%和9.1%。此外,随着伏季休渔全部结束,海水产品出现量增价跌,水产品价格继续下降0.2%,抑制了食品价格的进一步的走高。服务项目价格环比下降2.7%。主要受教育服务和旅游的价格下降所致。其中,教育服务价格大幅下降11.1%,拉动总指数走低0.8个百分点;旅游价格受暑假结

束的影响,旅行社收费大幅下降7.9%。

(四)节能降耗压力不容忽视

初步统计,1-9月我市重点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717.8万吨标准煤(等价,下同),同比增长15.0%,增速虽有所下滑,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快于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2.7%左右。大项目对我市的节能降耗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前9月,利安德化学、炼化大乙烯及二期投产的万华聚氨酯分别比去年同期净增能耗15.3万吨、122.4万吨和33.6万吨标煤,对增加值能耗影响最为显著。若剔除这三家企业,前9月我市规上工业综合能耗同比仅增长4.7%。

尽管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经济自主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突出,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但我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依然较好,经济总体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首先,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没有出现所谓的“空心化”现象,工业经济实质性增长保持稳定。一是在生产并列入统计的278种工业产品中,有203种产品产量1-9月累计同比有不同程度增长,占统计品种的73.0%,有86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20%,占统计品种 的30.9%。二是从重点工业产品实物量增速与价值量增速比较来看基本匹配,而且产品的相关效益指数仍保持略高于产品产量的价值总量增长态势。三是工业企业实现其产品价值的终端市场基本顺畅,1-9月规上工业以及整体产销率仍维持在98.2%高位。四是工业企业资金面的压缩状况总体平稳,1-9月规上工业资产合计和负债合计分别为9703.36亿元和6140.3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3.28%,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和负债合计分别为5739.96亿元和3521.2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35%,同比上升0.07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和负债合计分别为3963.40亿元和2619.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6.08%,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目前我市工业经济总体的资产负债率仍维持“十一五”中期以来63%左右水平。以上情况充分表明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实质性增长格局并未出现逆转。

其次,投资、消费、出口等三大需求均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1-9月三大需求同比分别增长17.3%、17.3%和18.9%。尤其可喜的一是工业投资由前几年的负增长已转为连续3个月的正增长,1-9月同比增长4.8%。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建安工程投资增长较快。1-9月全市建安工程累计完成1037.5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4%,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4.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3.9个百分点。从而有力地拉动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再此,企业订单、景气指数和就业形势等好于预期。据国家联网直报的我市94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统计,三季度企业产品订货量与二季度比较,增长的企业占19.2%,下降的占13.9%,66.9%的企业与二季度基本持平。大中型工业三季度订货量增长企业多于减少企业。从出口订货量情况来看,三季度与二季度比较,增长的占20.4%,下降的占15.5%,持平占63.5%。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与上季度基本持平,虽比去年同期下降,但工业企业景气指数比上季度略有上升。同时我市就业形势有实质性改善,劳动市场上用工需求总量相对饱满,部分行业和地区甚至出现间隙式的“用工荒”现象。

综合上述情况表明我市经济运行基本正常,处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增速缓慢适度回落不可避免。当前一些中小微企业受多种因素挤压出现的经营困难客观存在,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差别化支持。

第三篇: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统计局)

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市统计局)

前三季度,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良好增势,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工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投资总量继续扩大,消费市场健康活跃,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增长更趋稳健预测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00亿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5%,比一季度增1.4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增0.2个百分点,现价增速达到21.7%。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长13%;第三产业增长13.5%。一、二、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63.9%和31.8%,分别拉动GDP增长0.49个、7.35个和3.6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为10.7:56.0:33.3,三产比重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平稳发展,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

预计三季度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29亿元,增长15.35%,比8月末提高0.03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快速增长。1-8月份,全市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服装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分别完成产值627.7亿元、499.71 亿元、343.06亿元和524.24亿元,分别增长45.5 %、42.8%、19.7%和 22.0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

1产值的比重为62.94%,贡献率达到61.1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1.12个百分点。

新能源产业持续壮大。预计三季度末,全市新能源产业企业8家,完成总产值242.29亿元,增长42.3 %,新能源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7.64%。

三、投资优化增长,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预计三季度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5亿元,同比增长24.0%,增速高于1-8月份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持续增长。至8月末,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0亿元,同比增长18.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1.2亿元,同比增长21.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8.6亿元,同比增长33.7%。与上年同期相比,二产与三产投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59.5:38.8调整为53.4:44.1,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提高了5.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至8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10.1亿元,增长24.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6.3%,高出固定资产投资0.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较为活跃。至8月末,全市民间投资完成562.2亿元,增长22.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3.1%,比上年同期提高

2.7个百分点。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至8月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4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3个,完成投资额228.9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8%。

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预计三季度末,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44亿元,增长17.3%。至8月末,全市拥有限上贸易单位1607家,比上年末增加107家。限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28亿元,增长32.9%。

五、经济运行质量向好

(一)财政收入增势良好。至8月末,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3.44亿元,增长31.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6.21亿元,增长26.7%,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2.8%税收,质量不断提高。

(二)国地两税快速增长。至8月末,全市国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25.7%,位居全省第9位。全市地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39.4亿元,增长34.4%,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9位。

(三)工业经济效益提升。预计三季度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6亿元,增长31.9%,实现利润总额230亿元,增长37.4%;实现利税总额388亿元,增长32.0%。

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预计三季度末,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950元,增长15%,居全省第1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22元,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214元,增长20%。

影响全年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是价格上涨,使企业

生产成本增加。受国际市场生产恢复需求增加、各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推动、资本流动性过剩等因素叠加影响,国际能源和大宗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受农民转移再就业人员下降、机械纺织类技术工种人才短缺、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影响,用高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来留住工人。上半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15.6%,而城镇在岗职工期末人数只增长1.6%。三是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今年以来已连续三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共计0.7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至8月末980.09亿元的本外币贷款较同期多支出7.35亿元。

四季度,要继续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加快培育“10+3”产业体系建设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第四篇: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于预期,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产品供给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县域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农业农村经济发生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积极的变化。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201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特征日益凸显。

1.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落实农业四项补贴。

2.春播工作全面完成

截至6月8日,全市春播工作已全部结束,比去年提前了4天。农作物播种面积102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94.4万亩(玉米580.9万亩、水稻171万亩、小麦1.9万亩、豆类13.7万亩、薯类23.1万亩、杂粮3.8万亩),蔬菜90.1万亩,花生50.3万亩,两瓜37.9万亩,寒富苹果、葡萄、中药材、树莓、蓝莓、向日葵等其他经济作物50.1万亩。目前,大田玉米已全部出苗,大部分株高35-40公分,叶片7-8片;水稻大部分缓苗已经结束,进入分蘖期,大部分株高15-20公分,叶龄在6片半叶左右。

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预计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4.5万亩,蔬菜产量221.9万吨。设施农业冬季生产品种以叶菜类为主,以果菜类为辅。其中,叶菜主要品种有芹菜、韭菜、苦苣和生菜等,约占65%;果菜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青椒、黄瓜等,约占35%。4月份以后,冷棚两瓜陆续定植,温室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主栽品种进入盛产期。2015年已成功申报省级现代设施农业小区15个,现小区已全部落实到建设单位和地块。二是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有序进行。形成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2015年建设项目计划,明确了2016年、2017年工作目标,并向波涛副市长进行了专题汇报。2015年项目共分为9大项、15个子项,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中。三是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对都市农业政策引导,并制定了都市农业扶持政策。同时,召开都市农业规划项目推进会,沈北新区怪坡创意主题公园、美加欧观赏树种公司、雨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就项目定位、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四是“三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71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3%。

4.畜牧生产总体运行平稳

预计1―6月份,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万吨、31万吨和2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3.6%和2%。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6.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3万吨,同比增长2.5%。生猪存栏338万头,同比增长4.8%,出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6%;家禽出栏9120万只,同比增长4.9%;蛋鸡存栏5140万只,同比增长4.6%;肉牛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3.9%;奶牛存栏14.7万头,同比增长3.6%;羊存栏75.7万只,同比增长3%,羊出栏46万头,同比持平;6月份毛猪收购价格缓慢增长,收购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鸡蛋零售价格较上月有所涨幅,价格6.7元/公斤;羊肉价格受疫病、饲养行情影响,近期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5.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序推进

继续深入落实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以推进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复)工建设已达60个。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150.3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62%。辉山、希杰、雨润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恒丰源、成达、方驰、润恒项目已投产或试运行,德宝、毅都、天赢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修改和完善了沈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规范了市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已申报企业17户,参加监测企业92户。同时,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辉山乳业打造世界级乳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康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朝阳食品加工园区和法库孟家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新民市兴隆农产品加工园区、辽中县精细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浑南区中国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等3个园区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近期可开工建设。

6.县域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县域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截至5月底,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62.7%,完成投资152.1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855个,完成投资468.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203个,完成投资218.2亿元。二是县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截至4月底,县域20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293.9亿元,新上项目126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8.2亿元,入驻企业2189个,上缴税金16.1亿元,带动就业32.4万人。新民包印、辽中铸锻造机加、法库陶瓷和康平塑编等4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29.7亿元,增长1.1%,新上项目68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0.7亿元,入驻企业573个,上缴税金5.3亿元,带动就业12.7万人。三是县域新城新市镇建设扎实推进。截至6月底,县域17个新城新市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7.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1.1亿元,完成投资计划22.6%。新城新市镇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个,总投资2461.5亿元,已完成投资246.7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147个,总投资774.7亿元,完成投资95亿元,开发面积749.5万平方米。

7.农村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中央、省关于农村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沈阳市印发了《2015年农村改革工作方案》,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效。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确定苏家屯区为省级“整区推进”任务区,其它涉农区县(市)每个落实2个乡镇为省级试点单位,省确权登记工作经费和市财政配套6000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已落实300万亩,是省任务的2倍。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模式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巩固提升“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成果基础上,确定14个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试点,截止目前,新增流转面积15万亩,总面积226.7万亩,流转率达到27.4%。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于洪区已完成抵押贷款50万元。三是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取得实效。由市联交所、沈北创展集团、沈阳华汇金融服务公司、北京金典拍公司共同出资6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沈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已报市政府,待市长办公会议通过后正式运营。四是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在9个区县(市)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多成绩,我们调研团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抓好管理防控,打牢农业丰产增收基础。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指导。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粮食、畜牧等农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为完成全年稳增长任务提供必要保障。二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强化技术指导,加强肥水调控,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旱田作物做好查田补苗和二三类苗的提档升级,水稻做好缓苗阶段水肥管理。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扎实做好玉米螟绿色防控和水田区飞防、机防工作,提前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防范和救灾预案,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建立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为农业丰产增收保驾护航。四是继续实施畜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良种生产,促进畜牧生态发展。做好集中免疫和疫病防控,构建畜牧生产安全屏障。

第二,抓好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管理。重点做好113个国家、省、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在农业生产关键生产季节、粮油作物关键生产阶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二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认真组织设施农业改旧建新项目,力争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三是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出台都市现代农业实施细则,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做好规划和引导,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完善农产品加工项目调度和服务机制,确保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加快推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咬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强县域各区县(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计划的衔接和统计上报工作,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切实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投资进度。全面落实项目调度制度,实行“点对点”、“一对一”调度,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实名推进责任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各种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按期开(复)工,确保投资进度达到时序要求。三是推进县城和新城新市镇建设。完善路网工程、配套设施、生态水系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蒲河新城、沈抚新城等样板城建设水平,推进新民新城、法库新城等重要节点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兴隆堡、清水台等特色新市镇建设,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一市三县房地产开发面积不低于800万平方米。

第四,抓好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落实市直各部门农村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农村改革工作各项任务调度和督查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确保完成全年农村改革任务。一是以抓好苏家屯区“整区推进”试点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确保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00万亩,力争完成350万亩。二是以推进“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推广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落实好14家改革试点单位,力争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60万亩。三是以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挂牌试运营。四是以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市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评选工作。五是以有序推进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为重点,力争实现产权明晰、运行公开、监管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机制,在9个区县(市)上报的18个试点村和备选村名单中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第五篇: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2

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把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作一简要通报。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场持续低迷、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促进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有关意见,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平稳运行。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1.9亿元,增长10.5%,增速居全区第1位。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73.8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4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20642元和15978元,分别增长9.8%和12.4%。

(一)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06.6亿元,同比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增速居全区第3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居全区第5位。先行指标总体呈现向好趋势,9月份电网平均负荷124.8万千瓦,环比增长7%,同比增长10%;1—10月份铁路货运量1761万吨,同比增长10%;10月份柴油销量25907吨,环比增长16%,汽油销量6507吨,环比增长6%;部分工业产品价格企稳回升,12种主要工业产品价格3升3降6平,11月份二级冶金焦

价格为1025元/吨,环比上涨3%,硅铁价格为6250元/吨,环比上涨3%,片碱价格为2200元/吨,环比上涨13%。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增速居全区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4亿元,同比增长81.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2.8亿元,同比增长30.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3.2亿元,同比增长12.2%。

(三)财政收入增幅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73.8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居全区第4位。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9.4亿元,同比增长31.3%;政府性基金收入8.6亿元,同比下降4.6%。从三区来看,海勃湾区完成27.7亿元,同比下降6.1%;乌达区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12.8%;海南区完成18.9亿元,同比下降5%。前三季度,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40.2亿元,占全市公共预算支出的73.8%,比去年同期提高23.7个百分点。

(四)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5.7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居全区第2位。金融服务持续向好,9月末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571.7亿元,同比增长8.7%;各项贷款余额达442亿元,同比增长19.7%。房地产业总体稳健,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7.1亿元,同比下降4.9%。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3%;商品房销售额41.4亿元,同比

增长11%。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2013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共254个。其中,自治区级重大项目21个,市级重大项目67个。

目前,全市254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184项,开复工率达到72.4%。其中,续建项目128个,已复工113个,复工率达到88.3%;新建项目126个,已开工71个,开工率达到56.3%。

全市21个自治区级重点项目总投资589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18.4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87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73.5%。项目已开复工20项,开复工率达到95.2%。其中,续建项目15个,已全部复工;新建项目6个,已开工5个,目前未开工的乌海国际物流中心项目计划明年上半年开工。

年初市委、政府确定的67项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808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166.7亿元,占2013年全部投资目标任务的40%,1—10月份完成投资100.6亿元。项目目前已开复工60个,开复工率达到90%,按计划近期还将开复工2个。

三、经济指标调整情况

根据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经深入研究分析我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

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压力较大。鉴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自治区主要经济指标调整,考虑明年的发展形势,我们认为适当调低发展目标更加科学理性。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年初确定14%调整为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确定的6%调整为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确定的15%调整为11.5%,工业增加值增速由15%调整为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确定的11%调整为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年初确定的17%调整为12.5%。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速由年初确定的15%调整为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由年初确定的15%调整为11%;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初确定的18%调整为13%。

调低2013主要经济指标计划目标,对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增加了压力。但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的形势下,调低指标符合我市当前实际情况。

四、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一)前三季度招商引资情况。2013年全市计划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3个,预计引进到位资金268亿元。今年1—10月份,新签约项目21个,协议金额244亿元;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02个,累计引进到位资金246亿元,同比增长16%。

(二)近期工业领域招商情况。为了提早谋划和储备明年的重点项目,近期侯书记和我们有关同志分别赴西安、上

海、浙江、北京等地和陕汽、浦发银行、上海宝钢集团、上海鑫宝煤化能源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浙江中成控股集团、杭州百合花集团、江西黑猫、北京京煤集团进行了项目洽谈。上海鑫宝煤化能源集团将在我市投资近10亿元,建设一期30万吨蒽油制精蒽咔唑、高分子材料等项目。杭州百合花集团公司将在我市投资近10亿元,建设颜料及颜料中间体项目。清华大学紫荆控股有限公司将投资30多亿元,在我市建设100万吨贝氏体钢和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天津亚东公司投资7.5亿元的染料中间体等萘系产品生产项目,在一期开工的同时启动二期,追加投资7亿多元。陕汽总公司初步确定陕汽乌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明年产销量要达到5000辆以上。上海宝化在年产6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的基础上,明年开工建设10万吨苯加氢项目。

(三)第三产业领域招商情况。昨天,政府召开了滨河新区招商推荐会,市内外71户企业参加了会议,并与部分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为滨河二期的全面开发铺垫了良好基础。此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取得了新进展。浦发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项目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乌海万达广场项目、月星家居广场项目已经入驻我市。九龙国际商厦主体工程封顶,沃尔玛商业广场签订入驻协议并完成前期内部招商工作。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葡萄基地建设项目、内蒙古太西集团乌海国际物流中心项目、乌海市农副产品批发有限公司农副产品集

散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深圳华侨城集团对甘德尔山、乌海湖等重点景区旅游开发计工作正在推进。广东省水电集团、广东中旅集团环乌海湖商业旅游开发等项目正在积极洽谈。

近期,政府还要集中听取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明年重点项目计划安排情况,请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及早谋划明年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打牢基础。

下载我市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市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锦江区2008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锦江区2008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农村产权......

    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最终版)

    胜芳镇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本年经济工作对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为准确了解把握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及时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部分重点座谈和深入企业实地调......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五篇材料]

    前三季度,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全市围绕如期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加快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目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力推进产业链式集聚发......

    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总量稳步提升 质量稳中趋好 ——西部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简析 前三季度,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西部地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各种挑......

    红塔区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红塔区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红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8年10月22日) 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非烟工业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提升态势。 一、工业经济......

    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2017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某县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某县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年初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和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最终定稿)

    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估价入春以来,农区各苏木乡镇和涉农部门紧紧围绕“科学管理、分类指导、为养而种、企业带动、夯实基础、突出服务、增加收入、地区稳定”的......